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5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转型 2011 2012 9

Transcript of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Page 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转型 2011

2012 年 9 月

Page 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I

目 录

第一部分 华东理工大学“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前言 …………………………………………………………… 1

一、现状与背景 ………………………………………… 5

1、“十一五”建设成就 …………………………………… 5

2、比较优势 …………………………………………………… 8

3、发展瓶颈 …………………………………………………… 9

二、机遇与挑战 ……………………………………………… 10

1、历史机遇 ………………………………………………… 11

2、严峻挑战 ………………………………………………… 12

三、目标与战略 ……………………………………………… 13

1、使命 ……………………………………………………… 13

2、建设目标 ………………………………………………… 13

3、指导思想 ………………………………………………… 12

4、总体战略 ………………………………………………… 15

5、战略举措 ………………………………………………… 17

6、重大改革与转型 ………………………………………… 18

四、重点建设内容 …………………………………………… 19

1、队伍建设 ………………………………………………… 19

2、学科与专业建设 ………………………………………… 22

3、人才培养 ………………………………………………… 25

4、科技创新 ………………………………………………… 28

5、社会服务 ………………………………………………… 31

Page 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II

6、文化建设 ………………………………………………… 32

五、主要保障举措 …………………………………………… 33

1、加强依法治校 …………………………………………… 33

2、改革管理体制 …………………………………………… 35

3、创新运行机制 …………………………………………… 36

4、争取社会资源 …………………………………………… 37

5、建设优美校园 …………………………………………… 39

6、提升信息化水平 ………………………………………… 40

7、切实改善民生 …………………………………………… 41

8、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应对机制 …………………… 42

六、加强党的建设 ……………………………………… 42

1、党的建设 ………………………………………………… 42

2、思想政治工作 …………………………………………… 44

3、精神文明建设 …………………………………………… 44

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46

Page 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

华东理工大学“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前 言

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近 60 年来,为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

重点建设,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发展。“十二五”期

间,学校将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

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

才培养质量标准,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人才培

养质量评估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改革科研管理机制,

推进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211 工程”和“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持续重点建设, “十二五”

末,学校要努力争取达到国内大学排行前 30 位。在保持优势专业、学科名

次的同时,所建专业、学科基本达到全国权威排名优良水平,排名略靠后

的专业、学科必须形成公认的特色。通过 5 年努力,学校要基本实现优势

学科国际知名的目标,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

术与工程(生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

学与工程、药学等学科的优势。强化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社会学、

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等学科的特色。

Page 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

重点建设化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大力支持通信与信息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发展。构建

特色鲜明的法学和人文、艺术等学科。

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

材料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等领域,设立若干个新兴交

叉学科研究平台或项目。

要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与

机制等方面实现五个转型。

思想观念方面。要突破原有的惯于校内纵向比较、保守求稳的传统思

维模式,营造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人文精神得到弘扬的华理文化氛围。

在专业、学科建设中逐步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尊重爱护教师与学生的同

时,也要强化激励和考评,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学术卓越是强

校之路,制度创新是兴校之策”的思想观念。

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保证 优秀的教师投入

教书育人工作。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要通过建立学生自治机制,激发学生参

与民主实践与法制实践的热情,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与责任

感、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现代公民。

学术研究方面。形成快乐创造、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要在提升优势、

强化特色、分类建设的同时,打破专业、学科藩篱,着力推动前沿和交叉

领域的建设,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专业、学科的竞争力紧密相关,建立主

动追求学术卓越的良性发展机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组织承担国家、地方、行业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标

Page 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

志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显示度的贡献。

国际合作方面。要充分认识“国际知名”目标的内涵,以全面国际化带

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跨越式发展,在总结以往经验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引入国际标准,参与国际评价,促进跨

文化交流,提高国际声誉。

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对外,要通过完善校董会和建立发展基金会等

方式,积极争取并用好社会资源、适应社会需求;对内,通过建立权威、

严密的学术委员会机制,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与

监督作用,形成学术上教授自治、教授治学的氛围,建立学术与行政权力

相互促进、相对独立的均衡机制。管理重心下移, 支持、强化学院的核心

作用。

与此同时,将认真领会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

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

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 号)的精神;将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将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

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

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

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支撑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希望在回顾“十二五”建设成就的那一

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校已经形成创新基地凸现、学术人才汇聚、办

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贡献卓著的办学格局。其中优势学科已

Page 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6—

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全面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

平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学校学术声望和社会声誉的提升,我们的办学资源会

更加丰富,我们的学生会得到更优良的教育和更加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

师会更有成就感地工作、更幸福满足地生活。作为华理人,我们会越来越

自信,因为,在中国大学乃至世界大学之林,我们是一所有特色的、迅速

崛起的、学术卓越的创业型、研究型大学。

Page 8: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7—

一、现状与背景

经过近 60 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五”、“十一五”的持续发展,华东

理工大学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十二五”的

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科学研究优势日

益突出,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为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 “十一五”建设成就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础。

办学规模趋于稳定。2010年,学校全日制本科生招生人数4003人,研

究生招生2663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25600余人,较“十五”末增长34.9%,

其中本科生18102人,增长25.1%,研究生7551人,增长66.3%。

学科布局渐趋合理。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抓

手,通过加强以过程工程为核心的化工(石油)、生工、能源、制药、材料

等学科领域的建设,在强化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实现了在信息、机械、

环境、社会学、管理等学科的优势延伸。现有61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学

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7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含5个国家重点二级

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

科;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历史、教育

等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学科结构渐趋合理,学科水平有所提升。

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显示我校化学、材料科学、

Page 9: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8—

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四大学科已经跻身全球前1%。

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64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比例达 58.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38 人。学校现有两院院士 6 名

(其中双聘 4 人),“千人计划学者”3 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与

讲座教授 13 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0 名,“973”首席科学家 4 名,

“863”计划领域专家 2 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8 名,国家级教学

名师 2 名,全国优秀教师 6 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1 名,教

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 44 名,教育部创新团队 3 个。

校内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逐渐脱颖而出,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

出贡献。

本科教学深入推进。以“提高质量,培育英才”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

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十一五”期间,学校以优秀

成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系统优化了《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了《全

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颁布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教风、学

风、考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力推进了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

成国家特色专业 12 个,国家教学团队 4 个,国家精品课程 23 门,完成国

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70 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5 项。

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翻番,

新增公共管理硕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等专业学位授

权点,学位点布局趋于合理和完善;顺利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

究生创新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获得了包括 2 篇全国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 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和 40 篇上海市研究生

Page 10: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9—

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在内的一系列优秀成果;加快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进程,初步建立了大化工领域适应国际生源的全英文教学和培养体系;专

业学位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10 项,

“973”项目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73 项,国家社科基金 32 项,人文社

科类获得省部级奖励 13 项。在 SCIE 和 EI 收录期刊中发表论文位于部属

高校 24 位和 36 位。国际论文引用数排名部属高校 22 位,其中化学学科在

“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位于全球 67 位和 273 位。科研基地建设成效明

显,现有 8 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7 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 个国际合作科研

基地。年科研到款经费超过 4 亿元。

社会服务影响扩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初

步建立了适应国民经济、科技发展、行业需要的服务体系。国家大学科技

园入选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立了“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

