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義大利映像

85
Part 2 -義大利、托斯卡尼、五漁村、地中海四大島馬爾他、西西里島、薩丁尼島、科西嘉島 28 天之旅 Italian-depth Travel : Nature Wonders of the Mediterranean 4/19 1 天臺北 香港 杜拜 DUBAI 早餐:敬請自理 午餐:機上套餐 晚餐:機上套餐 住宿:機上 雖然早年全家大小已走馬看花地逛過義大利。但此次則是經過事前規劃數月,除又買了台輕巧方便的 Lumix HD 照相機外,甚至幾乎將 所有天母圖書館相關義大利的旅遊書籍借回參閱,參加此次由岡山張幸子老師等旅遊達人組團的深度之義大利 28 天之旅。於百合旅行 社說明會時亦將整理的資料事前分享團員。今日 17:30 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搭乘 19:30 國泰航空經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稍事停留等候高雄轉機的團員,隨後一行 22 人搭乘 00:35 阿聯酋( Emirates)航空 EK381 A380 巨無霸班機飛往國際知名黃金打 造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杜拜】。空中小姐對殘障的桂竹加以帽飾裝扮並合影樓念,表現親切。 起飛後送上的小點心 (savoury snack)。三明治是 cheese and chicken on focaccia bread (focaccia 是一種用橄欖油烤的義大利式麵包)。一 旁還有梨子及馬鈴薯塊沙拉。經 8:25 航程約 6804 km迎著晨曦,班機於隔天上午五點多左右緩緩降落於金光閃爍的『杜拜機場』 (小時時差)。抵達杜拜前還有一餐,是正式的『早餐』。除了水果盤,可頌,果汁之外,主菜有選擇西餐。正在替 A380 建專用航站的杜 拜國際機場,是乎是 24 小時營業;我門在 Sheikh Rashid 候機大樓辦轉機。

description

Part 1: Rome , Tivoli & Vatican

Transcript of Part 2- 義大利映像

Page 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Part 2 -義大利、托斯卡尼、五漁村、地中海四大島馬爾他、西西里島、薩丁尼島、科西嘉島 28 天之旅

Italian-depth Travel : Nature Wonders of the Mediterranean

4/19 第 1 天臺北 香港 杜拜 DUBAI

早餐:敬請自理 午餐:機上套餐 晚餐:機上套餐

住宿:機上

雖然早年全家大小已走馬看花地逛過義大利。但此次則是經過事前規劃數月,除又買了台輕巧方便的 Lumix HD 照相機外,甚至幾乎將

所有天母圖書館相關義大利的旅遊書籍借回參閱,參加此次由岡山張幸子老師等旅遊達人組團的深度之義大利 28 天之旅。於百合旅行

社說明會時亦將整理的資料事前分享團員。今日 17:30 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搭乘 19:30 國泰航空經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稍事停留等候高雄轉機的團員,隨後一行 22 人搭乘 00:35 阿聯酋( Emirates)航空 EK381 A380 巨無霸班機飛往國際知名黃金打

造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杜拜】。空中小姐對殘障的桂竹加以帽飾裝扮並合影樓念,表現親切。

起飛後送上的小點心 (savoury snack)。三明治是 cheese and chicken on focaccia bread (focaccia 是一種用橄欖油烤的義大利式麵包)。一

旁還有梨子及馬鈴薯塊沙拉。經 8:25 航程約 6804 km,迎著晨曦,班機於隔天上午五點多左右緩緩降落於金光閃爍的『杜拜機場』 (四

小時時差)。抵達杜拜前還有一餐,是正式的『早餐』。除了水果盤,可頌,果汁之外,主菜有選擇西餐。正在替 A380 建專用航站的杜

拜國際機場,是乎是 24 小時營業;我門在 Sheikh Rashid 候機大樓辦轉機。

Page 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杜拜機場 Sheikh Rashid 候機大樓阿拉伯特色的酒壺與水煙

杜拜七星級酒店之模型 機場 Sheikh Rashid 候機大樓

稍事停留候機,24 小時營業的免稅店中印度人聚集,人氣超旺的是 K 金金飾櫃台(黃金和白金),化妝品和香水品種很全,價格也比

國內優惠不少。再度於當地 09:20 轉搭阿聯酋航空 EK 097 班機經杜拜轉機飛往義大利首都、也是第一大城:羅馬,經 6:20 航程約 4735

km 班機於當天 13:40 抵達陽光普照的菲烏米奇諾國際機場,夜宿機上。

真所謂天涯若比鄰,即使是相距 ten thousand miles away。

Page 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地中海區域鄉村之特有植物橄欖樹 羅馬地區性宣傳廣告

4/20(Fri.)第 2 天杜拜羅馬 ROMA 蒂沃利 TIVOLI

早餐:機上套餐 午餐:機上套餐 晚餐:周老爹 Mr. Chow 中式六菜一湯

住宿:5★Radisson Blu

班機隔日下午 13:40 抵達羅馬國際機場 Leonardo da Vinci-Fiumicino Airport 三號航站,稍事休息後帶你前往羅馬市東方的古鎮 :

蒂沃利,這是一個建築在山丘上的美麗城鎮,我們特別安排參觀當地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伊斯特別墅,傍晚返回羅馬。

蒂沃利廣場中心的雕塑與高聳的地中海香柏 (或稱雪松,即 Cedrus 中的 Calocedrus,學名為黎巴嫩雪松 Cedrus libani 印象中

似乎香柏樹間總有大戶人家的豪宅)

Page 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香柏是此區域最高大的植物,成株的樹齡大都超過 1,000 年,甚至可以達到 3,000 年;猶如北疆沙漠中耐旱的胡楊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

被人讚詠的英雄樹。其樹材堅硬、抗腐,又具有樹脂的淡香,自古以來被視為地中海地區最好的建材。在歷史上,詩人歌頌香柏木的旺盛、枝葉茂繁;

文學家寫下香柏木的崇高,高於眾樹之上如森林之王;建築家視香柏木為最佳建材,是立樑、作棟的好材料;腓尼基航海家視香柏木為最好的木頭,

能夠建造大型的船隻;古巴比倫帝國君王視香柏木為能力的象徵,勢力穩固的圖騰,並用來建宮殿;歷史學者視香柏木為歷史的遺跡,歷經朝代的更

替,帝國興衰的見證。在希伯來文香柏代表「堅固」。香柏木能耐冰雪與強風、乾燥、烈日的考驗。在人看來,香柏以其艱辛與長壽來彰顯上帝的榮

耀。

◎伊斯特別墅 Villa d'Este, Tivoli, Rome (2001): 位於古鎮蒂沃利,其宮庭設計和花園造景號稱千泉宮是最經典的文藝復興建築的代表作

之一。由紅衣主教 Cardinal Ippolito 所建,後此別墅經 Girolamo Muziano 與其徒弟 Cesare Nebbia , Federico Zuccari, Pirro Ligorio 獨具匠

心的宮庭與花園設計;展現其希臘追求大度,財富,時間及宗教(Magnanimity, Fortune, Time & Religion)中心哲理與正義,剛毅,謹慎,

節制( Justice, Fortitude, Prudence, Temperance)神學思想。其建築及其周邊(噴泉、裝飾池塘等)構成了一個典型的 16 世紀義大利花園。

這也成為最早期的鄉間度假別墅,也是歐洲花園(giardini delle meraviglie 法國平面幾何學式、英國自然景觀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 )發

展的一個早期模型;花園內內有橢圓噴泉( Fontana dell'Ovato)、羅馬噴泉( Fontana di Roma )、管風琴噴泉( Fontana dell'Organo )、人造

瀑布等非常壯觀,精湛的工藝水準嘆為觀止。

伊斯特宮庭花園的中央噴泉 靈修的祝福

利用高低落差巧妙的人造瀑布造景

Page 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屋角樓 樓旁山坡上的雕塑

管風琴噴泉( Fontana dell'Organo )

另一小噴泉

Page 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走在千年古木旁的修道院花圃中,體會這文藝復興時期開闊階梯式的造園景觀

莊園內有希臘 Plato, Pythogoras, Bias. Solone, Dyogenes, Socrates, Periandro 等哲學家, Vulcan & Venus, Jove & Giunone, Apollo&Diana,

Bacchus& Cerere 等眾神,以及 Honour, Rerum, Natura, Opulence, Immortality 等神話人物。由雕像底座的彩繪紋飾得知此莊園主人亦是

法國聖戰士的統御階層人物,

這是講述猶太建國 Tivoli 戰役的神話故事,Tiburto 兄弟倆 Catillo 與 Corace 對抗 Siculi 而佔領了 Sicletum ( 現今之以色列之台勃 Tibur )

Page 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如梵蒂岡的龍柱造型

Page 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榮耀之廳內 16 世紀中葉彩繪鑲嵌畫,龐貝紅( Pompeian red)是其特色顏料

希臘式噴水池 中亞原始部落崇拜的圖騰豐饒之神

這些小型鄉村風味噴水池最初由 Cuzio Maccarone 施工,後經 1568 年 Bolognese Paolo Calandrine 與 1570 年 Tivolino 的改建而成此沙龍

庭園

Page 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伊斯特別墅花園中樹齡超過 3000 年的老香柏樹

Page 1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行車距離:羅馬-蒂沃利(30 km, 約 55 分)-羅馬(約 55 分)

1980 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義大利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全球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梵蒂岡城即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聖伯

多祿大殿亦位於梵蒂岡,梵蒂岡有聖伯多祿大殿、宗座宮殿、西斯廷禮拜堂、博物館,以及其他各種建築。1929 年與墨索里尼締結拉

特蘭條約中領土包括聖伯多祿廣場,以廣場邊緣的一條白線標誌與義大利領土的邊界,在那裡銜接庇護十二世廣場(Piazza Pio XII)。

到達聖伯多祿廣場需要經過從台伯河延伸到此的協和大道。而位於義大利領土內的岡多菲堡(教宗夏日別墅)和特級聖殿,都享有類

似於外國使館的治外法權地位。2005 年約翰保羅二世 Pope John Paul II 年邁過世後,現任教宗為德國紅衣主教 Cardinal Joseph Ratzinger

繼任為本篤十六世 Pope Benedict XVI。

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 (Rome,即簽署拉特朗條約之所在) by Alessandro Galilei

義大利城邦於十五世紀文藝復興的輝煌年代後,先後於 1495 年的 Fornovo 戰役被法蘭西查理八世、1503 年西班牙之奧地利哈布

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713 年被奧地利、1796 年拿破崙、1799 年俄奧聯軍等異族統治數世紀; 17 世紀受到反宗教改

革運動的影響,羅馬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仍舊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首都。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於歐洲逐

漸蓬勃地發展。讓我說一說十八世紀當時歐洲動亂的局勢 :

法國【人權宣言】與憲法的建立,是法國大革命後自由主義上的一大創舉與成就。1789 年的憲法限制了君主的權利,令君主受

制於憲法;人民亦同時有選舉權此自由權利。1793 年的憲法則成為整個十九世紀內最民主的憲法。它不但確立更民主的政體,亦賦予

人民更多的選舉權。1804 年更透過拿破崙戰爭逐漸傳播至歐洲各地,拿破崙在其領地實行法國大革命所保留的制度及拿破崙法典。在

意大利成立了意大利王國,驅逐了奧地利及西班牙的統治。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貴族的特權,實行公民平等,頒布出版自由。1814 年

9 月 18 日至 1815 年 6 月 9 日的維也納會議,決定了歐洲列強未來的命運。恢復 1789 年以前歐洲的君權版圖與秩序。其中法國波旁王

朝的路易十八(King Louis XVIII)、西班牙斐迪南七世(King Ferdinand VII)、雙西西里王國斐迪南一世(King Ferdinand I)、教廷國的教

宗皆恢復了統治權。在德意志境內,由 390 個邦國組成的「神聖羅馬帝國」沒有恢復,合併為 39 個邦國並組成了德意志邦聯,由奧地

Page 1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利擔任主席。拿破崙時期被合併的民族,如德意志、丹麥、波蘭和意大利又再次被分割,與拿破崙之結盟的薩克森王國與丹麥王國可

就損失慘重。薩克森王國割讓國土的 2/5 給普魯士王國,丹麥王國則將與之君合的挪威王國轉讓給瑞典王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得到大部份的波蘭及原本屬於瑞典統治的芬蘭。義大利北部畫給奧國, 義大利中部三小邦, 由奧國親屬統治。英國取得海外貿易及殖民

地,包括地中海的馬爾他島及愛奧尼亞群島、印度洋的毛里裘斯和錫蘭、南非荷屬的好望角、南美洲海岸的千里達島、北海的赫爾戈

蘭島。直至 1814 年,列強推行各種壓制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措施,但反而更加激起這兩種主義的發展。其後,1820(意大利革命,

西班牙革命,希臘獨立運動)、1830 (法國七月革命推翻查理十世)及 1848 (法國二月革命) 年革命更讓自由主義及民族主義發展至高峰。

雖然這兩種主義曾被列強(法國波旁王朝、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與普魯士)的各種方法所鎮壓,如 1818 年的亞琛會議,1820 年的特洛波

萊巴會議,1821 年的萊巴赫會議,1822 年的維羅納會議和 1825 年的聖彼得會議。首先,西班牙革命在 1820-23 年爆發,由於維也納

會議令波旁王朝復辟,使西班牙受專制和封建統治,政治迫害。人民因而反抗並要求自由化改革,迫斐廸南七世妥協,推行一系列反

抗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的法令,如廢除宗教裁判所,減輕什一稅,雖然 1823 年的維羅納會議中,法國派兵鎮壓,革命最終失敗,但此

