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 静下心来写写字 -...

1
两年间,作者 王欣采访了超过 300 个人,整理了 400 余小时的录音, 最终凝结成十个短 中篇故事,力求真 实展现当代女性的 独立、进步、需求和 困境,为女性发声, 如《那个过气女明 星教她的事》中出身寒微的金牌经纪人; 《我在每一个城市都爱过你》中为经营轻食 品牌拼尽全力的创业者…… 《北京女子图鉴》 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尽管从军事和国土面积来看,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 社会角度来看,宋朝却最繁荣昌盛、极具人文精神。那么,宋朝何以 如此辉煌?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宋朝拥有一套理性、完备的政治制 度。作者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讲述宋朝的种种政治 制度,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 作者:吴钩 定价:108元 出版时间:2019 年 3 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 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熙宁 四年 (1071) ,苏轼担任开封府试 官,出的策问题目是:“晋武平吴以 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 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翻译成 大白话,就是“试比较专制的优 劣”。当时王安石与宋神宗正推行 新法,王氏“既得政,每赞上以独 断,上专信任之”,出现专制的苗 头。苏轼拟此题目,自然是想引导 考生对君相“独断”时局的注意与 思考。 我们看宋代科举考试的题目, 相信是完全可以遴选出合格之国 家治理人才的。 遗憾的是,由于从朱元璋时代 开始,朝廷偏好以僵化的“八股文” 取士,策论、诗赋虽然也是考试科 目,但不受重视,如同走过场,“士 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 书》文而已”。以致选拔出来的官 员,对“兵刑、财赋、河渠、边塞之 利病”漠不关心。及至获授官职、 治理一方之政时,却“懵然于中而 无以应”。到了晚清之时,局势大 变,这种庸碌的官员更是难以适 应近代化的挑战,导致科举制度 无辜受累,遂于1905年被清政府 宣布废止。 一场缔结百年和平的谈判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领 土争端谈判的故事。没错,这个故 事就是宋朝与辽朝的“澶渊议和”。 宋朝与辽朝之间存在着领土 纠纷,这领土纠纷属于“历史遗留 问题”。原来,五代后唐清泰三年 (936) ,军阀石敬瑭叛变,并向契 丹国借兵,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 政权。作为回报,石敬瑭割让燕 云十六州给予契丹。到后周时, 周世宗柴荣率兵收复了燕云十六 州的瀛州、莫州、宁州三州和瓦桥 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即所谓 的“关南之地”,这一领土遗产为 赵宋所继承。 对新生的宋王朝来说,收复后 晋时被割让出去的燕云故土,是太 祖、太宗的夙愿。宋太祖尝设封桩 库,储备战略物资,密谓近臣:“石 晋苟利于己,割幽蓟以赂契丹,使 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 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 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 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 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宋太宗也计划“异时收复燕蓟,当 于古北口以来据其要害,不过三五 处,屯兵设堡寨,自绝南牧矣”。太 宗还两度亲率大师北伐,攻取幽蓟 之地,却大败而回。 那边厢,辽国也一直以取回关 南之地为理由,频频发兵南侵,比 如“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冬十一 月,帝 (辽景宗) 发兵万余众进攻关 南,宋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将兵御 之,辽师失利”。 就这样,宋朝要北伐,辽国要 南征,双方一直互有征战。