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元“书写”传统文化魅力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1911/27/86a01918-c...囊括中国早期传统文化经典,如《诗...

1
2019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杜 视觉设计:黄丽娜 检校:孙 广 文化新闻 WENHUAXINWEN 08 核心 提示 历时两年多创作、 收录400余幅书法 作品,李仲元的新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书艺读本》日前出版。这位著名 学者、诗人、书法家以书法形式呈 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精神 家园构建。此读本是对传统文化 的尊崇,也是对书法艺术的固守, 显示出书法家的文化情怀。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仲元深情地 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 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 锋,决不亚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 思想交锋,诸子百家那么多新鲜思 想、诗歌艺术、汉代汉碑、唐代各种书 体、宋词不断创新与发展……文脉延 绵不绝。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和 挫折,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源于优秀传 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记者在翻阅《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书艺读本》时看到,第一册《中国传 世名言》中所书名言警句的出处几乎 囊括中国早期传统文化经典,如《诗 经》《尚书》《周易》《管子》《老子》《论语》 《孟子》《礼记》《墨子》《孙子》《战国策》 《左传》《庄子》《荀子》《韩非子》《离骚》 等,百条名句,集于一册。 第二册《唐诗荟录》从初唐虞世南 的《蝉》到盛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从中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到晚 唐李商隐的《锦瑟》,中国人耳熟能详 的唐诗名篇,尽在其中。 第三册《唐宋词精 选》从 李 白 的 《忆秦娥》到李煜的《虞美人》,从范仲 淹的《渔家傲》到苏轼的《念奴娇》,再 到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或豪放,或婉 约,词之精品于此皆能读到。 第四册《佳联辑粹》既有传世古 联,又有自集联与自撰联,包括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及多言,佳言 妙对,琳琅满目。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蓝本进行创作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11 25 日,由省工商联文化创意产业 商会等单位联合推出的沈阳红色文 化之旅“走进博物馆讲好沈阳故事” 系列活动第四站,走进沈阳市和平区 太原街街道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就 如何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宣传爱民 拥军的传统文化举行研讨会。 1983 年起,八一社区先后与 附近七家驻军单位结成共建对子, 创建了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及双拥 服务品牌。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是 全国首家以基层社区命名的双拥博 物馆,展览面积虽然只有 200 平方 米,却内涵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文 献、实物等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不同 时期八一社区军民风雨同舟、团结 奋斗的真实场景,展现了 30 多年来 军民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的情谊,凸显了博物馆传承红色历 史、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人的功 能。该博物馆被当地居民称为“红 色双拥楼”。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 为,要大力宣传和积极倡导双拥精 神及内涵,进一步把双拥博物馆打 造成全民红色教育基地。 沈阳红色文化之旅进双拥博物馆 本报讯 记者王臻青报道 者从沈阳盛京大剧院获悉,俄罗斯 芭蕾舞剧院全新演绎的多媒体芭蕾 舞剧《吉赛尔》将于 12 月 1 日在盛京 大剧院演出。这将是多媒体芭蕾舞 剧《吉赛尔》首次亮相沈阳舞台。 《吉赛尔》被誉为浪漫主义芭蕾 巅峰之作,首演至今已 200 余年,讲 述了富有传奇性的爱情悲剧。《吉赛 尔》由简·克拉里、朱尔·佩罗共同创 作,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自然界 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 方集》中的诗篇《幽灵》,剧本由泰奥 菲勒·戈蒂埃等人完成,音乐创作由 阿道夫·亚当担任。 这是一台将古典芭蕾与现代 3D多媒体舞台技术完美融合的芭 蕾舞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崭 新独特的舞美手法,以动态视频替 换传统静态布景,将《吉赛尔》中清 新的田园以及静谧的墓地逼真地呈 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舞台空间的 多元化和立体化。《吉赛尔》的舞蹈 风格浪漫唯美,尤其是第二幕中经 典芭蕾舞段密集。该剧音乐格调新 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 多媒体芭蕾舞剧《吉赛尔》 首次莅沈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者日前从盘锦市文物部门了解到,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数月的 紧张施工,爱国将领王铁汉故居现 已修缮一新,故居的7间房屋基本 保持了原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次修缮工作的意义在于,用鲜活 的实证来纪念王铁汉“打响抗日第 一枪”的英雄壮举。 王 铁 汉 (1905—1995 年),又 名 王朝治,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 1931 年 9 月 18 日夜,驻沈阳日本关 东军进攻北大营,在接到“不抵抗” 命令后,时任东北军第七旅620团 团长的王铁汉与第七旅参谋长赵镇 藩商议后下令还击,打死打伤日军 25人。学者及后人评价:“王铁汉 率部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 王铁汉故居位于盘锦市盘山 县羊圈子镇才屯村。据悉,此次 修缮后,盘锦市文物部门将进一 步收集文物,按计划还将把故居 建成纪念馆,申请建省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 抗日将领王铁汉故居修缮一新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十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一届辽宁优 秀儿童文学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 在辽宁文学奖评选中,被誉为“铁西 三剑客”的双雪涛、班宇、郑执的 3 部 作品同获特别奖,其余20部作品分 别获得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 文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5 部作品 获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 辽宁文学奖获奖中篇小说有 《你的样子》《大火》《诗经》《驯马师 的无罪推理》《玉龙湖》,短篇小说奖 有《乌鸦啁啾》《闻烟》《桃花吐》,散 文奖有散文集《众神的河流》《流水 高山诗系情》《一个人的辞典》《拈花》、 散文《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犹 太民族的苦难叙事》,报告文学奖有《绿 世界:刘仁与绿川英子的中日情缘》 《罗布泊新歌》《日本,你必须还我公 道》,诗歌奖有诗集《倾斜》《六股河, 多少黎明一晃而过》《最后的工厂》、 组诗《边地之边》。 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 奖获奖作品有《蜘蛛门之黑蜂联 盟》《暖镇》《溪山雪》《春夏秋冬都 是画》等。 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揭晓 “铁西三剑客”同获特别奖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2019 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于11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 行。作为本次博览会三大亮点之一, 沈阳和重庆两地将携 11 个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现场秀技,其中沈阳的5个项 目是那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张敬轲 鹿角椅制作技艺、李永利核雕技艺、宋 氏章牌浮雕技艺、董义根雕造型技艺。 