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在北京,花好月圆在人心 -...

1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08 写字板 编辑/陈品 肖榕 美编/谢爽 责校/罗晶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处世之道”小议 作者:九思 (清)叶玉屏《六事箴言》云: “高道淳曰: 俗情浓酽处淡得下, 俗情劳扰处闲得下, 俗情苦恼处耐得下, 俗情牵缠处斩得下, 方见学识超越。” 今悟: 躁心闹腾处静得下, 躁心纷扰处定得下, 躁心烦恼处思得下, 躁心纠缠处断得下, 方见定力超卓。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 云: “不亢不卑,不骄不诌。” 处世之道,在于守静。 曾经无数次立下过flag,一定给孩子 自由发展的空间,天高任她飞。但是在接 到学校关于冰赴英交流学习一学期的通 知时,我的心还是暗沉了一下。 一家人到机场送冰出国,回来的路上, 我妈说:“今年中秋,小冰一个人在外国过 了。”先生开车的手一抖,我的眼泪不由就 滴落下来。我妈又说: “我的意思是你们要 有准备,提前给小冰做些什么。”我说:“中 秋节做月饼吧。”说完我就丢脑后去了。 那天晚上,接到我妈电话,问我什么 时候回家。我心中纳闷,我妈才七十岁, 身体看上去很是硬朗,脑子怎么就糊涂 了?我出差前把行程都报备给她了啊,她 都忘了?我妈接着又说:“我买了几种食 材,准备做月饼,年纪大了味觉退化,怕口 味把握不准,你回来给尝尝,知道你忙,我 做几块,你给小冰寄过去,就说是你做 的。”我大叫惭愧,这事我已经忘了。翻看 日历,中秋节真的快到了。 二十年前,我妹妹三三出国读书,开 学时明明离中秋节很远,我妈也不知道从 哪里买来的月饼,塞进三三的行李里面。 三三不爱吃甜食,不肯带。我妈说:“月饼 象征着团圆、圆满,寓意吉祥,带着好。”三 三嘴上说“真迷信”,还是把月饼给带上 了。那时候出国生活艰苦,三三是外柔内 刚的性格,报喜不报忧,课外打工刷盘子 累到要吐血,给家里打电话还是说自己很 好,不挨饿不受冻也不缺钱。我妈心里明 镜似的,说:“国外什么不得花钱啊?”她悄 悄把首饰都卖了,把钱寄给三三。可是那 也没几个钱,三三该打的工还是要去拼。 辛苦的时候总想家,三三想家到不能 忍的时候,就把那一包月饼拿出来看,直 到纸包都发霉了,也舍不得扔掉。她不敢 跟妈透露一点点想家的意思,只是有一次 经不住大姐盘问,顺嘴就说了想家看月饼 的事情,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大姐抹了 一把眼泪,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寄给了三 三,又寄了一包新的月饼,让她赶紧把发 霉的那包扔了,霉菌非常有害健康的。 我忙完工作赶紧打马回家。客厅里的 包裹还没封口,分门别类放在桌上。先生 说: “挑了几样冰爱吃的零食,还有我亲手做 的月饼,你尝尝口味行不行,好吃就寄。”我 说: “不好吃也寄,里面都是她老爹的宠溺, 不美死她。”我妈准备的就多了,各种各样, 差不多有二十公斤。她没有烤箱,是做好了 生坯请人家代加工的,少了人家不接单。 中秋前夕,我跟冰视频。她说:“月饼 收到了,你们想得真周到,每一块都用气囊 袋子保护着,居然都没坏,就是多花不少快 递费吧,我知道哪些是外婆做的,哪些是我 爸做的。”我讶异,都是独立包装,怎么分 辨?她答: “你没看三姨的朋友圈吗?她晒 出来的跟我的一样的,肯定都是外婆做的 呗。”我内心震撼,三三在国外多年,中秋节 我妈还在给她寄月饼,她老人家在我们面 前却只字不提,都是一个人悄悄在做。 