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从古代木版年画看旧时防疫民俗epaper.sxycrb.com/rbpaper/pc/att/202003/05/6de15a4a-6c0e...邪、灭毒、祈福等内容以及人物、神仙、鬼卒、动物、符 咒等素材纷纷入画,体现了民众淳朴而多样的自然

Transcript
Page 1: 从古代木版年画看旧时防疫民俗epaper.sxycrb.com/rbpaper/pc/att/202003/05/6de15a4a-6c0e...邪、灭毒、祈福等内容以及人物、神仙、鬼卒、动物、符 咒等素材纷纷入画,体现了民众淳朴而多样的自然

文 化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E-mail:[email protected]文化新闻部主办

责任编辑 赵卓菁 校对 郝鹏飞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大概看到古人对瘟疫的一些处理方法,比如说忌食、隔离、清洁、用药等。此外,我们还看到会“供奉痘疹娘娘”,亦会“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这些民俗也颇有趣味。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新绛县绛州二天门木版年画社从收藏的多块老木版中,找出了不同年代与疫、瘟、灾、邪等有关的木版数十块进行了印制展示,与大家分享。

古代年画艺人以防疫民俗为基础,将送瘟、除邪、灭毒、祈福等内容以及人物、神仙、鬼卒、动物、符咒等素材纷纷入画,体现了民众淳朴而多样的自然敬畏之心及物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民俗心理。这些古代的老版画有张贴的,有供奉的,有门神,也有挂在门窗上的,有焚烧的,有朱砂印的,也有五色纸印的,题材广泛、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研究我国古代防疫民俗的重要文物。

《攘灾集福》

龙舟,在原始图腾中,表达的是对龙神的崇拜。龙舟竞渡,祈求龙神保佑,让灾祸瘟疫远离,留下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瘟司》

古时,黎民信奉瘟神之说,但凡疫病流行之时,也必是求神问佛之时。古人认为,瘟疫爆发皆由瘟神所致,为消灾祛病,便通过各种方式祈求上苍垂怜尘世,阻止瘟神行疫。

《五瘟》

乘舟送“五瘟”!图中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件法宝,一人手持杓子和罐子,一人手持袋子和剑,一人手持扇子,一人手持锤子,一人手持火壶。

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有送瘟神的活动,在当时,人们期望通过某种方法,把闹瘟疫的鬼怪送走,以此达到消灭瘟疫之目的。

《镇宅神判》

民间关于钟馗打鬼的故事很多,有说他是古代一位很灵验的著名巫师,也有说是因为唐玄宗害疟疾,昏睡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玉笛,绕殿而逃,后面一大鬼追来,把它捉住吃掉。大鬼身穿蓝袍,袒露右臂,脚穿皮靴。玄宗问他是谁?答曰:“吾名钟馗,落地举子,专除天下妖孽。”玄宗醒来,病霍然痊愈,于是诏画工吴道子,告梦中所见钟馗形象,令其作画。吴道子画毕上呈,玄宗赞叹曰:“吾梦中所见,同图中钟馗象无异,真乃神笔也!”从此,后代人们挂贴钟馗象,用来“镇宅辟邪”。

《五瘟使者》

传说天界五鬼,人界五瘟。如出现瘟疫,则需建立祠堂祭拜他们。

《钟馗》

旧时民间认为,钟馗可是驱疫降鬼的一把好手。“钟馗贴家中,执剑斩妖魔,镇宅能除邪,合家享太平”,印制过程中还会专门添加朱砂,增加辟邪“功力”。

《火神》

火神崇拜是华夏民族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民族图腾。病毒害怕高温,司掌火焰的神明可以利用火焰的高温让病毒退避三舍,从而保护黎民百姓安然无忧。

《天师》

何为天师,即为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在古代民众的认知中,天师通常有起死回生、治病救人的本事,深受百姓爱戴。

