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文揭秘 《大明风华》那些事儿 -...

Post on 24-Aug-2020

1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朱亚文揭秘 《大明风华》那些事儿 -...

A12 演艺圈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编辑/徐晓蕾 蔡卫卫 美编/左小榕 责校/董一凡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本报讯(记者 祖薇)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上线,并于同日在旗下公号“中国视听大数据”发布“12月7日到12月13日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榜单显示,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澳门人家》(11 到 19 集)收视率1.361%,收视份额5.485%,位列第一。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广播电视规划院等10余家单位完成了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2018年12月2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目前,已经汇集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与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CSM收视率数据系统并不相同,前者采用的是海量数据采集模式,具有“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

计算”的特点,更适用于当前电视节目观看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后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样本户采集方式。

在试运行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介绍,传统的样本户采集方式主要采用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日记卡和收视率测量仪。日记

卡是由样本户填写收视日记卡,调查员上门采集数据进行统计。收视率测量仪则类似电视机机顶盒,为样本户配有专门的遥控器,他们在收看电视时,分别按下代表个人信息的代码键,在频道停留一定时间长度,收视数据就会被记录,并通过电话自动回传给调查公司。

这两种传统方式样本户的规模都非常有限,大大削弱了收视率数据的代表性和可信度。例如,以传统的样本户统计方式来计算,某城市500万用户,如果从中抽样选取500个样本用户,那么他们没有看过的节目均会被统计为“零收视”;而在新系统的全量样本统计中,即使千分之一的低收视率也对应着平均每分钟5000个收视用户。

由于新系统和传统的收视系统采样方式不同,二者计算出的收视率差别很大。比如,在新系统中,湖南卫视黄金档电视剧《鳄鱼与牙签鸟》(34至45集)收视率为0.429%,收视份额是1.748%,排名第五位,但在csm59城的收视率调查系统中,这部剧连续多日收视率高达1.8%以上,蝉联同期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第一,并不能以此判断,后者的收视就是注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样本户统计方法相比,新系统的大数据统计方式显然更为科学。系统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呈现各环节无缝衔接,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处理,防范人为操纵,大大提高了数据造假的成本。系统基于海量大数据统计,个体样本数据造假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新系统虽然和传统收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互相验证,不过由于其数据抗干扰能力更好,确实有望从根本上治理收视率造假问题。

本报讯(记者 郭佳)中国儿艺2019年压卷之作——民间故事剧《长城的传说》近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开启首轮跨年演出29场的帷幕。

民间故事剧《长城的传说》根据中国儿艺1992年首演的经典剧目《长城有个黑小子》重新创排,讲述了孟姜女的孩子“黑小子”因为父母的离去而怨恨修长城,后来慢慢明白修建长城与百姓的平安相关联,和“老石匠”“大将军”以及众民兵一起用血肉筑起万里长城的故事。

剧中黑小子在生活的磨砺和众人的帮助下获得了力量、勇气、智慧这三样宝贝,成长为一个心地善良、疾恶如仇、勇于担当的“长城之子”。导演王晓鹰说,“长城与建造它的人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可以说长城就是人民,人民就是长城。”编剧欧阳逸冰则表示,“黑小子”就是他心目中的中国孩子,既是过去的,又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文娱速递

爆款互动解谜书《谜宫》推出第二部

本报讯(记者 王岩)昨日,《谜宫·金榜题名》互动解谜游戏书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发布暨众筹会。

《谜宫·金榜题名》是故宫出版社推出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系列的第二部。它继承了《谜宫》系列的创新精神与精髓:在严谨学术考证的基础上,内容以中国传统古籍的承载形式,借助故宫丰富的文献馆藏与历史古籍,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破解纯正的中国文化元素谜题。形式仍以游戏互动体验的方式,将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历史档案、解谜游戏、文艺创作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体验过程中,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中国风解谜游戏的乐趣,还能“亲自”侦破一件咸丰年间震惊朝野的科举大案,多类型配件增加互动阅读体验,完美视效增进信息交互,虚构创作的情节穿插以真实历史的词条解释,给读者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在书中,读者历尽曲折,反复推求,还原本该到来的科举公平,展现本书“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公平性”的精神主旨。

季播电影《北京女子图鉴》第一季首部作品上线

本报讯(记者 肖扬)12月19日,季播电影《北京女子图鉴》第一季首部作品《助理女王》在优酷上线。该剧之前曾举行看片交流会,原著作者王欣、《助理女王》导演陈静以及主演王菊、于明加等主创亮相。

小说《北京女子图鉴》中的故事,皆来自于作者王欣对于300余名女性的深度采访,自连载之初便收获了粉丝喜爱。《助理女王》作为第一季首部曝光的作品,通过陈祥梅的第一视角,讲述了从小城镇来到北京奋斗的平凡女生,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逆袭成为金牌经纪人的故事。

王菊饰演的陈祥梅出身寒微,朴实的形象与大众眼中气场全开的“菊姐”大有不同。王菊用心去演绎角色,《助理女王》导演陈静夸赞:“她的眼神告诉我,她就陈祥梅。”

儿艺年度收官大戏《长城的传说》首演

总局大数据系统上线 综合评价收视情况

“官宣”的收视率新在哪儿

朱亚文揭秘《大明风华》那些事儿一直等不断“变脸”角色

北青报:《大明风华》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朱亚文:它的剧作特别好,我只看了两集剧

本就决定来。朱瞻基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变色体质。很多古装戏男主演基本是一两种状态和性格贯穿到底,但朱瞻基的迷人之处在于他在每个不同的人面前都有独一的、针对这个人的一面。我一直在等一个角色,能让我在一部剧里通过不断“变脸”生存下来。以前《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的赵小亮有一点,但跟朱瞻基比起来还是差了几张脸。

北青报:朱瞻基的出场被网友评价为“厂里厂气”的大明皇孙,你怎么看?