我抬头望月,虽然才是农历八月十 四,月亮已经是又圆又大了,素白的月色 皎洁温柔,装满了相思洒向了人间。 一口月饼,三代相思 木铃 辛苦的时候总想家,三三想家到不能忍的时候,就把那 一包月饼拿出来看,直到纸包都发霉了,也舍不得扔掉 这是第一个娃不在身边的中秋,荣升“空巢老人”的 我兴冲冲地买了他酷爱的月饼,准备礼轻情意重地请快 递小哥千里送鹅毛。可他的头却摇成了拨浪鼓…… 放下月饼,立地成人 丁晓燕 千人伊面 阴历八月,月亮发出“集结令”,天南 地北的人们眼看着月儿圆了,扔掉手头的 一切工作,回家。趁月色皎洁,夜风清凉, 一家老小举目眺望,回家、回家。 我是没得盼望的。先生在外地,虽 说现在高铁发达,来回不过一天,可建筑 工地总要有人值班。他说:“不能让经理 值班吧,经理的老婆年轻,孩子才三岁, 不能让老王值班吧,老王的母亲八十岁 了,也不能让小李值班吧,人家刚谈了女 朋友……” 好吧,只有我这个四十往上,带个青 春期中学生的单位“劳模”硬件太好,足够 坚强,不需丈夫陪伴。你要是以为我先生 “吃了亏”,那可是大错特错,他一天假期 也没少,攒鸡毛凑掸子,他把所有的假期 积攒起来,都办“大事”了。 比如,把假期攒起来,回他的老家。 他的山区老家,父母都不在了,可乡里乡 亲、兄弟姐妹、同学战友,总有这样那样的 事儿,他得参与,他在单位和老家之间快 活地奔忙,北京的家似乎成了他的客栈。 有人说:“你得管他呀,你要管他呀。 男人这样是不对的。” 我不管他。最开始看上他,也许正是 因为这份热心肠。结婚之后,我一直信 奉:给他自由,让他快乐,婚姻只会安抚他 疲惫的身心,不会限制他自由的双脚。 我想他是知道的,在婚姻里,他有多 从容,他得到多少理解,他心里有数。 下班回家,蓦然发现餐桌上多了一箱 “大闸蟹”。我问儿子,哪来的?儿子说, 爸爸给钱,让他网购的。这父子俩,一个 出钱一个出力,竟然瞒过了我。 可我心里,有些感动。中秋吃蟹,是 我家多年的习惯,先生年年会托朋友从阳 澄湖带来新鲜的大闸蟹。我兴致极高,年 年会搬出《红楼梦》,吃蟹赏月又作诗,洗 手还得用菊花叶子。 可今年,我们一家注定要两地共婵 娟,他想我不会主动买螃蟹,所以偷偷安 排儿子,也算给我个惊喜? 螃蟹还没收拾好,敲门的来了。这一 晚,我们家的门铃不断,有朋友送来月饼, 在北京这么多年,他年年送月饼给我们;又 来一个朋友,送一箱子熟食;然后,“京东” 来了,“多点”来了,“易果生鲜”来了。最 后,先生的视频来了。 先生在外地三年,视频一天都没断 过。视频一打开,两个人总是不自觉地静 默几秒钟,这几秒钟,我怒,他笑。我怒,是 怨他远离了我;他笑,是不得已赔小心的那 种。两人聊着聊着,我就不怒了,开始眉飞 色舞,然后,他的脸却变了,变得只剩下心 疼和留恋,他开始悲伤,我开始笑,笑着安 慰他鼓励他,让他只身在外不孤单。 不唱歌也不作诗了,人不能沉浸在一 种情绪里。中秋佳节,一年中最美的金色 日子,月色通透,照彻人心,哪里有这么多 牵牵绊绊。 我才不做怨妇,守着一屋子“极大丰 富”,苦吟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 谁家院”,天地清远,共享一轮明月,你我 同心,何在乎距离的近远。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露从哪天白的没注意,作为一个异 乡人,我来北京已经二十多年了。故乡 的确月明,可故乡常在梦中,身在异乡, 我发现异乡同样月明,异乡的土地和人 情同样醇厚。 异乡、故乡,团圆、别离,都是外在,花 好月圆在人心。 异乡人在北京,花好月圆在人心 1996 年中秋,学校放假, 本地或离校不远的同学都回 家了。彼时,家乡无铁路和高 速,到个省会城市还得乘上 12+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上 学就跟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远, 所以3天假期,我们只能在校 园里游荡。 