舉激發歐洲的革命潮,推動革命的發生,而當中人民要求自由化改革,便成為自由主義的動力。另外,意大利革命在 1820-21 年爆發,

由於意大利在拿破崙時代中,成立意大利王國,有統一的藍本,但維也納會議後,意大利再次被四分五裂,加上受到專制和外族的統

治,革命迅速蔓延至那不勒斯,都林,倫巴底,威尼西亞。人民要求制訂憲法,成立臨時議會和自由黨人的政府等自由化措施。不過

在 1821 年萊巴赫會議中,奧國派兵鎮壓,革命最終失敗,此革命亦同樣激發往後的革命,人民所爭取的都是要求自由化改革,以自由

主義為爭取目標。此外,希臘獨立於 1821-29 年所發生,民族主義開始蘊釀,由於希臘受土耳其外族高壓和專制的統治,而且希臘受

古典主義(古希臘光榮)而令人民爭取獨立,經歷多年抗爭,在 1829 年俄土兩國簽訂<<亞得里亞堡和約>>,承認希臘獨立,而在 1830

年的倫敦會議,列強均承認希臘為獨立國,此革命成功激勵歐洲革命和巴爾幹半島民族的獨立,擺脫外族統治,此為民族主義的蘊釀。

總括,1820-30 年發生了兩次革命,都是以自由主義為目標,其中只是發生了一次爭取獨立的革命,因此在這時期自由主義比起民族主

義為突出。

19 世紀發生了民族主義運動,羅馬先後兩次得而復失了短暫的獨立地位,成為薩丁尼亞國王艾曼紐二世( Vittorio Emmanuel II )

發起的義大利統一運動的希望焦點。義大利在 1861 年終於結束奧匈帝國與波旁王朝的管轄,統一併成立義大利王國。一戰後,墨索里

尼( Benito Mussolini )領導的義大利法西斯力量的壯大,於 1922 年 10 月進駐羅馬,國家法西斯黨上臺掌權,義大利帝國的誕生。1929

年墨索里尼代表義大利政府和近 50 年分裂羅馬教廷庇護十一世( Pio XI )訂立拉特朗條約( Patti Lateranensi ),羅馬教廷承認羅馬作為義

大利國家首都的地位,義大利政府則承認羅馬教廷對梵蒂岡範圍內的主權。2009 年 1 月 1 日,教廷宣稱「義大利的法律過於繁雜,而

且欠缺穩定、時常和天主教教義相違背」,正式廢除拉特蘭條約。二戰後 1946 年的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了現在的義大利共

和國。

4/21( Sat. )第 3 天羅馬 ROMA

早餐:飯店內用美式 午餐:景園大酒樓中式六菜一湯 晚餐:羅馬 Le Scrofio di Jwis 傳統音樂風味

住宿:5★Radisson Blu,這間旅館樓下地下室即是一處古穴居的遺址,故以玻璃帷幕加以維護。

後火車站旁的住宿旅館 清晨準備出發的列車

Page 1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清晨住宿旅館的頂樓陽台泳池與 SPA

旅館頂樓享用美式早餐 火車站旁的羅馬水道

今日行程安排,上午展開永恆之城、羅馬的市區觀光,聽 Alan 說今日公車司機罷工,故道路較為擁擠;於大競技場外聆

聽來自北京地陪張女士盡職的介紹與解說,並造訪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參觀天主教的信仰中心:聖彼得大教堂,

以及教廷收藏的瑰寶:梵蒂岡博物館。中餐廳的服務讓人不敢恭維,午後前往許多著名的景點,包括經典電影「羅馬假

期」中出現的場景等等,晚餐安排享用傳統的音樂風味餐。

左圖 : 羅馬市區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blica,或稱 Piazza dell'Esedra)的娜雅蒂噴泉(Fountain of the Naiads),背景是半弧形的 Viminal

Hill,納伊迪仙女石雕則是 1901 年 Mario Rutelli 的創作;這也是羅馬假期電影中奧黛莉赫本夜遊羅馬下車處。娜雅蒂是希臘羅馬神話中

的海上女神,所以在娜雅蒂仙女噴泉內立有海上女神和怪獸玩耍的銅雕像,噴泉寓意 Nymph of the Lakes (仙女所握的天鵝), the Nymph of the

Rivers (河怪延伸的支幹), the Nymph of the Oceans (騎著馬代表大海), and the Nymph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s (斜躺的神龍)

左圖 :共和廣場北側的天使與殉道者聖母大殿 basilica of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Page 1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處處是古蹟的羅馬 名店服飾櫥窗廣告看板

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迹,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

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由著名藝術家建造的宏偉歷史建築、廣場、噴泉

和方尖碑。

銀塔廣場 Largo di Torre Argentina 為羅馬戰神廣場古蹟區的廣場,內有四個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興建的羅馬神殿。凱薩大帝便是在此遇刺

身亡。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維護這些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完好性 。聽地陪解說東歐、西歐至土耳其、英倫島國,到處都是「古羅馬人的腳步」,

對歷史緬懷的羅馬古蹟在歐洲各國被列入國策進行長期維護整修,不只是大戰期間會畫出「免炸非戰區」;它更展現一國之風與觀光的

重要資產。在世界遺產近八百處的選定中,聚集西方古文明的歐洲遺址就幾乎佔據了一大半。歐盟執行委員會也贊助參與「氣候改變

對文化遺產的危機」。除了古蹟維護規章外,歐洲多數國家還頒布了教堂維護法,規定不能隨意拆建外,還要求在教堂附近一定距離內

不准興蓋任何高過教堂的建物,以維護教堂「環顧信眾的景觀」。近年歐債危機蔓延,政府經費短缺,故許多國際財團亦參與古蹟維修

工程,如義大利 Tod's 鞋業大亨「德拉瓦耶」捐款兩千五百萬歐元以協助「競技場」的維修。

Page 1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展覽宮 (Palazzo delle Esposizioni) 街角的遊民

展覽宮為羅馬的一座展覽館, 新古典主義風格式建築, 裡面為多元組合, 包括139個座位的電影院, 90個座位的禮堂, 一間咖啡廳, 一個

240 座位的餐廳, 一個圖書館及一個多功能的空間

古猶太會所牆面改為文藝復興式天主堂的範例 羅馬神殿殘留的遺址

▲威尼斯廣場( Plazza Venezia ):與圓形大競技場相同位於 Capitoline 山南峰的 The Ancient Center, 廣場旁的威尼斯宮( Palazzo

Venezia )曾是墨索里尼的指揮總部,是 15 世紀中葉由文藝復興先驅 Leon Battisa Alberti 為來自威尼斯的紅衣主教 Paul II 所建。廣場上

16 根 15m 高白色大理石石柱建成的廊壁建築是 1911 年由 Giuseppe Sacconi 規劃獻給義統一大利後的國王艾曼紐二世( Vittorio

Emmanuele II) 的紀念堂。中央石基高臺國王維托艾曼紐二世的高大鍍金騎馬銅像與底部浮雕是由 Angelo Zanelli 所雕塑。弧形殿堂正面

門廊屋頂兩側為 Domenico Fontana 與 Paolo Bartolini 所創作的勝利女神青銅像。 迴廊中央是座紀念一戰無名英雄的忠烈祠 ( Altare della

Patria )。石階前邊有兩個半圓形的噴泉石池,池上各臥一巨人石像,分別代表義大利東西兩岸的海洋;長廊廊壁上刻有慶祝第一次世

界大戰勝利結束的浮雕。長廊屋頂兩端是由勝利女神駕馭 4 匹銅馬,拉著雙輪戰車。

Page 1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威尼斯廣場南面羅馬市區內最壯觀象徵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的 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 國家忠烈祠

1921 年為紀念一戰為國犧牲的英雄,在紀念碑基座下增建了無名英雄墓,其後的浮雕,左邊是「工作第一的群眾」,右邊是「愛國至

上」的人民。

門廊兩側頂樓 Domenico Fontana 與 Paolo Bartolini 所創作的勝利女神青銅像

由 Angelo Zanelli 所雕塑的維托艾曼紐二世國王的鍍金騎馬銅像與底部浮雕

Pazza del Campidoglio 卡皮托利廣場/Palazzo Senatorio 市政府廣場 : 同樣位於 Capitoline 山南峰的 The Ancient Center, 為 1536 年

查理五世宣布拜訪羅馬時,教皇保祿三世要求米開朗基羅規劃。為了美化 Capitoline 山城的外觀,米開朗基羅負責對 Piazza del

Campidoglio 與 Cordonatar 重新加以城市規畫,採取階梯式設計。山坡上卡皮托利廣場中心鋪設成幾何的螺紋花狀,廣場三面被地下相

Page 1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通的建築包圍,包括正面的 Palazzo Senatorio(現今的市政廳),與兩側的保守宮( Palazzo del Conservatori )和新宮( Palazzo Nuovo )。文藝

復興式的市政廳 Palazzo Senatorio 建於 12 世紀,為當時羅馬元老院開會的地方。市政廳前有三尊雕像:中間為智慧之神,右邊母狼與

鸞生兄弟是象徵羅馬城的泰格河,而左邊的埃及人面獅身像,即為尼羅河。矗立在廣場中央的是雄才大略的羅馬皇帝 Marcus Aurelius

騎馬塑像複製品,原作在新宮底層門廊。廣場北側為 1654 年完成的新宮(左棟)而南側為保守宮(右棟)。新宮於 1734 年 Clement XII

教宗改為公眾開放的 Capitoline Museum 博物館,收藏許多希臘羅馬時期古典雕像;保守宮原本於中世紀晚期法院的所在地,中庭有君

士坦丁大帝龐大雕像殘骸以及克勞狄奧皇帝(Claudius)在公元 43 年訂敗高盧人而建的拱門。一樓為市政辦公室,第二層陳列室大部分是

古典時期雕刻,如《Lo Spinario 拔刺的男孩》銅雕、《艾斯奎林維納斯》。其中羅馬市標《Romolo e Reme Allattao dalla Lupa 母狼》青銅

雕,是西元前 5 世紀創作,下面的雙胞胎嬰孩是 15 世紀 Pollaiuolo 加上的作品。2 樓藝術畫廊收錄維洛內些、丁托列多、卡拉瓦喬《施

洗者約翰》、范戴克和提香等人的作品。坡道階梯上方聳立著 Castor 和 Pollux 的巨型雕像。擅長戰略與騎術的 Castor 是騎車和戰技高手;

Pollux 則以劍術拳法著稱,是熟練的戰士。他們的名字代表那些行業。在某次戰役中,Castor 不幸戰死,傷心的 Pollux 向宙斯請願,央

求宙斯讓他變成凡人,以自己不朽的生命換回 Castor 的重生,以便與 Pollux 在靈魂世界相遇。宙斯憐憫他們的手足情深,於是讓兩親

密的兄弟成為天上星座常相左右的雙子星座守護神。 Caster 和 Pollux 在古代被尊為海上水手的保護者,古希臘羅馬時代,雙子圖案常

出現在當時的錢幣上。

羅馬市政廳所在 Palazzo Senatorio 之周邊景觀

於建築史中常將米開朗基羅歸為顛覆古典主義(Classicism),並把後文藝復興(post-Renaissance)的建築風潮帶向巴洛克主義(Baroque)

的指標人物之一。米開朗基羅他是一膽敢捐棄當時主流(古典主義),在建築上以「現代主義」勇往直前的一位熱情建築設計師。若站

在羅馬國會大廈廣場上看著音樂院宮,縱向的挨牆柱設計,突破了古典建築水準分層的基本法則,將建築上下兩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

立面。一樓向後深退,成為開放拱廊,與廣場的公共空間地平線相接,這樣的設計與現代主義強調的建築典範幾無二致。他當時追求

「現代主義」(Modernism)的熱情,成就了文藝復興。即使到了 21 世紀,仍然是發光發熱的動力核心。

Page 1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經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弧型階梯

羅馬圖拉真(Trajan's Forum)凱旋柱的左側是建於 1736 年,以聖母瑪麗亞命名,巴洛克風格的聖羅雷托聖母 Santa Maria di Loreto 教堂,

右側是由小桑加羅(Antonio Sangallo IL Giovane)由雅各杜卡(Jacopo del Duca)建於 1507 年,以聖母瑪麗亞命名,巴洛克風格的聖名聖母

Santissimo Nome di Maria 教堂。

圖雷真凱旋柱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以紀念 101 年對達契亞人(Dacians)的戰爭勝利。113 年由大馬士革建築師阿波羅朵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

建造而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旋柱淨高 30 m,包括基座總高 38m。柱身由 20 個直徑 4m、每個達 40 噸的巨型大理石組成。凱旋柱上浮雕刻

劃著從出征前的宗教儀式、皇帝的訓示,兩支軍隊的作戰,直到圖雷真率部凱旋,幾乎所有戰爭中的重要情節。刻劃人物的容貌、民族特點、服飾等

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使之也成為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的藝術品。據古幣描繪,早期圖拉真凱旋柱的柱冠為一隻巨鷹,後被圖拉真塑像

代替,1588 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聖彼得雕像立於柱頂至今。

Page 1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羅馬市中心的一角

*圓形大競技場(Colosseum): 位於 Capitoline 山南峰的 The Ancient Center, 原名芙拉維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為古

羅馬遺蹟中規模最大的,亦稱「羅馬鬥獸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等。「Colosseum」義大利文意思是「高大、巨大」,

當年這裏是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的御花園,競技場建在小湖中,因湖邊有高 120 英尺的尼祿鍍金銅像,羅馬人叫它巨大金像,因此得名

「Colosseum」。 72年由羅馬帝國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下令興建,由 4萬名戰俘歷經十年於其子 Titus 在位時的西元82年竣工;

原名叫(Flavian Amphitheater),開幕時舉行百天之大典,據說死了九千頭猛獸及二千個武士。古希臘時施工方式是依山而建,呈

半圓形。而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門結構將觀眾席架高,不再需要靠山而建,再將 2 個半圓形劇場接起來,就形成所謂的

