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122
8 8 Internet Internet 第第 第第

description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主要内容. 8.1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 8.2 接入 Internet 8.3 WWW 与 IE 浏览器 8.4 电子邮件服务 8.5 其他 Internet 服务. 8.1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Page 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第第 88 章 章 InternetInternet 基础基础第第 88 章 章 InternetInternet 基础基础

Page 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主要内容

8.1 Internet的基础知识

8.2 接入Internet

8.3 WWW与IE浏览器

8.4 电子邮件服务

8.5 其他Internet服务

Page 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

8.1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真正感觉到世界已经是触手可及。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够找到任何想知道或者是可以想象到的信息;能够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们进行通信联络,建立视频会议;能够登录到资源丰富的计算机上,搜索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或者是访问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博物馆;我们可以看 VCD 、听音乐、阅读各种多媒体杂志;可以在家里购买各种所需要的商品——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进入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 来实现的。

Page 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Internet 不是一个单一的网络,它是一个巨大的、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是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全球信息传递的一种快捷、有效、方便的工具。

没有单独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结构来负责运营 Internet 。 Internet 可以连接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和网络—— PC 、 Macintosh 、 UNIX 、系统工作站、大中型计算机以及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如政府网、企业局域网、校园网,以及服务商中国电信( ChinaNet )、美国在线( America Online )等。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

Page 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

不管他们处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具有何种规模,只要遵循共同的通信协议 TCP/IP ,就可以连接到 Internet 中。每次当你连接到 Internet 上,你的计算机就成为 Internet 上的一个分支了。 可以认为, Internet 是由网络路由器( Router )和通信线路连接的,基于通信协议 TCP/IP 构成的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结构。

Internet 的基础知识

Page 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

8.1.1 Internet 的起源和发展

1. Internet 的起源 Internet 是在美国较早的军用计算机网 ARPAnet 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其起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 ) Internet 的雏形形成阶段: 1969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的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 Internet 的雏形。

Page 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

( 2 ) Internet 的发展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在 1985开始建立 NSFNet 。 NSF 规划建立了 15 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NFSNet ,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 他网络的连接。NSFNet 成为 Internet 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 ARPANet 的骨干地位。 1989 年 MILNet (由 ARPANet 分离出来)实现和 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 Internet 这个名称。此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 Internet , ARPANet宣告解散。

Internet 的起源

Page 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

(3) Internet 的商业化阶段: 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 Internet ,使 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 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 年, NSFNET 停止运作, Internet 已彻底商业化了。

这种把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形成由网络实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超级计算机网络,人们把这种网络形态称为 Internet (互联网络)。

Internet 的起源

Page 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

2. Internet 的发展 从 1996 年起世界各国陆续启动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络及其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相比,下一代互联网具有以下不同:

( 1 )规模更大: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 IPv4 ,启用 IPv6 地址协议。 IPv6 地址空间由 IPv4 的 32位扩大到 128位,2 的 128次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址空间,未来的移动电话,电视、冰箱等信息家电都可以拥有自己的 IP 地址,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控制,把人类带进真正的数字化时代。

Page 1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

( 2 )速度更快: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传输速率比现在提高 1000 倍以上,这与目前的“宽带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下一代互联网强调的是端到端的绝对速度。 2004 年 12月 7日, CERNet2 (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北京与天津就实现了真正流量达每秒 400 亿比特的传输速率,传输一本《辞海》的内容只用一眨眼的工夫。 ( 3 )更安全:目前的因特网因为种种原因,在体系设计上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下一代互联网将在建设之初就从体系设计上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使网络安全的可控制性、可管理性大大增强。

Internet 的发展

Page 1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

8.1.2 Internet 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 9月 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 Internet 的序幕。

Internet 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7 ~ 1993 年,我国一些科研部门通过

Internet 建立电子邮件系统,并在小范围内为国内少数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Page 1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2

第二阶段为 1994 ~ 1995 年,这一阶段是教育科研网发展阶段。北京中关村地区及清华、北大组成的 NCFC 网于 1994 年 4

月开通了与国际 Internet 的 64kbps 专线连接,同时还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 CN )服务器。这时,中国才算真正加入了国际 In

ternet 行列。此后又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China Educational Research Network )。

第三阶段是 1995 年以后,该阶段开始了商业应用。

Internet 在中国的发展

Page 1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3

我国现有四大主干网络的基本情况。 1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 ChinaNet 是由原邮电部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原邮电部与美国 Sprint Link 公司在 1994 年签署 Internet互连协议,开始在北京、上海两个电信局进行 Internet 网络互连工程。目前, ChinaNet 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有两条专线,作为国际出口。 ChinaNet由骨干网和接入网组成。骨干网是 ChinaNet 的主要信息通路,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 8 个地区网络中心和 31 个省市网络分中心;接入网是由各省内建设的网络节点形成的网络。

Page 1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4

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是 1994 年由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原国家教委主持建设和管理的全国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联网络。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把全国大部分高校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它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

中国四大主干网络 -2

Page 1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5

CERNet 已建成由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结构网络。 CERNet 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节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 CERNet 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节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这 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

中国教育科研网

Page 1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6

CERNet还是中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网络,它以现有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全国规模的 IPv6试验网。 CERNet 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高速网 Internet 2 的互联,目前国内仅有 CERNet 的用户可以顺利地直接访问 Internet 2 。 CERNet 的建设,加快了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缩小了与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也为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中国教育科研网

Page 1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7

3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 中国科技信息网(简称 China STNet )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全国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机构,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服务网络,旨在促进全社会广泛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中国科技信息网络的建成对于加快中国国内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国内外科技界和高技术产业界的广大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四大主干网络 -3

Page 1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8

中国科技信息网是利用公用数据通信网为基础的信息增值服务网,在地理上覆盖全国各省市,逻辑上连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机构,是国家科技信息系统骨干网,同时也是国际 Internet 的接入网。中国科技信息网从服务功能上是 Intranet 和 Internet 的结合。其 Intranet 功能为国家科委系统内部提供了办公自动化的平台以及国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他部委科技司局之间的信息传输渠道;其 Internet 功能则为主要服务于专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包括国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务机构。

