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裝備大換代高科技管邊控海...

1
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星期一 9 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潘 美術編輯:田惠君 系列之 系列之 11 遠眺香港、遙望澳門,海面上商船往來如織,海島上部隊訓練如火如 荼。 這支被廣州軍區和廣東省軍區多次授予軍事訓練先進單位的海防部隊 ,近年來的進步整個廣州軍區範圍內有目共睹。 這個進步,就是由信息化建設帶來的訓練水平、戰備水平以及戰鬥力 的整體躍升而出現的。 當記者看到分散於各個小島上的海防營、海防連官兵家常便飯般開起 電視電話會議,很難想像僅僅 5 年前,這支部隊還只有兩種最古老的通信 手段。 2007 年夏天,信息化的浪潮早已席捲全軍部隊,剛剛上任 3 個月的團 長楊琦發在跑遍了所有小島之後,拿出了一個追趕式的信息化建設方案。 海島的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現實條件沒有成為阻礙,而守島官兵勇 於吃苦頑強拚搏的精神成了這次建設的推進劑。先建團機關局域網,再建 全團局域網;先開設陣地音視頻系統,再改造通信指揮網,一步一個腳印 ,一年一個台階,僅僅兩年就完成了 23 項陣地改造,構建起了指揮控制、 偵察情報、基礎通信系統,形成了信息共享、指揮順暢的一體化網絡和平 台。 此後,他們又建立起作戰數據庫、訓練數據庫和考核評估系統,研製 了多功能海上遙控靶船等信息化模擬訓練設施,搭建了團、連、排、班四 級貫通的炮兵體系訓練平台。 步槍、火炮、望遠鏡,這守島兵傳統的 三大件,如今變成了鍵盤 、鼠標、顯示器。在團指揮所內,幾十海里外的島嶼上官兵訓練、執勤、 生活情況盡收眼底;在某個無常住居民小島的火炮陣地上,上級的情報數 據和指令實時傳輸到位。 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的,還有部隊軍事訓練。 記者發現,許多傳統操槍動炮的訓練已被搬到了網上──據了解,這 支部隊探索總結的海防炮兵在信息化條件下精確打擊能力的 6 種組訓方法 ,受到了廣州軍區的表彰。 老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和新裝備的陸續配發,使這個團的信息化裝備超 過了 20 種。團政委趙瓊飛說: 裝備一變,訓練也變。訓練內容多了,訓 練方式實了,官兵們的積極高了,整體戰鬥力提升的腳步也快了。作為偏遠海島部隊,近年來,數次參加總部、廣州軍區組織的演習和 集訓,他們創造了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以弱勝強的一個個 戰例,這 ,讓他們充滿自豪。 水電不再愁 告別潮濕生活 在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珠三角地區,與咫尺之遙的廣州、深圳、珠海 等城市相比,萬山群島守島兵的生活條件曾一度相差了好像一個世紀。 沿潮濕的小路攀上桂山島的最高處,汗水浸透了衣衫,而當沒有了樹 木的遮擋,終年不斷的海風立即蒸發掉了臉上的汗珠。這突然的轉換,讓 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數十年來,這裡的守島兵與其他地方的海島部隊一樣,曾長期面臨着 缺水少電,補給因天氣原因時常中斷等困難,招待客人甚至都只能用豆腐 渣,收一封信要等上幾個月,電視和報紙更是奢望…… 然而今天,無論是哪個島上的哪個連隊,再也尋找不到當年痕跡。各 個連隊廣泛開展的農副業生產使蔬菜和肉類基本自給自足,海水淡化裝置 的配發,以及補給船艇噸位和性能的改進,也使淡水的使用不再緊張,每 個班排和哨所都通了水泥路,宿舍裡都安裝了空調。與此同時,唱歌有 卡拉 OK室,上網有電腦學習室,下棋有棋牌娛樂室,看新聞有衛星 電視和軍營局域網,文化生活也豐富了起來。 