学校会议室管理员小张 哥,是我们老乡,周末或者假 期,小张哥的工作室就成了我 们的乐园,我们跟着小张哥混 吃混喝混玩。 中秋前一天,我们窝在小 张哥的工作室听音乐,杨同学 在楼下扯着喉咙喊我快出来,我啃着半块 月饼懒洋洋走到阳台上。杨同学指着身 后树荫下一个人让我看。我没戴近视眼 镜,眯着眼睛看不清楚,杨同学急得快跳 起来:你老爸来了,还不快下来。 我老爸来了?一时有点儿懵,用力睁 开眼睛,那胖胖的身形还真是老爸。我扔 掉手里的月饼,飞也似的跑到他跟前,有点 语无伦次: “爸,你怎么来了?从哪来的?” 爸靠在栏杆上,抽着烟微笑,说话一 惯的慢条斯理:“单位安排到武汉开个会, 结束得早,赶巧明天中秋节,就拐道过来 看看。” 爸常年工作在外,待在家里的时间并 不多,逢年过节还经常带头值班,所以到 学校看我还是头一回。尽管我从小有些 皮,但面对爸的突然造访,还是有点不好 意思。我搔搔头皮,接下来不知该问啥说 啥,他估计看出我的小心思,让我带他到 校园转转。 我的那点儿不好意思瞬间抛到九霄 云外,兴高采烈带着他参观教室、宿舍、食 堂、球场。一圈转下来,天完全黑了,抬头 看天,说好的中秋大月亮呢?不知躲哪去 了,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放假,宿管阿姨网开一面。爸安排我 买了水果零食,把几个老乡喊一块聚聚,我 们挤在宿舍里边吃边聊。爸是老电力人, 我们读的专业也与电相关,三句话不离本 行,谈话内容无外乎就是电力工业发展形 势、家乡电网规划、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等。 不知不觉时间已晚,爸要搭车赶回市 区的酒店,因为拐了道,次日还有 12 小时 以上的长途汽车才能到家,他如从武汉直 接回,则可少受至少6小时车程的奔波劳 累。我送他回去的路上,他从口袋里摸出 一支笔递我,临上车说了句话:“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他走后 20 多年,我琢磨、领 悟、践行着这句话且为之受益。 那年他 54 岁,体型较胖;那年我 17 岁,不懂得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对于54 岁的胖子来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转眼入冬,姐在来信里讲,爸生病住 院,我问病因,姐回得轻描淡写: “感冒。”爸 黑壮黑壮,生病于他而言少之又少,一点小 感冒何需住院?我心里隐隐不安,知道问 不出结果,忍着等到寒假。姐瞒不住,带我 去医院看爸,那个黑壮黑壮的老头身上插 满了管子,已消瘦得脱了形。我努力装作 平静的样子跟他说话,他笑着依然慢条斯 理: “哟,我们老幺回来了,都忘记你放寒假 了。”我再也憋不住,奔出门大哭。 次年开春,天刚露出一丝鱼肚白,雨 点噼噼啪啪打在玻璃窗上,我抱着被病痛 折磨得只剩下一副骨架的爸爸,直到他呼 吸全无。 那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成了我心里 永久的黑洞。 他走后第一年中秋,母亲依照他在世 的样子,把桌椅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葡 萄、西瓜、打火机和香烟,再泡杯茶放在他 喜欢躺的躺椅脚下。母亲对我说:“你站 在院里喊声你爸,他就晓得回来了。” 我站在满地清辉的月光下喊爸回家, 喊得泪流满面。