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

1
2016 年 5 月 4 日,泰州 古东岳庵举行了文经法师 追思会,四乡八镇的僧众、 居士、香客闻讯前来参加追 思,瞻礼辞别法师。文经法 师 圆 寂 于 4 月 29 日 18 时 55分。追思会的当天,由 姜堰净业寺方丈为文经法 师举办了坐缸、封缸法事。 05 人物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严勇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十高龄投身佛门 文经法师俗名郭毓卿,1923年出生于 江都嘶马镇一农户家庭。她少年时代即信 愿佛学,受佛学启迪,身体力行,以素食为 常。 1954年她定居到上海,尔后成为服装 厂一名工人。年事渐大,她的婚恋受到家 人亲友的关注及催逼,她说,个人的婚事是 小事,有更大的事,我更热爱的事等待我去 做,婚恋的事等等再说吧。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 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文革”中全国各地的庙宇及僧众受到 冲击,佛教活动场所被并成他用,大部分僧 人还俗归乡。 少年时代即受具足戒,常年随侍圆瑛 大和尚的明旸法师解放初期当选为中国 佛教协会理事,在“文革”中也遭受了非 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宗教政策落实, 明旸法师担任苏州灵岩山首座,并先后兼 任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福州西禅寺、 莆田光孝寺等住持。 经过明旸法师争取,重新恢复了上海 圆明讲堂、圆瑛大师纪念堂,每年举办佛 七、法会、讲经等活动。其时文经已由服装 企业退休,经常出入龙华寺,积极参学,并 一再向明旸法师表示皈依之愿。1985年, 明旸法师同情其身世,念其心诚,纳为皈依 弟子。 退休后的文经倾其积蓄,周游在各地 名山大刹,潜心学佛。她曾六往宁波普陀 山朝圣。此后,她舍俗家名姓,以文经名 世。 建于北宋年间的泰兴庆云禅寺闻名大 江南北。1984年,泰兴市政府将庆云禅寺、 城隍庙、宝莲庵这三个文物保护建筑合并, 组建、修复成现在的庆云禅寺。庆云禅寺 的名、城隍庙的殿、宝莲庵的塔,其胜名远 扬。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经法师几度来到 泰兴,礼拜庆云禅寺、观音寺。谈禅论道 后,观音寺演法法师肯定她,信愿大,修行 好,是个身心一致的得道居士。 演法法师怜惜她说:“您也是七十古稀 的老人了,不要到处云游行脚了,就在我们 泰兴,任选一庙寄住落脚吧。” 在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的提议下, 文经来到了南官河东畔的一座旧庵堂古东岳庵。 建苏中较大女道场 南官河东畔,刁铺韩家河庄庄西的几 方农田里,一座七架梁的旧房孤零零地 屹立在荒草野蒿间。推开柴门,只见稳 固的古础,高挑的梁柱,旧石碑,旧石莲 花座,正房前镶有厂棚,分明是个清代古 建筑。 史载,古东岳庵历史上原为大僧住持 的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时名“东岳 庙”,俗称“和尚庙”,由韩家河、赵家河、叶 家河三庄群众在韩家河西庄(即现址)捐资 所建。 东岳庙初时所奉主泰山神,民间称为 东岳大帝,和城隍在古代民众的信仰中同 为司命神。“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 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 之日,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狱,惩奸 罚恶……”对此统摄万灵的帝神,历代朝廷 和地方官府都要隆重祭祀,尊崇之风在民 间更加盛行。 为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事平安, 外出顺风,虔诚祈祷,都是百姓寻常之举。 为此东岳庙香火盛行。 清嘉庆年间,地方遭受长达数年的旱 灾和蝗灾,民众祈求未果,庙中香火一度中 断。后请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与 门人福贞十方叩募,将庙堂移建于韩家河 东庄。请奉“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为主神。后道光皇帝的老师,主政过浙江 学政的吴存义光临东岳庙,留下碑文,又为 庙宇增色。 随着香火兴旺,庙产随之增加。继任 者福贞法师于1852年将庙宇重建于庄西 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因尼僧当家, 庙名改称为“古东岳庵”。 