基本生活條件有了這樣的改善,還有什麼事讓他們困擾? 5 月 28 日,在野外訓練的東澳島海防連班長蒙德華被一場陣雨淋濕了 全身。回到連隊後,他將洗過的衣服送到剛配發連隊不久的乾衣機裡,半 個小時後,過去常常要花好幾天才能晾乾的衣服就變得潔淨乾爽了。 乾衣機配發到連,除濕機配發到排,烘鞋器人手一個。走進戰士宿舍 ,記者看到一台除濕機正在安靜的工作,而在戰士們的床頭,一個個烘鞋 器正亮着工作燈 在迷彩鞋裡,在洗漱間值日員將衣物分批放入乾衣 機裡,半個多小時後,10 多套乾爽潔淨的迷彩服便新鮮 出爐了。 見證了這一系列變遷的副政委莫銳說,最近兩年,下島休假的官兵有 專人接待並代購火車票,地方政府又將駐島官兵納入陸海空中救援網,官 兵患急病可乘地方直升機赴珠海急救,當這兩件實事落實時,那湛藍的海 水和海島長風,才真正愜意起來了。 網絡覆蓋海島 乾衣機進營房 2012 年,對於萬山群島的海防部隊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 年。 60 餘年來始終依靠小艇在各島之間巡邏的海防官兵,在今年春 天首次迎來陸航直升機巡邏監控責任海域。這一變化,並不只是巡邏 執勤由海面到天上,而是近年來人民解放軍海防部隊戰力躍升的一個 標誌和縮影。 劉謙、曹智、王洪山、孫彥新 東擁香港、西抱澳門、拱衛廣州、面向南海,萬山群島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 為中國海防意義最為重大的島群之一,駐守在這裡的部隊,也是解放軍海防部隊中極 具代表性的一支。2012 年初夏, 中國邊疆大掃描的記者踏上這片海域,守島部隊 工作、訓練、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人們感受到了其海防能力的歷史跨越。 珠海香洲碼頭每天都有發往萬山群島若干島嶼的定期遊船。經過手機信號在香港 、澳門、珠海的移動運營商之間不斷自動切換,記者所乘的遊船終於靠上了桂山島碼 頭。 轉動的雷達天線和隱蔽的火炮陣地,是海防部隊常見的標準 配置。廣州軍區 某海防團團長楊琦發說,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的同時,官兵的巡邏手段也今非昔比。 立體化巡邏:千里海防一日還 近幾年,新型雷達、電子觀察儀、微光夜視儀、新式巡邏車等一批科技裝備陸續 裝備部隊。坐在配備集短波通信、衛星導航、動態監控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式巡邏車裡 ,就算是在惡劣天氣中足不出戶,也能實時掌握周圍幾公里的情況。 有着 20 多年守島經歷的某海防團副政委莫銳告訴記者,第一代守島兵海防巡邏 主要乘坐小炮艇在各島間來回,上島後靠徒步,每次都要半個月;第二代守島兵配 備了登陸艇和巡邏車,除少數車輛無法到達的區域,基本不用徒步,各島之間巡邏 一次縮短至三、四天,但遇到惡劣天氣經常要中斷巡邏,既便如此,官兵摔傷仍時 有發生。 2012 年 3 月 18 日,十餘名海防官兵登上廣州軍區某陸航旅兩架武裝運輸直升機, 巡查監控萬山群島海域的島嶼、港灣、航道和船隻等目標。根據海域氣象和島嶼地形 特徵,直升機時而高飛疾進,時而低空盤旋,時而繞岸偵察,所到之處目標清晰可見 。機組人員與海防官兵密切配合,使用通信、偵察器材,監控海域情況,並及時將信 息傳回地面指揮中心;而指揮中心又綜合各類情報下達指令,引導巡邏分隊實施下一 步任務。當某無人小島發現有人登島,直升機會迅速降落,經確認是國內旅遊者後, 巡邏分隊再次起飛;當大萬海域發現不明身份船隻,直升機則降低高度盤旋偵察,將 視頻實時傳回指揮中心,確認是某國籍商船後離開……一個多小時的巡邏,行程近 150 公里,收集數據上千份,實現了 千里海防一日還。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的首次直升機海島巡邏執勤,是近年來海防部隊能力建設不斷 進步的一個標誌性成果。團長楊琦發說,這種變化正在呈加速發展趨勢,將來直升機 巡邏逐漸常態化後,就形成了空中、陸地和海面立體多維的偵察管控模式,有效地提 升了管邊控海能力。 