大体 来说,宋朝的北伐固然都无功而 返,辽国的南侵也基本上都遭受 挫折。从战场的胜负来看,宋王 朝与辽帝国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 旗鼓相当的,谁都有机会小胜对 方,但谁也无法一举吞掉对手。 宋方想收复燕云故土,基本无望; 辽方要夺回关南之地,也近乎不 切实际。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 闰九月 初八,辽国又一次大举南下,来势 特别凶猛。辽主萧太后与辽圣宗 御驾亲征,率兵号称二十万之众, 以辽国大将萧挞览为先锋,连破宋 境数城,扑向瀛州 (今河北河间) 祁州 (今河北保定) ,并欲乘虚直下 贝州 (今河北邢台) 、冀州 (今河北 衡水) 、天雄军 (今河北邯郸) 军情自边关急递至京师汴梁, 宋王朝“中外震骇”。其时宋真宗 赵恒继承大统不过几年,作为一名 从未像他的伯父 (太祖) 、父亲 (太 宗) 那样在沙场厮杀过的文弱君 主,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团, 真宗该如何对付这一场迫在眉 睫的危机?这不但是国家的危 机,也是真宗个人的荣誉危机。 在宰相寇准的鼓动下,真宗决定 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前线辽军咄咄逼人 的攻势也受到遏止。九月下旬,辽 人以数万骑进攻山西草城川。宋军 将领高继勋率兵来援,登高望草城 川,说:“敌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 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设伏山 下,战合,必南去,尔起乘之,当大 溃。”遂与辽兵激战于寒光岭, “敌兵 果败,自相蹂躏者万余人,获马牛橐 驼甚众”。十月份,边关保州、莫 州、威虏军、北平寨均汇报“击败契 丹,群臣称贺”。 (连载 12) 毛笔和筷子 七年前,在很好的机缘下,有刘 作筹世伯引见,拜会冯康候先生。 “老师不一定会收你。”刘先生 说, “一切,看缘分吧。” 我点点头。 两人爬上北角丽池一栋住宅的 狭窄楼梯。 冯先生是位矮小清瘦的老人,满 脸和蔼安详,直接地问: “你要学会这 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有什么目的?” “没有目的。”我坦诚地回答, “只 是喜欢得要命。” “那就够了。”冯先生微笑。 接着他老人家叫我先写几个字, 千万不要临帖, “写出自己的字,写出 自己的个性。” “但是。”我抗议, “我连毛笔也不 会拿呀。” 老师笑了出来:“毛笔只是一件 工具,久不用了,就以为自己不会 用。要是多接触,就像拿筷子那么 简单。” 这是王蒙上世 纪七十年代创作的 一部长篇小说。小 说以新疆农村为背 景,用层层剥开的 悬念和西域独特的 风土人情,为读者 展示了一幅现代西 域生活的全景图, 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 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关 爱。该书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4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校对:肖仲制作:高志翔 悦读 Pleasure Reading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精品连载 《这边风景》 新书速递 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关于书法,蔡澜说:附庸风雅有什么不好?表示你已经在走向艺术 欣赏的路上。 或许,开始觉得时间不够,在不影响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少睡两个钟 头,便能做多一点学问,随之看东西有立体感,磨练感觉的尖锐,对事业也 有了远见。同时,利用书法分散注意力,对人间的冷暖,也看淡了许多。 《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是蔡澜先生一部全新的关于书法 兼及篆刻的随笔,其中有对与恩师冯康候学习过程的经历、感受,也有 同门师兄弟间的故事。蔡澜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除了美 食、旅行,就是写作、书法、篆刻、发呆。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阅读这些大科 学家的“小故事”,能 让我们从新的视角 去了解那个我们熟 悉又陌生的时代,能 让我们看清楚科学 发展的驱动力,能让 我们进一步读懂科 学的“大故事”。可 以想见,在学习数 学、物理的同时,如果还有公式背后的故事 及其创作者的故事,你会发现,数学、物理并 没有那么枯燥,甚至变得好玩多了。