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web.nchu.edu.tw/pweb/users/hbhsu/lesson/8165.pdf ·...

5
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中) 歷史(宏觀世界):從日常科技使用談起 B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Eng.) Understanding modern history: Everyday uses and experiences of technologies in everyday life 開課系所班級 (dept. & year) 通識 學分 (credits) 2 授課教師 (teacher) 許宏彬 課程類別 (course type) □必修 □選修 授課語言 (language) 中文 開課學期 (semester) 上學期 與一般臺灣醫學史、科學史導論不同,本課程的主旨不在於介紹過往重要的科學/ 醫學人物、理論傳承及其活動,而是試圖把討論的範圍擴大到實驗室及醫院之外的 日常生活場域。從一般民眾作為科技使用者的角度,來探索臺灣民眾如何與它們產 生互動。本課程將帶領同學重返一些重要的科學/科技/醫學相關概念、產品以及實 作進入臺灣的早期歷史脈絡,了解當時民眾如何面對、使用甚至是挪用這些新事 物、新觀念,以及它們如何深遠的影響、形塑了許多我們今日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 與感官與認知。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Eng.) 這堂課將從現代時間觀念為起點,討論二十四小時制以及星期制(禮拜制)引入臺 灣的歷史過程,以及它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作息及身體感官。接著,從照明工具、 溫度的發明、交通工具、現代新身體(現代工廠中的工人身體、現代醫療與衛生保 健措施下如廁及作體操的身體),最後介紹現代生活中新滋味,包括酒、茶及味精。 本課程試圖讓同學們從生活中的不同科技體驗,來親身感受臺灣社會發展中,現代 生活形成及身體轉變的過程。透過具體的討論及實地的口訪(期末口述史報告), 本課程希望觸發同學對於醫療史、科技史乃至於廣義台灣史的興趣,並進一步反思 近代科技在台灣社會發展的多元軌跡,還有那隨之消失的許多往昔的生活方式及體 驗。 課程簡述 (course description) (Eng.) 先修課程(prerequisites)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與課程銜接的重要概念、原理與技能 (relation to the current course)

Transcript of 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web.nchu.edu.tw/pweb/users/hbhsu/lesson/8165.pdf ·...

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中) 歷史(宏觀世界):從日常科技使用談起 B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Eng.) Understanding modern history: Everyday uses and experiences of technologies in

everyday life

開課系所班級

(dept. & year) 通識

學分

(credits) 2

授課教師

(teacher) 許宏彬

課程類別

(course type) □必修 □選修

授課語言

(language) 中文

開課學期

(semester) 上學期

與一般臺灣醫學史、科學史導論不同,本課程的主旨不在於介紹過往重要的科學/

醫學人物、理論傳承及其活動,而是試圖把討論的範圍擴大到實驗室及醫院之外的

日常生活場域。從一般民眾作為科技使用者的角度,來探索臺灣民眾如何與它們產

生互動。本課程將帶領同學重返一些重要的科學/科技/醫學相關概念、產品以及實

作進入臺灣的早期歷史脈絡,了解當時民眾如何面對、使用甚至是挪用這些新事

物、新觀念,以及它們如何深遠的影響、形塑了許多我們今日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

與感官與認知。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Eng.)

這堂課將從現代時間觀念為起點,討論二十四小時制以及星期制(禮拜制)引入臺

灣的歷史過程,以及它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作息及身體感官。接著,從照明工具、

溫度的發明、交通工具、現代新身體(現代工廠中的工人身體、現代醫療與衛生保

健措施下如廁及作體操的身體),最後介紹現代生活中新滋味,包括酒、茶及味精。

本課程試圖讓同學們從生活中的不同科技體驗,來親身感受臺灣社會發展中,現代

生活形成及身體轉變的過程。透過具體的討論及實地的口訪(期末口述史報告),

本課程希望觸發同學對於醫療史、科技史乃至於廣義台灣史的興趣,並進一步反思

近代科技在台灣社會發展的多元軌跡,還有那隨之消失的許多往昔的生活方式及體

驗。

課程簡述

(course

description)

(Eng.)

