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暨凝態中心 - CTLD x...

122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暨凝態中心 105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書 104 12 23 日修正

Transcript of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暨凝態中心 - CTLD x...

  •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暨凝態中心

    105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書

    104 年 12 月 23 日修正

  • 目 錄

    計畫摘要 ............................................................................................................................. 1

    壹、學院現況之自我分析及評估 ..................................................................................... 2

    1.1 學院簡介 ................................................................................................................... 2 1.2 教學及研究現況 ....................................................................................................... 4 1.3 未來願景 ................................................................................................................. 13 1.4 發展面臨之問題 ..................................................................................................... 14

    1.4.1 本院優劣勢 ...................................................................................................... 14 1.4.2 克服方案 .......................................................................................................... 15

    1.5 改善之策略、方案與時程 ..................................................................................... 16

    貳、改善教學品質 ........................................................................................................... 17

    2.1 計畫目標 ................................................................................................................. 17 2.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18 2.3 執行時程 ................................................................................................................. 20 2.4 經費需求 ................................................................................................................. 21

    參、增進研究能量 ........................................................................................................... 22

    3.1 計畫目標 ................................................................................................................. 22 3.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23 3.3 執行時程 ................................................................................................................. 25 3.4 經費需求 ................................................................................................................. 25

    肆、凝態中心研究計畫 ................................................................................................... 27

    4.1 計畫目標 ................................................................................................................. 27 4.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27 4.3 執行時程 ................................................................................................................. 29 4.4 經費需求 ................................................................................................................. 30

    伍、產學與其他計畫 ....................................................................................................... 31

    5.1 計畫目標 ................................................................................................................. 31 5.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31 5.3 執行時程 ................................................................................................................. 31 5.4 經費需求 ................................................................................................................. 31

    陸、國際化計畫 ............................................................................................................... 32

    6.1 計畫目標 ................................................................................................................. 32 6.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32 6.3 執行時程 ................................................................................................................. 32 6.4 經費需求 ................................................................................................................. 33

    柒、經費需求總表 ........................................................................................................... 34

  • 捌、執行管控機制 ........................................................................................................... 36

    玖、績效評鑑機制 ........................................................................................................... 36

    9.1 評鑑方式 ................................................................................................................. 36 9.2 評鑑範圍 ................................................................................................................. 37 9.3 評鑑指標 ................................................................................................................. 37

    9.3.1 分年量化指標(含 102、103 年狀況值及 104 年目標值) ............................. 37 9.3.2 質化指標 .......................................................................................................... 39 9.3.3 研究評鑑指標 .................................................................................................. 39

    拾、因應邁頂計畫結束之作法 ....................................................................................... 40

    附件 ................................................................................................................................... 42

  • 1

    計畫摘要

    理學院 105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以下簡稱邁頂計畫),擬申請 3720

    萬 5037 元經費,以全面提升理學院教學研究水準,計畫之重點如下:

    一、 改善教學品質:給臺大菁英學生,尖端與挑戰性思維的基礎訓練,拓展寬廣的學習

    視野,並採取逐年修正課程內涵與開創跨領域新課程的策略,重點包括提升專業進

    階實驗課程教學品質、強化材料化學、海洋通識教育與數學教育、心理學術與教育

    展場建置、改善地質科學教學環境、建置黃光無塵室、改善系所用電設備等,另增

    設「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碩博士學位學程」。預期績效為專業與進階課程之改善符

    合時代需求,並延續與精進新領域課程,基礎科學課程改善計畫,推動跨領域教學。

    二、 增進研究能量:積極尋求創新的主題,建立國際水準之研究為目標,並配合中程計

    畫的執行,以配合經費模式的策略支持研究。重點作法有理論科學研究、生物顯影

    與螢光造影研究方面、以非人靈長類模型探究大腦決策機制、地震活斷層領域研究、

    森林集水區逕流產生過程對化學風化及營養鹽傳輸之影響、建置海洋及氣象觀測浮

    標系統、強化學生國際化交流等方向努力、加上人力改善,預期績效為使各研究領

    域均能提升為國際水準,維持世界百大之列,增加高引用論文數目。

    三、 產學合作:向政府與相關機構申請研究計畫,作為拓展教學與研究之基石,以服務

    國家社會,協助解決問題。重點作法以國家問題為導向,和校外單位進行合作計畫。

    如與國家級實驗研究院或中心加強合作,以落實服務國家社會的責任。

    四、 國際化:延續過去各項國際交流活動,藉以提高國際影響力,且謀求教學及研究各

    方面的永續發展。具體作法有:持續辦理「國際交流獎學金」、學生海外多元學習、

    延攬優秀國際生、爭取主辦及協辦國際活動等。

    五、 凝態中心計畫:凝態中心近年連續發表眾多亮眼成果,享有優越聲譽。104 年將以

    共用儀器功能提升計畫為策略,未來並以成立「跨國研究中心」為目標,預期績效

    為完成各項設備與建立跨國中心。

  • 2

    壹、學院現況之自我分析及評估

    1.1 學院簡介

    理學院包含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心理、天文物理、應用物理、應用數學

    科學)、地球科學(地質、地理、大氣、海洋)、人文社會(心理、地理)等三大學術領

    域,目前編制專任教師人數 227 人,學生人數 3,022 人(表一),其他教師 203 人,編制

    內職員 38 人,技工工友 16 人,約用人員 79 人,與助教 8 人。設有大學部、碩士班、

    博士班,分別為: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心理學系、地質科學系、地理環境資源

    學系、大氣科學系;四個研究所,其中三所僅有碩士班與博士班,分別為:海洋研究所,

    天文物理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另一個為 102 學年度成立之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碩

    士班。

    表一、理學院師生人數統計(104 學年度上學期) 數學 物理 化學 地質 心理 地理 大氣 海洋 天文 應物 應數 總計專任教師 25 31 35 23 28 18 18 28 7 6 8 227大學學生 240 298 300 161 266 159 147 - - - - 1,571碩士學生 60 188 212 83 117 67 45 100 19 39 32 962博士學生 19 119 165 50 42 24 23 21 8 18 - 489資料來源:教師-人事室(2015.08.12);學生-My NTU 學生人數統計(2015.10.18)

    理學院其組織架構如圖一,除了系所單位外,目前有七個院級研究中心:「全球變

    遷中心」、「貴重儀器中心」、「颱風研究中心」、「理論科學中心」、「大氣資源與災害研究

    中心」與「空間資訊研究中心」、「身體、心靈與文化整合影像研究中心」。其中貴重儀

    器中心含有量測組與海洋探勘組,而量測組以國科會計畫支持之貴重儀器中心運作;海

    洋探勘組則以維護海洋一號研究船之運作。除了上述單位外,另有校級研究中心,臺大

    數學科學中心、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梁次震

    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以及國科會理論科學中心(北區)等,與學院運作有

    著密切關係。

    圖一、理學院組織架構

    理學院

    理學院院務會議

    院長

    理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

    地球科學領域 地質系與研究所 大氣系與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基礎科學領域 數學系與研究所 化學系與研究所 物理系 天文物理研究所 應用物理研究所 應用數學科學所

    心理系與研究所 人文科學領域 地理系與研究所

    院級研究中心 全球變遷中心 貴重儀器中心 颱風研究中心 理論科學中心 大氣資源與災害研究中心 空間資訊研究中心 身心靈文化整合中心

  • 3

    理學院的宗旨與發展的核心信念,即是「培育科學人才、追求學術卓越、服務國家

    社會、推動科學教育」。全體同仁肩負著基礎科學教育任務,但是對於追求學術卓越的

    衝力與對社會的關懷更是積極。臺大理學院在各領域的表現,不論於教學與研究都在國

    內居於領導的地位,而且深具相當的影響力。自 95 年起,理學院在教務處學術領域全

    面提升計畫與國際事務處「國際化」計畫方案下,針對學院內各單位教學、研究、環境

    與國際化等四大方向作計畫規劃。在 104 年度中,本院在各項指標上,仍維持相當優異

    之成果,無論在培育科學人才與追求學術卓越與建置優質環境上,均有優良的表現。理

    學院是培養菁英科學人才的搖籃,畢業生及教師至 2014 年止已有 61 人當選中央研究院

    院士、另有多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學院院士與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本

    院各系所已經成為無數熱愛科學的青年學生心目中的科學殿堂,是有志青年追求學術養

    成的地方。本院師生秉持崇高理想,冀望為世界文明與人類福祉貢獻心力。

    另外,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為本校之跨領域之實體研究單位,近年來已有具體研究成

    果,在學術領域全面提升方案中,合併於理學院之計畫一同執行。臺灣大學為提倡兼具

    學術及應用潛能之前瞻性凝態科學研究,培育人才,特設立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凝態中

    心研究人員現有 12 名,另有博士後研究員與研究助理形成優秀的研究團隊。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執行至今已經邁入第二期的第六年,理學院在各方面有不錯的表

    現,但仍朝向超越自我的目標努力。面對挑戰,學院依據學校規劃訂定五年中程規劃書,

    以「延攬人才,強化實力;建構優質環境,追求研究卓越;追求國際化,提升國際競爭

    力」的發展策略,擬定多項執行方式,包含系所研究教學空間改善;增設研究單位或中

    心運作;充實研究設備與圖書資訊;增聘教師人員,拓展研究與開創的新教學領域,勵

    行再評估制度;與中研院成立策略聯盟,推展跨領域研究計畫;改進共同服務性課程,

    強化專業領域教學;延攬優秀學生,培養具科學宏觀人材;延聘國際知名團隊與優秀研

    究人員;行政資源之強化等。希望能於本期邁頂計畫完成後達成『提升教學品質,一流

    學術研究,加強跨系合作,拓展國際交流,有效行政協助』的具體目標

    在理學院過去發展的基礎上,未來研究重視跨領域、前沿與尖端課題,中期內可以

    有具體之研究成果領域有:高能物理、奈米科學的創新運用、地球環境變遷研究、分子

    影像檢測、資料科學與計算的發展、劇烈天氣、氣候/地球系統與大氣環境研究、海洋

    物理、化學與生物/生態研究、認知科學與華人心理學研究。此外,在現有架構下,將

  • 4

    更重視跨領域與跨單位合作的計畫。另為提升本院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增強與國內外