《避瘟灭毒》

猛虎出没,瘟、毒还敢来吗?图为《避瘟灭毒》的木版及印刷的木版画。

《端阳福虎》

端午节也是古人防疫的一个重要时令,打扫久尘、插上艾草,佩戴香包,还要张贴福虎,以压制春夏之交苏醒的五毒。

《镇宅真君》

“青龙降妖,白虎除邪”,钟馗一出场,蝙蝠五毒团灭,妖邪鬼怪祛除。“天师宝号通三界,道法妙运透九霄。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分别是东汉时张道陵、三国时葛玄、宋代的萨守坚、晋代人许逊。

广泛的张贴、真诚的崇敬与虔诚的祭拜,曾经给了古代民众战胜瘟疫的希望。这些驱疫祈福的木版年画,无不体现了人们想要通过虔心祈愿祈求庇护,让瘟疫能快快过去的朴素心理。而这些木版年画中传递出的民众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愿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更是一直在我们心中。

从古代木版年画看旧时防疫民俗■吴 冰 吴百锁

芮城县东章村人习惯上把村南平地泛称为南安子地,而把村后的丘陵沟壑地泛称为后安子地。

午饭后,雪雨渐歇。约表弟去后安子地里转一圈,经高家巷,沿老粉坊旁的土坡上行走。

昨晚以及今早的雪雨,使得土坡道湿润而又松软,散发着新鲜的泥土味道。路边的野椿树和崖枣树光秃秃的枝丫上,还留着清晰的雪痕雨迹。枣刺上看得见,悬挂着的晶莹透亮的水珠子。

老粉坊今已是面目全非,不见了往日的烟气缭绕。豆腐坊和醋坊,已为羊圈与鸡舍所取代,闻不见豆腐和醋的香味。

立在槐树咀上,看得见整个村子的轮廓,隐约在灰色的雾气中。我问表弟看得见他的家吗,他放眼望了望未置可否。我眯起眼睛仔细搜寻,在村西侧找见了一栋粉墙黛瓦的房屋,那便是我的家。

继续沿坡道上行,只见两边一层层的梯田地遍植花椒和槐树。看庄稼识主人,虽然现在看不到一棵庄稼,但看地里的情形也就把主人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勤快人家的地里耕耘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见一棵草,而懒人家的地里,要多荒芜就有多荒芜。

继续前行,便是去黑鱼潭的路。表弟对东头的地名很是熟稔,走一路都能叫上名字。他指着右前方说,那个圆疙瘩是碾子岭,那个高台地是寨子岭,那个长条状的是葫芦巷,这条沟是小刺嘛沟,这条沟是大刺嘛沟……而且能说出其所属的变更。

东章村的土地只有一部分平地在村南,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村北的丘陵沟壑地带。村民有口歌描述是“73个磨疙瘩,84 个箅柯杈,有女不嫁东章家”。

村西部以丘陵地为多,村东部以沟壑地为众,所以村西头人每日劳作主 要 是 把 粪 肥 往 上 拉 ,把 收 成 往 下拉。而村东头人则是把粪肥往下送,把收成往上搬。

我说,总体来看,村东头的人比较勤快,也重视土地耕作与管理。早年在大集体的时候,村东头的粮食生产量就老高过村西头的呢。

表弟说,村西地多在岭上,加之天旱少雨自然有影响。可也有说“东头三条沟,抵不住西头一道峪”。

前方一道土岭,表弟说那就是土地爷岭。他指着下面一大片花椒地说,这叫茂才沟。我说,给我在土地爷岭前照张相。

照完相,我们离开去黑鱼潭的路,经一块荒地下到茂才沟,再往前就是大刺嘛沟。

茂才沟遍植花椒树,经营管理非常到位。土地耕耘得仔细松软,看着就滋润。花椒树修剪得利利落落,长势旺盛。村民把浇地的水管已经铺设到了地头,原来的旱地也变成水浇地了。

向阳崖根出处,有我认得出的也有我叫不出名字的野菜,依然郁郁葱葱。脚下发黄的枯蒿,散发出缕缕淡淡的清香。崖畔边上,一株老柿树裸露出黑色的根部,却还顽强地活着。树虽无语,但枝头遗留着的干柿蒂,证明了它对根下那一片土地的回报。

