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离子聚合

69
第 6 第 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 6 章 离子聚合. 6 .1 引 言. 加聚反应. 按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分类. 聚合反应的分类. 缩聚反应. 开环聚合. ……. 缩聚反应. 逐步聚合. 逐步加成聚合. 按聚合机理分类.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 按电荷性质. 阳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始于50年代: 1953年, 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1956年,Szwarc发现了“ 活性聚合物 ”。. 离子聚合 有别于自由基聚合 的特点 单体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6 章 离子聚合

Page 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聚合反应的分

类按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分类

按聚合机理分类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逐步聚合

连锁聚合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

开环聚合 helliphellip

缩聚反应

逐步加成聚合

按电荷性质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61 引 言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单体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聚合速率快通常需在低温下进行体系中不

能有水或杂质存在 引发体系为非均相 反应介质对聚合有很大影响实验重现性差

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聚氯醚等只能通过离子聚合得到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始于 50 年代 1953 年 Ziegler 在常温低压下制得 PE 1956 年 Szwarc 发现了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离子聚合的应用

理论上有较强的控制大分子链结构的能力通过离子聚合可获得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living polymer) 可以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预想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 SBS 塑性橡胶等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11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2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3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

6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Metallic Ion )单体插入离子对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甚至是处于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聚合反应的分

类按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分类

按聚合机理分类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逐步聚合

连锁聚合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

开环聚合 helliphellip

缩聚反应

逐步加成聚合

按电荷性质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61 引 言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单体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聚合速率快通常需在低温下进行体系中不

能有水或杂质存在 引发体系为非均相 反应介质对聚合有很大影响实验重现性差

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聚氯醚等只能通过离子聚合得到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始于 50 年代 1953 年 Ziegler 在常温低压下制得 PE 1956 年 Szwarc 发现了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离子聚合的应用

理论上有较强的控制大分子链结构的能力通过离子聚合可获得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living polymer) 可以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预想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 SBS 塑性橡胶等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11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2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3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

6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Metallic Ion )单体插入离子对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甚至是处于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单体选择性高 聚合条件苛刻 聚合速率快通常需在低温下进行体系中不

能有水或杂质存在 引发体系为非均相 反应介质对聚合有很大影响实验重现性差

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聚氯醚等只能通过离子聚合得到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始于 50 年代 1953 年 Ziegler 在常温低压下制得 PE 1956 年 Szwarc 发现了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离子聚合的应用

理论上有较强的控制大分子链结构的能力通过离子聚合可获得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living polymer) 可以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预想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 SBS 塑性橡胶等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11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2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3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

6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Metallic Ion )单体插入离子对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甚至是处于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的应用

理论上有较强的控制大分子链结构的能力通过离子聚合可获得ldquo活性聚合物rdquo (living polymer) 可以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预想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工业生产中利用离子聚合生产了许多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 SBS 塑性橡胶等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11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2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3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

6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Metallic Ion )单体插入离子对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甚至是处于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6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通式

阴离子活性种

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 Metallic Ion )单体插入离子对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应用比阳离子多应用广泛由于具有活性无終止的特点可以制备嵌段共聚物

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甚至是处于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单体必须含有能使链增长活性中心稳定化的吸电子基团主要包括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一些羰基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H2C CH

XX -NO2 -CN -COOR -Ph -CH=CH2

( 1 )带吸电子取代基的乙烯基单体

一方面吸电子性能能使双基上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阴离子的进攻另一方面形成的碳阴离子活性中心由于取代基的共轭效应而稳定因而易阴离子聚合

H2C CH

X R CH2 C

H

X降低电子云密度易与富电性活性种结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常见的阴离子聚合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硝基乙烯等分子中既有吸电子基团又具有 π-π共轭结构 因此容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丙烯腈硝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 CH

C

N

CH2 CH

NO O CH2 C

O

CH3

C

O

CH3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单体分子中虽无吸电子基团但存在 πmdashπ 共轭结构 因此也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 CH CH2 C

CH3

CH CH2CH2 CH CH CH2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但对于一些同时具有给电子 p-π 共轭效应的吸电子取代基单体由于 p-π 给电子共轭效应减弱了吸电子诱导效应对双键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程度因而不易受阴离子的进攻不易阴离子聚合如 H2C CH

Cl

H2C CH

O C CH3

OAcircEgraveOgraveOgraveIumlcopy OgraveOgraveEumlaacuteOgraveOgraveIumlcopyotildeyen