中国科技信息网自 1994 年与 Internet 接通之后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全国 20 余个省市建立网络节点。

中国科学技术网

Page 1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9

4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络(金桥网: ChinaGBN ) 金桥网是建立在金桥工程上的业务网,支持金关、金税、金卡等“金”字头工程的应用。它覆盖全国,实行国际联网,为用户提供专用信道、网络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干网。金桥网由吉通公司牵头建设并接入 Internet 。

中国四大主干网络 -4

Page 2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

8.1.3 Internet 的组成

Internet 是通过分层结构组成的,从上到下分为物理网、协议、应用软件和信息 4层。

Page 2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1

1. 物理网

物理网是实现因特网通信的基础,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网络,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覆盖着全球,而且在仍然不断延伸和加密。

Page 2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2

在 Internet 上传输的信息至少遵循三个协议:网际协议、传输协议和应用程序协议。网际协议负责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机;传输协议( TCP )负责管理被传送信息的完整性;应用程序协议几乎和应用程序一样多,如 STMP 、 Telnet 、 FTP 和 HTTP 等,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协议,它负责将网络传输的信息转换成用户能够识别的信息。

Internet 的组成2. 协议

Page 2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3

3. 应用软件 实际应用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应用软件与 Internet打交道。每一个应用程序的使用代表着要获取 Internet提供的某种网络服务。例如,通过 WWW 浏览器可以访问Internet 上的 Web服务器,享受图文并茂的网页信息。4. 信息 没有信息,网络就没有任何价值。信息在网络世界中就像货物在交通网络中一样,建设物理网(修建公路)、制定协议(交通规则)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交通工具)的目的是传输信息(运送货物)。

Internet 的组成

Page 2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4

8.1.4 Internet 中的地址管理

1. IP 地址 1 ) IP 地址的概念 Internet 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网上的每台计算机、路由器等都要有一个唯一可标识的地址,就像日常生活中朋友间通信必须写明通信地址一样。在 Internet 上为每个计算机指定的唯一的 32位地址称为 IP 地址,也称为网际地址。

Page 2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5

IP 地址具有固定、规范的格式,它由 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成 4 段,其中每 8位构成一段,这样每段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的范围最大不超过 255 ,段与段之间用“ .”隔开。为了便于识别和表达, IP 地址以十进制形式表示,每 8位为一组用一个十进制数表示。例如: 11001010.01110111.00000010.11000111是一个 IP 地址,它对应的十进制数的 IP 地址为 202.119.2.199 。

IP 地址

Page 2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6

IP 地址常用 A 、 B、 C三类,它们均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规定每一组都不能用全 0和全 1 ,通常全 0表示网络本身的 IP地址,全 1表示网络广播的 IP 地址。为了区分类别 A 、 B、 C ,三类的最高位分别为 0、 10、 110,如图 8-1 所示。

0A类地址0 1 8 31

0 2 16 31

0 3 24 31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号 主机号

110

10B类地址

C类地址

图 8-1 IP 地址编码示意图

IP 地址分类

Page 2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7

A类 IP 地址 :

用 8位来标识网络号, 24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一位为“0”,这样 A类 IP 地址所能表示的网络数范围为 0~ 127,即 1.x.y.z~ 126.x.y.z格式的 IP地址都属于 A类 IP 地址。 A类 IP 地址通常用于大型网络。

IP 地址分类 -A

Page 2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8

B类 IP 地址 用 16位来标识网络号, 16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两位为“ 10”。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数量大致相当,分别用两个 8位来表示,第一个 8位表示的数的范围为 128~ 191 。 B类 IP 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 6万多台。例如各地区的网络管理中心。

IP 地址分类 -B

Page 2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29

C类 IP 地址 用 24位来标识网络号, 8位标识主机号,最前面三位为“ 110”。网络号的数量要远大于主机号,如一个 C类 IP 地址共可连上 254台主机。 C类 IP 地址的第一个 8位表示数的范围数为 192~ 223 。 C类 IP 地址一般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

IP 地址分类 -C

Page 3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0

综上所述:从第一段的十进制数字即可分出 IP 地址的类别,见表8-1 。

表8-1 A 、B、 C类 IP 地址

类型 第一段数字范围 包含主机台数A 1~ 127 16777214

B 128~ 191 65534

C 192~ 223 254

Page 3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1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 IP 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的根据。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将两台计算机各自的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AND 运算后,如果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行直接通信。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 IP 地址获取的最小单位是 C类( 256 个),有的单位拥有 IP 地址却没有那么多的主机入网,造成 IP 地址的浪费;有的单位不够用,形成 IP 地址紧缺。这样,我们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网络划分成更小的子网。

2 )子网掩码

Page 3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2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 IP 地址获取的最小单位是 C

类( 256 个),有的单位拥有 IP 地址却没有那么多的

主机入网,造成 IP 地址的浪费;有的单位不够用,形

成 IP 地址紧缺。这样,我们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

网络划分成更小的子网。

子网掩码

Page 3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3

正常情况下的子网掩码的地址为:网络位全为“ 1”,主机位全为“ 0”。因此有: A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255.0.0.0。 B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255.255.0.0。 C类地址网络的子网掩码地址为: 255.255.255.0 可以利用主机位的一位或几位将子网进一步划分,缩小主机的地址空间而获得一个范围较小的、实际的网络地址(子网地址),这样更便于网络管理。

子网掩码

Page 3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4

3 ) IPv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 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的, IPv6 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 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 IPv4采用 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 43亿个地址,估计在 2005~ 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 IPv6采用 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 IPv6 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 1000多个地址。在 IPv6 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 IPv4 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

Page 3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5

( 1 )规模更大: IPv6 的地址空间、网络的规模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 2 )速度更快: 100Mbps 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 3 )更安全可信: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可信任的网络;( 4 )更及时:组播服务,服务质量( QOS),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 5 )更方便:基于移动和无线通信的丰富应用;( 6 )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 7)更有效:有盈利模型,获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IPv6 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Page 3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6

2. Internet 域名系统

为了方便用户, Internet 在 IP 地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面向用户的字符型主机命名机制,这就是域名系统,它是一种更高级的地址形式。

