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大自然的歌手” -...

1
2018 1 3 本版编辑:石丽楠 电话: 010-88819159 20 E-mail:[email protected] 国际文化 我读过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 的《飞鸟不惊的地方》这本书,这个 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作家 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生命,洞悉大自 然的奥妙,领悟自然美的情愫,探 索大自然的神奇;他还会娓娓动听 地倾述与大自然接触的印象和感 受,并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大自然 的气息和律动……怪不得他被誉 为“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呢! 我一直想去普里什文曾经生 活和创作的地方,领略一下作家笔 下的俄罗斯自然风光,琢磨他描绘 的大自然怎么那么有质感,那么有 灵性…… 多年来,由于琐事缠身我一直 未能成行。最近获悉,有出版社出 版了“普里什文作品”系列 (2017,石 国雄译) ,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 水滴》《有阳光的夜晚》《飞鸟不惊 的地方》和《亚当和夏娃》。这套书 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是个喜讯,他 们通过普里什文的这几本书能更 好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美妙神 奇,而对于我则是一种无形的动 力,催促我尽快完成一次普里什文 故居博物馆之行。于是上周六我 们一早从莫斯科出发,驶向莫斯科 西部的杜金诺 (Dunino) 小镇。 其实,杜金诺离莫斯科并不 远,出莫斯科大环后不到一小时我 们的车就停到了普里什文故居博 物馆大门口。 普里什文故居庄园坐落在莫 斯科河畔杜金诺镇的一块高地上, 占地约一公顷,是块山清水秀的好 地方。走进大门后,就看见不远处 的白桦树林和菩提树林之间有座 欧式风格的二层小楼,仿佛是在林 中空地上建起来的仙阁,一条石板 铺的小径一直通向楼门口。时已 初冬,院内的树木凋零,灌木丛裸 露成堆堆干枝,草坪也不像夏天那 么葱绿,处处泛出枯黄的干草。我 沿着小径向楼房走,心想若早几个 月来,那可能会是草绿花香,树木 郁葱的景象。抬头看到小楼的多 棱型凉台,它几乎是镂空的,五个 窗户三面临风,空气流通,让人感 觉清爽通透。站在凉台上,整个故 居庄园的景色一览无余。 普里什文的故居房子不大,只 有三个房间,外加一个厨房。讲解 员杨娜 · 季诺维耶夫娜首先把我们 带入作家的餐厅,这是故居中最大 的一间。其实,这不仅是餐厅,而是 个包括餐厅、书房、会客厅和娱乐室 的多功能房间。屋子中间摆着一张 大餐桌,上面放着茶炊。早晨起床 后,作家和妻子坐在餐桌旁共进早 餐;之后,普里什文坐在餐桌旁的藤 椅上伏案写作,一直写到中午;下 午,普里什文妻子有时候弹弹琴,进 屋右面的墙根立着一架钢琴,就是 她曾经弹过的。在靠右窗户一角有 个简陋的沙发,普里什文写累了或 是坐在上面小憩,或推开侧门去到 凉台休息。凉台中央摆着一个圆茶 几,旁边是个老式木质摇椅,作家 坐在上面就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并“感受到大自然的野性”。 在这个房间里,普里什文还接 待过作家М . 费定、 Вс . 伊凡诺夫, 物理学家П . 卡皮察,指挥家Е . 拉文斯基,钢琴家М . 尤金,画家Р . 泽林斯卡娅等人。 餐厅里最能反映普里什文夫 妇生活情趣的,是挂在进门处右侧 墙上的那组带着各种小玩具坠子 的钥匙。玩具坠子中有猫,有女 孩,有鸟,有小熊等。每个带坠子 的钥匙“各司其职”。如,带猫坠子 的钥匙是开阁楼门的,带老鼠坠子 的钥匙是开地窖的,带女孩坠子的 钥匙是开家门的……这既便于记 忆,又很直观有趣。 普里什文妻子的卧室很小,有 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书柜。书 柜做得很精致,是普里什文妻子与 他结婚时带来的。雕花的柜门、顶 部的装饰显示出 20 世纪初俄罗斯 人的审美情趣。卧室的书柜背后 一角挂着一尊圣像,它能够保存至 今实属不易。众所周知,在苏维埃 时代家里摆圣像容易招来横祸。 普里什文妻子瓦列莉亚是位虔诚 的旧礼仪派教徒,她每天需要在圣 像前祈祷。为了保护这尊圣像,她 在圣像前面做了一个拉帘。平时, 拉帘卷在圣像一侧;有生人来她便 把拉帘拉开遮挡住圣像,以防惹出 祸来。瓦列莉亚的床对面墙上挂 的几张黑白照片,尺寸虽然不大, 却引起我们了解的兴趣。其中一 张是个英俊少年,原来那是瓦列莉 亚的初恋男友,后来被苏联政府处 决了,给瓦列莉亚留下了永远的伤 痛。为了缅怀他,瓦列莉亚把他的 照片挂在墙上;另一张是瓦列莉亚 母亲的照片,但在照片一角有一个 小人头像。原来那是她的父亲。 