所有数 理概念的萌芽都是有原因的,所有公式的定 义都是有逻辑的,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 然,这才是学习的趣味所在,让我们的好奇 心伴随学习始终。 撰文 范炳菲 《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同学 冯老师看完我的字,说: “果然一 塌糊涂,但是,好在不带俗气。” 从我的字,老师将我的个性略作 分析,比相命先生还要准。 “想学篆刻,那一定要从书法着 手。”老师说, “那把刀,要抓得纯熟的 话,练习两三个月,包你得心应手。 街边雕图章的师傅,有许多的刀法, 比我还要强。刀抓得好,只是一个泥 水匠。篆刻最重要的是布白。精于 书法,那么你就是一个绘画蓝图的建 筑师。” 见我已经能接受的表情,老师继 续说: “你的字,近黄山谷。你经过基 本的抓笔训练后,可以多临他的字。 我小时候也临过黄山谷,其实我学得 很杂,什么好的碑帖都临。碑帖是我 的老师。现在你临黄山谷,因为你们 的字型相近,这是一条捷径。我向我 的老师学习,你也同样向你的老师学 习。所以,我不是你的老师,你也不 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同学。” 吃鸡蛋 起初临字,总是写出歪歪扭扭的 怪物来。鼓起最大的勇气,数十张中 选了最满意的,拿去给老师修改。 先看别的同学的字,已觉得写得 蛮像样,老师一个个字地改,用红笔 把正确的字型勾出,即知道毛病在哪 里,自己又捏了一大把冷汗。 时间已近深夜,老师还是那么细 心地逐划修。一向知道他老人家眼 睛有病,很痛惜他花了这么长的时 间,心中想:“最好不要改到我,快点 跑了吧!我不值得老师花心机。” 但是总会轮到。 老师照样从头到尾观察了一遍 后,指出每一划的错误。死了,死了, 那么多的丑态。不要改了吧,老师! 忽然,老师指着其中的一个字, “你看,这个仪字是多么有力。” “真的吗?”心中叫喊。 唔,唔,老师点点头。在仪字的 旁边打了一个圆圈。啊,这个鸡蛋, 是天下最美的。 篮球 老师又在一丝不苟地替我们 改字。 “我替你们改正字体的错误,只 要你们记得一点,错误就少一点。”老 师说。 “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是 好的呢?”我们问。 “字写得好不好,是见仁见智,很 个人化的东西。比方说金农的字,我 试过用油画的扁笔来写,果然写得一 模一样,而且还能写出沙笔。有些人 很喜欢,我就觉得没有变化。但是字 体有没有错误,却是令看的人都能指 出的。所以,先要做到没有错误。”老 师说。 叫我当面写给他看后,老师笑 着: “你的字写得太快,该停顿的地方 还是停顿得很不足。写字好像打篮 球一样,接到球后要看清楚把球交给 谁,才能抛出。这就是所谓的意在笔 先。在还没有决定要交给谁的时候, 就是应该停顿的时候了。” “一个字的最后一笔是最重要 的,字写歪或者写坏了,最后一笔可 以把字拉正救活,等于球的投篮,得 到的完美的结果。” 眼高手低 我们上课,不限于在书法和篆 刻上下功夫。老师常拿一些精美的 石头给我们看,指出它们的来源、好 在哪里。 “当店 (当 铺 ,编 者 注) 的学 徒,还不是靠看多了才学会的?” 老师说。 一同上课的禤绍灿兄有购书 狂,每有一册关于书法篆刻的新书, 一定拿来给老师看。他老人家很细 心地翻阅后分析书的内容、值不值 得去读。 书画更是不绝,许多藏家和画 商常拿来和老师研究,我们得到不 少眼福。 有闲阶级开始买字画,人家批 评他们附庸风雅。老师说:“附庸风 雅有什么不好?代替银纸和股票排 在墙壁上,已经表示他们开始在走 向艺术欣赏的路上。” “眼高手低。”老师道,“更是好 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 便叫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 低只是技巧的问题,勤能补拙,多做 功夫手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 高,手也不高。” 精雕细凿 常看到有人在一颗米上刻了数 十首唐诗;小象牙签上雕花卉鸟兽; 橄榄核变成一条船,舱门还是活动 的;更有的是在一条头发般粗细的 线上刻了数十个字,等等,都认为 是一种苦学回来的玩意,很难做 到,但是多属于工匠之作,谈不上 什么艺术。 这么精细的东西, 肉眼都看不清楚,怎么 写得出,刻得来?据说 作者并非每样东西都看 得到,而是凭感觉创造 出来的。 认为精小的东西止 于图章石上的边框,再 小便成了怪异,边框的 字与用毛笔写出的完全不同, 有很重的金石味,许多名书家 的边框,比他们用毛笔写出来的 更好看。 边框以刻刀把横和竖的笔画组 织起来,也有人用尖锥用力写在石 上。图章石很小,要刻得整齐和构图 优美实在不易。 冯康候老师在刻边 款,有位学生问道:“老 师,何不用放大镜?” 冯老师回答说:“用 放大镜,那我这把刻刀 岂非变成电线杆那么 粗 了?” 摘自《蔡澜说书法: 静下心来写写字》