抬头望天,一轮圆月皎洁得 不像话,心里越发悲凉,跟母亲念叨: “爸从 小到大没去过我学校,你说去年咋就这么 巧,感觉知道自己要走给我留个 念想一样? ” 母亲静默,然后长声叹息: “当年你姐就业,你爸执意要留 在身边,说离家近好照顾我和 你奶奶,就像能掐会算一样;去 年到你学校也是巧合,可你不 觉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巧合, 其实都是命运的安排么?” 那年中秋,娃刚上初中,拥有了人生 第一部老人机,短信叮咚声此起彼伏。 手可在题海捞月、眼可于书山攻玉的中 年斜杠老母,谈笑间风吹草动尽收眼 底。“你的皮肤有些油腻,可你的体味我 无法抗拒……”瞟了一眼娃的手机屏幕, 浑身汗毛集结号似的稍息立正,只待敬 礼。强压怒火,继续蜻蜓点水地扫视,“用 我原始的欲望彻底将你‘吞食’,抿抿嘴 说: ‘这块月饼真好吃。’中秋节快乐!”哎哟 喂,吓死宝宝妈了,月饼差点滚成乌龙球。 娃偏爱软糯甜腻的广式月饼,蛋黄、 莲蓉、凤梨、板栗、哈密瓜馅儿是他心头的 朱砂痣和白月光。我独钟情故乡传统的 油酥皮苏式大月饼,它是我的沧海水巫山 云。一个月饼如 8 到 10 寸蛋糕那般大小, 外层焦黄酥香,撒满白而饱满的小粒芝 麻,馅心仅五仁、椒盐等几种。我尤爱五 仁,以杏仁、桃仁、瓜子仁、花生仁和芝麻 仁精制而成,口感香柔,甜而不腻,还有红 绿丝状的东东点缀其中,颜值与内涵同时 在线,美貌与美味并驾齐驱。 今年中秋前夕,娃去了他乡求学,这 是第一个娃不在身边的中秋。荣升“空巢 老人”的我兴冲冲地买了他酷爱的月饼, 准备礼轻情意重地请快递小哥千里送鹅 毛。他的头摇成了拨浪鼓,说学校食品专 业的学长们正加班加点为他们赶制月饼, 这种私人定制的高端月饼,虽不是你的巫 山云但也绝不是浮云,坊间打call声一 片。他犹如小王子在虔诚等待他独一无 二的玫瑰一般,满眼放光。我呢,像霜打 的茄子,没刷到存在感,垂头丧气。 送娃回来已近一周,离别当晚我成功 将眼睛肿成了无锡水蜜桃。娃却很淡定坦 然,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和学 习,网购因地制宜、适时所需的日用品,通 过竞聘当上了班级军训联络员,和同学热 烈互动打成一片……我突然发现,原来不 是他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他。想起教 育专家尹建莉的话,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 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我 是否该学会放下?我开始自我反省。 赶这篇稿时,娃发来一张照片。一个 蓝色的纸质礼盒,外面印着四字校训,里 面是两枚用金边塑封袋装好的月饼,一个 贴有“肉松香酥”字样,一个是蛋黄莲蓉。 后者显然已被小吃货拆开,缺了一个角, 露出油头粉面的蛋黄莲蓉。娃说:“妈妈, 真的好吃,还有一个我国庆节回家带给你 尝尝。” 我笑了,忽而释然。孩子长大了,有 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我执着于家乡月饼 的味道,而孩子乐于接受新生活、新事物、 新口味,他在独自探索和努力适应,甚至 是不断试错,但那是他成长该有的样子。 《爱弥儿》里有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 自然的人是相当困难的,具体来说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 是少做些事情。网上也有一句流行语,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我想,是时 候为孩子褪去保护的外衣,减少付出,从 容放下,得体退出了。 故乡的确月明,可故乡常在梦中,身在异乡,我发现异乡同样月明,异乡的土地和人情同样醇厚