术”、“汽车轻量化技术”、“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盐湖资源综合利

用技术”、“农药产业技术”等五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向美国

大的炼油企业 Valero 公司转让的“石油焦气化技术”,标志着中国大型化

工成套技术首次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技术转移,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获

得的 高海外技术许可费用项目。包括专业学位在内的继续教育在规模、

质量和社会影响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社会服务工作和高层次政府咨询产

生了良好的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学校以学院为主体,以教授为桥梁,构建

了学校-学院-教授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由点带面,

整体推进,不断拓展,特别注重与世界知名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

Page 1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0—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至今已与美、德、日、法、英、加、韩和澳大利

亚等国的7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集团建立了广泛、长期的学术交流

与合作关系,并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关系,签订了合

作协议,对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以及推动学

校的国际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比较优势

优良的历史传统。学校始终以“勤奋求实,励志明德”为办学理念,以“培

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指导思

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建设,现已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研究型重点大学。近 60 年来,一代代华理人始终站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

展需要的前列,用智慧和奉献赢得了学术声望和社会信誉。

明显的区域优势。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上海,以其无穷的生机和

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我校地处

上海,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为构筑人才和学科高地、构建高水平创新平

台和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紧密合作为大学提供了广阔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产学研合作的广泛

开展也将有效地促进大学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突出的学科优势。具有“化学工程师摇篮”美誉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

化工、生工、制药和材料等学科一直具有优势和特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

较强的科研实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保留原有化工特色和研究实

力的基础上,通过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在保持化工应用研究领

域优势的同时,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以优势学科带动一般学科,实现了

多学科的协调发展。学校从较为单一的以化工学科为主的化工学院,逐步

Page 1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1—

成长为以化工、生工为特色,工、理、医、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

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3、发展瓶颈

虽然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仍然难

以适应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军人才缺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因其具

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

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往往能

够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目前,学校具有国内顶尖

水平或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和中青年拔尖人才严重不足,部分优势学科后

继乏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薄弱,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国

际化程度不能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

管理体制不够清晰。决策体系不够规范,重大决策前的调查论证有待

加强。学术权力相对薄弱,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发挥不够,专家教授参与学

校重大决策的程度较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沟通与协调,易

造成重复劳动或者某些工作环节难以衔接,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

促进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产出的组织体制尚不够清晰,构建组织重大项目和

交叉学科研究的体制和机制未有实质性突破。

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针对文、理、工、管等不同类型学科领域、机构、

人员的考核评估体系尚待完善;在注重显性指标、量化考核的过程中,针

对论文、成果的质量要求有待提高,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产生的激励政策

需要强化;适应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

Page 1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2—

的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尽快健全与完善。

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现行资源配置模式难以适应组织重大科研攻

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资源配置的系统性、科

学性不够,有限的资源未能发挥 大的使用效益,配置渠道过多,相互之

间沟通衔接不够,导致资源重复配置、低效运作。三校区联动尚未达到资

源利用效率 大化。

多元筹资渠道亟待建立。建校近 60 年来,为国家培养了 10 余万名优

秀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中许多校友走上

了领导岗位。化工、生工等学科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国前列,在为企业和社

会服务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不少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也给予积极支

持。然而,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尚未形成,筹措大笔经费投入办学的体制机

制亟待建立。

思维方式有待转变。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够,不求有功、但

求无过、保守求稳的文化氛围以及缺乏战略思考和战略眼光,使我们不能

完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都

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打破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的思想方法,多从

战略高度提出超常规发展思路,谋划学校的未来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转变不适应、

不符合现代大学发展规律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大胆进行“探索工程科技领军人

才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先进

大学制度,提高国际化水平,强化优势领域,促进学校更快更高水平的发

Page 1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3—

展。

二、机遇与挑战

未来 5 年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创新、

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

级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大,这些均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大学之间竞争加剧,大学培养

创新人才、产出原创性成果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

1、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需求迫切。我国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日益加重,技术瓶颈日

益突显,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加强自主创新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

大战略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为研究

型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研究型大学战略地位提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成败的关

键因素,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能力成为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

的根本力量,因此,作为世界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地

位也不断得到提升。国际研发中心逐渐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为学校推进研

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高等教育投入增加。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

逢的战略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 2012 年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会

有所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建设一流大学,

国家“211 工程”、“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持续支持,为学校跨越式发展

Page 1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4—

奠定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行业发展需求强劲。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环保是促进经济社会与

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

能源效率,节能降耗,促使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技术与人才需求十分强劲,为学校的学科发展

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旺盛的社会需求。

区域经济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中心与经济中心息息相关,上海及长三

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上海“四

个中心”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后世博效应的持续释放,《上

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都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机遇。

新校区建设拓展空间。奉贤校区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办学条件,

金山科技园区在“十二五”期间若能够通过产学研和国际合作办学实现跨越

式发展,将有可能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园区,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利

条件。

2、严峻挑战

大学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在加大投

入力度,建设一流大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吸引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办学,谋

求教育资源输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压力加大,

实现跻身国际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高等教育投入极不均衡。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学校的教学、

科研和管理改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政府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不顺、

投入机制尚待完善,在投入不均衡的情况下,学校在获取办学资源方面处

Page 1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5—

于弱势地位。因此,与获得重点支持的“985”高校相比较,在生源、师资、

资金等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

学科交叉与转型加快。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活动呈现应

用性、跨学科性、综合性更强的特征,科学在一个领域内不断深入和多个

领域综合交叉的整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科学与技术共生共存,协同发

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结合;能源、环境、粮食、健康等世

界性热点课题促使科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在国内外社会经济快

速发展,学科交叉与转型加快的背景下,学校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地位,

培育新的前沿、交叉学科生长点的任务十分紧迫,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目标与战略

正视现状,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

识,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明确目标与发展战略,走有华理特色的发展道

路。

1、使命

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

标;

以传承文明、发展知识、探求真理、服务社会为己任;

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心智健全、人格完整,

知识、能力、精神、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以高级工

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各类英才;

致力于探索未知领域,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开展有特色

Page 1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6—

的研究;

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面向区域经济、面向行业,服务社会发展;

致力于丰富思想宝库,引领社会转型、都市文明建设;

致力于学术卓越、快乐创造、大学精神得到弘扬的校园文化建设。

2、建设目标

中长期战略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实现优势学科国际知名的目标,为

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目

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到 2020 年,优势学科国际先进,若干特色学科国际知

名,开始步入国际知名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使学校整体水平和国际

影响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全面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

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十二五”建设目标。 “十二五”末,学校要努力争取达到国内大学排

行前 30 位,在保持优势专业、学科名列全国前列的同时,所建专业、学科

基本达到全国权威排名优良水平或前 30 位,排名 50 位之后的专业、学科

必须形成公认的特色和强劲势头。到 2015 年,要基本实现优势学科国际知

名的目标,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

学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

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

专业、学科的优势;强化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社会学、应用经济

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专业、

学科的特色;重点建设化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大力支持通信与信

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学

Page 18: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7—

科的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法学和人文、艺术等专业、学科;围绕国民经

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装备、

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等领域,建立若干个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平