此次沈阳展示的 5 个“绝活”均于 2017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七批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姚 剑萍为那氏旗袍的代表性传承人,据 她介绍,那家祖辈为旗袍制作匠人, 第一代传承人那永发与祖辈来到奉 天从事旗袍制作,从清末便开始为清 宫里满族人制作旗袍。张敬轲为鹿 角椅第四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该 技艺以成年雄性马鹿角为原料,按大 小粗细不同分别进行搭配组合制成 鹿角椅,整个制作流程有20多道工 序,遵循“随型施艺、制物有形”的理 念,将鹿角的自然形态与椅子的造型 及使用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 李永利核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 永利带着自己创作的《九龙》《四大天 王》《十八罗汉》《祈福》《一脉相承》等 20多件核雕作品到现场进行展示,并 从选料、构思、打坯、精修等逐道工序 讲解核雕工艺,进行实际操作。记者 了解到,宋氏章牌浮雕技艺是古代中 国钱币艺术与近代机制造币技术结 合后,形成的一套主要应用于流通硬 币、纪念币、纪念章等贵金属制品上 的浮雕技艺。董义根雕造型技艺以 本地树木为材料创作,经过手工一刀 一凿精雕细琢,解读根雕所蕴含的艺 术内涵。 据了解,沈阳市目前公布的市级 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221个,其中 国家级10个、省级40个。市级以上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6名,其中国家 级10名、省级38名。截至今年上半 年,共公布了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 目名录,已经形成数据库完备的四级 非遗项目名录体系。 据介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 久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 化赋予了沈阳博大而丰富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从2012年开始,根据项目 的不同特点,沈阳市组织传承人开展 “进村镇、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 军营”非遗传习活动,向广大群众和 学生传授、传播非遗技艺。截至目 前,全市累计开展传习活动 1000多场 (次)。为做好“文化和 自 然 遗 产 日 ” 非遗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非遗 保护成果,从 2014 年起,连续举办了 六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累计有近千个项目参展,展出面积 达3万平方米,吸引了20余万市民 和游客参观。从2015年起,沈阳市 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非遗传习基 地创建活动,命名了三批共 100 个“沈 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各 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非遗展示馆, 使保护工作实现了“传习有场所”的 目标。 沈阳五个非遗项目进京秀绝活 本报讯 记者王臻青报道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锦 州医科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红 山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日前在朝阳举 行。来自锦州医科大学、渤海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 75名留学生参加了活动。活动旨 在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 感知,对辽宁地域文化的了解。 本次学习体验活动以实地考 察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 址结合红山文化研究学术报告,使 留学生们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红山 文化。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 学院教授孙柏楠作了专题报告,对 红山文化起源、特征、意义,以及考 古挖掘成果进行了介绍。留学生 们还参观了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 馆、朝阳师专化石博物馆,并前往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职业高 中紫砂工艺美术学校,体验紫砂壶 制作技艺。 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文达说: “通过了解红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和 中国对红山文化的保护情况,我认 识到中国文化传承的力量巨大。 我的家乡蒙巴萨曾有中国明朝航海 家郑和的船队到访,目前还保留有 遗迹,这是中肯两国文化交流的历 史见证。我在辽宁留学,希望多了 解学习当地文化,毕业后我也将投 身于中肯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红山文化学习体验活动 在朝阳举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 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读本,收 录了李仲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 容为蓝本创作的400余幅行楷体书 法 作 品 。 全 书 分《中 国 传 世 名 言》 《唐诗荟录》《唐宋词精选》《佳联辑 粹》四辑,撷取历代文化精华,用书 法形式加以展示。全书最大的亮点 是以李仲元手书书法作品为载体, 对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名 言、唐诗、宋词、楹联进行全新展现, 并附加原句、原诗、原词、原联,使读 者对书中所要展现的内涵产生更为 直观的认识;通过书法艺术对中国 历代文化精粹进行解读,进一步增强 文化感染力。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 本》的创作初衷,李仲元在书前《絮 语》中说得简明而中肯:“人类从愚蛮 无知积启智慧道德,从洪荒蒙昧走向 科学昌盛,若无创造与传承,幽幽长 夜,万古难明,永沦猿兽。” 李仲元说,2017 年春节期间,他 回顾了这些年举办的四次个人书法 展,书法作品大多是书写自己创作 的诗赋,但通过书写艺术展示自己 的诗文创作还是有局限性的。如果 能用书法形式把自古以来推动中国 历史前进的文化用书法写出来,把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髓表达出 来,这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他决 心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表达自己 的家国情怀,把中华民族先人的思想 理念、民族精神写出来。可是,说起 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他翻古书、查资 料,通过对各种经典、诸子百家的著 作、历史文献等,一条一句收集、筛选, 选择的内容力求体现大智慧、大胸怀、 大善心、大格局、大眼光等,包括古代 先贤的格言、座右铭、诗文。 此读本从创意、计划、实施、创 作,再到制版、印刷,前后历时两年 多,这是一个人的文化项目,如果没 有情怀、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对于一 位80多岁的老艺术家来说是很难完 成的。 李仲元是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创 作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沉浸在 中国历史文人的精神家园中。有的一 幅字写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比如“治 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他写了三遍 才算满意。 一个人的文化项目 这些已经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 传统文化精粹,影响和熔铸着中国 人几千年的精神生活,直到今天仍 是我们血脉里最鲜活的文化基因。 如今,李仲元以书法形式对此做了 最恰切而生动的表现,可谓相辅相 成、熠熠生辉。 有专家认为,将书法与古诗词、 名言警句相融合,对当代人进行原 汁原味的文化熏陶,能够产生极为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对年 轻人来说,在建立正确而稳固的知 识体系、规则体系、审美体系和价 值体系上,这套读本更有着突出的 意义。 这也是李仲元新作《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书艺读本》的审美内涵, 价值所在。 书法与古诗词名言警句融合艺术感染力强 李仲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出版 李仲元“书写”传统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文并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书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收录400余幅行楷体书法作品。