Transcript of 异乡人在北京,花好月圆在人心 -...

Page 1: 异乡人在北京,花好月圆在人心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9/14/A08/bjbqb20190914A08.pdf · 富”,苦吟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 谁家院”,天地清远,共享一轮明月,你我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08 写字板

编辑/陈品 肖榕 美编/谢爽 责校/罗晶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处世之道”小议作者:九思

(清)叶玉屏《六事箴言》云:“高道淳曰:俗情浓酽处淡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牵缠处斩得下,方见学识超越。”今悟:躁心闹腾处静得下,躁心纷扰处定得下,躁心烦恼处思得下,躁心纠缠处断得下,方见定力超卓。(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

云:“不亢不卑,不骄不诌。”处世之道,在于守静。

九 思 随 笔

曾经无数次立下过flag,一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天高任她飞。但是在接到学校关于冰赴英交流学习一学期的通知时,我的心还是暗沉了一下。

一家人到机场送冰出国,回来的路上,我妈说:“今年中秋,小冰一个人在外国过了。”先生开车的手一抖,我的眼泪不由就滴落下来。我妈又说:“我的意思是你们要有准备,提前给小冰做些什么。”我说:“中秋节做月饼吧。”说完我就丢脑后去了。

那天晚上,接到我妈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心中纳闷,我妈才七十岁,身体看上去很是硬朗,脑子怎么就糊涂了?我出差前把行程都报备给她了啊,她都忘了?我妈接着又说:“我买了几种食材,准备做月饼,年纪大了味觉退化,怕口味把握不准,你回来给尝尝,知道你忙,我做几块,你给小冰寄过去,就说是你做的。”我大叫惭愧,这事我已经忘了。翻看日历,中秋节真的快到了。

二十年前,我妹妹三三出国读书,开

学时明明离中秋节很远,我妈也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月饼,塞进三三的行李里面。三三不爱吃甜食,不肯带。我妈说:“月饼象征着团圆、圆满,寓意吉祥,带着好。”三三嘴上说“真迷信”,还是把月饼给带上了。那时候出国生活艰苦,三三是外柔内刚的性格,报喜不报忧,课外打工刷盘子累到要吐血,给家里打电话还是说自己很好,不挨饿不受冻也不缺钱。我妈心里明镜似的,说:“国外什么不得花钱啊?”她悄悄把首饰都卖了,把钱寄给三三。可是那也没几个钱,三三该打的工还是要去拼。

辛苦的时候总想家,三三想家到不能忍的时候,就把那一包月饼拿出来看,直到纸包都发霉了,也舍不得扔掉。她不敢跟妈透露一点点想家的意思,只是有一次经不住大姐盘问,顺嘴就说了想家看月饼的事情,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大姐抹了一把眼泪,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寄给了三三,又寄了一包新的月饼,让她赶紧把发霉的那包扔了,霉菌非常有害健康的。

我忙完工作赶紧打马回家。客厅里的包裹还没封口,分门别类放在桌上。先生说:“挑了几样冰爱吃的零食,还有我亲手做的月饼,你尝尝口味行不行,好吃就寄。”我说:“不好吃也寄,里面都是她老爹的宠溺,不美死她。”我妈准备的就多了,各种各样,差不多有二十公斤。她没有烤箱,是做好了生坯请人家代加工的,少了人家不接单。