台或项目。

通过“十二五”建设,实现交叉学科崛起、创新基地凸现、学术人才汇

聚、办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贡献卓著的办学格局,促使优势

学科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全面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研究型、国际化的高

水平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和

谐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长远

与近期、质量水平与数量指标、知识创新与应用开发、学科建设与重大项

目等方面的关系,促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更新办学理念。深刻理解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树立本科教学是教师天

职的观念,努力提高研究生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将研究活动贯

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构建组织重大科研、交叉科学研究和自由探索式

研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的互

动发展,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

强化自主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的发展重点与方向,凝练目标,优先布点,在一批重点学科和研究方向上

进行重点突破,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之率先跨入一流学科行列,

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

推进依法治校。根据研究型大学多目标发展的特征,建立适应一流大

Page 19: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8—

学建设需要的先进大学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加强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强化学术决策,保障学术上的教授自治、教授

治学;完善领导体制,规范管理程序。

4、总体战略

人才强校战略。“万事人为先”。学科发展的重点和领域一旦确定,就

必须坚持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使资源配置与人才引进和培养相配

套。

倡导伯乐文化,增加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数量,以学术带头人和教学、

科研、管理帅才为重点,着力构筑人才高峰。

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和结构层次,努力提升各年龄段教师、

骨干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结

合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创新团队涌

现的学术氛围和政策环境。

学科交叉集成战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以资源整合

为突破口,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学科交叉氛围,构建多样化的前沿、

交叉学科研究体系。

通过多学科交叉集成,组建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提升传统优势学科,

强化学科特色,培育未来强势学科,解决重大科技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

题,培养复合型人才。

建立矩阵结构的学科交叉机制与平台,将重点放在学科交叉与综合集

成上,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理工药文管诸学科

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协调发展。

教育质量提升战略。教育教学工作将以“坚守大学精神,规范教学体系,

Page 20: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19—

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本科专业的调整与建设,使本

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通过建立良性互动的教学科研基地,实施切实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机

制,提高教学一线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知识传授与

思维训练的融合,推进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通过强化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支撑实践教学与工程教育,推进大学

生和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优秀毕业生,形成具有华理特色的高质

量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绩效评估方案》,以国

际背景历练学生、以国际影响评价教授、以国际标准衡量管理,通过在竞

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和深化开放,促进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

升。

积极引进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构筑国际化师资高地;鼓励教师加入国

际学术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使一批教师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大力

发展留学生教育,促进国际化联合办学,推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国

际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规则,带动管理水平有质的提升。通过 5-10

年的努力,实现国际知名的目标。

服务社会战略。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建设的机遇和地处上海的区域优势,

进行顶层设计。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各部委、对口行业,以及国内外知

名大学、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多方面争取社会资源,积极推

动校内外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为上海和全国作贡献的同时,为实现重点领

域的超常规发展创造条件。

Page 2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0—

5、战略举措

特色化与多科性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要致力于走有特色的多科

性协调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布局,对传统专业、学科进行全

面而深刻的转型、改造和提升,超常规发展符合国际潮流的新兴专业、学

科,坚持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之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集

中力量做强一批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特色研究领域、特色专业和特色课

程,力争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

以一流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优势专业、学科

为引擎,以强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社会学、应用经济学、管

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特色专业、学

科为主干,以高水平的化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为支撑,加大力度支

持通信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

等专业、学科的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法学和人文、艺术专业、学科,进

一步健全学校的专业、学科体系。

重点突破与整体性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既要坚持规模和效益、

数量和质量、内涵和外延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又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实施

重点突破。要采取倾斜政策,选择可以或可能支配与影响全局的重点学科

和专业作为未来的增长点,集中财力、物力给予重点投入,加以重点建设。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挖掘潜力,整合现有学科与专业资源,

有重点地培育若干个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和若干个优势学科与专业群,打

造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品牌,抢占教育和科研高地。

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既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科

Page 2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1—

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跃

式发展。

要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完善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

要从提升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既

注重规模与数量的扩充,更注重层次与质量的提高,要加大新增博士学位

授权点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进一步向高水平

研究型大学发展。

6、重大改革与转型

要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与模式等方面实现转型。

要突破原有的惯于校内纵向比较、保守求稳的传统思维模式,营造开

拓进取、敢为人先、人文精神得到弘扬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形成快乐创造、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专业、

学科的竞争力紧密相关,建立主动追求学术卓越的良性发展机制,形成学

术上教授自治、教授治学的氛围。

学科建设方面要打破学科藩篱,进一步推进交叉学科崛起,培育新的

学科前沿与生长点。

科学研究方面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凝练方向,组建学校层面

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或项目,组织申请大项目、争取大成果。

人才培养方面要突破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更加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

要通过建立学生自治机制,激发学生参与民主实践与法制实践的热情,

Page 2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2—

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与追求社会正义的现代公民。

国际合作方面,要以全面国际化带动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与

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引入国际标准,参与国际评价,提高

国际声誉。

在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对外,要通过完善校董会和建立发展基金会

等方式,积极争取并用好社会资源;对内,通过建立严密的学术委员会机

制,充分发挥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术与行政并

重并相互制约的学术与行政权力均衡机制。同时,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

念,将考核评价与对教师的激励与尊重紧密结合。

四、重点建设内容

以人才强校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校园建设为基础,全面推

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上水平。

1、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建设一支能适应创建一流大学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高

水平教师队伍。培育一支职业化、专家型、年龄结构合理、熟悉高等教育

发展规律和国际规则的管理骨干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一

专多能的实验技术队伍和保障与服务队伍。

到 2015 年,专任教师总量达到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规模,生师比达到

16:1,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 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70%,具有半年以上国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 30%以上。在高层次人

才方面,力争新增院士 2-3 名;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2-3 名;“长江

学者”3-5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 名;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Page 2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3—

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 名以上;新增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 8-12 名;

新增上海市“东方学者”10-12 名;新增 2-3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市教学

名师 8 名左右;培育 100 名左右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拔尖人才。

人才培养与引进。人事制度改革,要“抓两头”,既要制定特殊政策,

构建高端领军人才高峰,又要倡导伯乐文化,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

发展。

要推动师资博士后计划,扩大进人数量,严把进入“常任制” 固定编制

人员质量关。新进青年教师除少量特别优秀的,其余均为流动制,享受学

校待遇,但须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淘汰制,促进人员流动。

为鼓励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和完善教授校内跨专业、

学科的“双聘制”。

重点引进“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杰青”等能带领本学科跟踪

国际学术前沿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继续实施校特聘教授制度,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为未来发展奠定基

础。

师资队伍国际化。积极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国际学术大师。鼓励

教师进入地区性和全球性学术机构,使一批学者成为国际学术机构的执委、

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

每年选送 50 名左右骨干教师赴海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学习。

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中有一定比例的新进教师来自海内外知名

大学,在校外籍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数的 1~2%。

创新人才团队化。根据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需要,整合现有力量,建

立符合学科和创新平台上水平的若干个创新团队,统筹考虑需要引进、新

Page 2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4—

建的创新团队数量并预留发展空间。依托学校创新平台,在团队建设方面,

打造 3-5 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的突破,实现主体学科交叉融合和集群发展。以国家

