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 學年度規劃總說明1 ·...

83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 學年度規劃總說明 A.107 學年度學校申請增設或調整之所有系所與學校特色及發展定位之關連性 增設或調整系所(請詳列) 增設或調整原由 與學校特色及定位發展之關連性 一、文化資源學院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 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碩士 學位班」申請裁撤案。 一、因「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碩 士學位班」自 102 學年度起獲准停止招生,且 學生以於 104-2 學期全數畢業離校,目前已無 在籍之學生。 一、本校文化資源學院為藝術與人文領域教 師提供在職進修機會,已自 103 學年度 另設立「藝術與教育人文研究所在職專 班」,並獲教育部 102 5 22 日臺教 ( ) 字第 1020021858N 號函核定在 案。 二、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申請取消「理 論組」與「演奏組」學籍分組案。 一、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獲准於 96 學年度起招 生,並於 97 9 26 日獲教育部台高()0970187952A 號函核准學籍分組為演奏組 及理論組,並溯自 96 學年度起適用。 二、在招生現況上,因社會環境變遷及少子化的現 象,各大學均需研議因應方案。以該系碩士班 情況而言,將「理論組」與「演奏組」之學籍 分組取消,在招生名額上可不受學籍分組的限 制,各主修別的名額可互相流通使用,以避免 每年度各組報考人數多寡不一,有些組別無法 足額錄取、有些組別則有遺珠之憾的現象,且 為反映碩士班課程與訓練的現況和特色,並強 化未來發展目標,改以教學分組的方式區分主 修別,並採用主修別的方式招生,可使課程特 色更鮮明,使外界對於該系所發展方向有更清 一、本校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自成立至今, 已邁入第十年,以深化並提升傳統音樂 的教育、研究與傳承為目標。成立之初 分為「理論組」與「演奏組」兩個組別, 以期在研究和演奏上分別有更專精的 表現。 二、但在傳統音樂的領域,研究和演奏往往 密不可分,研究需以音樂的實際操作和 體驗為根基,演奏需藉著研究加以深化 和拓展。十年來,該系進行大學部與碩 士班的資源整合,以及系所師生在教學 和展演中跨越各組別的學習和合作,已 成為系所重要特色。近年來,以臺灣傳 統音樂為中心,向外擴展至亞洲音樂和 世界音樂的學習和交流,並在此基礎上 1/83 1/83

Transcript of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 學年度規劃總說明1 ·...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學年度規劃總說明

    A.107學年度學校申請增設或調整之所有系所與學校特色及發展定位之關連性

    增設或調整系所(請詳列) 增設或調整原由 與學校特色及定位發展之關連性

    一、文化資源學院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

    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碩士

    學位班」申請裁撤案。

    一、因「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碩

    士學位班」自 102學年度起獲准停止招生,且

    學生以於 104-2學期全數畢業離校,目前已無

    在籍之學生。

    一、本校文化資源學院為藝術與人文領域教

    師提供在職進修機會,已自 103學年度

    另設立「藝術與教育人文研究所在職專

    班」,並獲教育部 102年 5月 22日臺教

    高(四)字第 1020021858N 號函核定在

    案。

    二、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申請取消「理

    論組」與「演奏組」學籍分組案。

    一、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獲准於 96 學年度起招

    生,並於 97年 9月 26日獲教育部台高(一)字

    第 0970187952A 號函核准學籍分組為演奏組

    及理論組,並溯自 96學年度起適用。

    二、在招生現況上,因社會環境變遷及少子化的現

    象,各大學均需研議因應方案。以該系碩士班

    情況而言,將「理論組」與「演奏組」之學籍

    分組取消,在招生名額上可不受學籍分組的限

    制,各主修別的名額可互相流通使用,以避免

    每年度各組報考人數多寡不一,有些組別無法

    足額錄取、有些組別則有遺珠之憾的現象,且

    為反映碩士班課程與訓練的現況和特色,並強

    化未來發展目標,改以教學分組的方式區分主

    修別,並採用主修別的方式招生,可使課程特

    色更鮮明,使外界對於該系所發展方向有更清

    一、本校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自成立至今,

    已邁入第十年,以深化並提升傳統音樂

    的教育、研究與傳承為目標。成立之初

    分為「理論組」與「演奏組」兩個組別,

    以期在研究和演奏上分別有更專精的

    表現。

    二、但在傳統音樂的領域,研究和演奏往往

    密不可分,研究需以音樂的實際操作和

    體驗為根基,演奏需藉著研究加以深化

    和拓展。十年來,該系進行大學部與碩

    士班的資源整合,以及系所師生在教學

    和展演中跨越各組別的學習和合作,已

    成為系所重要特色。近年來,以臺灣傳

    統音樂為中心,向外擴展至亞洲音樂和

    世界音樂的學習和交流,並在此基礎上

    1/83

    1/83

  • A.107學年度學校申請增設或調整之所有系所與學校特色及發展定位之關連性

    增設或調整系所(請詳列) 增設或調整原由 與學校特色及定位發展之關連性

    楚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報考意願。此外也可突

    顯該系碩士班的訓練特色和畢業生所具備之

    能力,有益於畢業生日後工作或繼續進修。

    探索新的創作和融合的可能性,以使傳

    統音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將成為未

    來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三、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班申請取消「美術

    史組」與「創作組」學籍分組案。

    一、本校美術學系於 99年 9月 21日獲教育部台高

    (一)字第 0990154041C號函核定,自 100學年

    度起將「美術學系」與「美術史研究所」整併

    為「美術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

    職專班、博士班),碩士班並分組為「創作組」

    及「美術史組」。

    二、取消學籍分組,深化創造性課程發展,同時開

    展跨域學科的多元學習環境:

    藝術知識的建構體系發韌於十九世紀藝術學

    院的建立,而在整個藝術系統(art system)

    的發展中,強調專業及展演能力之展現的專業

    藝術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為銜接專業

    藝術教育與藝術脈絡間的缺口,構作出各種得

    以兼具專業藝術教育暨跨域學科的專題課

    程,現階段所實行之彈性化及多元的課程規

    劃,皆是為了因應全球化波動及地方文化特性

    而設計。

    一、在全球總體文化的高速變動趨勢的影響

    下,需要發展更具統合性、更多元面向

    且更接近社會環境的藝術教育方式;當

    今藝術實踐的重點在於積極地與社會

    文化進行對話,藝術跨界的範疇在於強

    調領域間的互動,從而建立新型態之藝

    術實踐。

    二、本校美術學院的課程、師資、設備等教

    學環境,仍以創造出具差異性的主體化

    過程為主,藝術創作學習作為其核心,

    並進一步地將創作、展演及學術研究推

    展至既有知識領域間的重組,以期能深

    入社會、文化之整體脈絡,將學籍分組

    整併改以教學分組方式,以回應多元面

    向的藝術教育發展進程。

    2/83

    2/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一、面對新時代巨變,本校除了教學軟硬體設備之建

    設與更新、國內校際合作、國際學術交流之外,

    更於改善硬體建設之同時,也全面開始推動課程

    整合計畫,更以「學生角度出發」進行「課程地

    圖」建構作業,統整本校高效能之修業藍圖,藉

    以引導學生入學時即能清楚且快速找出個人最佳

    學習路徑及應養成之專長。本校除協助學生於

    學、術科課程領域中獲取專業知識外,在藝術生

    涯歷程與多元學習經驗中,輔以學生相關測驗及

    專業領域諮詢輔導,並舉辦性向分析,協助學生

    擬訂學習計畫及擴展藝術學習場域,優化學生職

    涯接軌,使在校學習歷程逐步貼近個人生涯規劃

    藍圖。另依系所課程改革及核心能力指標設定,

    調整教學方向,導入新的教學方法,例如:以藝

    術創新教學計畫鼓勵教師開發創新教案、推動跨

    校合作之跨領域合作教學方案,以及為鼓勵本校

    各領域教師分享交流教學傳習與發想所組成的跨

    領域教師社群,同時更積極推動 MOOCs 及遠距教學,期能多面向地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及未

    來畢業進路之推進,以達到教與學相權衡的目標。

    二、建立「北藝大-藝術人才資料庫」,健全畢業生流向追蹤調查表,下表為 102 至 104 學年度畢業生

    追蹤調查,其中 104 年度學士畢業生待業率攀升

    係因全職工作的人數驟減。藝術產業全職工作多

    依本校畢業生工作流向問卷追蹤填答狀況,說明目前既有系

    所校友就業情形及概況。另提供各學院課程地圖網址,做為

    畢業生流向與就業進路分析參考,各網址路徑請參閱:院系

    所課程/學院/系所/未來發展-升學/就業,並以學習及職涯地圖說明學生畢業後的職涯發展方向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

    一、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管絃與擊樂研究所;音樂學研究所;傳統音樂學系

    -含碩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2000&lang=zh_TW

    (一)音樂學系(含碩、博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2010.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201D.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201M.pdf

    工作機構性質有學校、企業、政府與自由工作者,工作

    產業類別幾乎為表演藝術與學術教育相關,地點大多在雙北

    市,亦滿意現在的工作場域;認為專業知識及知能傳授對未

    來是相當有助益的。

    (二)管絃與擊樂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201M.pdf

    工作機構性質有自由工作者、學校與企業就業,大部分

    107學年度無新設系所

    3/83

    3/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數為行政職,然而行政工作實非本校畢業生理想

    的工作樣態,為了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本校於

    106 年度規劃職涯轉銜進路,協助學生逐夢踏實。

    另為蒐集符合需求之資料,100 年度更新畢業生調

    查問卷設計,持續針對畢業生流向與雇主滿意度

    問卷回收進行分析,103 年度共有 508 份畢業生流

    向追蹤調查,共為 91%,並將「畢業校友現況」

    及「雇主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結果,回饋至各

    系所,俾利系所配合畢業生相關問卷調查結果,

    加強課程之理論與實務結合。

    業 年

    度 

    制 

    畢業

    生人

    數 

    完成

    資 料調

    查人

    數 

    完成%比 

    推估

    就業

    率 

    畢業流向 

    全職 工作 

    份 工

    時 

    102 學

    班 249  236 95% 81%  36  30  58 39 29 22 22

    102 碩

    班 214  209 98% 68%  73  39  1 13 17 51 15

    102 博

    班 3  3 100% 68%  0  2  0 0 0 1 0

    103 學

    班 330  288 87.27% 87%  109  25  62 32 22 33 28

    103  碩 230  220 96.65% 80%  138  0  5 9 15 26 27

    表演藝術領域相關。目前大部分的工作地點為台北市,滿意

    現階段的工作,認為在學期間學到專業的知識、知能傳授是

    對未來工作有所助益。

    (三)傳統音樂學系(含碩士班):