她父亲是“人民公敌”,在 19 世纪 30 年代“大清洗”中也被枪决了。她 从另一张照片上剪下来父亲的头 像贴在那里,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还有一张照片上也贴着父亲的一 个小头像,那也是她从别处剪切来 的。她怕被别人认出那是她父亲, 把父亲穿的旧军官服还涂成一件 普通的白衬衫……几张小小的照 片能够引出这么多令人伤痛的往 事,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作家的书房不大,写字台上左 边摆着作家母亲的遗像,右边有打 字机、台灯、常用书以及写作必用 的纸笔之类。靠窗户的右侧摆着 几个书架,那是普里什文的私人藏 书。里面有普里什文自己的作品, 也有其他文艺书籍,甚至还保存着 他小时候喜欢的读物,如《无头骑 士》等。书房一角的小桌上摆着相 机、放大器等照相器材,书桌抽屉 里还存有显影剂、定影剂以及天平 和砝码,这说明普里什文是位摄影 爱好者。此外,书房里有作家自己 制作的一个三条腿凳子。据说,他 每天写作后带着猎枪,牵着心爱的 狗去附近的树林,也带着这个凳子 坐在林中休息,观察树林里的各种 小动物。有一次,一只小刺猬把他 的腿当作树干,顺着爬了上来,他 感到很惬意,于是爱抚地把它抱回 家养了起来…… 普里什文的日记是他生平创 作的一个亮点,作家也认为日记是 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创作。普里什 文一生记了近 50 年( 19051954 的日记,记述了 50 年来俄罗斯社会 历史的变迁以及他对各种事件的 认识和评论。但这件事不为任何 人所知,所以普里什文在苏维埃时 代,没有受到任何的迫害。在那些 年代里,当局和人们认为,普里什 文只对大自然感兴趣,他笔下不是 花鸟鱼虫,就是飞禽走兽,其文学 创作与社会生活无关……然而,普 里什文深知自己日记里写的是什 么,所以他为了保护日记,甚至买 了一个偌大的保险箱,后来他妻子 还按照日记簿的尺寸大小定制了 铁皮箱,一把焊枪就放在铁箱上, 一遇到“险情”就立刻用焊枪把铁 箱盖封死……就这样,普里什文 50 年的日记全部保留了下来。如今, 在普里什文妻子和其他研究者的 努力下,他的日记已全部整理出 版,摆在书架上有厚厚的 18 卷,不 但为研究作家的生平创作提供了 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有助于了 解和研究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历史。 参观普里什文故居令我感触 颇多。其中最大的感觉有两点:首 先,作家的故居朴实无华,显示出 他低调的生活风格。他也用这种 风格去描绘大自然,显示出大自然 淳朴的一面;其次,普里什文的思 想与时俱进,接受科技发展的新成 果,甚至具有一种超前意识,使得 他能够成为“大自然文学的先 驱”。上个世纪 3040 年代,他就 使用照相机和开汽车。作家每天 外出不但带着笔记本和铅笔 (作 家 的铅笔长短不一,有的短到用手指 都捏不住。为此,作家的铅笔盒里 有一个铅笔套,把短铅笔套在上面 继 续 使 用) ,而且还带着一部照相 机,他用“照像方式思考问题”,用 镜头记录大自然,让视觉观察的形 象与文字描绘的形象互补。他的 第一部作品《飞鸟不惊的地方》中 有不少照片,就是作家在 1907 年去 北方旅行拍摄的。瞧,这位“大自 然的歌手”兼“光的艺术家”给后人 留下了多么宝贵的文化财富!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国内很少 有私人汽车,可普里什文敢于使用 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早购置了福特 牌汽车。他一生中换了四台汽车, 最后一辆是“莫斯科人-400”,他直 80 多岁还开车到处游览,这在当 今社会也十分罕见。汽车帮助他 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 他的文学创作。 俄罗斯作家康 · 帕乌斯托夫斯 基称赞普里什文是“俄罗斯大自然的 歌手”,这当之无愧。可普里什文故 居博物馆的讲解员杨娜纠正这一说 法,她认为普里什文是整个“大自然 的歌手”。也许,她的说法有一定道 理,因为普里什文讴歌的不仅是俄罗 斯大自然,而是整个大自然,他的生 态文学作品具有世界性意义。正因 如此,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上广大的 读者的喜爱,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汲取 爱护自然环境的范例和哲理,从而更 好地保护大自然这个人类共同的家 园,而不是像某位俄罗斯生物学家所 说那样:“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 赐,我们的任务是向大自然索取。”向 大自然“索取”的结果,只能遭到大自 然的报复,这就是普里什文的文学 作品给我们的警示。 拜访“大自然的歌手” —俄罗斯作家М.普里什文故居博物馆观后感 ■任光宣 文/摄 普里什文故居博物馆