「amphitheatrum」了。

羅馬古地圖的中央紅色區塊則是老皇宮所在之金宮( Domus Aurea)羅馬圓形競技場周邊各神殿的位置圖

Page 1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羅馬圓形競技場

被列為世界七大奇景的羅馬競技場,是古羅馬時期建造的最宏偉的古蹟之一,各層樑柱依時代不同而有差異,底層為多立克式拱柱,

中層為愛奧尼式拱柱,而上層則為柯林式拱柱。三層拱圈之上還有一層閣樓,外壁不是拱型只開小方窗,而兩側為科林新方形壁柱,

在這一層上亦有一圈支撐屋頂頂篷之桅杆,劇場中央長軸方向有兩個門,位於東南面的為「葬神之門」,即為在博鬥中人獸屍體的出

口。起初採木頭建築,後來改用石塊、磚塊與混凝土 ( 據導遊解說後才知如何分辨希臘與羅馬建築基本建料之區別,而是以石塊、薄

紅磚來區分,但兩者皆以鹼性石灰來代替水泥,到了龐貝古城更能體會)。外觀是由石灰石構成,由鐵件加強,有三層拱圈,分別有八

十個拱圈,以半圓柱及方柱作邊。在沙場和座位的底下設有囚禁野獸的洞穴,最多可容納觀眾 5.5 萬人。表演的節目有各種兇猛的動

物如熊、象、犀牛、獅子等互相拼鬥或與持有武器的人相鬥。還有各種武器角鬥士互相格鬥,直至倒地死去。特別使人震驚的是規模

空前的大屠殺。圖拉真曾讓一萬名達契亞俘虜互相角鬥至死。競技場開創古代建築史上的幾大先例,如:半圓拱的支撐設計、圓拱之

間有裝飾性作用的半圓浮柱、每一層圓柱的柱頂裝飾層層由簡至繁。稱「鬥獸場」是因為這裏曾是古羅馬角鬥士與猛獸搏鬥、廝殺以

博取皇帝、王公、貴族一笑的地方;稱「競技場」是因為場中可競技、比賽、歌舞和閱兵。如同神鬼戰士 Gladiator 金像獎電影中故

事情節,羅素·克洛所扮演的麥克希穆(Maximus)將軍被滿門抄斬後逃脫,成了奴隸,幾經輾轉,被送到鬥獸場成為角鬥士供人娛樂。

雙方生死決鬥,敗者的性命操縱在看臺上尋歡作樂的貴族們手中,他們將大拇指向下,敗者遭殺;若大拇指朝上,敗者可免於一死。

一直到 405 年,這種野蠻的娛樂活動才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宣佈停止。217 年競技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很快在

238 年又修復。442 年和 508 年發生的 2 次強烈地震對鬥獸場結構本身造成嚴重損壞。中世紀時期該建築並未受到任何保護,因此加

劇損壞速度,後來被當作碉堡使用。15 世紀教廷為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鬥獸場部分石料。1749 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

在此殉難為由才宣佈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維護。約翰·保羅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但是卻沒有歷

史證據顯示確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羅馬圓形競技場這千年古蹟,雖經過無數次的整修,但歷經風吹雨打與歲月的凋零如今已是斷垣殘壁。但處處有驚喜,我們沿著左側

正進行地下考古維修中古城門-Titus 凱旋門旁的走道向山坡置高點前行,在老教堂遇上來此傳教的比利時修士,感動的是他以現代藝

術來維持此古老小教堂的開支,他領著我們到頂樓來眺望並領會這 Palatine 山丘之金宮( Domus Aurea)的景緻。正巧有新人在此舉辦

婚禮,故匆匆地照相留念而離開。

Page 2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山丘上老教堂內的祭壇畫

Page 2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有東正教影響的老教堂

臨行前與教堂修士之留影,在此感謝他也祝福他

元老院 羅馬圓形競技場

Page 2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老教堂閣樓上置高點下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最佳俯瞰景觀,見證羅馬王城歷史的軌跡與律動

列為世界遺產的『Foro Romano』完整呈現西元前後羅馬人公共生活區域的遺址,Foro 意即『公共廣場』。此地不僅是古羅馬帝國的發

源地及市中心,也是七座小山丘的匯集地,更是古時羅馬帝國市民聚集的場所。這裡是古羅馬時期政治經濟及司法的中心,最大的集

會所。

右側是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最大遺址,其拱門式建築是 315 年完工的君士坦丁集會所(Basilica di Constantino 或稱 Basilica di

Massenzio)

Page 2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君士坦丁集會所 元老院後方半月凹頂則是安東尼諾獻給亡妻法斯提娜的神殿( Tempio di Antonio e Faustina )

Tempio di Antonio e Faustina 的門龕

*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羅馬圓形競技場旁的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 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nus )

於 312 年 Milvian 戰役獲勝擊敗 Maxentius 而於 Palatine 山丘之金宮( Domus Aurea, 古羅馬尼祿 Nero 皇於大火後 64~68 年所建之皇宮)

入口城門處(原先是 atrium-vestibulum)的地基上興建,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 另一側古城門則是 Titus 凱旋門。

拿破崙·波拿巴見到此凱旋門時大為讚賞,這也就成為法國巴黎凱旋門的藍本。為三拱式,中拱高大,側拱矮小,均以柯林斯式石柱(即

柱頭飾以捲曲藤蔓植物)框飾,每個拱門上都有雕刻不同主題的故事。然而絲毫沒有基督教色彩,浮雕大多取自以前紀念性建築:「綠

Page 2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色」部分來自圖拉真廣場建築上的橫飾帶;「黃色」為 Hadrien 哈德良廣場上一系列盾形浮雕;「藍色」取自 Marcus Aurelius 馬克·奧爾

略皇帝紀念碑;「紅色」則是 Constantin。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如安東尼、哈德連等,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鬥場景。

僅剩四根石柱的女神殿(Temple of Venus and Rome)遺址與聖母新堂(Santa Maria Nova),1612 年重建後改名為聖方濟加堂(Santa

Francesca Romana)

羅馬圓形競技場左側古城門-提圖王 Titus 凱旋門(Arco di Tito)及其穹頂浮雕。路旁種植的是堅硬的 Buxus sempervirens 長青灌木

提圖斯凱旋門與 Arco di Settimio Severus(塞維路斯凱旋門)遙遙相對,是羅馬現存最古老的凱旋門。凱旋門東面(左)的銘文告訴我們,

這座凱旋門大約是在 81 年提圖斯死後,他的弟弟 Domitian 圖密善繼位,為紀念提圖斯 70 年鎮壓猶太人勝利而興建(以贏得提多皇帝

支持者的好感),用來獻給提圖斯皇帝。圖密善在 85 年凱旋門的落成典禮上,還要求羅馬士兵重現當時的凱旋情景做為紀念。過去羅

馬猶太人都會避開這道拱門,因為它是猶太人大流散開始的歷史象徵。北邊(拱門內部)浮雕描繪由侍從官手舉束棒在前開道、皇帝

由勝利之神加冕的情景。建築表面是大理石材,柱墩鈣華石是 1882 年重修時增加的材料。前後兩面飾有 4 根混合式柱頭的附壁柱。凱

旋門內外裝飾著許多雕塑。拱門上方有對稱的舉旗勝利之神,兩面拱頂石上分別刻著羅馬女神和代表羅馬人民的神;正面上方一大塊

碑刻上用拉丁文寫著「Vespasian 和 Titus 大勝猶太人凱旋而歸」。拱門內部鑲嵌穹頂的浮雕是被尊為神的提圖斯。拱門內部南邊描繪的

是勝利之師列隊通過凱旋門,凱旋行列中不僅有擄掠回來的猶太戰俘,還有聖殿中的器具,包括金燈臺。

拱門正上方刻著「鼓舞神靈,拯救祖國」的讚語。大戰前夕君士坦丁在夢中接受神聖命令,要他在他士兵盾牌上都附上代表基督的「chi-rho」

字母,因此認為他是在基督徒的神保護下去參加這場決戰,但在這座凱旋門上卻找不到任何基督教形象。君士坦丁大帝是羅馬歷史上

的一位傳奇帝王,他在位時統一羅馬全境,君士坦丁最爲後人讚揚的是 313 年在米蘭頒佈一條赦令,倡導信教自由,結束迫害天主教

的歲月,義大利至今仍以天主教爲國教,故世人尊稱他爲君士坦丁大帝。他也是第一位公開信仰基督教的君王,他的洗禮儀式是在他

臨終之際舉行的。

Page 2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眾多浮雕中最著名的是凱旋門拱門上端兩側的 8 座矩形浮雕,浮雕原本是 Marc-Aurele 馬克·奧爾略皇帝(161~180 年)紀念碑上的裝飾。

南面取自哈德良廣場上一系列盾形浮雕:圍攻維洛納與 Ponte Milvio 戰役

Page 2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古羅馬議事廣場( Foro Romano 即 Roman Forum ):位於 Capitoline 山腳下的古羅馬廣場又稱「古羅馬市場」,有「露天博物館」之稱,

建於-616~-519 年,曾是古羅馬帝國的的發源地和政治經濟中心。羅馬帝國的歷史是用石頭來說的,只要羅馬人統治過的城市都會留下

經典建築- Foro 議事廣場,「Foro」是指帝王公佈政令與市場集中的地方,是當時政治、經濟與文化生活中心。位於羅馬七座小山丘的

交界處,留有許多共和時代的建築遺蹟,包括建於 203 年的賽維羅凱旋門( Arco di Settimio Severo)、元老院( Curia )、火神廟( Tempio di

Vesta )、君士坦丁集會堂(Basilica di Costantine and Maxentius )、宮殿、凱旋門、商店、法庭、貴族住宅等;3 世紀的大火摧毀了廣場,

接踵而來的還有地震。5 世紀西哥德人(410 年)和汪達爾人(455 年)先後攻入羅馬,廣場遭到破壞後長期頹損。中世紀時,廣場石

塊被大量地劫掠去蓋教堂和宮殿,在建築工人石灰窯裏,珍貴的大理石化為粉末。在肆意掠奪後逐漸轉變成牧牛場,這些埋長在地下

的龐大殘破遺址,直到 1830 年考古挖掘,才得以重見天日。

Page 2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當凱撒以國家最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的情人埃及豔后 CleopatraⅦ克麗奧佩特拉 7 世和 2 人的愛情結晶-Caesarion 時,覬覦權力已久的政

敵在心裏嘀咕了,他們擔心羅馬統治權將旁落一個「雜種」,其實這只是權力鬥爭的藉口,凱撒成權力和愛情的雙重犧牲品。凱撒無論

如何也不會想到,敬獻王冠給他的安東尼在分享凱撒的權力後,與克麗奧佩特拉上演一場更纏綿悱惻的生死戀情!摻雜權謀的愛情似

乎就少了點令人盪氣迴腸的魅力。西元前 44 年 2 月 15 日安東尼向凱撒獻上一頂王冠,喜訊還來不及傳到古羅馬每個角落,1 個月後

凱撒在羅馬廣場受 23 刀而死,60 位元老院議員策劃這令人震驚的謀殺。凱撒最信任的布魯特斯夥同政敵在元老院前刺殺凱撒 23 刀後,

負責出面安撫人民的正是布魯特斯。他用悲愴聲調向群眾訴說凱撒的野心貪婪;向群眾訴求凱撒不止是共和國的叛賊,更是一心想當

羅馬的獨裁者。他們為了羅馬的光榮不得不採取暗殺行動,免得凱撒有荼毒羅馬人民的機會。布魯特斯這番演說是給自己的行為合理

化,他不是怕羅馬百姓,怕的是凱撒「親信」-安東尼將軍,為了不讓安東尼藉機生事,才決定直接訴諸群眾,結果如願獲得在場群眾

的歡呼和掌聲,凱撒罪名彷彿就此蓋棺論定。但隨後的演變卻讓布魯特斯一夥人意外,他們沒想到為凱撒哀悼的安東尼,在隨後的演

說中把整個局勢翻轉過來。安東尼直接訴諸群眾的情感,聲嘶力竭強調凱撒一生有多愛國,思思念念的都是如何照顧羅馬人民。布魯

特斯竟敢當眾把暗殺的罪行合理化。隨著演講結束,他順手把沾滿凱撒鮮血的衣袍扔給群眾!這下全羅馬的群眾都為之瘋狂,紛紛破

口大罵布魯特斯是叛國賊,是罪無可赦的兇手,應該以牙還牙,血債血還!

Temple of Divine Julius凱隡神廟是奧古斯都為義父凱撒所建,廟基座被矮牆圍繞,凹處正是祭台的中心(凱薩被刺死後遺體在此火化)。

祭台附近正是安東尼宣讀著名追悼詞「朋友們!羅馬的公民們!豎起你們的雙耳聆聽,我是來安葬不是贊揚凱撒;當這些好的隨同他

的屍骨掩埋時,這些惡質的人們卻茍延著他們的生命」

這場戀情的結局是,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都死了,不像殉情,更像是戰敗後的一次逃亡。終結他們愛情的是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

屋大維,也就是奧古斯都大帝。他是凱撒的侄子,復仇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競爭者都必須在他的視野裏消失。

Page 2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此三根大理石廊柱是 the 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 遺跡,由 Canaletto 所繪 (1742)

古羅馬神殿中,最重要的三座是 1). 羅馬的守護神 Jupiter Optimus Maximus, 2). 智慧與戰爭女神Minerva, 3). 女守護神 Juno Moneta.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Caster 和 Pollux 是天神宙斯和凡人斯巴達王后 Leda 糾纏不清後生下的雙胞胎兒子。話說風流的宙斯去找其他女

人時,為躲避老婆 Hera 的監視,常化身為各式各樣的動物。有一次宙斯在天上看到斯巴達王后 Leda 沐浴的姿態,立刻被她迷住,為

了接近她,宙斯請愛神幫忙,化身為老鷹,自己則變成白天鵝。當 Leda 見到楚楚可憐的天鵝被老鷹兇猛地攻擊,正向自己飛過來,便

張開雙臂,讓天鵝投進自己懷抱,又把老鷹趕走。這時天鵝變回宙斯模樣,並向 Leda 表達愛意,她被宙斯的誠意打動,因此答應了宙

斯的求愛。不久 Leda 生下 2 個白鵝蛋:一個蛋孵出孿生兄弟 Castor 與 Pollux,兩人雖為雙胞胎,但 Castor 是斯巴達的兒子,是普通凡

人,難逃死亡命運;Pollux 則有宙斯血統帶來的不死之軀,能長生不死;另一顆蛋則生出 Helen,Helen 就是那位引發著名特洛依戰爭

的絕色美人。兄弟倆在西元前 490 年的戰役中幫助羅馬人打敗入侵的伊特魯裏亞人。

右圖 : the colonnade of the Temple of Saturn(農神)

農神廟於西元前 498 年落成,是古羅馬廣場的第一座神廟,之後幾經重修。農神是義大利傳說中具神性的君王,據說他在位時沒有戰

爭、奴役及罪犯,是義大利的和平黃金時期,因此他特別受低層及奴隸的愛戴,每年從 12 月 17 日到 23 日,有一週的奉獻及慶典活動,

以紀念農神,稱為農神節,屆時學校停課,奴隸可與主人同席用餐,議員高官改穿平民化服飾,人們互換細蠟燭或蠟製娃娃禮物,並

有舊貨和廉價商品市場,是聖誕節的由來。農神廟曾是國庫所在地,凱撒當政時曾藏有 13 噸黃金、114 噸白銀和 3 千萬枚銀幣。現存

的 8 根花崗岩圓柱為 4 世紀重建。旁剩下三根圓柱的 Tempio di Vespasiano 維斯帕先神廟是西元 81 年圖密善為尊奉父親 Vespasian 維斯

帕先和哥哥 Titus 提圖斯而建。

塞維路斯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us/The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建於 203 年,高 21 米,寬 25.7 米,深 7.4 米,為紀念塞維路斯

皇帝登基 10 週年所建,由潔白柱子隔成 3 座拱廊,上面的浮雕描繪羅馬皇帝對波斯的軍事勝利,由於保存良好成為廢墟中醒目的建築!