Transcript of 蔡澜 静下心来写写字 -...

两年间,作者王欣采访了超过300 个人,整理了400余小时的录音,最终凝结成十个短中篇故事,力求真实展现当代女性的独立、进步、需求和困境,为女性发声,如《那个过气女明星教她的事》中出身寒微的金牌经纪人;《我在每一个城市都爱过你》中为经营轻食品牌拼尽全力的创业者……

《北京女子图鉴》

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尽管从军事和国土面积来看,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

社会角度来看,宋朝却最繁荣昌盛、极具人文精神。那么,宋朝何以如此辉煌?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宋朝拥有一套理性、完备的政治制度。作者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讲述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

作者:吴钩定价:108元出版时间:2019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

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熙宁

四年(1071),苏轼担任开封府试

官,出的策问题目是:“晋武平吴以

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

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翻译成

大白话,就是“试比较专制的优

劣”。当时王安石与宋神宗正推行

新法,王氏“既得政,每赞上以独

断,上专信任之”,出现专制的苗

头。苏轼拟此题目,自然是想引导

考生对君相“独断”时局的注意与

思考。

我们看宋代科举考试的题目,

相信是完全可以遴选出合格之国

家治理人才的。

遗憾的是,由于从朱元璋时代

开始,朝廷偏好以僵化的“八股文”

取士,策论、诗赋虽然也是考试科

目,但不受重视,如同走过场,“士

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

书》文而已”。以致选拔出来的官

员,对“兵刑、财赋、河渠、边塞之

利病”漠不关心。及至获授官职、

治理一方之政时,却“懵然于中而

无以应”。到了晚清之时,局势大

变,这种庸碌的官员更是难以适

应近代化的挑战,导致科举制度

无辜受累,遂于 1905 年被清政府

宣布废止。

一场缔结百年和平的谈判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领

土争端谈判的故事。没错,这个故

事就是宋朝与辽朝的“澶渊议和”。

宋朝与辽朝之间存在着领土

纠纷,这领土纠纷属于“历史遗留

问题”。原来,五代后唐清泰三年

(936),军阀石敬瑭叛变,并向契

丹国借兵,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

政权。作为回报,石敬瑭割让燕

云十六州给予契丹。到后周时,

周世宗柴荣率兵收复了燕云十六

州的瀛州、莫州、宁州三州和瓦桥

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即所谓

的“关南之地”,这一领土遗产为

赵宋所继承。

对新生的宋王朝来说,收复后

晋时被割让出去的燕云故土,是太

祖、太宗的夙愿。宋太祖尝设封桩

库,储备战略物资,密谓近臣:“石

晋苟利于己,割幽蓟以赂契丹,使

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

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

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

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

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宋太宗也计划“异时收复燕蓟,当

于古北口以来据其要害,不过三五

处,屯兵设堡寨,自绝南牧矣”。太

宗还两度亲率大师北伐,攻取幽蓟

之地,却大败而回。

那边厢,辽国也一直以取回关

南之地为理由,频频发兵南侵,比

如“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冬十一

月,帝(辽景宗)发兵万余众进攻关

南,宋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将兵御

之,辽师失利”。

就这样,宋朝要北伐,辽国要

南征,双方一直互有征战。大体

来说,宋朝的北伐固然都无功而

返,辽国的南侵也基本上都遭受

挫折。从战场的胜负来看,宋王

朝与辽帝国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

旗鼓相当的,谁都有机会小胜对

方,但谁也无法一举吞掉对手。

宋方想收复燕云故土,基本无望;