见一棵酸枣树上有红橙橙的酸枣,小心翼翼摘几颗放进嘴里。看似饱满圆溜的酸枣,其实干得只剩一层薄皮包着个枣核。轻轻咀嚼,来自大自然的酸味,即刻叫人动容。

大刺嘛沟是村东头的一道名沟,早年由山洪冲积而成,土壤肥沃,是难得的良田好地。与此相邻的还有小刺嘛沟,曾经栽植有满沟的杏树,所以也叫杏树沟。

在一处叫有功五亩坪的地块,他指着西侧的三眼残破的土窑洞说,这就是当年八队喂头牯的地方。当年生产队时,为了耕种以及采粪方便,每个生产队都在后地里建有简易的牲畜饲养处。现在多数都已坍塌损败毁,幸运遗留下来的已是那个时期的痕迹,于荒芜落寞的山野间,守望那曾经的过往。

沿大刺嘛沟下行返回,表弟如数家珍,每一块地都能说出主人家的名字以及相关的人事。

槐树上结的槐豆夹,密密麻麻,泛出蛋黄的颜色。想起小时候把干槐豆夹采集回来,奶奶一番泡洗拾掇,蒸成槐豆麦饭。那真是一道口感和味道都不错的美食,而且还有清热祛火、活血醒脑的功效呢。

及至村口,才觉得两只鞋底都积沾了厚厚的一层黄泥,连裤脚处也糊了一片黄泥。使劲踢起一脚,一块黄泥随之雀跃般飞向半空。

哈哈,后安子地这一趟漫步,真的好爽!

后 安 子 漫 步■宁永强

2 月 28 日,在不能临堂授课的情况下,蒲剧名家景雪变利用网络平台,给运城学院蒲剧表演专业大三的学生开通了“手机课堂”,线上授课。

景雪变首先叮嘱学生们疫情防控期间在家注重学习,注意保护好家人和自己的安全,其次是强调学习。她说,作为新时代的戏曲人,要有文化,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要掌握现代文化知识,更要深入了解历史、热爱文学,比如,熟悉古典诗词、经典剧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更加有利于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随

后,景雪变从戏曲常识以及规范性入手,讲授戏曲表演,并着重对 《柜中缘》 主角许翠莲的表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充分表达了手、眼、身法、步等戏曲表演中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两个小时的授课很快结束了,对于景老师的付出,学生们纷纷通过手机点赞。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越是特殊时期,越要严于律己,有戏没戏上台便知。”景雪变说,“疫情终会过去,蒲剧还要传承,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年轻人松劲。”

景雪变:“手机课堂”传蒲艺■本报记者 景 斌

⬆2 月 28 日,在运城图书市场里,市民在某书店选购图书。

从 2 月中旬开始,运城新华书店以及各图书批发市场,在做好疫情防

控的同时积极调配各种图书,确保市民及在家上网课的学生能及时购买到学习资料。

特约摄影 姜 桦 吕向前 摄

本报讯(记者 赵卓菁) 因部分史志断档,亟需挖掘整理,河津市政协顺应社会各界呼声,拟组织力量编纂

《民国河津记事》并公开向全社会征集稿件。凡文史爱好者及知情人士,均可撰写文稿或提供线索,征集内容包括图片、实物、遗迹、遗著、手札等。

“记事”一书主要记述 1912 年至1949 年河津境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教育、民族、宗教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史料,重要历史人物及县城变化,行政区划,政权演变等内容。因时间久远、资料缺失,现特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史料、线索,特别是民国时期河津有建树的知名人物,比如军政人物、乡贤善士、文人雅士、武术名人、艺苑名流、杏林高手、能工巧匠 等 的 相 关 史 料 。 投 稿 邮 箱[email protected]

《民国河津记事》征集文稿及线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