    一流學術研究組織之學術合作,於 101 年推動『醉月湖科學整合研究平台』,於 101 年~

    103 年度計推動 13 個計畫。目前因校方已和中研院設立聯合辦公室,並於 104 年 1 月 6

    日臺灣大學第 2842 次行政會議通過「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聯合

    補助要點」,為避免資源重複補助,理學院醉月湖平台計畫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未來除

    希望這些研究團隊能持續成長茁壯外,也希望能鼓勵跨學院系的研究團隊有更多發展空

    間,以期本院研究成果能更有國際影響力。期望理學院為臺灣建構起優質學術平台,培

    育科學人才,共同追求學術卓越,努力朝向爭取亞洲第一,邁向國際一流的願景。

    1.2 教學及研究現況

    研究表現

    理學院同仁除肩負著全校基礎科學的教學任務,同時積極追求卓越之學術研究工作,

    從事各項的研究計畫,在執行邁頂計畫上不遺餘力,因而創造優質成果。整體而言,理

    學院之學術表現,具體呈現在獲國內外院士榮銜數目、國內重要獎項之數量、SCI 期刊

    論文與引用數、擔任國際 SCI 期刊編輯委員的數量及活躍的國際學術活動上(表二~四);

    總體而言,各領域表現均為國內之龍頭,大部份領域更已站上國際舞台(表三)。物理與

    化學在 ESI 論文排名已經進入世界百大。在世界大學排名與相關學術指標指數而言,理

    學院的學術表現,更是扮演舉足輕重之角色,104 年至 10 月份止,本院已有 4 篇於國際

    重要頂尖期刊(Science 2 篇,Nature 2 篇)發表,而高引用論文篇數為各單位之冠(表六)。

    此外,依據 2015 年 QS 領域排名(表七),化學 28 名,地球海洋科學 49 名,物理與天文

    50 名,數學領域則在百名之內,心理與地理也有被認可。同仁們為執行邁向頂尖大學,

    追求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認真致力於學術研究,協助台大邁向世界百大。

    表二、理學院暨凝態中心教師/研究人員人數與發表之 SCI 論文數量統計(2014.11)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理學院教師人數(含凝態專任研究

    員) 233 234 235 239 239

    理學院專任教師人數 220 222 223 227 227 凝態專任教師與研究員 13 12 12 12 12 SCI/SSCI 1,116 1,095 1,110 1,084 697*

    註: 1. 理學院 2015 教師人數統計至 2015 年 8 月 12 日

    2. *2015 年上半年數據資料統計至 2015 年 10 月 1 日。

    3. 資料來源:ISI Web of Knowledge (WOS)資料庫。

  • 5

    表三、台大理學院與鄰近大學近十一年分領域論文數及其排名(2005.01~2015.06) 化學 地球科學 數學 物理 論文

    篇數 世界 排名

    論文 篇數

    世界 排名

    論文 篇數

    世界 排名

    論文 篇數

    世界

    排名

    東京大學 8,154 17 (-1) 4,451 19 (-3) 1,401

    65 (-3) 17,074

    9 (-1)

    京都大學 9,199 13 (-1) 2,146 78 (-2) 1,397

    66 (-1) 10,287

    21 (-1)

    日本東北大學 6,185 38 (-5) 1,800 98 (-2) - - 11,370

    14 (0)

    首爾國立大學 5,637 46 (-4) 1,427 145 (-5) 1,299

    78 (-1) 6,060

    72 (-6)

    新加坡國立大學 5,765 43 (0) - - 1,216 86

    (+1) 6,515 60

    (+7)

    墨爾本大學 2,191 255 (+10) 1,247 168 (+2) - - 2,680

    258 (+10)

    北京大學 7,327 24 (0) 37

    (+5) 7

    (0) 1,699 31 (0) 9,026

    29 (+1)

    (北京)清華大學 8,535 15 (0) 851 264

    (+28) 1,462 54 (-1) 10,472

    18 (+5)

    香港大學 1,628 394 (-13) 959 240 (+5) 735

    177 (-6) 1,893

    388 (+9)

    臺灣大學 4,888 59 (-1) 1,678 115 (-2) - - 5,486

    82 (+3)

    加州大學 柏克萊分校

    5,666 45 (0) 3,141 35 (-1) 1,956

    21 (+1) 10,948

    16 (+1)

    加州大學 聖地牙哥分校

    2,745 174 (+7) 2,824 40 (0) 952

    136 (0) 5,457

    84 (0)

    註: 1. 上表論文數收錄年代為 2005 年 1 月至 2015 年 6 月,更新時間為 2015 年 9 月 11 日。 2. 僅涵蓋進入 ESI 排行名之領域,即世界排名前 1%之領域,空白處代表該校該領域未進入排名。 3. 資料為本校圖資系黃慕萱教授依 ESI 資料庫整理提供(2015.09.22)。

    表四、台大理學院暨凝態中心各學系單位 2010-2015 上半年 ISI 論文統計

    年 份 系所名稱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上* 總計**

    數學系 80 (52;65%) 80

    (58;73%)61

    (43;70%)66

    (42;64%)69

    (48;70%) 40

    (22;55%) 396

    (265;67%)

    物理學系 275 (126;46%) 370

    (159;43%)395

    (151;38%)378

    (128;34%)341

    (139;41%) 247

    (100;40%) 2,006

    (803;40%)

    化學系 207 (121;58%) 286

    (173;60%)263

    (165;63%)273

    (173;63%)276

    (170;62%) 169

    (108;64%) 1,474

    (910;62%)

    地質學系 98 (39;40%) 111

    (34;31%)128

    (57;45%)126

    (55;44%)134

    (49;37%) 67

    (26;39%) 664

    (260;39%)

    心理學系 57 (28;49%) 70

    (36;51%)58

    (35;60%)85

    (34;40%)79

    (46;58%) 53

    (31;58%) 402

    (210;52%)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 (9;45%) 27

    (19;70%)27

    (19;70%)29

    (23;79%)23

    (14;61%) 11

    (5;45%) 137

    (89;65%)

    大氣科學系 43 (18;42%) 55

    (27;49%)56

    (27;48%)42

    (22;52%)40

    (18;45%) 31

    (15;48%) 267

    (127;48%)

  • 6

    海洋研究所 78 (25;32%) 102

    (41;40%)100

    (43;43%)92

    (34;37%)107

    (49;46%) 56

    (25;45%) 535

    (217;41%)

    天文物理研究所 19 (8;42%) 12

    (4;33%) 18

    (5;28%) 22

    (12;55%)17

    (8;47%) 13

    (4;31%) 101

    (41;41%)

    應用物理研究所 5 (4;80%) 22

    (13;59%)47

    (22;47%)44

    (19;43%)26

    (8;31%) 16

    (6;38%) 160

    (72;45%)

    應用數學科學研究

    所 0

    (0;0%) 0

    (0;0%) 0

    (0;0%) 5

    (1;20%) 11

    (9;82%) 11

    (7;64%) 27

    (17;63%)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5 (1;20%) 1

    (1;100%)1

    (0;0%) 1

    (1;100%)0

    (0;0%) 0

    (0;0%) 8

    (3;38%)

    貴重儀器中心 20 (3;15%) 24

    (3;13%) 29

    (3;10%) 24

    (1;4%) 26

    (2;8%) 26

    (2;8%) 149

    (14;9%)

    空間資訊研究中心 0 (0;0%) 0

    (0;0%) 2

    (1;50%) 1

    (0;0%) 0

    (0;0%) 0

    (0;0%) 3

    (1;33%)

    宇宙學與粒子天文

    物理學研究中心 2

    (1;50%) 1

    (0;0%) 1

    (1;100%)0

    (0;0%) 1

    (0;0%) 0

    (0;0%) 5

    (2;40%)

    臺大理論科學中心 64 (36;56%) 45

    (25;56%)53

    (32;60%)44

    (22;50%)30

    (12;40%) 14

    (3;21%) 250

    (130;52%)

    理學院(N/A) 0 (0;0%) 2

    (1;50%) 1

    (0;0%) 1

    (0;0%) 0

    (0;0%) 0

    (0;0%) 4

    (1;25%)

    理學院總計 855 (424;50%) 1,117

    (560;50%)1,098

    (555;51%)1,112

    (531;48%)1,093

    (550;50%) 697

    (341;49%) 5,972

    (2,961;50%)

    註:1. N/A 表示以該學院為名義發表之文章,無法細分到系、所或研究中心 2.括號內數值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之論文數及其占當年論文數比例 3.*表示各系所至 2015.10.01 止之論文數 4.**表示各系所 2010.01.01 至 2015.10.01 之論文總和

    理學院在學術領域的表現,更對於臺灣大學在國際與國內學術地位佔有極重要的貢

    獻(相關資料表五、六)。相較於台灣大學其他領域,理學院的表現是絕對傑出,充分展

    現理學院在過去的努力方向,是相當正確,並且成果豐碩。

    表五、過去十年理學院暨凝態中心同仁學術榮譽獎項統計

    學年/年度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中央研究院院士 - - - - 2 - 4 - 1 - 第三世界科學院士 - 1 - 1 1 - 1 2 1 - 行政院傑出科技獎 (81~100 年共 5人次獲獎)

    - - - 1(1) - - - - - -

    科技部特約研究員 (85~95 年共 19 人次獲獎)

    1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80-103 年共 108 人次獲

    獎,包含凝態中心 3 人次) 2(1) 2 3 9 6(2) 4 6 1 5 -

    科技部傑出特約研

    究員 (91~103 年共 17 人次獲獎)