凱旋門旁的 Umbilicus Romae 代表古羅馬市的肚臍,象徵古羅馬世界的中心。上面本有銘文讚頌兩個兒子-Geta 蓋塔及 Caracalla 卡拉卡

拉,塞維路斯去世後,最初他的兒子卡拉卡拉和蓋塔為共治皇帝,212 年卡拉卡拉暗殺了蓋塔,這些讚頌文字就被抹除,現在仍看得

到痕跡。

公共演講台長 24 米,寬 12 米,最早建於西元前 338 年,現存遺蹟為西元前 29 年重建,並於 20 世紀初修復。「Rostra」是指「戰艦之

鐵鑄船首」,那是因為羅馬人把被俘敵船船頭裝飾講台四周的緣故,當年羅馬演說家就站在上面向一般公民發表意見或學問。共和時期

這裡的喧鬧組構出一幅幅真實的羅馬生活:世上最有名的演說,要感謝莎士比亞所寫的台詞,西元 44 年凱撒被刺死時,他的追悼者安

東尼演說的開場白就是在這座高台上發表,隔年羅馬政論家 Cicero 西塞羅遭當局處死後,他的頭與手被置於此處展示。

Page 2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位於加拿大大使館樓上的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難得一件的青天白日國旗

◎梵蒂岡(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拉丁語意為「先知之地」)、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為世界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 Holy See,

ApostolicSee )的所在,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卻是世界藝術建築最豐富的國家。

梵蒂岡城牆上的領域標示 梵蒂岡御林軍與教皇徽章

牆角的軍徽 側門入口

◎梵蒂岡博物館(西斯汀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由聖彼得大教堂的一部分闢為博物館、美術館(Pinacoteca)及畫室,供世人參觀。

這世界數一數二的博物館入口處等待入場的人潮洶湧,真是名符其實。博物館內幾乎所有可見的都是珍貴的館藏品,感覺就身在時光

機器中。抬頭望望天花板華麗的畫像、地上歷史悠久的馬塞克鑲嵌藝術以及每道圓拱門廊上精緻雕刻藝術等一切都要由你親自探索才

能感受到那一份震撼與感動!

Page 3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牆角的軍徽 博物館側門入口之石徽

入口門廳的現代雕塑 手部局部放大圖

梵蒂岡博物館宮廷式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5 世紀末就有了雛形。規劃成 12 個博物館和 5 個藝術長廊。就其寶物而言可謂豐富多彩,自

中世紀起羅馬教廷藉助遍佈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于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

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賦予冰冷的大理石生命感性以及無以言表的思維,令人嘆服。

Page 3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猜一猜那一座是無價之真品? 那一座是待賣的贗品?

梵蒂岡博物館主要展館包含庇護-克萊孟館(Museo Pio-Clementino):這古典藝廊以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刻為主,分為八角庭院、動物廳、

繆思女神廳、圓形展廳、希臘十字廳等展廳。【阿波羅 Apollo del Belvedere】、【勞孔父子 Laocoonte】陳列其中;

通往庇護-克萊孟館的門廊 埃及人面獅身像

Page 3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松果中庭廣場的巨型石雕裝飾 十六世紀仿萬神殿壁龕前之松果亭與一對孔雀

中庭豎有西斯汀禮拜堂的看板以方便地陪的解說 中庭中央 Amaldo Pomodoro 創作之同心地球儀, 1990 年現代銅雕

地球儀局部放大圖 中庭仿萬神殿壁龕兩側埃及臥獅石雕

Page 3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兩分裂的金色同心地球儀被拉鍊密合,象徵和諧、和平、團結一條心。

庇護-克萊孟館的穹頂花飾

左圖 : 觀景台上的阿波羅 Apollo Belvedere。在 1509 年被鑒定為“貝爾維雷德庭院裏最珍貴的作品”後的幾個世紀裏,這件阿波羅成為“審美的標準”。原

作是 350-325 年由希臘 Leochares Polydorous 所雕鑄,1489 年被發掘後由梵蒂岡收藏,1796 年拿破崙稱帝後曾一度帶往巴黎。

右圖 : 赫彌斯(Hermes),西元前 4 世紀的一件古希臘青銅原作的複製品。這一件《赫爾墨斯》作品在藝術史上非常重要:“幾個世紀以來,這件作品

被藝術家們用作‘人體比例的範例’”。此石雕被認為是公元二世紀由 Praxiteles 青銅像經 Hadrianic 所複製而成。

在此你將會發現那些為展示男性人體美感的雕刻品,為何在其生殖器上被刻意被割去或以無花果葉(Fig Leaf)所覆蓋著。其中原因之一是源自舊約

聖經《創世紀》裡面阿當與夏娃在偷嘗知善惡樹之禁果後,以此葉覆蓋著身體重要的部分之故。 其二原因話說任職長達 32 年之久的教宗 Pius IX(庇

護九世,1792-1878)於 1857 年施行 The Great Castration(大去勢,1875 年),下令將梵蒂岡內所有男性雕像生殖器官以無花果葉遮蓋。但此舉確造

成大量的希臘與羅馬雕刻之完整性遭受到破壞。

Page 3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底格裏斯河的河神 Tigris River God:底格裏斯和與幼發拉底河,兩河文明是人類最早的一批文明。

八角庭院(Cortile Ottagorio)中的代表性石雕勞孔父子 Laocoonte

勞孔是梵蒂岡博物館成立第一件館藏品,是件重要的古代藝術雕刻品。這是一世紀時 Agesander, Athenodoros, Polydorus 於希臘羅德島共同創作而完

成的大理石雕刻品,在 1506 年在羅馬金宮被被考古挖掘發現。雕像主要描述特洛伊祭司勞孔說服特洛伊人不要將海邊的木馬帶進城,因而觸怒了站在

希臘人那一方的雅典娜,導致他和他兩個孩子被女神雅典娜從海裡派遣兩隻毒蛇纏繞至死模樣,巨蟒將勞孔全身纏住,咬他的腰腹,他劇烈地扭曲身

體,竭力抵抗著痛苦。他的一個兒子已奄奄一息,另一個正試圖擺脫蟒蛇的控制,並急切地關注著父親。雕像清晰刻劃他們三人生死搏鬥中瀕死掙扎

的驚恐表情,這雕像對意大利雕塑家和文藝復興產生巨大影響。

Page 3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三世紀古希臘時期的雕塑作品: Mastiff 狼犬

地面所鋪設色彩豐富的馬塞克鑲嵌圖案即是 Floor of Minerva Mosaic(智慧女神,Minerva 是 Athena 的羅馬神祇明),外圍紀錄了月亮的陰晴圓缺,是

希臘十字廳重要館藏。(這讓人聯想到 2009 年到英國 Roman Baths 參觀,浴場內展示著 1727 挖掘發現的鍍金 Minerva 頭像。)

雅典娜 Athena 智慧女神(即羅馬時期的 Minerva)

雅典以其命名的雅典娜,賜給百姓橄欖樹而奉為守護神,為她在雅典衛城建造派特農(Parthenon)神廟;為奧林匹斯 12 位主神之一。她是智慧

與力量完美的結合,身披神盾司職法律與秩序的女戰神;傳授世人農業、航海、製陶、紡織等生活技藝。傳說這位處女,她是由父親宙斯腦殼蹦出,

她曾幫助過不少希臘英雄:在她的幫助下:伊阿宋建造了阿耳戈斯船,完成了尋取金羊毛的遠航;柏修斯割下了女妖美杜莎的頭;赫拉克勒斯完成了

不少偉大的功績;特洛伊戰爭的參加者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 10 年後,也是靠她的庇護才返回故鄉的。還有金蘋果事件,她是爭奪金蘋果的三位女神

之一,導致了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她與阿耳忒彌斯 Artemis (即羅馬時期的 Diana)、赫斯提亞 Hestia (即羅馬時期的 Vesta)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

Page 3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繆斯女神廳的穹頂畫

繆斯女神廳 (Sala delle Muse)這展廳是由西莫內蒂於公元 1780 年時所設計建造的,用以陳列於 1775 年出土的「阿波羅和繆斯女

神」群雕像。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希臘文 Μουσαι,拉丁文 muses),是一群象徵藝術與青春的諸女神,為詩人及其他藝術家賴以獲

得創作靈感的女神。繆斯女神的數目不定,有三女神之說,亦有九女神之說。九女神之說為天神宙斯與 Mnemosyn(泰坦族女神, 即記憶女

神)所生的九個女兒,每人分管從繪畫到音樂等諸多藝術中的一種。繆思女神其一為 Terpsichore 為 Muse of Dance,負責舞蹈;其二為

Calliope 為 Muse of Elegy, 負責哀歌; Urania 為 Muse of astronomy, 負責天文;Erato 為 Muse of poetry, 負責詩歌。由於她們生於庇

厄利亞這個地方,所以,也被稱為庇厄利亞的女神們(Pierides)。

【註】繆斯九位女神依長幼,分別依序掌管的是:Calliope─史詩、Clio──歷史、Euterpe─笛奏樂演奏、Thalia─喜劇、Melpomene─悲劇、

Terpsichore─合唱與舞蹈、Erato─抒情詩、情詩女神、Polymnia─頌歌與默劇、Urania─星象學

右圖 : 古希臘原創坐姿石雕繆思女神 Terpsichore 與站姿石雕 Erato。

Page 3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Tyche (即羅馬時期的幸運 Fortuna )女神 以巨大陽具聞名的 Priapos

繆斯女神廳的的鎮店之寶。左圖 : 著名的裸身太陽神殘缺不全Belvedere Torso大理石雕像為梵蒂岡博物館最珍貴的希臘雕塑之一(希臘原件),代

表希臘英雄Ajax Telamonius坐在黑豹獸皮上發現Ulysses從他手中騙走Achilles的武器而悔恨意圖自殺時之片刻,這件作品上有西元一世紀雅典雕塑家

Apollonius臨摹原作後的簽名;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通常將之視為古典神話裡力大無比的英雄海克里斯 (Hercules),米開朗基羅亦曾研究過這件作品。

藉由與Tabula Iliaca石雕考古分析,發現此座石雕即為瘋狂的Ajax。無頭、無手臂、無腳,只剩強韌的軀體依然脈動著生存意志;所傳遞的訊息有助於讓

藝術創作者擷取靈感的源頭。

對於此座巨大石雕的來歷其實也頗為有限:最早的文獻記載出於1430年,當時它被紅衣主教Cardinal Prospero Colonna 收藏於其羅馬的豪宅;主教1463 年

過世後,繼續被Colonna貴族所收藏;至1500年左右才流傳到雕刻家Andrea Bregno 的手中。此時,知道這尊雕像的人雖然越來越多,相關的文字記述

與圖像紀錄也有若干流傳至今,但若反觀Laocoön 出土後不久便立刻被教宗朱利阿斯二世 (JuliusII) 所購藏,而Apollo Belvedere 在1490年代末期先為大

主教Giuliano dellaRovere(1503 年登基為教宗朱利阿斯二世)所收藏,在1511 年也正式成為梵諦岡麗景廳 (Belvedere)的收藏,Torso Belvedere 相較之

下亦是經歷相當長時間的輾轉流傳,才獲得後來在藝術史上的肯定。

圓型展廳(Sala Rotonda)四周壁龕中陳列了一系列的雕塑作品,內有 10 尊全身、8 尊半身雕像,雕像生動的神韻、細膩的雕工,也是值得遊客好好地

欣賞。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尊鍍金的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像,以及只有上半身的宙斯像。

右圖 : 大浴盤。相傳古羅馬皇帝 Nero 是名暴君並曾策劃公元 64 年的羅馬大火,圖上即是他曾經使用過的來自埃及紫紅色赤斑岩( porphyry)大浴缸,這

直徑 476 cm,周長長達 13m 由整塊岩石所雕刻出的的豪華浴盆看起來極其奢華,只是感覺比較像浴盤。斑岩是大理石中硬度最高者,有紅、綠、灰色,

產於非洲的 Numidia,俗稱 Numidian Lapis. 而 Lapis 則是最珍貴稀有的深藍色大理石。常見是來自阿爾卑斯山脈的白色大理石 Alabaster 與雜色斑點的

Page 3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Granite。Granite 來自義大利 Serpentine、埃及 Thebaid 沙漠(Thebaïcum marmor )、Dauphiny 之 Rhone 河谷不同地區而顏色有所差異,

圓型展廳古典莊嚴的穹頂與壁龕

鍍金的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銅像

Page 3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希臘十字廳 (Sala a Croce Greca)