Page 3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7

1 )域名系统与主机命名

在 Internet 中, IP 地址是一个具有 32比特长的数字,用十进制表示时,也有 12位整数,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要记住这类抽象数字的 IP 地址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向一般用户提供一种直观明了的主机识别符(在 Internet 中,计算机称为“主机”,而计算机的全名称为“主机名”), TCP/IP协议专门设计了一种字符型的主机命名机制,也就是说给每一台主机一个有规律的名字(由字符串组成)。

Page 3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8

2 ) Internet 域名系统的规定 Internet制定了一组正式的通用标准代码,作为第一级域名。

域名代码

意义 域名代码

意义

COM 商业组织 GOV 政府部门

NET 主要网络支持中心

INT 国际组织

EDU 教育机构 MIL 军事部门

ORG 其他组织

表 8-2 常用组织域名对照表

Page 3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39

组织模式是按组织管理的层次结构划分所产生的组织型域名,由三个字母组成,而地理模式则是按国别地理区域划分所产生的地理型域名,这类域名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名称,并且规定由两个字母组成,见表 8-3 。

Internet 域名系统的规定

Page 4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0

表 8-3 常用国家或地区域名对照表地区代码 国家或地

区地区代码 国家或地区 地区代码 国家或地

区AR 阿根廷 HK 中国香港 PT 葡萄牙AU 澳大利亚 ID 印度尼西亚 RU 俄罗斯AT 奥地利 IE 爱尔兰 SG 新加坡BE 比利时 IL 以色列 EA 南非CA 加拿大 IN 印度 ES 西班牙CN 中国 IT 意大利 CH 瑞士CU 古巴 JP 日本 TW 中国台湾DK 丹麦 KR 韩国 TH 泰国EG 埃及 MO 中国澳门 UK 英国FI 芬兰 MX 墨西哥 US 美国FR 法国 NZ 新西兰DE 德国 NO 挪威

Page 4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1

3 )中国互联网络的域名规定 根据已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的域名体系最高级为 cn 。二级域名共 40个,分为 6 个“类别域名”( AC 、 COM 、EDU 、 GOV 、 NET和 ORG)和 34 个“行政区域名”(如 BJ、 SH、 TJ等)。二级域名中除了 EDU的管理和运行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之外,其余全部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负责

Page 4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2

8.1.5 Internet 的专业术语

要了解 Internet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只要掌握以下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 1 ) TCP/IP :传输控制协议 /网际协议,它是 Internet网络通信的基础,泛指所有与 Internet 有关的网络协议。 ( 2 ) FTP :文件传输协议,在 Internet 中对远程主机的文件上载(从本机传到远端)或下载(从远端传到本机)。 ( 3 ) E-mail :电子邮件, Internet 中主要用来互通信息的工具,也是目前最流行最便宜的邮件服务。

Page 4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3

( 4 ) WWW :万维网( World Wide Web),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交互信息查询服务,它是以超文本作为基本构造的信息检索系统。 ( 5 ) Telnet :远程登录,用户以终端方式直接进入自己熟悉的远程主机,如同在主机前操作一样,只是受到权限和速度的限制。 ( 6 ) BBS:电子公告板,网上随时取得最新的软件及信息的地方,也是“网虫”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 7) ISP :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用户提供拨号上网、WWW 浏览、 FTP 、收发 E-mail 、 BBS、 Telnet 等各种服务。 ( 8 ) Modem :调制解调器,主要是用于数据交换,其单位为 bps (波特率)。 ( 9 )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Modem 与 ISP 连接通信时所支持的协议。

Internet 的专业术语

Page 4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4

( 10) DNS:域名服务器,用户间 Internet任意站点的必由之路,也相当于指路牌。在配置 Internet软件时,必须将 ISP提供给自己的 DNS的 IP地址写正确。 ( 11 ) POP :邮局协议,收取 E-mail 的服务器,相当于信箱号码。 ( 12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 E-mail 的服务器,相当于邮箱。 ( 13 )博客: Blog或 Weblog,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是数字生活新时尚,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尽情展示自我、分享感受、参与交流。

Internet 的专业术语

Page 4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5

8.2 接入 Internet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 Internet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网络应用日益普及。 目前 Internet 的接入技术比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Page 4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6

8.2.1 PSTN 方式

PSTN ( Published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技术是利用 PSTN 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接入的方式。这种接入方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入方式,目前最高的速率为 56kbps ,已经达到香农定理确定的信道容量极限,这种速率远远不能够满足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

I nternet

计算机

调制解调器

PSTN

ISP 接入服务器

图 8-2 PSTN 连接方式

Page 4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7

但由于电话网非常普及,用户终端设备Modem很便宜,如果家里有电脑,只要到一个提供拔号入网服务的 ISP ( Internet 服务提供者)办理入网手续,申请一个入网账号,把电话线接入 Modem就可以直接上网。因此,PSTN拨号接入方式比较经济,至今仍是网络接入的主要手段。

PSTN 方式

Page 4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8

8.2.2 ADSL 方式

ADSL( 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 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Page 4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49

ADSL接入技术示意如图 8-3 所示。 ADSL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改造信号传输线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 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 ADSL支持上行速率 640Kbps~ 1Mbps ,下行速率 1~ 8Mbps ,其有效的传输距离在 3~ 5公里范围以内。在 ADSL接入方案中,每个用户都有单独的一条线路与 ADSL局端相连,它的结构可以看作是星形结构,数据传输带宽是由每一个用户独享的。

ADSL 方式

ADSL Modem Internet

分离器

PSTN

图 8-3 ADSL 连接方式

Page 5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0

8.2.3 LAN 方式

如果用户是通过局域网( LAN )连接 Internet ,则不需要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路,而是需要一个网卡和网络连接线,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经路由器接入 Internet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局域网作为一个子网接入 Internet 。最近各电信公司以及部分 ISP 都在推出宽带 LAN 接入方式上网,用户 PC 的上网速率可达 2Mbps (至少确保 512Kbps )。

Page 5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1

8.2.4 无线方式

由于铺设光纤的费用很高,对于需要宽带接入的用户,一些城市提供无线接入。用户通过高频天线和 ISP 连接,距离在 10km左右,带宽为 2~ 11Mbps ,费用低廉,性能价格比很高,但是受地形和距离的限制,适合城市里距离 ISP 不远的用户。 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蜂窝技术、数字无绳技术、点对点微波技术、卫星技术、蓝牙技术等。

