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何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各时代各民族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上讲: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上讲: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 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产生和发展 1.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需求; 2.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恩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 吸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经学、法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胜利,是理论变为现实; 中国,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性与革命性 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得出资本 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2.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义理论本性所决定的; 这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 这是马义理论本质的反应;(本质在于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的)、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 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这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十分艰巨的事业。 四、努力学习自觉运用 1.理论实际结合

Transcript o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Page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何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各时代各民族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上讲: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上讲: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

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产生和发展

1.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需求;

2.马恩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恩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

吸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经学、法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胜利,是理论变为现实;

中国,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性与革命性

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得出资本

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2.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义理论本性所决定的;

这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

这是马义理论本质的反应;(本质在于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的)、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

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这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十分艰巨的事业。

四、努力学习自觉运用

1.理论实际结合

Page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2

学习理论掌握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态度对待(坚持基本原理,随历史条件发展);

2.行动指南

坚持以马义为指导,确立信念,坚定理想;提高运用马义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投身实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与世界观统一,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i.意识与物质何者是第一性;ii.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唯物和唯心:物质第一性,物质产生意识/意识第一性,意识产生物质;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世界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完全认识的;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

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反作用于物质;

理论意义:i.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ii.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iii.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iv.体现了唯义自然观和唯义历史观统一,为彻底唯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统一。

社会的物质性:i.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ii.人的实践活动虽有意识指导,仍是物质性的活动;

iii.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特征: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独有的活动、集中表现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i.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ii.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iii.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Page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3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 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 事物的永恒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的生命力:i.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ii.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因为: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1.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绝对斗争,相对同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2.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相互关系

普遍性:存在与一切事物中,始终存在

特殊性:i.不同事物的矛盾 ii.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的矛盾 iii.诸多矛盾和矛盾不同方面 各有特点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 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辩证关系:i.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ii.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iii.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4.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相互转化

肯定因素:维持现成事物的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i.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ii.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iii.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iv.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

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3.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 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存在不依赖与主观意识,意识要受规律的支配,人在实践中发现认识规律并指导实践

2.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人的有意识活动起作用

Page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4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i.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ii.有创造性 iii.有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 iv.指导控制人行为生理活动的作用

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i.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

ii.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注意:

i.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ii.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iii.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

i.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ii.主体作用于客体 iii.反馈和调节,是实践目的、手段、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i.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ii.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iii.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iv.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随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受实践检验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主观唯物主义: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物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i.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ii.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认识是主体的能动反映,两方面特点:i.摹写性 ii.创造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

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有直接性,局限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

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i.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ii.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iii.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两个基本条件:i.实践调查,获取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ii.理性思考的作用

2.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回到实践,意义在于:i.只有回到实践去,才能变成物质力量 ii.才能得到检验和证实

理论回到实践的条件:i.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Page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5

ii.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iii.要被群众所掌握,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iv.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工作方法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反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原因:i.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不是一次完成的

ii.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任务在于不断克服主客观、认识与实践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具体的: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

历史的: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 真理的客观性: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对象,广度都是有条件,有限的)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i.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包含的;ii.是辩证转化的

3.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

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i.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

ii.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逻辑证明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2.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的唯一性

不确定性: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题需要的意义

特性:i.客观性 ii.主体性 iii.社会历史性 iv.多维性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特点:i.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ii.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iii.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及对人和事物评价标准、原则、方法的观点体系,与世界观人生观一致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i.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ii.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Page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6

iii.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引导、促进的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关键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我党要创新……

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i.是相互依赖制约的,辩证统一的

ii.既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iii.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iv.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的缺陷:i.考察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无物质动因

ii.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iii.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包括地理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i.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ii.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制约人们经济、政治、精神等全部生活

iii.决定整个社会历史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社会存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i.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意识是社会生活过程及条件的主观反映

ii.社会意识是人民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iii.随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

i.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ii.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iii.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i.劳动资料 ii.劳动对象 iii.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i.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

ii.分为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有制,产品分配)/广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交换,消费)

iii.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

Page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7

按所有制分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私有制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i.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ii.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政治)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分为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实现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政权构成形式)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i.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ii.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3.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趋势确定不移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i.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民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

础、范围和空间

ii.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iii.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4.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

i.更替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完善的地方突破

ii.更替的反复和倒退是时常出现的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i.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力量

ii.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iii.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阶级斗争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三、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i.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ii.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更替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iii.国家政权转移,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标志

Page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8

iv.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i.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ii.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iii.能极大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iv.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