( 2 )羰基化合物如 HCHO

( 3 )杂环化合物一般是一些含氧氮等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

O NH

O

O

O

raquomiddotNtildeotilderaquo ordmIuml Icirciuml AumlUacuteotildepounddegmiddot AumlUacuteotildeyen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根据单体的聚合活性分为四组

A 组(高活性) H2C C

CN

CN

H2C C

CN

COOC2H5

H2C C

H

NO2

偏二氰乙烯 a-氰基丙烯酸乙酯 硝基乙烯

B 组(较高活性) H2C CH

CN

H2C C

CN

CH3

H2C CH

C

CH3

O

丙烯腈 甲基丙烯腈 甲基丙烯酮C 组(中活性)

H2C CH

COOCH3

H2C C

COOCH3

CH3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D 组(低活性)

H2C CH H2C C

CH3

H2C CH CH CH2 H2C C CH CH2

CH3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易与阴离子活性中心加成聚合反应活性越高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2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A B

A B 为金属反离子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mdashmdash电子给体即亲核试剂属于碱类

按引发剂种类

按引发机理 电 子 转 移 引 发

阴离子加成引发分子型引发

直接转移引发

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

有机金属化合物

Lewis 碱(供电子)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 1 )碱金属引发 Li Na K 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

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Na CH2 CH

X

Na + CH2 CH

X

CH CH2

X

Na

X

CH CH2Na 2

X

CH CH2 CH2 CH Na

X

Na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碱金属将最外层的一价电子直接转移给单体生成自由基 - 阴离子自由基阴离子末端很快偶合终止生成双阴离子两端阴离子同时引发单体聚合如丁钠橡胶的生产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

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 THF 中引发 St

Na + Na THF

Na CH2 CH

+ CH CH2Na

+

(绿色) (红色)

CH CH2Na CH2 CH Na Na CH CH22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 -液氨 KNH2 -液氨 体系

K 2 + 2 2 NH3 KNH2 + H2

KNH2 K + NH2

NH2 CH2 CH+ CH2 CHH2N

形成自由阴离子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金属-碳键 K - C Na - C Li - C Mg - C Al - C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直接引发 不能

如如丁基锂丁基锂以离子以离子对方式引发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 3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 R3P R3N ROH H2O 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5-6

16

R3N + CH2 CH

X

R3N CH2 CH

X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X

CH2 CH CH2 CHR3N

X n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3 3 阴离子聚合机理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无终止聚合

只有引发和增长两步基元反应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的原因

虽无终止但微量杂质如水氧等都易使碳阴离子终止阴离子聚合须在高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试剂和玻璃器皿非常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在无终止聚合的情况下当转化率达 100后加入水醇胺等链转移剂使聚合终止1048729

活性链末端都是阴离子无法双基终止反离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无法从其中夺取某个原子或 H- 而终止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实验证据 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

到单体 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1956 年对萘钠在 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时首先发现

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 Living Polymerization ) 引发剂在引发前先 100地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称作活性聚合

活性聚合物( Living Polymer ) 定义当单体转化率达到 100 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即活性聚合物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活性聚合的特点活性聚合的特点1048729引发剂全部很快地形成活性中心每一活性中心所连接

的单体数基本相等故生成聚合物分子量均一具有单分散性聚合度与引发剂及单体浓度有关可定量计算故又称化学计量( Stoichiometric )聚合1048729若反应体系内单体浓度温度分布均匀则所有增长链的增长几率相同1048729

无终止反应须加入水醇等终止剂人为地终止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1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CH2CHCHCH Na

H CH2CHCH CH

+ H Na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阴离子聚合不存在真正的链终止反应

1 3- 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CH2C CH CHH

CH2CH Na +

H

CH2CH2

+ CH2C CH CH

Na

烯丙基氢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 CO2 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羟基化反应

端羧基化反应

CH

X

A +

CO2 CHCOO A X

CHCOOHX

H+

+ CH

X

A CH2 CH2

O

CHCH2CH2OX

A

A CH3O + X

CHCH2CH2OHCH

3OH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端胺基化反应

CH C NH R NH2

X O

H+

CH C N R NCO

X OA

O C N R NCO+ A X

CH

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 [M - ] = [ C]

23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ndash]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M - ] 阴离子活性增长中心的总浓度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44 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 104~ 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 ] 10 - 3 ~ 10 - 2 mol L

[Mbull] 10 - 9 ~ 10 - 7 mol L

[M - ] gt [Mbull]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24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转化率达 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25

