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 - cgan.net · 羅 舗 多 心 经 》 舚 自 在 舒 舔...

100
袁朴 江苏镇江 1970 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 机制专业,长期从事活字制作,研究。对印刷 字体研究较深。现为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中国 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仁和美术学院顾问,北 京德和轩书画院副院长。多年从事大学非书法 专业教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书 赠美布什总统,并为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 年应邀赴俄罗斯参加国际书法展。作品 进入法国罗浮宫展示,并由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收藏。书法特点,作品犀利,富有书卷气。书 法专著《中国书法普及教程》 电话:15001274612 邮箱:[email protected] Q Q:1552306613

Transcript of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 - cgan.net · 羅 舗 多 心 经 》 舚 自 在 舒 舔...

  • 书  

    法  

    德  

    和  

    袁朴 江苏镇江 1970 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

    机制专业,长期从事活字制作,研究。对印刷

    字体研究较深。现为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中国

    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仁和美术学院顾问,北

    京德和轩书画院副院长。多年从事大学非书法

    专业教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书

    赠美布什总统,并为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 年应邀赴俄罗斯参加国际书法展。作品

    进入法国罗浮宫展示,并由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收藏。书法特点,作品犀利,富有书卷气。书

    法专著《中国书法普及教程》

    电话:15001274612

    邮箱:[email protected]

    Q Q:1552306613

  • 书  

    法  

    德  

    和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

  • 书  

    法  

    德  

    和  

    轩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有佛性,人人有

    佛心。自性即弥陀,唯心生净土。是心就是佛,是心

    亦佛祖。一生定成就,慈悲度众生。弥陀即自心,我

    心即佛心。

  • 书  

    法  

    德  

    和  

    “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故 几 于 道 。居 善 地 ,心 善 渊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正 善 治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 水 的 品 格 高 洁 , 其 自 身 柔 弱 至 极 ,

    却 能 滋 润 万 物 , 不 与 万 物 争 高 下 。 其 无 私 善

    行 , 至 柔 却 有 容 天 下 的 胸 襟 和 气 度 。 所 拥 有 的

    “ 不 争 ” 的 品 格 正 是 道 的 “ 上 善 ” , 甘 居 下 位 ,

    即“ 居 善 地 ”; 心 境 像 水 一 样 深 沉 渊 默 ,即“ 心

    善 渊 ”; 待 人 像 水 一 样 仁 爱 友 善 ,即“ 与 善 仁 ”;

    说 话 做 事 像 潮 水 一 样 准 时 有 信 ,即“ 言 善 信 ”;

    从 政 要 像 水 一 样 持 正 平 衡 , 即 “ 正 善 治 ” ; 做

    事 要 像 水 一 样 发 挥 最 大 效 能 , 即 “ 事 善 能 ” ;

    行 动 要 像 水 一 样 把 握 时 机 , 即 “ 动 善 时 ” 。

    四 尺 对 开 1 3 7 * 3 4上 善 若 水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 3 5 * 1 3 0福 缘 善 庆

    2 0 0 8 年 俄 罗 斯 首 届 国 际 书 法 展 入 展 作 品 ,2 0 0 9 年 巴 黎 卢 浮 宫 巡 回 展

    福 缘 善 庆

  • 书  

    法  

    德  

    和  

    轩胸 怀 静 气 就 能 做 到 志 存 高 远 , 不 计 名 利 , 必 能卓 越 。 心 无 旁 骛 则 心 有 静 气 , 宁 静 方 能 致 远 。古 今 贤 人 能 深 谋 远 虑 , 方 能 见 天 地 之 精 微 , 察万 物 之 规 律 。

  • 书  

    法  

    德  

    和  

    将 进 酒 李 白

    君 不 见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 奔 流 到 海 不 复 回 。 君 不 见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 , 朝 如 青 丝 暮 成 雪 。 人 生 得 意 须 尽 欢 , 莫

    使 金 樽 空 对 月 。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 ,千 金 散 尽 还 复 来 。烹 羊 宰 牛 且 为 乐 ,会 须 一 饮 三 百 杯 。岑 夫 子 ,丹 丘 生 ,将 进 酒 ,

    杯 莫 停 。 与 君 歌 一 曲 , 请 君 为 我 倾 耳 听 。 钟 鼓 馔 玉 何 足 贵 , 但 愿 长 醉 不 复 醒 。 古 来 圣 贤 皆 寂 寞 , 惟 有 饮 者 留 其 名 。