    1 - 1 - - - - - 1 -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91~104 年共 28 人次獲獎,

    3(1) 2 1 1 2 2 2(1) 1 1 5(1)

  • 7

    含凝態中心 3人次) 教育部國家講座 (86~104 年度共 21 人次獲

    獎) - 1 3 1 - - 1 1 1 1

    教育部學術獎 (80~104 年度共 22 人次獲

    獎) 3 - 1 1 1 2 1 2 2 1

    傑出人才講座 (83~101 學年共 17 人次獲

    獎,包含凝態中心 6 人次) 1 - 1(1) - 1(1) 2 - - - -

    中研院年輕學者獎 (88~104 年共 21 人次獲獎,

    包含凝態中心 3人次) 2 1 1 - 1 1(1) - 1 2(1) 1

    註:: 1. 本院校友有獲中研院院士 49位、美國院士 14位、諾貝爾獎 1位 2. ()為當年獲獎人數中的凝態中心人數。 3. 資料來源:副校長室網站「本校教師榮譽榜」 

     

    表六、校園學術表現比較 指 標 項 目 台 大 理 學 院

    Nature(1980-2015.10. 17) /Science(1968-2015.10. 17) 30/43 13/20

    Highly cited Papers (2005.1-2015.6.30) 424 168

    *未含凝態中心發表數 

    表七、2015 QS 領域排名

    Subject Field Rankings

    NATURAL SCIENCES

    Chemistry 28 Earth & Marine Sciences 49

    Mathematics 51-100 Physics & Astronomy 50

    LIFE SCIENCES & MEDICINE Phychology 101-150

    NATURAL SCIENCES Geography 101-150

    理學院各單位獲教育部與國科會資助執行卓越與後卓越計畫,包含華人本土心理學

    研究、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尖端材料的基礎科學研究、新世代磁共振成像術之發

    展、人類認知神經機制與社會運作的共建歷程、與亞洲大地構造運動與氣候變遷研究等

    共 18 項,這些計畫已經於 97 年度都完全執行完畢。近年來,院內同仁更獲得多項科技

    部領航計畫(表八)與攻頂計畫(表九),使得理學院的學術研究更加茁壯。這樣的計

    畫配合追求邁向頂尖大學之計畫執行,有效提升理學院研究能量。

    表八、科技部獎助臺大理學院領航計畫 單位 主持人姓名 職稱 計畫名稱

    數學系 于靖 教授 大域算術幾何(103.8-107.7)

    物理系 張寶棣 教授 總計畫:參與日本 B 介子工廠 BelleII 實驗(102.8-106.7)

  • 8

    物理系 林敏聰 教授 邁向全電控自旋電子學:具巨大自旋-軌道耦合的

    新穎材料之顯微與自旋傳輸研究(104.8-108.7) 天文物理研

    究所 陳丕燊 教授 全方位探測極高能宇宙微中子及宇宙線-「深耕南

    極」、「厚植本土」(104.8-108.7)

    化學系 周必泰 教授 分子→材料→元件; 基理以及尖端應用新導向(99.8-103.7)

    化學系 邱勝賢 教授 內鎖分子的合成化學應用與複雜體系構建

    (104.8-108.7)

    化學系 周必泰 教授 新穎激發態分子材料於尖端基理探討

    及生醫光電之應用(104.8-108.7) 化學系 邱勝賢 教授 內鎖分子的新穎合成法與應用(100.8-104.7) 化學系 彭旭明 教授 金屬串分子之設計、合成與性質探討(101.8-105.7)

    化學系 陳俊顯 教授 金屬串分子之電性與分子元件之實驗研究(子計畫3)(101.8-105.7)

    化學系 金必耀 教授

    (1)金屬串分子之電性與分子元件之理論建構(子計畫 4)暨(2)簡單共軛分子、奇異石墨烯結構、新穎金屬串等奈米分子體系的幾何結構、電子構造、輸送

    性質的理論探討(101.8-105.7)

    地質科學系 沈川洲 教授 從洞穴鐘乳石看歐亞第四紀氣候與環境變遷

    (103.8-107.7)

    大氣科學系 吳俊傑 教授 颱風動力前瞻研究-強度、結構、降雨、與地形交互作用(102.8-106.7)

    表九、國科會獎助臺大理學院攻頂計畫 單位 主持人姓名 職稱 計畫名稱

    物理系 侯維恕 教授 飛越小林‧益川─探尋第四代夸克(99.8-104.7)

    地質科學系 鍾孫霖 教授 越過西藏:對比研究地球的兩大碰撞造山代

    (100.8-105.7)

    大氣科學系 隋中興 教授 東亞區域水循環與其伴隨氣候暖化之反應

    (98.8-103.7) 數學系 林長壽 教授 非線性方程可積分系統和代數幾何(101.8-106.7)

    物理系 蔡定平 教授 電漿子超穎物質於能源、環境與優質生活之應用 (102.8-107.7)

    研究現況

    理學院多年的努力使成為我國基礎科學、地球科學與海洋科學等學門的研究重鎮。

    加上第一期邁向頂尖大學之計畫,與學院全體同仁努力爭取不少的研究經費執行研究計

    畫,其中更推展創新研究與跨領域合作,與其他單位的合作非常密切,推動前衛的主題

    研究與實用的技術研發,使學院在各領域的發展相當蓬勃,拓展了豐碩的成果,歷年來

    研究論文發表情形如表四。。

    各系所研究領域拓展如下:

  • 9

    ● 數學:純數學(含分析、代數、幾何)、應用與計算數學、機率與金融數學、統計科學、

    交換代數、非交換代數、數論與密碼學、幾何與拓樸、偏微分方程、計算與應

    用數學、統計科學、幾何分析、量子極小模型綱領、量子同調環的不變性、相

    變問題、平滑基底上之帶有對數極的晶格。

    ● 物理:場論與粒子物理、新穎磁性材料中奇異物理態、原子核與中能物理、原子分

    子物理、天文物裡、凝態物理、雷射物理、光學、統計物理、流體力學、高

    能物理、宇宙學。

    ● 化學:功能性材料之設計與合成、生醫化學與科技、分子構造與影像技術、胺基酸

    長度對螺旋離子對、環境科學與永續化學的發展、新合成策略與催化反應。

    ● 心理學:社會科學、心智科學與生命科學三大學術範疇均衡發展,涵蓋認知、知覺、

    人格社會、生理、計量、發展、工商、臨床、神經認知等心理學領域。

    ● 地質:地震與活斷層、大地構造與環境變遷、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下水文與工

    程地質、古生物化石研究。

    ● 大氣:天氣學、大氣動力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

    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劇烈天氣與颱風、氣候與地球系統、大氣環境。

    ● 地理:地形景觀、地理資訊管理、自然地理、區域及都市研究。

    ● 海洋:大陸礁層、海洋生態與漁業、南海區域海洋科學、海洋資源與環境、水下地

    聲研究、海洋生態系統。

    ● 全球議題:國際海洋鑽探、國際大陸深鑽計畫、國際海洋全球變遷、古環境變遷、

    東南亞地體動力研究、黑潮發電,水甲烷能源開發等。

    理學院在 104 年度的各項計畫推行下,研究成果甚為豐碩:

    1. 國際期刊論文持續維持一定領先水準,高引用數論文數持續成長。

    2. 這一年,本院同仁學術表現,獲得國內外持續肯定,獲頒國內外重要獎項有:

    (1) 數學系李瑩英教授榮獲教育部第 59 屆「學術獎」。

    (2) 物理系郭光宇教授榮獲教育部第 19 屆「國家講座」。

    (3) 物理系陳凱風教授榮獲第九屆「年輕金玉學者」。

    (4) 數學系謝銘倫副教授、物理系林敏聰教授、化學系邱勝賢教授、地質系吳逸民

    教授、大氣系林依依教授榮獲科技部 103 年度「傑出研究獎」。

  • 10

    (5) 大氣系郭鴻基教授榮獲 103 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

    (6) 化學系邱靜雯助理教授(副教授)榮獲吳健雄學術基金會 2015 年第八屆傑出女

    科學家「新秀獎」。

    (7) 物理系蔡政達副教授榮獲 104 年「青年獎章」。

    (8) 地質系江博明講座獲頒中華民國地質學會 104 年度「丁文江學術成就獎」。

    (9) 心理系賴文崧副教授榮獲中研院 2015「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10) 海洋所謝志豪教授榮獲日本第 18 回「生態學琵琶湖賞」。

    (11) 數學系夏俊雄副教授、化學系邱靜雯副教授、心理系張玉玲助理教授、地理

    系溫在弘副教授榮獲科技部 104 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3. 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肯定,榮登於國際最重要期刊。

    (1) 化學系與中研院原分所合聘教授林志民博士與化學系大學部學生趙彣(第 1 作

    者)研究成果< Direct kinetic measurement of the reaction of the simplest Criegee

    intermediate with water vapor>榮登國際期刊《Science》(2015.2.13)。

    (2) 海洋所參與之國際團隊揭露南海巨大內波生命史刊載《Nature》期刊(2015.5.7)。

    (3) 由物理系陳凱風教授擔任「B 物理」召集人的 CMS 研究團隊與 LHCb 共同宣

    布發現極稀有的 B0s 粒子到雙渺子衰變的研究成果榮登《Nature》

    (2015.6.4)。

    (4) 地質系龔源成教授、海洋所喬凌雲教授與陳映年博後研究員及中研院地球所組成團

    隊研究成果榮登國際期刊《Science》

    (2015.8.14)。

    (5) 地質系沈川洲教授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Science

    Advances》(2015.3.13)。

    (6) 大氣系林依依教授合作研究團隊之研究成果 榮 登 《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5.20)。

    (7) 大氣系林依依教授合作研究團隊之研究成果

  • 11

    environment to suppress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fication under global warming>榮