辽方要夺回关南之地,也近乎不

切实际。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

初八,辽国又一次大举南下,来势

特别凶猛。辽主萧太后与辽圣宗

御驾亲征,率兵号称二十万之众,

以辽国大将萧挞览为先锋,连破宋

境数城,扑向瀛州(今河北河间)、

祁州(今河北保定),并欲乘虚直下

贝州(今河北邢台)、冀州(今河北

衡水)、天雄军(今河北邯郸)。

军情自边关急递至京师汴梁,

宋王朝“中外震骇”。其时宋真宗

赵恒继承大统不过几年,作为一名

从未像他的伯父(太祖)、父亲(太

宗)那样在沙场厮杀过的文弱君

主,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军团,

真宗该如何对付这一场迫在眉

睫的危机?这不但是国家的危

机,也是真宗个人的荣誉危机。

在宰相寇准的鼓动下,真宗决定

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前线辽军咄咄逼人

的攻势也受到遏止。九月下旬,辽

人以数万骑进攻山西草城川。宋军

将领高继勋率兵来援,登高望草城

川,说:“敌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

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设伏山

下,战合,必南去,尔起乘之,当大

溃。”遂与辽兵激战于寒光岭,“敌兵

果败,自相蹂躏者万余人,获马牛橐

驼甚众”。十月份,边关保州、莫

州、威虏军、北平寨均汇报“击败契

丹,群臣称贺”。 (连载12)

毛笔和筷子

七年前,在很好的机缘下,有刘

作筹世伯引见,拜会冯康候先生。

“老师不一定会收你。”刘先生

说,“一切,看缘分吧。”

我点点头。

两人爬上北角丽池一栋住宅的

狭窄楼梯。

冯先生是位矮小清瘦的老人,满

脸和蔼安详,直接地问:“你要学会这

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有什么目的?”

“没有目的。”我坦诚地回答,“只

是喜欢得要命。”

“那就够了。”冯先生微笑。

接着他老人家叫我先写几个字,

千万不要临帖,“写出自己的字,写出

自己的个性。”

“但是。”我抗议,“我连毛笔也不

会拿呀。”

老师笑了出来:“毛笔只是一件

工具,久不用了,就以为自己不会

用。要是多接触,就像拿筷子那么

简单。”

这是王蒙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关爱。该书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4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校对:肖仲 制作:高志翔悦读 Pleasure Reading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精品连载

《这边风景》

新书速递

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关于书法,蔡澜说:附庸风雅有什么不好?表示你已经在走向艺术欣赏的路上。

或许,开始觉得时间不够,在不影响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少睡两个钟头,便能做多一点学问,随之看东西有立体感,磨练感觉的尖锐,对事业也有了远见。同时,利用书法分散注意力,对人间的冷暖,也看淡了许多。

《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是蔡澜先生一部全新的关于书法兼及篆刻的随笔,其中有对与恩师冯康候学习过程的经历、感受,也有同门师兄弟间的故事。蔡澜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除了美食、旅行,就是写作、书法、篆刻、发呆。

蔡澜:静下心来写写字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阅读这些大科学家的“小故事”,能让我们从新的视角去了解那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时代,能让我们看清楚科学发展的驱动力,能让我们进一步读懂科学的“大故事”。可以想见,在学习数学、物理的同时,如果还有公式背后的故事及其创作者的故事,你会发现,数学、物理并没有那么枯燥,甚至变得好玩多了。所有数理概念的萌芽都是有原因的,所有公式的定义都是有逻辑的,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学习的趣味所在,让我们的好奇心伴随学习始终。 撰文 范炳菲

《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同学

冯老师看完我的字,说:“果然一

塌糊涂,但是,好在不带俗气。”

从我的字,老师将我的个性略作

分析,比相命先生还要准。

“想学篆刻,那一定要从书法着

手。”老师说,“那把刀,要抓得纯熟的

话,练习两三个月,包你得心应手。

街边雕图章的师傅,有许多的刀法,

比我还要强。刀抓得好,只是一个泥

水匠。篆刻最重要的是布白。精于

书法,那么你就是一个绘画蓝图的建

筑师。”

见我已经能接受的表情,老师继

续说:“你的字,近黄山谷。你经过基

本的抓笔训练后,可以多临他的字。

我小时候也临过黄山谷,其实我学得

很杂,什么好的碑帖都临。碑帖是我

的老师。现在你临黄山谷,因为你们

的字型相近,这是一条捷径。我向我

的老师学习,你也同样向你的老师学

习。所以,我不是你的老师,你也不

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同学。”