    陈 王 昔 时 宴 平 乐 , 斗 酒 十 千 恣 欢 虐 。 主 人 何 为 言 少 钱 , 径 须 沽 取 对 君 酌 。 五 花 马 , 千 金 裘 , 呼 儿 将 出 换 美 酒 , 与

    尔 同 销 万 古 愁 。

  • 书  

    法  

    德  

    和  

    鹰 击 长 空

    2 0 0 5 年 题 字 赠 美 老 布 什 总 统赞 爱 跳 伞 的 布 什 总 统

  • 书  

    法  

    德  

    和  

    沁 园 春 · 赞 广 印 展

    南 北 呼 之 ,相 得 益 彰 ,惠 及 东 盟 。能 高 瞻 远 瞩 ,办 展 广 东 。环 球 贸 易 ,

    搭 建 平 台 。展 示 成 果 ,促 进 创 新 。引 领 印 刷 新 潮 流 。珠 三 角 ,集 地 利 人 和 ,

    科 学 发 展 世 界 顶 级 巨 贾 , 豪 华 气 势 , 超 炫 精 品 , 厂 商 云 集 , 群 英 荟 萃 ,

    香 车 如 潮 ,人 流 如 织 ,国 际 论 坛 ,印 制 大 奖 。创 展 会 历 史 新 高 潮 ,展 宏 图 ,

    立 国 际 品 牌 , 巨 龙 醒 狮 。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心经

    观自在菩萨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

    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

    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心经2015 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法展入展作品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沁园春·雪2015 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法展入展作品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厚德方能载物。厚德似水,水有七德,利万物而无私为,此大德也。水,常流不息,润泽万顷良田,滋养万物生灵,

    惠及一切生物,利他克己,虚心谦让,是为厚德。融合万物,不拒细流,广纳百川,水之仁也。居善地,流必向下,不逆成

    形,必循事理,义无反顾,水之义也。浩大无尽,气势磅礴,几于道。临渊不惧,飞流直下,虽粉身碎骨,一往无前,其为

    勇。处高低之位,永保水准,则为守法。不谋高位,甘居仕下,水之忠也。水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大展身手,水之智也。

    四 尺 全 开 6 8 * 6 8厚 德 载 物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四条屏 岳 阳 楼 记 1 3 7 * 6 8

    庆 历 四 年 春 , 滕 子 京 谪 守 巴 陵 郡 。 越 明 年 , 政 通 人 和 ,

    百 废 具 兴 , 乃 重 修 岳 阳 楼 , 增 其 旧 制 , 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属 予 作 文 以 记 之 。予 观 夫 巴 陵 胜 状 ,在 洞 庭 一 湖 。衔 远 山 ,

    吞 长 江 , 浩 浩 汤 汤 , 横 无 际 涯 ; 朝 晖 夕 阴 , 气 象 万 千 。 此 则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 前 人 之 述 备 矣 。 然 则 北 通 巫 峡 , 南 极 潇 湘 ,

    迁 客 骚 人 , 多 会 于 此 , 览 物 之 情 , 得 无 异 乎 ? 若 夫 淫 雨 霏 霏 ,

    连 月 不 开 , 阴 风 怒 号 , 浊 浪 排 空 ; 日 星 隐 曜 , 山 岳 潜 形 ; 商

    旅 不 行 , 墙 倾 楫 摧 ; 薄 暮 冥 冥 , 虎 啸 猿 啼 。 登 斯 楼 也 , 则 有

    去 国 怀 乡 , 忧 谗 畏 讥 , 满 目 萧 然 , 感 极 而 悲 者 矣 。

    宋 , 范 仲 淹 , 岳 阳 楼 记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指 点 江 山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心 经