级教学名师为核心,重点建设 2-3 支高水平示范教学团队,带动专业和课

程建设上水平、上台阶。重点支持 15 支左右学科团队或工程技术团队,重

点支持 20 支左右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团队。

管理队伍职业化。校领导、部处领导、学院领导要努力成为高等教育

管理的专家。学校要在实施《行政管理服务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的基础

上,尽快制定党政管理人员任职标准、岗位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确保关

键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化水准。

行政领导应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在任期间应该努

力成为出色的管理者。要提高管理骨干待遇,吸引院系组织管理能力强的

优秀教师从事管理工作。

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从学校以理工为主的特色出发,对新进实验技

术人员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创新平台和教育平台建设中,高度重视

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其技能水平;在岗位设置、岗位待遇、专

业进修等方面给予重视和保障,使之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保障与服务队伍人性化。积极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服务保障

体系,进一步深化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规范服务的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建设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和

人性化的保障与服务队伍。

2、学科与专业建设

建设目标。按照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学科

Page 2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5—

体系的原则,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重点建设基础理论学科,发

展高新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扶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以研究生的学科建

设,带动本科生的专业建设。

优势学科将进入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行列,其中若干个国家重点一级学

科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若干个具有特色的一级学科综合实力名列全国

前茅,其中部分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所建设的其它学科的特

色方向进入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在国际 22 个学科排名上,有四大学科进

入全球前 1%,它们是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经

过努力,争取物理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进入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学科行

列。

分类建设。顺应世界学科发展潮流,根据现有学科布局和水平,围绕

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

理论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将学科分为

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前沿基础学科、新兴与交叉学科等,进行分类建设。

对工、理、医、农、法、文、管、经济、艺术等学科进行分类指导。

为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根据每类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制定教

师聘任标准、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营造兴趣导向、鼓励原创、宽容失败

的学术氛围。同时,建立学科发展特区,设立自然和人文科学研究基金,

给予特殊的体制、机制、政策。

提升优势学科。优势学科、专业是现有基础较好、在学校的整体发展

中起骨干作用的学科,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学科、

专业。优势学科、专业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科、专业交叉,通

Page 2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6—

过岗位设置和资源配置等措施,重点发展新兴学科方向。

优势学科要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努力

成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中心,要在建设大平台、承接大项目的同时,

凝炼重大科学问题、培育学术大师。

强化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学科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学科,是学

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社会

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等学科、专业。

要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建设思路,集中力量

重点建设特色学科、专业和方向,通过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国际交流等措施,着力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名列全国专业排名前 10

位的优势专业,逐步将相当数量的特色学科、专业打造成我校教育的品牌。

注重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跨学科研究,瞄准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

药、材料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理论等领域的国际前沿

和国家重大需求,走学科交叉、集成的创新之路,创造特色研究品牌。

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好面向战略新兴领域的前瞻性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逐步形成具有示

范效应的培养模式,以满足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师资共享、

资源共享等措施,推进材料化学、安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管理等学科

交叉性强的本科专业建设,使这些专业办出水平和特色。

着力建设前沿基础研究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是工科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学校所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包括化学、数学、物理等学科、

专业。

Page 28: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7—

基础学科建设不求 大,但求 佳,要根据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发展

的需要和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对影响和关联度高的前沿基础理论学科、专

业,尤其是纯化学、应用数学、力学学科的投入。注重理论和应用的有效

衔接,使理工科的协调发展进入高效循环、互动前进的境界,使优势学科、

特色学科、专业等真正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学科、专业,诸如通信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

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中药学、工商管理、法学、人文、艺术等学科、

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推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科交叉、培育新的

学科生长点,是一流大学保持传统学科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组建能源

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等领

域的若干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或项目,健全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

的交叉学科研究机制,建立一批以组织职能为主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量交

叉学科研究项目组等。

设立交叉学科基金,加强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发展边缘新兴学科,

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与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鼓励校内教师跨

学科双聘或兼职、以及跨学科招收和联合培养研究生,使交叉学科发展和

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人才培养

建设目标。通过体制与机制变革,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到“人才培养是

立校之本”,保证 优秀的教师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开展有华理特色的通

识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

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水平、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Page 29: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8—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和举措,探索“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成完整的科学与

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造就一批未来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

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是设置工

程应用型博士学位,构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国内与国际合作的开放式工程

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继续

深化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质量

保障体系,建成若干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基地,并在若干方面接近一流水

平。稳定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到 2015 年,在校生规模不多于 29500

人,其中本科生不多于 19000 人、研究生 9500 人、留学生每年全时在校

1000 人左右(1500 人次)。

建设通识教育平台。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识教育。现代社会

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带偏见的探索精神。要通过设置模块化、

系列化、有特色的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

合,强调“科学中的人文”与“人文中的科学”,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

怀,视野宽阔、思维多元、心智健康的学生;通过设置高质量的专业导论

课程,将学校和企业的著名专家、学者推向新生教育的第一线,用他们的

学术成果、人格魅力和人生积淀感召和激励学生,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引

路导航。要充分发挥大面积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作用,并给予必要的政策

支持。

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和艺术教育。通过实施“体育教育四年不断

线”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终身体锻的观念,开设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咨询

Page 30: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29—

课,通过课程改造,构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与

能力等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增加文化艺术等综合课程,提高选修课比例。

在建设通识教育平台的同时,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研究性学习,提升

专业教育内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培养模式、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以内涵建设促进质

量提高。要强化教授治学,实行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制度,利用

教授群体的智慧为人才培养做好顶层设计。要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真正融合,

以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国家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全英语课程建设为契机,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探索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为抓手,通过校企联合、学研互动、开放共享的方式,构建具有我校

特色的过程工业优秀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

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

实施面向新型工业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要大力拓展专业口径并

发展新的专业方向,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和知识(包括能源、环境、

安全、美等要素)嵌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要将专业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之

中,将专业学习超越专业本身转变为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将专业实践与

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综合素质为本的评价体系。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抓手,形成

优质资源共享、教学科研互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

Page 3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0—

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有机融合,探索自主性、研究性、创业性的创新教育

新模式,构建多层次、互动式、开放型的创新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

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通过实施国家、上海市、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内涵

丰富的 USRP 活动,组织大学生学术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学校创新

教育的氛围,使每位学生在四年内都有机会参加创新活动,在创新活动中

形成层层选拔机制,发现和培育创新人才。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将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举,

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强化与国外大学的研究生交流,结合国家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创新培养体

系。

要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

重,学校将加大导师队伍建设力度,明确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中的责任、权

利和义务。将进一步加大学风教风和学术规范建设力度,健全由学校-研究

生院-学院-专家/研究生测评构成的全方位联动管理机制,形成一批品牌特

色课程和教学名师,通过实施”优博培养计划”等举措,提高博士生质量。

要强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

用型人才,要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基

地、大型科技企业的实践创新优势,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一支稳

定的企业导师队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要积极探索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指标向重点基地和重点人才倾