Transcript of 拜访“大自然的歌手” -...

2018年1月3日 ■本版编辑:石丽楠 ■电话:010-8881915920 ■E-mail:[email protected]国际文化

我读过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

的《飞鸟不惊的地方》这本书,这个

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作家

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生命,洞悉大自

然的奥妙,领悟自然美的情愫,探

索大自然的神奇;他还会娓娓动听

地倾述与大自然接触的印象和感

受,并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大自然

的气息和律动……怪不得他被誉

为“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呢!

我一直想去普里什文曾经生

活和创作的地方,领略一下作家笔

下的俄罗斯自然风光,琢磨他描绘

的大自然怎么那么有质感,那么有

灵性……

多年来,由于琐事缠身我一直

未能成行。最近获悉,有出版社出

版了“普里什文作品”系列(2017,石

国雄译),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

水滴》《有阳光的夜晚》《飞鸟不惊

的地方》和《亚当和夏娃》。这套书

的出版对于广大读者是个喜讯,他

们通过普里什文的这几本书能更

好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美妙神

奇,而对于我则是一种无形的动

力,催促我尽快完成一次普里什文

故居博物馆之行。于是上周六我

们一早从莫斯科出发,驶向莫斯科

西部的杜金诺(Dunino)小镇。

其 实 ,杜 金 诺 离 莫 斯 科 并 不

远,出莫斯科大环后不到一小时我

们的车就停到了普里什文故居博

物馆大门口。

普里什文故居庄园坐落在莫

斯科河畔杜金诺镇的一块高地上,

占地约一公顷,是块山清水秀的好

地方。走进大门后,就看见不远处

的白桦树林和菩提树林之间有座

欧式风格的二层小楼,仿佛是在林

中空地上建起来的仙阁,一条石板

铺的小径一直通向楼门口。时已

初冬,院内的树木凋零,灌木丛裸

露成堆堆干枝,草坪也不像夏天那

么葱绿,处处泛出枯黄的干草。我

沿着小径向楼房走,心想若早几个

月来,那可能会是草绿花香,树木

郁葱的景象。抬头看到小楼的多

棱型凉台,它几乎是镂空的,五个

窗户三面临风,空气流通,让人感

觉清爽通透。站在凉台上,整个故

居庄园的景色一览无余。

普里什文的故居房子不大,只

有三个房间,外加一个厨房。讲解

员杨娜·季诺维耶夫娜首先把我们

带入作家的餐厅,这是故居中最大

的一间。其实,这不仅是餐厅,而是

个包括餐厅、书房、会客厅和娱乐室

的多功能房间。屋子中间摆着一张

大餐桌,上面放着茶炊。早晨起床

后,作家和妻子坐在餐桌旁共进早

餐;之后,普里什文坐在餐桌旁的藤

椅上伏案写作,一直写到中午;下

午,普里什文妻子有时候弹弹琴,进

屋右面的墙根立着一架钢琴,就是

她曾经弹过的。在靠右窗户一角有

个简陋的沙发,普里什文写累了或

是坐在上面小憩,或推开侧门去到

凉台休息。凉台中央摆着一个圆茶

几,旁边是个老式木质摇椅,作家

坐在上面就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并“感受到大自然的野性”。