    2 0 0 5 年 北 大 方 正 将 此 心 经 字 制 成 北 大 方 正 袁 朴 行 书 体

    《舎舐波羅舗多心经》

    自在舒舔,舘深舎舐波羅舗多時,照

    舙丏舓皆空,度一丘舑厄。舍丙子,舏下

    異空,空下異舏,舏即是空,空即是舏,

    受想舘舜,丐如是。舍丙子,是舞法空相,

    下生下滅,下垢下世,下增下丗。是故空

    不無舏,無受想舘舜,無眼耳鼻舌舠意,

    無舏聲香味舛法,無眼界,与至無意舜界。

    無無明,丐無無明盡,与至無老死,丐無

    老死盡。無舑集滅道,無智丐無得。丑無

  • 书  

    法  

    德  

    和  

    至 若 春 和 景 明 , 波 澜 不 惊 , 上 下 天 光 , 一 碧 万 顷 ; 沙 鸥

    翔 集 , 锦 鳞 游 泳 ; 岸 芷 汀 兰 , 郁 郁 青 青 。 而 或 长 烟 一 空 , 皓 月

    千 里 ,浮 光 跃 金 ,静 影 沉 璧 ,渔 歌 互 答 ,此 乐 何 极 ! 登 斯 楼 也 ,

    则 有 心 旷 神 怡 , 宠 辱 偕 忘 , 把 酒 临 风 , 其 喜 洋 洋 者 矣 。

    嗟 夫 !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 或 异 二 者 之 为 。 何 哉 ? 不 以

    物 喜 ,不 以 己 悲;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 。

    是 进 亦 忧 , 退 亦 忧 。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其 必 曰 : “ 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乎 。 噫 ! 微 斯 人 , 吾 谁 与 归 ?

    四条屏 岳 阳 楼 记 1 3 7 * 6 8

  • 书  

    法  

    德  

    和  

    2 0 0 8 仁 则 天 下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所得故,舒提舔埵,专舎舐波羅舗多故,

    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且

    夢想,究竟涅舎。三丌舞丒,专舎舐波羅

    舗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舕三舒提。故知舎

    舐波羅舗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

    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丘舑,真实下

    舖。故舝舎舐波羅舗多咒,即舝咒曰:揭

    舟揭舟,波羅揭舟,波羅丕揭舟,舒提舔

    婆。

    以上字体由袁朴书写方正字库制作

  • 书  

    法  

    德  

    和  

    2005 年北大方正袁朴行书字体字稿

  • 书  

    法  

    德  

    和  

    2008 年为印刷学院创建 30 周年题字

  • 书  

    法  

    德  

    和  

    治 学 三 境 界治 学 三 境 界

    王 国 维 治 学 三 境 界 题 赠 书 友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郎 士 元 石 林 诗 2 四 尺 中 堂 6 8 * 8 0

    中書丶清郎士林秋夜詩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庆 祝 印 刷 学 院 3 0 周 年 典 庆 题 字

    四 尺 全 张 6 8 * 1 3 0

  • 书  

    法  

    德  

    和  

    自 题 诗

    自 题 诗

    祖 孙 无 杂 言 , 但 爱 枫 林 晚 。

    墟 外 黄 金 甲 , 园 内 听 秋 蝉 。

  • 书  

    法  

    德  

    和  

    苏 词 佛 陀 6 5 * 6 5

    苏 轼 词

    不 是 渊 明 乞 食 时 , 但 称 佛 陀 省 言 辞 。

    归 携 白 酒 私 牛 肉 , 醉 倒 村 边 土 地 祠 。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 6 5 * 6 5暖 雪 生 香