來自埃及的銅鼎 埃及女王 以聖戰士軍徽、百合花代表梵蒂岡教宗的徽章

左圖 : 四不像怪物

右圖 : 屬於君士坦丁大帝之女-科斯坦扎(Costanza)及母親-海倫娜(Elena)的兩口巨型紫紋石棺。君士坦丁大帝之女的石棺創作於公元 350~360 年之間,

後來,在羅馬的諾門達納大道地下被挖掘出土。石棺兩側雕飾了在葡萄園中的小愛神,這也是基督信仰的生命象徵。另外,君士坦丁大帝之母的石棺

則是創作於公元四世紀初,後來,在羅馬的拉比卡納大街地下被挖掘出土。

Page 4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智慧女神鑲嵌畫;十字廳地板中央處色彩鮮艷繽紛的鑲嵌畫,外圍一圈首次記錄了月亮的陰晴圓缺,中間那位便是智慧女神米內瓦(Minerva,

雅典娜的羅馬名),這也是希臘十字廳裡最重要的典藏品之一。

展現迦太基文明的馬賽克鑲嵌畫。其中描繪四季變化,常以花神代表春,麥穗女神代表夏,葡萄女神代表秋,橄欖女神代

表冬,這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代表吸取拜占庭、波斯工藝的地中海古文明藝術的面貌

Page 4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雙馬雙輪車廳 (Chariot Room,義大利文 Sala Della Biga)所展示之所向無敵的古羅馬戰車石雕。此廳是由 Pasquale Belli 的學生-朱塞佩‧

坎波萊塞與其家族成員們共同構思而興建的。這尊巨座的大理石雕是件組合體,由弗朗切斯科‧安東尼奧‧弗朗佐尼結合好幾塊大理

石重新雕製、組合而成。車體的部份最早可追溯到西元一世紀的一件大理石雕,之後,被拿來做為羅馬聖馬爾谷堂的主教席位。最後,

弗朗佐尼為此座加上了輪子、舵,和馬。駕馭馬車的人像,則是由伯爾蓋塞王子所贈,最終完成此一雙馬戰車。

Page 4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這座為 18 世紀末由 Ferdinando Lisandroni 創作的精美噴泉裝飾,圖右為其底座

底座局部放大

紀元前四世紀代表小亞細亞 Ephesus 部族原始信仰的神祉: 此座在哈德良村落發現的 Lady of animals 有多對乳房與野獸的睪丸,代表生

生不息多產的豐饒女神 Artemis

門簷上方另位教宗的徽章

Page 4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Page 4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掛毯陳列廊 (Galleria dei Quadri)所展示的聖經故事壁毯

地圖陳列廊 (Galleria delle Corte Geografiche)展式 18 世紀當時的義大利新版地圖

Page 4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金鑾殿帝王之尊

格裡高利-艾特魯斯哥館(Museo Gregoriano-Etrusco):以西元前 4 世紀以前的古民族收藏品為主;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o):由

拉斐爾(Raphaello Sanzio)及其弟子們(G. Romano 和 F. Penni)的壁畫裝飾的館室,拉斐爾於 1508~18 年間為梵蒂岡繪製溼壁畫(Buon fresco)長達

10 年,在此建立了拉斐爾畫室,其中包括了:「君士坦丁室 Sala di Costantino」、「艾略多室 Stanza di Eliodoro」、「簽署室 Stanza dela

Segnatura」和「波哥區火災室 Stanza dell Incendio di Borgo」。

Page 4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雅典學院 Scuola dl Atene》以彰顯柏拉圖與亞裡斯多德在七大藝術(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和

天文)領域的收穫,畫中描述著古往今來有名的哲學、詩歌、音樂、神學學者聚在一起辯證。而且還巧妙的把達文西、米開朗基羅、

阿基米德(Euclide)、布拉曼帖(D. Bramante)和拉斐爾本人都畫入畫裡。艾略多室穹頂的「創世紀」中的四聯畫:「燃燒的荊棘叢 Roveto

ardente」、「依撒格的獻禮 Sacrificio di Isacco 」、「神顯現給諾亞 Apparizione di Dio a Noè」、「雅各伯的梯子 Scala di Giacobbe」; 梵蒂岡

畫廊(Pinacoteca Vaticana):主要收藏繪畫作品,包括拉斐爾、達文西和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等人的名作。西斯汀禮

拜堂(Cappella Sistina)中除了教廷千年來珍稀的藝術收藏外,其中由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所繪製、珍藏在西斯汀禮

拜堂裡穹頂氣勢恢宏的『創世紀』及『最後審判』祭壇畫,更是藝術之中的無價瑰寶,可以想像,從 1536-1545 年,他在畫梯上度過

的 3000 個日夜是何等艱苦卓絕,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和獻身精神啊!可謂是藝術的藏寶庫。

在此順便介紹一下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這位天才,年少時便以擅長仿作古物贏得藝術界的重視。十三、四歲的時候,他以一件幾可亂真

的「仿古贗品」—一尊長著羊角與羊腿的牧神雕像 (Faun)—贏得執掌當時佛羅倫斯政治實權的「輝煌者羅倫佐‧梅迪西」(Lorenzo il Magnifico de’ Medici,

Page 4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1449-92) 的賞識,讓他住進自家豪宅,與自己的子嗣Piero 以及Giovanni(後來的教宗里奧十世Leo X)一齊接受人文學者Angelo Poliziano 古典文化的教

育。也因此他有機會進入梅迪西家族位於聖馬可廣場的雕塑庭園 (Lorenzo de’ Medici’s sculpture garden at San Marco),在Donatello (1386/7-1466) 的學生

Bertoldo (c. 1430/40-1491)的指導下,學習上古雕刻藝術的精華。二十歲的時候 (1495),他的仿作《沈睡的邱比特》(Sleeping Cupid) 被當作古董賣到羅

馬。羅馬重要的古物收藏家Cardinal Riario 在賞識米開朗基羅仿古造假的精湛技藝之餘,也正式委製他雕刻一尊富有古典藝術風格的《酒神像(Bacchus, c.

1496-7, Bargello Museum, Florence》,這是米開朗基羅在羅馬得到的第一件委製工作。雖然他可以藉精湛的仿古造假技藝在義大利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

輕易佔有一席之地,但他並不滿足於只作個技藝高超的手工藝匠。相反地,自年少起,他便努力將自己塑造為一位開創時代新局的藝術家。從他現存

最早的少作之一《人頭馬怪之戰》(Battle of the Centauers, c. 1492, Casa Buonarroti, Florence)便可清楚看出,他藉著模仿古羅馬石棺殘破粗鑿的樣貌 (Death

of Meleager,detail, Museo Archeologico, Perugia),創作深具復古風采、卻又流露濃厚時代新意的作品—瓦撒利 (Vasari) 將這件充滿三度實體性的浮雕定

義為米開朗基羅帶領文藝復興雕刻跳脫Donatello「淺平浮雕」(rilievo schiacciato),邁向盛期文藝復興浮雕的里程碑之作。於年輕時喜歡在在信末署名「雕

刻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scultore);他也經常提醒自己的家人:「我從來就不像那些開店做生意的畫家或雕刻家」。對當時人視為工匠也不以為

然。正是憑著這種高度的自我期許,不願以依循前人腳步為滿足,讓他不懈地追求創新突破。這種努力開創新局的雄心也深刻地影響他在取法仿效上

古藝術傑作時,採取與當時人相當不同的途徑與態度。

與他同時的重要藝術家如著名的建築師以及負責梵諦岡古物收藏事務的主管官員Bramante (c. 1444-1514), 畫家Raphael (1483-1520),與雕刻家Baccio

Bandinelli (1488-1560) 都對古物修復有高度的興趣。修復Laocoön 便是他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十六世紀初期的藝術家熱衷於修復Laocoön 這組群像其實

是有特殊的時代因素。教宗朱利阿斯二世 (Julius II, 1503-13) 可說是將Laocoön 視為強化自己積極恢復羅馬威權的藝術代言品:他認為Julius 這個名號

源自凱撒 (Caesar)及奧古斯都 (Augustus) 所屬的古羅馬皇室Julius 家族,而這個家族又認為自己是羅馬城的創建者Aeneas 之子Julus (又名Ascanius)

的後嗣。所以朱利阿斯二世認為自己的名號正暗示了自己與羅馬城的創建者有密切的淵源,因此積極恢復古羅馬帝國光榮是他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 (Vergil) 的史詩《伊尼依德》(Aeneid) 所敘述的Laocoön 故事正與羅馬城的建立相關,因此Laocoön 在當時深受藝術家青睞是有歷

史因素的。

與文藝復興時代其他藝術家的素描相比,他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他畫了許多以人體軀幹為主題的素描。這些素描除了深刻表現米開朗基羅精確的

人體解剖學知識外,更透過刻劃強有力的肌肉與急遽扭曲的體態,具象地表現了人類靈魂深處的悲喜哀樂。此外,這些素描也清楚表現出米開朗基羅

在構思人物時,常常是從軀幹部分開始構思起,然後才旁及其他的部位;而且軀幹的造型也決定了其他部位的造型可能:例如,他為西斯汀教堂壁畫

《逐出伊甸》(Expulsion from Paradise) 所做的亞當素描 (Adam)以及為舊約聖經裡想要滅絕猶太人的哈曼(以斯帖記3,1-8,17)所做的素描 (Study for

Haman, British Museum, London);為梅迪西家祠《白天》 (Day) 這尊雕像所做的兩張練習素描 (Ashmolean Museum, Oxford ; Teylers Museum, Haarlem)

充分表現出從側面與背部肌肉團塊緊實扭曲的張力與戲劇性;以及為西斯汀教堂《最後的審判》(Last Judgment)這幅壁畫裡聖羅倫斯所做的素描 (Teylers

Museum, Haarlem)。

在雕刻上,早年模仿古羅馬石棺的浮雕《人頭馬怪之戰》(Battle of Centauers, c. 1492) 充滿了三度立雕的實體性,後為佛羅倫斯Taddei 及Pitti 兩大豪族

雕刻的聖母像浮雕 (the Taddei Tondo, c. 1504, Royal Academy,London ; the Pitti Tondo, c. 1504, Bargello Museum, Florence),在當時便以未完成的樣貌交件,

而且還獲得訂製者的賞識;後來他也默許讓自己未完成的作品公諸於世,例如上述的《聖母抱子像》(Fig. 22) 便是在未完成的情況下,被陳列在梅迪西

家祠 (Medici Chapel)。此外,現藏於羅浮宮的兩尊《俘虜》雕像(the Rebellious and Dying Captives) 也是米開朗基羅於1544年當作禮物送給「輝煌者羅倫

佐‧梅迪西」(Lorenzo il Magnifico de’ Medici) 之曾孫Roberto Strozzi,六年之後Roberto 又將其轉贈給法王亨利二世(Henry II)。近年從其遺留下數千張素

描可發現,他常以一個肌肉健壯、在腰部強烈扭轉姿態的身軀構思人體栩栩如生的活力。從他構思打稿用的小型蠟模或陶模 (bozzetto)便可清楚看出他

是如何開始構思。為《甦醒的奴隸》 (AwakeningSlave) 的小型陶土模型 (Casa Buonarroti) 便是明顯的例子。從《甦醒的奴隸》雕像,可看出他細緻地

鑿磨軀體生命、靈魂的表現,而讓其他肢幹卻粗略刻鑿。此外,從他為《勝利》這尊雕像 (Victory, 1527-30, Palazzo Vecchio, Florence) 的素描練習稿也

可看出他如何構思這尊雕像:《勝利》同樣沒有明確表示身份的象徵物,他主要藉著挺拔傲岸的肢體語言,表現主題人物的精神力量。對創作者而言,

這尊雕像究竟是代表阿波羅 (Apollo) 或大衛 (David) 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米開朗基羅想要藉著表現這尊雕像生動有力的軀體,去感發觀者對人物精

神內涵的體悟。他想要努力捕捉的,是人物內在心靈散發出來的精神力量,而非依據訂製契約去完成一尊可以指名道姓的雕像。如同瓦撒利 (Vasari)

所說,米開朗基羅刻劃的人體生動地表現了其他藝術家不曾表現過的思想與情感。以人體造像為藝術創作的終極關懷,瓦撒利在 1568年為他作傳時,

也特別藉著《最後的審判》(Last Judgment) 這幅壁畫完全以表現人體為主來說明米開朗基羅創作最有指標性的特色。從他對人體塑像的關懷不是在意

於去滿足傳統的宗教或政治功能,而是竭力追求軀體本身的表現力來看,軀體成為一種富含無限表現潛力的抽象形式與獨立表現題材,經得起不斷地

再創造與再詮釋。米開朗基羅於1564 年2 月18 日過世,他的姪子Lionardo 將自己繼承的四尊《奴隸》雕像(the Accademia Slaves, Accademia,

Florence) 於同年5月22日獻給大公爵(Grand Duke Cosimo I)。之後,Cosimo 一世令Bernardo Buontalenti 將此四尊未完成的雕像置於柏柏里園林 (the

Page 4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Boboli Gardens) 裡人造奇穴 (grotto) 的洞口作為裝飾。直至1908 年,這四尊未完成的雕像才移入佛羅倫斯美術學院中。1671 年Francesco Bocchi 便寫

道,與這些人造窟穴放在一起,這四尊只是粗鑿、未完成的《奴隸》雕像看起來如同大自然一般真實。他的慧眼獨具、終極關懷人本主義;竭盡一生

以人體藝術來展現偉大藝術的原型典範。

Page 4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創世紀』這幅巨型濕壁畫創作於 1508 年 5 月至 1512 年 10 月期間長達 4 年多;米開朗基羅殫精竭慮地完成這 9 幅壁畫,身體站住支

架上,忍受仰頭的折磨。(據他說「我的鬍子朝向天花板,腦袋後仰傾向肩膀,胸部弓起來像個怪物:畫筆的顏料滴到我的臉上,我的臉

Page 5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看起來就像一張塗鴉畫…)。整幅畫達 14 x 38.5 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

別為《神分光暗 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 Creation of Adam》,《創造夏娃》,《原罪

-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中心畫面兩旁畫有聖經上的七位先知( Prophet Jonah、Jeremiah、Daniel、 Isaiah、 Joel、