Page 5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2

8.3 WWW 与 IE 浏览器

8.3.1 WWW 的产生与发展 WWW也叫 3W 、 W3 、 Web,是英文词组 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译为万维网、全球信息网或全球资讯网。 1984 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 CERN )为了使分散在欧洲各国的物理学家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合作进行科研,使分散在各地物理实验室的信息能提供给物理学家共享,委托蒂姆·贝纳斯开发一个网络应用软件。

Page 5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3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蒂姆利用早已出现的超文本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个软件,这就是浏览器的雏形。 1989 年,在此基础上, CERN又成功地进行了实验,允许用户从远程利用浏览器软件进入服务器查询信息。尽管当时服务器中的信息只是 CERN 的电话号码簿,但这标志着万维网的起源。

WWW 的产生与发展

Page 5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4

• 1991 年, CERN向世界公布了WWW 技术。 WWW 的出现立即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人们开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 1993 年,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 NCSA )的 Mark Anderson 在 Windows环境下开发出了MOSAIC 浏览器。 MOSAIC 已经基本上类似于现在的浏览器软件,比起最初的字符界面的浏览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MOSAIC 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万维网的发展,使万维网迅速风靡全世界。

• 随后, WWW 的发展非常迅速。 1993 年,全世界还只有不到 100个 WWW 服务器,而截止到 1998 年 3月的统计,已有 200多万台WWW 服务器在发布各种各样的消息,而且这个数目仍然在快速增长。

WWW 的产生与发展

Page 5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5

8.3.2 WWW 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1. 基本概念 ( 1 ) WWW 服务器:万维网信息服务是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进行的,这是因特网上很多网络服务所采用的工作模式。在进行 Web网页浏览时,作为客户机的本地机首先与远程的一台WWW 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向该服务器发出申请,请求发送过来一个网页文件。 WWW 服务器负责存放和管理大量的网页文件信息,并负责监听和查看是否有从客户端过来的连接。一旦建立连接,客户机发出一个请求,服务器就发回一个应答,然后断开连接,程序运行在服务器,管理着提供浏览的文档。

Page 5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6

( 2 )浏览器( Browser ):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 WWW客户程序,是用来解释Web页面并完成相应转换和显示的程序。常用的浏览器为 Internet Explorer (简写为 IE )和 Netscape Communicator 。 ( 3 )网址:在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时,我们必须先指定要浏览的 WWW 服务器的地址即网址。指定地址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地址栏中手工输入。 ( 4 )主页:指输入一个 WWW 地址后在浏览器中出现的第一页。与书的序言和目录类似,在主页中通常提供该服务器所提供内容的简要描述和索引。

WWW 基本概念

Page 5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7

( 5 )超链接:包含在每一个页面中能够连到万维网上其他页面的连接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浏览相互连接的页面。超链接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点击超链接就可以从一页跳转到另一页。超链接是万维网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在一个网页中识别超链接的方法就是,当鼠标移到超链接上时,鼠标光标会变成小手状。 ( 6 )页面:与书本类似,万维网也是由很多页面组成的,通常每点击一次超链接所调来的内容就是一页,通常称为“网页”。 ( 7)导航:浏览器还提供“导航”的功能。“导航”在浏览 Internet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万维网中,即使一台服务器也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个网页,更何况某个网页不仅可以链接到本服务器上的另一个网页,也可以链接到其他服务器的网页,从而可以把整个 Internet 上所有的网页都链接起来,成为极为复杂的网状结构。

WWW 基本概念

Page 5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8

( 8 )超文本:超文本( Hyper Text )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普遍以电子文档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连接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档的链接,允许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标记语言(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 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 , RTF)。我们日常浏览的网页上的链接都属于超文本。 ( 9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 WWW 用来组织信息并建立信息页之间链接的工具。从作用的效果看,可以把 HTML看作是一种用于制作排版格式的描述语言。 HTML文本是由 HTML组成的描述性文件, HTML 命令可以是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表格、链接等。

WWW 基本概念

Page 5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59

( 10)超媒体:什么是超媒体( Hypermedia ),这个问题得先从媒体及多媒体谈起。所谓媒体就是表现、存储信息的形式。一般常用的媒体有五种:文本、静态图像、音频、动态图像和程序。多媒体的定义有许多,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多媒体就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媒体(文、图、声、像、程序等)统一在一个计算机环境里。超媒体就是用超文本技术管理多媒体信息,即:超媒体 =超文本+多媒体。 ( 11 )统一资源定位器( URL):在 Internet 上查找信息时,采用的一种准确定位机制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可以访问 Internet 上任何一台主机或者主机上的文件夹和文件。 URL是一个简单的格式化字符串,它包含有被访问资源的类型、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文件的位置等,又称为“网址”。

WWW 基本概念

Page 6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0

统一资源定位器由四部分组成,它的一般格式是 : 方式 ://主机名 /路径 / 文件名 方式:指数据的传输方式,通常称为传输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主机名:指计算机的地址,可以是 IP 地址,也可以是域名地址。如 202.112.144.62 为 IP 地址,www.gb.com.cn则为域名地址,其中www代表计算机名为万维网, gb代表“金桥”这个组织实体, com表示这是一个商业机构, cn 代表中国。 路径:指信息资源在 Web服务器上的目录。

统一资源定位器

Page 6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1

( 12 )门户网站: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发动机和网络接入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发动机、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等。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

WWW 基本概念

Page 6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2

2. WWW 的工作原理 WWW 是由遍布在 Internet 上的无数台被称为 WWW 服务器的计算机组成的。一台服务器除了提供自身的独特信息服务外,还“指引”存放在其他服务器上的信息,那些被指引的服务器又指引着更多的服务器。各服务器之间通过“链接”操作来完成相互访问,通常这些链接在网页中是带有下划线或具有不同的色彩和亮度的词、词组或者图形等其他标记;当鼠标移到带有链接的部分时,鼠标的光标通常变成一只小手的形状。此时,单击鼠标左键,计算机会根据链接站点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如跳转到 Internet 上的另一个站点,或 WWW 上的一个新的网页。链接将各个 WWW 站点像链子一样串起来,用户可根据需要顺藤摸瓜地寻找到所需信息。

