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107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同同同

description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 克 Shock. 概 述. 概 念 : 休克是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 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 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障碍和细胞 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 性的危重的病理过程。. 第 一 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休克的病因 (一)失血与失液 (二)烧伤 (三)创伤 (四)感染 (五)过敏 (六)强烈的神经刺激 (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一)失血与失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Page 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Page 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 克Shock

Page 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概 述

Page 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概 念 :

休克是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

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

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障碍和细胞

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

性的危重的病理过程。

Page 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 一 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Page 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休克的病因 (一)失血与失液 (二)烧伤 (三)创伤 (四)感染 (五)过敏 (六)强烈的神经刺激 (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Page 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失血与失液: 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见于外伤出血、胃溃疡出血、产后大出血等 15min 内失血﹤总血量 10 %,机体代偿;

快速失血 > 总血量 20 %,即出现休克;

失血量 > 总血量 50 %,迅速导致死亡; 失液: 呕吐腹泻、大汗淋漓等 致血容量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致休克。

Page 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 . 烧伤: 大量血浆外渗 血容量减少 烧伤 称烧伤性休克( burn shock)

晚期合并感染(感染性休克)

Page 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 . 创伤: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 。

休克的发生不仅与失血有关,还和剧烈的疼痛刺激有关。

Page 1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四) . 感染: G -菌、立克次体、病毒和霉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infectious shock) 。

合并败血症 者又称 败血症休克 (septic shock)

Page 1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五)过敏 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属Ⅰ型变态反应

抗原和抗体 在 肥大细胞 表面结合 ,释放组胺、缓激肽,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 ,导致 休克。

青霉素、血清制剂等引起

Page 1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六)强烈的神经刺激 神经源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

常见于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抑制。 表现: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

少,血压下降。

Page 1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大面积心肌梗塞 心

急性心肌炎 源

心脏破裂 心输出量 有效循环血量 性

心包填塞 休

心律失常 克

(cardiogenic shock)

Page 1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休克的分类(一)按病因分类 1. 失血、失液性休克

2. 烧伤性休克

3. 创伤性休克

4. 感染性休克

5. 过敏性休克

6. 心源性休克 7. 神经源性休克

Page 1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有效灌流的基础

血容量充足

心泵功能正常

血管床容积正常

正常血液循环

正常血液循环

(二)按休克发生起始环节分类

Page 1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

心泵功能障碍

血管床容积

休克

Page 1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为:1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失血、失液→血容量↓2 、心源性休克:

心衰、大血管异常→心排血量↓ 、静脉回流↓ → 心输出量↓

3 、血管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部分)

血管床扩张→血管容量↑ →回心血量↓

Page 1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 1 )低排高阻型休克 ( 2 )高排低阻型休克 ( 3 )低排低阻型休克

Page 1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1 、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冷休克”)大部分休克均属此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多数)感染性性休克;特点:心脏排血量低、外周阻力高

Page 2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 见于:过敏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部分)感染性休克;特点:心脏排血量高、外周阻力低

Page 2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低动力型 高动力型(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

心输出量 增高外周阻力 皮肤 苍白、冷湿 温暖、潮红临床 多见 感染性休克早期可见

Page 2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低排低阻型休克

特点: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也降低, 故血压降低明显,是失代偿的表现

Page 2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 二 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

及发病机制

Page 2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的发病机制未明。

占重要地位的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

休克是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

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血管收缩,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紊乱。

Page 2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微循环: 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氧、营养必需

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能量、信息传输,血

液流通、分配、组织灌注,以及维持内环境的

稳定。

Page 2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组成: 通血 Cap 直捷通路

微 A 后微 A Cap前括约肌 真Cap网 微 V 迂回通路 A-V 吻合支 A- V短路

微 A、后微 A、 Cap前括约肌构成 Cap前阻力--“前闸门”微 V构成 Cap后阻力--“后闸门”

Page 2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微 循 环

Page 2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Page 2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机制以失血性休克为例,阐述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Ⅰ期(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Ⅱ期(淤血性缺氧期)

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

Page 3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壹 休克早期(休克Ⅰ期 ;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代偿期)