Ezekiel、Zechariah)和五位異教女預言家,而三角拱窗則是裝飾畫,共繪有 343 個人物。

詳圖參閱 http://www.vatican.va/various/cappelle/sistina_vr/index.html 的 3D 實景圖。

眾所周知的 Creation of Adam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從這幅畫中,你可以注意到上帝的姿勢是如此強而有力地傾向亞當。祂盡可能地扭轉身體,向

他靠近。祂的頭轉向亞當、目光凝視著亞當。祂的手臂向前伸展,食指向前直指;肌肉緊繃著。即便是創造的光輝時刻,神一樣迫不及

待地渴望消弭祂和亞當之間的距離。祂無法等待。祂的手向前伸出,直到距亞當的手幾乎間不容髮的距離。

顯然,米開朗基羅要傳達的其中一個資訊是:神無法抑制祂自己,向祂所創造的人俯身前傾、與他同在。神盡祂所能地靠近人。然而,

即使在如此靠近之際,祂仍容許一些空間,以便亞當能夠做選擇。祂等待亞當自己移動。

亞當的姿勢則比較難解釋。他的一隻手臂伸向神,但身體以傭懶之姿向後傾,好像對與神連結這回事,一點兒也不感興趣。或許他認

為神已經打從老遠前來,一定會終止眼前的這個縫隙; 或許,他對於接觸創造主的可能性漠不關心;也或許,他缺乏伸出手碰觸神的力

量。然而,他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舉起一根手指頭。

近五百年來,這幅畫一直在訴說神最大的渴望:「祂要與按祂形像所造的人同在」。或許,米開朗基羅在工作中其實一點也不孤單。

或許,神就像靠近亞當一樣地如此靠近米開朗基羅—在他的腦中、眼睛及畫筆裡,與他一起同工。這幅畫提醒我們: 祂是「無所不在」

的神,神比我們認為的更靠近。祂從未遠過一個禱告的距離。我們需要的只是用最真誠的心、不帶勉強地,舉起一根手指。

聖經故事最重要的關注焦點,不是人渴望與神同在,而是神渴望與人同在。

《最後的審判,拉丁語:dies irae》是 1534~41 年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畫家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於受聘於保祿三世為西斯廷禮拜堂牆面

中央所繪製的一幅巨幅祭壇畫。【最後的審判】取材於《新約全書·啟示錄》與但丁神曲的地獄篇,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基督再來,

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畫中基督被聖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後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

上天堂,惡者下地獄。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最後的審判】

10 x20m 的面積佔滿了西斯廷禮拜堂祭台後方的整面牆壁,描繪近 400 位人物。他們是以現實和歷史中的人物為模特兒的,因此這與

其說是聖經傳說中的末日審判,不如說是畫家依據的善惡觀對現實世界中人物的評判。

Page 5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畫面大致可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是地獄。畫面構圖是這樣安排

的:上方與天頂畫相接處兩個半圓形畫面是一些無翼天使,他們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情境,左面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組抱的

是恥辱柱。耶穌下方七個吹號角的天使正在喚醒死者宣示審判開始。畫面正中央雲端閃電中站著身軀高大、神態威嚴的救世主基督,

他正舉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審判開始。耶穌十二門徒和聖母瑪麗亞環繞在旁邊,聖母瑪麗亞畏縮地抓緊頭巾和衣衫,屈身在兒子的右

肋之下。左邊是基督的門徒和殉道的聖者們;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爲是亞當,後面圍紅頭巾的女人,是夏娃;還有一個體格壯

實的老人,被認爲是聖保羅。右下方雲端是使徒聖巴多羅買(Bartholomew),手持一張殉道時所被割下之人皮,這張皮畫的正是米開

朗基羅自己,這是米開朗基羅的簽名或理解為對於信仰的態度。畫面下部是善惡兩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穌的裁決。畫面左側描繪的

人物將升往天國的人群,右側則將打入地獄的亡魂。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揮舞船槳的是地獄的引渡人,冥神「夏龍 Charon」,坐

Page 5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上船的亡魂將渡過阿克隆河打入各層地獄。米開朗基羅將他所厭惡的教宗儒略二世繪入了這幅作品,為了表達不滿他將教宗畫入下方

地獄受蛇怪所撕咬。

米開朗基羅在描繪地獄風景時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獄篇的啟發。整個構圖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形成了一個律動的圓形的以基

督為中心的統一體。這樣,使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情節顯得統一、和諧。米開朗基羅在揭幕這幅壁畫時,史無前例地把人物無論善惡

都描繪成有醒目生殖器的裸體,Carafa 樞機對此加以強烈反對,認為在基督教最重要的教堂內,不能容忍如此的淫穢、「瀆神」和不

道德。據說當禮儀官 Biagio da Cesena 向教宗抱怨時,教宗回答說他的裁判權沒有延伸到地獄,因此這畫像得以保留。但是米開朗基羅

去世後不久,教宗就命畫家伏爾泰拉給這些裸體人物添畫了遮羞黑布條。這位畫家因此得了個「穿短褲的人」的綽號。1596 年教宗克

萊孟八世索性想把這幅壁畫全部毀掉,幸被羅馬聖路卡美術學院的畫家們勸阻住了。

左右牆面上各有六福聖經故事畫,左側分別是 Perugino 的【摩西赴埃及 Moses’s journey into Egypt 】、S. Botticelli 的【摩西受天主召

喚 Moses receiving the call】、C. Rosselli 的【橫渡紅海 crossing of the Red Sea】、C. Rosselli 的【摩西於西乃山受十誡 Adoration of the Golden

Calf】、S. Botticelli 的【懲罰叛徒 Punishment of the Rebels】、L. Signorelli 的【摩西臨終宣讀遺囑 Last days of Moses】;右側分別是 Perugino

的【耶穌在約旦河受洗 Baptism of Christ in the Jordan】、S. Botticelli 的【耶穌受試煉 Temptations of Christ】、D. Chirlandalo 的【召募

首批門徒 Calling of St. Peter and St. Andrew】、C. Rosselli 的【山中聖訓 Sermon on the Mount】、Perugino 的【交付鑰匙給聖彼得 Handing

over the keys to St. Peter】、C. Rosselli 的【最後晚餐 Last supper】。

【補充】在義大利境內,除了梵蒂岡這個國中國,還有另外兩個小國家:San Marino 聖馬利諾和馬爾他騎士團。

* 「馬爾他騎士團」最小,其全名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國旗是紅色為底的白色十字,延續當時參戰騎士團白色十字紅披風的符號;代表旗幟是八角十字配紅色

底。其領土只有在羅馬市的 2 棟房子,居民雖不到百人,卻有 1 萬 2 千名國民散居世界各地;行政、立法、司法機構一應俱全,還和

世界 96 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個特別的「國家」在羅馬市 Via Condotti 68 號,就在去西班牙廣場前的大街上。馬爾他騎士團的

前身是「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1099 年在耶路撒冷成立,主要目的是照料饑餓和染病的朝聖者。第 1 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後,

醫院騎士團建立騎士軍,逐步變成軍事團體。1189 年聖地失陷後,騎士團總部遷至塞浦勒斯,後又遷到羅得島,1523 年因與土耳其人

的作戰失敗撤離至歐洲,1530 年,奉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命令,醫院騎士團來到馬爾他島,建立馬爾他騎士團國,勢力曾在地中

海,甚至將美洲西印度群島的聖克魯瓦納入疆域。直到 1798 年,拿破崙一世逼迫投降並離開馬爾他島。騎士團雖失去領土,但仍以組

織方式存在。1834 年騎士團在羅馬重建總部,直到現在。

回頭再介紹些文藝復興大師的名畫

左圖 : Conversion of Saint Paul, by Caravaggio, 1601, Cerasi Chapel, Santa Maria del Popolo, Rome.

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 )這位寫實、自然派、因鉛慢性中毒、英年早逝的天才畫家,充分展現大自然

光線明暗對比下的戲劇效果,亦是巴羅克學院派藝術的先驅者,其創新風格啟發了法蘭西的光影大師 Limbrandt 林布蘭與西班牙巴羅

克大師 Velazquez。但直到 20 世紀時,其光芒才氣才被現代人擁讚稱頌。 這幅《赴大馬士革途中的皈依 The 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原名為聖保羅的皈依》畫中馬背比聖徒更突出,這曾激怒人民聖母(Santa Maria del Popolo)教堂的一位官員:「為什麼馬畫在

正中間,聖保羅卻在地上?」”卡拉瓦喬說:「我有我的道理!」「那匹馬是上帝嗎?」「不是,但它站在上帝的光芒下!」作品中,

主角是光,象徵上帝的存在。上帝以巨力擊中聖保羅,使他倒地,而走在大馬士革路上的騎士是為了向他揭示真理和生命之途。馬的

形象經過仔細研究,馬的肚帶和馬具已從背上落到地下,那是拋棄塵世的束縛的表徵,與主宰畫面的「神光」成對比和反差。畫中完

全是暖色調;明亮處是土色;陰影處是棕黑色,聖者披風和胸甲的紅色和橘黃色的閃光,以一種「燃燒」的光感來表達神的恩寵。

Page 5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右圖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1598–1599. 羅馬國立古典藝術畫廊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Rome

此幅由卡拉瓦喬所繪具有寫實主義的血腥暴力謀殺畫,死亡霎那間毛骨悚然的驚恐場景歷歷在目。女主角 Judith 為舊約中猶太人的女

英雄,闖入圍成敵軍首領 Holofernes 的營帳內,灌醉後砍下其頭顱並示眾,從而使以色列劣勢中獲勝。

至於雕刻作品亦如繪畫般不惶多讓,除了眾所周知的大衛雕像外,讓我介紹些名作。除米開蘭基蘭位於聖彼得大教堂之聖殤外,另一

位則是鼎鼎有名、教宗御用、被後人尊為繪畫雕塑師的貝里尼 Gian Lorenzo Bernini 的雕塑創作

【狂喜的泰瑞莎 Ecstasy of Beata Ludovica Albertoni】, Gian Lorenzo Bernini, 1671~74, Altieri Chapel in San Francesco a Ripa, Rome。此座大

理石雕塑作品,是貝里尼 71 歲時受紅衣主教 Paluzzi degli Albertoni( 即教宗 Pope Clement X )委託所創作最後的一件。貝里尼也就是梵

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半圓形迴廊的建築設計師。

左圖 : 聖泰瑞莎的狂喜 TheEcstasy of St. Theresa ,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1647–52, 勝利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之

Cornaro Chapel

此座貝里尼創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是描述著西班牙加爾莫羅修會的修道士 Teresa of Ávila 神秘靈魂出竅的體驗。祭壇上背景以耀眼的

金黃色營造神光乍現的一幕,站在雲端的天使右手持箭,面露微笑地凝視聖女泰瑞莎,受洗者泰瑞莎睡夢中則看似軟弱無力地癱臥,

身上的衣袍厚重且複雜地交錯著,面部神情隨著被天使以箭穿心而流露神迷狂喜的模樣,除戲劇性外,更具感官性。此題材在貝尼尼

Page 5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的精湛詮釋下,透露聖女既神聖又世俗的情感,不慍不火,讓此作成為貝尼尼藝術生涯中最傑出且具代表性的里程碑。這雕塑營造出

繪畫的感覺、使參拜者的眼光浸潤在宗教戲劇化的場景中

可愛的小天使手持一枝金箭向修女泰瑞莎刺去,泰瑞莎在神恩面前陷入心醉神迷的恍惚狀態,虛弱得無力表達喜樂。貝尼尼他是第一

個意識到光線對雕塑重要性的人。這座雕像在貝尼尼的創作下成為暗喻世俗感官情慾的駭世雕像,成為藝術家與宗教信徒間的世紀爭

辯,教宗認為此作品太明確表現性慾,不適合放在梵蒂岡,讓原本想宣揚宗教神聖性的梵蒂岡不得不將雕像從原本的陳列地點,移到

位置偏僻的勝利聖母教堂存放。貝尼尼是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義大利藝術家,雖然最著名的作品都是雕塑,但其實他是一位天才建築

師、畫家、製圖家、舞台設計師、煙火設計師,甚至也是位劇作家。巴洛克藝術是一種世俗美學,追求人世間的感官喜悅,嚮往幸福

甜美的渴望,拒絕貧窮與禁慾,因此它的特質是「狂喜」。換句話說是將人們在宗教偽裝下的激情,及世俗慾望的狂想從內心解放出

來。貝尼尼對這種「狂喜」有很深的體會,加上他的雕刻技藝精到,善於表現激動情感和熾熱意境,因此在雕塑中創造的人體常顯現

出一種糾纏或悸動,情緒被推向戲劇性的高潮。

藝術史家以「巴洛克」(Baroque)來稱呼 1600-1750 年間的歐洲藝術;「巴洛克」原指一種形狀不圓的珍珠,後來卻成為藝術上的用

詞。巴洛克藝術的風格承襲文藝復興末期的矯飾主義,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不像鼎盛期文藝復興前那樣嚴肅、含蓄,而是強調流

動感、戲劇性、誇張性等特點,常採用富動態感的造型,如曲線、斜線等。其風格趨向多少反映當時歐洲的動盪局勢、不安而豐裕的

現實狀況。雕刻方面富動感,表現流暢複雜的戲劇性效果:常和繪畫混和應用,並與建築相結合,成為建築物內外的裝飾。

右圖 : Apollo and Daphne , 1622–25, Galleria Borghese, Rome

這座頗富戲劇視覺效果的《阿波羅與黛芙妮》雕塑作品是敘述羅馬神話奧德賽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初戀故事,女主角為河神彼紐斯(Eros)

的女兒黛芙妮(Daphne,意為水仙女神)。黛芙妮不願拘束,只想在山林逐鹿獵禽,最怕碰觸婚姻與愛情。而太陽神阿波羅下凡人間,

與愛神丘比特起爭執遂被其愛情金箭射中。當他遇上初戀情人黛芙妮,頓時愛慾出竅心狂神迷,黛芙妮嚇得逃之夭夭;而渴望愛情的

阿波羅立刻追向黛芙妮。此時,即使嚴厲唾棄阿波羅的無禮,雙眼瞪大、嘴兒張開,緊張、驚訝的黛芙妮向父親呼救,寧願毀了自己

的美貌,也不要喪失童貞。河神答應,她的身體便慢慢變成一棵月桂樹( laurel)了。

Gallery of Views of Ancient Rome, 1785, Giovanni Paolo Pannini, Louvre Museum, Paris