]C[

]M[n

n]M[

]M[nX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大分子活性链数 = 活性端基浓度 n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

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26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如 St 在 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 1 06 ~ 1 12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

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27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离子对

自由离子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gtgt 缔合体活性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gt 疏松离子对 gt 紧密离子对如 苯乙烯以萘钠引发在 THF 中 kp()= 80 kp( - )= 65times104 l molmiddots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molmiddots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28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

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 THF 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 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 (PsLi) 2 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nn 2 C4H9--M Li (C4H9M Li )

2

+ C4H9M Li n M n+1C4H9M Li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5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bull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 GPC

提供标准样品bull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

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29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2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

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30

M2 + A M1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 St - B St - B - 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

-和M2 的相对碱性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 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 St 40 ~ 42 MMA 24

31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 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CH2 CH A + MMA CH2 CH CH2 C A

COOCH3

CH3

KdH+ M MH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 -能引发 B反之相对困难因 B -比 St -更稳定

bull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

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32

CH2 C A

COOCH3

CH3

+ CH2 CH times

M A + SiCl4 n Si

M

M

M

M n

n

n

n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

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mdashmdash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有丁基橡胶

33

63 阳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bull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34

A B CH2 CH

R

+ CH2 C

R

A B

H

反离子

理理由由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bull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 H判断)

35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CH2 CH2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CH2 CH

CH3

CH2 CH

C2H5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 H( kJmol) 640 757 791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36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

CH3

CH3

CH3

CH3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 - 烯烃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37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

O

H

CH2 C

O

H

R R

p-p- 共轭共轭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OR

CH2 CH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如 St -MeSt B 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38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 CCl3COO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 H +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

39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 H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 AHA

H A CH2 CH

X

CH3 CH

X

A+

条件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3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HSO4- H2PO4

-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 CF3COOH 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氢卤酸的 X -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 引发异丁烯

40

CH3 CH

X

A CH3 CH

X

A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CH3)3C Cl(CH3)3C Cl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Lewis 酸引发

Lewis 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AlCl3 SnCl4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 CrO2Cl SOCl2 VOCl3

绝大部分 Lewis 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41

F-C 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 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42

析出质子的物质 H2O ROH HX 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 RX RCOX (RCO)2O

如无水 BF3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BF3 + H2O H (BF3O H)

CH3

CH2 C +

CH3

H (BF3OH)

CH3

CH3 C

CH3

(BF3OH)

共引发剂有两类

引发剂 - 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gt AlCl3 gt TiCl4 gt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 BF3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4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R (SnCl5)

CH3

CH2 C +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CH3

(SnCl5)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原因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水过量可能生成氧翁离子其活性低于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故 Rp下降

44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 Rp 最快分子量最大

(BF3OH)

CH3

CH2 C

CH3

+ H2O + H (BF3OH)

CH3

CH2 C OH

CH3

+ H2OBF3 H (BF3OH)H2O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活性较低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45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I2 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I2 + I2 I (I3)

CH3C (ClO4) + M

O

CH3CM (ClO4)

O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链引发 以引发剂 Lewis酸( C)和共引发剂( RH)为例

46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 TCE )是一例

3 阳离子聚合机理阳离子聚合机理

KC + RH H (CR)

H (CR) + M HM (CR)ki

CH2 CH

N

+ TCE [[ 电荷转移络合物 ]

CH CH2

N

TCE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与自由基慢引发 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47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K = [H (CR) ]

[C] [RH]

[C] [RH][H (CR) ] = K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M] = ki K [C] [RH] [M][H (CR) ] Ri = ki

特点特点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

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48

HM (CR) + n M HMnM (CR) kp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特点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 甲基 -1-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bull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

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49

CH2 CH

CH3 CH

CH3

CH2 CH2 C

CH3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4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

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50

动力学链不终止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

H+

n

(BF3OH)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3

CH2

CH3

CH3 C

CH3

+n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 CM 约为 10 - 2~ 10 - 4比自由基聚合 (10 -

4~ 10 - 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51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Rtrm = ktrm [HM (CR) ] [M]

特点

n n+1ktrm

HM (CR)+MM+HM M (CR)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52

HMnM (CR) Mn+1 + H (CR)kt

反应通式

nH CH2 C

CH3

CH3

CH2 C

CH3 CH

3

CH3

(BF3OH)

+H CH2 C

CH3

CH3

CH2 C CH2

CH3 CH

3

H (BF3OH)n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动力学链终止

53

自发终止速率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CH3

CH2 C

CH3

(BF3OH)