斜,完善优秀硕士生转升博士生的选拔制度,优化生源质量。同时,还将

结合国家协同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的跨学校、跨学科交叉培养。

Page 3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1—

将进一步做好 2011 年新增七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自设二级学科博

士点的建设工作。通过增设和建设物理学等一级学科点,使华东理工大学

的学位点布局进一步完善。

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国际合作办学,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办学途径。拓展交换学生、国际实践项目和联合培

养计划,大幅度提高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与国际著名院校建立更

广泛和密切的合作,拥有短期留学经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数将逐年递增。

鼓励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参加国外学术会议、访学,参加国内外

暑期学校,多方筹措资金给予经费资助,2015 年达到 100 人次/年。提高双

语授课比例,试办全英文授课专业。设立留学生奖学金,扩大研究生中学

位留学生比例。逐步发展和开拓高层次海外办学点。

4、科技创新

建设目标。要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炼科研方向,推进学科交叉,构建产学研合作与技

术转移新模式。

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参照国家重点发展领域规划科研

方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关

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行业影响力,逐步建成组织重大科学研究、关键

技术自主创新、交叉学科研究和自由探索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型大学科技

创新体系。力争在各学科领域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年增长

10%以上,产生一些国际影响较大的原创性成果。产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国家级科技奖每年 1~2 项。科研经费到款数每年保持持续增长。

要通过学科优化布局,加强科研基地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省部

Page 3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2—

及学校层次的科研基地体系建设,将国家及省部重点基地建成跨学科研究

中心,鼓励教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相关

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启动并实施科研工作目标化管

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依托主干优势学科,推进

理、工、文等大跨度的学科交叉互动。在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

与装备、社会发展与经济管理、前沿基础理论等领域建设若干高水平交叉

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并将其分为优先类和培育类科技创新专项分别投入建

设。建立以化学、数学、物理为主的基础学科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前沿的

基础科学研究。重视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优势

与特色明显,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重大科技项目。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

工程,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

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以及国家发改委的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创新能

力建设专项,科技部的“973 计划”、“863 计划”,上海市重大科技计划等,

组织承接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进行重大科技攻关的同时,注重凝炼科学

问题,加强基础研究。

原创性研究。调整科技政策和考核评估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延长考

核周期。包容不同学术流派,促进有序的学术争鸣,鼓励教师潜心原创性

研究。坚持严格筛选、长期扶持的原则,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重点支持

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培育未来重大科技项目。

协同创新研究。我校牵头组建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参加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浙江

Page 3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3—

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协同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

司等,协同行业协会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中心设立的机构

有理事会、科技委员会和学术行政机构等。该中心将瞄准非石油原料替代

石油生产大宗化学品的战略目标,在以天然气、煤、生物质等非传统原料

生产大宗化学品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人文社科研究。着力提高现有人文社科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科研基

地的影响力,围绕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城镇化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能源战略与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创意

产业实力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知识经济及竞争体制等关系

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开展有特色的研究,产出国内一流、国

际知名的研究成果,为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探索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怎样发展文科、怎

样布点有助于办出特色、有助于通识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人文社会

科学内部,以及文科与工程学科之间开展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创造特

色研究品牌,实现有针对性的突破,提升文科研究水平和竞争力。设立面

向文科的团队创新基金、著作出版基金、学术交流基金。加大对软科学研

究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在政府决策方面的影响力。

共享仪器平台。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要,优先支持以化学为基础的校

级测试平台的建设,如 X 射线单晶衍射仪,重点支持前沿交叉领域创新平

台的大型仪器建设,并列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强化大型仪器共享机

制,有计划地更新超龄服役的大型仪器;开发和拓展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

和系统,完善和建立相关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制度。

国际科研合作。鼓励各学院、创新平台与一流大学、国际著名研究机

Page 3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4—

构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组织策划,力争参与国际间大

型科研合作项目,并给予政策倾斜。利用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和海外

特聘教授岗位等吸引海外著名学者来校开展科研合作。鼓励教师与国外学

者合作科研,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社会服务

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和成果转化、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同时,努力对接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建设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建设好终身教育体系,提高知识

服务与决策咨询水平。

技术转移。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使其成为

人才和技术辐射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途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 1~

2 项具有国际影响的技术转移项目,3~5 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

转移项目。积极承接世博科技产业化重大项目,以常熟研究院建设等为契

机,以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为基础,进行技术转移的机制和体制创新,加

快成果转化的力度和速度,完善专利工程,大幅度提高专利实施率。

企业孵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其中年产值千万

元以上 5 个,亿元以上 1~2 个。鼓励教师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起步阶

段学校给予支持,孵化成功后实行市场化运作,明晰产权关系,保证学校

和教师等有关各方利益。规范人力资源配置,制定教师进行企业孵化、参

与企业运营的政策,保证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

继续教育。实现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核心,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

重的战略转向;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形成规范、质量、效益协调

发展,以及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社会开放的办学格局;构

Page 3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5—

建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继续教育,办好老年大学。充分利用现

代教育手段,鼓励发展网络与继续教育,运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源,

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知识服务。积极参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

体制、政策和组织创新研究,研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在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方面形成 2~3 个有影响

力的创新计划,并争取在社会领域的立法方面有较大影响力,在重大决策

咨询中发挥作用。

6、文化建设

建设目标。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追求卓越、科学发展的大

学文化发展理念,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传承和弘扬华

理传统文化精髓,吸纳国内外一流大学文化的有益成分,积极拓展,主动

创新,建设与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的素质和能

力显著增强,促进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为

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文化导向与文化育人。以大学生思想理论课程建设、民族传统文化活

动和创新实践活动为依托,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主旋律,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教育。在正确文化导向指引下,通过加

强“四风”建设,完善“三大节日”和奉贤校区“四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加

大文博资源建设和开发力度,推进“四馆”和主题文化广场建设等形式,提

供教育载体,营造教育氛围,增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的产物,是学校

的品牌和宝贵的无形资产。经过 60 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勤奋求实、

Page 3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6—

励志明德”的校园文化品格。为了实现创建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华

理人需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变革求新,弘扬开拓进取、敢

为人先、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塑造崇尚科学真理、崇尚学术自由

的文化,培养志存高远、爱国敬业的创新型英才。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氛围同时,增强大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引领能力。

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播。文化生态包括承载和体现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

也包括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的体制机制。要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

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形成爱岗敬业、学术民主、团队协作的良好文化氛围。

要着力规范学校传播形象,扩充文化传播媒介,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加大

文化传播力度,内聚力量,外展形象,力争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现代大

学形象。

五、主要保障举措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

本,学术卓越是强校之路,制度创新是兴校之策”的思想观念,必须深化管

理改革, 解决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党委领导、校

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建设适应一流大学

建设与发展的先进大学制度体系。

1、加强依法治校

颁布《华东理工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有关学校组织和管理运行体制

与治理机制的基本规章,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根本性法规。制定大学章

程,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学校要根据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精神,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章

Page 38: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7—

程,联系中国特色和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并正式颁布《华东理工大学章程》,

严格制度和会议程序,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完善重大决策机制。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框架内,发挥党委集