    2 0 0 8 年 俄 罗 斯 首 届 国 际 书 法 展 入 展 作 品 ,2 0 0 9 年 巴 黎 卢 浮 宫 巡 回 展 入 展 作 品

    赞 雪 中 送 炭 , 助 人 为 乐 。

    暖 雪 生 香

  • 书  

    法  

    德  

    和  

    静 水 流 深 , 清 静 明 澈 , 静 水 似 鉴 。 水 ,

    随 遇 而 安 , 静 水 深 渊 , 志 存 高 远 。 夫 学 , 须 静

    也 ; 才 , 须 学 也 。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 非 志 无 以 成

    学 。 ” 心 静 如 水 , 平 和 亲 近 , 是 一 种 修 养 , 一

    种 境 界 , 高 雅 气 质 , 更 是 东 方 智 慧 。 养 浩 然 静

    气 , 泰 然 处 世 , 静 气 养 身 , 从 容 不 迫 , 激 浊 扬

    清 , 不 卑 不 亢 、 不 偏 不 倚 、 举 重 若 轻 。

    四 尺 对 开 1 3 7 * 3 4心 静 如 水

  • 书  

    法  

    德  

    和  

    曲 径 通 幽 三 尺 全 张 6 8 * 1 3 0

    诗 一 首 , 唐 常 建

    清 晨 入 古 寺 , 初 日 照 高 林 。 曲 径 通 幽 处 , 禅 房

    花 木 深 。

    山 光 悦 鸟 性 , 潭 影 空 人 心 。 万 籁 此 俱 寂 , 但 余

    钟 磬 音 。

  • 书  

    法  

    德  

    和  

    怀 真 抱 素 四 尺 对 开 6 8 * 6 8

    2 0 0 0 8 年 参 加 俄 罗 斯 首 届 国 际 书 法 展 ,

    2 0 0 9 年 选 送 法 国 卢 浮 宫 巡 展

    怀 真 抱 素

  • 书  

    法  

    德  

    和  

    观 海 听 涛 四 尺 对 开

  • 书  

    法  

    德  

    和  

    善 行 天 下

    善者能行天下,打天下。题企业祝词。

    四 尺 对 开

  • 书  

    法  

    德  

    和  

    王 国 维 治 学

  • 书  

    法  

    德  

    和  

    善 厚 天 赐 福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 3 6 * 3 4云 鸢 健 翔

    草 书 : 云 鸢 健 翔

    云 中 高 飞 的 雄 鹰 、 强 健 高 飞 。

    题 企 业 蒸 蒸 日 上 。 祝 词 。

  • 书  

    法  

    德  

    和  

    听 松 三尺对开

  • 书  

    法  

    德  

    和  

    万 事 皆 有 缘 , 不 论 是 人 缘 、 机 缘 、 善 缘 、

    姻 缘 。 随 缘 , 顺 其 自 然 , 百 年 修 得 同 船 , 千 年

    修 得 共 枕 眠 。 “ 随 缘 ” 是 随 我 们 的 条 件 去 努 力

    完 成 , 尽 心 尽 力 , 不 应 计 较 得 失 , 谋 事 在 人 ,

    成 事 在 天 。 把 握 机 缘 , 既 不 强 求 , 不 悲 观 , 不

    忘 形 , 达 观 又 洒 脱 。

    四 尺 对 开 6 8 * 3 4随 缘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 6 8 * 1 3 0荣 业 长 兴

    荣 业 长 兴 , 题 企 业 永 远 兴 旺 。 祝 词 。

  • 书  

    法  

    德  

    和  

    陶 渊 明 诗

  • 书  

    法  

    德  

    和  

    大 象 似 水 , 水 无 定 形 , 水 之 道 也 。 大 朴

    不 雕 , “ 大 白 若 辱 , 大 方 无 隅 , 大 器 晚 成 , 大

    音 希 声 , 大 象 无 形 ” 。 所 谓 大 象 者 , 为 一 切 事

    物 的 本 源 。 也 就 是 说 世 界 上 最 伟 大 恢 宏 、 崇 高

    壮 丽 的 规 律 和 境 界 , 往 往 似 无 定 格 , 仿 佛 表 现

    出 无 定 型 而 气 象 万 千 , 不 拘 一 格 、 包 罗 万 象 、

    给 人 生 机 无 限 的 伟 大 精 神 气 质 , 有 容 乃 大 。

    四 尺 对 开 1 3 7 * 3 4大 象 无 形

  • 书  

    法  

    德  

    和  

    唐 诗 两 首 四 尺 全 张 6 8 * 6 8

    唐 诗 两 首

    太 乙 近 天 都 , 连 山 接 海 隅 。 白 云 回 望 合 , 青 霭 入 看 无 。

    分 野 中 峰 变 , 阴 晴 众 壑 殊 。 欲 投 人 处 宿 , 隔 水 问 樵 夫 。 王 维

    雨 过 一 蝉 噪 , 飘 萧 松 桂 秋 。 青 苔 满 阶 砌 , 白 鸟 故 迟 留 。

    暮 霭 生 深 树 , 斜 阳 下 小 楼 。 谁 知 竹 西 路 , 歌 呤 是 扬 州 。 杜 牧

  • 书  

    法  

    德  

    和  

    一 树 寒 梅 四 尺 全 张 6 8 * 6 8

    唐 诗 一 首 , 张 谓

    一 树 寒 梅 白 玉 条 , 迥 临 村 路 傍 溪 桥 。

    不 知 近 水 花 先 发 , 疑 是 经 冬 雪 未 消 。

  • 书  

    法  

    德  

    和  

    扇 面 陋 室 铭

    山 不 在 高 , 有 仙 则 名 。 水 不 在 深 , 有 龙 则

    灵 。 斯 是 陋 室 , 惟 吾 德 馨 。 苔 痕 上 阶 绿 , 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