Page 6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3

8.3.3 使用 IE浏览器浏览网页

IE 6.0是一个组合软件,在安装Windows XP 的同时被装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它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Internet Explorer : IE 6.0的核心,主要用于浏览网页。\• Outlook Express :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阅读新闻组。• Microsoft NetMeeting:为用户提供一种通过 Internet交谈、召开会议的工作方式。• Microsoft Chat : Internet聊天程序。• FrontPage Express :网页制作程序。

Page 6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4

图 8-4 IE 6.0的工作窗口 IE 6.0 启动后,弹出的工作窗口与 Windows 中的其他应用程序类似, IE 6.0的工作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网页窗口和状态栏等项目组成。

IE6 、 0窗口

Page 6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5

通过 WWW 浏览器来浏览信息时,都是使用 URL来确定拟访问的站点在 Internet 上的具体位置以及使用方式的。在 IE 6.0中,如果用户想访问某个站点,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站点地址( URL),然后按回车键,就能浏览该站点的信息了。用户在地址栏中输入的 URL会被 IE 浏览器自动记录下来,以后再次访问该站点上的信息时,就可以直接在地址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了。

在打开网页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 IE 浏览器的状态栏看到页面信息的传输进程。当网页内容传输完毕后,状态栏上将出现“完毕”两字。此时,网页的全部信息将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

IE6 、 0窗口组成 -11. 在地址栏中输入 URL

Page 6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6

当我们进入某一网站的主页面以后,便可以利用主页上提供的各个超链接进行跳转。如图 8-5 所示,当我们将鼠标移动到有下划线的蓝色或红色文字上时,鼠标的形状由箭头变为手形,表示在这些文字的地方嵌有链接到另一页面的信息链,在另一页面上则含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同时,在 IE 浏览器的状态栏中将显示所链接页面的 URL。用鼠标单击该文字,稍后相应的页面就被传输和显示在 IE 浏览器中,这样的文字被称为一个“超链接”。

2. 利用“超链接”进行跳转

图 8-5 网页中的超链接

IE6 、 0窗口组成 -2

Page 6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7

在 WWW 世界中,超链接是最重要的一环,正是各种超链接的存在,才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Intern

et 的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人们发布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网页中,超链接具有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可以是各种颜色的文字,也可以是图形或图像,通常我们根据鼠标移到上面时的形状和 IE状态栏中的显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判断。利用超链接,我们就不必像阅读普通文本那样从头一次读到尾,而可以通过超链接进入任意我们感兴趣的页面。

超链接

Page 6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8

IE 浏览器工具栏中的按钮是浏览网页时最常用的工具,它包含了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的常用操作,使得查看网页更加方便。

( 1 )后退:在浏览过程中,如果想回到当前页面的上一页面,可单击工具栏中的“后退”按钮。按一下后退按钮,后退一个页面,如果一直按下去,将会回到初始页面。此时“后退”按钮将会变成灰色,处于无效状态。

( 2 )前进:在单击“后退”按钮的过程中,如果想回到其前一个页面,可单击“前进”按钮。每按一次“前进”按钮,向下翻一个页面。如果浏览器是最新打开的页面,则“前进”按钮为无效状态。

3.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 IE6 、 0窗口组成 -3

Page 6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69

( 3 )停止:浏览器从服务器上向本地计算机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单击“停止”按钮可以终止信息的传输。在网络线路繁忙时,网页中的信息,尤其是图片、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内容,很长时间无法完整地显示出来,此时可按“停止”按钮结束信息的传输过程,以便浏览那些已经传输完毕的网页信息。

( 4 )刷新:在网页信息显示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况下,可以单击“刷新”按钮,重新将当前的网页从服务器上传输到本地计算机中。

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

Page 7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0

8.3.4 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

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需要下载并保存下来,以备以后使用。

1. 将网页内容保存成文件

2. 保存网页中的图片3. 从网页下载文件

Page 7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1

使用浏览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即可将某个正在浏览的网页保存成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中。在保存网页文件时,我们可以在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的各种保存类型: ( 1 )“Web页,全部( *.htm;*.html )”:将网页保存成HTML文件,在以后阅读该文件时,网页的内容布局及文字格式等所有项目保持不变。 ( 2 )“Web页,仅 HTML ( *.htm;*.html )”:将网页保存成 HTML文件,但不保存图像、声音等其他文件。 ( 3 )“Web电子邮件档案( *.mht )”:这种类型的文件同样保留了当前网页中的全部内容,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在一个 MIME 编码的文件中,该选项必须在安装了 Outlook Express 6.0 后才能使用。 ( 4 )“文本文件( *.txt )”:如果对保存下来的网页布局和格式不作要求,可以用纯文本格式保存网页,这样只保存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其他格式和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不被保留。

1. 将网页内容保存成文件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 -1

Page 7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2

2.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利用 IE 浏览器浏览网页信息时,可以随时将看到的图片信息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大多数 Internet 上的图片都可以用各种压缩方式(如 GIF格式或 JPEG格式)进行存储,不会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保存网页中图片的具体方法是:在网页图片上右击鼠标,并选择其中的“图片另存为”命令即可。

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 -2

Page 7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3

在浏览网页时,如果发现一些有用的资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下载: ( 1 )找到拟下载资料所在的网页,用鼠标右击下载资料所在的超链接,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为”命令,弹出的窗口如图 8-6 所示。

图 8-6 “另存为”对话框

在浏览过程中保存信息 -3

3.从网页下载文件

Page 7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4

( 2 )在图 8-6 中,选择拟保存的文件夹和文件名,并单击“保存”按钮,数据将下载到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中,下载完毕后如图 8-7所示。在该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件下载的一些信息:下载所用时间、下载数据大小、下载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传输速度等。

图 8-7 文件下载窗口

从网页下载文件

Page 7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5

很多单位为了方便用户下载它们所需要的数据和软件,在自己的网页上制作了专门用于文件下载的超链接。如图 8-8 所示,用户只需要简单地单击其中的下载超链接,即可实现指定软件的下载,操作过程与上面的方法类似。