体的重大决策领导作用、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自治作

用。进一步健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校长负责、行政分工和协同合作机制。

探索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与学术事务按照议事规则进行决策的机制,探索

学术与行政相对独立、相互促进的管理模式。建立校级党政会议(党委常

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校务工作会)决策事项督办制度。建

立和完善学校决策事项执行情况定期汇报及学校重大决策事项跟踪调研制

度。

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成立院系教授委员会及其常委会,并与院系党

政联席会形成互补,推动院系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针对院系的发展

规划、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专

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前的咨询与讨论,从而提高院系管理

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体现“教授治学”的作用。

完善学生民主自治管理。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学生自治管理

委员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生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使学生在校园中得到均等的民主实践、法制实践机会。通过实现自我管理

使学生学会自主独立,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提高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管理竞争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推进民主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制定并完善与

办学形式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在学校发

展中的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Page 39: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8—

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建设,健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内容,规范监督程

序,优化监督措施。通过把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的工作机制

纳入学校整体咨询、决策、监督机制中,使学校领导集体作出的涉及教职

工和学生利益的有关政策、措施、方案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更

具广泛的群众或民意基础。

根据管理规范化要求,大力推行电子校务,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

成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集成信息服务和快速反馈平台,充分发

挥其提高校务公开程度的效用。

2、改革管理体制

组织体制。明晰科研创新体制与院系体制之间的关系。国家和省部级

科研基地是依托学校、挂靠学院、对校内外人员开放、流动的创新平台,

具有集中的空间场地和相对独立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权。校内跨学科的创

新平台,将采取矩阵式管理体制,在保证平台核心团队实体和共享仪器设

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员可采取与所在学院共同管理的模式。每个创新

平台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相关学科发展方向的确定、共享仪器设备平台

的建设、重大课题的立项等。

学术决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学术委员会,通过制度化、机构化、正

常化使之成为学校 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委员会肩负学术决策、学术审

议、学术评定、学风维护和学术咨询等职责,由顾问委员、常任委员和年

度委员组成,根据学科领域不同,分为工学部、科学与艺术学部和人文社

科学部,以及若干交叉学科领域委员会,并同时下设学术规范委员会和秘

书组。

明确和强化学术委员会、院(系)教授委员会的职能,规范工作流程

Page 40: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39—

和职责范围。重大教学、科研政策与学术发展问题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形成

决议后,交校长办公会审定认可,经校长批准方可执行。行政涉及的重大

教学、科研政策问题,交学术委员会审议认可后,经校长批准方可执行。

充分调动教授参与学术管理的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

位委员会和院(系)教授委员会的学术决策作用。对规划及重大规章制度

的修改和否定需经原决策程序审议讨论决定。

管理重心下移。学校是本科专业、研究生学科、国家及省部级基地的

主办或依托单位,学院(系)是相应的承办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学院承

担着办好专业、学科和国家及省部级基地的责任,并接受校学术委员会及

专业职能机构的指导。在承办中,要形成对全校各学院相互开放的机制,

整合全校资源,特别是优势资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促进学科

交叉、人员合作竞争流动,形成学术独立局面。

在调整院(系)、研究机构组织体制的基础上,明晰学校与不同类型

院(系)、创新平台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学校

从常规可控财力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院级公共支出,结合规划编制院级

预算方案,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调动办学积极性。调整经济政策,

试行成本核算,引导院(系)、研究机构争取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

益。对新建机构,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3、创新运行机制

资源配置体系。规划的制定与落实必须与资源配置相挂钩,要制定资

源配置的规范程序,建立科学、规范的校院(创新平台)两级人、财、物、

房配置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各单位必须明确 3~5 年规划期限内的资源需

求框架方案,每年年底明确下一年度的需求方案。明确学院(创新平台)

Page 4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0—

预算指导原则,有序调整各学院(创新平台)的资源配置。同时加强监督

和审计,规范资金管理。

考核评估体系。着力建立以规划为依据的评估体系,按规划目标对院

系、创新平台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进行分类评

估。建立健全有利于产出大成果和领军人才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不同学科

领域的教师实行分类考核。对从事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的

部分人员,实行特殊政策。

教师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将学科、专业的竞争力与教授的发展挂钩,实行年

度述职、聘期考核,完善教师职业规范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基本工

资、绩效工资、激励津贴并行的制度。部分人员探索实行年薪制,鼓励教

师进行校外咨询或产业化工作,但主要精力应用于教学科研,激励教师为

学校上水平多做贡献。

科技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与管理机制、科技领军人才培养

与管理机制、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机制和科研风险

投入中介服务机制。对不同学科、不同创新平台,不同科技活动类型采取

不同的科技政策。健全论文奖励制度,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建立合

理的科研经费配套制度,鼓励教师从政府和社会获取研究经费。推行科研

成本核算制度,实行与重大科技项目挂钩的人员聘任和职务评审制度。

4、争取社会资源

产学研联盟。通过探索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中外合作培养模式,与国际

著名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工程

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员互聘。要吸引企业出资设立讲座教

Page 4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1—

授岗位,聘用有企业经历的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培养基

地和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从企业工程实践一线直接招生,培养具有技术攻

关、工程集成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博士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在满足经济

转型、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通过体制机

制创新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

行业特色高校联盟。行业特色高校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社会、

行业、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取得了行业共性

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

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行业技术骨干,成为行业领域高层次人

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学校要加强与行业背景高校的联合与融合,立足区域,

依托行业,面向全国,接轨世界,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

求支持,为行业科技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

贡献。

合作与共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大中

型企业的合作共建。通过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等方式建立高水平交叉学科

平台与创新基地;通过矩阵结构建立交叉研究平台,争取在未来 5~10 年

取得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以对口支援建设石河子大学、青海大

学为契机,在完成对口支援与共建任务的同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实现

与对口支援高校的共同发展。

多元化筹资。在争取政府拨款 大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

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校办产业回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基

金运作、学校标识性产品开发利用等途径,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进一

步完善学校董事会的工作机制,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发展基金会,并尽快建

Page 4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2—

立校董会与基金会联合运行机制。在争取筹募办学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

校董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友会的

作用,倡导校友捐资助学,尽快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5、建设优美校园

通过“十二五”建设,把新老校区建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

美、和谐发展、人文气息浓郁、学术交流便利、管理规范有序、富有华理

特色的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化、节约型的现代化校园。坚持现代设计理

念,大力推进校园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协调好各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完

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突出以

服务师生为中心,提供必要的硬件和服务保障,努力建设既具有方便实用

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的现代化校园。

进一步完善校园整体建设规划,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细化目标,进

一步明确新老校区功能定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益;重视三校

区不同功能定位的配套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教

学与科研,稳妥有序地推进各校区的建设。在新校区建设和校园规划布局

中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组织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强

化功能提升,完善服务配套,切实推进三校区之间的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共建和谐校园。(“十二五”基本建设重点

任务详见附录)