    工作狀況大部分都在企業、學校服務,尚未就業者也占

    部分比例;工作類型多為表演藝術、藝文及教育與訓練類,

    地點多為臺北市,其次為新北。對現今工作狀況大部分為從

    普通到滿意都有。大部分認為在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知能

    傳授之外,覺得老師及同學的人脈、課程的實務活動是重要

    的面向,並認為學校舉辦的職涯、就業諮詢及職涯發展課程

    對未來就業有幫助。

    二、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藝術跨域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3000&lang=zh_TW

    (一)美術學系(含碩士、碩士在職、博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3010.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301M.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3220.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301D.pdf

    工作機構性質大都在企業或學校,有創業及自由工作

    者。有就業者大都於視覺藝術、動畫、藝文產業相關或教育

    4/83

    4/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博

    班 

    104 學

    班 338  287 84.91% 68%  79  0  56 28 33 64 27

    104 碩

    班 245  235 95.92% 70%  138  0  5 8 11 44 29

    三、目前本校 102 學年度至 104 學年度畢業生的工作

    流向填答狀況,大部分的工作機構性質為企業、

    自由工作者與學校,工作類型大都為表演藝術、

    學術教育與文化相關,工作地點集中在雙北市。

    大部分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對學校所教授

    的專業能力都可符合工作所需;對現今的工作狀

    態都還算滿意,也認為學校舉辦的職涯發展課程

    活動對就業有一定的助益;有關畢業流向統計資

    料查詢及本校畢業生流向與校友表現請參閱以下

    網站:

    http://203.71.172.251/alumnidb/statistics1.html

    http://info.tnua.edu.tw/main/alumnus.php

    與訓練相關工作。工作的地點大都在臺北市,其次為新北,

    整體的工作滿意度還算滿意,覺得在學期間專業知識、知能

    傳授相當重要,認為同學與老師的人脈與課程實務活動也須

    加強;學校的職涯發展課程及活動也給予相當的幫助。

    (二)藝術跨域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3230.pdf

    工作機構大都為非營利機構、私人企業與自由工作者;

    工作類型為藝文與影音傳播類。工作地點多為臺北市,滿意

    目前的工作,認為目前所具備的專業能力符合工作要求。在

    學期間的專業知識、知能傳授,同學及老師的人脈,課程實

    務活動對現有工作有所幫助。

    三、戲劇學院(戲劇學系-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劇場設計學系-含碩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4000&lang=zh_TW

    (一)戲劇學系(含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4010.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401M.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401D.pdf

    工作機構多為在企業或學校,也有自由工作者,少部分

    在非營利機構與創業,工作類型多為表演藝術與影音傳播類

    相關。工作地點大都為臺北市,對工作還算滿意。認為在學

    5/83

    5/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期間專業的知識、知能傳授相當重要,老師及同學的人脈及

    課程的實務活動也趨於重要。

    (二)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4230.pdf

    大多為自由工作者,工作的類型大都音樂與表演藝術、

    影音傳播類有相關,工作地點多在台北市。認為所具備的相

    關能力與現在的工作相符,在學期間專業知識、知能傳授及

    課程實務活動相當重要,並須加強學生溝通表達、持續學

    習、人際互動的能力,而同學及老師人脈也是重要資源。

    (三)劇場設計學系含碩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4020.pdf

    工作大都在企業,大部分的人會身兼自由工作者額外接

    案。工作類型為藝文與影音傳播類。工作地點大都為臺北

    市,對目前的工作還算滿意,亦符合目前所具備的專業能

    力。在學期間應加強專業知識、知能傳授、課程實務活動的

    學習經驗、學生溝通表達、問題解決能力、工作紀律、責任

    感及時間管理能力。學校舉辦的職涯發展課程也有相當的助

    益。

    四、舞蹈學院(舞蹈學系;舞蹈研究所-含碩士班、博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5000&lang=zh_TW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5130.pdf

    6/83

    6/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5220.pdf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5230.pdf

    工作大多在私人企業或成為自由工作者,亦有選擇學校

    工作之趨勢。工作產業類型主要以音樂及表演藝術,次為教

    育與訓練類,工作地點多為雙北市。目前所具備的能力也符

    合工作需求,對現今的工作也算滿意。在學期間增加專業知

    識、知能傳授相當重要,課程的實務活動及老師、同學的人

    脈也相形重要,而學校所舉辦的職涯發展課程也有相當的幫

    助。

    五、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電影創作學系-含碩士班;新媒體藝術學系-含碩士班;動畫學系)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6000&lang=zh_TW

    (一)電影創作學系含碩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611M.pdf

    工作機構大多在企業,其次為自由工作者;工作產業類

    型為電影動畫或表演藝術類,工作地點多為臺北市,次為新

    北市。對於所具備的能力與現在的工作相符合;在學期間的

    專業知識、知能傳授,老師、同學的人脈及課程實務活動對

    工作有所助益;學校應加強學生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工作

    紀律、責任感及時間管理能力;學校的職涯發展課程及活動

    對就業有所幫助。

    7/83

    7/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二)新媒體藝術學系含碩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6120.pdf

    工作大多在企業,其他時間會外接案子,會有兩份以上

    的工作,工作的類型為數位內容與視覺藝術類,其次為資訊

    科技、廣告類等。工作地點多為臺北市,對於現在的工作還

    算滿意。所具備的工作能力都符合現在的工作需要,在學期

    間的專業知識、知能傳授,同學、老師的人脈及課程實務活

    動對現在的工作有所幫助。學校應加強學生溝通表達、人際

    互動、創新能力;學校的職涯發展課程活動及校內工讀都為

    就業帶來幫助。

    (三)動畫學系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6130.pdf

    六、文資學院(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藝術行政與管理研

    究所;博物館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含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在職專班;文創產業國際藝

    術碩士學位學程;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college.php?code=7000&lang=zh_TW

    (一)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7240.pdf

    工作的狀況從學校趨於至企業或政府部門;工作類型從

    文化資產類,到展演設施運用與表演藝術皆有就業機會,工

    8/83

    8/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作地點多為雙北市。現今具備的專業能力也都符合工作要

    求,對公司也算滿意。在學期間增加專業知識、知能傳授,

    課程實務活動及老師、同學的人脈關係也對工作有所幫助,

    學校應加強學生溝通表達、問題解決、工作紀律、責任感及

    時間管理能力,學校的職涯發展課程活動也有些許的助益。

    (二)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7210.pdf

    工作機構性質從政府部門擴展到企業,自行創業或為自

    由工作者;工作的類型為大多為藝文與影音傳播類擴展於教

    育訓練、政府機關、休閒與觀光類;工作地點大都是台北市,

    其次為新北市;對現今工作還算滿意;認為目前的專業能力

    符合現今工作內容;在學期間的專業知識、知能傳授,同學

    及老師人脈,課程實務活動及業界實習對就業有幫助;學校

    的職涯發展課程、業界實習參訪也可提升專業能力。

    (三)博物館研究所: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7220.pdf

    工作狀況多至政府機關,有逐漸轉到企業(國營、民營)、

    學校及非營利機構的趨勢;工作類型由行銷與銷售類及教育

    與訓練類;工作地點分布在臺北市及臺中市;目前具備的專

    業能力大都符合工作需求;對工作還算滿意;在學期間專業

    知識、知能傳授,同學老師人脈及業界實習較為重要;認為

    學校舉辦的職涯發展活動及校內工讀對未來就業有所幫助。

    (四)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及教師

    9/83

    9/83

  • B. 全校整體性及個別系所含既有系所與擬新設系所之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說明(包含就業現況、就業類別等) 全校整體 既有系所 擬新設系所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畢業學生就業進路分析 學生可能之畢業進路

    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http://coursemap.tnua.edu.tw/upload_jpg/gra7230.pdf

    工作狀況大多在學校;工作類型為教育與訓練類;薪資

    較穩定且有固定收入;工作地點各縣市都有;工作的內容大

    都需要專業證照,如教師證;對目前的工作都算滿意;工作

    與所就讀的系所及訓練課程相當符合;在學期間專業知識、

    知能傳授,同學老師人脈,課程實習活動較為重要;學校的

    職涯發展課程活動及工作訊息、校內工讀、校外工讀都可從

    中獲得助益。

    10/83

    10/83

  • C. 學校如何配合產業及國家社會人力需求,進行系所的增設或調整及招生名額的運用(包含立論基礎數據等)

    一、整體規劃說明

    (一)透過「學生學習成效資料庫」來瞭解各招生入學管道之學生歷年的在學成績、學業表現(學業成績、名次百分比、學優獎)、修別表現(必

    修、選修、通識表現)等,以審慎評估下一學年度招生的方式與招生管道名額之分配。

    (二)本校 107 學年度招生總量規劃為大學部 377 名、碩士班 275 名、碩士在職專班 60 名、博士班 17 名,總計 729 名。

    (三)107 學年度學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總招生名額皆與 106 學年度相同。惟博士班招生名額配合教育部統一寄存 15%之規定,相較

    前一學年度減少 2名為 17 名,另依規定提報「107 學年度大學校院博士班招生名額專案申請計畫書」,申請回復名額 2名。

    (四)107 學年度各學系所招生名額調整說明:

    1.音樂學研究所:新增招生選才管道,107 學年度加入碩士班甄試招生考試,甄試入學名額為 6名,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為 2名。

    2.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取消原本理論組及演奏組學籍分組,經整合後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為 13 名。

    3.美術學系碩士班:取消原本美術史組及創作組學籍分組,經整合後甄試入學名額為 4名,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為 33 名。

    4.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由於近年來報考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人數有明顯成長,故將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 2名招生名額挪至劇場藝術創

    作研究所,甄試入學名額維持 2名,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由 16 名調增為 18 名。