畫中描繪古羅馬的遺址如 The Colosseum, The Laocoon, View of Pantheon, The dying Galatian, Farnese Hercules

接著是遊覽無人不知的天主教殿堂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 )則是梵蒂岡最主要的建築,其寶庫的收藏品,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讚美的歷史藝術博物

館。早在 324 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昄依基督教,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伯多祿(San Pietro 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

仿羅馬的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隔年頒布米蘭昭書,給予基督徒信仰的自由。至 349 年皇太子 Constantius 繼位時竣工。也將岳

Page 5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父拉特朗的別墅(現今的拉特朗的聖約翰大教堂)贈給當時的教宗 Silvestro I,做為教宗的駐紮所在。開啟了主教座堂之始,也成為

Charlemagne, Lothair, Louis II, Frederick III 等皇帝加冕的聖殿。

左圖 :梵蒂岡的標誌,上為教宗的三重冠冕,代表教宗擁有維護聖化、司法與訓導的權柄;下則是聖彼得與其繼承者所擁有兩把交叉

開啟天國之門,統禦世界(天主教徒)的鑰匙。但教宗保祿六世( 1963~78 年在位)宣佈不再佩戴象徵教皇厚重的冠冕。

右圖 : 原本捕魚為業的 Simon 被耶穌揀選為宗徒之長,並改名為彼得( Petrus,意為磐石),繼續帶領教會宣揚福音

舊聖彼得教堂歷經千年的風吹雨打,加上兵災破壞,已顯頹廢。決定,教宗儒略二世(Giulio II)於 1506 年 4 月 18 日動工重建聖彼得大

教堂,前後歷經 20 位教宗,工程時間長達 120 年,終於在 1626 年完工,總計 120 年。期間所投入的人力、財力,並凝聚;無數文藝

復興大師們如 Giocondo, Raphael, Giulino da Sangallo, Baldassarre Peruzzi, Antonio da Sangallo, Michelangelo, Vignola, Pirro Ligorio,

Giacomo Della Porta, Domenico Fontana, Carlo Maderno, Gian Lorenzo Bernini,…等工程、設計和藝術家的心血結晶將君士坦丁大教堂於改

建成如今的聖伯多祿大殿,才能成就今日的面貌。這全球最宏偉、精工雕琢的殿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亦是歷任教

宗的永久居所,內除教宗的房間及辦公廳之外,並有一部分及禮拜堂改為梵蒂岡博物館,教堂內也收藏了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聖殤」。

壯觀的弧形(張開雙臂歡迎朝聖之意 )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教堂宏偉的大殿,牆壁上、天花板上,處處都是美侖美渙的藝術傑作,不禁令人贊嘆,這裡可真是濃縮了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

最精華的部份,世界上再也沒有其它建築能像聖彼得大殿這裡彙集了如此多的珍寶。其中最有名的「三寶」是聖殤像、青銅華蓋、與

彼得寶座,這絕對是到訪遊客一定要去欣賞的三件藝術瑰寶。

■ 第一寶: 聖殤像 (Pieta)這是文藝復興三傑 -此雕塑作品是 1499 年 21 歲的天才米開朗基羅應法國駐教廷紅衣主教 Jean de Billheres 之

陵寢而創作高 174cm,底座寬 195cm 的大理石雕像,當時的人都不敢相信這是出自於一個年僅 25 歲的小伙子之手。盛怒之下的米

開朗基羅於是在聖母胸前的衣帶上刻下了 " MICHEL ANGELUS FLORENT FACIBAT " 意思就是 : 來自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作品。

事後,米開朗基羅對這次的行為深感懊悔,從此不在作品上署名,聖殤像也就成為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署名的作品。作品的題材取

自聖經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猶太總督關押並釘死在十字架後,聖母瑪麗亞抱著基督的屍體哀傷的情景。這也是天主教教義中所世人藉由

瑪麗亞來傳達對基督救贖無私的愛心,因她把愛子交給了世人。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傷痕,臉上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橫

躺在年輕秀麗,溫文爾雅、身著寬大的斗篷和長袍的聖母瑪麗亞的兩膝之間,右手托住基督的身體,左手略向後伸開,頭向後仰,表

情虛弱和無力顯現無奈的痛苦;頭向下俯視著兒子的身體,陷入深深的悲傷之中,洋溢著人類最偉大最崇高的母愛。仿若真人般的聖

母懷抱耶穌像中基督那脆弱而裸露的軀體與聖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強烈的寫實技巧,形成一個完

美的組合;絕不忽視任何一根手指。腳趾與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的細節,完成後並對雕像進行了細緻入微的雕磨,還以天鵝絨進行拋

光,這一切都賦予了這塊重達 3 公噸的大理石以生命力,鬼斧神工般的技藝使這座傳神的雕像顯得異常光彩奪,所呈現出的光與影的

Page 5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完美組合宛如一幅大理石繪畫。但此種 Norman 式人本寫實風格在當時這已超越了基督教信仰的規範,並未得到與論的認可與讚許。

但米開朗基羅並不希望聖母憐子代表死亡,而是人與上帝通過基督聖潔的共融,達到共贖(Redemption)。充分顯現崇尚自然、追求古典

美的文藝復興理念與精隨。難怪高中美術課均以此仿石膏像為臨摹的必修作業。

聖殤 Pietà, 大理石雕像, 1498–99,天才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唯一在聖母的腰帶上簽名的作品, St. Peter's Basilica , Vatican

聖殤像曾於 1972 年 5 月 21 日遭到嚴重的破壞,一位匈牙利宗教狂徒手持鐵鎚瘋狂地敲打這件作品,同時還高喊著 "I am Jesus Christ !",經過三年才

得以修復。自此以後,聖殤像便以強化玻璃包圍著,人們只能透過玻璃欣賞這座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了。

聖彼得大教堂後門入口

Page 5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為表彰 17 世紀中葉時的瑞典克麗絲汀納( Christina)皇后而立的墓碑。1656 年,她為了信奉天主教而選擇放棄皇后尊位並離開祖

國,到梵帝岡做了修女,至死無悔。因此,教庭為她立碑於此。碑上皇后圓形銅像下兩位小天使托起皇冠,底座則是她的石棺。

聖彼得大教堂主殿兩側各有 6 根石柱,將主殿分為三條通道。中間主通道最寬達 25m。在東西兩側大理石拱柱間有以穹窿通道,通向

靠牆的小禮拜堂(大多貴族所擁有),相鄰的小禮拜堂交結的牆垣之間,又形成一個小穹窿。

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傑作一個接一個,讓人應接不暇;親自來此體驗這讓人心醉神迷的聖彼得教堂

Page 5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手持天堂之門鑰匙的聖彼得鑲嵌畫 撰寫聖經的門徒鑲嵌畫

Page 5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右圖 : 手握十字架和鐵釘的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S. Elena)。這一尊是由鮑爾濟( A. Bolgi )於 1639 年時所雕製的。石像反

映的是海倫納皇后在公元 4 世紀初,到耶路撒冷朝聖時,歷盡艱辛找到了釘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最後把它帶到羅馬獻給教廷的故事。

Page 6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穹頂下方的四面高達 10m 公尺壁龕內四座高達 5m 耶穌受難及聖經為主題的雕像。

右圖 : 手執長矛的羅馬士兵-聖龍吉諾(S. Longino)。龍吉諾是羅馬總督派去的行刑兵,他曾用長矛刺透耶穌的胸肋;後他悔過自新,皈依了基督教。

這尊石像反映了他的懊悔表情。除了這一尊是貝里尼尼於 1638 年的作品外,其它三尊都是其學生的作品。

其他三尊分別是手握十字架和鐵釘的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S. Elena)。這一尊是由鮑爾濟( A. Bolgi )於 1639 年時所雕製的。石像反映的是

海倫納皇后在公元 4 世紀初,到耶路撒冷朝聖時,歷盡艱辛找到了釘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最後把它帶到羅馬獻給教廷的故事。其次是聖女維洛尼卡(S.

Page 6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Veronica)。這一尊是由莫奇於 1646 年時所雕製的。相傳耶穌背十字架登赴加爾瓦略山時,途中曾有維洛尼卡用麻布為耶穌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相傳

那聖容就永遠印在她的麻布上,據說此麻布至今保存在石像上的小房內,每年聖週五向遊客展示一次。以及釘在十字架上的聖安得烈(S. Andrea)。這尊

是由杜凱諾於 1629 年雕製的。聖安得烈是聖彼得的弟弟,他為了避免殉道方式與耶穌和胞兄彼得雷同,以表達對前賢的尊重,他選擇了交叉釘死的殉

道方式(聖彼得則是以倒立著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右圖 : 教宗亞歷山大七世的墓碑,又名 五聖像,這是貝爾尼尼 80 歲時受託的最後一座雕塑作品。紅色大理石雕鑿成的布幔四周是以

白色大理石雕成象徵仁慈、正義、真理、智慧的四位女神。棺木上的紅色大理石布幔被骷髏無力地掀起,右手舉起沙漏象徵時光不停的流逝,

不論那位其身分為何,終將難逃一死。

Page 6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右圖 : 斯圖亞特家族墓碑。斯圖亞特親王原可繼承英國王位,但其天主教徒身份不為英國國教所容而被放逐到羅馬。為了紀念其虔誠的信仰,英王

喬治三世委託卡瓦諾於 1819 年完成此一作品。石碑上刻有斯圖亞特王族的家徽,中間是父子三人和他們的名字,下面有兩位天使悲傷地倚靠在快要熄

滅的火把上。

聖彼得教堂大殿中的三寶之一青銅華蓋(Baldac chino)。這座立於主祭台上的鍍金青銅華蓋(Baldac chino)是教宗烏爾巴諾八世(Urbano VIII)

委託貝爾尼尼竹雕鑄而成,4 根高達 20m 妝點著金色橄欖枝( 象徵重生)和桂樹枝葉(象徵榮耀)的螺旋銅柱( 猶如龍柱) 所撐起的華蓋,總重達 37000kg。

華蓋下帳幔上雕飾了許多蜜蜂,用以表示烏爾巴諾八世是來自於以蜜蜂為家徽的巴貝里尼家族。華蓋內為教宗專屬祭壇舉行彌撒。祭台前半圓形雲母

欄杆是馬德諾設計的,四周圍上邊有 90 多盞的金燈永遠點,晝夜不息。

Page 6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主祭壇

右圖 : 聖彼得教堂大殿中的三寶之一彼得寶座 (Cathedra Petri), 這寶座也由是貝爾尼尼所設計。鍍金青銅寶座上鑲著許多珠寶與象牙,

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

冠。寶座後壁上鑿了扇圓窗,中央那隻鴿子象徵天主之和平賜幅,由此輻射出 12 條線代表耶穌的 12 門徒。

Page 6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聖彼得大教堂為其世界最高的穹頂136.57m,但其直徑41.47m則次於萬神殿的43.3m與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圓頂43.7m。

建造這規模空前的大圓頂過程中也歷經百年波折,最初是於 1506 年由布拉曼特所設計施工,1514 年去世後由拉斐爾接替。六年後拉斐爾也去世,教庭

借鑒哥德式的理念,強調自然採光時光線明暗的對比,採用法式玫瑰花窗,圓頂一度被放棄。米開朗基羅在 71 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

對聖母、對聖彼得的愛”的名義,恢復了原本圓頂的設計。米開朗基羅於 1564 年過世後,由德拉波波爾接替;工程終於在 1590 年完工。陽光從穹頂底

部與四周的窗戶照進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種神秘的光彩,彷彿是通向天堂的大門。

★穹頂邊緣的一圈拉丁字”TV ES PETRVS ET SVPER HANC PETRAM AEDIFICABO ECCLESIAM MEAM. TIBI DABO CLAVES REGNI CAELORVM”,意為「你是彼得(磐

石),我要在此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並將天國之鑰交給你」。

Page 6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聖彼得大教堂佔地 23,000 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可能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中央是直徑 42 米的穹頂,頂高約 138 米。 金碧

輝煌的穹頂由金黃耀眼的瑪賽克鑲嵌而成,其豪華壯麗筆墨實難形容

Page 6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現代雕塑廳之浮雕作品

右圖 : 聖彼得教堂的入口中央大門的六幅浮雕,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別是上). 寶座上的耶穌、瑪麗亞。中). 持劍的聖保祿、聖彼得

將鑰匙交給教長 Eugenio IV。下). 聖保祿曚眼被斬、聖彼得於梵蒂岡山丘釘在十字架。

Page 6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正門入口由右至左分別有聖門、盛事之門(平時開啟的關口 )、中央之門(最古老)、善惡之門與死亡之門等青銅浮雕五扇門。

聖門 : 聖門是天主教的禮儀代表救贖,門上雕刻著 16 格 4 組青銅聖經故事浮雕,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別是 A). 天神持劍守

樂園、亞當夏娃被逐出樂園、聖母默禱、天神報喜。B). 耶穌受洗、迷羊尋回、浪子回頭、治癒跛腳者。 C). 聖女淚洗耶穌足、

耶穌訓悔門徒寬以待人、耶穌回視否決三次的彼得、耶穌釘上十字架。 D). 耶穌訓誡萬民、萬神降臨、耶穌顯靈給馬背摔落的

聖保祿、教宗開啟聖門。之外浮雕下有 27 枚教宗的徽章。

盛事之門(平時開啟的關口 ): ‘65 年 V. Crocetti 雕塑著天主教會的七件盛事圖、

中央之門(最古老) : 1445 年 Filarete 所雕鑄的六福浮雕、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分別是上). 寶座上的耶穌、瑪麗亞。中). 持劍的聖

保祿、聖彼得將鑰匙交給教長 Eugenio IV。下). 聖保祿曚眼被斬、聖彼得於梵蒂岡山丘釘在十字架。 .