    阅 金 经 。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 南 阳

    诸 葛 庐 , 西 蜀 子 云 亭 。 孔 子 云 : 何 陋 之 有 ?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 1 2 0 * 5 0

    《 论 语 . 里 仁 》 “ 见 贤 思 齐 焉 , 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 。 ” 看 到 德 行 高 的 人 , 就 想 学 得 与 他 一 样 。 见

    到 有 人 在 某 一 方 面 有 超 过 自 己 的 长 处 和 优 点 , 就 虚

    心 请 教 , 认 真 学 习 。

    见贤思齐

  • 书  

    法  

    德  

    和  

    水 德 对 联 四 尺 对 开 1 3 7 * 3 4

    2 0 0 0 年 年 历

    赞 水 德 , 无 私 为 , 利 万 物 。

  • 书  

    法  

    德  

    和  

    三 尺 全 开 6 8 * 1 3 0

    诗 一 首 宋 杨 万 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

    中 书

  • 书  

    法  

    德  

    和  

    与 时 具 进 四 尺 全 张 6 8 * 6 8

    草 书 与 时 具 进

  • 书  

    法  

    德  

    和  

    福 寿 康 宁 中 堂 ; 正 月 初 吉 , 万 寿 无 疆

  • 书  

    法  

    德  

    和  

    观 海 四 尺 对 开 6 8 * 3 4

  • 书  

    法  

    德  

    和  

    青 山 不 老 四 尺 中 堂 1 3 7 * 6 8

    2 0 0 0 年 年 历 集 毛 主 席 词

    踏 遍 青 山 人 来 者 风 景 这 边 独 好

  • 书  

    法  

    德  

    和  

    唐 诗 白 日 依 山 尽 四 尺 对 开 6 5 * 6 5

  • 书  

    法  

    德  

    和  

    听 涛 四 尺 对 开 6 8 * 3 4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春 风 六 亿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不 管 风 吹 浪 打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仁 者 爱 人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庆 祝 建 国 6 0 周 年 题 字

  • 书  

    法  

    德  

    和  

    大篆 与时具进千秋万代

  • 书  

    法  

    德  

    和  

    2 0 0 9 年 数 风 流 人 物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北 京 申 奥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遨 游 濸 玉 阙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海 上 升 明 月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雌 雄 兔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颂 神 七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玉 兔 年 丰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兔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月 是 故 乡 明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新 春 玉 兔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1 年 见 贤 思 齐 对 联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0 年 月 是 故 乡 明 年 历 封 面

  • 书  

    法  

    德  

    和  

    2 0 1 1 年 兔 迎 盛 世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1 年 瑞 兔 呈 祥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2 年 千 里 京 杭 一 线 牵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2 0 1 1 年 退 后 一 步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福 字 大 中 堂