举措

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五、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i.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要素、劳动形式、社会经济结构)

ii. 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iii.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i. 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ii. 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2.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 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i.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ii.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iii.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4.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i.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ii.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iii.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群众路线

二、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2.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i.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

ii.有推动有阻碍

iii.新历史任务由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提出

iv.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的思想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v.有些站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优势也有促进作用

vi.都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3. 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4.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i.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ii.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age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 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i.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ii.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实现产业革命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小,生活分工低下,

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历史条件:i.社会分工的出现 ii.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课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劳动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

质的规定:价值的实体是是什么/量的规定:价值的大小有什么决定,怎样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影响因素: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及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

条件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

价值度量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商

品经济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i.自发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比

ii.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iii.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i.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

ii.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iii.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4.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Page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0

5. 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i.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ii.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iii.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 马克思劳动价值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观点,为剩余价值论创立奠定基础

ii.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i.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ii.深化对科技人类、经营管理人民作用的认识

iii.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的认识

iv.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i.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商品支配

ii.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自己劳动力的必需物质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换为资本

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包括 i.维持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ii.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资料的价值

iii.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消费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大,购买者能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不是商品,但却创造价值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

1. 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取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所有权

2.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

人的剩余价值

三、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冬季,就是无休止的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即剩余价值规律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比 可变资本 或 剩余劳动(时间) 比 必要劳动(时间)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日长度/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

Page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1

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加剧两极分化,是失业现象的根源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4.资本的循环周转和再生产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购买(货币资本)、生产(生产资本)、售卖(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运动,两个前提条件:i.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空间上同时并存

ii.必须时间继起

资本的周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

周转的快慢因素:i.周转时间 ii.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转移价值+必要劳动价值+剩余价值)』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资料部门/消费资料部门

资本主义自发生产的盲目性

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四、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

的商品过剩

表现:i.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ii.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第三节 基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职能: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用为根本内容的

包括:对内: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本质: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基础: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i.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保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ii.使人们享有了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iii.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i.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是具体相对的

ii.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iii.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二、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同时也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i.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ii.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Page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2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

操纵和控制

垄断原因:i.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少数企业会联合起来

ii.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iii.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严重,企业间选择联合

本质: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i.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ii.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iii.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能把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特点:目的:获取更高利润;手段:非经济手段;范围:国际市场,扩大到经济领域外

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

4.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通过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来源:i.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ii.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iii.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掠夺国外利润

iv.通过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i.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ii.紧急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iii.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四种主要形式:i.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ii.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iii.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在生产过程

iv.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积极作用:i.一定程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ii.国家的干预有利于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iii.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iv.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

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动因:i.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谋求国外高额利润

ii.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取得别国垄断优势

iii.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i.借贷资本输出 ii.生产资本输出 iii.商品资本输出

社会经济后果:P191

国际垄断同盟、跨国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Page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3

三、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

况下,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国家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i.生产、ii.贸易、iii.金融、iv.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i.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 ii.跨国公司的发展 iii.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P196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国家资本主义形成,法人资本所有制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i.职工参与决策

ii.终身雇佣

iii.职工持股

iv.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i.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ii.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iii.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i.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ii.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iii.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iv.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i.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推动力量

ii.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重要力量

iii.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iv.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i.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进步性:i.将科技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ii.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iii.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保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的那种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i.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了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ii.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Page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4

iii.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iv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i.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开始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ii.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iii.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容纳空间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马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超越了空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从理论到实践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是最广泛、彻底、深刻的革命,因为:

i.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ii.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iii.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iv.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但也不排除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二、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2.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

i.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

ii.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政治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

的扩张

iii.社会主义力量坚定的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

iv.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者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四、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i.其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ii.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是最后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iii.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改造

iv.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v.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vi.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因为:

i.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ii.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iii.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Page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5

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和资本主义民主直接存在着一定历史联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i.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ii.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的调节生产

iii.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iv.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v.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未完全消亡

2.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i.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ii.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iii.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iv.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v.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vi.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i.是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ii.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定律

2.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i.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ii.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iii.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iv.马义执政党对道路的探索和对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

i.各国家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ii.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iii.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2.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i.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ii.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iii.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i.作为新生事物,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ii.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

iii.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机遇和挑战

2.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如何改革:

i.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ii.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Page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 bbs.pku.edu.cn©¬原v1.pdf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ID:ComPleX weibo.com/iciar

16

iii.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iv.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产生条件:i.工人运动的发展 ii.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1.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2.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3.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再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2.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2.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三、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1.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2.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2.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