    登《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5.18)。

    (8) 地質系沈川洲教授合作研究團隊之研究成果榮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6.30)。

    (9) 化學系陳浩銘助理教授研究成果 榮 登 國 際 期 刊 《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8.28)。

    (10) 地理系黃倬英副教授研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國際期刊 《 Nature Geoscience 》(2015.5)

    (11) 大氣系黃彥婷助理教授研究團隊研究成果< The remote impacts of climate

    feedbacks on regional climate predictability > 榮登國際期刊 《 Nature

    Geoscience 》(2015.2)

    教學--強化教學、提昇教學品質及學生素質

    臺大理學院一直是培育高級科學研究人才之場所,因此延攬國際一流人才來校進行

    研究與教學,藉以改善教學環境現況,拓展學生視野,強化學生在基本科學思維與精神

    的素養;同時開創新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空間與機會,務期讓學生的訓練達到世

    界一流,方能展現其所長,有效提升本校學術水準與研究品質,與對社會服務的能力。

    理學院依據校定辦法設立課程委員會,並於系所設立相關課程委員會審查課程設計

    與評估。基礎科學訓練在於課程結構規畫,如何引導建立學習目標是培養人才的第一步

    驟,爾後方能使學生獲得最新與最紮實的知識與思維訓練。除了專業知識外,對於國家

    社會認同,具有團隊工作之信念,也是理學院培育人才中必須涵蓋的一環,使同學們在

    團體互動與自我認知中,成為傑出的領導者。配合學校建立課程地圖,藉以提昇教學品

    質。課程設計融入新穎課題,融合前沿科學知識於教學中,建立完備的資訊網,網路環

    境建置,課程內容的更新,更新圖書資訊設備,完成增設導覽系統,使資訊更流通。開

    設專題,藉以培養領導人才。實驗課程的重新定位,與實驗課程內容修訂與儀器設施更

    新,也一直是重要目標。理學院 99-103 學年度各系所開授課程數(表十)。

  • 12

    表十、理學院 99-103 學年度各系所開授課程數 系所 99 學年度 100 學年度 101 學年度 102 學年度 103 學年度數學系 163 157 144 146 151 物理系 324 269 285 279 282 化學系 510 667 655 706 694 地質系 215 225 215 215 197 心理系 234 246 271 271 272 地理系 127 121 130 141 130 大氣系 102 122 120 115 117 海洋所 138 140 133 135 132 天文物理所 36 32 34 32 32 應用物理所 20 32 35 35 35 應用數學所 - - - 23 22 合計 1,869 2,011 2,022 2,098 2,064

    「堅實的基礎科學訓練,方為卓越學術研究的基礎」是理學院的教學信念,除積極

    在各專業領域之教學改善外,對於校園共同基礎科學教育之規劃與執行,更是不遺餘力。

    總體而言,各系所之專門領域之課程與實驗與共同基礎科學教育均逐步進行改善,平均

    5~7 年的計畫執行中,將可以完成整體教學更新的計畫。不過教學的改善是需要持續的,

    因此這樣的工作必須持續的進行。在共同課程教學上,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心理

    系等系所教師除了系所專門課程外,平均每一學期需要負擔 3-4小時的基礎科學課程 (表

    十),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學現況相去甚多,沈重的教學負擔嚴重影響研究表現,因此理

    學院在教學改善方面,將持續朝向下述目標努力:

    1. 基礎課程採用大班授課小班輔導與實驗學習策略。

    2. 增加高階基礎科學課程與通識課程的開授。

    3. 鼓勵跨領域學程之開設,開創新領域尖端研究。

    4. 藉由教育部計畫之執行,推動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

    5. 與建國中學合作推動『科學班』、舉辦週末科學班,培育未來之科學人才。

    表十一、理學院 101-103 學年度共同服務課程開班統計 學年度 101 學年 102 學年 103 學年

    科目 班次 選課人數 班次 選課人數 班次 選課人數

    微積分 60 5,830 57 5,282 60 5,393

    普通物理學 50 3,100 48 2,993 48 2,996

    普通化學 20 2,432 19 2,321 17 2,322

  • 13

    有機化學 13 1,341 13 1,342 13 1,301

    分析化學 8 729 9 768 9 753

    普通心理學 12 1,663 12 2,235 11 2,013

    合計 163 15,095 158 14,941 158 14,778

    104 年度教學重要績效:

    1. 學院內新聘 10 位教師,開創新領域教學與研究,並強化跨領域研究。

    2. 協助「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與數學科學中心辦理演講系列與執行基礎科學課程改善

    計畫、執行基礎科學資優生人才培育計畫,以及推動跨領域研究。

    3. 數學系進行榮譽學程修改及深化,並修改修業規定讓修業更具彈性。

    4. 物理系維修舊有共用儀器設備,提升學習效能。

    5. 化學系增開新課程,擴展學生專業知識及英語能力。

    6. 地質系補助野外實習車資,增進學生了解野外課程知識。

    7. 心理系於大型教室設置節電裝置,更新網路設備。

    8. 地理系創新教學,為目前的教學導入科學史與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的研究視野。

    9. 大氣系建立年輕教師傳習制度,持續進行節電裝置。

    10. 海洋所改善海洋科學通識教育教學品質,更新課程資料,持續強化「海洋環境概論」

    課程。

    執行基礎科學課程(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改善計畫,積極聘任教學助理,

    改善實驗設備,統整教材,推動「大班教學、小班輔導」計畫,強化基礎科學課程品質。

    由於校園共同基礎課程屬全校性,因此,這些共同基礎科學課程(如:普通物理、普通

    化學、微積分、普通心理學)之改善計畫另由教務處直接支助,本計畫經費僅以配合方

    式,補助相關改善計畫。學院召開共同科學課程教學會議,商討改進方案,並向教務長

    簡報後,擬具方案經教務處補助執行。

    1.3 未來發展願景

    培養全國具有科學素養人才是臺灣大學理學院責無旁貸的責任,值教育部支持邁向

    頂尖大學計畫之際,學院更是需要積極規劃與改善教學現況,以使學生有優質的學習環

    境。為養成具有基礎科學素養的人才,其中心思維與精神的薰陶是必要的,因此要塑造

    基礎科學素養養成環境,是臺灣大學應該肩起的責任。衡量台灣學術環境條件與理學院

  • 14

    同仁們的表現,以大阪大學或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C San Diego) 作為五至十

    年內追求之目標,應該是適切的選擇。要追求這樣目標,要在制度上與資源支助上,做

    適當調整,方有機會達成目標。雖然臺大理學院諸多領域之學術論文排名已經進入百大

    之列,但是整體學術在全球影響力,如 Nature、Science 發表,與論文影響指數,仍需加

    強。

    本院的發展優勢在於以基礎科學專業領域發展,基礎科學之研究與教學的角色做最

    大的發揮,藉由計畫執行,來打造理學院為國際學術重鎮。過去於學術的表現在臺大整

    體中獨占鰲頭,尤其是以 Nature、Science、SCI、高引用論文或 SSCI 期刊發表數目,獲

    得重要獎項之人次均是校園中表現最傑出的單位之一(參見表六),不過理學院仍面臨挑

    戰,發展新而重要的領域,躍升國際舞台,扮演學術領導角色。

    發展願景:

    1. 爭取思亮館學生實驗空間改善或改建、地球科學樓與心理系側館之籌建、以及海洋所

    與全球變遷中心之共同籌建,基礎實驗大樓的籌建與健全基礎共同實驗,為未來數十

    年發展的空間需求打下基礎。

    2. 持續增加高品質教學人力,共同協助服務性課程教學。

    3. 籌募充足的研究經費,協助各領域開拓高品質研究,成為世界級研究中心。

    4. 推動跨領域合作與新領域開發,提升論文品質, SCI 論文發表數目與影響力有進步。

    5. 成為國內基礎科學教學相關議題的領導者,並具國際學術影響力。

    6. 尋求國際重要研究機構之合作機會,成立前瞻領域的研究中心,提升國際影響力。

    1.4 發展面臨之問題

    1.4.1 本院優劣勢

    優勢

    1. SCI 期刊論文發表數,Highly cited paper、Science、 Nature 論文數目維持高水平。

    2. 諸多領域的 ESI 論文排名維持世界百名之列。

    3. 同仁屢獲國內外重要獎項,顯現學術實力。

    4. 優良的教學與研究環境,悠久的歷史與名聲,具有社會影響力。

    劣勢

    1. 心理系與地球科學空間需求是目前全院面臨之最大困境,海洋所館舍老舊且有裂縫

  • 15

    與傾斜問題。系所館舍老舊,未能獲得改善,雖有規劃,但是礙於經費籌措不易,

    未能推行。另外,本院缺乏轉置空間的機制,無法滿足跨領域研究暫時空間發展的

    需要。此外,大學部共同實驗教學空間之新建計畫,並未規畫適當替代方案造成未

    來共同實驗教學之限制。

    2. 數學系、化學系、物理系與心理系之教師教學負擔重,理學院在基礎科學的教學上,

    雖積極延攬專任與兼任師資,然而實際需要擔任共同必修課程與專業課程的人數很

    大,因此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3. 薪資結構之不完善與環境支援之不足,影響頂尖人才之延攬,週邊國家、中國大陸

    持續邀請本院人才應聘教學,此一狀況不僅影響目前人才被挖角的疑慮,也影響到

    新進人員的延攬。

    4. 高級研究人力與技術人員的支持仍顯不足,對於重要儀器之運作維護,影響甚巨;

    由於人才難覓,不足之專業支援人力支援,影響本院達成國際化目標。

    5. 儀器經費仍顯不足,貴重儀器的需求採購無法與研究工作推展適時配合,明顯跟不

    上發展速度,此外運作維護經費亦吃緊。

    6. 英語環境與中短期的校方居住安排也是造成大量國際交流不易之原因。

    7. 對於專業教學協助人力如優秀教學助教之徵募,因制度變更,致使無法聘足應有人

    力,會影響實驗等服務性課程教學。另有關行政支援人力,特別是國際化業務,更

    是需要強化,包括遴才、訓練與留才。惟現有制度幹事僅能進用學士級,高資低用,

    也不易留才。

    1.4.2 克服方案:

    1. 爭取地球科學大樓與心理系側館之籌建為首要目標,思亮館空間改善作為轉圜空間、

    海洋所與全變新大樓整合重建亦為目標,以滿足空間需求。

    2. 教學實驗大樓校方應該立即規畫適當替代方案並積極進行。

    3. 「大班教學、小班輔導」教學方案已經推展五年,經檢討後,認為這樣做法,值得

    持續,以有效減輕教師教學負擔,並維持教學品質。

    4. 研究經費的再充實,改善教學研究設備。

    5. 國際化措施需要持續,聯繫與關係維持需要長期規劃與執行。

    6. 鼓勵學生赴海外作短期進修,以拓展視野與思維。(「理學院推廣國際交流獎學金

    設置要點」已於 100 年 11 月 8 日第 2692 次行政會議通過,積極執行中)

  • 16

    7. 補助與獎勵本院專任教師研究教學,積極爭取計畫與獎項。(「理學院專任教師經

    費補助要點」已於 101 年 10 月 16 日第 2734 次行政會議通過,推動執行中)

    1.5 改善的策略、方案及與時程

    為強化本院發展,依短、中、長期,擬定下列策略與方案(詳細策略如附件 1~8): 短期 中期 長期

    落實並精進短期策略之各

    項工作。 落實並精進各中短期策略

    各項工作。

    招生

    推廣

    1. 進行高中教學、大學通識教育及深化。 

    2. 加強招生宣傳及改進相關招生事物。

    3. 增加陸生、國際生與僑生研究名額,降低少子

    化衝擊。 

    - -

    教學

    改善

    1. 強化數學系榮譽學程,並整合博士後人才

    協助教學。 2. 持續改善教學實驗室

    授課品質及內容。 3. 透過課程改進與教學

    工作分配,吸引優秀學

    生擔任助教職務。 4. 改進資格考、修課規

    定,以鼓勵優秀學生、

    碩士生繼續攻讀博士

    學位。 

    1. 數學系學程分流,新科技融入教學及實驗。

    2. 加強共用儀器之建置,提供學生動手實驗

    之環境及誘因。 3. 課程檢討,激發學生研

    究熱情與野心。

    1. 持續將新科技融入教學及實驗。 

    2. 推動自主探索實驗物理新課程開發。 

    研究

    能量

    1. 教師成果發表質量兼具,提升國際學術界能

    見度。 2. 加強和校外研究單位

    合作,提升研究能量及

    培育人才。 3. 大氣系擬對助理教授

    的升等嚴格把關,,藉

    以提升研究能量及國

    際競力。 4. 提升心智科學研究能

    量。

    1. 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投入更多研究時間。

    2. 持續和校外研究單位,並擴及世界著名研

    究單位合作,建立合作

    交流平台。 3. 持續培育跨領域人才。4. 建立高效能計算的虛

    擬及資料視覺化實驗

    室、整合心理學本質特

    色中心、參與籌設「全

    球華人數學學會」。 5. 強化系內合作,以減輕

    研究生不足之壓力。。

    1. 奠定「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認知神經科

    學」…等各領域的領導地位。

    2. 減輕教師課務負擔,投入更多研究時間。

    空間

    改善

    利用空間重整、改善及租

    借卓越聯合大樓空間暫解

    空間不足之問題。

    1. 單位空間籌建。 2. 爭取增加經費,發展、

    建立主題研究室與實

    1. 籌建獨立研究空間永續經營,如國家理論科

    學研究中心、臺大數學

  • 17

    驗室,擴充研究設備。

    科學中心、全球華人數

    學會、地科大樓及心理

    系館。 2. 持續發展主題研究室

    與實驗室。 3. 改善研究與教學環

    境,符合國際化標準,

    以利國外學者及來訪

    外賓有更佳的工作環

    境,以提升研究成果。

    系友

    聯繫 建立畢業系友及業界資源

    連結網絡,提供學生實習

    機會及募款管道。

    國際

    持續在密集國際學術活動下,營造更加國際化的教

    學研究環境。

    鼓勵學生具有恢弘志向及

    國際觀,成就自己為一流

    大學中的一流人才。

    此外,為延攬優秀教師、學生,各系也積極以獎勵或津貼的方式鼓勵,除申請科技

    部延攬特殊優秀人才外,如數學系以募款經費來源訂定新進教師額外加給辦法、系友會

    青年數學家講座辦法;物理系以楊金豹基金延攬優秀新進教師、獎勵教師優良成果,並

    另訂定金玉傑出論文獎設置辦法,獎勵從事有深遠影響之教師研究。化學系訂定新進教

    師傑出研究獎勵辦法,以顏氏夫婦之捐助,獎勵有傑出研究表現之 5 年內新進教師。而

    在延攬優秀學生方面,數學系設置第一志願獎學金,自 103 年度開始施行至今已通過 2

    位學生獎勵;大氣科學系設置琢玉獎學金,本學年度由 1 位奧林匹亞競賽獲獎生獲得。

    貳、改善教學品質

    2.1 計畫目標

    臺灣大學聚集最菁英的學生,對於這群未來社會領導階層者,需要給予最尖端訓練,

    拓展寬廣的視野,培養具有挑戰性的思維。因此在專業教育養成上,需要符合世界的潮

    流,實驗技術更要以創意性的方式研習。養成過程中,讓他們從互動與自我認知,學習

    自我負責,創立優質科學本質的文化傳統。

    教學品質的保證,是要有詳盡的規劃。依據專業課程結構,依序在教學上提升品質,

    並由研發成效融入新穎課題,讓學習效果更提高。已經由各學系領域之課程建立資訊網,

    並融入學校整體的教學網。除固定之基礎課程外,隨時學習之方式隨著網路而開展,開

    設專題訓練課程與實驗課程,使知識與研究同時並學,如此方能培養領導人才。

  • 18

    根據系所評鑑結果與教學評鑑之意見,各系所自行訂定教學改善中長程計畫,逐年

    編列方案執行。整體而言,教學理念上應該讓學生選課有更多彈性,全盤討論必修課程,

    考慮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及動機,並著重實作與實例研討,創造自我學習的模式,因此

    教學改善應從多方向著手。依據領域的特徵,設計適合的學習途徑,讓學生自行選擇。

    理學院老師不斷追求優良教學方法與內涵,校園內基礎科學教育教學一直作多方向

    改善,以確保科學教育品質。多年來,已經培育不少科學人才。改善教學品質計畫在 104

    年執行成果摘要如下:協助「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與數學科學中心辦理演講系列與執行

    基礎科學課程改善計畫、執行基礎科學資優生人才培育計畫,以及推動跨領域研究。數

    學系進行榮譽學程修改及深化,並修改修業規定讓修業更具彈性。物理系維修舊有共用

    儀器設備,提升學習效能。化學系增開新課程,擴展學生專業知識及英語能力。地質系

    補助野外實習車資,增進學生了解野外課程知識。心理系於大型教室設置節電裝置,更

    新網路設備。地理系創新教學,為目前的教學導入科學史與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的研究視野。大氣系建立年輕教師傳習制度。海洋所改善

    海洋科學通識教育教學品質,更新課程資料,持續強化「海洋環境概論」課程。

    學院教學努力目標有:(1)學院所屬各系所之專業與進階課程之內涵改善。(2)持續推

    動基礎課程採用大班授課小班輔導與實驗課程改善。(3)新領域的系所與課程的審查與開

    設。整體而言計畫目標以教學設備的更新、新領域課程的規劃與課程國際化的建立等為

    主。

    2.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理學院訂定為「改善教學品質」:以各系所依歷年「系所評鑑與教師評鑑相關改進

    意見」分別提請計畫,系所計畫採均衡補助,由策略發展委員會分配,經諮議委員會審

    查後補助執行。105 年度經費擬在各項次分配比例中改善教學品質計畫為 14%。詳細系

    所計畫如附件 1~8。

    2.2.1 系所計畫

    計劃目標將針對系所需求,依其需求進行計畫執行,期能使全院各系所均有優質

    的教學的品質。本年度預定執行之主要目標: (1)學院所屬各系所之專業與進階課程之

    內涵改善。(2)持續推動實驗課程改善。(3)新領域的系所與課程的審查與開設。

  • 19

    數學教學改善計畫—深化榮譽學程、學習分流、課程修習之彈性化、重要基礎課

    程之教學錄影、必修課程核心內容之規範、加強新生入學前之準備,及入學後學習狀

    況之輔導,預期績效為基礎數學與應用數學人才之全面提升。

    提升專業進階實驗課程教學品質,加強建置物理系(所)黃光無塵室—在近代物理

    與基礎物理實驗課程中各增加兩至三項特色實驗,以降低每組學生人數,提高教學效

    果,並讓學生學習最新科技。在近代物理專業實驗課程上,增加現代雷射光學實驗,

    使學生有前瞻科技訓練。增設黃光無塵室,使學生學習半導體製程的良好環境,將會

    是一個重要且使用率非常高的實驗室。此外,會加強物理與理論科學中心之合作。

    強化材料化學教育及提升相關設備—執行下述積極措施以強化材料化學領域 (1)