    寿 字 大 中 堂

    寿 字 中 堂

  • 书  

    法  

    德  

    和  

    2009 年红雨青山年历

  • 书  

    法  

    德  

    和  

    四 尺 对 开福 寿 康 宁

  • 书  

    法  

    德  

    和  

    千字文 楷书

  • 书  

    法  

    德  

    和  

    唐 诗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书  

    法  

    德  

    和  

    唐 诗 春 未 老 1 9 9 5 年

  • 书  

    法  

    德  

    和  

    1 9 9 5 年 唐 诗 淡 云 红 素

  • 书  

    法  

    德  

    和  

    2 0 1 4 年 印 刷 学 院 年 历

  • 书  

    法  

    德  

    和  

    晨 钟 暮 鼓 颂 佛 音 对 联

  • 书  

    法  

    德  

    和  

    1 9 9 5 年 唐 诗 舍 南 舍 北

  • 书  

    法  

    德  

    和  

    虚 怀 若 谷

  • 书  

    法  

    德  

    和  

    一 花 一 世 界

  • 书  

    法  

    德  

    和  

    1 9 9 5 年 天 地 有 正 气

  • 书  

    法  

    德  

    和  

    滕 王 阁 序 硬 笔 行 书

    滕王阁序

  • 书  

    法  

    德  

    和  

    我 名 为 朴 , 我 的 爱 人 名 为 雪 清 , 顺 理 成 章 , 我 的 书 斋 就 起 名 为

    朴 雪 齋 。 朴 雪 还 是 一 味 清 热 解 毒 的 中 药 。 我 非 常 感 谢 我 的 父 亲 , 给

    我 取 了 这 个 名 字 。 大 朴 不 雕 , “ 道 ” 在 其 中 。 古 人 说 , 名 字 如 人 ,

    也 许 正 是 因 为 这 个 名 字 , 我 的 朋 友 都 说 我 是 个 质 朴 包 容 的 人 。 无 名

    之 朴 的 外 在 表 现 为 非 常 平 凡 和 纯 真 。 无 名 之 朴 , 万 物 能 将 自 化 。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所 不 欲 。 而 天 下 万 物 “ 为 之 于 未 有 , 治 之 于 未 乱 ” 。

    天 下 将 自 正 。 古 人 常 言 抱 朴 守 拙 , 怀 真 抱 素 , 返 璞 归 真 。

  • 书  

    法  

    德  

    和  

    苏 轼 大 江 东 去 草 书

  • 书  

    法  

    德  

    和  

    却在短短近百年中忘却了淡化了书写———几乎不会用毛笔写字。尤其是经历了

    20 世纪的战乱与运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书法欣赏还不知道从何处看起。更不

    要说写出一手好字。因为文字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全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缺

    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几代人对书法史论的误读、造成了对中

    国文字、文化发展的误解。今天很多人一旦提笔写字,就是奔着名利去的。家长

    希望孩子学书法,很多人是冲着要成为书法家。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

    识也越来越混乱,急功近利,实际上,学习书法是最不可能立竿见影的。

    我认为,书法不仅是简单的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对艺术至高无上的追

    求,内涵中国古人把握世界的睿智,对道的追求,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由于书法有文字的背景,书法已不仅仅是实用和艺术二个方面所能涵盖的。今天

    讨论和理解书法,必须将之放在文化及传统的高度,而不是“小能小技”。在这

    个意义层面上,我们在书法中所要彰显的是中国古代人文和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

    价值。我对书法的意义除了他的艺术内涵以外,更注重他的文化意义,因此,我

    的跋题为,弘道明德。学习传统,修身养正。

    古人说书无百日功,学习书法非一日之功,即便是科学再发达,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必须遵循它自身发展规律。传统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

    生。学习书法必须从小进行培养,让传统流淌在血液中。还必须要不断坚持,少

    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

    薪火相传。书法没有速成,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我认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以及中国艺术最具文化内涵独特的代表,非我们自古追求的书法莫属。中国的书

    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毕生精力的探索承传接力,它是历代

    书法家文人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学习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经典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不二之选。

    对于当今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书法,爱好书法,希望能写一手好字就可以了。

    至于成为书法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能的。唯有本着弘道明德的精神不断坚持。我

    算是很小就被学了几天写字的,在只有 4 岁半就被送进私塾。在私塾学写字描红,

    还要背书。记得老先生从来没有打过我,因为我能安静下来写字,不捣乱。我的

    父亲能写一手好字,他曾经说我的字有一点颜字味道,于是我就写一个很大的颜

    字贴在家里的板壁上。上小学还学了几年写字课,到小学三年级以后,就被莫名

    其妙取消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学过写字课了。文革中,可能我是同学中用毛笔写

    字写的较多的,很多别人的大字报,新闻稿要我替他们抄写,它对我练字有一些

    帮助,但至今也留下信笔乱画的弊病。工作后,被分派在文字工厂,那是一个专

    业制模厂。工作中有幸能结识一些书法家,对我的书法启蒙有不少帮助。改革开

    放后 1985 年还在我的鼓吹努力下成立了工厂书法协会,与当地周围的小团体还

    有一些小交流。1995 年我参与印刷学院的出版系的筹建,当时筹备组的几位同

    仁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必须加强中国文化经典的教育。我们对那时中国的全盘

    西化有着最深切的认识,看到我们的学生精英几乎全部流失,一些优秀大学已经

    沦为出国进修培训班。这样下去,中国一定无望,只能沦为殖民地或大国的市场。

    于是我们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基本参照文革前的文科教学计划,还将书法课列入教

    学计划中。在那个年代,需要一点创新(复古)勇气。我成为第一个书法教师。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在教学的基础上与我的挚友武警部队毛广淞共同研讨,商量,