    5.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2名招生名額(電影創作組及電影史與電影產業組各 1名)挪至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電影創作組甄試入學名額維

    持 2名,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由 12 名調減為 11 名;電影史與電影產業組一般入學考試名額由 3名調減為 2名。

    二、檢討與改進:

    (一)學士後電影美術設計學士學位學程自106學年度起停止招生:

    本校電影創作學系於104學年度開辦「電影美術設計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電影美術設計學程),目前已招收兩屆學員,已為電影

    美術界訓練四十多位專業美術助理人員。惟因臺灣電影產業人口出現外移現象,加上近年大量製作案在中國產出,臺灣的電影工作人員

    及美術設計人才也相繼前往中國工作。電影美術設計學程原先聘任和預定聘任的專業美術設計師資,有多數人已前往大陸地區發展,無

    法提供長期性的教學服務。在此趨勢之下,已無法創造出週期性的課程來辦理第三屆的電影美術設計學程,而臺灣的製片量亦逐漸減少,

    就整體電影製作的就業機會也有下降的跡象。就供需平衡的觀點來看,如果續辦將會造成人才供過於求的可能,此外,由於近年台灣人

    口持續萎縮,大學招生名額持續下降,學士後的招生更加困難。電影美術設計學程報考人數在105學年度招生人數已有鋭減的現象,如仍

    續招,預期未來必面臨學員招生不足的問題。從行政面而言,學員員額過少將恐降低人才訓練效益及造成資源浪費之虞。未來本校電影

    創作學系在美術設計領域的知識教育仍會持續進行,同時也研擬將原先為電影美術設計學程課程轉化成大學部的課程,引導專業的兼任

    11/83

    11/83

  • C. 學校如何配合產業及國家社會人力需求,進行系所的增設或調整及招生名額的運用(包含立論基礎數據等) 師資在大學部開辦美術課程,並將這些內容轉化為大學部的基礎美術教育。

    (二)「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申請裁撤案。

    (三)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申請取消「理論組」與「演奏組」學籍分組案。

    (四)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班申請取消「美術史主修」與「創作主修」學籍分組案。

    (五)105學年度教學資源:

    本校105學年度全校新生註冊率為94.76%(大學部96.32%、碩士班93.56%、博士班84.21%),各項生師比值為:全校生師比14.27(部

    訂基準27)、日間生師比13.28(部訂基準23)、研究生生師比6.55(部訂基準10)、師資結構(專任講師比率)為8.84%、專任助理教授以

    上師資結構為1.16(部訂基準應達70%)、提供宿舍比為48.45%(部訂基準25%)等各項指標均符合部訂基準。本校為展演創作型的藝術專業

    大學,105-2學期在籍學生數3,313人,師資專長、師資結構、生師比、校舍建築面積等條件均符合規定,全校教學資源分配完善,且校

    園內所設之音樂廳、舞蹈廳、戲劇廳、美術館及電影院等專業展演廳館,為國內外所罕見。以專業的設施作為美學教育標竿的基礎,除

    原有之專業藝術場館外,陸續籌畫建造創意貨櫃屋、研究生宿舍、佈景工廠等新興開放空間與複合功能場館,拓展校園潛在可創造價值,

    並期待未來作為產、官、學、研資源與人才整合之場域。

    因應近年來國際科技藝術發展,各國紛紛挹注資源激發「科技藝術」強大創造能量,將文化藝術融入生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之趨

    勢,本校思及我國具備人才、產業創意與技術優勢,急需適當之科技藝術發展專屬場館,以整合資源,確保國際優勢,因而規劃興建「科

    技藝術館」,作為啟動國家級藝術與科技中心計畫平台,進行產、官、學、研資源與人才之整合,並以「世界亮點.臺灣第一」為發展

    定位與目標。

    (六)本校106學年度教學單位組織表詳次頁。

    12/83

    12/83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6 學年度教學單位組織表

    (00280604)

    音樂學院

    傳統音樂學系

    管絃與擊樂研究所

    音樂學研究所

    美術學院 美術學系

    藝術跨域研究所

    戲劇學院 戲劇學系

    劇場設計學系

    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音樂學系

    舞蹈學系

    舞蹈研究所

    電影與新媒體學院

    新媒體藝術學系

    電影創作學系

    文化資源學院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博物館研究所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舞蹈學院

    動畫學系

    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通識暨共同教育委員會

    通識教育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體育室

    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學士後跨藝合創音樂學

    士學位學程

    13/83

    13/83

  • 105 2017/5/22

    2-1 3-6 4-14

    380 366 0 96.32% 275 247 8 92.51% 734 687 9 94.76%

    0 60 58 1 98.31%

    0 335 305 9 93.56%

    380 366 0 96.32% 19 16 0 84.21%

    2 5 2 0 0 9 0 55 3.00 134 147 72.00 219.00

    40 52 33 13 0 138 309 69.00

    8.84% 1.16 13.28 14.27 6.55 107211.51 41940

    0 0 1459 0 1459 1459 0 0 166 0 166 166

    0 0 468 0 468 936 0 0 206 0 206 206

    0 0 44 0 44 132 0 0 10 0 10 10

    0 0 1971 0 1971 2527 0 0 382 0 382 382

    0 0 41940 0 41940 0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2 0 112 179.2 0 0 38 0 38 38

    0 0 112 0 112 179.2 0 0 38 0 38 38

    0 0 3150 0 3150 0 --- --- --- --- --- ---

    2083 2706.2 420 420

    1/1

    14/83

    14/83

  • 2017/5/22

    A) 0 0 1625 0 1625 0 0 674 0 674 0 0 54 0 54 2353 0 0 0 0 0 0 0 150 0 150 150 2503

    (B)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A-B)

    0 0 1625 0 1625 0 0 674 0 674 0 0 54 0 54 2353 0 0 0 0 0 0 0 150 0 150 150 2503

    1/1

    15/83

    15/83

  • 105 2017/5/22

    105

    (A)

    105

    (B)

    105

    (C)

    105

    (D)

    105

    (E=A+B+C+D)

    5 1 0 0 0 0 0 0 0 0 6 4 2 0 0 0 0 0 0 0 0 6 3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12 3 0 0 0 0 0 0 0 0 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2 2 0 4 3 3 0 0 0 0 0 0 0 0 6

    10 8 0 0 0 0 0 0 0 0 18 4 3 0 0 0 0 0 0 0 0 7 12 2 0 0 0 0 0 0 0 0 14 0 0 0 0 26 13 0 0 0 0 0 0 0 0 39

    0 2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2 3 0 0 0 0 0 0 0 0 0 3 18 0 0 0 0 0 0 0 0 0 18 0 0 1 1 23 0 1 0 0 0 0 0 0 0 2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3

    2 0 0 0 0 0 0 0 0 0 2 5 0 0 0 0 0 0 0 0 0 5 7 2 0 0 0 0 0 0 0 0 9 2 0 0 2 16 2 0 0 0 0 0 0 0 0 18

    4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6 0 0 0 0 0 0 0 0 0 6

    0 3 1 0 0 0 0 0 0 0 4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2 0 5 2 0 0 0 0 0 0 0 7

    9 1 0 0 0 0 0 0 0 0 10 5 4 0 0 0 0 0 0 0 0 9 4 3 0 0 0 0 0 0 0 0 7 3 5 0 8 21 13 0 0 0 0 0 0 0 0 34

    4 0 0 0 0 0 0 0 0 0 4 1 2 0 0 0 0 0 0 0 0 3 9 2 0 0 0 0 0 0 0 0 11 4 2 0 6 18 6 0 0 0 0 0 0 0 0 2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2 3 0 0 3 5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3 0 6 0 0 0 0 0 0 0 0 6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2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2 0 2 0 3 0 0 0 0 0 0 0 0 3

    0 16 0 0 0 0 0 0 0 0 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0 0 0 0 0 0 0 0 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32 1 0 0 0 0 0 0 0 69 22 16 0 0 0 0 0 0 0 0 38 58 13 0 0 0 0 0 0 0 0 71 14 17 2 33130 78 3 0 0 0 0 0 0 0 211

    1/3

    16/83

    16/83

  • 105 2017/5/22

    105

    (%)

    105

    260 43 21 0 0 77 0 0 0 0 401 7.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1 0 0 0 0 0 0 0 0 6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0 0 0 0 0 0 0 0 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8 27 0 0 0 0 0 0 0 0 145 2.8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80 93 10 0 0 44 0 0 0 0 427 18.4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3 0 0 0 0 0 0 0 0 23 0.9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3 15 9 0 0 0 0 0 0 0 207 11.3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9 0 0 0 0 0 0 0 0 49 1.4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54 29 0 0 0 0 0 0 0 0 183 8.5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2 0 0 0 0 0 0 0 0 0 122 2.8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1 7 0 0 0 0 0 0 0 58 3.3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1 32 0 0 0 0 0 0 0 0 203 16.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5 49 0 0 0 0 0 0 0 0 214 11.3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2 0 0 0 0 0 0 0 0 0 172 2.3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7 0 0 0 0 0 0 0 0 37 0.4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4 0 0 0 0 0 0 0 0 64 2.8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3 0 0 0 0 0 0 0 0 43 0.9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0 0 0 29 0 0 0 0 65 1.4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2 7.5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0 0 0 0 0 0 0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3

    17/83

    17/83

  • 105 2017/5/22

    105

    (%)

    105

    1625 674 54 0 0 150 0 0 0 0 25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3