Transcript of 李仲元“书写”传统文化魅力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1911/27/86a01918-c...囊括中国早期传统文化经典,如《诗...

Page 1: 李仲元“书写”传统文化魅力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1911/27/86a01918-c...囊括中国早期传统文化经典,如《诗 经》《尚书》《周易》《管子》《老子》《论语》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杜 娟 视觉设计:黄丽娜 检校:孙 广 冰 晶文化新闻WENHUAXINWEN

08

核心提示

历时两年多创作、收录400余幅书法作品,李仲元的新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书艺读本》日前出版。这位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以书法形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精神家园构建。此读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是对书法艺术的固守,显示出书法家的文化情怀。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仲元深情地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决不亚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交锋,诸子百家那么多新鲜思想、诗歌艺术、汉代汉碑、唐代各种书体、宋词不断创新与发展……文脉延绵不绝。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和挫折,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记者在翻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时看到,第一册《中国传世名言》中所书名言警句的出处几乎囊括中国早期传统文化经典,如《诗经》《尚书》《周易》《管子》《老子》《论语》

《孟子》《礼记》《墨子》《孙子》《战国策》《左传》《庄子》《荀子》《韩非子》《离骚》等,百条名句,集于一册。

第二册《唐诗荟录》从初唐虞世南的《蝉》到盛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从中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到晚

唐李商隐的《锦瑟》,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尽在其中。

第三册《唐宋词精选》从李白的《忆秦娥》到李煜的《虞美人》,从范仲淹的《渔家傲》到苏轼的《念奴娇》,再到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或豪放,或婉约,词之精品于此皆能读到。