图 8-8 专门用于下载的超链接

从网页下载文件

Page 7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6

8.4 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 E-mail )是 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最基本的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通信手段,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随着 Internet 的发展,电子邮件将成为 21世纪主要的通信手段。本节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以及 Outlook Express 的使用。

Page 7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7

8.4.1 电子邮件的功能和特点

1.电子邮件的功能 目前电子邮件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1 )邮件的制作与编辑; ( 2 )邮件的发送(可以发送给一个用户或同时发送给多个用户); ( 3 )邮件通知(随时提示用户有邮件); ( 4 )邮件阅读与检索(可按发件人、收件人或时间标题检索已收到的邮件,并可反复阅读来信); ( 5 )邮件回复与转发; ( 6 )邮件处理(对收到的邮件可以转存、分类归档或删除)。

Page 7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8

E-mail 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所体现的信息传输方式与传统的信件有较大的区别: ( 1 )传送速度快:电子邮件通常在数秒钟内即可送达全球任意位置的收件人邮箱中,其速度比电话更为高效快捷。如果接收者在收到电子邮件后立即做出回复,往往发送者仍在计算机旁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回复的电子邮件,接收双方交换一系列简短的电子邮件就像一次次简短的会话。 ( 2 )信息多样化:电子邮件发送的邮件内容除普通文字内容外,还可以是软件、数据,甚至是录音、动画、电视或各类多媒体信息。

2.电子邮件的特点

Page 7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79

( 3 )收发方便:与电话通信或邮政信件发送不同, E-mail采取的是异步工作方式,它在高速传输的同时允许收件人自由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接收和回复,发送电子邮件时不会因“占线”或接收方不在而耽误时间,收件人无须守候在线路另一端,可以在用户方便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收取 E-mail ,从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4 )成本低廉: E-mail 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其低廉的通信价格,用户花费极少的费用即可将重要的信息发送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用户手中。

电子邮件的特点

Page 8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0

( 5 )更为广泛的交流对象:同一个邮件可以通过网络极快地发送给网上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甚至召开网上会议进行讨论,这些成员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发送速度则与地域无关。与任何一种其他的 Internet

服务相比,使用电子邮件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通信。

( 6 )安全: E-mail软件是高效可靠的,如果目的地的计算机正好关机或暂时从 Internet断开, E-mail软件会每隔一段时间自动重发;如果电子邮件在一段时间之内无法递交,电子邮件会自动通知发件人。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服务,电子邮件是安全可靠的高速信件递送机制, Internet 用户一般只通过 E-mail 方式发送邮件。

电子邮件的特点

Page 8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1

8.4.2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由于 E-mail 是直接寻址到用户的,而不是仅仅到计算机,所以个人的名字或有关说明也要编入 E-mail 地址中。Internet 的电子邮箱地址组成如下: 用户名@电子邮件服务器名 它表示以用户名命名的信箱是建立在符号“@”后面说明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上,该服务器就是向用户提供电子邮政服务的“邮局”机。如: [email protected]

Page 8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2

8.4.3 Outlook Express的应用

Outlook Express 是一个性能优越的电子邮件软件,专门帮助用户处理有关邮件和电子新闻事务。

Page 8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3

Outlook Express 具有以下特点: ( 1 )可管理多个邮件和新闻组账号; ( 2 )可以轻松快捷地浏览邮件; ( 3 )可以在服务器上保存邮件以便从多台计算机上查看; ( 4 )可以使用通讯簿存储和检索电子邮件地址; ( 5 )可以在电子邮件中添加个人签名和使用特色信纸。 ( 6 )利用数字标识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使邮件的收发更为安全; ( 7 )可以查找感兴趣的新闻组并查看新闻组对话; ( 8 )可以下载新闻以便脱机阅读。

Outlook Express特点

Page 8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4

1. 启动 Outlook Express 单击桌面上的图标即可启动 Outlook Express ,主窗口如图 8-9 所示。

图 8-9 Outlook Express 的工作窗口

Page 8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5

Outlook Express 在外观上与 Internet Explorer相似,从上至下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和状态栏。工作区又分为左右两个窗口:文件夹窗口和工作窗口。 文件夹窗口中列出了 Outlook Express 为用户建立的所有文件夹,默认情况下包括收件箱、发件箱、已发送邮件、已删除邮件和草稿,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Outlook Express窗口

Page 8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6

Outlook Express 文件夹窗口

收件箱:用于存放接收到的新邮件,若不将它们移到别处,所有的邮件将一直保存在这里。

发件箱:在撰写好新邮件后, Outlook Express并不将其立即发出,而是把它们暂存在发件箱中,在适当的时候将邮件发出,节约了上网时间。

已发送邮件:存放已发送邮件的副本,以备将来使用。 已删除邮件:从其他文件夹中删除的邮件都保存在该文件夹中。如果要永久删除这些邮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夹图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清空文件夹”。

草稿:若在撰写邮件的过程中不得不临时中断一下,可以关闭正在撰写邮件的“新邮件”窗口并选择保存邮件,该邮件就保存在“草稿”文件夹中。以后可以随时从“草稿”文件夹中打开(双击)该邮件继续进行编辑。

Page 8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7

2.设置个人账户 1 )建立和添加账户 在使用 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之前,应对其进行配置。操作步骤如下: ( 1 )点击“开始”→“程序”→“ Outlook Express”打开软件,然后执行“工具”菜单,在弹出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账户”命令,打开“ Internet账户”对话框,如图 8-10所示。

图 8-10 添加账户

Page 8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8

( 2 )单击“邮件”标签,再单击“添加”按钮,这时你会发现有三项选择,分别是邮件、新闻、目录服务,在级联菜单中选择“邮件”,打开“ Internet 连接向导”对话框,在这里输入你的姓名(如图 8-11 ),填好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 8-11 Internet 连接向导第一步

建立和添加账户 -2

Page 8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89

( 3 )在打开的对话框的“电子邮件地址”文本框中输入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如图 8-12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图 8-12 Internet 连接向导第二步