    18/83

    18/83

  • 105 2017/5/22

    1 42 1 2 3 4

    105 105 104 104

    1(%) 2 3 4

    244 31 14 0 0 58 16 12 7 0 0 19 5 9 6 0 0 13 24 12 13 0 20 16.49 7.05

    0 46 0 0 0 0 0 15 0 0 0 0 4 1 0 0 0 1 0 1 0 0 5 19.45 12.20

    0 12 0 0 0 0 0 8 0 0 0 0 1 3 1 0 0 1 0 0 0 0 5 6.10 4

    100 18 0 0 0 0 18 9 0 0 0 0 1 6 1 1 0 2 3 7 8 11.11 9 12.07 3.38 2 1

    256 61 9 0 0 26 24 32 1 0 0 18 5 3 4 2 0 2 4 10 26 14.29 14 24.84 12.25

    0 19 0 0 0 0 0 4 0 0 0 0 2 1 0 0 0 0 2 2 1 0 3 9.88 7.67 2 1

    146 9 7 0 0 0 37 6 2 0 0 0 3 5 2 2 0 2 3 9 25 16.67 12 12.78 2.40 2 1

    0 34 0 0 0 0 0 15 0 0 0 0 2 2 0 0 0 1 0 3 0 0 4 16.60 12.25

    139 18 0 0 0 0 15 11 0 0 0 0 5 2 2 1 0 0 1 5 14 10 10 13.40 3.22

    114 0 0 0 0 0 8 0 0 0 0 0 1 4 1 3 0 2 7 6 34 33.33 9 9.04 0 1 1

    0 33 7 0 0 0 0 18 0 0 0 0 4 3 0 0 0 0 0 0 0 0 7 15 8.29

    149 22 0 0 0 0 22 10 0 0 0 0 1 2 3 2 0 1 4 12 7 25 8 18.75 5.33 2 1 2 1

    154 39 0 0 0 0 11 10 0 0 0 0 3 3 1 2 0 0 2 3 13 22.22 9 18.74 7

    157 0 0 0 0 0 15 0 0 0 0 0 1 3 3 0 0 1 1 0 5 0 7 19.66 0 2 1

    0 28 0 0 0 0 0 9 0 0 0 0 0 3 1 0 0 1 3 1 0 0 4 12.38 9.25

    0 40 0 0 0 0 0 24 0 0 0 0 0 1 3 0 0 0 1 1 0 0 4 23.11 16

    0 29 0 0 0 0 0 14 0 0 0 0 2 0 2 0 0 2 0 2 0 0 4 14.40 10.75

    0 27 0 0 0 28 0 9 0 0 0 1 0 1 3 0 0 1 1 1 0 0 4 22.91 16.25

    1459 466 37 0 0 112 166 206 10 0 0 38 40 52 33 13 0 30 56 75 146 3 4

    1/1

    19/83

    19/83

  • 1 423 1 2 3

    1(%) 2 3

    105 105 104 104

    0 0 0 0 00 0 7 0 0 0 0 0 0 0 0 0 7 0 22 17.27 0 0

    5 7 10 0 22

    0

    0

    1 2 3 2 0 8 149 22 0 0 0 0 22 10 0 0 0 0 203

    3 3 1 2 0 9 154 39 0 0 0 0 11 10 0 0 0 0 214

    0 3 1 0 0 4 0 28 0 0 0 0 0 9 0 0 0 0 37

    4 3 0 0 0 7 0 33 7 0 0 0 0 18 0 0 0 0 58

    1 6 1 1 0 9 100 18 0 0 0 0 18 9 0 0 0 0 145

    5 2 2 1 0 10 139 18 0 0 0 0 15 11 0 0 0 0 183

    0 1 3 0 0 4 0 40 0 0 0 0 0 24 0 0 0 0 64

    2 0 2 0 0 4 0 29 0 0 0 0 0 14 0 0 0 0 43

    0 1 3 0 0 4 0 27 0 0 0 28 0 9 0 0 0 1 65

    1/2

    105 2017/5/22 20/83

    20/83

  • 1(%) 2 3

    105 105 104 104

    0 0 0 0 00 2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15 20.18 0 0

    3 5 7 0 15

    0

    0

    1 2 3 2 0 8 149 22 0 0 0 0 22 10 0 0 0 0 203

    0 3 1 0 0 4 0 28 0 0 0 0 0 9 0 0 0 0 37

    4 3 0 0 0 7 0 33 7 0 0 0 0 18 0 0 0 0 58

    1 3 3 0 0 7 157 0 0 0 0 0 15 0 0 0 0 0 172

    5 9 6 0 0 20 244 31 14 0 0 58 16 12 7 0 0 19 401

    5 2 2 1 0 10 139 18 0 0 0 0 15 11 0 0 0 0 183

    5 3 4 2 0 14 256 61 9 0 0 26 24 32 1 0 0 18 427

    0 1 3 0 0 4 0 40 0 0 0 0 0 24 0 0 0 0 64

    2 0 2 0 0 4 0 29 0 0 0 0 0 14 0 0 0 0 43

    0 1 3 0 0 4 0 27 0 0 0 28 0 9 0 0 0 1 65

    2/2

    105 2017/5/22 21/83

    21/83

  • 103 104A. 103 9 15 103 1 1 105 1 11 104 1 2 105 2 22 104

    2 1B. 104 105C.105-1 Lect. Metee Punvaratorn

    D.105-2

    1031223

    103 104

    1/1

    2017/5/22

    103 104 10522/83

    22/83

  • 104 105

    (1)105 1 1(2)105 1(3)105 2 2

    1/1

    2017/5/22

    104 105 10623/83

    23/83

  • 105 2017/5/22

    5 9 6 0 0 0 20 13 24 12 13 62

    4 1 0 0 0 0 5 1 0 1 0 2

    1 3 1 0 0 0 5 1 0 0 0 1

    1 6 1 1 0 0 9 2 3 7 8 20

    5 3 4 2 0 0 14 2 4 10 26 42

    2 1 0 0 0 0 3 0 2 2 1 5

    3 5 2 2 0 0 12 2 3 9 25 39

    2 2 0 0 0 0 4 1 0 3 0 4

    5 2 2 1 0 0 10 0 1 5 14 20

    1 4 1 3 0 0 9 2 7 6 34 49

    4 3 0 0 0 0 7 0 0 0 0 0

    1 2 3 2 0 0 8 1 4 12 7 24

    3 3 1 2 0 0 9 0 2 3 13 18

    1 3 3 0 0 0 7 1 1 0 5 7

    0 3 1 0 0 0 4 1 3 1 0 5

    0 1 3 0 0 0 4 0 1 1 0 2

    2 0 2 0 0 0 4 2 0 2 0 4

    0 1 3 0 0 0 4 1 1 1 0 3

    0 0 0 0 0 0 0 1 1 0 0 2

    0 2 0 0 0 0 2 0 1 0 7 8

    1 0 1 0 0 0 2 0 2 2 3 7

    1 3 1 0 0 0 5 1 0 10 29 40

    42 57 35 13 0 0 147 32 60 87 185 364

    1/1

    24/83

    24/83

  • 13 86460.23 86460.23

    0 0.00 0.00

    3 20751.28 20751.28

    107211.51 107211.51

    0 0.00 0

    107211.51

    1/1

    105

    2017/5/22 25/83

    25/83

  • 2353

    1140

    1140

    48.45

    1/1

    105

    2017/5/22 26/83

    26/83

  • 107 2017/5/22

    (A)

    106

    (B)

    107106

    (C)

    107

    (D)

    107

    (E)

    107

    (F)

    106

    (G)

    107

    (H)

    107

    (I)

    107

    (J=A+C+D+E+F+H+I)

    377 0 0 0 0 0 0 0 0 377 0 0

    275 0 0 0 0 0 0 0 0 275 0 0

    19 0 0 0 0 0 0 -2 2 19 0 0

    671 0 0 0 0 0 0 -2 2 671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0 0 0 0 0 0 0 0 0 60 0 0

    60 0 0 0 0 0 0 0 0 60 0 0731 0 0 0 0 0 0 -2 2 731 0 0

    1/1

    27/83

    27/83

  • 100104-2

    12107

    103

    1107

    2

    107

    1

    1 3 2

    2

    34

    2017-04-175

    1

    2

    1/2

    107 2017/5/23 28/83

    28/83

  • 1

    1 3 2

    2

    34

    2017-04-065

    1

    2

    2/2

    107 2017/5/23 29/83

    29/83

  • 30/83

    30/83

  • 31/83

    31/83

  • 32/83

    32/83

  • 33/83

    33/83

  • 34/83

    34/83

  • 35/83

    35/83

  • (原張貼網頁 http://filmmaking.tnua.edu.tw/ct/?p=2100#more‐2100) 

    電影創作學系徵聘教師公告 

    公告日期:2016‐12‐02 

    一、職稱:專任講師(含)以上教師或講師級(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二、名額:1名。 

    三、擬任課程: 

    (一)  電影導演 

    1.導演Ⅰ、Ⅱ 

    2.電影編導基礎Ⅰ、Ⅱ 

    3.電影製作Ⅰ、Ⅱ、Ⅲ、Ⅳ 

    4.劇本分析 

    5.進階劇本分析 

    6.電影概論 

    (二)  電影、電視編劇 

    1.電影編導基礎Ⅰ、Ⅱ 

    2.編劇Ⅰ、Ⅱ 

    3.劇本編輯 

    4.劇本改編 

    5.類型電影專題 

    6.電影電視喜劇研究 

    7.電視連續劇寫作 

    8.電影經典劇本分析 

    (三)  紀錄片製作 

    1.紀錄片歷史與美學Ⅰ、Ⅱ 

    2.紀錄片製作 I、Ⅱ、Ⅲ、Ⅳ 

    3.電影與社會倫理 

    4.紀錄片或電影製作 

    四、聘任條件: 

    (一)聘任後須兼任計畫案規劃、工作坊或講座辦理及課務相關行政工作。 

    (二)應聘專業領域(以下領域可任擇其一或更多) 

    1.電影導演 

    2.電影、電視編劇 

    3.紀錄片製作 

    36/83

    36/83

  • 五、學歷及資格(國外學經歷需經駐外單位完成驗證): 

    須具備國際交流溝通能力並支援雙語教學,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 

    (一)  講師級專業技術人員 

    1.曾擔任電影劇情片及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之專業職務 6 年(含)以上者,

    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其特殊造詣或成就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獲有國際級

    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2.具有電影導演、編劇或紀錄片之學理專長,能設計電影導演、編劇或電影製作

    基礎與進階課程。 

    (二)講師(條件 1與 2 任一符合即可) 

    1.具有國內外電影或相關系所之碩士(含)以上學位或其同等學歷證書,且具應

    聘專業領域之學理專長者,曾擔任該專業領域之研究工作(或專門職業或職務)