到民国中期,古东岳庵香火渐衰,但庵 中法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1940年2 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 侮,刁铺集镇修建碉堡御敌,当家师太智广 毁庵纾难,拆庙前殿捐之。“文革”期间古庵 成为生产队的粮仓。 三百余年来,庵寺易地更名,释道嬗 替。所幸历尽沧桑的古庵尚存殿堂及道光 年间旧制石碑。 正如行话所说,禅座坐出神通,撞钟撞 到正点。文经法师一再向泰兴佛教协会申 述自己的宏愿:修行正果,利己度人。尽余 生余力,奉献佛教事业。 泰兴市佛教协会同意恢复古东岳庵的 佛事活动并由文经法师主持。1994 年农历 三月初八,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来到古 庵举行开光仪式。 文经法师以高龄宏愿,重续古庵香火, 她团结众居士香客,广结善缘,整修旧庵, 扩建殿宇。经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古庵已 扩建有大雄宝殿、厢房楼、药师宝殿、天王 殿,加旧有殿堂,古庵共建有 40 多间房屋, 佛、菩萨 100 多尊。相应法器如铜钟、大 鼓、大香炉、木鱼、大磬等添置俱全,使古东 岳庵成为苏中地区较大的女众修行弘法道 场。 2010年,泰州光孝律寺为其举行传法 仪式,成一长老开示法要。 2011年,文经法师升座为古东岳庵方 丈。 (供图:天羊乐、边走边唱、林素萍)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大朴 冬梅 圣标 庆生 云鹏 古庵药师宝殿 东岳庵位于高港区刁铺,原名东 岳庙,始建于清顺治初年(1644),距 今已近 360 年。东岳庵原坐落在刁铺 北部韩家河庄西,有前殿、大殿和厢 房,为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民 众捐款所建,佛事要任是上保国泰、下 保三庄民安。从顺治初年建庙到嘉庆 初年(1796)近 160 年间,三庄民众辛 勤耕耘,风调雨顺。嘉庆十年 (1805),刁铺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 蝗灾,三庄民众合议,请名尼广德法师 出任住持。广德法师到任后,拟另选 址重建庙堂,故与高徒福贞十方叩募, 各界人士捐款积极。筹款就绪,广德 法师于嘉庆十八年(1813)将东岳庙 迁建韩家河庄东,与韩家祠堂仅一路 之隔。 庙貌焕新未几,广德溘然仙逝,三 庄民众大悲,给以厚葬,砌莲花基座石 塔一座。此石塔于1977年因平田整 地时移平,雕花石块散落民间。高徒 福贞继任住持,古庵欣欣向荣,香火鼎 盛,朝拜香客已越三庄之众,不少来自 于附近乡镇,甚至县城、州城,各界人 士比比皆是。翰林院编修提督吴存 义,于道光二 十 九 年(1820)四 月 到 此督察,笔留赞语,称古东岳庙为 “一方上刹,殿宇辉煌,亦且神灵”, 今碑文当在。因为香火兴旺,寺产 日渐丰裕,住持福贞就在咸丰三年 (1853)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 三亩,为前后殿。石碑作为镇寺之宝, 也随迁新址并镶于寺墙,庙名改称为 “古东岳庵”。今日所存旧殿,即为福 贞法师所建。 民国中期该庵香火渐衰,但庵中 尼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民国二十 九年(1940)二月,日军从龙窝口登 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镇驻 军修建炮楼,住持智广决定毁庵纾难, 拆庵前殿捐之。 东岳庵香火一直延续到1966年 初夏的“文革”。由于动乱,古东岳庵 遭受灭顶之灾,佛菩萨被拉出山门, 焚烧殆尽,铜钟等金属法器均被送 往废品收购站,尼师被迫还俗,殿堂 则成了粮食仓库。不幸之中万幸, 道光年间遗留的石碑未受到损坏, 当地民众对石碑呵护备至。上个世 纪八十年代,泰兴政协文史部门得知 石刻碑文为清朝泰兴籍进士、咸丰皇 帝的老师吴存义所撰,认为很有收藏 价值,就派员来村索取,未成,碑石仍 留原处保存,成为后古东岳庵恢复的 依据。 1993年,现任住持文经法师云游 至此。她非常赏识这块风水宝地,从 遗留的古石刻碑文中,她知晓了昔日 古庵的辉煌,从遗留的旧庵堂,她看到 了新生的希望。当时,文经法师年已 七旬,但她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决心 恢复古东岳庵,重续中断的香火。经 泰兴宗教部门批准,古东岳庵终于恢 复,并由文经法师任住持。历经十余 年,古庵已旧貌换新颜。如今已建有 大雄宝殿,两侧厢房楼共 25 间,佛、菩 萨像已塑十多尊。铜钟、大鼓、香炉、 木鱼、大磬等法器一应俱全,已颇具规 模。 2002 年 11 月 1 日,东岳庵专门迎 请四川甘孜协庆寺贡夏活佛来庵举行 法会,历时九天,成为当地的盛事。藏 传佛教在泰州一带的活动,经查询这还 属首次。 (摘自 2007年《泰州佛教》) 东岳庵 □范观澜