中秋前夕,我跟冰视频。她说:“月饼收到了,你们想得真周到,每一块都用气囊袋子保护着,居然都没坏,就是多花不少快递费吧,我知道哪些是外婆做的,哪些是我爸做的。”我讶异,都是独立包装,怎么分辨?她答:“你没看三姨的朋友圈吗?她晒出来的跟我的一样的,肯定都是外婆做的呗。”我内心震撼,三三在国外多年,中秋节我妈还在给她寄月饼,她老人家在我们面前却只字不提,都是一个人悄悄在做。

我抬头望月,虽然才是农历八月十四,月亮已经是又圆又大了,素白的月色皎洁温柔,装满了相思洒向了人间。

一口月饼,三代相思 ◎木铃辛苦的时候总想家,三三想家到不能忍的时候,就把那

一包月饼拿出来看,直到纸包都发霉了,也舍不得扔掉

这是第一个娃不在身边的中秋,荣升“空巢老人”的我兴冲冲地买了他酷爱的月饼,准备礼轻情意重地请快递小哥千里送鹅毛。可他的头却摇成了拨浪鼓……放下月饼,立地成人 ◎丁晓燕

◎夏花

◎千人伊面

阴历八月,月亮发出“集结令”,天南地北的人们眼看着月儿圆了,扔掉手头的一切工作,回家。趁月色皎洁,夜风清凉,一家老小举目眺望,回家、回家。

我是没得盼望的。先生在外地,虽说现在高铁发达,来回不过一天,可建筑工地总要有人值班。他说:“不能让经理值班吧,经理的老婆年轻,孩子才三岁,不能让老王值班吧,老王的母亲八十岁了,也不能让小李值班吧,人家刚谈了女朋友……”

好吧,只有我这个四十往上,带个青春期中学生的单位“劳模”硬件太好,足够坚强,不需丈夫陪伴。你要是以为我先生

“吃了亏”,那可是大错特错,他一天假期也没少,攒鸡毛凑掸子,他把所有的假期

积攒起来,都办“大事”了。比如,把假期攒起来,回他的老家。

他的山区老家,父母都不在了,可乡里乡亲、兄弟姐妹、同学战友,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他得参与,他在单位和老家之间快活地奔忙,北京的家似乎成了他的客栈。

有人说:“你得管他呀,你要管他呀。男人这样是不对的。”

我不管他。最开始看上他,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热心肠。结婚之后,我一直信奉:给他自由,让他快乐,婚姻只会安抚他疲惫的身心,不会限制他自由的双脚。

我想他是知道的,在婚姻里,他有多从容,他得到多少理解,他心里有数。

下班回家,蓦然发现餐桌上多了一箱“大闸蟹”。我问儿子,哪来的?儿子说,

爸爸给钱,让他网购的。这父子俩,一个出钱一个出力,竟然瞒过了我。

可我心里,有些感动。中秋吃蟹,是我家多年的习惯,先生年年会托朋友从阳澄湖带来新鲜的大闸蟹。我兴致极高,年年会搬出《红楼梦》,吃蟹赏月又作诗,洗手还得用菊花叶子。

可今年,我们一家注定要两地共婵娟,他想我不会主动买螃蟹,所以偷偷安排儿子,也算给我个惊喜?

螃蟹还没收拾好,敲门的来了。这一晚,我们家的门铃不断,有朋友送来月饼,在北京这么多年,他年年送月饼给我们;又来一个朋友,送一箱子熟食;然后,“京东”来了,“多点”来了,“易果生鲜”来了。最后,先生的视频来了。

先生在外地三年,视频一天都没断过。视频一打开,两个人总是不自觉地静默几秒钟,这几秒钟,我怒,他笑。我怒,是怨他远离了我;他笑,是不得已赔小心的那

种。两人聊着聊着,我就不怒了,开始眉飞色舞,然后,他的脸却变了,变得只剩下心疼和留恋,他开始悲伤,我开始笑,笑着安慰他鼓励他,让他只身在外不孤单。

不唱歌也不作诗了,人不能沉浸在一种情绪里。中秋佳节,一年中最美的金色日子,月色通透,照彻人心,哪里有这么多牵牵绊绊。

我才不做怨妇,守着一屋子“极大丰富”,苦吟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天地清远,共享一轮明月,你我同心,何在乎距离的近远。