    增開課程:積極規劃相關新選修課程,例如光化學、固態材料化學等。(2)強化設備功

    能,以滿足相關研究與教學需求。(3) 爭取更多募款和研究及教學經費,改善教學和

    研究環境,吸引國際學生。(4) 辦小型研討會,邀請相關學者專家之學術交流及互動,

    提昇材料化學教學及研發能量。

    心理系學術與教育展場建置、增設研究及交流空間—為使系館帶入心理學的象徵

    與風貌,計畫將以系館走廊規畫成展覽場地,使有常設性展出。老舊空間重整,以解

    決現階段空間不足之問題,增設實驗儀器展示空間,並與儀器整理考究及紀錄說明結

    合,以為未來成立博物館之文物展示準備。

    改善地質教學環境、補助野外實習課程—地質系因建物老舊,舊有設備不堪使用。

    另外,野外露頭的實際觀測與實習地質教育中極為重要一環,故本年度以改善教學環

    境及補助野外實習課程、協助教師充實「課程地圖」為目標。

    持續改善大氣系用電設備的耗電改善、供電穩定與加強環安監控—大氣系因教學、

    研究仰賴計算機資源甚深,因此設備供電的不穩定會導致研究過程產生波折與損失,

    因此,計畫持續在用電量上進行更精確管控措施,藉以改善與更換耗能設備。達成節

    能目標,使所有用電設備皆處在一個經濟且良好的節能運作狀態。

    持續改善海洋通識教育—繼續推動「海洋科學概論」及「海洋環境概論」兩門大學

    部通識課程,並將上述二課程的教材上網,有助於學生課前準備及課後複習。

    學程推展—全變中心與海洋所規畫與開設「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碩博士學位學程」

  • 20

    及「海洋科學學士學位學程」,已獲教育部正式核定,預計 105 學年度正式招生。期

    望未來能以充實的專業知識,做到關懷地球環境與生態保育,並經略海洋事務,保護

    海洋環境,永續海洋資源,進而提升臺灣在全球變遷與海洋議題的國際地位,成為海

    洋國家的中堅。

    2.2.2 積極聘任兼任與合聘教師

    理學院將積極延攬中研院優秀研究人才,擔任各系所兼任或合聘教師,開設相關

    專業領域課程,當然共同科目之教學人力,將謀求更多資源解決現有之困境。

    2.2.3 延聘教學助理

    對於專業科目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各系所視需求增設教學助理協助教學品質提

    升。過去幾年已有不錯之成效,雖助理聘任制度改變,仍希望能夠維持此運作。

    2.2.4 加強單位評鑑、教師評估與獎勵淘汰機制

    依循校訂之辦法辦理,嚴格執行單位評鑑與教師評估,建立獎勵淘汰機制,確保

    單位競爭力與優異師資。

    2.2.5 強化行政支援

    為因應「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相關計畫工作,提昇本院相關行政能力,各

    項相關業務將由院辦公室主導,培訓人員熟悉各項文件與資料之作業。各單位依需求,

    聘任助理人員協助完成作業。

    2.3 執行時程

    自民國 105 年 1 月 1 日至民國 105 年 12 月 31 日止。個別計畫以多年期規劃,執行

    時以一年為基準,經評估與考核,決定計畫之後續。

  • 21

    2.4 經費需求

    分項計畫名稱:改善教學品質計畫(詳如子計畫所示)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常門

    人事費 博士後、專兼任助理、臨時人員、工讀

    生…等 1,500,000

    員額如子計畫所

    示 4,341,930 國外差

    旅費

    300,000

    業務費 及其他

    耗材用品、教學環境

    整修…等。 2,541,930

    資本門 設備費 儀器、設備..等。 680,000 694,000

    圖書費 圖書 14,000

    合計 5,035,930

    分項計畫名稱:學院運作經費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 常 門

    人事費 院辦副理(1 名)、幹事(1 名)及各類申請案之人事費

    1,201,000

    3,770,637

    國外差旅

    費 .

    300,000

    業務費 本院舉辦及補助各類學術活動、教

    師研究、訪問學

    者、教學研究環境

    整修、提升教學研

    究、計畫相關等費

    2,269,637

    資本

    門 設備費 補助本院、貴儀中

    心及各類申請案 2,000,000

    2,000,000

    合計 5,770,637

  • 22

    參、增進研究能量

    3.1 計畫目標

    理學院將以過去五年第一期邁向頂尖大學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執行成效,世界研

    究潮流的發展,學院評鑑結果之建議為依據,擬定今年的發展方向,積極尋求創新的探

    討主題,建立國際水平之研究,成為國際上眾人所仰慕的研究團隊。執行第一期成果中

    理學院在學術領域的表現,對於臺灣大學在國際與國內學術地位上佔有極重要的貢獻,

    逐漸步入世界水平。例如:物理學領域的研究表現,由 1998 年至今每年 SCI 出版的數

    目已逐年增加且跟上世界一流大學,今年已經排入全球第 82 名,與本院中程目標聖地

    牙哥大學相距不遠;化學系與國外大學相較水準亦屬相當,從 SCI 論文發表總數比較,

    名列世界第 59 名 (表三)。

    學術全面提升計畫執行以來,本院研究成果表現十分亮眼,分別以 SCI 論文上、頂尖期

    刊論文與傑出研究成果三方面敘述:

    》SCI 論文上:持續維持高質量與多數量的發表。

    》頂尖期刊論文:

    2015 年截至 10 月 18 日止有 11 篇榮登國際最重要期刊,研究成果分別於第 10

    頁陳述,計有 Science/Nature 4 篇,Science/Nature 系列期刊 7 篇。

    》傑出研究成果:

    本院同仁學術表現傑出,獲頒國內外重要獎項者眾,統計數如表五,個別資料如

    第 10 頁陳述。

    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研究計畫,在執行作法上除將延續第一期執行成果,以各領域

    的專業領域基礎建設與拔尖研究兼顧式並行,改善或創新各系所專業領域的環境外,並

    調整經費分配比例,進一步推跨領域、新領域之合作計畫。拔尖研究上,也努力尋求跨

    國合作機會,成立跨國研究中心;新興及開創突出領域的發展,使能與世界潮流並行。

    本院推動之原則與做法,乃依「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卓越學術推動小組設置要點」

    設諮議委員會、策略發展委員會、行政業務執行小組與管控小組,統籌全院在「邁向頂

    尖大學計畫」之運作。

    整體而言,計畫執行目標仍與理學院發展規劃之中長程計畫目標一致,僅在推行上

  • 23

    針對個別計畫與研究主題提出階段性需求與修正。本院在各項指標上,仍維持相當優異

    之成果,無論在建置優質平台環境、培育基礎科學菁英與追求卓越學術表現上,均為國

    內各領域的領導者。經費分配以約計 5%之經費予凝態中心使用,保留 16%經費由院控

    管,以 32%之經費用於追求「研究卓越」方面,以 24%之經費用於「優質環境」之改善,

    優先補助新聘年輕優秀教學研究人員之新興領域創辦;以 14%之經費,補助各系所「改

    善教學」,傳統領域與高階教學的改善並重,主要項目包含教室設備更新、學程建立、

    教材研發等,之中經費將會有部分用於支持學生出國參與國際會議,與移地研究等。除

    上述經費之外,還有國際處補助之國際化經費(9%),支援學生參加海外教育多元學習。

    特定計畫目標:全力推動理論科學成為舉世注目的中心;強化生物顯影與螢光造影

    研究方面之國際競爭力;大腦決策:以非人靈長類模型探究決策之神經生理機制;地震

    活斷層領域研究;森林集水區逕流產生過程對化學風化及營養鹽傳輸之影響;建置海洋

    及氣象觀測浮標系統,以增進海上颱風觀測能量等研究議題。

    上述領域在理學院中已經都有對應的方案在不同經費支持下,執行其研究計畫,而

    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學院的策略委員會與諮議會由較具潛力且需要由學術領域全面

    提升方案中擇適當主題給予支持。

    3.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仍依據本校「邁向頂尖大學」相關辦法推動計畫,以

    提昇基礎與地球科學領域學術表現。邀請校內外 5 位知名學者組成設諮議委員會,審議

    考核計畫之執行;並由各系推薦委員設置策略發展委員會,參考單位評鑑意見與發展方

    向,提出計畫策略,並成立執行小組負責相關業務之推動。除凝態中心分配比例 5%外,

    今年度計畫方向擬分配在提升教學品質項經費為 14%作法執行,增進研究能量提昇 32

    %,新興領域與新進人員補助 24%,學院推動 16%,國際化 9%。在學術領域全面提升

    方案,理學院的具體做法是針對教學、研究等二大方向區分為「改善教學品質」與「增

    進研究能量」計畫經費運用。

    在「增進研究能量」項下,支持卓越且能開創新研究成效,並且符合上述走向世界

    潮流之前瞻研究計畫,配合未來中程計畫的執行,經費模式支持以配合款為優先考量,

    對於持續性的計畫執行仍採支持補助模式。此經費由諮議委員會直接審查,給予支助研

  • 24

    究經費。另外補助延攬新聘(進)優秀教學研究人員在上述新興領域創辦上,給予優厚的

    研究經費,藉以增進研究能量。這樣三方向的推展,可以使學院在各研究領域中重要議

    題能突破瓶頸,開創新局,如此方能使更精采的研究成果呈現於世界舞台上。

    3.2.1「增進研究能量」—尖端研究配合未來五年中程計畫執行

    「增進研究能量」:經費使用原則採集中支持卓越之計畫,且以配合經費模式支

    持為優先考量。又針對系所新成立新興領域而延攬新聘(進)優秀教學研究人員,使系

    所整合更落實,推動前瞻性與創新性之研究,可更提升學術研究基礎之計畫也是此部

    份支持重點。今年度更要以支持可突破之研究領域,給予優先補助。作業方式:由本

    院「推動邁向頂尖大學工作小組諮議委員會」審查核定計畫優先補助順序與經費。

    本年度預定執行「增進研究能量」重點方向如下:(一)基礎科學領域:支持理論

    科學研究、提高學生國際化交流;強化生物顯影與螢光造影研究方面之競爭力;大腦

    決策:以非人靈長類模型探究決策之神經生理機制等。(二)地球科學領域:地震活

    斷層領域研究;森林集水區逕流產生過程之影響;建置海洋及氣象觀測浮標系統,以

    增進觀測能量等。分述如下(詳細計畫如附件 1~8):