Transcript of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

Page 1: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 - sz.tznews.cnsz.tznews.cn/tzwb/images/2016-05/08/A05/20160508A05_pdf.pdf ·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 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2016年5月4日,泰州古东岳庵举行了文经法师追思会,四乡八镇的僧众、居士、香客闻讯前来参加追思,瞻礼辞别法师。文经法师圆寂于 4月 29 日 18 时55分。追思会的当天,由姜堰净业寺方丈为文经法师举办了坐缸、封缸法事。

05人物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严勇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十高龄投身佛门

文经法师俗名郭毓卿,1923年出生于江都嘶马镇一农户家庭。她少年时代即信愿佛学,受佛学启迪,身体力行,以素食为常。

1954年她定居到上海,尔后成为服装厂一名工人。年事渐大,她的婚恋受到家人亲友的关注及催逼,她说,个人的婚事是小事,有更大的事,我更热爱的事等待我去做,婚恋的事等等再说吧。

工作之余,她常与周边的信众往来交游,时常到附近的庙宇瞻仰僧宝。

“文革”中全国各地的庙宇及僧众受到冲击,佛教活动场所被并成他用,大部分僧人还俗归乡。

少年时代即受具足戒,常年随侍圆瑛大和尚的明旸法师解放初期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在“文革”中也遭受了非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宗教政策落实,明旸法师担任苏州灵岩山首座,并先后兼任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福州西禅寺、莆田光孝寺等住持。

经过明旸法师争取,重新恢复了上海圆明讲堂、圆瑛大师纪念堂,每年举办佛七、法会、讲经等活动。其时文经已由服装企业退休,经常出入龙华寺,积极参学,并一再向明旸法师表示皈依之愿。1985年,明旸法师同情其身世,念其心诚,纳为皈依弟子。

退休后的文经倾其积蓄,周游在各地名山大刹,潜心学佛。她曾六往宁波普陀山朝圣。此后,她舍俗家名姓,以文经名世。

建于北宋年间的泰兴庆云禅寺闻名大江南北。1984年,泰兴市政府将庆云禅寺、城隍庙、宝莲庵这三个文物保护建筑合并,组建、修复成现在的庆云禅寺。庆云禅寺的名、城隍庙的殿、宝莲庵的塔,其胜名远扬。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经法师几度来到泰兴,礼拜庆云禅寺、观音寺。谈禅论道后,观音寺演法法师肯定她,信愿大,修行好,是个身心一致的得道居士。

演法法师怜惜她说:“您也是七十古稀的老人了,不要到处云游行脚了,就在我们泰兴,任选一庙寄住落脚吧。”

在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的提议下,文经来到了南官河东畔的一座旧庵堂——古东岳庵。

建苏中较大女道场

南官河东畔,刁铺韩家河庄庄西的几方农田里,一座七架梁的旧房孤零零地屹立在荒草野蒿间。推开柴门,只见稳固的古础,高挑的梁柱,旧石碑,旧石莲花座,正房前镶有厂棚,分明是个清代古建筑。

史载,古东岳庵历史上原为大僧住持的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时名“东岳庙”,俗称“和尚庙”,由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群众在韩家河西庄(即现址)捐资所建。

东岳庙初时所奉主泰山神,民间称为东岳大帝,和城隍在古代民众的信仰中同为司命神。“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日,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狱,惩奸罚恶……”对此统摄万灵的帝神,历代朝廷和地方官府都要隆重祭祀,尊崇之风在民间更加盛行。

为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事平安,外出顺风,虔诚祈祷,都是百姓寻常之举。为此东岳庙香火盛行。

清嘉庆年间,地方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民众祈求未果,庙中香火一度中断。后请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与门人福贞十方叩募,将庙堂移建于韩家河东庄。请奉“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为主神。后道光皇帝的老师,主政过浙江学政的吴存义光临东岳庙,留下碑文,又为庙宇增色。

随着香火兴旺,庙产随之增加。继任者福贞法师于1852年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因尼僧当家,庙名改称为“古东岳庵”。

到民国中期,古东岳庵香火渐衰,但庵中法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1940年 2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集镇修建碉堡御敌,当家师太智广毁庵纾难,拆庙前殿捐之。“文革”期间古庵成为生产队的粮仓。

