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31台灣人內心中的中‧日之戰_林正成教授

Post on 12-Jan-2017

42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20160531台灣人內心中的中‧日之戰_林正成教授

台灣人內心中的中‧日之戰

------台灣人內心殘存的

日本精神---

林正成教授

一 、中國思想文化的形成

1. 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

2.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的主流思想

-----法家思想

3. 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真實面-----儒術的法家化

4. 宋明理學的鵝湖之戰

-----陽明哲學的興起

二 、所謂的日本精神

1.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

層(稱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說法武士,ぶ

し)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

精神,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

名譽、忠義、克己。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

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

(腹切はらきり、切腹せっぷく)自殺。新渡戶稻造認

為,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

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

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認為切腹是

武士唯一謝罪的方法的觀點是錯誤的。浪人指的是武士

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國家滅亡卻不隨之而亡的人。

武士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江戶時代之前,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之後。

1. 江戶時代之前: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講究個人實力,不尚下對上的忠誠,也就是流行以下剋上,提昇個人與家族的政治威望,代表典型是平清盛、足利尊氏、明智光秀。

2. 江戶時代:幕府為了安定社會,制定諸多武家法規,本份,得主盡忠,忠於主君,不顧身家,報恩,克己,面對逆境而不動搖,以內在的修行,穩定武士階級的倫常,外在上也以嚴格取締的方式約束對上不敬的行為,把社會帶向和平穩定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蔭,這些武家法規,就形成了現在所謂的武士道,這使得武士有了恆常效忠對象。

3. 明治時代之後:因實行四民平等、廢刀令,使武士的地位被削弱,但而後隨著軍國主義的發展,武士道再度被提倡,並被強調成對天皇的徹底服從與勇武。

當「日本精神」「武士道精神」被誣為「侵略」、「屠

殺」的貶義詞之際,它們在台灣話中卻仍舊保留著昔日

的光芒。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精通台日歷史的作者,抓住這個流傳民間社會的奇特現

象,深入挖掘相關史料,重現一段被反日人士刻意歪曲、

抨擊的史實。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期間,真的像反日人士所說的那

樣,是一段充滿掠奪、壓榨與暴行的歷史嗎?作者全面

挑戰這種說法,並細數在台灣的經濟產業開發、博物學

研究、教育體制、文學發展、共通語言等方面,日本人

實際上做了什麼,留下那些決定性的影響,以詳實的資

料反駁長期誤導的錯誤歷史認識。

除了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等政治人物的功過外,你是

否還知道開發東台灣功績甚鉅的賀田金三郎、讓世界驚

艷「帝雉」之美的菊池米太郎、踏遍台灣山林的鹿野忠

雄、開啟台灣近代教育的伊澤修二、啟蒙台灣美術意識

的石川欽一郎、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系

統化台灣語的小川尚義……於今看來,這些老一輩台灣

人懷念的「日本精神」,不就是由他們開創打造了台灣

的精神文明嗎?歷史為鑑,現在就請先隨本書走一趟日

本遺留在台灣的精神遺產巡禮吧!

日本留給台灣的精神文化遺產 系列名:新國民文庫39 ISBN13:9789578015913 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 作者:黃文雄 裝訂: 出版日:2008/06/01 中國圖書分類:臺灣史地

252元

第一章 台灣人敬愛的「日本之心」

台灣人繼承的「日本精神」

戰後的日本人為什麼失去「武士道精神」?

沒有武士道精神就不可能有日本的近代化

現在的「否定傳統」將使日本滅亡

人類最高倫理道德的「日本精神」與最低的「支那人本性」

中國人的「詐」和日本人的「誠」

中國人在日本的犯罪事實

台灣人因日本人而對現代化大開眼界

在台灣文化中生根的「大和魂」

台灣精神的核心是日本精神的「努力」

台灣原住民和日本人因武士道精神而產生共鳴

親日派台灣人受到悲哀的誤解

第二章 遺留在台灣經濟產業上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反而是經營台灣時被榨取的對象

台灣沒有日本的統治就不會有發展

除中國和韓國外,東亞約有九成國家親日

日本將「經濟體制」引進台灣

台灣商業因日本商人的貢獻而飛躍發展

具「為人類為國家」使命感的日本商人

海上大商人平田末治發現群島

台灣經濟因戰後國民黨的進駐而破壞

台灣經濟因日本遺留下來的「士魂商才」而復甦

繼續支撐台灣新舊財閥的武士道精神

第三章 大和魂開拓出台灣博物學

台灣山岳地區於二十世紀初期之前是世界最後秘境

日治時代之前的台灣調查殘缺不全

跨越死亡威脅、向探索台灣挑戰的日本研究人員

超越歐美研究成果的動物學家

對台灣農業生產有所貢獻的昆蟲學家

來自東京帝大的三位學者

功績涵括植物學、林業和有用植物栽培

日本研究人員留下前所未有的台灣博物誌

富有勇氣和冒險心的日本學者的武士道精神

第四章 教導台灣人「美之心」的日本人

對無緣接觸美術的民眾進行教育的伊澤修二

台灣美術之父的石川欽一郎

描繪台灣風土的鹽月桃甫

扎根台灣的木下靜涯和鄉原古統等東洋畫家

台灣民俗版畫的第一人──立石鐵臣

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

帝展中獲獎的台灣美術家──黃土水和陳澄波

日本人將「美之心」散播在台灣

第五章 在日本時代中誕生的台灣文學

日治之後文學界出現新風氣

以漢詩和台灣人交流的日本知識份子

自漢文變成日文的台灣作家

與民族運動結合的台灣新文學

與日本同調且成熟的台灣文學

日本的和歌和俳句至今仍受喜愛

台灣文學界在日治時期相當活躍

戰後封筆的台灣作家

第六章 中國人破壞日本人建立的共通語言

沒有日語就沒有今日的台灣

近代民主國家不可欠缺的文字和語言

日治之前台灣的語言相當混亂

台灣和中國的語言世界都有斷層

日語成為台灣最初的共通語

致力於台灣話的系統化和近代化的日本人

東亞的現代用語幾乎都是日本製

溶入台灣話之中的日語

戰後日語也繼續流入台灣

武士道的符號也成為台灣人的常用語

第七章 捏造台灣史的中國人

追求史實的日本人和捏造歷史的中國人

中國想創造「一個中華民族」的理由

中國捏造台灣史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歷史證據

中國正史有「台灣屬於日本」的記載

滑稽的「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同祖同源說」

科學已證明「台灣人和中國人是不同的人種」

自稱「中國人」就是一種區別意識

迎合中國政府捏造歷史的日本人

戰後越來越嚴重的歷史扭曲

第八章 台灣管轄權的歷史真相

台灣過去真的是倭寇的巢穴嗎?

發現Ilhas Formosa的葡萄牙人

日本、荷蘭和西班牙爭奪無主之地的台灣

中世紀的日本人和中國人對台灣有不同的認知

日本在十七世紀初遠征台灣

西歐國家因濱田‧努易茲事件而知道日本的存在

台灣再度被遺忘兩百年

十七世紀之前生活在台灣的日本人

第九章 重新再認識「台灣人」

台灣文化迥異於中國文化

台灣的文化土壤和中國不同

未來取向的日本文明正在台灣扎根

文化共通性緊密連結台灣和日本

台灣和中國自有史以來就處於對立狀態

選擇做為日本人的台灣人

日本人給予的「台灣人意識」

剝奪國家和國民意識的「和平愛好者」

策劃阻止李登輝訪日的日本學者與政治家

結 語

台灣人內心中的中‧日之戰

------台灣人內心殘存的日本精神---

林正成教授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