在这个房间里,普里什文还接

待过作家М .费定、В с .伊凡诺夫,

物理学家П .卡皮察,指挥家Е .穆拉文斯基,钢琴家М .尤金,画家Р .泽林斯卡娅等人。

餐厅里最能反映普里什文夫

妇生活情趣的,是挂在进门处右侧

墙上的那组带着各种小玩具坠子

的钥匙。玩具坠子中有猫,有女

孩,有鸟,有小熊等。每个带坠子

的钥匙“各司其职”。如,带猫坠子

的钥匙是开阁楼门的,带老鼠坠子

的钥匙是开地窖的,带女孩坠子的

钥匙是开家门的……这既便于记

忆,又很直观有趣。

普里什文妻子的卧室很小,有

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书柜。书

柜做得很精致,是普里什文妻子与

他结婚时带来的。雕花的柜门、顶

部的装饰显示出 20 世纪初俄罗斯

人的审美情趣。卧室的书柜背后

一角挂着一尊圣像,它能够保存至

今实属不易。众所周知,在苏维埃

时代家里摆圣像容易招来横祸。

普里什文妻子瓦列莉亚是位虔诚

的旧礼仪派教徒,她每天需要在圣

像前祈祷。为了保护这尊圣像,她

在圣像前面做了一个拉帘。平时,

拉帘卷在圣像一侧;有生人来她便

把拉帘拉开遮挡住圣像,以防惹出

祸来。瓦列莉亚的床对面墙上挂

的几张黑白照片,尺寸虽然不大,

却引起我们了解的兴趣。其中一

张是个英俊少年,原来那是瓦列莉

亚的初恋男友,后来被苏联政府处

决了,给瓦列莉亚留下了永远的伤

痛。为了缅怀他,瓦列莉亚把他的

照片挂在墙上;另一张是瓦列莉亚

母亲的照片,但在照片一角有一个

小人头像。原来那是她的父亲。

她父亲是“人民公敌”,在 19 世纪 30年代“大清洗”中也被枪决了。她

从另一张照片上剪下来父亲的头

像贴在那里,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还有一张照片上也贴着父亲的一

个小头像,那也是她从别处剪切来

的。她怕被别人认出那是她父亲,

把父亲穿的旧军官服还涂成一件

普通的白衬衫……几张小小的照

片能够引出这么多令人伤痛的往

事,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作家的书房不大,写字台上左

边摆着作家母亲的遗像,右边有打

字机、台灯、常用书以及写作必用

的纸笔之类。靠窗户的右侧摆着

几个书架,那是普里什文的私人藏

书。里面有普里什文自己的作品,

也有其他文艺书籍,甚至还保存着

他小时候喜欢的读物,如《无头骑

士》等。书房一角的小桌上摆着相

机、放大器等照相器材,书桌抽屉

里还存有显影剂、定影剂以及天平

和砝码,这说明普里什文是位摄影

爱好者。此外,书房里有作家自己

制作的一个三条腿凳子。据说,他

每天写作后带着猎枪,牵着心爱的

狗去附近的树林,也带着这个凳子

坐在林中休息,观察树林里的各种

小动物。有一次,一只小刺猬把他

的腿当作树干,顺着爬了上来,他

感到很惬意,于是爱抚地把它抱回

家养了起来……

普里什文的日记是他生平创

作的一个亮点,作家也认为日记是

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创作。普里什

文一生记了近 50 年(1905—1954)的日记,记述了 50 年来俄罗斯社会

历史的变迁以及他对各种事件的

认识和评论。但这件事不为任何

人所知,所以普里什文在苏维埃时

代,没有受到任何的迫害。在那些

年代里,当局和人们认为,普里什

文只对大自然感兴趣,他笔下不是

花鸟鱼虫,就是飞禽走兽,其文学

创作与社会生活无关……然而,普

里什文深知自己日记里写的是什