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哪天白的没注意,作为一个异乡人,我来北京已经二十多年了。故乡的确月明,可故乡常在梦中,身在异乡,我发现异乡同样月明,异乡的土地和人情同样醇厚。

异乡、故乡,团圆、别离,都是外在,花好月圆在人心。

异乡人在北京,花好月圆在人心

1996年中秋,学校放假,本地或离校不远的同学都回家了。彼时,家乡无铁路和高速,到个省会城市还得乘上12+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上学就跟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远,所以3天假期,我们只能在校园里游荡。

学校会议室管理员小张哥,是我们老乡,周末或者假期,小张哥的工作室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跟着小张哥混吃混喝混玩。

中秋前一天,我们窝在小张哥的工作室听音乐,杨同学

在楼下扯着喉咙喊我快出来,我啃着半块月饼懒洋洋走到阳台上。杨同学指着身后树荫下一个人让我看。我没戴近视眼镜,眯着眼睛看不清楚,杨同学急得快跳起来:你老爸来了,还不快下来。

我老爸来了?一时有点儿懵,用力睁开眼睛,那胖胖的身形还真是老爸。我扔掉手里的月饼,飞也似的跑到他跟前,有点语无伦次:“爸,你怎么来了?从哪来的?”

爸靠在栏杆上,抽着烟微笑,说话一惯的慢条斯理:“单位安排到武汉开个会,结束得早,赶巧明天中秋节,就拐道过来看看。”

爸常年工作在外,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逢年过节还经常带头值班,所以到学校看我还是头一回。尽管我从小有些皮,但面对爸的突然造访,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我搔搔头皮,接下来不知该问啥说啥,他估计看出我的小心思,让我带他到校园转转。

我的那点儿不好意思瞬间抛到九霄云外,兴高采烈带着他参观教室、宿舍、食堂、球场。一圈转下来,天完全黑了,抬头看天,说好的中秋大月亮呢?不知躲哪去了,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放假,宿管阿姨网开一面。爸安排我

买了水果零食,把几个老乡喊一块聚聚,我们挤在宿舍里边吃边聊。爸是老电力人,我们读的专业也与电相关,三句话不离本行,谈话内容无外乎就是电力工业发展形势、家乡电网规划、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等。

不知不觉时间已晚,爸要搭车赶回市区的酒店,因为拐了道,次日还有12小时以上的长途汽车才能到家,他如从武汉直接回,则可少受至少6小时车程的奔波劳累。我送他回去的路上,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笔递我,临上车说了句话:“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他走后20多年,我琢磨、领悟、践行着这句话且为之受益。

那年他54岁,体型较胖;那年我17岁,不懂得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对于54岁的胖子来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转眼入冬,姐在来信里讲,爸生病住院,我问病因,姐回得轻描淡写:“感冒。”爸黑壮黑壮,生病于他而言少之又少,一点小感冒何需住院?我心里隐隐不安,知道问不出结果,忍着等到寒假。姐瞒不住,带我去医院看爸,那个黑壮黑壮的老头身上插满了管子,已消瘦得脱了形。我努力装作平静的样子跟他说话,他笑着依然慢条斯理:“哟,我们老幺回来了,都忘记你放寒假了。”我再也憋不住,奔出门大哭。

次年开春,天刚露出一丝鱼肚白,雨点噼噼啪啪打在玻璃窗上,我抱着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下一副骨架的爸爸,直到他呼吸全无。

那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成了我心里永久的黑洞。

他走后第一年中秋,母亲依照他在世的样子,把桌椅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葡萄、西瓜、打火机和香烟,再泡杯茶放在他喜欢躺的躺椅脚下。母亲对我说:“你站在院里喊声你爸,他就晓得回来了。”

我站在满地清辉的月光下喊爸回家,喊得泪流满面。抬头望天,一轮圆月皎洁得不像话,心里越发悲凉,跟母亲念叨:“爸从小到大没去过我学校,你说去年咋就这么

巧,感觉知道自己要走给我留个念想一样? ”

母亲静默,然后长声叹息:“当年你姐就业,你爸执意要留在身边,说离家近好照顾我和你奶奶,就像能掐会算一样;去年到你学校也是巧合,可你不觉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巧合,其实都是命运的安排么?”

