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

66
第3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3.1 运运运运运运运运 3.2 运运运运运运 3.3 运运运运运运 3.4 运运运运运运运 3.5 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 3.6 运运运运运运运 3.7 运运运运运运运运

description

第 3 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 3.1 运输及其方式选择 3.2 运输优化管理 3.3 运输过程管理 3.4 配送与配送中心 3.5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3.6 配送合理化管理 3.7 配送管理指标分析. 高效的运输系统是工业社会的特征,运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比例高达 50% , 1996 年美国运输开支 4550 亿美元,而全国物流总成本 7970 亿美元。 3.1.1 运输的含义 1. 运输的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3 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

第 3 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3.1运输及其方式选择3.2运输优化管理3.3运输过程管理3.4配送与配送中心3.5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3.6配送合理化管理3.7配送管理指标分析

3.1 运输方式及选择 高效的运输系统是工业社会的特征,运输对我

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比例高达 50% , 1996 年美国运输开支 4550 亿美元,而全国物流总成本 7970 亿美元。

3.1.1 运输的含义1. 运输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运输的定义是: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注意: 区别运输、搬运、配送的不同含义

2 . 物流运输的职能物品移动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最主要的增值活动,称为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组织运输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运输时间、运输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短时产品库存3. 运输的原则规模经济距离经济

3.1.2 运输、物流、营销的关系 运输可以为用户提供附加价值,有助于提高客户服

务水平。客户满意度是营销理念的重要成分。运输是最大的物流成本之一,可能占一些商品销售价

格相当大的一部分。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物流最重的一个功能。物流与运输的区别: 物流在时间上的刚性约束 物流服务在时间上的弹性调整 物流服务在范围上的延展性 物流服务是为生产企业营销进行的创造性设计 物流服务在实力上要有长期性伙伴关系

物流对运输的超越物流是远远超出运输范围的系统分管理物流同时关注信息流和增值流的流动物流的出发点是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

益为中心的物流的管理理念比运输更选进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3.1.3 运输方式的分类1. 按运输的范围分为: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2. 按运输的作用分:集货运输配送运输

3. 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一般运输联合运输4. 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直达运输中转运输5.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3.1.3 运输基础设施的构成1 . 运输线路2. 运输工具3. 通信设备4. 运输站点

水路

输气管道

铁路

输送带

国内水路

地下公路

高架公路

地上铁路

地上公路

输油管道

地下铁路

沿海水路

河川

高架铁路

管道

公路

陆 路

空路

航空路

空中索道

湖泊

运河

近海水路

远洋水路

运输线路的分类

双轨

单轨

3.1.4各运输方式的特征

1.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 19世纪发展起来的运输工具,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运用于长距离、大运量的客货运输。优点:运量大,运价低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有效使用土地污染性较低不受气候限制

缺点: 资本密集且固定资产庞大 设备庞大不易维修,且战时容易破坏 货损较高 营运缺乏弹性高速铁路的发展 1964 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完成世界上第一条

高整铁路,时速 210 公里,仅 7 年还清了兴建时的费用及利息负担。目前,世界上共有 14条高速铁路,最高营运速度超过 500 公里。

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车站、线路、机车、车辆设备

2. 公路运输特征 全运程速度快(运距在 200 公里以内,比铁路快

4-6倍,比水路快 2-3倍。 运输灵活受地形气候限制小 载运量小安全性较差 主要担负中、短途运输衔接其它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设备与设施车辆 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专用运输车辆、

特种车、牵引车和挂车公路 补充: 见我国公路的等级及编号原则

3. 水路运输优点: 运输成本低适合体积、重量大的货物运输缺点: 运输速度慢

装卸费用高 航行受天气影响大

铁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公路80-120 10-25 (节) 8-20 900-1000 80-120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速度(公里 /小时)

4. 航空运输方式:班机运输 包机运输 集中托运 联运特征: 运输速度快 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大舒适安全适用范围广 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载重量少,并受气象条件制约