    3年(含)以上,有優良表現(曾獲獎或表揚)者尤佳,並須檢附學位論文或擬

    應聘之領域 3年內相關專門著作或作品。 

    2.具教育部講師證書者,曾任與所擬應聘專業領域之講師 3年(含)以上,有優

    良表現(曾出版論文或作品)者優先考量,並須檢附相關專門著作或作品。 

    (三)  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條件 1與 2任一符合即可) 

    1.曾擔任電影劇情片與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之專業職務 9 年(含)以上者,

    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其特殊造詣或成就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獲有國際級

    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2.曾任應聘專業領域講師級(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3年以上,成績優良,並有

    具體事蹟者。其具體事蹟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 

    3.具有電影導演、編劇、紀錄片之學理專長,能設計電影電影導演、編劇或紀錄

    片基礎與進階課程。 

    (四)  助理教授(條件 1與 2任一符合即可) 

    1.具有國內外電影或相關系所之博士學位或其同等學歷證書,且具應聘專業領域

    之學理專長者,成績優良(曾出版論文或作品,且曾獲獎或表揚)者尤佳,並須

    檢附學位論文或擬應聘之領域 4年內相關專門著作或作品。 

    2.具教育部助理教授(含)以上證書者,曾任與所擬應聘專業領域之助理教授 2

    年(含)以上,有優良表現(曾出版論文或著作,或曾獲獎或表揚)者優先考量,

    並須檢附相關專門著作或作品。 

    (五)  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條件 1與 2任一符合即可) 

    1.曾擔任電影劇情片與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之專業職務 12年(含)以上者,

    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其特殊造詣或成就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獲有國際級

    37/83

    37/83

  • 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2.曾任應聘專業領域助理教授級(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3 年以上,成績優良,

    並有具體事蹟者。其具體事蹟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 

    3.具有電影導演、編劇、紀錄片之學理專長,能設計電影電影導演、編劇或紀錄

    片基礎與進階課程。 

    (六)  副教授(條件 1與 2任一符合即可) 

    1.具有國內外電影或相關系所之博士學位或其同等學歷證書,曾從事與所擬應聘

    專業領域有關之研究工作(或專門職業或職務)6年以上,並有 5年內相關專門

    著作或作品者。 

    2.具有教育部副教授證書者,曾任與所擬應聘專業領域之副教授 2年(含)以上,

    有優良表現(曾出版論文或著作,或曾獲獎或表揚)者優先考量,並需檢附相關

    專門著作或作品。 

    (七)  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條件 1與 2任一符合即可) 

    1.曾擔任電影劇情片與紀錄片導演、編劇、製作之專業職務 15年(含)以上者,

    具有特殊造詣或成就者。其特殊造詣或成就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獲有國際級

    大獎者,其年限得酌減之。 

    2.曾任應聘專業領域副教授級(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3年以上,成績優良,並

    有具體事蹟者。其具體事蹟依本學系相關規定認定。 

    3.具有電影導演、編劇、紀錄片之學理專長,能設計電影導演、編劇或紀錄片基

    礎與進階課程。 

    (八)  教授(條件 1與 2 任一符合即可) 

    1.具有國內外電影或相關系所之博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證書,曾從事與所擬應聘專

    業領域有關之研究工作(或專門職業或職務)8年以上,有創作或論文,在學術

    上有重要貢獻,或有 5年內專門著作或作品者。 

    2.具有教育部教授證書者,曾任與所擬應聘專業領域之教授 2年(含)以上,有

    優良表現(曾出版論文或著作,或曾獲獎或表揚)者優先考量,並需檢附相關專

    門著作或作品。 

    六、薪資待遇:依編制內各等級教師支薪,並享有公、健保。 

    七、其他: 

    1.全職教學人員,新聘教師於到職日起 2年內為試聘期,試聘評核通過後,始得

    續聘。 

    2.本校得指派新聘教師擔任相關行政工作。 

    3.試聘期間依本校規定不得於校外兼課。 

    38/83

    38/83

  • 八、應徵日期:自即日起至 105 年 12月 14 日(星期三)止,以郵戳為憑。 

    九、檢附資料(一式 3份,未獲錄取者恕不退件): 

    (一)教師簡歷及著作目錄資料表(表格請自本學系網頁下載) 

    (二)個人履歷表 

    (三)學歷證明文件影本(國外學歷請先於駐外館辦妥認證) 

    (四)參與影視製作相關經歷之證明文件(例如在職證明、服務證明等,如應徵

    專業技術人員前述證明為國外機構出具者,請先於駐外館辦妥認證) 

    (五)專業領域之著作或作品、演出表現、製作或特殊造詣等成就證明(需符合

    藝術類科教師以作品及成就證明送審教師資格審查基準規定) 

    (六)教育部頒教師證書影本(尚未取得教師證書者免附) 

    (七)博碩士論文(無者免附) 

    (八)教學與研究重點 

    (九)教學理念 

    (十)擬應徵專業領域擇三至四門課程撰寫之教學計畫與課程大綱 

    十、應徵方式: 

    (一)應徵者資料請於 105年 12月 14日(星期三)下午 5時以前以掛號寄達:

    11201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 1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收(請於信封上

    註明:應徵專任教師),同時傳送教師簡歷及著作目錄資料表電子檔至

    [email protected]。 

    (二)經書面審查通過者,甄選面談日期另行通知。 

    (三)聯絡方式: 

    電話:(02)28961000分機 3907 

    傳真:(02)28938882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林鎮生助教) 

    本學系網址:http://filmmaking.tnua.edu.tw/ 

     

    39/83

    39/83

  • 40/83

    40/83

  • 41/83

    41/83

  • 42/83

    42/83

  • 43/83

    43/83

  • 44/83

    44/83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 學年度

    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籍分組調整 計畫書

    申請案名: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籍分組調整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04 月

    45/83

    45/83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學年度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籍分組調整計畫書

    目 錄

    壹、申請理由 .......................................................4

    貳、本系(所、學位學程)發展方向與重點 ................................5

    參、本系(所、學位學程)之課程規劃 ....................................6

    肆、師資現況及擬聘師資規劃 ........................................12

    伍、本系(所、學位學程)所需圖書、儀器設備規劃及增購之計畫 ............15

    陸、本系(所、學位學程)之空間規劃 ...................................15

    柒、本系(所、學位學程)與學校整體發展之評估 .........................15

    46/83

    46/83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申請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計畫書格式

    第一部份、摘要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07學年度申請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計畫書

    申請類別 □增設

    █調整(更名、整併、分組) 班別 □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申請案名 1(請依

    註 1體例填報)

    中文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籍分組調整(取消學籍分組改為教學分組)

    英文名稱: □全英語授課

    曾經申請年度:□106學年度 □105學年度 □104學年度 ▇曾於 96學年度申請 □未曾申請

    過 授予學位名稱 分授文學碩士及藝術碩士

    所屬院系所或

    校內現有相關

    學門之系所學

    位學程

    名稱 設立

    學年度

    現有學生數

    大學 碩士 博士 小計

    學系 美術學系 71 271

    研究所 美術學系碩士班 87 71

    研究所 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93 25

    研究所 藝術跨域研究所 98 18

    研究所 美術學系博士班 99 7

    國內設有本學

    系博(碩)士班

    相關系所學位

    學程學校

    例:

    台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碩士班、造型藝術碩士班

    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藝術研究所

    文化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

    專業圖書

    1.中文圖書:121,901冊,外文圖書:54,646冊

    2.中文期刊: 167種,外文期刊:255種

    3.擬增購圖書 冊,期刊 種 4.其他:

    招生管道 甄試入學、碩士班招生考試入學

    擬招生名額 碩士班招生考試入學共 33人,甄試入學招收主修美術史學生 4名。

    填表人資料

    (請務必填列)

    服務單位及職稱 美術學院 姓名 余謹匡

    電話 02-2893-8254 傳真 02-2893-8789

    Email [email protected]

    1 院系所學程名稱體例:碩博士班未設學士班者,一律稱○○研究所;已設學士班者,增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者,一律稱○○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一系多碩(博)士班之體例為:○○學系※

    ※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學位學程之體例為:○○學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學程」、「○○碩

    士在職學位學程」、「○○博士學位學程」;系所分組之體例為:○○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組、◎◎組。

    47/83

    47/83

  • 第二部份:計畫內容

    壹、 申請理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 2000年由國立藝術學院申請改名大學案中,其重點目標是

    以當時現有研究所及新增獨立研究所互相搭配,擴大學校之組織並發展多元走

    向,於數年內逐步達到藝術單科大學的規模。如今美術學院為配合本校的中長

    程發展方向以及國家對高等藝術教育所制定的方針,著手調整校園體質並規劃

    新的進階藍圖,期盼引領藝術大學邁開腳步,朝向視野寬廣的國際級藝術大學

    目標邁進。同時,因時制宜呼應時代潮流的演變,而有本調整案之規劃與產生。

    本學院欲將現有之美術學系碩士班所轄屬的「美術史主修」與「創作主修」由

    原先學籍分組,調整「教學分組」,理由如下:

    一、 調整學籍分組,深化創造性課程發展

    藝術知識的建構體系發韌於十九世紀藝術學院的建立,而在整個藝術系統(art

    system)的發展中,強調專業及展演能力之展現的專業藝術教育是相當重要的

    一個環節,與藝術脈絡自身呈現為平行發展的狀態。在這個宏觀的背景下,國

    立臺北藝術大學設立之初,便是為因應時代精神及在地社會文化發展的創作本

    位而設立,一方面,本院企圖銜接專業藝術教育與藝術脈絡間的缺口,構作出

    各種得以兼具專業藝術教育暨跨域學科的專題課程;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環境

    的變動與教育型態的轉變,本院也持續進行在地/全球社會脈動之多元文化暨歷

    史樣貌的爬梳——現階段所實行之彈性化及多元的課程規劃,皆是為了因應全

    球化波動及地方文化特性而設計。

    二、開展跨域學科的多元學習環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不僅已然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同時也持續