建立和添加账户 -3

Page 9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0

( 4 )接下来则是对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设置。在服务器类型中选择“ POP3”,然后在 POP3 的服务器框中输入“ sina.com.cn”,在 SMTP框中输入“ sina.com.cn”(如图8-13 ),然后点击“下一步”设置“账户名”和“密码”,在其对话框中依次填写信息即可,然后执行“下一步”,即可打开如图 8-14 所示对话框,这样一个账号就设置成功了。

图 8-13 Internet 连接向导第三步

建立和添加账户 -4

Page 9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1

图 8-14 Internet 连接向导第四步

Page 9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2

2 ) 多用户管理 如果家中或办公室里是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每个人都希望在 Outlook Express拥有独立的邮箱、联系人和个人设置,使自己的邮件不被别人看到。在 Outlook Express 中可以通过创建多个标识实现这一目的。标识创建后,可以在各标识之间进行转换,而不需要关机或断开 Internet 连接。

Page 9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3图 8-15 添加新标识

( 1 )创建标识: 创建标识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标识”选项,单击“添加新标识”,如图 8-15所示。

多用户管理 -创建标识 1

Page 9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4

图 8-16 “新标识”对话框

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用户名,如图8-16所示。

多用户管理 -创建标识 2

Page 9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5

如果希望为这个新标识设置密码,应选中“需要密码”选项,然后输入密码。之后 Outlook Express 会询问是否以新用户身份登录。如果回答“是”,Outlook Express将会自动用新标识重新启动,就像我们第一次使用 Outlook Express 一样,你需要对Outlook Express 进行重新设置,包括文件夹、工具选项和收信账户等;如果回答“否”,则保持当前用户的登录状态。

多用户管理 -创建标识 3

Page 9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6

( 2 )切换标识: 要想从当前标识切换到其他不同的用户时,在“文件”菜单中单击“切换标识”命令,选择要切换的用户即可,如图 8-17所示。

图 8-17 切换标识

多用户管理 -切换标识

Page 9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7

( 3 )注销和删除标识: 为了实现密码保护,在退出 Outlook Express时应注销标识,否则下次启动时会直接进入前一次所使用的标识而不会询问密码。注销标识的简单方法为:选择“文件”菜单,然后单击“退出并注销标识”即可。下次启动 Outlook Express 会让你选择使用哪一个标识并需要输入密码,这样也就保证了该标识下邮件的安全。

多用户管理 -注销和删除标识1

Page 9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8

要想删除标识,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标识”→“管理标识”,打开如图 8-18 所示“管理标识”对话框,选定要删除的用户,然后单击“删除”,即可将该用户的标识删除。标识删除后,相应的设置都会被删除,但邮件会保留下来。注意:当前标识不能被删除。

图 8-18 管理标识

多用户管理 -注销和删除标识2

Page 9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99

3 )撰写及收发邮件 账号建立后就可以收发邮件了。比如给朋友写一封信,邮件地址是“ [email protected]”。先点击“邮件/新邮件”命令,打开邮件编辑框,在“收件人”和“主题”框中分别输入收件人的地址和邮件主题,在内容区中输入邮件内容。如果需要添加附件,可以点击“附件”按钮添加附件。邮件书写完毕后,单击工具栏上的“发送”按钮即可将邮件发送出去。接收电子邮件就更简单了,在启动 Outlook Express后,只要单击“发送 /接收”下的“接收全部邮件”就可以了。

Page 10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0

4 ) 回复邮件 回复邮件是在阅读完一封邮件后回信给发送者,并可以将来信的原文引入到回信的正文中。在“收件箱”的邮件列表中,选择要回复的邮件,然后单击工具栏中的“回复”按钮,或者打开一封邮件,阅读完后,单击工具栏中的“回复”按钮,都可以直接回复邮件。

Page 10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1

在“回复”的邮件中,回信地址和邮件主题已经自动填写好,来信的全文也自动填入到正文窗口中,并且每行前都加了“ |”标记,用户可以在正文中输入回信的内容,如图 8-19 所示。

图 8-19 回复邮件

回复邮件

Page 10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2

8.4.4 获取免费电子邮箱

除了利用收发电子邮件的应用程序收发电子邮件之外,利用 Web方式也能收发和管理 E-mail 。 所谓Web方式是指使用 WWW 浏览器访问电子邮件服务的一种方式。在电子邮件系统页面上,输入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然后处理用户的电子邮件。 目前许多网站都提供免费的邮件服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这些网站收发电子邮件。免费电子邮箱服务大多在 Web站点的主页上提供,申请者可以在此登录有关信息申请信箱地址,包括用户名、密码等个人信息,各网站的申请方法大同小异。

Page 10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3

8.5 其他 Internet 服务

电子邮件系统和 WWW 信息浏览是 Internet 最主要的两种服务方式。除此之外,Internet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类型的信息服务,本节将介绍另外一些常用的服务。

Page 10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4

8.5.1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其实也是一个网站,只不过该网站专门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它使用特有的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搜索引擎有: 百度 ( http://www.baidu.com/) Google ( http://www.google.com/)等。 在上网搜索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待查信息的关键字,可以先输入一个主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搜索到的结果太多或者没有用,说明这一个关键字不简洁,不明确;在“高级搜索”中输入第二个关键字,再次搜索,一般就能查到所需信息。

Page 10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5

8.5.2 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 IM )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 1998 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Page 10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6

网上聊天( IRC , Internet Relay Chatting )就是在 Internet 上专门指定一个场所,为大家提供即时的信息交流。 IRC采用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一个 IRC 系统由 IRC 服务器和参与聊天的用户组成。用户使用 IRC客户软件登录到一个 IRC 服务器上,就可以和其他所有登录在此服务器上的用户互相联络。目前, IRC 已逐渐被淘汰。

很多WWW 网站都提供了一些相对简易的聊天室,用户不需经过学习,就能很好地使用。如新浪网的聊天室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 。

1 )网上聊天即时通信 1

Page 10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7

“网上寻呼”即 ICQ( I Seek You),它同样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工作模式。在安装即时消息软件时,它会自动和服务器联系,然后给用户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识别号码, ICQ可自动探测用户的上网状态并可实时交流信息。

即时通信 2

2 )“网上寻呼”