    理論科學中心—以(1)成為一流前沿科學研究中心、(2)提供教育學生及年輕研究人

    員的優質學術環境、(3)提供不同領域學術交流與合作平台以及促進國際合作為目標,,

    重點策略包括設置理論科學獎學金、每週舉辦學術專題演講、資助中心成員(教授,

    博士後和學生)參加國際會議、邀請國際學者來訪等。

    強化生物顯影與螢光造影研究方面之國際競爭力-人體組織中分子的空間分佈的分

    析和量測是了解人類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環,利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成像質譜

    (MALDI-IMS)是最佳方法。此方法已被廣泛應用到不同的生物系統。由於高的選擇性,

    可提除去背景信號,可用以提高蛋白的成像訊號。用 FAIMS 來改善 IMS 的靈敏度,以

    期成像技術檢測限可達到光學成像的水平。

    大腦決策:以非人靈長類模型探究決策之神經生理機制-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對

    於瞭解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功能性核磁造影,來瞭解全腦活

    動及腦區間如何連結,是此計劃目標。「獼猴大腦心智功能及行為研究實驗室」的建置,

    將是目前國內唯一的非人靈長類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此研究將可瞭解獼猴與人類決策

    大腦基礎的異同,並藉此知道其變動的神經表徵。

  • 25

    地震活斷層領域研究—地質領域上有非常成功的研究突破,研究範疇已伸入世界

    各地,因此急需新增各式設備,如地震儀、GPS 等。地球化學領域,在近年添購大型

    精密儀器,如:MC-ICP-MS、AMS 等,然而一些附屬支援設備卻尚未添購,為快速

    達到大型精密儀器應有之效能,本年度將添購地震研究相關設備,添購地球化學大型

    精密儀器運轉所需之支援設備,並搭配研究空間之改善。

    森林集水區逕流產生過程對化學風化及營養鹽傳輸之影響-本計畫以產流機制

    為核心,研究區域為北勢溪流域,針對三個面向─逕流產生的過程、集水區內化學風

    化以及集水區內營養鹽的傳輸進行討論。

    建置海洋及氣象觀測浮標系統,以增進海上颱風觀測能量-海洋所自 1990 年代

    開始參與全球性國際合作觀測計畫,進行海氣觀測浮標施放。曾在各區域佈放海氣觀

    測浮標,多次成功觀測到颱風及其對海洋之影響。基於過去經驗及技術,於今年成功

    研發出低耗電之中控(控制/資料/傳輸)整合系統,可長期觀測並即時傳送資料。未

    來將持續研發整備.購買設備,以因應嚴峻海象考驗,也將加購海水溫鹽度觀測儀器

    來增加觀測垂直空間解析度。

    3.2.2 新興及開創突出領域之學術研究計畫

    針對各系所發展新領域,特別延攬新聘(進)優秀教學研究人員,開發整合型之新

    興領域探討,其設備研究經費由院給予適當補助,使能及早建立實驗室,著手從事研

    究,以強化研究基礎。另對於學院中進行之主題研究中,由學院主動發掘具前瞻與潛

    力之計畫,給於補助,以協助其更快完成實驗,使成果提早呈現。計畫執行由 105 年

    度新聘任人員即時提出研究設備與實驗室需求,經審查即予補助。目標是新聘任人員

    在半年中即完成實驗室建立,以進行研究工作推行。

    3.3 執行時程

    自民國 105 年 1 月 1 日至民國 105 年 12 月 31 日。個別計畫以多年期規劃,執行時

    以一年為基準,經評估與考核,決定計畫之後續。

    3.4 經費需求

    105 年度經費將擬分配比例如下:

    改善教學品質計畫 14%、增進研究能量計畫 32%、新興及開創突出領域之學術研究經費

  • 26

    24%、院推動支援經費 16%,國際化計畫 9%、凝態中心計畫 5 %。

    分項計畫名稱:增進研究能量(詳如子計畫所示)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常門

    人事費 博士後、專兼任助理、研究人員、工讀生、臨

    時人員等 3,049,520

    員額如子計畫所

    9,794,070國外差旅費

    出席會議、交流訪問及

    研究合作等 712,000

    業務費 及其他

    耗材用品、教學研究環

    境整修等 6,032,550

    資本門 設備費 儀器、設備、軟體等 2,220,000

    2,220,000圖書費 -

    合計 12,014,070分項計畫名稱:創始研究經費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常門 業務費 及其他

    研究相關費用及耗材用

    品等 4,139,000

    4,139,000

    資本門 設備費 儀器、設備…等。 4,861,000 4,861,000合計 9,000,000

  • 27

    肆、凝態中心研究計畫:(附件 9) 本中心近年在教育部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挹注下,不僅提升中心內部共用

    儀器的使用效率、促進各研究群的聯繫與合作,並且與校內的新興物質中心、理、工、電

    資三大學院之研究團隊建立跨領域的合作。此外,更得以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讓中心朝

    向成為世界一流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緣此,本中心今年繼續著重於 「凝態中心共用儀

    器」之性能維護與功能提升,並提出一項國際學術交流合作案,其規劃與經費詳述如下。

    此計畫若獲得補助,將可強化本中心公用儀器的效能與使用效率,進而提升本中心整體的

    研究能量,並能促進中心與國際主流接軌,可望在全球獲得更高能見度、影響力。

    4.1 計畫目標

    執行方案 I:凝態中心共用儀器功能提升計畫

    中心於 2005 年經中心事務會議通過共用儀器室設置準則後,正式設立凝態中心共用儀器

    室系統,並對中心各研究群提供空間放置具有共用共享性質的研究設備,目前已設置:太陽能

    源元件製備與效能量測室、原子力顯微鏡室、光學譜儀室、機械工廠,其內配置過去二十餘年

    由中心研究群組爭取大型研究計畫補助購買的各式材料的製備、檢測與其光電特性的量測設備,

    例如:無塵室、先進雷射光譜量測設備、蒸鍍機、純水製造機、阻抗分析儀、原子力顯微鏡…

    等。大幅降低各自購置儀器的需求,並大幅提升儀器的使用率,運作成效卓著。本年度擬針對

    老舊的部分零組件進行更新,以維持/提升儀器的效能,符合各研究群開拓新興研究領域與方

    向的需求,另將支援目前之運作經費,延續共儀系統的設備使用效能與服務品質,增進本中心

    的研究能量。

    執行方案 II:國際化

    中心在凝態研究品質與量已領先國內相關研究單位,尤其是在新穎尖端材料及微觀能譜顯

    微技術上已發展出具國際名聲的研究團隊。在下階段發展的一項重點目標為在新穎尖端材料及

    微觀能譜顯微技術上,培養具國際名聲而以本中心成員及本校其它研究成員為主體的國際級凝

    態研究團隊。策略上的當務之急為,建立與國際上著名研究單位間實際的合作。有鑑於此,中

    心將在未來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不僅持續過去方式以個別計畫主持人與國際傑出研究群合作,

    並且將以中心研究團隊為主導的模式與國際重點研究機構,進行長期大規模的研究合作,進一

    步可成立「跨國研究中心」,發展雙向的科研交流。

    4.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執行方案 I:凝態中心共用儀器功能提升計畫

  • 28

    中心建立的共儀系統已使用長達十年,期間有效提升儀器的使用效率、增進各研究群

    的研究能量,並避免重複購置的浪費。然而,部分儀器亟需升級以擴充其性能。在往年全

    面提升計畫的資助下,中心已成立共儀管理委員會,定期追蹤各儀器的使用情形,並評估

    它們的工作性能。今年將續由該委員會,根據使用者的回饋意見與儀器性能現況,經討論

    來確立需汰換更新的設備與零附件。此外,我們將延續現行制度,讓共用儀器發揮其功能。

    相關執行策略列述如下:

    (一)共同儀器的使用管理系統:維護中心行政室建立之共同儀器預約與使用管理網路平台,

    針對使用人員,提供完善的管理與使用介面,方便儀器使用預約與管理作業。

    (二)儀器管理人的聘僱與專業加給制度:藉由本計畫延續儀器管理人與專業技師加給制度,

    提供專業職稱與薪資加給的誘因,使中心能真正留住有經驗的技術人才永續經營。

    (三)共用儀器操作的教育訓練課程:藉由延續目前之儀器管理人的聘僱與專業技師加給制

    度,責付各儀器管理人或專業技師,協助各項貴重儀器設備的教育訓練,透過教授實

    作課程、上機操作訓練、設置網路教材、與錄製影片演示的方式,將各項儀器設備的

    操作、使用保存下去。

    (四)永續的共儀設備更新與維護經費:為維持目前中心共儀設備的使用妥善率,我們期望

    能透過此全面提升計畫,逐年編列預算,進行中心共儀系統的量測儀器維護與校正,

    電腦網路設備更新、重要零組件汰舊換新、與實驗耗材補充,維持中心共儀系統的正

    常運作。

    執行方案 II:國際化

    中心在科技部與教育部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與國科會的經費資助之下,成功地與

    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及加州理工學院的 Resnick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 for Science,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建立實質合作關係,並增進雙方研究人員的互

    訪。阿崗國家實驗室在奈米檢測及能源材料領域皆有領先全球的卓越學術地位,且其先進

    光源設施更為全世界首屈一指;另一方面,Resnick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 成立於 2009 年,

    著重於當今重要能源永續科學的挑戰,目前的三大主軸研究有 electricity production、fuel

    production 以及 storage,Harry Atwater 教授為創始主任,他目前為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

    與材料科學研究所教授,具高國際知名度。藉由雙方的緊密合作與交流,將可有效強化本

    中心的研究能量與提升國際學術地位。因此,下一年度中,中心仍規劃派員至阿崗國家實

    驗室與/或加州理工學院的 Resnick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加深雙方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並