三百余年来,庵寺易地更名,释道嬗替。所幸历尽沧桑的古庵尚存殿堂及道光年间旧制石碑。

正如行话所说,禅座坐出神通,撞钟撞到正点。文经法师一再向泰兴佛教协会申述自己的宏愿:修行正果,利己度人。尽余生余力,奉献佛教事业。

泰兴市佛教协会同意恢复古东岳庵的佛事活动并由文经法师主持。1994年农历三月初八,泰兴庆云禅寺慈光法师来到古庵举行开光仪式。

文经法师以高龄宏愿,重续古庵香火,她团结众居士香客,广结善缘,整修旧庵,扩建殿宇。经十多年来不懈努力,古庵已扩建有大雄宝殿、厢房楼、药师宝殿、天王殿,加旧有殿堂,古庵共建有40多间房屋,佛、菩萨100多尊。相应法器如铜钟、大鼓、大香炉、木鱼、大磬等添置俱全,使古东岳庵成为苏中地区较大的女众修行弘法道场。

2010年,泰州光孝律寺为其举行传法仪式,成一长老开示法要。

2011年,文经法师升座为古东岳庵方丈。

(供图:天羊乐、边走边唱、林素萍)

文经法师:重续古庵香火□大朴 冬梅 圣标 庆生 云鹏

文经法师

古庵药师宝殿

东岳庵位于高港区刁铺,原名东岳庙,始建于清顺治初年(1644),距今已近360年。东岳庵原坐落在刁铺北部韩家河庄西,有前殿、大殿和厢房,为韩家河、赵家河、叶家河三庄民众捐款所建,佛事要任是上保国泰、下保三庄民安。从顺治初年建庙到嘉庆初年(1796)近160年间,三庄民众辛勤 耕 耘 ,风 调 雨 顺 。 嘉 庆 十 年(1805),刁铺遭受长达数年的旱灾和蝗灾,三庄民众合议,请名尼广德法师出任住持。广德法师到任后,拟另选址重建庙堂,故与高徒福贞十方叩募,各界人士捐款积极。筹款就绪,广德法师于嘉庆十八年(1813)将东岳庙迁建韩家河庄东,与韩家祠堂仅一路之隔。

庙貌焕新未几,广德溘然仙逝,三庄民众大悲,给以厚葬,砌莲花基座石塔一座。此石塔于1977年因平田整地时移平,雕花石块散落民间。高徒福贞继任住持,古庵欣欣向荣,香火鼎盛,朝拜香客已越三庄之众,不少来自于附近乡镇,甚至县城、州城,各界人士比比皆是。翰林院编修提督吴存义,于道光二十九年(1820)四月到此督察,笔留赞语,称古东岳庙为

“一方上刹,殿宇辉煌,亦且神灵”,今碑文当在。因为香火兴旺,寺产日渐丰裕,住持福贞就在咸丰三年(1853)将庙宇重建于庄西现址,占地三亩,为前后殿。石碑作为镇寺之宝,也随迁新址并镶于寺墙,庙名改称为

“古东岳庵”。今日所存旧殿,即为福贞法师所建。

民国中期该庵香火渐衰,但庵中尼师爱国爱教的精神不衰。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日军从龙窝口登陆,占领口岸。为抵御外侮,刁铺镇驻军修建炮楼,住持智广决定毁庵纾难,拆庵前殿捐之。

东岳庵香火一直延续到1966年初夏的“文革”。由于动乱,古东岳庵遭受灭顶之灾,佛菩萨被拉出山门,焚烧殆尽,铜钟等金属法器均被送往废品收购站,尼师被迫还俗,殿堂则成了粮食仓库。不幸之中万幸,道光年间遗留的石碑未受到损坏,当地民众对石碑呵护备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泰兴政协文史部门得知石刻碑文为清朝泰兴籍进士、咸丰皇帝的老师吴存义所撰,认为很有收藏价值,就派员来村索取,未成,碑石仍留原处保存,成为后古东岳庵恢复的依据。

1993年,现任住持文经法师云游至此。她非常赏识这块风水宝地,从遗留的古石刻碑文中,她知晓了昔日古庵的辉煌,从遗留的旧庵堂,她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当时,文经法师年已七旬,但她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决心恢复古东岳庵,重续中断的香火。经泰兴宗教部门批准,古东岳庵终于恢复,并由文经法师任住持。历经十余年,古庵已旧貌换新颜。如今已建有大雄宝殿,两侧厢房楼共25间,佛、菩萨像已塑十多尊。铜钟、大鼓、香炉、木鱼、大磬等法器一应俱全,已颇具规模。

2002年11月1日,东岳庵专门迎请四川甘孜协庆寺贡夏活佛来庵举行法会,历时九天,成为当地的盛事。藏传佛教在泰州一带的活动,经查询这还属首次。 (摘自2007年《泰州佛教》)

东岳庵□范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