5. 管道运输特点: 运量大永久性占用土地少 可长期稳定运行便于管理损耗少耗能低污染少适于定点、量大、单向的流体运输

我国 2002 年运输现状

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运 航空 合计 增长率( 比 2001年)

货运量(亿吨)

20.4 110.6 14.1 0.0198 147.1 5%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15477 6704 26481

927 49389 3.8%

营运里程 (万公里)

71500(世界第三 )

175.8 12.15( 内河航道)

155

6. 两个支撑点:( 1)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

接,货物中转站、集装箱货场、物流中心、卡车终端等各类运输枢纽、结点贯通,物流信息系统完备,运输管理体制协调,交通运输法规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先进,运输技术手段现代化等;( 2)运输企业在主观上充分认识到合理化运输

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意义,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或者将业务外包给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结合分销策略进行合理化的货物流向筹划,合理规划布局货物中转站或区域配送中心,有效率地处理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逆向物流活动。

3.1.2 运输方式选择要点1 )运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2 )运输路程3 )运输时间和成本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运输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 3)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变化( 4)物流制约条件的增加

3.1.3 运输方式选择方法(略)返回本节

  3.2 运输优化管理3.2.1 合理运输“五要素”3.2.2 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3.2.3 运输合理化措施

返回本章

1 )运输距离2 )运输环节3 )运输工具4 )运输时间5 )运输费用

3.2.1 合理运输“五要素”

返回本节

• 3.2.2 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含义: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违反货

物流通规律,不按经济区域和货物自然流向组织货物运输,忽视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工,装载量低,流转环节多,从而浪费运力和加大运输费用的现象

1 )运输车辆的空驶2 )对流运输3 )迂回运输4 )重复运输5 )倒流运输6 )过远运输7 )运力或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返回本节

3.2.3 运输合理化措施1) 有效防止车辆空载2) 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3) 推进中短距离运输的“公铁分流”4) 尽量发展“四就”直拔运输或直达运输5) 增强运输科技含量6) 通过流通加工促使运输合理化7) 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8) 积极做好企业自身的物流计划9) 大力推广配送特别是共同配送

返回本节

3.3 运输过程管理

3.3.1 运输合同管理3.3.2 运输保险管理

返回本章

3.3.1 运输合同管理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

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运输费用的合同。依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运输合同

作如下分类:

返回本节

( 1)按承运方式的不同,运输合同可分为公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合同、水运合同、航空运输合同、管道运输合同及多式联运合同。( 2)按运输的对象不同,运输合同可分为客

运合同和货运合同。( 3)按合同期限划分,货运合同可分为长期

合同和短期合同。( 4)按货物数量划分,货运合同可分为批量

合同和运次合同。( 5)按合同形式划分,可分为书面合同和契

约合同。

货运合同特征:( 1)当事人是货主和承运人双方,货主包

括起运人和收货人两个方面;或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托运人即是起运的托运人,也是收货人)。签订货运合同的承运方必须持有经营货运的营业执照,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

( 2)运输合同是义务有偿合同,作为当事人的双方互相承担义务,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合同规定。承托双方除了就合同的必要条款达成协议外,还要求托运人必须将托运的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合同才能成立。( 3)国家提供基础平台的运输领域(例如

铁路运输、航空货运等),运输合同有固定规定的标准合同。例如运输的速度、运输路线、运输标准,等等,这是单方面的要约邀请。

( 4)对于构成国家物流平台一部分的运输部门,作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货物运输,一般都明示合同文本,在具体办理运输事宜时,不再单独签约,而以货运单据作为双方承担义务的约定文件。

( 5)如果承运人是一般运输企业,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合同的确立,则需要进行协议、谈判,双方共同约定协议条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第 288-321条对运输合同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 288-292条是关于运输合同的一般规定;第 304-316条是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第 317-321条是关于多式联运合同的规定。