第四册《佳联辑粹》既有传世古联,又有自集联与自撰联,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及多言,佳言妙对,琳琅满目。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蓝本进行创作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11月 25日,由省工商联文化创意产业商会等单位联合推出的沈阳红色文化之旅“走进博物馆 讲好沈阳故事”系列活动第四站,走进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就如何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宣传爱民拥军的传统文化举行研讨会。

从 1983年起,八一社区先后与附近七家驻军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创建了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及双拥服务品牌。八一社区双拥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基层社区命名的双拥博

物馆,展览面积虽然只有 200 平方米,却内涵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文献、实物等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不同时期八一社区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真实场景,展现了 30多年来军民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情谊,凸显了博物馆传承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后人的功能。该博物馆被当地居民称为“红色双拥楼”。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大力宣传和积极倡导双拥精神及内涵,进一步把双拥博物馆打造成全民红色教育基地。

沈阳红色文化之旅进双拥博物馆

本报讯 记者王臻青报道 记者从沈阳盛京大剧院获悉,俄罗斯芭蕾舞剧院全新演绎的多媒体芭蕾舞剧《吉赛尔》将于12月1日在盛京大剧院演出。这将是多媒体芭蕾舞剧《吉赛尔》首次亮相沈阳舞台。

《吉赛尔》被誉为浪漫主义芭蕾巅峰之作,首演至今已200余年,讲述了富有传奇性的爱情悲剧。《吉赛尔》由简·克拉里、朱尔·佩罗共同创作,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剧本由泰奥

菲勒·戈蒂埃等人完成,音乐创作由阿道夫·亚当担任。

这是一台将古典芭蕾与现代3D 多媒体舞台技术完美融合的芭蕾舞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崭新独特的舞美手法,以动态视频替换传统静态布景,将《吉赛尔》中清新的田园以及静谧的墓地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舞台空间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吉赛尔》的舞蹈风格浪漫唯美,尤其是第二幕中经典芭蕾舞段密集。该剧音乐格调新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

多媒体芭蕾舞剧《吉赛尔》首次莅沈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记者日前从盘锦市文物部门了解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爱国将领王铁汉故居现已修缮一新,故居的 7 间房屋基本保持了原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修缮工作的意义在于,用鲜活的实证来纪念王铁汉“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英雄壮举。

王铁汉(1905—1995 年),又名王朝治,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1931年 9月 18日夜,驻沈阳日本关

东军进攻北大营,在接到“不抵抗”命令后,时任东北军第七旅 620 团团长的王铁汉与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商议后下令还击,打死打伤日军25 人。学者及后人评价:“王铁汉率部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

王铁汉故居位于盘锦市盘山县羊圈子镇才屯村。据悉,此次修缮后,盘锦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收集文物,按计划还将把故居建成纪念馆,申请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日将领王铁汉故居修缮一新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第十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在辽宁文学奖评选中,被誉为“铁西三剑客”的双雪涛、班宇、郑执的3部作品同获特别奖,其余20部作品分别获得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5部作品获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

辽宁文学奖获奖中篇小说有《你的样子》《大火》《诗经》《驯马师的无罪推理》《玉龙湖》,短篇小说奖有《乌鸦啁啾》《闻烟》《桃花吐》,散

文奖有散文集《众神的河流》《流水高山诗系情》《一个人的辞典》《拈花》、散文《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犹太民族的苦难叙事》,报告文学奖有《绿世界:刘仁与绿川英子的中日情缘》

《罗布泊新歌》《日本,你必须还我公道》,诗歌奖有诗集《倾斜》《六股河,多少黎明一晃而过》《最后的工厂》、组诗《边地之边》。

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有《蜘蛛门之黑蜂联盟》《暖镇》《溪山雪》《春夏秋冬都是画》等。

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揭晓“铁西三剑客”同获特别奖

本报讯 记者赵乃林报道 2019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将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作为本次博览会三大亮点之一,沈阳和重庆两地将携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场秀技,其中沈阳的5个项目是那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张敬轲鹿角椅制作技艺、李永利核雕技艺、宋氏章牌浮雕技艺、董义根雕造型技艺。

此次沈阳展示的5个“绝活”均于2017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姚剑萍为那氏旗袍的代表性传承人,据她介绍,那家祖辈为旗袍制作匠人,第一代传承人那永发与祖辈来到奉天从事旗袍制作,从清末便开始为清宫里满族人制作旗袍。张敬轲为鹿

