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 sz.tznews.cnsz.tznews.cn/tzwb/images/2016-05/08/A05/20160508A05_pdf.pdf ·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 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Transcript
Page 1: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 sz.tznews.cnsz.tznews.cn/tzwb/images/2016-05/08/A05/20160508A05_pdf.pdf ·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 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2016年5月4日,泰州古东岳庵举行了文经法师追思会,四乡八镇的僧众、居士、香客闻讯前来参加追思,瞻礼辞别法师。文经法师圆寂于 4月 29 日 18 时55分。追思会的当天,由姜堰净业寺方丈为文经法师举办了坐缸、封缸法事。

05人物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严勇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十高龄投身佛门

文经法师俗名郭毓卿,1923年出生于江都嘶马镇一农户家庭。她少年时代即信愿佛学,受佛学启迪,身体力行,以素食为常。

1954年她定居到上海,尔后成为服装厂一名工人。年事渐大,她的婚恋受到家人亲友的关注及催逼,她说,个人的婚事是小事,有更大的事,我更热爱的事等待我去做,婚恋的事等等再说吧。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文革”中全国各地的庙宇及僧众受到冲击,佛教活动场所被并成他用,大部分僧人还俗归乡。

少年时代即受具足戒,常年随侍圆瑛大和尚的明旸法师解放初期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在“文革”中也遭受了非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宗教政策落实,明旸法师担任苏州灵岩山首座,并先后兼任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福州西禅寺、莆田光孝寺等住持。

经过明旸法师争取,重新恢复了上海圆明讲堂、圆瑛大师纪念堂,每年举办佛七、法会、讲经等活动。其时文经已由服装企业退休,经常出入龙华寺,积极参学,并一再向明旸法师表示皈依之愿。1985年,明旸法师同情其身世,念其心诚,纳为皈依弟子。

退休后的文经倾其积蓄,周游在各地名山大刹,潜心学佛。她曾六往宁波普陀山朝圣。此后,她舍俗家名姓,以文经名世。

建于北宋年间的泰兴庆云禅寺闻名大江南北。1984年,泰兴市政府将庆云禅寺、城隍庙、宝莲庵这三个文物保护建筑合并,组建、修复成现在的庆云禅寺。庆云禅寺的名、城隍庙的殿、宝莲庵的塔,其胜名远扬。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经法师几度来到泰兴,礼拜庆云禅寺、观音寺。谈禅论道后,观音寺演法法师肯定她,信愿大,修行好,是个身心一致的得道居士。

演法法师怜惜她说:“您也是七十古稀的老人了,不要到处云游行脚了,就在我们泰兴,任选一庙寄住落脚吧。”

在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的提议下,文经来到了南官河东畔的一座旧庵堂——古东岳庵。

建苏中较大女道场

南官河东畔,刁铺韩家河庄庄西的几方农田里,一座七架梁的旧房孤零零地屹立在荒草野蒿间。推开柴门,只见稳固的古础,高挑的梁柱,旧石碑,旧石莲花座,正房前镶有厂棚,分明是个清代古建筑。

史载,古东岳庵历史上原为大僧住持的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时名“东岳庙”,俗称“和尚庙”,由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群众在韩家河西庄(即现址)捐资所建。

东岳庙初时所奉主泰山神,民间称为东岳大帝,和城隍在古代民众的信仰中同为司命神。“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日,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狱,惩奸罚恶……”对此统摄万灵的帝神,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府都要隆重祭祀,尊崇之风在民间更加盛行。

为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事平安,外出顺风,虔诚祈祷,都是百姓寻常之举。为此东岳庙香火盛行。

清嘉庆年间,地方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民众祈求未果,庙中香火一度中断。后请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与门人福贞十方叩募,将庙堂移建于韩家河东庄。请奉“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为主神。后道光皇帝的老师,主政过浙江学政的吴存义光临东岳庙,留下碑文,又为庙宇增色。

随着香火兴旺,庙产随之增加。继任者福贞法师于1852年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因尼僧当家,庙名改称为“古东岳庵”。

到民国中期,古东岳庵香火渐衰,但庵中法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1940年 2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集镇修建碉堡御敌,当家师太智广毁庵纾难,拆庙前殿捐之。“文革”期间古庵成为生产队的粮仓。