Page 10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8

IP 电话( Iphone )也称网络电话,是通过 TCP/IP协议实现的一种电话应用。它利用 Internet 作为传输载体,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普通电话与普通电话、计算机与普通电话之间进行语音通信。

3 ) IP电话

即时通信 3

Page 10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9

IP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专门设备或软件将呼叫方的话音 / 传真信号采样并数字化,压缩、打包,经过 IP 网络传输到对方,对方的专门设备或软件接收到话音包后解压缩,还原成模拟信号送给听筒或传真机。其本质就是利用 Internet

传输声音信号。

IP电话是包交换,并沿着传输路由的任何一个可用的通道传输数据包,所以它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占用资源小,所以成本很低。

IP电话的缺点:通过 Internet 传输声音的速率会受到网络工作状态的影响。

IP电话

Page 11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0

8.5.3 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

1 ) 网络音乐 MIDI 、 MP3 、 Real Audio 和wav等是歌曲的几种压缩格式,其中前三种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络音乐格式。由于 MP3 体积小,音质高,采用免费的开放标准,使得MP3格式几乎成为网上音乐的代名词。

Page 11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1

MP3 ( MPEG Audio Layer-3 )是 ISO 下属的 MPEG开发的一种以高保真为前提实现的高效音频压缩技术,它采用了特殊的数据压缩算法对原先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按 121 的比例压缩 CD 音乐,以减少数码音频文件的大小,而音乐的质量却没有什么变化,几乎接近于 CD唱盘的质量。

网络音乐

Page 11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2

2 )视频点播( VOD ) VOD 是 Video On Demand 的缩写,即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业务,是集动态影视图像、静态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实时、高质量、按需点播服务的系统。它是一种以图像压缩技术、宽带通信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VOD 是一种可以按用户需要点播节目的交互式视频系统,或者更广义一点讲,它可以为用户提供种交互式信息服务,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任意选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在播出过程中留言、发表评论等,从而加强交互性,增加了用户与节目之间的交流。

Page 113: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3

8.5.4 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协议 FTP 是 Internet常用服务之一,也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工作模式,在 Internet 上,通过 FTP协议及 FTP程序(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用户计算机和远程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文件传输。

Page 114: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4

FTP 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用户从客户端启动一个 FTP应用程序,与 Internet 中的 FTP 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使用 FTP命令,将服务器中的文件传输到本地计算机中(下载)。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传送到 FTP 服务器中(上传)。 匿名FTP :匿名FTP 服务器为普通用户建立了一个通用的账号名即“ anonymous”,在口令栏内输入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连接到远程主机。

文件传输协议 FTP

Page 115: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5

8.5.5 流媒体应用

流媒体( Streaming Media )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 /视频数据流。

以前人们在网络上观看电影或收听音乐时,必须先将整个影音文件下载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而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部分内容缓存,使流媒体数据流边传送边播放,这样就节省了下载等待时间和存储空间。

Page 116: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6

流媒体数据流具有三个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其数据流具有严格的前后时序关系)。

目前基于流媒体的应用非常多,发展非常快,其应用主要有:视频点播( VOD )、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丰富的流媒体应用对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解决了制约流媒体的关键技术问题后,可以预料,流媒体应用必然会成为未来网络的主流应用。

流媒体

Page 117: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7

8.5.6 远程登录 TelnetTelnet 是最早的 Internet活动之一,用户可以通过一台计算

机登录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其中的程序并访问其中的服务。

当登录上远程计算机后,你的电脑就仿佛是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可以用自己的计算机直接操纵远程计算机。

同 FTP 一样,使用 Telnet 需要有 Telnet软件。 Windows操作系统就提供了内置的 Telnet 工具。当用 Telnet 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系统时,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叫 Telnet客户程序,它运行在你的本地机上,另一个叫 Telnet 服务器程序,它运行在你要登录的远程计算机上。

Page 118: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8

Telnet客户程序的功能和工作过程如下: ( 1 )建立与服务器的 TCP 连接; ( 2 )从键盘上接收你输入的字符; ( 3 )把输入的字符串变成标准格式并送给远程服务器; ( 4 )从远程服务器接收输出的信息; ( 5 )把该信息显示在你的屏幕上。

远程登录 Telnet

Page 119: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19

Telnet 服务器程序的功能如下:

( 1 )通知你的计算机,远程计算机已经准备好了;

( 2 )等候你输入命令;

( 3 )对你的命令做出反应;

( 4 )把执行命令的结果送回给你的计算机;

( 5 )重新等候你的命令。

远程登录 Telnet

Page 120: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20

8.5.7 新闻组 Usenet

1.什么是新闻组新闻组(英文名 Usenet 或 News Group),简单

地说就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组合,这些计算机被称为新闻服务器,不同的用户通过一些软件可连接到新闻服务器上,阅读其他人的消息并可以参与讨论。新闻组是一个完全交互式的超级电子论坛,是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能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

Page 121: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21

2. 新闻组的优点 新闻组是一种高效而实用的工具,它具有四大优点。 ⑴ 海量信息: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国外有新闻服务器 5000多个,据说最大的新闻服务器包含 39000多个新闻组,每个新闻组中又有上千个讨论主题,其信息量之大难以想象,就连 WWW 服务也难以相比。 ⑵ 直接交互性: 在新闻组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消息,不管是哪类问题、多大的问题,都可直接发布到新闻组上和成千上万的人进行讨论。这似乎和 BBS 差不多,但它比 BBS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发表带有附件的“帖子”,传递各种格式的文件,二是新闻组可以离线浏览。但新闻组不提供 BBS 支持的即时聊天,也许这就是新闻组在国内使用不广的原因之一。

新闻组 Usenet

Page 122: 第 8 章   Internet 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 122

⑶ 全球互联性: 全球绝大多数的新闻服务器都连接在一起,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在某个新闻服务器上发表的消息会被送到与该新闻服务器相连接的其他服务器上,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漫游到世界各地。这是新闻组的最大优势,也是网络提供的其他服务项目所无法比拟的。⑷ 主题鲜明: 每个新闻组只要看它的命名就能清楚它的主题,所以我们在使用新闻组时其主题更加明确,往往能够一步到位,而且新闻组的数据传输速度与网页相比要快得多 。

新闻组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