    共同编写了一本专门为非书法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实用的《中国书法普及教程》。

    还请书法家协会的主席沈鹏题写书名。没想到这本书还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看

    好,还特别邀请我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集体为中国首届教师的专设的兰亭奖

    专题讨论。如果从 1995 年算起,我对书法的努力已有近 20 年的探求。爱书法,

    唯有不断追求,不求报酬,不为谋生,心平气和。越学,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国书

    法的博大精深,古人的书法经典境界技艺高远,追求极限。虽然,几乎数十年中

    我的书法技艺几乎没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可以说已小有名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如果有人请我写字,我往往会题写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字,如学海无涯,上善若

    水,厚德载物。只为弘道明德而已。

  • 书  

    法  

    德  

    和  

    弘道明德 ——学书法的意义

    书法是中国文化承传中最基本的因素,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还不

    一样。书法与云锦、紫砂、京剧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同,书法“申遗”成功,

    但不会遗失。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的书写,早在 5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

    开始实用文字来记载自己的历史。文字记载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仅是传承还有

    书法艺术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直到今天同样有着书法艺术无限发展和与时俱

    进的追求,只要我们还在使用自己的文字。由于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实用与

    历朝历代文化人的追求发展,以至于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不同艺术中的地位

    是独一无二的,某种意义上书法艺术常常被看作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古代,书法有着丰厚的文化土壤。古来启“蒙“、学字当头,首先学写字。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说;汉代以来,是书法

    一直成为中国文人志士唯此为高的高雅追求、书法成为“非志士高人不能为”的

    修养。写字写得好甚至可以被皇帝封为书圣,与孔子齐名。到唐代科举六个科目中,

    书法是其中之一;那时选官员以“四才”为标准,书法为一才。科举首先看书法,

    与其说“学而优则仕”,常常会有“书而优则仕”。书法是进入仕途必不可少的

    名片。纵观历代凡是当官的没有字不好的,因此古人字写不好很难做官。再看看

    历代经典法帖,书史、书论,都出自历朝历代享有盛名的文人、学士、达官贵人,

    隐士高人。

    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议事、交流不可缺

    少的工具。中国古代民间记事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史籍,家谱,账册,经典,经

    文都为书法的实用性的方面;但作为艺术的书法,中国古代书家不断追求的法度,

    学养情怀,志存高远、宽博胸怀的气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文字书法不仅

    可以为人们用来记录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

    正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历代的书法经典成为后来书家奉行的圭臬。书法艺

    术与时俱进的无限空间,更让书法艺术在中国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

    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书写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

    统被彻底打破:文字、吟诵、书法被人为的分裂为不同门类;文字留给中文,吟

    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却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识字普及作为文化课,书法却只能

    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注意书法;美术学院专工书法却又缺少文字、

    吟诵的功底。总之,古人的文字书法整体性的体系,今天已经不复存在。

    从 20 世纪初西方的钢笔字进入中国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

    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

    新一代年青人不要说用毛笔写字了,甚至还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

    盘时代。对年轻一代来说,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已经濒临一个丧失殆尽的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经济高速发展,学校出现重理轻文,重西轻中现象,

    尤其是在小学生时期就取消了写字课。出现了奥数班、外语班。写字课已从小学

    老师的课程中消失,也没有合格的书法教师。小升初,高考必考的没有写字,而

    是外语,计算机。中国书法成了特长,选修课、兴趣课、和学美术、钢琴、武术

    一样要花钱另外找老师上培训班才行。在文化上,改革开放以来不少领导根本不

    懂传统,只会崇洋迷外,一味排斥中国文化传统,统统视为封建落后,大量吸收

    学习西方艺术观念一味模仿,未经过消化和甄别,他们所倡导的一切就是西方文

    化买办。造成几代人的道德缺失,审美标准模糊畸形,不知自己是中国人。近几

    十年培养的高考状元就是例证,几乎都成为“外国人”,或外国人的代理。如此

    以往,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必成泡影。在这个意义上,

    从本源上学习书法对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传统流淌在每一个公民的血液中,

    建成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代强国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书法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书法发展延续了五千年,至今汉字还在使用,

  • 书  

    法  

    德  

    和  

  • 书  

    法  

    德  

    和  

    最后只想说一句,必须加强养正的基础教育,要让我们的

    孩子从小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把中

    国文化深深地扎根在下一代中,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

    潮平二岸阔,风正一帆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