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液 学 检 验

19
血 血 血 血 血 血 血 血 血

description

血 液 学 检 验. 骨 髓 检 查. 骨髓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查,而最 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 它是诊断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有无异常细 胞等,从而协助临床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 断预后。. (一)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 1. 适应症 临床上通常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 a. 外周血数量、成分、形态等异常者 b. 经一定检查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 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 d. 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血 液 学 检 验

Page 1: 血 液 学 检 验

血 液 学 检 验

骨 髓 检 查

Page 2: 血 液 学 检 验

骨髓细胞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查,而最

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是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

它是诊断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有无异常细

胞等,从而协助临床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

断预后。

Page 3: 血 液 学 检 验

(一)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 1. 适应症临床上通常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 a. 外周血数量、成分、形态等异常者 b. 经一定检查原因不明的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 出现原因不明的骨痛、骨质破坏、黄疸、紫癜等 d. 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 f. 其他(活检、标记检测、染色体检查等) 2. 禁忌症 a. 血友病或凝血因子重度缺陷者 b.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c. 晚期妊娠的孕妇

Page 4: 血 液 学 检 验

( 二 ) 骨髓穿刺方法 1. 部位的选择和条件

1).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 : a. 骨髓腔中髓液要丰富 b. 浅表易定位 c. 避开重要器官 临床上成人较为常用的部位是髂后上棘、髂前上棘,

若有特殊可在胸骨、胫骨处等进行穿刺。也可在 X线下作定位穿刺。

Page 5: 血 液 学 检 验

2. 器 材 骨髓穿刺针一般见二种普通型和活检型。二者穿刺针无区别,活检型针后多一节套筒。

针管针芯

套筒

把手

普通型 活检型

Page 6: 血 液 学 检 验

3. 穿刺操作 体位 定位 消毒 局麻 进针

抽吸 出针 推片

4. 取材情况判断 a. 取材成功— 抽吸瞬间患者有酸痛感;推制涂片 时有阻力感并见较多髓小粒和脂滴 b. 取材失败— 推制涂片时无阻力感犹如推血片; 少见或未见髓小粒和脂滴

Page 7: 血 液 学 检 验

5 .血细胞形态分析 包括粒、红、巨、淋、单、浆及其他细胞所发生的共同特点。 ① 胞体异常 大小、形态。 ② 胞质异常 量、着色、内含物、颗粒。 ③ 胞核异常 数目、大小、形态、染色质结构、核仁、异常核 分裂。

Page 8: 血 液 学 检 验

(三)注意事项

1.耐心解释。

2.严格无菌操作。 3. 髓液应控制 0.2ml以内。 4. 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小心。 5. 血小板减少等患者,穿刺后应予压迫。 6. 了解病史注意禁忌症。

Page 9: 血 液 学 检 验

(四 ) .涂片和染色

骨髓液涂片较血液难,因骨髓液中含较多细

胞、髓小粒、油滴等。所以在推制时需采取慢速

加小角度,才能使涂片既薄又匀。

染色通常为瑞氏染色。在染色时间上要比血片

长一点,并尽可能使淡染时间长些,以增加细胞

染色层次感及细微结构着色感。另冲洗时间要长

一些以使细胞表面沉淀的染料冲干净。

Page 10: 血 液 学 检 验

(五 )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选择一张染色好、髓小粒多、头体尾鲜

明的骨髓涂片。在普通光镜下运用低、中、

高三种镜头,仔细观查,对涂片中的细胞

作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检查与评价。

Page 11: 血 液 学 检 验

1.低倍镜 a. 判断骨髓涂片的质量包括厚薄、染色、

骨髓小粒等情况。

b. 观察巨核系统增生情况并计数。

c.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

常细胞,尤其注意观察涂片边缘和尾部。

Page 12: 血 液 学 检 验

2. 高倍镜 ①.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 增生程度一般采 用五级分类法即: 增生极度活跃 - 各种急、慢性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 各种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 正常骨髓像 增生减低 -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极度减低 -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计数巨核细胞(有经验者可行分类)

Page 13: 血 液 学 检 验

③.浸油镜

a .有核细胞分类(数量) 选择厚薄均匀、细胞分布既不重叠又不分散之处 进行分类计数(巨核细胞另行计数)。

b. 观察各系细胞形态(质量 ) 、仔细观察各系、各 类细胞有无变化包括胞体大小、外形。胞浆量、 色、内含物。胞核大小、形态、核染质、核仁等。 c. 仔细观察涂片边缘和尾部有否异常细胞及血液寄 生虫等。

Page 14: 血 液 学 检 验

(六 ) 结果的计算和填写检验报告单

1. 计算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

2.计算粒红比值 -是指将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的

总和除以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白分率。

3.计算各期巨核细胞百分比。

4.据实填写①患者的基本情况②骨髓的取材、涂

片、染色。③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和

粒红比值。

Page 15: 血 液 学 检 验

(七)检测结果分析与报告方式 1. 结合临床分析:一般资料 症状 体征

2. 结合血象分析: 三系数量和质量

3.报告书写要求:简单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一般按照粒、红、巨、淋、单、浆等系统依次描

写。若遇某系有明显异常,应在首位详细描写。

4. 诊断意见及建议:骨髓涂片检查提出的临床诊断

意见可分为;

Page 16: 血 液 学 检 验

a.独立性和肯定性结论 — 骨髓呈特异性变化(白血病、MM等) b.支持性诊断 — 血、骨髓的改变可解释临床表现(贫血) c.疑似性诊断 — 部分改变或少量异常细胞(MDS) d.排除性诊断 — 排除临床怀疑( ITP) e.描述性报告 — 简明报告特征所见而不下结论 f. 血液病治疗后复查报告 — 有效 无效

Page 17: 血 液 学 检 验

(八)骨髓象分析 1 .小粒、油滴、色泽 2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极度活跃,明显活跃,活 跃,减低,极度减低。) 3 .粒红比例(正常、增高、下降) 4. 细胞数量分析 ①粒细胞系 增多 -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 急性

白血病等

急性早幼白血病

M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中毒等

Page 18: 血 液 学 检 验

减少 - 再障、粒缺、急性造血停滞等。

② 红细胞系 增多 - 原红和早幼红、 中幼红和晚幼红

减少 -

③ 巨核细胞系 增多 -

减少 -

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真红、铅中毒、红白血病等

纯红再障、急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化疗后等

MPD 、 ITP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脾亢、慢粒等

再障、急性白血病、慢粒、化疗后等

Page 19: 血 液 学 检 验

④ 单核系细胞 增多 - 原单及幼单 成熟单核

⑤ 淋巴系细胞 增多 - 原淋及幼淋 成熟淋巴

急性单核或粒 -单细胞血病、慢粒急单变

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淋变、淋巴瘤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再障、病毒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