徐汇校区是学校进行本科专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

基地。要继续推进科技研发区、教学实验区、学生宿舍区、体育活动区、

备用发展区等功能区域建设,整合校区资源,优化结构配置,降低办学成

本,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将积极争取教育部的修购基金和专项经费,继续

Page 4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3—

进行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网络、安保、河道污水处理和道路等基础

设施的改造和更新。通过“十二五”建设,把徐汇校区建成有鲜明特色的绿

色、生态、美观的和谐校园。

奉贤校区是学校的本科教育中心,也包含部分科研功能;2013 年大三

学生将全部留在奉贤校区,2011 年暑假必须完成部分大三学生先行留在奉

贤校区的准备工作,学生迁移的同时,要做好师资队伍、研究基地和相关

装备、设施与政策的配套工作。奉贤校区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

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传承老校区文脉;单体建筑功

能齐全,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满足后期

建设不影响前期使用等要求;在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及功能分区定位的基础

上,逐步完善校内其他绿化景观建设,进一步设计并开发新校区的二期用

地和备用地绿化景观,积极建设精神内涵丰富、高尚健康、优美而富有品

位的绿色生态型校园。

金山科技园区是以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延伸教育层为特色,以

延伸教育与对外科研开发合作为核心的开放式校园。按照原先的规划安排,

充分利用原有校舍条件,逐步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基地;继续争取二级学院

办学,努力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6、提升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数字信息平台和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以“完善基础、整合资源、

推动应用、提升服务”为指导思想,通过校园网 IPv6 技术升级、信息共享

和应用系统开发等建设,逐步实现“为师生提供开放、便捷的应用环境”的

目标。

完善基础。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布局,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Page 4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4—

增加校园网络宽带,实现各校区高速互联,提升校园网络访问速度和质量。

建成覆盖校园公共区、办公区等主要区域的无线局域网,满足全校师生对

数字化环境的新要求。建立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不断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整合资源。根据学校各部门的需求,探索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深化共享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虚拟服务平台。建设特色鲜明、服

务主导的研究型数字图书馆,使其成为高质量的文献服务中心和高水平的

信息咨询中心。增加人文社科类信息资料库建设的投入,建设数字化的人

文社科信息资料中心。引入电子化教学手段,建设丰富的数字课程资源和

便捷的数字教学平台。

推动应用。以“虚拟化”、“云计算”等为核心技术,以教学、科研应用

需求为导向,开发并实施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各类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满足

教学、科研需求,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建设信息技术应用

平台,提供公共信息资源应用手段,使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在国内高

校处于领先水平,让更多的人分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提升服务。以满足师生员工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

求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保障体系,健全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完

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

7、切实改善民生

重视民意、关注民生,让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学校要把关注民生、改

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做温暖

人心、凝聚民力的工作,让广大教职工生活得更加幸福,在发展学校事业

Page 4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5—

的同时,实现每个人的发展与进步。要了解师生员工在想什么、盼什么,

切实解决他们 关心、 直接、 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发展好、实

现好他们的切身利益。

加快教师公寓建设工作,积极关心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改善青年教

职工住房条件,为青年教职工自购住房提供便利。努力办好华理附中、附

小,为教职工解决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完善医保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

医保权益。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使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处于同类院

校同等水平。要引导广大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树立主人翁

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

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8、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应对机制

“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学校确立的“三步走”目标能否

终实现,建立健全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

度保障。“十二五”规划是一项涉及学校未来 5 年发展的系统策划,执行环

境的稳定性面临着一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规划》的全面落实,学术

委员会、教代会要肩负起监督“十二五”规划落实的责任,确保发展目标落

到实处。

同时,规划执行过程中,还要建立外部环境应对机制,如教育体制变

革、重特大社会危机、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与变动等情形出现时,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对《规划》进行科学、规范、及时的调整和更新,调整和更新必

须按规则与程序进行,以便切实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以及执行的连续

性和长效性。

Page 4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6—

六、加强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重要会议精神,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普

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把学校建

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

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政班子领导能力建设,通过领导班

子联系基层和学习调研制度、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等方式,进一

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工作作风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思

想觉悟高、大局意识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领导班子。

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选拔民

主意识和群众观念强、善于依法治事理政、能够营造团结和谐氛围的干部

担任领导职务,逐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能上能下、

公平公正、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向社会输

送干部的力度。

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学历、学科、年龄、党派、性别、专兼职等结构,

加强干部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及中层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努力建

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清正廉洁、善于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

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

强凝聚力,坚持将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立足本职

Page 48: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7—

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

谐的作用。

进一步实施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质

量,推进师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多校区、书院、网络、楼寓等党建

工作,建设一支宗旨意识强、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队伍。通

过组织生活系列保障机制、先进党支部和“十佳”组织生活评选等推进基层

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大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使基层党

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带动党员和群众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

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党建工作的重

点。要健全学习机制,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拓

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紧紧抓住发展和创建一流大学

这个主题,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决策体制和工作制度,把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制度建

设贯穿其中,使党的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落实科学治校、民主

治校和依法治校,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带领学

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2、思想政治工作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工作

的新途径、新方法,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范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切实提高

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Page 49: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8—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引导教师忠于教育事业,以广博的知识、严

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青年学生树立榜

样。大力开展科学精神和心理素质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

师生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3、精神文明建设

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根本性、基础性、经常性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健

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创建工作部门组织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校

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提高办学水

平和育人能力为使命,持续开展“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新精神文

明建设全员参与的新机制,扎实推进思想、道德、法治和文化建设,增强

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发展科学、管理规范、服务优质、

环境秩序优良、内外关系和谐,实现学校队伍素质、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

的新提升。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下,

进一步修订完善文明单位评估指标,开展“二级文明单位”评比、“精神文明

创建十佳项目”评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评选、“文明班组”、“巾帼

文明岗”以及“文明服务窗口”评比等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

区共建和志愿者活动,把志愿者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示范区。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广播、校报、电子屏、

电视、宣传橱窗等的作用,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

论氛围。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

Page 50: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49—

针,加强对全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报道,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专题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精神文明宣传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建设。以发展促和谐,以民主蓄和

谐,以公正求和谐,以服务谋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

素质,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发扬“努力拼搏,敢为人

先”的华理精神,弘扬“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风;重视本科教育,树立

关爱学生的教风;活跃学生,建设执着求真的学风;坚守底线,保持风清

气正的考风,加强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的建设,构筑精神文明的

示范高地。

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继续推进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追

究等具体事项;以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

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

推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意识;以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

为目标,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强化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检

查;认真受理群众的信访举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努力营造

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政文化,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结 语

华东理工大学“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过程,

也是集思广益、统一思想、逐步完善的过程。

Page 51: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0—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我校从回顾“十一

五”期间各方面工作进展着手,认真总结各项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盘点学校

现有资源和条件,并通过与同类高校比较,思考学校所处位置,为“十二五”

规划的制定奠定扎实基础。领导班子从 2010 年初就着手进行规划编制讨论

和部署,随后学校全面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保证“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学校及其职能部

门、院(系)在规划制定和执行中的责任,学校成立了总体规划领导小组、

工作小组及专项规划工作组,总体规划由发展规划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

和部分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完成制定,6 个专项规划(人才强校、教育教学、

学科建设、科技发展、现代大学制度与文化建设、校园建设)由分管校领

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制定。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同步制定、互动互补、

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将学校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与院(系)的发展及水平提

升紧密结合,各院(系)同时启动院(系)“十二五”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

划,并在国内和国外分别寻找可以作为标杆和比超对象的 3~5 个学科进行

全方位的对比分析,以便准确定位,明确未来 5~10 年的发展目标,确定

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保障举措。

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为调研和内外部环境梳理与分析阶段,明确发展

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组织全校办学骨干针对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瓶