(一)微循环变化 前闸门、后闸门关闭

微循环血流: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Page 3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微循环特点

Page 3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Ⅰ期休克Ⅰ期

Page 3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 .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β受体 A-V吻合支开放

休克动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CA

α受体 血液重分布

小血管痉挛 Cap前阻力 > 后阻力

少灌少流 , 灌少于流

微循环缺血缺氧

(2)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的作用 :

如血管紧张素Ⅱ、 ADH 、 TXA2 、 MDF 、 ET 缩血管

Page 3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

1 、血液重新分布: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脏的血管 α- 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收缩明显;

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

保证了生命器官心、脑的血液供应。

Page 3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自身输血” 容量血管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可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维持动脉血压。相当于“自身输血”,是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

3 、“自身输液”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致前阻力 >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 ,组织液回流入血,相当于“自身输液”,是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脉压减少、

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BP 可维持正常、神志清楚

Page 3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四 )主要临床表现

Page 3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休克进展期(休克Ⅱ期 ; 淤血性缺氧期 ;可逆性失代偿期 )

Page 3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微循环变化 前闸门开放>后闸门开放

微循环血流: 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Page 3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Ⅱ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

Page 4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休克ⅡⅡ期期

Page 4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 . 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 1 )缺血、缺氧 酸中毒 血管平滑肌

对 CA 反应性 微血管扩张

( 2 )局部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 :

组胺

腺苷 扩张微血管

激肽

Page 4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3 ) . 内毒素的作用

休克后期常有肠源性细菌和 LPS(脂多糖 )入血

激活巨噬细胞 促进 NO 生成增多

血管舒张

Page 4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4 ) . 血液流变学改变WBC 滚动、贴壁、粘附于 VEC

RBC 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 血液泥化淤滞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浆粘度

Cap 后阻力 >Cap前阻力

灌大于流

淤血性缺氧

Page 4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5 )其他体液因子的作用 内啡肽、 NO、 TNF、 LTs、 PAF、 TXA2

Page 4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1)自身输血、自身输液停止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淤滞 回心血量减少

自身输血作用消失

灌大于流 Cap 流体静压增高 血浆外渗

自身输液作用停止

( 2)恶性循环形成

Page 4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恶性循环的形成

大出血

心输出

量减少 血压下降交感神经

兴奋

微动脉、微静脉收缩

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床

大量开放

微循环淤血

回心血量锐减BP↓↓↓低灌流状态

恶性循

Page 4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四)、休克Ⅱ期主要临床表现

Page 4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休克晚期 ( 休克Ⅲ期 ;微循环衰竭期 ;DIC 期 ;

休克难治期 )

Page 4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 .微循环特点

(1) 微血管麻痹扩张,

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

(2) 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 DIC) 形成

(3) 微循环血流停止,不灌不流

微循环衰竭

Page 5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Ⅲ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

Page 5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Ⅲ期休克Ⅲ期

Page 5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1. 与 DIC 形成有关⑴.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血液粘滞性

血流缓慢 酸中毒 高凝状态 DIC

⑵.VEC 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酸中毒

内毒素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 二 ) 发生机制

Page 5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⑶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创伤 组织因子入血 启动外凝系统

ET 、 IL-1 、 TNF 单核细胞、 VEC 表达 TF

⑷ RBC 大量破坏 释放 ADP 激活 BPC 促凝

输血 RBC 大量破坏 为内凝系统提供磷脂

Page 5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肠道内毒素或细菌入血 : 随着休克的发展 ,肠管微循环淤血缺氧 ,屏障功能降低 .甚至引起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3. 炎症介质的作用 :INF,IL-1,IL-6,LTs,PAF, 氧自由基 ,导致严重的微循环障碍、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4. 一氧化氮 : 由 NOS 催化底物 L- 精氨酸产生 ,作用为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管扩张 ,出现顽固性低血压 .

Page 5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二) . 主要临床表现 ( 1 )循环衰竭: BP 测不出 ( 升压药难以恢复 ) ,

脉搏膜不清,静脉塌陷

( 2 )无复流现象:休克晚期即使大量输血补液 , 血压回升 , 仍不能恢复毛细血管血流称 ~.