    開發新的藝術生產樣態,並拓展相關文化論述的界域。在未來,本院期能以學

    生主體為出發點,持續拓展在地文化意涵與國際視野,並尋求嶄新的藝術對話

    與生產流通。考量現有學校、院之教育方針,本院的具體教育目標,除了為打

    造一個得以兼顧教育與藝術領域發展所必須面對之特殊性的創作環境,也試圖

    創構出一種深具開放性、並能容納主體際性的藝術生產範式,期能持續深化對

    在地社會及藝術文化的觀察與批判,並且以創造性的方式進行跨領域的專業能

    48/83

    48/83

  • 力展現——對應著美術學院的體制環境,其共同教育目標如下:

    1) 培植專業藝術創作、實踐與研究人才——透過紮實的課程訓練,提供開放多

    元的課程,使學生能自主學習,更強調師生之間直接的對談指引,以培養批判

    性思考、嚴謹的研究能力、以及靈活的創意力,使創作能動性得以持續發展。

    2) 鼓勵具有前瞻思考、社會實踐、專業深化能力之創新特質——無論是藝術

    家、研究者或作家,不僅皆須具備領導力、創意與遠見,自身的獨特性也將更

    能為形塑未來世界貢獻一己之力,透過經驗性研究以及批判性對話關係的構

    成,以驅動連續不斷的培力過程,提供寬廣的藝術環境與學習過程,並培養具

    備有效整合、開發創意的文化創意人才。

    3) 開展藝術論述與反思能力,培養具宏觀視野的藝術專才——致力於打造國際

    化的跨學科環境,通過系列性的課程、講座、工作坊,讓學生能有機會接觸世

    界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及學者,對文化研究、創作能有實際的經驗收獲與領

    悟。

    4) 瞭解自我學習潛能,養成終身學習能力——意義與創造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概

    念,意義來自對脈絡的經驗性知識,而具批判性的研究則仰賴高度的創造力,

    透過打造一個強調多元發展與崇尚自主性的藝術環境與學習過程,期能啟發學

    生的學期潛力與無窮想像。

    貳、 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實踐藝術學位(MFA\MA)的差異與共享教育

    藝術創作學士學位(BFA)與文科學士學位(BA)之差異在於,前者主要以專業展演

    能力的實踐為主、後者則以密集、深入的藝術人文知識作為課程主軸,不同於

    文科學士學位以講授、閱讀,及一般廣泛計劃的讀寫為主的授課、學習方式,

    本院更著重於展演能力的培養,但也希望能兼顧藝術人文知識的提供,而藝術

    創作碩士學位(MFA)學位通常需要二到三年以上的修業時間,其訓練方式與年限

    仍因國家或大學而異,一般而言,藝術創作碩士是一個強調創造性的專業學位,

    自從美國於 50年代起設立 MFA及 BFA的學位,包含視覺藝術、創意寫作、平面

    49/83

    49/83

  • 設計、攝影、電影製作、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程,藝術學位被視為在這個系統

    中的最高學位,學位的授予往往取決於展演發表。

    因此,就策略面而言,一方面,在藝術學位的訓練中所強調的特殊的生產模式

    及運作方式,與強調理性及實證精神之一般研究性知識,有著截然不同的操練

    方式,也因此,考量到藝術領域的發展趨勢所產生的需求,本院著重於操作導

    向的積極能動性, 實則,藝術學位的訓練更重視感性實踐與創造獨特經驗的差

    異化,而非體制性的規訓化——以感性生產的認識論為基礎,發展相關論述與

    創作空間,使實踐本身的論述空間成為新的知識形式;另一方面,隨著學院高

    等教育的設立,藝術系統也產生了學院化暨知識化的多重轉向,其自身指稱毋

    寧說更趨近於「藝術的知識化」潮流。也因此,在這個依舊強調差異實踐之藝

    術學位的訓練過程中,不僅結合實踐與理論的生產性策略有其必要,藝術創作、

    藝術史研究、本身也已逐漸形構為某種另類的知識生產,在此為回應高等教育

    發展趨勢,實踐藝術學位(MFA\MA)的差異與共享教育乃不容克緩。

    二、發展多元面向的藝術教育

    在全球總體文化的高速變動趨勢的影響下,發展更具統合性、更多元面向且更

    接近社會環境的藝術教育方式,也實屬必要。當今藝術實踐的重點在於積極地

    與社會文化進行對話,藝術跨界的範疇在於強調領域間的互動,從而建立新型

    態之藝術實踐,如此皆指向藝術在既有範疇以外的跨領域發展趨勢。在這個前

    提下,藝術的實踐範圍轉而座落在多個彼此平行或偶然交織的線索上,諸如新

    類型藝術領域的創生、文化、社會、藝術以及感性分享等連結關係等,皆反映

    了這些新的趨勢。整體而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的課程、師資、設備、等

    教學環境之設想,首先仍以創造出具差異性的主體化過程為主,藝術創作學習

    作為其核心,並進一步地將創作、展演及學術研究推展至既有知識領域間的重

    組,以期能深入社會、文化之整體脈絡。因此過往學籍分組,必須轉向,調整

    為教學分組,以回應多元面向的藝術教育發展進程。

    參、本系(所、學位學程)之課程規劃

    美術史主修調整為教學分組後,仍將秉持人文藝術教育的精神,繼續培養美術

    史專業研究人才,同時藉由課程加強和碩士班創作主修課程的連結,期能發揮

    50/83

    50/83

  • 更積極的作用。調整後兩教學分組課程規劃如下:

    一、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主修

    包含必修課程(12學分)以及包括創作課程(至少 9門 27學分)、理論類學

    分(15學分)等選修課程;另外,也包含自由選修(3學分)共 57 學分

    創作主修為創作學士班之延伸學程。選修創作課程之設計以主修者應至少選

    修 7門為原則,包括水墨主修課程、繪畫主修課程、複合媒體主修課程、雕塑

    主修課程、版畫主修課程、其他創作(術科)課程,各主修課程包括工作室模

    式之創作研習課程,協助研究生創作主體性建構、創作自我技術的確立、多元

    媒介的研究與實踐的核心能力,此課程建構之核心能力主要對應畢業後作為專

    業藝術創作者、應用設計的職業區塊。

    理論類學分中的當代藝術專題研究包含當代藝術中關於身體政治、性別議

    題、影像、文化研究、精神分析、策展等相關論述、展演、議題的認識學習;