颈问题进行充分研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在前期调研与研讨的基础上,对未来 5~10 年的发展目标、

战略选择、超常规思路和保障举措等形成思路与构想,集中时间撰写规划

Page 52: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1—

文本。

第三阶段,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反复听取多方意见,认真

论证、修改和完善, 终形成总体规划和 6 个专项规划的正式稿,为学校

未来发展提供整体思路和行动计划。

为鼓励各院(系)认真做好事业发展规划,吸引全体教授和办学骨干

广泛参与研究与讨论,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为制定出能够促进学校和学

院跨越式发展的规划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此,学校将从 2010 年规

划工作专项预算中为学院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根据规划制

定情况分期划拨。

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汇总形成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初稿后,向校务委

员会委员、老领导、学科带头人、党外人士、中青年教师、院系领导、教

职工代表等各方面通报并广泛征求意见,“十二五”规划获得教代会、党政

联席会审议通过后,校领导与各院系签订了“十二五战略规划关键指标”任

务书,以期规划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我校“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汇集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集体智

慧,达到了聚共识、汇民心、谋发展、求进步的目的。

Page 53: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2—

附录:“十二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的项目情况

一、“十二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规划项目

根据我校“十二五”事业规划目标和三校区定位,2010 年 6 月经学校常

委会批准,列入“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的项目 15 个,总建筑面积 30.35 万

平方米,计划总投资 8.68 亿元。其中:奉贤校区 6 个,教育部已批复工程

训练中心、学生二食堂、学生宿舍二期、教学二楼、药学院楼 5 个项目,

未批复项目 1 个为游泳馆,约 4000 平方米。共计 9.0 万平方米,投资约 2.5

亿元(见表 1)。徐汇校区拟安排 9 个项目,其中列入九项主要校舍的 4 个,

为学生宿舍一、二期、学生一食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其余 5 项均为科研、

校产和教工宿舍用房共计 23.2 万平方米,投资约 6.18 亿元,(见表 2)。

表 1:“十二五”期间奉贤校区规划建设项目表

排序 项目名称 所在

校区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资金安排及

开工时间

竣工使用 时间

1 工程训练中

心 奉贤 8000 2417 2012 年 4月

2013年 6月

2 学生宿舍二

期 奉贤 40000 7767 2012 年 4月

2013年 6月

3 新校区药学

院楼 奉贤 18421 6010 2011 年 11月

2013年 5月

4 学生二食堂 奉贤 5000 1777 未开工 2014 年

10 月

5 教学二楼 奉贤 15000 4765 未开工 2015年 9

Page 54: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3—

6 新校区游泳

馆 奉贤 4000 1500 未落实 2015年 9月

合计 90421 24236

表 2:“十二五”期间徐汇校区规划建设项目表

排序 项目名称

所在校区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资金安排及开工时

竣工使用时间

1 徐汇青年教

师 公寓(一期)

徐汇 8500 2800 未落实 2014 年 12

2 徐汇学生宿

舍 一期

徐汇 20000 5000 未落实 2014年 9月

3 徐汇学生一食堂

徐汇 10000 4000 未落实 2015 年 11

4 徐汇科研成

果 转化大楼

徐汇 20000 6000 未落实 2015年 8月

5 徐汇大学生活动中心

徐汇 10000 3000 未落实 2015 年 11

6 徐汇青年教

师 公寓(二期)

徐汇 35000 10500 未落实 2015 年 12

7 徐汇产学研大楼一期

徐汇 20000 6000 未落实 2015 年 12

8 徐汇产学研大楼二期

徐汇 40000 12000 未落实 2017年 8月

Page 55: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4—

9 徐汇学生宿

舍 二期

徐汇 50000 12500 未落实 2017 年 10

合计 213500 61800

二、“十二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规划项目的执行情况

2011 年我校奉贤校区二期建设项目被上海市列入市重大工程项目,由

市重大工程办公室直接指挥协调工程进度和市政配套工作。在建的药学院

楼、工程训练中心和学生公寓二期,计划 2013 年 6 月竣工,届时我校三个

年级的本科学生可全部入住奉贤校区。

(1)在建药学院楼,计划建设 18421 平方米,预算投资 6010 万元(2012

年列入国拨资金 2000 万元),工程计划 2013 年 3 月竣工。

(2)在建工程训练中心,计划建设 8000 平方米,预算投资 2417 万元,

工程计划 2013 年 6 月竣工。

(3)在建二期学生公寓,计划建设 40000 平方米,预算投资 7767 万

元(第一批已开工 4 幢楼,约 20000 平方米,),工程计划 2013 年 6 月竣工。

三、“十二五”规划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我校事业规划的不断发展,现有用房已日趋紧张的矛盾

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学校事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目前徐

汇校区用房不足比其他两校区更为突出,为了切实解决发展与用房需求的

矛盾,学校在编制“十二五”基建规划中已安排建造一批教学、科研和生活

急需的事业用房,如科研急需的徐汇科研成果转化大楼和产学研大楼一、

二期工程,生活急需的徐汇校区学生公寓和青年教师公寓项目,但在基本

Page 56: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5—

建设规划实施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影响了建设规划的实施:

(1)办理建设手续缓慢。由于奉贤区政府没有按协议办理二期土地证,

使二期建设项目不能按原定的计划开工,造成我校三年级学生迁入奉贤校

区的计划一拖再拖,近两年来学校只能通过减少招生来缓解用房不足的矛

盾,从而给学校财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加快推进奉贤校区二期项目

的建设,学校领导曾多次与上海市和奉贤区政府协调但始终得不到彻底解

决,直到 2012 年初学校通过直接报告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后,于今年 2 月

16 日才领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于 4 月中旬取得了学生公寓和工程

训练中心的工程施工许可证正式开工建设。使原计划 2011 年 9 月竣工的项

目延迟了一年。

(2)建设资金紧缺。由于我校建设新校区贷款负债较多,2010 年被

教育部列入首批划拨债务单位后,按规定既不能银行贷款也不能利用学校

内债经费建房,每年有限的教育部拨款基本用于奉贤校区建设。几年来上

报教育部的可研报告中必要性等都没问题,但因建设资金紧缺,总是在可

行性审核时搁置。

(3)人工材料涨价造成计划执行困难。由于我校奉贤校区的二期土地

证拖至今年 2 月份方得以领取,目前开工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学生公寓的可

研报告则是由教育部 2008 年 1 月和 2009 年 5 月批复,受近几年国家要求

建筑在保温、消防、抗震等方面提高标准以及建筑市场劳动力工资和建筑

材料涨价影响,原已批复的可研报告因造价太低而无法通过扩初评审,勉

强通过扩初评审的项目也因造价太低在公开招标中流标,无法按规定推进

正常的报建审批工作。

目前我校已进入“十二五”校园建设攻坚阶段,我们将在总结“十一五”

Page 57: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ghc.ecust.edu.cn/_upload/article/files/a3/88/bd582... · 全面分析和总结“十一五”建设成就,是制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华东理工大学“ 十二五” 改革与发展规划——转型 2011

—56—

期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为早日完成学校“十二五”期

间的建设任务,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