么,所以他为了保护日记,甚至买

了一个偌大的保险箱,后来他妻子

还按照日记簿的尺寸大小定制了

铁皮箱,一把焊枪就放在铁箱上,

一遇到“险情”就立刻用焊枪把铁

箱盖封死……就这样,普里什文 50年的日记全部保留了下来。如今,

在普里什文妻子和其他研究者的

努力下,他的日记已全部整理出

版,摆在书架上有厚厚的 18 卷,不

但为研究作家的生平创作提供了

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有助于了

解和研究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历史。

参观普里什文故居令我感触

颇多。其中最大的感觉有两点:首

先,作家的故居朴实无华,显示出

他低调的生活风格。他也用这种

风格去描绘大自然,显示出大自然

淳朴的一面;其次,普里什文的思

想与时俱进,接受科技发展的新成

果,甚至具有一种超前意识,使得

他 能 够 成 为“ 大 自 然 文 学 的 先

驱”。上个世纪 30—40 年代,他就

使用照相机和开汽车。作家每天

外出不但带着笔记本和铅笔(作家

的铅笔长短不一,有的短到用手指

都捏不住。为此,作家的铅笔盒里

有一个铅笔套,把短铅笔套在上面

继续使用),而且还带着一部照相

机,他用“照像方式思考问题”,用

镜头记录大自然,让视觉观察的形

象与文字描绘的形象互补。他的

第一部作品《飞鸟不惊的地方》中

有不少照片,就是作家在 1907 年去

北方旅行拍摄的。瞧,这位“大自

然的歌手”兼“光的艺术家”给后人

留下了多么宝贵的文化财富!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国内很少

有私人汽车,可普里什文敢于使用

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早购置了福特

牌汽车。他一生中换了四台汽车,

最后一辆是“莫斯科人-400”,他直

到 80 多岁还开车到处游览,这在当

今社会也十分罕见。汽车帮助他

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

他的文学创作。

俄罗斯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

基称赞普里什文是“俄罗斯大自然的

歌手”,这当之无愧。可普里什文故

居博物馆的讲解员杨娜纠正这一说

法,她认为普里什文是整个“大自然

的歌手”。也许,她的说法有一定道

理,因为普里什文讴歌的不仅是俄罗

斯大自然,而是整个大自然,他的生

态文学作品具有世界性意义。正因

如此,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上广大的

读者的喜爱,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汲取

爱护自然环境的范例和哲理,从而更

好地保护大自然这个人类共同的家

园,而不是像某位俄罗斯生物学家所

说那样:“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

赐,我们的任务是向大自然索取。”向

大自然“索取”的结果,只能遭到大自

然的报复,这就是普里什文的文学

作品给我们的警示。

拜访“大自然的歌手”——俄罗斯作家М.普里什文故居博物馆观后感

■任光宣 文/摄

普里什文故居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