部隊裝備大換代 部隊裝備大換代 高科技管邊控海 高科技管邊控海 直升機巡海疆 直升機巡海疆 戰力躍升 戰力躍升 北尖島,一個遠離大陸 40 海里、無居民、無市電、無班船 、缺淡水的孤島,上面駐守着廣州軍區某海防團北尖島海防連官 兵。初夏, 中國邊疆大掃描記者踏上了這個孤懸大海的小島 ,在一連幾天與連隊官兵的朝夕相處中,被孤島哨兵的別樣人生 感動了。 連長黃強忘不了 2006 年的那個 8 月,妻子惠玉請假從老家趕 到珠海,準備上島與丈夫相會。這是她婚後第一次探親,結婚大 半年了,才見過兩次面。 出行那天海面上白浪翻滾,登陸艇像一片小樹葉,惠玉難受 得連膽汁都吐了出來。經過 4 個多小時的航行,船距碼頭僅 20 米 了,然而,風浪太大,船就是靠不了岸,不得不返航。 望着岸上的丈夫和打着歡迎標語的戰士們模糊的身影,惠玉 恨不得跳到海裡游過去。黯然返回的惠玉沒有責怪黃強,半個月 後,她的來信讓深感內疚的黃強感動不已: 距離是一種美,也 是我們愛情的保鮮劑,以前我總埋怨你為什麼不調回老家陪在我 身邊,直到那天我才明白你為什麼不願意離開海島、不願離開你 的兵。今後我要是想你了,就看看我倆的結婚照……連長有連長的幸福,老兵有老兵的幸福。 老兵羅正林新兵下連就一直呆在北尖島,10 多年來,他在 愛情路上屢屢受挫,一晃到了 30 多歲。難道身在北尖就不能收 穫愛情了嗎?他索性不再想,把精力都投入到訓練之中,先後在 各類比武競賽中捧回 10 多塊金牌。 沒想到,不久,羅正林便收到一位名叫李鳳姣的姑娘寫來的 一封 13 頁的長信。她告訴羅正林,自己在廣西荔浦縣人民醫院 任護士,在媒體上看到了他的報道。通過書信和電話交流,兩人 漸漸情投意合,去年 6 月,這個曾經讓戰友們操心的大齡青年, 在家鄉雲南普洱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當身着嶄新軍裝與披 着潔白婚紗的妻子合影那一刻,他古銅色的臉笑開了花。 凡是上島之人,必被一處景觀吸引。小島上有一條詩詞步行 街,800 多米長的石壁上,不知是誰寫下了兩百多首詩詞,形成 了一道獨特的 文化風景線2003年初的一天傍晚,連隊軍醫鄧東平散步來到通往碼頭 的國防公路上,發現路旁有許多矮石壁很適合寫書法,自小就酷 愛書法的他用一手飄逸的行書在碼頭石壁上寫下大大的 北尖兩個字。隨後的一個多月,他又將不少名詞佳句寫在矮石壁上。 沒想到這一創意受到熱捧,許多官兵漸漸喜歡上了詩詞,先 模仿後自創,一來二去,他們寫出來的詩句漸漸變得 有板有眼 。連隊定期組織評選,脫穎而出者的作品便可登上詩詞 步行 ,讓官兵共同品讀。後來,詩詞自創自評活動成了島上的一 個傳統樂事。 列兵楊浩到北尖島報到的頭一天下午,班長給他分配的任務 是翻地和壘土。讓楊浩沒有想到的是,鐵鍬剛拿起來還鏟不到幾 下子,旁邊比他小四歲的上等兵佘澤亮就取笑道: 你到底懂不 懂壘土啊,大學生?彎不彎,直不直的。接下來的一周,楊浩 腰酸背痛不說,那讓人難以接受的農藥與糞土的味道,總讓他避 之不及。漸漸地,他厭倦了菜地。 大約一個月後,海島經受了連續一周的狂風暴雨,菜地棚子 塌了,瓜架倒了。看着二班長韓沖蹲在自己班的菜地上,摸着幾 個掉落的半生不熟的南瓜發呆的樣子,楊浩鼻子突然有一種酸酸 麻麻的感覺。由於補給船兩周都靠不了岸,加上菜地損失慘重, 全連吃了四五天的米湯伴鹹菜和黃豆。 暴風雨過後,楊浩明白了菜地對連隊的意義,並下定決心, 要當個真正的農場主。楊浩從此愛上了島上的菜地,只要有時間 ,他就會往那跑,不管中午、晚上,烈日還是暴雨。每每看到菜 地上碩果纍纍、鬱鬱葱葱的新貌,他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成 就感,成為海島上真正的 開心農場主戰友情,萌生於艱苦與危難之中。 一次,颱風肆無忌憚地席捲着孤立在海中央的北尖島,駐守 老營房的戰士朱亮在加固門窗時,右腳底不小心被生銹的大鐵釘 扎傷,血流不止。聞訊後,連隊軍醫沈克瓊冒着隨時都可能被大 風吹落懸崖的危險,帶着藥箱直奔老營房方向。 就在離老營房處不到 200 米時,風力驟然加大。