原因 : 白细胞黏着和嵌塞 ,VEC 肿胀 ,DIC 等堵塞管腔

( 3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与微循环淤血、 DIC 发生有关 . 心脑肺肾肠等

Page 5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 .休克难治的机制( 1)与 DIC 形成有关

A. 微血栓  微循环阻塞  回心血量

B. 纤溶系统 FDP

激肽系统 激活产生 激肽 微循环障碍加重

补体系统 组胺

C. DIC 出血  血容量减少 循环障碍加重

D.微血栓栓塞梗死 组织缺氧   器官功能障碍

Page 5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2)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由于肠道严重缺血、缺氧 ,屏障和免疫功能降低 , 内

毒素及肠道细菌入血 , 作用于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 引起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

我破坏的炎症。

Page 5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SIRS 的表现: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 炎症介质泛滥到血浆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 .

诊断标准是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者 :①体温 >38℃或 <36 ;℃②心率>90次 /min;③呼吸 >20次 / min 或 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 >12x109/L, 或 <4.0109/L, 或幼稚粒 细胞 >10%;

Page 5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发展过程中微循环休克发展过程中微循环 33期的变期的变化化休克早期 休克期进展期 休克晚期

特点 血管痉挛、收缩;前阻力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微血管收缩反应,扩张,淤血;多灌少流,“ 灌”“流”。

麻痹性扩张;微血栓形成;不灌不流。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缩血管体液因子大量释放。

H+ ,平滑肌对CA 反应性; 扩张血管、体液因子释放;

血液的高凝状态; 内皮受损; 组织因子入血; 内毒素作用; RBC 破坏。

机制

影响 代偿作用重要;组织缺血、缺氧。

失代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进行性下降;血液浓缩。

休克期的影响更严重;器官功能衰竭;休克转入不可逆。

Page 6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 三 节 休克的细胞变化

Page 6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组织灌流↓

细胞

功能障碍

代谢障碍

结构损伤

器官功能衰竭

缺血 缺氧 酸中毒 内毒素

(因) ——

(果)(因)—

(果)

Page 6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细胞代谢变化(一)物质代谢变化耗氧减少、糖酵解增强、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

少数患者出现高代谢状态

(二)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细胞水肿、高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Page 6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细胞损伤1. 细胞膜变化:缺氧、 酸中毒

高钾、自由基 细胞膜损伤

ATP 不足 膜泵功能障碍 钠水内流 C水肿

钙离子内流 钙超载

跨膜电位降低

Page 6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线粒体变化 功能障碍: ATP 合成减少

肿 胀

嵴 断 裂 呼吸链障碍 ATP

钙盐沉积 细胞死亡

Page 6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溶酶体变化

溶酶体肿胀、空泡化

细胞自溶

溶酶体酶释放 MDF 等毒性多肽

组织广泛坏死

Page 6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时细胞的变化

ATP

溶酶体

线粒体

细胞膜休克时最早发生损伤的部位。

线粒体•线粒体肿胀•致密结构和嵴消失•钙盐沉集•线粒体破裂。

→ 氧化磷酸化障碍。 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氧自由基等的作用

细胞代谢变化1. 糖酵解加强2. 脂肪代谢障碍3. ATP减少 4. 酸中毒:

高乳酸血症 CO2滞留

溶酶体:缺血缺氧、酸中毒溶酶体肿胀,空泡形成→溶酶体酶释放 :⑴细胞自溶⑵消化基底膜⑶产生休克因MDF,

抑制心肌收缩,使循环紊乱加剧。

休克时细胞损伤可以继发也可原发。细胞损伤是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

Page 6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四节休克的器官功能障碍

Page 6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一)肺功能的变化 休克早期:过度通气

休克持续:急性肺损伤(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休克肺)

Page 6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特征 病 理:肺内 DIC形成、肺间质和肺泡水肿、

肺泡微萎陷 、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病生理:弥散障碍、 V/Q 失调、 PaO2进行性下降