  • 29

    拓展新的合作議題。

    4.3 執行時程

    執行方案 I:凝態中心共用儀器功能提升計畫

    本計畫執行之後,將依據儀器室管理委員會的評估與討論結果,在三個月內擬定更新

    附件的規格,進行採購程序,並在其後半年內進行完成安裝與校正工作,得以提升中心共

    儀系統的設備使用效能與服務品質,達成積極提供中心各研究群組必要的研究技術支援。

    執行方案 II:國際化

    一~十二月: 依前述,中心相關成員將進行先期研究規劃,並與阿崗國家實驗室與加州

    理工學院的 Resnick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 的研究團隊進行討論,再藉由實地參訪及考察,

    作進一步研究合作、實驗規畫等發展雙向的科研交流。

  • 30

    4.4 經費需求 (一)增進研究能量計畫經費需求表 單位:元

    (二)推動國際化計畫經費需求表 單位:元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常門

    人事費 專任助理二名 800,0002016/01/01-2016/12/31 以 13.5 月計算,(含勞健保費用及年終獎金)

    800,000

    業務費 及其他

    儀器之零附件 /維修 /搬運 /組裝、真空/電子/光學之相關元件/零件/材料、化學藥品、溶劑、液化氣體、金屬

    管件、實驗器皿與裝置、五

    金雜項、基板材料、氣體、

    靶材、文具紙張、印刷與影

    印、郵電費、碳粉匣、電腦

    用品等實驗所需消耗性器

    材或用品、零件加工費、施

    工費、機械加工費用、網路

    使用費、儀器使用費、網路

    設備耗材、網頁設計與建置

    費用、實驗室電錶監測系統

    等及校外專家諮詢費、研討

    會註冊費、出席費等協助計

    劃相關所需費用。

    670,000

    實驗、共儀室及辦公室

    等所需零附件及耗材用

    670,000

    資本門 設備費 氙燈 350,000 350,000

    合 計 1,820,000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國外差旅費

    本中心研究員參訪阿崗國

    家實驗室與加州理工學院

    的 RSI 進行雙向研究交流或其他有利推動中心國

    際化相關合作單位

    110,000

    1. 機票費 2. 生活費 3. 保險費 4. 註冊費

    110,000

    合 計 110,000

  • 31

    伍、產學與其他計畫

    5.1 計畫目標

    理學院本著追求學術卓越的信念,為開創更頂尖的研究成果,全院各教師、或團隊

    與系所分別向政府與相關機構申請研究計畫,作為拓展教學與研究之基石,使各研究領

    域均能提升為國際水平。

    5.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理學院歷年來執行各項計畫總經費均在學校各單位中名列前茅,表現出理學院在基

    礎科學研究卓越表現的企圖。歷年與現執行計畫經費總覽如下表:

    歷年與現執行計畫經費總覽如下(不含凝態中心): 年度 100 101 102 103 104 計畫數 386 370 364 372 374 總主持人數 211 213 213 224 220 計畫總金額

    (萬元) 114,358 100,430 105,950 110,157 107,945

    *本表依據研發處及研發處資料庫提供,時間截止為 2015 年 10 月 17 日。

    理學院各系所的教師、團隊與系所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為基礎科學研究開創更多

    更輝煌的成果。科技部下設置組織如化學推動中心、海科中心等,並爭取到國家理論科

    學中心數學組設立於臺大校園,使資源運用更能搭配,研究更能發揮。

    5.3 執行時程

    部分與本計畫執行時程自民國 105 年 1 月 1 日至民國 105 年 12 月 31 日相重疊。個

    別計畫以多年期規劃,執行時以一年為基準,經評估與考核,計畫之後續依個別情形而

    定。

    5.4 經費需求

    向科技部、經濟部、教育部、經建會與民間企業等單位籌措。

  • 32

    陸、國際化計畫

    6.1 計畫目標

    本院將延續過去各項國際交流活動,藉以提高本院國際影響力且謀求教學及研究各

    方面的永續發展;同時創造學生海外研習機會,藉以深化學習成效、語文能力及國際觀,

    達成培育國際優秀人才之目標。

    6.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105 年度理學院將著重以下項目,提升本院各系所在學術前緣地位。

    1. 鼓勵學生海外多元化學習:繼續辦理「推廣國際交流獎學金」業務;同時因應經費

    日益減少,已修改獎學金發放辦法。未來將以科技部及其他外單位補助為主,院內

    獎學金為輔,藉此達到「以有限資源補助多數學生」的原則。

    2. 以延攬及培育優秀國際學生為責:繼續「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補助外國研究生獎助

    學金」業務。同時,鼓勵各系所增設英語或雙語教學課程,協助外籍生在臺之修業。

    此外,擬發送文宣至歐美日地區,招收國際學位生及交換學生,讓無法出國之本地

    生也能進行國際交流。

    3. 爭取主辦或協辦相關國際活動,以提升本院國際知名度。

    4. 鼓勵系所持續辦理工作坊、校際合作研討會及海外研究實習,讓同學具備國際思維,

    以利長期人才培養。

    5. 廣邀學者來臺訪問並進行演講、訪談,讓未能出國的理學院師生也能與國際學者一

    同交流、切磋。

    6. 因應經費縮減,本院將不再補助教師個人出席國際會議,改全力支援及配合校方重

    點合作交流之出訪或系所發展重點之國際交流費用。

    7. 為提供資訊交流的平台,使國際學人能快速檢閱本院各系所之教學研究成果,進而

    達到國際交流,本院將持續維護中英文網頁。

    6.3 執行時程

    自民國 105 年 1 月 1 日至民國 105 年 12 月 31 日止。

  • 33

    6.4 經費需求 推動學術國際化相關措施經費需求表 單位:元

    項目 細項 預算 計算方式說明 小計

    經常門

    國外差

    旅費

    1. 理學院出國開會及訪問 2. 各系教師出國開會及訪問

    1,064,000

    3,454,400業務費

    及其他

    1. 理學院推廣國際各類獎學金 2. 理學院及各系舉辦國際會議之相

    關活動、邀請訪問學者、禮品等

    其他費用

    2,390,400

    合 計 3,454,400 元

  • 34

    柒、經費需求總表

    105 年度理學院暨凝態中心學術領域全面提升計畫經費需求彙總表

    全 院 計 畫 總 經 費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 (單位 :元)

    經常門

    人事費 6,550,520

    27,080,037國外差旅費 2,486,000

    業務費及其他 18,043,517

    資本門 設備費 10,111,000

    10,125,000圖書費 14,000

    總計 (含凝態中心) 37,205,037

    各 分 項 計 畫 經 費

    分項計畫名稱:改善教學品質計畫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單位 :元)

    經常門

    人事費 1,500,000

    4,341,930 國外差旅費 300,000

    業務費及其他 2,541,930

    資本門 設備費 680,000

    694,000 圖書費 14,000

    合計 5,035,930

    分項計畫名稱:增進研究能量計畫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單位 :元)

    經常門

    人事費 3,049,520

    9,794,070 國外差旅費 712,000

    業務費及其他 6,032,550

    資本門 設備費 2,220,000

    2,220,000 圖書費 -

    合計 12,014,070

    各 分

    分項計畫名稱:國際化計畫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單位 :元)

  • 35

    項 計 畫 經 費

    經常門

    人事費 -

    3,454,400國外差旅費 1,064,000

    業務費及其他 2,390,400

    合計 3,454,400

    分項計畫名稱:創始研究經費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單位 :元)

    經常門 人事費 -

    4,139,000業務費及其他 4,139,000

    資本門 設備費 4,861,000

    4,861,000圖書費 -

    合計 9,000,000

    分項計畫名稱:學院運作經費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單位 :元)

    經常門

    人事費 1,201,000

    3,770,637國外差旅費 300,000

    業務費及其他 2,269,637

    資本門 設備費 2,000,000

    2,000,000圖書費 -

    合計 5,770,637

    分項計畫名稱:凝態中心研究計畫

    經費項目 需求經費 小計

    經常門

    人事費 800,000

    1,580,000 國外差旅費 110,000

    業務費及其他 670,000

    資本門 設備費 350,000

    350,000 圖書費 -

    合計 1,930,000

  • 36

    捌、執行控管機制

    8.1 經費使用考核準則

    依本年度計畫執行時程,將依進度於八月底進行經費使用率考核,同時於每半年作

    經費使用情形報表,提供各單位並作為院長調撥經費使用之依據。若於年度結束,尚有

    未執行完之經費額度比率,將作為刪減下年度該項經費額度之參考。

    8.2 計畫執行與控管

    控管頂尖大學計畫執行、經費使用、評鑑由下列各委員會分掌之。

    8.2.1 諮議委員會:

    依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卓越學術推動小組設置要點,由院長聘請 5~7 位校內外諮

    議委員,院長為當然委員,並兼任召集人。諮議委員會負責計畫執行之審議與考核,

    並定期評估各研究計畫之執行成效,以作為是否繼續支持該計畫之依據。

    8.2.2 成立邁向頂尖大學策略發展委員會:

    依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卓越學術推動小組設置要點成立策略發展委員會,置委員

    15~18 人,院長副院長與系所主管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院長自各領域負學術聲望

    之教授遴聘之,委員會召集人由本院副院長擔任之,不定期召開會議,廣納委員意見,

    協助本院提升學術卓越相關工作之規劃與協調。

    8.2.3 院管評委員會:

    稽核學院經費支出使用情形。

    玖、績效評鑑機制 9.1 評鑑方式

    9.1.1 院級評鑑

    (一)策略發展委員會議

    (二)諮議委員會審核評鑑

    (三)院務會議報告

    1. 策略委員會不定期進行會議,協助本院提升學術卓越相關工作之規劃與協調。

    2. 增訂計畫單位每季執行自我評鑑,並自行編列執行成果與自評紀錄,送院備查。

    3. 每半年由各執行計畫單位進行口頭報告,諮議委員會進行計畫執行審核評鑑。

  • 37

    4.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