善惡之門 : ‘77 年 L. Minguzzi 所雕塑二幅銅雕,右側為聖善之美,左側是罪惡之事。

死亡之門 : G. Manzu 完成的十幅與死亡地獄相關的浮雕

左圖 : 這道鼎鼎大名的聖門: 為聖彼得教堂正門入口左側第一道門,每 25 年才開放一年。

銅門上 16 格的浮雕都是描述與救贖有關的故事。每逢 25 年的聖年子夜彌撒前才由教宗象徵性地用鐵槌敲開磚牆,再由教會人員移除磚牆打開聖門。

聖門下次會在 2025 年開啟,據說,走過聖門的人,身上的罪過會得到天主的赦免。

右圖 : 英俊瀟灑的教廷瑞士衛隊。16 世紀沿用至今,每年 5 月 6 日在聖達瑪索庭院(Cortile di San Damaso)內舉行宣誓儀式,誦唸 5

個多世紀來一直不變的誓詞,祈求天主保佑自己圓滿完成任務,效忠教宗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

Page 6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聖彼得教堂正面。外側柯林斯式(Corinthian)列柱分隔出底層為五道門、二樓為五個陽台,其中中央陽台就是所謂的「祝福陽台」,歷任

新當選的教宗都會在此陽台上第一次公開露面,接受群眾的歡呼與掌聲。這左側頂樓壁鐘標示著羅馬時間,而右側則是延續法國大革

命前所用的計時方式,用以標示著歐洲的平均時間

正面頂樓廊簷上十一個聖徒雕像,中間為耶穌基督

聖彼得大教堂前雙重用柱廊圍繞的巴洛克式聖彼得廣場。廣場前為協和大道

Page 6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這尊左側的是法布里斯(G. Fabris)所製的手持天國鑰匙的聖彼得(San Pietro,或譯作聖伯多祿)大理石雕像。右側則是托多利尼(A. Todolini)

所製的聖保羅(San Paolo,或譯作聖保祿)雕像(修繕中被布幔遮住),保羅雖然不屬於耶穌的 12 門徒,然而他卻因受耶穌的感召到處宣

教,行跡遍佈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等地,最後在羅馬殉教。因為他是被劊子手以長劍斬首。所以,手持長劍便成為他的代表象

徵,另一手持經文代表他四處宣揚基督教義。

Page 7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1656~67 年教宗 Alessandro VII 委託 Gian Lorenzo Bernini 設計興建可容納 30 萬朝聖信徒的聖彼得廣場迴廊。迴廊共有 284 根圓柱、88

根方柱,廊頂立有 140 尊 3.2m 高的天主教會殉道者大理石雕像。正中央則是 37 年羅馬皇帝 Caligola 由埃及搬運來高達 25.5m 的方尖

碑。兩側各有一座高達 14 公尺的噴水池,右側由馬德諾(C.Maderno)於 1614 年雕塑,左側對稱的則是由貝爾尼尼於 1675 年仿製。

聖彼得廣場正門牌樓 聖彼得廣場方尖碑上的軍徽

但羅馬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羅馬共計大約有 900 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

括:城外聖保祿大殿(Basilica San Paolo )、拉特朗的聖約翰大教堂(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天使聖母瑪利亞大殿(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聖格來孟大殿、四泉聖嘉祿堂和耶穌教堂等。在城市的地下還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許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機構也設在羅

馬,如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宗座東方學院。

羅馬有四座特級宗座聖殿( Basilica)分別是:

拉特朗的聖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 簡稱拉特朗大殿,是羅馬主教暨教宗的主教座堂。君士坦丁大帝認同基

督教後,最早興建的教堂;當時的地位比聖彼得教堂還高。這是唯一一個稱為"archbasilica" (總宗座聖殿)的教堂。其完整的正式名

稱是"Papal 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拉特朗聖若望教宗宗座聖殿), "Archbasilica of the Most Holy Saviour and of Saints John the

Baptist and the Evangelist at the Lateran"(拉特朗的至聖救主施洗者和傳福音的聖若望總宗座聖殿), "Cathedral of Rome"(羅馬主教座

堂).

聖伯多祿大殿(St. Peter's Basilica): 亦稱梵蒂岡大殿,是一個重要的朝聖地,建於聖伯多祿的墓地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它被用於教宗參加的大部分主要宗教慶典中。其正式名稱是"Papal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in the Vatican"(梵蒂岡的聖伯多祿教宗宗座

聖殿)。

城外聖保祿大殿(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 亦稱為奧斯提亞大殿(Ostian Basilica),因其位於通向奧斯提亞(Ostia)的路上。

它建在聖保祿(Paul the Apostle)的墓地上。其正式名稱是"Papal 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城外聖保祿教宗宗座聖殿)。

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 亦稱為利柏大殿(Liberian basilica),因其最初的建築(並非現在這個)是由教宗立柏(Pope

Liberius)興建,是羅馬獻給受福童貞瑪利亞的教堂中最大的一座,此即其名稱 Saint Mary Major(即更大的)的來源。其正式名稱

是"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大聖母教宗宗座聖殿)。

義大利有四座"pontifical" 教宗的宗座聖殿:

龐培玫瑰聖母龐提菲克聖殿(The Pontifical Basilica of Our Lady of the Rosary of Pompei)

聖尼古拉龐提菲克聖殿 (巴里)(Pontifical Basilica of Saint Nicholas in Bari)

聖安東尼龐提菲克聖殿 (帕多瓦)(Pontifical Basilica of Saint Anthony in Padua)

聖屋龐提菲克聖殿 (洛雷托)(Pontifical Basilica of the Holy House at Loreto)

"patriarchal"(宗主教的)這一頭銜被正式授予兩座與阿西西的聖方濟各(Francis of Assisi)有關且坐落在或靠近其家鄉的教堂: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宗主教聖殿(Patriarchal Basilica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天使之後宗主教聖殿 (寶尊堂)(Patriarchal Basilica of St. Mary of the Angels in Portiuncola)

"patriarchal"這一頭銜還被應用於和擁有宗主教頭銜的主教相關聯的宗座聖殿,如位於威尼斯的聖馬爾谷宗主教聖殿主教座堂

(Patriarchal 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Mark),以及阿奎萊亞宗主教聖殿主教座堂(Patriarchal Basilica of Aquileia),後者及其考古區是世界遺

產。

步出梵蒂岡附近街道的商鋪大多從事販售彌撒相關的用品

Page 7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左圖 : 威尼斯廣場附近之米內瓦廣場 Piazza del Minerva。這紀元前 6 世紀的埃及方尖碑是在修道院花園裡發現的,經 17 世紀的巴洛克

雕刻大師貝尼尼的巧手立在象徵智慧的大理石雕象的背上,人們慣稱為大象方尖碑。

右圖 : 萬神殿前 Obelisk of Psammetychus II 方尖碑。方尖碑底下是座噴泉,石碑上刻了許多古埃及象形文字過去,埃及方尖碑常豎在

避難中心和廟宇附近尖尖的碑頂象徵陽光的起點,是太陽神力的中心。

Page 7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逛累了,來客香滑可口的義大利冰淇淋吧;挑甚麼口味呢 ?

*萬神殿(Pantheon): 位於 Piazza Navona 與 The ancient center 交接處,始建於-27 年,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裡帕( Agrippa)為了紀念打

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派特拉而建造的。這座廟宇在 80 年被大火焚毀,直到 125 年由哈德良( Hadrian )皇帝下令重建。609

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蔔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

萬神廟的正式名稱。118~128 年重建,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來的圓頂建築由 16 根高 12.5 公尺、直徑 1.43 米土紅色科棱斯式

的花崗岩圓柱撐起,是古羅馬時期建築與藝術的結晶,神殿大廳的穹頂是半個球體,直徑達 43.3 米的穹頂世界上最大,並無支撐渾然

一體,只有一直徑 8.9 米的圓形大洞─眼窗洞(coulus),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向內鏤空、逐層縮

小但可減輕圓頂的重量,並有巧妙的裝飾作用,屹立千年的建築師建築技術的高超令人驚嘆成為建築師的範本。拜倫用「簡單、筆直、

樸素、莊嚴、高貴」等詞形容。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與國父艾曼紐二世(Emmanuel II )長眠於此。萬神殿前,聳立著-594 年由奧古斯

都從埃及 Heliopolis 帶回的 Obelisk of Psammetychus II 方尖碑。方尖碑底下是座噴泉,石碑上刻了許多古埃及象形文字過去,埃及方尖

碑常豎在避難中心和廟宇附近尖尖的碑頂象徵陽光的起點,是太陽神力的中心。

萬神殿的正面與側面

Page 7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四季女神

主祭壇類似東正教之耶穌銀雕面具與十字架

Page 7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美國華盛頓紀念堂均仿效的羅馬式典型建築風格 外牆之雕花大理石艾尼克式拱柱

Page 7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全世界風行的素食主義,瞧瞧與台北有啥區別 ? 除了櫛瓜與韓國薊菜外似乎無所差異。對了還缺萊姆( 香水檸檬)、綠皮洋蔥,與酒醋

加料調味。在廣西陽朔菜場內亦發現販售類似新鮮的絲瓜花

各種花色與材質的絲巾是歐美女士必備服飾妝飾品

19 世紀工業革命後流行的鐵鑄紋飾 義大利狂熱的運動足球

Page 76: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景區路旁來自大陸的同胞販售草編蚱蜢賺取外快 街頭彩妝表演後的兒童

*許願池:這座 18 世紀巴洛克式、羅馬最著名、最大的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別名少女噴泉),高約 26 米,寬約 20 米,是

1733~62 年由教皇克里門特十二世命建築師 Nicola Salvi 規劃,於古羅馬水道終點所在地建成。背景是一座左右對稱、洛可可風格的海

神宮(Palazzo Poli)如同舞臺劇般,眾神(中央是 Pietro Bracci 所雕塑站在巨貝殼上駕馭 Spirited 與 placid 兩匹神馬戰車的海神

Oceanus (或 Neptune,即為希臘的波塞頓 Poseidon ) 跨過凱旋門,左右兩側則是 F. Valle 所雕塑的豐腴 (Abundance)與健康( Salubrity)女

神;其上的浮雕來闡述 Agrippa approving the plans for Aqueduct 與 The Virgin showing the Soldiers the Way 這兩則神話故事。 凱旋門 (或

稱 Palace of Neptune )屋脊上的則是代表一年四季的女神。Giuseppe Pannini 所雕刻的 Agrippa 與伴隨海神兩側的則是海神信差半人半魚

的 "Trivia", the Roman virgin,或是波塞頓之子 Triton )雕刻,直至 1762 年才竣工落成。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

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同時也出現在羅馬假期的電影場景之中,傳說在此可許下重遊羅馬的願望。

Page 77: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海神信差半人半魚的 "Trivia", the Roman virgin,或是波塞頓之子 Triton 教皇克里門特十二世的門徽

Page 78: Part 2- 義大利映像

門巖上四季女神中手提葡萄與酒杯象徵秋收的酒神 Dionysus 教皇克里門特十二世的門徽

許願池旁 Vincenzo e Anastasio 教堂之外牆與主殿

Page 79: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建於 1646~50 年 Mazzario 樞機主教聘請 Martino Longhi 改建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柯林式拱柱的 Vincenzo e Anastasio 東正教教堂,2002

年教宗保祿二世將其賜給保加利亞東正教派。

東正派風格的主祭壇

主殿

Page 80: Part 2- 義大利映像

*西班牙廣場( Plazza di Spagna ):這如領結般,因《羅馬假期》這部電影的女主角奧黛麗赫本坐在階梯上吃著冰淇淋而聲名大噪,成

為拜訪義大利的必遊景點之一。它以廣場旁的西班牙大使館得名(17 世紀時,這裡可是西班牙的領土,直到現在西班牙大使館也座

落在此,故稱為西班牙廣場 ),1723~26 年由 Francesco De Sanctis 所設計、洛可可風格、138 階的西班牙台階( Scalinate della Trinita dei

Monti )是當地地標,上面則是由法蘭西波旁王朝路易十二世下令興建的聖三一教堂 Trinita del Monti 教堂。下面則是 Bernini 父親

Pietro 所設計的巴洛克式破船 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噴泉。

Page 81: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杜鵑花盛開的春季,西班牙台階坐滿了來自全世界歇腳吃著冰淇淋悠閒地享受的觀光人潮外,加上廣場周邊 Via condotti, Via Frattina, Via

Borgognona 商店街是購物狂所追逐的名店街,故無論是旺季或淡季,這裡都是人山人海,人潮洶湧多得差點將階梯給遮蓋,完全不能

感受經濟的蕭條

聖三一教堂 Scalinata Della Trinita del Monti 教堂的外觀與內殿

Page 82: Part 2- 義大利映像

祭壇與穹龕內之聖經故事濕壁畫

巴洛克風格的拱頂的浮雕

聖三一教堂迴廊懸掛的壁畫

Page 83: Part 2- 義大利映像

我們在山坡上的聖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前集合,這座教堂是 1495 年由法國人所建,其一對鐘塔和窗子顯現哥特式的建築風格,

外觀雖無羅馬較常見到巴洛克式的華麗,但殿內依然是精雕細琢

西班牙台階下方廣場中心的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Fountain of the Old Boat";

即使是交通堵塞的商業區內, 依然有相當舒適的庭院式住家

Page 84: Part 2- 義大利映像

Piazza Barberini 巴貝尼尼廣場,此廣場以海神噴泉與蜜蜂噴泉著稱。人魚海神跪在一個大蚌殼上,口吹海螺,水柱則從海螺噴向空中;

大蚌殼下則有 4 隻海豚,頭下尾上的承接,海豚與海豚間傳神地繞著教皇烏巴諾的徽章:三隻蜜蜂和三層冠冕。大蚌殼石板下雕著三

隻正在吸取泉水的蜜蜂,蜜蜂是巴貝尼尼家族的徵章。

享用茄瓜匹薩的餐廳 Le Scrofio di Jwis

Page 85: Part 2- 義大利映像

室內裝飾有海島的風味

與駐唱老歌手合唱義大利傳統名謠

行車距離:市區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