    藝術與人文專題研究包括各類型藝術、視覺與圖像學研究、後殖民理論、文學、

    藝術理論、文化認同等專題研究課題與專題講座;藝術史專題主要包含美學、

    史學、藝術理論、藝術現象、思潮等範圍之方法學暨相關論述的專題研究學習。

    這些理論類課程設計的用意在於協助研究生建構出對當代藝術思想研究、文獻

    閱讀、當代藝術思想進行批判反思的核心能力,俟學生畢業後,將有利於其作

    為專業藝術創作者、藝術設計規劃者、藝術教育者,以及獨立研究者之各項發

    展範圍。

    必修課程包括論文(創作論述)寫作方法、創作研習輔導、畢業製作、關渡

    講座。這些課程主要在架構出一套得以完整統合包含藝術創作技術、表現 、展

    呈與藝術創作論述的獨立創作能力,主要回應到作為藝術家與計畫性創作能力

    的養成。

    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之關聯

    班別

    核心能力 相關課程

    發展美術創

    作自我技術

    共 68 門

    必修課程 創作研習輔導

    主修

    選修課程

    水墨 水墨創作研習、水墨專題創作研習、現代水墨研習、水墨寫景與造境研

    習、水墨素描研習、水墨材質研習

    繪畫 數位版畫、繪畫材質研習、非具象繪畫創作研習、綜合媒材創作研習、

    繪畫創作研習、抽象繪畫創作研習、具象油畫創作研習、造形藝術研習、

    複合媒體

    視覺專題製作研習、繪畫創作先驅研習、綜合媒材創作研習、繪畫創作

    研習、繪畫材質研習、造形藝術研習、複合媒體創作研習、觀念性與創

    作機制、影像創作研習、數位版畫、空間裝置研習

    51/83

    51/83

  • 雕塑

    視覺專題製作研習、空間構築研習、立體複合媒體創作研習、造形藝術

    研習、綜合材料研習、鑄造研習、石雕研習、金屬焊接研習、木雕研習、

    塑造研習、雕塑創作研習、雕塑造形研習、陶塑研習、組構材質研究、

    公共藝術研習、空間與裝置創作研習、環境藝術創作研習

    版畫藝術

    木版畫創作研習、凸版畫創作研習、鑄紙版畫創作研習、凹版畫創作研

    習、平版畫創作研習、平版畫創作研習、孔版畫創作研習、單刷版畫創

    作研習、複合版畫創作研習、版畫創作研習、金屬版畫創作研習、版畫

    新媒材研習、版畫綜合技法研習、照相製版技法研習、印刷版畫與設計、

    數位版畫

    其他創作

    (術科)研

    素描材質研習、插畫創作研習、圖畫書創作研習、陶瓷造形研習、攝影創作研習、電

    腦繪圖創作研習、錄影創作研習、科技藝術創作研習。

    當代藝術思

    想研究與培

    共 26 門

    選修課程

    創作類 觀念性與創作機制、藝術跨域專題計畫

    理論類

    藝術與人文專題研究

    現代版畫研究、美國現代版畫研究、國際版畫發

    展研究、藝術理論與批評、創作心理研究、女性

    藝術專題、比較藝術學、二十世紀前衛藝術、後

    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當代文學經驗

    藝術史專題研究

    中國美學研究、中國畫論研究、台灣藝術史研

    究、台灣現代美術、台灣建築藝術、、臺灣近代

    視覺藝術研究、西洋美學研究、後現代理論與文

    化現象、大眾文化與近代西方藝術、當代前衛藝

    術思潮、藝術與現代性、另類空間研究、當代藝

    術研究

    中西美術史文獻解讀 斷代課程與專題課程—原美術史組課程

    多元媒介的

    研究與實踐

    共 20 門

    必修課程 創作研習輔導

    選修課程 理論類 藝術史專題研究、另類空間研究

    選修課程 創作類

    視覺專題製作研習、藝術跨域專題計畫、數位版畫、空間裝置研習、視

    覺專題製作研習、立體複合媒體創作研習、綜合材料研習、組構材質研

    究、公共藝術研習、空間與裝置創作研習、環境藝術創作研習、複合版

    畫創作研習、版畫創作研習、金屬版畫創作研習、版畫新媒材研習、版

    畫綜合技法研習、數位版畫、科技藝術創作研習

    「美術創作自我技術」無非是為了培養更專業的創作人才,藉以提升「學生

    視覺藝術創作能力與相關媒材研究」等專業能力;而「當代藝術思想研究與培

    養」則回應了「人文思維內涵與藝術涵養,知悉藝術相關理論」之教育目標;「多

    元媒介的研究與實踐」則是為了協助學生在「開拓藝術視野,認識藝術與科技

    領域統合及應用發展」上能有更為多元的、並且符合時代特色的創作表現。此

    外,由於創作主修以及碩士在職專班之研究生,在術科專業已經較為明確的選

    擇,因此在術科的研習上,主要是延續「工作室創作」的教學模式。與學士班

    不同之處,在於碩士班訓練更強調研究生在理論論述與創作上的自我審視與檢

    驗能力之養成,碩士學位考核除創作成果外,同時也要求創作論述的撰寫。也

    因此,在必修課程中設計了「論文(創作論述)寫作方法」以及「畢業製作(碩

    士論文)」兩項課程,由基礎論述方法的學習,到個別創作實踐與論述的產出,

    成為創作類碩士班的訓練核心。

    二、美術學系碩士班美術史主修

    共同必修課程(8學分)與選修課程 (27學分) 。美術史主修依據課程架構,

    52/83

    52/83

  • 本組課程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共同必修之碩士論文和研究指導,必修為中國美

    術史學方法與西洋美術史學方法,以及各自至少選修三門之斷代科目和專題研

    究和兩門選修課程。這些課程規畫兼顧基礎研究能力以及涵蓋主修領域的多元

    學習要求,通過修習這些課程,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和核心能力將能獲得有效培

    養和訓練。在課程以外,本院並規劃各項暨鼓勵各類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刊物

    投稿、語言能力等要求,這些核心能力的強化,將有助於學生畢業後從事藝術

    文教相關工作的正面價值。

    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之關聯

    班別

    核心能力

    相關課程

    美術史學

    研究方法

    共 17 門

    共同必修課

    程 研究指導、碩士論文

    必修課程 中國美術史學方法、西洋美術史學方法

    選修/斷代科

    中國美術 魏晉南北朝美術、秦漢美術、隋唐五代美術

    西洋美術

    希臘羅馬美術、早期基督教拜占庭美術、早期中世紀美術、仿羅馬

    式與哥德式美術、文藝復興美術、巴洛克美術、十九世紀美術、二

    十世紀美術

    選修/專題研

    中國美術 商周青銅器、史前到漢代的玉器文化、中國上古美術、器物圖像學、

    中國陶瓷史、石窟藝術、造像藝術、畫像藝術

    西洋美術

    早期尼德蘭繪畫、矯飾主義、十六世紀義大利繪畫、巴洛克:藝術

    與科學、象徵主義、新古典與浪漫主義、十九世紀建築

    二十世紀前衛藝術、杜象與美國二次大戰後藝術、西方當代藝術研

    究:自一九四零年起、美國新繪畫運動與後現代思潮

    其他選修 東西藝術文明交流史、中國墓室壁畫、現代藝術理論與批評

    文獻解讀

    共 19 門

    共同必修課

    程 研究指導、碩士論文

    必修課程 中國美術史學方法、西洋美術史學方法

    選修/斷代

    中國美術 魏晉南北朝美術、秦漢美術、隋唐五代美術

    西洋美術

    希臘羅馬美術、早期基督教拜占庭美術、早期中世紀美術、仿羅馬

    式與哥德式美術、文藝復興美術、巴洛克美術、十九世紀美術、二

    十世紀美術

    選修/專題研

    中國美術 商周青銅器、史前到漢代的玉器文化、中國上古美術、器物圖像學、

    中國陶瓷史、石窟藝術、造像藝術、畫像藝術、佛教美術文獻解讀

    西洋美術

    早期尼德蘭繪畫、矯飾主義、十六世紀義大利繪畫、巴洛克:藝術

    與科學、象徵主義、新古典與浪漫主義、十九世紀建築

    二十世紀前衛藝術、杜象與美國二次大戰後藝術、西方當代藝術研

    究:自一九四零年起、美國新繪畫運動與後現代思潮、西洋美術文

    獻解讀

    藝術心理學、比較藝術學、二十世紀現代與當代藝術、藝術與現代

    性、現代藝術理論與批評

    其他選修 藝術與人文專題研究、藝術史專題研究(與創作主修合授)—原創作組課程

    三、加強和碩士班創作主修課程的連結

    為培育具備反省批判能力和計畫性創作能力的藝術創作者,現行碩士班

    創作主修課程中已設有理論類課程。從近年持續有創作主修研究生例如水墨組

    53/83

    53/83

  • 研究生來修習美術史主修的課程來看,美術史主修的課程可以補足學生對於探

    索藝術發展脈絡之需求,提供由歷史的觀點出發俯瞰藝術發展的可能性,進而

    加強觀察、論述能力,使藝術創作者的培育更加完備。調整為教學分組後,初

    步階段將從開放、承認更多美術史學分給創作主修研究生著手,加強和碩士班

    創作主修課程的連結和多元性。在教師教學上,或者創作主修和美史組研究生

    的學習上,預期更能互創激盪。

    54/83

    54/83

  • 選修課程 自由選修學分 (主修創作至少選修 1 門,3 學分)

    (主修美術史至少選修 2 門,6 學分)

    必修課程

    美術學系碩士班 課程架構圖

    藝術與人文專題研究 當代雕塑(3) 景觀雕塑研究(3) 版印藝術研究(3) 現代版畫研究(3) 美國現代版畫研究(3) 國際版畫發展研究(3) 視覺與圖像研究(3) 藝術與社會研究(3) 藝術理論與批評(3) 創作心理研究(3) 女性藝術專題(3) 比較藝術學(3) 專題講座(3) 二十世紀前衛藝術(3)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3) 當代文學經驗(3) 其他(3)

    當代藝術專題研究 影像論(3) 身體政治(3) 性別議題(3) 藝術主體化(3) 藝術與經濟(3) 藝術理論專題(3) 現實與文件性(3) 媒體性之再思考(3) 當代法國美學理論(3) 當代建築體系與設計(3) 當代策展(3) 詮釋文化(3) 文化研究(3) 精神分析與文化(3) 全球化與其不滿(3) 虛擬與虛構(3) 文化行動(3) 台灣當代雕塑觀察Ⅰ、Ⅱ(3) 其他(3)

    藝術史專題研究

    中國美學研究(3) 中國畫論研究(3) 臺灣藝術史研究(3) 臺灣建築藝術(3) 臺灣近代視覺藝術研究(3) 西洋美學研究(3) 後現代理論與文化現象(3) 大眾文化與近代西方藝術(3) 當代前衛藝術思潮(3) 藝術與現代性(3) 另類空間研究(3) 中國陶瓷史(3) 畫像藝術(3) 東西藝術文明交流史(3) 史前到漢代的玉器文化(3) 明清官窯瓷器研究(3) 清宮視覺文化(3) 日本美術史導讀(3) 日文美術史名著選讀(3) 現代化與二十世紀台灣美術專題研究(3) 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專題(3) 東西藝術文明交流史(3) 中日繪畫交流(3) 矯飾主義(3) 新古典與浪漫主義(3) 西洋風景畫(3) 西洋靜物畫(3) 超現實主義藝術(3) 二十世紀前衛藝術(3) 中國古書畫鑑賞研究(3) 台灣美術史(3) 近代台、日繪畫交流史研究(3) 台灣近代視覺研究(3)

    理論類學分 (主修創作至少選修 6 門,24 學分) (主修美術史至少選修 3門,12學分)

    版畫課程 (應至少選修 6 門) 木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凸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鑄紙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凹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平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孔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單刷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金屬版畫創作研習 I、Ⅱ(3) 版畫材質研習Ⅰ、Ⅱ(3) 版畫新媒材研習Ⅰ、Ⅱ(3) 版畫綜合技法研習Ⅰ、Ⅱ(3) 照相製版技法研習Ⅰ、Ⅱ(3) 印刷科技與版畫創作研習Ⅰ、Ⅱ(3) 數位版畫Ⅰ、Ⅱ(3) 複合版畫創作 I、II (3) 平面圖像創作 I、II(3) 其他(3)

    其他創作(術科)課程 素描材質研習Ⅰ、Ⅱ(3) 攝影創作研習Ⅰ、Ⅱ(3) 媒介語言與創作實踐(3) 媒介語言與空間造形(3) 其他(3)

    繪畫課程 (應至少選 6 門) 繪畫材質研習Ⅰ、Ⅱ(3) 非具象繪畫創作研習Ⅰ、Ⅱ(3) 綜合媒材創作研習Ⅰ、Ⅱ(3) 繪畫創作研習Ⅰ、Ⅱ(3) 抽象繪畫創作研習Ⅰ、Ⅱ(3) 具象油畫創作研習Ⅰ、Ⅱ(3) 造形藝術研習Ⅰ、Ⅱ(3) 繪畫創作先驅研習Ⅰ、Ⅱ(3) 數位版畫Ⅰ、Ⅱ(3) 平面圖像創作 I、II(3) 視覺專題創製作研習Ⅰ、Ⅱ、Ⅲ、Ⅳ(3) 其他(3)

    複合媒體課程 (主修者應至少選 6 門) 水墨材質研習Ⅰ、Ⅱ(3) 綜合媒材創作研習Ⅰ、Ⅱ(3) 繪畫材質研習Ⅰ、Ⅱ(3) 造形藝術研習Ⅰ、Ⅱ(3) 複合媒體創作研習Ⅰ、Ⅱ(3) 觀念性與創作機制Ⅰ、Ⅱ(3) 影像創作研習Ⅰ、Ⅱ(3) 藝術跨域專題計畫Ⅰ、Ⅱ 數位版畫Ⅰ、Ⅱ(3) 空間裝置研習Ⅰ、Ⅱ(3) 視覺專題製作研習Ⅰ、Ⅱ、Ⅲ、Ⅳ(3) 其他(3)

    主修美術史 (至少選修 3門,9 學分)

