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老人们建起朋友圈 因为看娃 - epaper.jzrb.comepaper.jzrb.com/jzwb/page/82/2019-03/01/10/2019030110_pdf.pdf · 右图 葛丽芳正在给一位老人理发。 本报记者

Transcript
Page 1: 老人们建起朋友圈 因为看娃 - epaper.jzrb.comepaper.jzrb.com/jzwb/page/82/2019-03/01/10/2019030110_pdf.pdf · 右图 葛丽芳正在给一位老人理发。 本报记者

10编辑 谢 丹 版式 赵 恒 校对 王金伟 组版 田 耘

2019年 3月 1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3909990 周末·咱爸咱妈

公寓地址:丰收路东段北侧西经大道2366号(新建)12路公交车终点站咨询电话:(0391)3686822 17352518877

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 广告

春节过后,新学期拉开了序幕,各学校、辅导机构也热闹了起来。2月 27日下午放学时,在塔南路上一所小学的门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熙熙攘攘,人群中很多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站或坐,他们有的拿着外套、有的拿着水壶,不时向学校门口的方向张望,盼望着孩子的身影。“孩子开学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也跟着‘开学’了。”一位老人说。

申阿姨今年64岁,老家在洛阳市嵩县。“女儿、女婿平时工作忙,孩子放学又早,我专门从老家赶来,帮他们照顾孩子。”申阿姨说。从外孙出生那年开始,申阿姨就一直和女儿一家一起生活,刚开始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如今几年过去,也就把焦作当成了家乡。这几年,申阿姨的生活规律完全和外孙保持一致,外孙开学,她也“开学”,外孙放假,她也放假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申阿姨说,每天下

午,外孙所在的班级只有两节课,送完孩子上学中间的一个多小时再回家一趟有点累,很多和她一样等着接孩子的老人就在学校门口等。大家在一起,说说自己照顾孩子的方法、为孩子准备的菜谱,能学到很多,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跟着外孙的节奏走,也因此认识了很多和我一起从老家来焦作帮子女照顾孩子

的老人,和很多人都成了朋友。”申阿姨说。有时候,申阿姨还和几位老人一起相约逛公园、到郊外挖野菜,十分有趣。记者注意到,与年轻人低头玩手机不同,很多老人更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还有的老人围坐在一起玩扑克牌、做手工。他们之间都以“某某奶奶”“某某爷爷”“某某姥姥”

“某某姥爷”称呼,显得十分熟悉。

本报讯 (记者梁智玲) 如果有时间,您愿意到养老院做义工吗?您的一次奉献,可能为那里的老人带来满满的感动。近日,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让温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2月15日15时,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迎来了义工葛丽芳。她带着工具来到这里,是为了给入住在该公寓的老人义务理发、修面。记者了解到,葛丽芳居住在普济路北段,乐于奉献的她经常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不久前,葛丽芳与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取得联系,表达了想为老人献爱心的想法,并和工作人员约定

了做义工的时间。2月15日,吃完午饭,葛丽芳就从家出发,转乘两班公交车,到了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

刚走进公寓一楼护理大厅,葛丽芳就见到了等待在那里的老人。葛丽芳收拾好工具,马上开始行动。只见她对老人热情,动作熟练,很快,在剪刀的咔嚓声中,一位理过发的老人显得很精神。“老年公寓就像自己家一样,各项服务都很好,今天的理发师尤其不错。”一名老人忍不住夸赞。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看着理过发的老人一个个精神焕发,葛丽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以后有时间,我还会来这里义务为老人服务。”葛丽芳说,“希望更多的爱

心人士加入义工队伍,奉献爱心、关爱老人、关心养老事业,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⑨

右图 葛丽芳正在给一位老人理发。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因为看娃

老人们建起朋友圈

本报记者

梁智玲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焦作蕾娜范老年公寓的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礼物

我市很

多家庭,老人承担

了照顾“孙子辈”

的重任。随着新

学期的开始,这些

老人的生活也紧

张、忙碌起来。他

们要帮子女照顾

孩 子 ,负 责 接 送

“ 孙 子 辈 ”上 下

学。因为有共同

的生活节奏,这些

老人常常在一起

聊天、散步、打牌,

他们之间也因此

建起了朋友圈,彼

此成了好朋友。

顾阿姨的老家在焦作温县,她性格开朗,在老家就和街坊邻居相处得非常好。前年,孙女上一年级时,孙子出生,顾阿姨和老伴从老家来到焦作,和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很快,性格开朗的顾阿姨就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有的是孙女同班同学的奶奶、姥姥,还有的是抱孙子打预防针认识的,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还一起跳广场舞。”顾阿姨说,“因为有了新朋友,虽然离开了老家,但也不寂寞。”

新环境对于擅长交际的老人来说并不陌生。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老人在刚到新环境的最初几个月有不适感,但很快就因为看孩子,认识了小区里的其他老人,大家一来二去慢慢熟悉,就形成了新的朋友圈。“我妈性格外向,与人

交往是自来熟,如今在小区里认识的邻居比我都多,这让我很意外。”顾阿姨的儿子说。

对于习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进城帮子女照顾孩子就意味着离开家乡,也就意味着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建立自己的交际圈。这对性格开朗的老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性格内向的老人,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家住解放路某小区的王阿姨从老家来焦作一年多了,身边仍没有特别熟悉的朋友。每天除了按时接送孙子,她其余时间都窝在家里看电视、睡觉,不愿和外人交流。为了帮老人熟悉环境,建立新的生活圈,王阿姨的儿媳没少下功夫。“在老家,婆婆就不是特别爱说话,为

了帮我们减轻负担,婆婆主动从老家周口赶来照顾孩子,这让我很感动。”王阿姨的儿媳说,“看到婆婆整日闷闷不乐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让婆婆尽快熟悉新环境,王阿姨的儿媳通过孩子的小伙伴建立了几个家庭交往圈。趁着周末,约上几个家庭一起郊游、聚餐,婆婆虽然不爱说话,但还是努力克服,试着跟其他家庭中的老人交流。最近一段时间,王阿姨的儿媳也看到了婆婆的变化:周末陪着婆婆逛公园,遇到熟悉的人,老人会停下脚步和他们聊几句;有时,婆婆还会邀请老乡到家里坐坐。“交到新朋友,对环境也慢慢熟悉了,老人的精神和心情都好了很多。”王阿姨的儿媳说。

●因为看娃 建立新的朋友圈

●新学期 老人忙了起来

图① 孩子间的互动带动了家长们的互相交流。

图② 两位常在一起看娃儿的老人在聊天。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①①

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