主要货运合同介绍( 1)海上运输合同( 2)铁路运输合同( 3)航空运输合同

3.3.2 运输保险管理运输保险的种类很多,如按运输方式分,可

分为海上运输保险、陆路运输保险、航空运输保险等,按运输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货物运输保险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尽管各种不同运输保险的具体责任有所不同,它们的基本原则、保险公司的责任范围等是基本一致的。

返回本节

1) 国内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和责任范围国内水路、陆路货物保险的险别分为基本险和综

合险两大类。基本险的责任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按国家规定或一般惯例应分摊的共同海损的费用,在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施救或保护货物所支付的直接、合理的费用。自然灾害是指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洪水、地震、暴雨等造成的灾害。意外事故是指由于运输工具发生碰撞、沉没、出轨等造成的事故以及在装、卸货和转载时发生的不可抗力事故。综合险是除基本险外,保险公司还负责赔偿损失的险别,包括因震动、碰撞、挤压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液体货物因受震动、碰撞、挤压而造成的渗漏损失;遭受盗窃或整件提货不着的损失;符合安全运输规定而遭受雨淋所致的损失。

2)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和责任范围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很多,概括起来分为基本险别和附加险别两大类,其中基本险别有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 3种。( 1)平安险责任范围。平安险主要包括以下 8

个方面:①被保险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整

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②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货物全部或部

分损失;

③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意外事故时,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④在装卸或转运时,由于一件或数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⑤被保人对承保范围内的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该批被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

⑥运输工具遭难后,在避难港由于卸货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在中途港、避难港由于卸货、存仓以及运送货物所产生的特别费用;

⑦共同海损的分摊和救助费用;⑧运输合同订有“船舶互撞责任条款”,根据该条

款规定应由货方偿还船方的损失。

( 2)水渍险的责任范围。除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货物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

( 3)一切险的责任范围。一切险的责任范围除了平安险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一般外来原因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这些附加险有一般附加险和特别附加险,一般附加险包括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渗漏险,混杂、玷污险,碰损、破碎险,串味险等 11种;特别附加险包括交货不到险、进口关税险、拒收险等,它是由于军事、政治、国有政策法令以及行政措施等特殊外来原因所引起的风险和损失。附加险是基本险责任的扩大和补充,不能单独投保。

案例分析与讨论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和原材物料用量,近两年翻了一番,但原材物料及产成品运输费用、车辆、库存不仅没增,反而大幅度下降。这一切得益于四个字——物流管理。 他们在被管理学家称为“黑色地带”的采购、仓储、运输等非生产环节,创出了不凡业绩。

缺口由运输撕开 思路洞开缘于车辆拍卖。 前身为张店化工厂的东大集团,建厂四十年来,原材物料运输一直由公司车队承担。车队二十六名员工,十八辆大货车,附加一个修理厂,运转费用不菲,效率却不高。司机上班拖拖拉拉,不想出车就推说车子有毛病;跑一趟上海按说五六天能打个来回,但哪辆车跑一趟都得十七八天,都知道司机借机跑了私活,一趟能赚回台彩电,但想追究,一句车在路上出了毛病,就堵得你哑口无言。 法子想的不少,成效就是寥寥。

公司决定向内部招标拍卖,十八辆车卖了十二辆,收回七十五万元,十四名司机中标,其余车辆报废,人员分流。拍卖车辆想承担公司运输任务,吨公里运价先是与公司以前平均运价持平;过渡两个月后降低二分,与市场价持平;紧接着又比市场价降低三分钱。 车成了自己的,每辆车运行里程比拍卖前多出两倍。半年公司节约运输费用一百八十四万元,加上人员工资、运输规费、车辆维修费一概不用负担,合计节约费用三百五十四万元。 拍卖车辆逐渐进入报废期,公司开始将运输推向社会,先是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召标,年节约运费三百九十万元;然后又对运量相对集中的几条线路公开招标买断,吨公里运价由 0.44 元降到 0.2 元,前后节支 1431万元。分析讨论: 1 、东大集团是如何提高运输效率的? 2 、东大集团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以公代铁,实行分流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思考:如何实现容积和载重的合理运用?