    水墨課程 (應至少選 6 門) 水墨創作研習Ⅰ、Ⅱ(3) 水墨專題創作研習Ⅰ、Ⅱ(3) 現代水墨研習Ⅰ、Ⅱ(3) 水墨寫景與造境研習Ⅰ、Ⅱ(3) 水墨素描研習Ⅰ、Ⅱ(3) 水墨材質研習Ⅰ、Ⅱ(3) 書畫創作研習Ⅰ、Ⅱ(3) 東方媒材研習Ⅰ、Ⅱ(3) 書法與寫意研習Ⅰ、Ⅱ(3) 其他(3)

    雕塑課程 (應至少選修 6 門) 空間構築研習Ⅰ、Ⅱ(3) 立體複合媒體創作研習Ⅰ、Ⅱ(3) 造形藝術研習Ⅰ、Ⅱ(3) 綜合材料研習Ⅰ、Ⅱ(3) 塑造研習Ⅰ、Ⅱ(3) 雕刻研習Ⅰ、Ⅱ(3) 雕塑創作研習Ⅰ、Ⅱ(3) 雕塑造形研習Ⅰ、Ⅱ(3) 陶塑研習Ⅰ、Ⅱ(3) 空間與裝置創作研習Ⅰ、Ⅱ(3) 組構材質研習Ⅰ、Ⅱ(3) 公共藝術研習Ⅰ、Ⅱ(3) 雕塑方法研習Ⅰ、Ⅱ(3) 當代雕塑概念及延伸Ⅰ、Ⅱ(3) 社會雕塑概念操作研習Ⅰ、Ⅱ(3) 其他(3)

    中國美術史學方法(3

    學分)

    西洋美術史學方法(3

    學分)

    研究指導(1

    學分)

    碩士論文(6

    學分另計)

    畢業製作(

    含碩士論文,6

    學分另計)

    論文(創作論述)寫作方法(3

    學分)

    55/83

    55/83

  • 參、 師資現況及擬聘師資規劃:

    一、教師的專業結構

    本院、系、所主要教育目標,在於培植學生具備專業藝術創作及實踐研究能力,

    符合當代社會及時代所需之藝術優質的創作人才。現有的師資陣容擁有足夠且

    高素質的教學能力,專、兼任教師均具備創作及學術研究專長。教師授課時數、

    輔導及校內外服務的教學負擔,均依規定合理的調整,以期學生皆能達成教學

    目標與內容的要求。

    而依照教育部計列生師比,以該學年度具正式學籍在學學生(不含外國學生、

    延畢生、休學生)計算,且碩士班(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加權二倍計列,博

    士班學生加權三倍計列;而專、兼任教師以4:1 的目前的|師生比為 1 比 25

    以下, 依照不同單位表列如下:

    美術學系所教職員生編制統計表

    美術學院專兼任教師人數

    聘用別 專任教

    師 兼任教師 兼任教師折算數 合計

    美術學系 13 34 8.5

    26 藝術跨域研究所 4 2 0.5

    美術學院 17 36 9

    美術學院各學制學生人數

    學制 學生數 加權數 小計 總計

    學士班 271 1 271

    520

    碩士班 71 2 142

    碩士在職專班 25 2 50

    博士班 7 3 21

    藝術跨域研究所 18 2 36

    美術學院各學制師生比

    學制 學生數 學生加權

    數 專兼任教師折算數 師生比

    美術學系 374 484 21.5 22.5

    藝術跨域研究所 18 36 4.5 8

    美術學院 392 520 26 20

    註:依教育部計算原則,未計入延畢生

    實際教學情形中, 研究所課程仍屬小班教學, 大部分課程修習之學生人數會

    56/83

    56/83

  • 在 20人之下,而在 10人以下的課程有一定數量, 而超過 20人以上的班級, 多

    為大學部課程。目前的解決人數過多的方式,為分為兩個班級以及課程分流等

    方式因應。

    1. 學院教師群專業與表現

    目前師資結構中,主要分為藝術創作及理論兩類領域。專任師資員額 18名,

    現有 17名(1名待補),兼任教師教師 47位。因應多元的藝術環境與社會需求,

    兼任教師每年略有微調,多來自各領域,具備高度專業能力的教師,以期能提

    供學生更廣泛的課程學習。整體而言,近五年本系所師資年逐次更迭,教學強

    調活潑、創意與熱誠,期使能夠順應時代的趨勢,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達成

    真正學習的目的。

    在教師專業智性能力表現上,本系所長期堅持創立以來的發展特色,奠定了

    良好的發展基礎,再根據各級系所訂定的核心能力、能力指標及檢核方式,使

    得本系在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多元教學的方法上,擁有優異成果。在學院的教

    學設計上,教師群來自各領域的學習面向,不同時期留學自歐(英、法、奧、

    義)、美、日與台灣自身研究所的學術養成,能有效掌握古典與當代各自知識脈

    絡的演變發展。

    創作主修老師採用適合創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除了以實作示範教學外,課程

    期中期末評鑑的設計也是重要的輔助教學方式,對於同儕觀摩學習上有極大的

    效益。此外,課程亦經常需要結合校外教學活動,活用臺北地區豐富的展覽資

    源,來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立即感受度。例如博物館參觀包含了國立故宮博

    物院、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鳳

    甲美術館、各級藝廊及參訪藝術家工作室等等。除此之外,本系近來更增加了

    由教學資源中心所規劃發展的「藝學園-校內數位平台」,讓學生在學習分享以

    及老師教材提供上,有更即時與彈性的平台。

    在理論課程的多元教學方法上,大多透過課堂講述、專題報告、分組討論、

    多媒體教材輔助、專題演講、實地參訪上述各博物館等形式,部分課程也會透

    過講座與研討會的參與及辦理,建立規劃研討主題的實際交流的平台,藉以強

    化理論的運用以及系所內外、校外相關領域的連結互動。

    依據本系所訂定的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同步規劃及推動提升學生創作、研

    究及展演能力之作法,同時,為深耕學生創作與展演能力,在配合教學課程學

    習外,也著重展覽、策展、研討會等實踐,除常規定時的期中/末評鑑展暨觀摩

    展外,也實施各級學程級展、班展、創作成果展、年度系展、畢業展、系所跨

    領域專題展、及卓越獎展等。

    2. 專任教師數量、專長、結構及其流動

    美術學院現有專任師資員額 18 名,現有 17 名(1 名待補),現有其中包含

    教授 7名、副教授 4名、助理教授 5名、講師 1名。創作與理論的比例為 12:6,

    師資專長兼具中西理論、創作、平面繪畫、立體雕塑、複合媒材等類向,於創

    57/83

    57/83

  • 作思維與論述上,則兼容空間、觀念、跨領域、影像、哲學、書畫美學、藝術

    評論、當代思潮學等,就美術專業領域上涵蓋暨深且廣,美術學系與同屬學院

    之藝術跨域研究所在師資上均可互相支援,因此整體教學上於創作、理論課程

    間能擴充互補,使整體教學面得以完整統合。

    學院教師皆依照各自學術專長與橫跨的研究面向,在課程委員會的討論下執

    行開授課程規劃,因此並不僅限於各教師單一的學術專業,尤其透過教師橫跨

    自身研究方向的科際整合,更有助於學生學習上的身教引領。如專任教師專長

    與系所教育目標或學生學習需求上不足之處,則敦聘兼任老師協助,務使符合

    系所教育目標及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專任教師學經歷專長基本資料表

    姓名 職稱 最高學歷 專長與開設課程

    陳愷璜 教授

    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造形藝術系文化部最高級國

    家文憑

    多媒體藝術、空間裝置、觀

    念性藝術

    林宏璋 副教授 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 跨領域藝術、文化研究、

    當代藝術思潮

    劉錫權 教授 英國肯特大學藝術與設計學

    院碩士

    版畫、印刷、黑白攝影、

    電腦繪圖、平面設計

    張正仁 教授 紐約市立大學美術研究所碩

    士 繪畫、版畫、複合媒體

    曲德益 教授 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美術設計、造型美術所雙碩士 繪畫、版畫、公共藝術

    楊凱麟 教授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研究所博

    士 當代法國哲學

    賴瑞鎣 教授 維也納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

    早期基督教美術、哥德式美

    術、尼德蘭美術、文藝復興

    美術、矯飾主義

    蔡懷國 教授級專技人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

    科 雕塑、綜合媒材

    吳繼濤(正義) 副教授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水墨、書法、書畫策展與評

    黃立芸 助理教授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

    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

    中日藝術交流、東亞繪畫

    史、

    花鳥畫研究

    趙宇修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

    所碩士 水墨、書法、書畫論

    張乃文 助理教授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

    研究所碩士 雕塑、綜合媒材

    潘娉玉 助理教授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

    研究所碩士

    綜合媒材、雕塑及裝置創

    作、

    視覺藝術活動企劃

    58/83

    58/83

  • 郭弘坤 講師 義大利國立羅馬藝術學院 繪畫、水彩

    陳曉朋 助理教授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美術學

    院,藝術博士 版畫、繪畫、複合媒材

    涂維政 講師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

    所碩士 雕塑、綜合媒材

    現有結構:分析美術學系暨藝術跨域研究所現有專任師資結構(二位待補),

    博士學位師資 29%,碩士學位師資 59%,其中助理教授以上佔 94%,創作∕理

    論類教師比例為 65:35。各類創作媒材主修指導教師比例均衡,其中繪畫、複

    合媒材、雕塑師資尚可交互支援。

    3.聘任中師資

    目前學院尚待聘二名師資,其中已於 2017 年 2 月公開招聘當代藝術史與

    美學專業之師資,擬於 2017 年 8 月聘任留學法國巴黎第十大學陳眖怡副

    教授,陳眖怡老師預定開設課程重強化研究生對當代藝術實踐之歷史研究

    方法之領悟,提升研究生於當代藝術實踐時之歷史研究能力、洞察力與理

    論製造的能力,並能實際進行案例、專題研究、創作研究及相關活動策畫。

    未來擬聘任師資也期待聘任專業為創生新類型藝術領域、感性生產、文化

    社會連結等跨領域師資,達成在全球當代藝術的高速變動趨勢下,建構更

    具統合性、更多元面向且更接近實際藝術實踐的藝術教育方式。

    伍、本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