為了爭取時 間,沈醫生將藥箱捆在背上,艱難地匍匐前行。到達後,滿身傷 痕的他顧不得喘口氣,便為小朱清洗傷口,注射藥物,控制傷情。 班船上不來,傷員送不下島,島上藥品又極為短缺,而小朱 感染的傷口不能長時間拖下去。當聽說有一種草藥可以緩解傷情 後,連隊幾個班長自告奮勇陪沈軍醫上山採藥。 頂風冒雨,攀山越嶺,鑽林過崖。經過近 8 個小時的地氈式 搜索,他們終於找到了那種罕見的草藥,為颱風過後小朱下 島醫治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半個月後,班船停靠在了北尖島碼頭。戰友們顧不得找擔架 ,十幾個人一起將小朱托到船上,並齊刷刷地站在岸上,目送班 船消失在天海一線。 在珠海市區,北尖官兵還有一個 7 把鑰匙的 北尖之家連隊指導員卞秋陽在市區分到一間 60 多平方米的房子,成為全 連唯一的一個 有房族。就在大家懷着羨慕的心情 參觀,正要轉身離去時,卞指導員突然像變魔術一樣從口袋裡掏出 7 把一模一樣的鑰匙,對大家說道: 這是房門鑰匙,我配了 6 把 ,今後大家就是這裡的主人。自己的妻子不在珠海工作,房子暫時用不上,與其把房子 空着,倒不如把它作為連隊官兵下島學習、休假時的臨時 接待 。打這起,連隊官兵下島再也不用為住宿難犯愁了。周建明、劉謙、譚昌訓、楊小剛 ▲廣州軍區某陸航旅首次直升機空中巡邏,官兵快速登機 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開展軍事演練 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正在組織訓練 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陸航旅首次直升機空 中巡邏 珠海警備區供圖 ▲北尖島海防連官兵在訓練中 劉謙攝 ▲守島官兵進行抬圓木跑訓練 譚昌訓攝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官兵在娛樂室下棋 珠海警備區供圖 ▲守島官兵巡邏途中 楊松鏈攝 ▲守島官兵積極學習英語 楊松鏈攝 ▲北尖島海防連炮班在訓練 楊松鏈攝 ▲登陸艇給北尖島海防連搬運給養 譚昌訓攝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副社長曹智(中)在廣州軍區某海防團採訪 孫彥新攝 邊防人生 老兵收穫真愛 ▲北尖島海防連的農副業生產 劉謙攝 ▲北尖島海防連連長黃強和妻子惠玉 譚昌訓攝 開心農場主 愛上了菜地 中國沿海近 7000 個島嶼中,海防意義重大的島群自北向南有長 山列島、廟島列島、舟山群島、萬山群島等。 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包括擔桿列島、佳蓬列島、萬山列島 、蜘洲列島、桂山島、內外伶仃島等,優良港灣眾多,水域寬闊, 自然水深在 10 至 30 米之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建設深水大港的條件。 島與島之間構成諸多水道,桂山島和牛頭島間的錨地為外輪進口受 檢錨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首先佔領了萬山群島,進而侵佔廣 州。 群島上現存有三千多年前的沙丘遺址,東晉時期的棋盤,清朝 初年的銃城、烽火台、海關遺址及摩岩石刻等文物;宋朝詩人文天 祥就是在這片海域上吟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絕唱,桂山島上建有文天祥雕像和文化廣場。 這片海域有價值的魚類達兩百多種,這裡有國家級中華白海豚 保護區、省級獼猴保護區、市級珊瑚保護區和國際遊艇垂釣區。 北尖之家 戰友的接待站 本報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聯合推出 本報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聯合推出

