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心手双畅 物我两忘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7-07/22/A09/20170722A09_pdf.pdf · 手指月”,以指譬教,以月譬法。在佛教禅 宗中,“以手指月”用来比喻文字与义理的

Transcript
  • 艺术人物A92017年 7月 22日/星期六/责编 安娟娟/版式 赵月娇/校对 宋 扬 艺术热线:13839968818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净化了的线条曲直适宜、纵横合度、骨力追风、刚柔并济,以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空间构造,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划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的轨迹,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至今魅力不减。著名学者邱振中提出,书法发展到现在,核心问题是必须大大提高我们的技术标准、审美标准。

    在 提 高 书 法 技 术 标 准 、审 美 标 准 方面,今年 82 岁的王延成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直在继承中创新和探索,做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延成钟情于传统风格的书法,传统书法创作对创作主体标准要求很高。传统书法创作以日常书写为基础,以整个人向书写中的渗透为核心,在长期的磨合中造就一种基调、一种风格,其间虽然也有技术上的刻苦磨炼、匠心运作,但人与字的融合是作品通向最高境界的前提。

    王延成幼年上私塾时就痴迷于点画之间。1973 年,牛光甫先生在开封市文化馆办起书法学习班,王延成入班就读,真正走上书法创作的道路……握管临帖,秉承传统,上接魏晋,下溯明清,几十年寒暑易节,临池不辍。他像一个在书法精神高地上的跋涉者与登临者,孜孜不倦,坚韧执着,数十年如一日,寂寞地守望着自己精神与理想的家园。这期间,王延成在古城转益多师,又多次亲聆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大家教诲,书艺精进。废纸三千,经年砥砺,王延成工行草,兼取颜、赵、米、王诸家,其作品入展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并获奖,还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有《王延成小楷集》。王延成行草书俊逸飘洒,灵动而不失迟涩稳健,容取碑版笔法,暗合时代风尚,彰显自家风貌。

    近 几 年 ,王 延 成 对 小 楷 下 了 一 番 功夫。晋王献之学《乐毅论》悟书法,写就虚和简静、挺真劲朗、宽绰灵秀的《洛神赋》。王延成习楷书,对王献之的《洛神赋》着力尤多,笔画沉着有力,结体舒展俏丽。他创作的小楷《洛神赋》亦是萧散飘逸,于纵横舒展中运用合度,于奇正变化中不主故常,而其章法布局亦如丽天繁星,有大小疏密错落之妙,可寻献之风采神韵。

    除了行草、小楷,王延成善写擘窠大字。榜书,古曰“署书”。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 者 ,以 大 字 题 署 宫 殿 匾 额 也 。 汉 高 帝未 央 宫 前 殿 成 ,命 萧 何 题 额 ……此署书之始也。”榜书好看,但是难为。康有为就曾说写榜书“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习,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榜书难就难在一个“大”字上——大则结体难于掌握,很难达到笔笔精到。故历代榜书家甚少,遗留下来的榜书作品,除刻石

    外,亦不多见。王延成的榜书,写得多、写得好、影响大。王延成的榜书,大而不散、气 势 宏 阔 、凝 重 自 然 、古 穆 雄 浑 、骨 法 洞厚、丰满充实,集气、血、骨、肉、神于一身,大 小 错 落 ,虚 实 聚 散 ,有 很 强 的 艺 术 魅力。他以灵心一片一往情深于天地万象,在俯观仰察之际,蓬勃于纸笔间,灵性勃然而兴,落实于书艺之中,这些作品是书法家创造的精神世界,是感性、生动的生命的充实表现,进而体现出书法家驱今使古、融注众妙的艺术境界。正如牛光甫先生说的那样:“其(王延成)既得优良传统,又具艺术个性,既擅长擘窠榜书,又精行草小楷,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1990 年,开封市宋都书画研究会正式成立,会员遍及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四省28 个县市,王延成任会长,一任就是 17 年,为书画艺术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卓著贡献。王延成是一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在任宋都书画研究会会长期间,与会员一起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义写义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扶贫济困。

    王延成受牛光甫先生身教言传,亦热心于书法教育,担任开封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还执教于中国书画函大开封专修学院和多所老年书法大学。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从文字到修养,从结构到精神,从感悟到人生修为,王延成的书法教育理念是“以手指月”,以指譬教,以月譬法。在佛教禅宗中,“以手指月”用来比喻文字与义理的关系。《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曰:“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故诸经论多以“指月”一词以警示对文字名相之执着。禅宗借此发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教义。文字所记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之所在。佛法如此,书法亦然。王延成教学中的“以手指月”,不是让学生看老师的手指,而是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看到皎洁的月亮,让学生沿着他的手走向古典,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书艺精进,终有所成。经王延成指点成名的书法家有七八十人,其中有多人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王延成至今仍日课临池,笔耕不止。在王延成看来,书法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应该老老实实写字、老老实实做人。他一生奉行的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以意使笔,返璞归真。心手双畅,人书俱老。人之精神,见于笔墨。王延成即是以自己的精神入书法,驱今使古,融注众妙,他的作品 愈 加 自 然 ,不 假 修 饰 ,不 为 理 法 所 束 。心之所想,手之所到。艺术目标也是精神的 高 地 ,王 延 成 始 终 是 一 位 不 倦 的 登 临者,他灵动、丰富的书法线条便在生命的节律与自然之道的和谐统一中从“有法”入“无法”,走向洒脱圆劲、走近“物我两忘之境”。

    心手双畅 物我两忘——王延成书法艺术

    卢浩然

    ◀王延成,1935年生于巩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宋都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翰园碑林常务顾问、开封三槐书院名誉院长、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开封梁苑诗社副社长兼书画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