角椅第四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该技艺以成年雄性马鹿角为原料,按大小粗细不同分别进行搭配组合制成鹿角椅,整个制作流程有 20 多道工序,遵循“随型施艺、制物有形”的理念,将鹿角的自然形态与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融为一体。作为李永利核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利带着自己创作的《九龙》《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祈福》《一脉相承》等20多件核雕作品到现场进行展示,并从选料、构思、打坯、精修等逐道工序讲解核雕工艺,进行实际操作。记者了解到,宋氏章牌浮雕技艺是古代中国钱币艺术与近代机制造币技术结合后,形成的一套主要应用于流通硬币、纪念币、纪念章等贵金属制品上

的浮雕技艺。董义根雕造型技艺以本地树木为材料创作,经过手工一刀一凿精雕细琢,解读根雕所蕴含的艺术内涵。

据了解,沈阳市目前公布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 221 个,其中国家级 10 个、省级 40 个。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76 名,其中国家级 10 名、省级 38 名。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公布了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形成数据库完备的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

据介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赋予了沈阳博大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2年开始,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沈阳市组织传承人开展

“进村镇、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军营”非遗传习活动,向广大群众和学生传授、传播非遗技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传习活动1000多场

(次)。为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从 2014年起,连续举办了六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累计有近千个项目参展,展出面积达 3 万平方米,吸引了 20 余万市民和游客参观。从 2015 年起,沈阳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非遗传习基地创建活动,命名了三批共100个“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使保护工作实现了“传习有场所”的目标。

沈阳五个非遗项目进京秀绝活

本报讯 记者王臻青报道 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锦州医科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红山文化学习体验活动”日前在朝阳举行。来自锦州医科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75名留学生参加了活动。活动旨在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对辽宁地域文化的了解。

本次学习体验活动以实地考察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结合红山文化研究学术报告,使留学生们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红山文化。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教授孙柏楠作了专题报告,对红山文化起源、特征、意义,以及考

古挖掘成果进行了介绍。留学生们还参观了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朝阳师专化石博物馆,并前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职业高中紫砂工艺美术学校,体验紫砂壶制作技艺。

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文达说:“通过了解红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对红山文化的保护情况,我认识到中国文化传承的力量巨大。我的家乡蒙巴萨曾有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的船队到访,目前还保留有遗迹,这是中肯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我在辽宁留学,希望多了解学习当地文化,毕业后我也将投身于中肯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红山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在朝阳举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读本,收录了李仲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蓝本创作的 400 余幅行楷体书法作品。全书分《中国传世名言》

《唐诗荟录》《唐宋词精选》《佳联辑粹》四辑,撷取历代文化精华,用书法形式加以展示。全书最大的亮点是以李仲元手书书法作品为载体,对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名言、唐诗、宋词、楹联进行全新展现,并附加原句、原诗、原词、原联,使读者对书中所要展现的内涵产生更为

直观的认识;通过书法艺术对中国历代文化精粹进行解读,进一步增强文化感染力。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的创作初衷,李仲元在书前《絮语》中说得简明而中肯:“人类从愚蛮无知积启智慧道德,从洪荒蒙昧走向科学昌盛,若无创造与传承,幽幽长夜,万古难明,永沦猿兽。”

李仲元说,2017 年春节期间,他回顾了这些年举办的四次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大多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赋,但通过书写艺术展示自己

的诗文创作还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能用书法形式把自古以来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文化用书法写出来,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髓表达出来,这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他决心用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把中华民族先人的思想理念、民族精神写出来。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他翻古书、查资料,通过对各种经典、诸子百家的著作、历史文献等,一条一句收集、筛选,选择的内容力求体现大智慧、大胸怀、大善心、大格局、大眼光等,包括古代

先贤的格言、座右铭、诗文。此读本从创意、计划、实施、创

作,再到制版、印刷,前后历时两年多,这是一个人的文化项目,如果没有情怀、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对于一位 80 多岁的老艺术家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李仲元是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创作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沉浸在中国历史文人的精神家园中。有的一幅字写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他写了三遍才算满意。

一个人的文化项目

这些已经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精粹,影响和熔铸着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生活,直到今天仍是我们血脉里最鲜活的文化基因。如今,李仲元以书法形式对此做了最恰切而生动的表现,可谓相辅相成、熠熠生辉。

有专家认为,将书法与古诗词、名言警句相融合,对当代人进行原

汁原味的文化熏陶,能够产生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在建立正确而稳固的知识体系、规则体系、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上,这套读本更有着突出的意义。

这也是李仲元新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的审美内涵,价值所在。

书法与古诗词名言警句融合艺术感染力强

李仲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出版

李仲元“书写”传统文化魅力本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书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艺读本》收录400余幅行楷体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