吃鸡蛋

起初临字,总是写出歪歪扭扭的

怪物来。鼓起最大的勇气,数十张中

选了最满意的,拿去给老师修改。

先看别的同学的字,已觉得写得

蛮像样,老师一个个字地改,用红笔

把正确的字型勾出,即知道毛病在哪

里,自己又捏了一大把冷汗。

时间已近深夜,老师还是那么细

心地逐划修。一向知道他老人家眼

睛有病,很痛惜他花了这么长的时

间,心中想:“最好不要改到我,快点

跑了吧!我不值得老师花心机。”

但是总会轮到。

老师照样从头到尾观察了一遍

后,指出每一划的错误。死了,死了,

那么多的丑态。不要改了吧,老师!

忽然,老师指着其中的一个字,

“你看,这个仪字是多么有力。”

“真的吗?”心中叫喊。

唔,唔,老师点点头。在仪字的

旁边打了一个圆圈。啊,这个鸡蛋,

是天下最美的。

篮球

老师又在一丝不苟地替我们

改字。

“我替你们改正字体的错误,只

要你们记得一点,错误就少一点。”老

师说。

“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是

好的呢?”我们问。

“字写得好不好,是见仁见智,很

个人化的东西。比方说金农的字,我

试过用油画的扁笔来写,果然写得一

模一样,而且还能写出沙笔。有些人

很喜欢,我就觉得没有变化。但是字

体有没有错误,却是令看的人都能指

出的。所以,先要做到没有错误。”老

师说。

叫我当面写给他看后,老师笑

着:“你的字写得太快,该停顿的地方

还是停顿得很不足。写字好像打篮

球一样,接到球后要看清楚把球交给

谁,才能抛出。这就是所谓的意在笔

先。在还没有决定要交给谁的时候,

就是应该停顿的时候了。”

“一个字的最后一笔是最重要

的,字写歪或者写坏了,最后一笔可

以把字拉正救活,等于球的投篮,得

到的完美的结果。”

眼高手低

我们上课,不限于在书法和篆

刻上下功夫。老师常拿一些精美的

石头给我们看,指出它们的来源、好

在哪里。

“当 店(当 铺 ,编 者 注)的 学

徒,还不是靠看多了才学会的?”

老师说。

一同上课的禤绍灿兄有购书

狂,每有一册关于书法篆刻的新书,

一定拿来给老师看。他老人家很细

心地翻阅后分析书的内容、值不值

得去读。

书画更是不绝,许多藏家和画

商常拿来和老师研究,我们得到不

少眼福。

有闲阶级开始买字画,人家批

评他们附庸风雅。老师说:“附庸风

雅有什么不好?代替银纸和股票排

在墙壁上,已经表示他们开始在走

向艺术欣赏的路上。”

“眼高手低。”老师道,“更是好

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

便叫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

低只是技巧的问题,勤能补拙,多做

功夫手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

高,手也不高。”

精雕细凿

常看到有人在一颗米上刻了数

十首唐诗;小象牙签上雕花卉鸟兽;

橄榄核变成一条船,舱门还是活动

的;更有的是在一条头发般粗细的

线上刻了数十个字,等等,都认为

是一种苦学回来的玩意,很难做

到,但是多属于工匠之作,谈不上

什么艺术。

这 么 精 细 的 东 西 ,

肉眼都看不清楚,怎么

写得出,刻得来?据说

作者并非每样东西都看

得到,而是凭感觉创造

出来的。

认为精小的东西止

于图章石上的边框,再

小便成了怪异,边框的

字 与 用 毛 笔 写 出 的 完 全 不 同 ,

有 很 重 的 金 石 味 ,许 多 名 书 家

的 边 框 ,比 他们用毛笔写出来的

更好看。

边框以刻刀把横和竖的笔画组

织起来,也有人用尖锥用力写在石

上。图章石很小,要刻得整齐和构图

优美实在不易。

冯康候老师在刻边

款,有位学生问道:“老

师,何不用放大镜?”

冯老师回答说:“用

放大镜,那我这把刻刀

岂 非 变 成 电 线 杆 那 么

粗了?”

摘自《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