Transcript of 部隊裝備大換代高科技管邊控海...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星期一9中國新聞1051673責任編輯潘 旭美術編輯田惠君

系列之系列之 11

遠眺香港遙望澳門海面上商船往來如織海島上部隊訓練如火如荼

這支被廣州軍區和廣東省軍區多次授予軍事訓練先進單位的海防部隊近年來的進步整個廣州軍區範圍內有目共睹

這個進步就是由信息化建設帶來的訓練水平戰備水平以及戰鬥力的整體躍升而出現的

當記者看到分散於各個小島上的海防營海防連官兵家常便飯般開起電視電話會議很難想像僅僅5年前這支部隊還只有兩種最古老的通信手段

2007年夏天信息化的浪潮早已席捲全軍部隊剛剛上任3個月的團長楊琦發在跑遍了所有小島之後拿出了一個追趕式的信息化建設方案

海島的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現實條件沒有成為阻礙而守島官兵勇於吃苦頑強拚搏的精神成了這次建設的推進劑先建團機關局域網再建全團局域網先開設陣地音視頻系統再改造通信指揮網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僅僅兩年就完成了23項陣地改造構建起了指揮控制偵察情報基礎通信系統形成了信息共享指揮順暢的一體化網絡和平台

此後他們又建立起作戰數據庫訓練數據庫和考核評估系統研製了多功能海上遙控靶船等信息化模擬訓練設施搭建了團連排班四級貫通的炮兵體系訓練平台

步槍火炮望遠鏡這守島兵傳統的 「三大件」如今變成了鍵盤鼠標顯示器在團指揮所內幾十海里外的島嶼上官兵訓練執勤生活情況盡收眼底在某個無常住居民小島的火炮陣地上上級的情報數據和指令實時傳輸到位

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的還有部隊軍事訓練記者發現許多傳統操槍動炮的訓練已被搬到了網上據了解這

支部隊探索總結的海防炮兵在信息化條件下精確打擊能力的6種組訓方法受到了廣州軍區的表彰

老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和新裝備的陸續配發使這個團的信息化裝備超過了20種團政委趙瓊飛說 「裝備一變訓練也變訓練內容多了訓練方式實了官兵們的積極高了整體戰鬥力提升的腳步也快了」

作為偏遠海島部隊近年來數次參加總部廣州軍區組織的演習和集訓他們創造了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以弱勝強的一個個 「戰例」這讓他們充滿自豪

水電不再愁 告別潮濕生活在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珠三角地區與咫尺之遙的廣州深圳珠海

等城市相比萬山群島守島兵的生活條件曾一度相差了好像一個世紀沿潮濕的小路攀上桂山島的最高處汗水浸透了衣衫而當沒有了樹

木的遮擋終年不斷的海風立即蒸發掉了臉上的汗珠這突然的轉換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數十年來這裡的守島兵與其他地方的海島部隊一樣曾長期面臨着缺水少電補給因天氣原因時常中斷等困難招待客人甚至都只能用豆腐渣收一封信要等上幾個月電視和報紙更是奢望helliphellip

然而今天無論是哪個島上的哪個連隊再也尋找不到當年痕跡各個連隊廣泛開展的農副業生產使蔬菜和肉類基本自給自足海水淡化裝置的配發以及補給船艇噸位和性能的改進也使淡水的使用不再緊張每個班排和哨所都通了水泥路宿舍裡都安裝了空調與此同時唱歌有「卡拉OK」室上網有電腦學習室下棋有棋牌娛樂室看新聞有衛星