那年中秋,娃刚上初中,拥有了人生第一部老人机,短信叮咚声此起彼伏。手可在题海捞月、眼可于书山攻玉的中年斜杠老母,谈笑间风吹草动尽收眼底。“你的皮肤有些油腻,可你的体味我无法抗拒……”瞟了一眼娃的手机屏幕,浑身汗毛集结号似的稍息立正,只待敬礼。强压怒火,继续蜻蜓点水地扫视,“用我原始的欲望彻底将你‘吞食’,抿抿嘴说:‘这块月饼真好吃。’中秋节快乐!”哎哟喂,吓死宝宝妈了,月饼差点滚成乌龙球。

娃偏爱软糯甜腻的广式月饼,蛋黄、莲蓉、凤梨、板栗、哈密瓜馅儿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和白月光。我独钟情故乡传统的油酥皮苏式大月饼,它是我的沧海水巫山云。一个月饼如8到10寸蛋糕那般大小,外层焦黄酥香,撒满白而饱满的小粒芝麻,馅心仅五仁、椒盐等几种。我尤爱五仁,以杏仁、桃仁、瓜子仁、花生仁和芝麻仁精制而成,口感香柔,甜而不腻,还有红绿丝状的东东点缀其中,颜值与内涵同时在线,美貌与美味并驾齐驱。

今年中秋前夕,娃去了他乡求学,这

是第一个娃不在身边的中秋。荣升“空巢老人”的我兴冲冲地买了他酷爱的月饼,准备礼轻情意重地请快递小哥千里送鹅毛。他的头摇成了拨浪鼓,说学校食品专业的学长们正加班加点为他们赶制月饼,这种私人定制的高端月饼,虽不是你的巫山云但也绝不是浮云,坊间打call声一片。他犹如小王子在虔诚等待他独一无二的玫瑰一般,满眼放光。我呢,像霜打的茄子,没刷到存在感,垂头丧气。

送娃回来已近一周,离别当晚我成功将眼睛肿成了无锡水蜜桃。娃却很淡定坦然,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网购因地制宜、适时所需的日用品,通过竞聘当上了班级军训联络员,和同学热烈互动打成一片……我突然发现,原来不是他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他。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的话,“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我是否该学会放下?我开始自我反省。

赶这篇稿时,娃发来一张照片。一个蓝色的纸质礼盒,外面印着四字校训,里面是两枚用金边塑封袋装好的月饼,一个

贴有“肉松香酥”字样,一个是蛋黄莲蓉。后者显然已被小吃货拆开,缺了一个角,露出油头粉面的蛋黄莲蓉。娃说:“妈妈,真的好吃,还有一个我国庆节回家带给你尝尝。”

我笑了,忽而释然。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我执着于家乡月饼的味道,而孩子乐于接受新生活、新事物、新口味,他在独自探索和努力适应,甚至是不断试错,但那是他成长该有的样子。

《爱弥儿》里有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自然的人是相当困难的,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少做些事情。网上也有一句流行语,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我想,是时候为孩子褪去保护的外衣,减少付出,从容放下,得体退出了。

那年的中秋没有月亮

我站在满地清辉的月光下

喊爸回家,喊得泪流满面。抬头

望天,一轮圆月皎洁得不像话,

心里越发悲凉

故乡的确月明,可故乡常在梦中,身在异乡,我发现异乡同样月明,异乡的土地和人情同样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