朱亚文:角色初期的设定是朱瞻基处于爷爷朱棣的遮护之下,在二叔、三叔、朝野的控制之下,不得不展现出玩世不恭和少不得志的状态,才能在这个环境下摸索到想要的信息,我在表演以及配音时也选择用较为轻浮的声音和松弛的表演状态去完成前期皇孙的人物塑造。

三集以后,朱瞻基跟孙若微越走越近,开始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渴望。他跟孙若微这两个人是在同一天即“靖难之役”时被改变了命运——孙若微失去了双亲,成为靖难遗孤,朱瞻基目睹朱家大开杀戮走上统治道路。他们同时走上了不是自己选择的生命轨迹。酒楼互相试探,当孙若微以死保护她背后的团体,朱瞻基开始认真对待这个女人——那一刻,他对这个女人有了求知欲,动了真情。

闪光点是角色轮番走上前台

北青报:《大明风华》改编自《六朝纪事》,开篇除了孙若微的身世被演绎成靖难遗孤,其他历史人物的登场基本都是按照历史真实关系和事件来写。全剧如何处理历史和戏剧的关系?

朱亚文:剧本所有的历史节点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该有的全有,张挺导演和编剧团队认为要用历史形态来折射出人性的影子,通过历史矛盾来让观众看到朱氏一家人背后血缘亲情的故事,不仅仅是演历史中的历史,演大家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历史。

北青报:对于宫斗等宫廷戏,观众早已经看透其中套路,你认为《大明风华》作为近年稀少的明代背景作品,它的创新性和闪光点在哪里?

朱亚文:一听大明风华,会以为是明代历史剧,或者是皇宫包装的爱情偶像剧,其实都不是。张挺做了大胆尝试,我们每个角色都像轮班站岗,一个接一个走上前台,其中裹挟着的最大事件就是靖难遗孤的复仇,从中看到朱棣对靖难的反思,之后朱高炽和朱瞻基走上皇位,每个人会有新的

面孔呈现,身份变了,老问题都会用新身份重新复盘,这在戏剧结构上非常有趣。

这个剧中每个人 物 的 命

运都是

大起大落,不是慢慢悠悠抻到60集,最后再给你来一个断崖式的大结局。

北青报:前期对相关历史的研究多吗?朱亚文:我演所有历史人物,差不多只从历

史中掏30%就止步,只需要了解相应时间节点我身边的人是谁,初级的人物关系和矛盾是什么,毕竟我们是在剧作中呈现历史,在历史缝隙中透出人物。作为演员,不能背着历史顾问的身份进入一部戏,我们不是通过剧告诉观众历史是怎样的 ,而是让角色成为活在剧本里的现在进行时。

演出皇家寻常烟火气

北青报:汤唯的电视剧首秀被吐槽造型不精致,你对她的创作状态做何评价?

朱亚文:美不美,好不好,各有所爱各有评判。对我来说,只要我们的人物关系建立了,只要她在我面前出现,就都是好的。我不能揣测或者对比这样的造型美不美,就像我们之前合作电影,我哪知道萧红应该长啥样?当她站在我面前,她就是萧红。

北青报:全剧朱瞻基跟孙若微的感情线是怎样的?

朱亚文:我这个皇帝当得比较苦,一生都在揣测孙若微到底爱不爱我。孙若微是给朱瞻基密封的生存环境开了一条口子,让他透了一口气,跟这个女人在一起让他可以暂时忘掉背后的那些人。朱瞻基一直希望得到认可,被爷爷、父亲,也被孙若微认可。求认可是这个人物身上的软肋。

北青报:这部剧给人最大的新鲜感是演出了皇家的寻常烟火气,朱瞻基叫着爷爷、二叔,跟不可一世的朱棣、汉王插科打诨,感觉脱了那身华服就是胡同里普通一家人的日常。你相信皇家真的可以这么毫无等级和戒备的生活吗?

朱亚文:观众感觉到,说明导演做到了。我们在围读剧本时,导演就告诉我们写的并不是明朝皇帝,而是明朝的第一家庭。想把历史事件背后,这些关键人物在家庭关系中的交集和纠葛展示给观众看。我是不会怀疑的,因为这是剧作的风格,它就是要用这一面来表达。如果我怀疑,我就是这段关系中的败笔。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统筹/满羿

近日在湖南卫视和优酷同步开播的古装剧《大明风华》

以不走寻常路的姿态引起观众注意:

汤唯电视剧首秀,古装造型却有点“垮”,披头散发的女扮男装上了热搜;

朱亚文乔装东厂太监,被调侃明朝第一皇孙“厂里厂气”。

开播当晚,朱亚文在优酷举行的见面会后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率先透露这部非典型明朝剧的秘密,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角色的性格以及与女主的感情线:

变色体质的朱瞻基一生都在确认孙若微是否爱他。

出演非典型明朝剧 通过“变脸”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