临 床:进行性呼吸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

紫绀、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

Page 7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发生机制: 缺氧、补体、氧自由基、炎症介质

A. 肺微血管痉挛 B. 肺泡 -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C. 肺内 DIC D.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Page 7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肾功能的变化:最早、最易受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

休克

肾血流↓

肾小球滤过率↓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无细胞损伤等器质性改变

有细胞坏死等器质性改变

(休克早期)

(休克持续)

Page 7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心功能的变化 休克发生心功能障碍机制: ①冠脉血流减少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②酸中毒和高血钾 ③心肌抑制因子 (MDF) ④心肌内的 DIC ⑤内毒素 ⑥内啡肽、 TNF…

Page 7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机制:

心衰

心率↑血压↓ 微血栓

冠状血流↓

酸中毒高血钾

细菌毒素MDF

交感-

肾上腺髓质兴

心肌耗氧

心脏活动增强 心肌内 DIC

Page 7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四)脑功能变化 早期:无明显障碍 中晚期表现: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机制: BP< 6.67kPa 脑循环 DIC、 脑水肿、脑功能障碍 炎症介质

Page 7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缺血缺氧

淤血 应激性溃疡

水肿、 DIC

内毒素入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Page 7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六)肝功能变化

黄疸和肝功能不全

Page 7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

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

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MODS发生率最高。

Page 7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五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自学)

(一)、感染性休克 (二)、心源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神经源性休克

Page 7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感染性休克

1 、病原: 临床以细菌最多见,主要是革兰阴

性细菌占感染性休克 70%~80% 。

2 、发病机制:和内毒素有关

Page 8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表现:⑴ 休克征:有的表现低动力型(低排高阻)皮

肤苍白寒冷;有的表现高动力型(高排低阻)皮肤潮红温暖;

⑵ 感染中毒征:突发高热、寒战,肛温高而肢体寒冷,体温不升出冷汗,恶心、呕吐或咳嗽,相继面色苍白、烦躁。

Page 8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心源性休克

1 、概念: 由于心泵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

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注量明显下降引起的休克。

2 、病因: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等。

Page 8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病理生理特点

⑴ 心排血量急剧减少⑵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⑶ 严重而持续的组织灌流不足⑷ 脏器循环衰竭⑸ 死亡率高

Page 8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过敏性休克

1 、原因: 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异种蛋白过敏

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等

Page 8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发病机理:属Ⅰ型变态反应。

抗原和抗体 在 肥大细胞 表面结合 ,释放组胺、缓激肽,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 ,导致 休克。

Page 8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病理生理特点: ⑴ 突然发病,进展迅速,“闪电样” 约 50% 病人症状出现在接触病原 5 分钟内。

⑵ 以微循环淤血为特征 ,血压迅速而显著下降

⑶ 应用缩血管药是发病学治疗的关键: 如肾上腺素

Page 8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四)、神经源性休克

1 、原因和机制: 严重的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

脊髓损伤、高位脊髓麻醉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抑制。

引起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Page 8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病理生理特点:⑴ 机制简单,预后较好。 应用缩血管药后迅速好转⑵ 因无微循环灌流量的急剧减少,严格讲

不属于休克,有人称之为“低血压状态”,但需严密观察。

Page 8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第 六 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Page 8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一、病因学防治 防治原发病

去除休克的原始动因

(清创、止血、控制感染、

镇痛、抗过敏、输液等)

Page 9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二、发病学治疗1. 纠正水电、酸碱紊乱

缺氧 代酸 高钾

补碱纠酸

Page 9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2. 扩充血容量

目的:提高心输出量

改善组织灌流

原则:“需多少,补多少”

量需而入

Page 9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动态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脉搏等作为监控输液量多少的参考指标。

有条件动态监测肺动脉楔入压(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和中心静

脉压( CVP)可精确地反映左右心的血量和

功能,指导输液。

Page 9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充分扩容观察指标:

静 脉 充 盈 程 度

尿量 、 BP 、 脉搏

CVP PAWP

Page 9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补充成分: 全 血: 胶体液:血浆及代用品

低分子右旋糖苷

晶体液: NS

Page 9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3.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缩血管药:阿拉明(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