電視和軍營局域網文化生活也豐富了起來基本生活條件有了這樣的改善還有什麼事讓他們困擾5月28日在野外訓練的東澳島海防連班長蒙德華被一場陣雨淋濕了

全身回到連隊後他將洗過的衣服送到剛配發連隊不久的乾衣機裡半個小時後過去常常要花好幾天才能晾乾的衣服就變得潔淨乾爽了

乾衣機配發到連除濕機配發到排烘鞋器人手一個走進戰士宿舍記者看到一台除濕機正在安靜的工作而在戰士們的床頭一個個烘鞋器正亮着工作燈 「躺」在迷彩鞋裡在洗漱間值日員將衣物分批放入乾衣機裡半個多小時後10多套乾爽潔淨的迷彩服便新鮮 「出爐」了

見證了這一系列變遷的副政委莫銳說最近兩年下島休假的官兵有專人接待並代購火車票地方政府又將駐島官兵納入陸海空中救援網官兵患急病可乘地方直升機赴珠海急救當這兩件實事落實時那湛藍的海水和海島長風才真正愜意起來了

網絡覆蓋海島 乾衣機進營房

2012年對於萬山群島的海防部隊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60餘年來始終依靠小艇在各島之間巡邏的海防官兵在今年春天首次迎來陸航直升機巡邏監控責任海域這一變化並不只是巡邏執勤由海面到天上而是近年來人民解放軍海防部隊戰力躍升的一個標誌和縮影 劉謙曹智王洪山孫彥新

東擁香港西抱澳門拱衛廣州面向南海萬山群島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海防意義最為重大的島群之一駐守在這裡的部隊也是解放軍海防部隊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支2012年初夏 「中國邊疆大掃描」的記者踏上這片海域守島部隊工作訓練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讓人們感受到了其海防能力的歷史跨越

珠海香洲碼頭每天都有發往萬山群島若干島嶼的定期遊船經過手機信號在香港澳門珠海的移動運營商之間不斷自動切換記者所乘的遊船終於靠上了桂山島碼頭

轉動的雷達天線和隱蔽的火炮陣地是海防部隊常見的標準 「配置」廣州軍區某海防團團長楊琦發說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的同時官兵的巡邏手段也今非昔比

立體化巡邏千里海防一日還近幾年新型雷達電子觀察儀微光夜視儀新式巡邏車等一批科技裝備陸續

裝備部隊坐在配備集短波通信衛星導航動態監控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式巡邏車裡就算是在惡劣天氣中足不出戶也能實時掌握周圍幾公里的情況

有着20多年守島經歷的某海防團副政委莫銳告訴記者第一代守島兵海防巡邏主要乘坐小炮艇在各島間來回上島後靠徒步每次都要半個月第二代守島兵配備了登陸艇和巡邏車除少數車輛無法到達的區域基本不用徒步各島之間巡邏一次縮短至三四天但遇到惡劣天氣經常要中斷巡邏既便如此官兵摔傷仍時有發生

2012年3月18日十餘名海防官兵登上廣州軍區某陸航旅兩架武裝運輸直升機巡查監控萬山群島海域的島嶼港灣航道和船隻等目標根據海域氣象和島嶼地形特徵直升機時而高飛疾進時而低空盤旋時而繞岸偵察所到之處目標清晰可見機組人員與海防官兵密切配合使用通信偵察器材監控海域情況並及時將信息傳回地面指揮中心而指揮中心又綜合各類情報下達指令引導巡邏分隊實施下一步任務當某無人小島發現有人登島直升機會迅速降落經確認是國內旅遊者後巡邏分隊再次起飛當大萬海域發現不明身份船隻直升機則降低高度盤旋偵察將視頻實時傳回指揮中心確認是某國籍商船後離開helliphellip一個多小時的巡邏行程近150公里收集數據上千份實現了 「千里海防一日還」

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的首次直升機海島巡邏執勤是近年來海防部隊能力建設不斷進步的一個標誌性成果團長楊琦發說這種變化正在呈加速發展趨勢將來直升機巡邏逐漸常態化後就形成了空中陸地和海面立體多維的偵察管控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管邊控海能力