例题: 某配送中心现要 A 、 B两种货物,其

中:货物 A 的单件重量为 20 公斤,体积 0.03m3 ,货物 B 的单件重量为 10 公斤,体积为 0.02m3 ,送货车辆的载重量为 10吨,有效容积 20m3 ,试问: A 、 B 两种货物应如何装配,才能使货车有效容积利用率达到 90% ,且载重利用率为 100%?

投保方式一般有:( 1)逐笔保险。( 2)流动保险。( 3)预约保险。

3.4 配送及配送中心3.4.1 运输与配送3.4.2 配送中心的物流功能3.4.3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及其管理

返回本章

3.4.1 运输与配送

配送处于“二次运输”或者“末端运输”的地位,与运输相比,配送更直接面向并靠近用户,运输一般是干线输送和直达送货,批量大,品种相对单一;配送同运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数量、种类、距离、复杂程度等方面,还表现在其需要现代技术和装备的支持。运输与配送的关系:

返回本节

 

现代配送的方式和手段变化 :1) 配送共同化趋势明显2) 配送区域不断扩大3) 直达配送日益增多4) 信息化、智能化进展明显

3.4.2 配送中心的物流功能

一个配送中心,可以说是物流的一个缩影。为了满足客户(门店)送货需求 , 配送中心还要具备附属物流功能 :

1) 服务功能2) 集货功能3) 加工功能4) 储存功能5) 分拣功能6) 装卸功能7) 送货功能8) 信息功能 返回本节

3.4.3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及其管理

返回本节

3.5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3.5.1 配送中心规划要素3.5.2 配送中心的选址与网点布局3.5.3 配送中心功能布局设计

返回本章

3.5.1 配送中心规划要素所谓配送中心规划要素,就是影响配送中心系

统规划的基础数据与背景资料。总的来说,影响配送中心规划的要素主要有以下 7 个 :

1) 配送的对象或客户 ;2) 配送的货品种类 ;3) 货品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 ;4) 物流通路和配送路线 ;5) 配送的物流服务水平要求 ;6) 配送的物流交货周期要求 ;7) 配送的货品价值与建造资金预算

返回本节

3.5.2 配送中心的选址与网点布局

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条件主要有:( 1)自然环境及条件。( 2)经营环境的

好坏。( 3)商品条件。( 4)运输条件。( 5)用地条件。( 6)功能要求。( 7)环保要求。

返回本节

配送中心的选址有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相对而言,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少一些,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除了考虑区位因素以外,还要考虑配送中心之间的网点布局关系。一般而言,一个精确的论证必备如下资料:

( 1)业务量资料。( 2)费用资料。( 3)其他资料。

配送网点布局配送网点布局是指以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和

经济效益为目标,用系统学的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考虑商品的供需状况、运输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配送网点的设置位置、规模、供货范围等进行研究和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配送网点布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直达供货和中转供货的比例。( 2)

目标区域内应设置配送网点的数目。( 3)配送网点的选址及渐次开发方案。( 4)配送网点的建设与维护费用。

进行网点布局的常用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解析方法。( 2)模拟方法。( 3)

启发式方法。

3.5.3 配送中心功能布局设计配送中心的功能布局设计是指根据预计的

物流作业量和物流路线,确定配送中心各功能区域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最后得到配送中心总平面布局图的过程。

返回本节

规划资料分析

流程分析

区域设置

物流相关性分析 活动相关性分析 总体平面布局

方案修正 修正因素 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评估

配送中心的功能布局设计程序:

配送中心常设功能区域一览表

管理区:是中心内部行政事务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洽谈、订单处理以及指令发布的场所。