CH3

CH2 C

CH3

OH + BF3

Rt = kt [HM (CR) ]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54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 XA )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HMnM (CR) + XA HMnMA + X (CR)ktrs

O O+2 HMnM (CR)

+ (CR)2OHHO2 HMnM2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聚合速率快 数据重现性差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 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55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4 4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建立稳态

56

Ri = ki [H (CR) ] [M]

增长

Ri = K ki [C] [RH] [M]

[M][HM (CR) ] Rp = kp

终止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是控制速率反应

Ri = Rt

K ki [C] [RH] [M][HM (CR) ] =

kt

动力学方程

引发

Rt = kt [HM (CR) ]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讨论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

率反应因此 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57

Rp = [C] [RH] [M]2K ki kp

kt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聚合度

58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Xn =RP

Rt=

kp [HM (CR) ] [M]

kt [HM (CR) ]=

kP

kt

[M]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Xn

1=

kP

kt

[M]+ CM + CS [M]

[S]

1=

[M] CM

ktrM

kP=

ktrm [HM (CR) ]

[M][HM (CR) ] kp

=R

trM

RPXn =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59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molbulls) 7 6 100

kt 49times10 - 2 (s - 1) 10 7 ( l molbulls)

kp kt 102 kp kt12 10 - 2

活性种浓度 [C] ~ 10 - 3 [ M bull] ~ 10 - 8

Rp 阳 gtgt Rp 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59: 第 6 章 离子聚合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bull 溶剂的影响

60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A B A B A B A B +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gt kp() 1~3 个数量级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0: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反离子的影响

61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 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 kp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 Ap 大 kp大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1: 第 6 章 离子聚合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62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i kR = kp

kt 综合速率常数

e-(Ei + Ep - Et) RT At

Ap = kR Ai

21~ 418 kJ mol = Ei + Ep - Et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2: 第 6 章 离子聚合

63

对聚合度的影响

e-(Ep - Et) RT At

Ap = k Xn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 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 125 ~ - 29 kJ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Xnk = Ap

AtrM e-(Ep - Etrm) RT

XnE = Ep - EtrM

XnE = Ep - Et

[M]Xn =k

P

kt

Xn =k

P

ktrM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3: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 和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 Lewis 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6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4: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65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自由基聚合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5: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66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溶剂加入降低了 [M] Rp略有降低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离子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 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阳卤代烃 CS2 液态 SO2 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

bull 溶剂的影响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6: 第 6 章 离子聚合

bull 聚合机理

bull 反应温度

67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 70 ~ - 100 进行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Rp [I] 12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无自加速现象

Rp [C]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7: 第 6 章 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bull 阻聚剂种类

68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氧 DPPH 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 CO2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
Page 68: 第 6 章 离子聚合

65 离子共聚

离子共聚的特点

对单体有较高选择性阳离子共聚限于有供电基的单体阴离子共聚限于有吸电子基的单体

同一对单体用不同机理的引发体系进行共聚竞聚率和共聚组成合有很大差异

离子共聚的单体极性相近有理想共聚的倾向 溶剂反离子温度对离子共聚均有影响

  • Slide 1
  • Slide 2
  • Slide 3
  • Slide 4
  • Slide 5
  • Slide 6
  • Slide 7
  • Slide 8
  • Slide 9
  • Slide 10
  • Slide 11
  • Slide 12
  • Slide 13
  • Slide 14
  • Slide 15
  • Slide 16
  • Slide 17
  • Slide 18
  • Slide 19
  • Slide 20
  • Slide 21
  • Slide 22
  • Slide 23
  • Slide 24
  • Slide 25
  • Slide 26
  • Slide 27
  • Slide 28
  • Slide 29
  • Slide 30
  • Slide 31
  • Slide 32
  • Slide 33
  • Slide 34
  • Slide 35
  • Slide 36
  • Slide 37
  • Slide 38
  • Slide 39
  • Slide 40
  • Slide 41
  • Slide 42
  • Slide 43
  • Slide 44
  • Slide 45
  • Slide 46
  • Slide 47
  • Slide 48
  • Slide 49
  • Slide 50
  • Slide 51
  • Slide 52
  • Slide 53
  • Slide 54
  • Slide 55
  • Slide 56
  • Slide 57
  • Slide 58
  • Slide 59
  • Slide 60
  • Slide 61
  • Slide 62
  • Slide 63
  • Slide 64
  • Slide 65
  • Slide 66
  • Slide 67
  • Slide 68
  • Slide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