部隊裝備大換代部隊裝備大換代 高科技管邊控海高科技管邊控海

直升機巡海疆直升機巡海疆 戰力躍升戰力躍升

北尖島一個遠離大陸40海里無居民無市電無班船缺淡水的孤島上面駐守着廣州軍區某海防團北尖島海防連官兵初夏 「中國邊疆大掃描」記者踏上了這個孤懸大海的小島在一連幾天與連隊官兵的朝夕相處中被孤島哨兵的別樣人生感動了

連長黃強忘不了2006年的那個8月妻子惠玉請假從老家趕到珠海準備上島與丈夫相會這是她婚後第一次探親結婚大半年了才見過兩次面

出行那天海面上白浪翻滾登陸艇像一片小樹葉惠玉難受得連膽汁都吐了出來經過4個多小時的航行船距碼頭僅20米了然而風浪太大船就是靠不了岸不得不返航

望着岸上的丈夫和打着歡迎標語的戰士們模糊的身影惠玉恨不得跳到海裡游過去黯然返回的惠玉沒有責怪黃強半個月後她的來信讓深感內疚的黃強感動不已 「距離是一種美也

是我們愛情的保鮮劑以前我總埋怨你為什麼不調回老家陪在我身邊直到那天我才明白你為什麼不願意離開海島不願離開你的兵今後我要是想你了就看看我倆的結婚照helliphellip」

連長有連長的幸福老兵有老兵的幸福老兵羅正林新兵下連就一直呆在北尖島10 多年來他在

愛情路上屢屢受挫一晃到了30多歲難道身在北尖就不能收穫愛情了嗎他索性不再想把精力都投入到訓練之中先後在各類比武競賽中捧回10多塊金牌

沒想到不久羅正林便收到一位名叫李鳳姣的姑娘寫來的一封13頁的長信她告訴羅正林自己在廣西荔浦縣人民醫院任護士在媒體上看到了他的報道通過書信和電話交流兩人漸漸情投意合去年6月這個曾經讓戰友們操心的大齡青年在家鄉雲南普洱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當身着嶄新軍裝與披着潔白婚紗的妻子合影那一刻他古銅色的臉笑開了花

凡是上島之人必被一處景觀吸引小島上有一條詩詞步行街800多米長的石壁上不知是誰寫下了兩百多首詩詞形成了一道獨特的 「文化風景線」

2003 年初的一天傍晚連隊軍醫鄧東平散步來到通往碼頭的國防公路上發現路旁有許多矮石壁很適合寫書法自小就酷愛書法的他用一手飄逸的行書在碼頭石壁上寫下大大的 「北尖」兩個字隨後的一個多月他又將不少名詞佳句寫在矮石壁上

沒想到這一創意受到熱捧許多官兵漸漸喜歡上了詩詞先模仿後自創一來二去他們寫出來的詩句漸漸變得 「有板有眼」連隊定期組織評選脫穎而出者的作品便可登上詩詞 「步行街」讓官兵共同品讀後來詩詞自創自評活動成了島上的一個傳統樂事

列兵楊浩到北尖島報到的頭一天下午班長給他分配的任務是翻地和壘土讓楊浩沒有想到的是鐵鍬剛拿起來還鏟不到幾

下子旁邊比他小四歲的上等兵佘澤亮就取笑道 「你到底懂不懂壘土啊大學生彎不彎直不直的」接下來的一周楊浩腰酸背痛不說那讓人難以接受的農藥與糞土的味道總讓他避之不及漸漸地他厭倦了菜地

大約一個月後海島經受了連續一周的狂風暴雨菜地棚子塌了瓜架倒了看着二班長韓沖蹲在自己班的菜地上摸着幾個掉落的半生不熟的南瓜發呆的樣子楊浩鼻子突然有一種酸酸麻麻的感覺由於補給船兩周都靠不了岸加上菜地損失慘重全連吃了四五天的米湯伴鹹菜和黃豆