一般位于配送中心的出入口。

进货区:收货、验货、卸货、搬运及货物暂停的场所。

理货区:对进货进行简单处理的场所。在这里,货物被区分为直接分拣配送、待加工、入

库储存和不合格需清退的货物,分别送往不同的功能区。在实行条形码管理的情况下,还

要为货物贴条形码。

储存区:对暂时不必配送或作为安全储备的货物进行保管和养护的场所。通常配有多层货

架和用于集装单元化的托盘。

加工区:进行必要的生产性和流通性加工(如分割、剪裁、改包装等)的场所。

分拣配货区:进行发货前的分拣、拣选和按订单配货。

发货区:对物品进行检验、发货、待运的场所。

进货处理区:存放进货时残损或不合格或需要重新确认等待处理货物的场所。

废弃物处理区:对废弃包装物(塑料袋、纸袋、纸箱等)、破碎货物、变质货物、加工残屑

等废料进行清理或回收复用的场所。

功能区域

设备存放及维护区:存放叉车、托盘等设备及其维护(充电、充气、紧固等)工具的场所。

 

3.6 配送合理化管理

3.6.1 判断配送合理性的标准和方法3.6.2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3.6.3 配送合理化措施

返回本章

3.6.1 判断配送合理性的标准和方法1) 库存标志2) 资金标志3) 成本和效益标志4) 投资回报率标志5) 供应保证标志6) 客户物流合理化标志7) 战略发展意义标志8) 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返回本节

3.6.2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1)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2) 库存决策不合理3) 价格不合理4)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5) 送货过程中的不合理运输6)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返回本节

3.6.3 配送合理化措施

1) 推行专业化配送2) 推行加工配送3) 推行共同配送4) 实行送取结合5) 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返回本节

3.7 配送管理指标分析

  

配送管理主要指标一览表

衡量要素 衡量指标 计算方法 指标意义

人员负担

平均每人配送量

平均每人配送距离

平均每人配送重量

平均每人配送车次

=出货量 / 配送人员数

=配送总距离 / 配送人员数

=配送总重量 / 配送人员数

=配送总车次 / 配送人员数

评估配送人员的工作分摊(距离、重

量、车次)及其作业贡献度(配送量),

以衡量配送人员的能力负荷与作业绩

效,同时判断是否应增添或裁减配送

人员数量,或者做出其它作业调整。

车辆负荷

平均每台车配送距离

平均每台车配送重量

平均每台车配送吨-公里数

空车率

=配送总距离/(自车数量+外车数

量)

=配送总重量/(自车数量+外车

数量)

=(配送总距离×配送总重量)/

(自车数量+外车数量)

=空车走行距离 / 配送总距离

评估配送车辆的产能负荷,以判断是

否应增减配送车数量;空车率主要用

来衡量车辆的空间活用率。

配送规划

配送车稼动率

积载率

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

平均每车次配送距离

平均每车次配送吨-公里数

外车比率

配送平均速度

=配送总车次 / {(自车数量+外

车数量)×工作天数}

=出货品材积数 /(车辆总材积数

×配送车稼动率×工作无数)

=配送总重量 / 配送总车次

=配送总距离 / 配送总车次

=配送总距离 ×配送总重量 /配

送总车次

=外车数量 /(自车数量+外车数

量)

=配送总距离 / 配送总时间

衡量配送车辆运用状况,由配送车稼

动率来观察车辆的运用频率,再配合

车辆每次出车之产能、空间、荷重情

形,来考虑是否应调整配送路径,调

换或增减配送车辆。

时间效益

配送时间比率

单位时间配送量

单位时间生产力

=配送总时间 /(配送人员数×工

作天数×正常班工作时数)

=出货量/配送总时间

=营业额 / 配送总时间

观察配送时间的贡献度,通过相关指

标分析,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务的

及时性。

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比率

每吨重配送成本

每单元配送成本

每车次配送成本

每公里配送成本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

本)/ 物流总费用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

本)/ 配送总重量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

本)/ 出货品材积数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

本)/ 配送总车次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

本)/ 配送总距离

衡量配送成本花费多少,并通过各项

成本比较分析,找到降低成本的改进

方案。

配送品质 配送延迟率 =配送延迟车次 / 配送总车次 掌握交货时间,尽量减少配送延迟情

况,以确保公司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