扩血管药:阿托品、 654-2

酚妥拉明等

Page 9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1 )扩血管药

目的: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

循环,提高组织灌流。

一般用于休克早期,必须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

Page 9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 2 )缩血管药

目的:对肌性小静脉或微静脉起轻度选择性收缩作用,防止血管床扩大,升高血压,保证心、 脑重要器官血流。

一般用于休克晚期。

Page 98: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适应症:扩血管药: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动力型感染性休克、

高阻力型心源性休克;

缩血管药: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必须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

Page 99: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4.防治细胞损伤( 1 )改善微循环( 2 )补充能量物质:解除细胞的高 度“饥饿”状态。极化液( GS 、胰岛素、氯化镁)、能量合剂( ATP 、辅酶 A 、细胞色素 C )

Page 100: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5. 体液因子拮抗剂 本海拉明 拮抗 组胺

抑 肽 酶 减少 激肽生成 等促进 BP恢复

纳络酮 拮抗 内啡肽

Page 101: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6. 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休克肾 尽早利尿、透析

休克肺 正压给氧、改善呼吸功能

休克心 减少停止补液,强心、利

尿、降低前、 后负荷

Page 102: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三 、支持与保护疗法一般病人:营养支持,确保热量平衡;

危重病人:代谢支持 ,确保正氮平衡;

维持肠粘膜的屏障功能,缩短进食时间,鼓励尽早经口摄食;

Page 103: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病例讨论 患者,男性, 36岁 主诉 :寒战 , 高热 .咳嗽 .气促 . 四肢厥冷 3天

现病史 : 3天前受凉过劳后突然出现寒战 , 高热 , 体温 40.0度 ,以午后 , 晚上为重 .伴咳嗽 ,胸痛 ,咳暗红色血痰 , 并逐渐加重 ,气促 ,烦躁不安 , 四肢厥冷 , 出汗 , 急诊入院 .

                           体检 : 急性病容 ,T39.5度 ,P120 次 / 分 . 节律规整 ,呼吸 28 次 / 分 .

血压 75/45mmHg. 神志模糊 ,烦躁不安 , 对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 ,口唇发绀明显 , 四肢发凉 .右肺上野叩诊浊音 ,语颤增强 , 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 心律齐 , 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 心率 120 次 / 分 , 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无浮肿 ,指端发绀 .

辅助检查 : 胸片显示右上肺上野可见大片状致密阴影 . 血常规 :WBC15.0x109/L, HBl0.08g/L, 分叶 92%.

Page 104: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讨论 :

1.本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      2. 还应做何检查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

      3.治疗原则是什么 ?

 

Page 105: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本病的诊断为 : 大叶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诊断依据为 : (1) 青壮年 ; (2) 有典型的大叶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寒战 , 高热 , 体 温 40.0度 ,以午后 , 晚上为重 .伴咳嗽 ,胸痛 ,咳暗红色血痰

(3)符合大叶性肺炎的胸部 X线表现 .右上肺上野可见大片状致密阴影 (4) 有血压下降 , 四肢厥冷 , 多汗等休克表现 .

                              还应做何检查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

在使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培养和痰细菌培养 .

Page 106: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治疗原则 :                              (1) 补充血容量 , 先晶后胶 ,先盐后糖 .减低血液粘 度 , 预防血管内凝血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输液中加入适量浓度的血管活 性药物 ,使收缩压维持在 90--100mmHG左右 ,然后逐渐 减量 .(3) 当休克并发肾衰竭时 ,可用利尿剂 ,合并心衰时酌情用强心剂 .(4) 控制感染 .(5)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病情严重者 ,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仍不能控制时 ,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100-200mh或者地米5--10毫克 .(6)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给予5%碳酸氢钠 250ml静滴 .

Page 107: 同 学 们 好  病 理 生 理 教 研 室            刘丽华

思考题概念:休克、血管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自身输液、休克肺( ARDS )

问答题 :

1 、为什么休克发展到晚期难以治愈?

2 、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