暴風雨過後楊浩明白了菜地對連隊的意義並下定決心要當個真正的農場主楊浩從此愛上了島上的菜地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往那跑不管中午晚上烈日還是暴雨每每看到菜地上碩果纍纍鬱鬱葱葱的新貌他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成就感成為海島上真正的 「開心農場主」

戰友情萌生於艱苦與危難之中一次颱風肆無忌憚地席捲着孤立在海中央的北尖島駐守

老營房的戰士朱亮在加固門窗時右腳底不小心被生銹的大鐵釘扎傷血流不止聞訊後連隊軍醫沈克瓊冒着隨時都可能被大風吹落懸崖的危險帶着藥箱直奔老營房方向

就在離老營房處不到200米時風力驟然加大為了爭取時間沈醫生將藥箱捆在背上艱難地匍匐前行到達後滿身傷痕的他顧不得喘口氣便為小朱清洗傷口注射藥物控制傷情

班船上不來傷員送不下島島上藥品又極為短缺而小朱感染的傷口不能長時間拖下去當聽說有一種草藥可以緩解傷情後連隊幾個班長自告奮勇陪沈軍醫上山採藥

頂風冒雨攀山越嶺鑽林過崖經過近8個小時的地氈式「搜索」他們終於找到了那種罕見的草藥為颱風過後小朱下

島醫治爭取到了寶貴時間半個月後班船停靠在了北尖島碼頭戰友們顧不得找擔架

十幾個人一起將小朱托到船上並齊刷刷地站在岸上目送班船消失在天海一線

在珠海市區北尖官兵還有一個7把鑰匙的 「北尖之家」連隊指導員卞秋陽在市區分到一間60多平方米的房子成為全連唯一的一個 「有房族」就在大家懷着羨慕的心情 「參觀」完正要轉身離去時卞指導員突然像變魔術一樣從口袋裡掏出7把一模一樣的鑰匙對大家說道 「這是房門鑰匙我配了6把今後大家就是這裡的主人」

「自己的妻子不在珠海工作房子暫時用不上與其把房子空着倒不如把它作為連隊官兵下島學習休假時的臨時 『接待站』打這起連隊官兵下島再也不用為住宿難犯愁了」

周建明劉謙譚昌訓楊小剛

廣州軍區某陸航旅首次直升機空中巡邏官兵快速登機 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開展軍事演練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正在組織訓練珠海警備區供圖

廣州軍區某陸航旅首次直升機空中巡邏 珠海警備區供圖

北尖島海防連官兵在訓練中 劉謙攝

守島官兵進行抬圓木跑訓練 譚昌訓攝 廣州軍區某海防團官兵在娛樂室下棋 珠海警備區供圖

守島官兵巡邏途中 楊松鏈攝守島官兵積極學習英語 楊松鏈攝北尖島海防連炮班在訓練 楊松鏈攝 登陸艇給北尖島海防連搬運給養 譚昌訓攝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副社長曹智(中)在廣州軍區某海防團採訪孫彥新攝

邊防人生 老兵收穫真愛

北尖島海防連的農副業生產 劉謙攝 北尖島海防連連長黃強和妻子惠玉 譚昌訓攝

1049504開心農場主1049505愛上了菜地

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

中國沿海近7000個島嶼中海防意義重大的島群自北向南有長山列島廟島列島舟山群島萬山群島等

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口外包括擔桿列島佳蓬列島萬山列島蜘洲列島桂山島內外伶仃島等優良港灣眾多水域寬闊自然水深在10至30米之間具有得天獨厚的建設深水大港的條件島與島之間構成諸多水道桂山島和牛頭島間的錨地為外輪進口受檢錨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首先佔領了萬山群島進而侵佔廣州

群島上現存有三千多年前的沙丘遺址東晉時期的棋盤清朝初年的銃城烽火台海關遺址及摩岩石刻等文物宋朝詩人文天祥就是在這片海域上吟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桂山島上建有文天祥雕像和文化廣場

這片海域有價值的魚類達兩百多種這裡有國家級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省級獼猴保護區市級珊瑚保護區和國際遊艇垂釣區

萬山群島

萬山群島

變遷

北尖之家 戰友的接待站

本報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聯合推出本報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