三百余年来,庵寺易地更名,释道嬗替。所幸历尽沧桑的古庵尚存殿堂及道光年间旧制石碑。

正如行话所说,禅座坐出神通,撞钟撞到正点。文经法师一再向泰兴佛教协会申述自己的宏愿:修行正果,利己度人。尽余生余力,奉献佛教事业。

泰兴市佛教协会同意恢复古东岳庵的佛事活动并由文经法师主持。1994年农历三月初八,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来到古庵举行开光仪式。

文经法师以高龄宏愿,重续古庵香火,她团结众居士香客,广结善缘,整修旧庵,扩建殿宇。经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古庵已扩建有大雄宝殿、厢房楼、药师宝殿、天王殿,加旧有殿堂,古庵共建有40多间房屋,佛、菩萨100多尊。相应法器如铜钟、大鼓、大香炉、木鱼、大磬等添置俱全,使古东岳庵成为苏中地区较大的女众修行弘法道场。

2010年,泰州光孝律寺为其举行传法仪式,成一长老开示法要。

2011年,文经法师升座为古东岳庵方丈。

(供图:天羊乐、边走边唱、林素萍)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大朴 冬梅 圣标 庆生 云鹏

文经法师

古庵药师宝殿

东岳庵位于高港区刁铺,原名东岳庙,始建于清顺治初年(1644),距今已近360年。东岳庵原坐落在刁铺北部韩家河庄西,有前殿、大殿和厢房,为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民众捐款所建,佛事要任是上保国泰、下保三庄民安。从顺治初年建庙到嘉庆初年(1796)近160年间,三庄民众辛勤 耕 耘 ,风 调 雨 顺 。 嘉 庆 十 年(1805),刁铺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三庄民众合议,请名尼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到任后,拟另选址重建庙堂,故与高徒福贞十方叩募,各界人士捐款积极。筹款就绪,广德法师于嘉庆十八年(1813)将东岳庙迁建韩家河庄东,与韩家祠堂仅一路之隔。

庙貌焕新未几,广德溘然仙逝,三庄民众大悲,给以厚葬,砌莲花基座石塔一座。此石塔于1977年因平田整地时移平,雕花石块散落民间。高徒福贞继任住持,古庵欣欣向荣,香火鼎盛,朝拜香客已越三庄之众,不少来自于附近乡镇,甚至县城、州城,各界人士比比皆是。翰林院编修提督吴存义,于道光二十九年(1820)四月到此督察,笔留赞语,称古东岳庙为

“一方上刹,殿宇辉煌,亦且神灵”,今碑文当在。因为香火兴旺,寺产日渐丰裕,住持福贞就在咸丰三年(1853)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石碑作为镇寺之宝,也随迁新址并镶于寺墙,庙名改称为

“古东岳庵”。今日所存旧殿,即为福贞法师所建。

民国中期该庵香火渐衰,但庵中尼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镇驻军修建炮楼,住持智广决定毁庵纾难,拆庵前殿捐之。

东岳庵香火一直延续到1966年初夏的“文革”。由于动乱,古东岳庵遭受灭顶之灾,佛菩萨被拉出山门,焚烧殆尽,铜钟等金属法器均被送往废品收购站,尼师被迫还俗,殿堂则成了粮食仓库。不幸之中万幸,道光年间遗留的石碑未受到损坏,当地民众对石碑呵护备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泰兴政协文史部门得知石刻碑文为清朝泰兴籍进士、咸丰皇帝的老师吴存义所撰,认为很有收藏价值,就派员来村索取,未成,碑石仍留原处保存,成为后古东岳庵恢复的依据。

1993年,现任住持文经法师云游至此。她非常赏识这块风水宝地,从遗留的古石刻碑文中,她知晓了昔日古庵的辉煌,从遗留的旧庵堂,她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当时,文经法师年已七旬,但她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决心恢复古东岳庵,重续中断的香火。经泰兴宗教部门批准,古东岳庵终于恢复,并由文经法师任住持。历经十余年,古庵已旧貌换新颜。如今已建有大雄宝殿,两侧厢房楼共25间,佛、菩萨像已塑十多尊。铜钟、大鼓、香炉、木鱼、大磬等法器一应俱全,已颇具规模。

2002年11月1日,东岳庵专门迎请四川甘孜协庆寺贡夏活佛来庵举行法会,历时九天,成为当地的盛事。藏传佛教在泰州一带的活动,经查询这还属首次。 (摘自2007年《泰州佛教》)

东岳庵□范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