先修課程(prerequisites)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與課程銜接的重要概念、原理與技能

(relation to the current course)

講授

(teaching)

討論/報告

(discussion & report)

實驗/參訪

(exp./fab visit)

遠距/網路教學

(remote/web

teaching) 教學模式

(teaching

methodology)

【請勾選】 ✓ ✓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考試進度、備註)

(course content and homework/tests schedule)

第一週 16/Sep、科技與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一個臺灣 STS 與科技使用的介紹

郭文華,〈我要我的 STS:科技與日常生活〉,收錄於陳恆安、郭文華、林宜平主編,《科

技渴望參與》,臺北:群學,2009 年,頁 90-3。

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方俊育、李尚仁譯,〈從創新到使用:十道兼容並蓄

的技術史史學綱領〉,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性別》,臺北:

群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31-170。

第二週 23/Sep、家庭中的科技使用

Ruth Schwartz Cowan, 楊佳羚翻譯,〈家庭中的工業革命:二十世紀的家戶科技與社會

變遷〉,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科技渴望性別》,台北:群學出版社,

2004,頁 99-130。

第三週 30/Sep、時間制度:禮拜天休息囉!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 : 遠流,1998 年,頁 53-90,

111-155。

第四週 7/Oct、「發明」溫度

Chang, Hasok. Invent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沸點實驗的網頁與影片:http://www.ucl.ac.uk/sts/staff/chang/boiling/index.htm

第五週 14/Oct、使用中的交通工具:機車

駱冠宏,〈騎過半世紀:台灣機車性別文化史,1930s-2007〉,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碩論,高雄:高醫,2007。

第六週 21/Oct、使用中的交通工具:拼裝車

林崇熙,〈脈絡性的技術──頡頏國家的拼裝車〉,《新史學》12 卷 4 期(2001 年 12 月),

頁 75-120。

第七週 28/Oct、使用中的交通工具:台灣筏

陳政宏,〈一脈相承:台灣筏之技術創新與特性〉,《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十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2008),頁 527-573。

第八週 4/Nov、上便所

董宜秋,《帝國與便所-日治時期台灣便所興建及污物處理》,台北:台灣古籍 ,2005

年。

沈佳姍,《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 》,台北:台灣書房,2009。

阿盛,〈廁所的故事〉,收錄於陳義芝編《阿盛精選輯》,台北:九歌,2004,頁 294-299。

第九週 11/Nov、體操、運動與近代臺灣健康教育

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33 期(2000 年 6 月),頁 1-75。

謝仕淵,〈殖民統治與身體政治:以日治初期台灣公學校體操課為例(1895-1916)〉,

收錄於《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4 年。

林丁國,〈日治時期臺灣網球與棒球運動的島內外競賽表現〉,《台灣史研究》第十六

卷第四期(2009 年 12 月),頁 37-80。

第十週 18/Nov、媽媽請妳也保重:來去做工

觀看卓別林"Modern Times"(1936)、柯妧青的「她們的故事」(2008)紀錄片。

第十一週 25/Nov、生產的經驗:生育是一種疾病嗎?在哪生?誰來生?

觀看公視獨立特派員節目「孕婦出走記」、「助產士的凋零」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臺北:群學, 2005,第三章

「近代婦產科的興起與產婆的故事」。

第十二週 2/Dec、商品的世界

觀看「東西的故事」影片

第十三週 9/Dec、現代新口味:酒

范雅鈞,《臺灣酒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年。

第十四週 16/Dec、現代新口味:台灣茶的演變

邱顯明,〈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中壢:中央大

學,2004。

翁俊發,〈製作地方味:南投松柏坑茶區烏龍茶商品標準的知識建構及其變遷〉,清大

人類所碩論,新竹,清華大學,2006。

第十五週 23/Dec、現代新口味:餐桌上的魚

觀看「漁線的盡頭」紀錄片。

第十六週 30/Dec、現代新口味:味精

林如茵,〈境外爭議、專家知識與日常生活科技:台灣味精的飲食政治〉,臺北:台大

社會所碩士論文,2005 年。

第十七 6/Jan、 十八週 13/Jan,期末分組報告:由選擇期末報告各組自選一項特定科

技或醫療產物,訪談家族長輩的使用經驗。訪談對象必須跨地區、族群、性別。

學習評量方式

(evaluation)

1. 期末(課堂)分組報告大綱:20%(課堂報告須於報告前壹週與助教討論後完

成繳交;期末報告大綱須於期中考之前與助教討論完成繳交)

2. 期末(課堂)分組報告:口頭 25%(同學互評 10%);紙本 25%(課堂報告:

3000 字為準,內容包括文本脈絡、內容摘要(問題意識與論點)、外延知識與

問題討論。期末報告:針對特定科技技術或產物,訪談家族長輩的使用經驗。

3000 字為準,包括問題意識、訪談對象簡介、訪談內容整理與討論)

3. 每週個人課後心得及筆記(任選八次撰寫,超過八次則則優選取):20%(一

頁 A4 紙)

4. 出席狀況及討論參與:10%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textbook & other references)

以課程大綱中的參考資料為主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2005。

皮國立,《當中藥碰上西藥》,台北:台灣書房,2008。

找資料的網頁:

興大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

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C.E.P.S 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新聞知識庫

課程教材(教師個人網址請列在本校內之網址)

(teaching aids & teacher's website)

課程輔導時間

(office hours)

周三下午 15.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