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18
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回應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公眾諮詢

Transcript of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Page 1: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Page 2: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我們對於氣候變化的觀點2009年11月,中央政府宣布訂立國家自主行動目

標,至2020年把每元人民幣國民收入所產生的二氧

化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降低40至45%,以配

合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努力。香港特區政府

於2010年9月發表《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

領公眾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建議把碳強度降

低50至60%的目標。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透過為

香港訂立碳強度紓減目標,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為達至國家減排目標作出貢獻。鑑於本港的碳強

度現已處於低水平,而且達標時間緊迫,因此要在

2020年實現把碳強度降低50至60%的建議目標,極

具挑戰性。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件的重點摘要載於最後一頁。

中電承諾竭盡本份,全力參與紓緩氣候轉變。我們

熱切期待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令香港盡快成為一

個可持續的低碳城市。

Page 3: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2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資料來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400

350

300

250

500

1000

1500

2000

二氧化碳(每百萬份計含量),

氧化亞氮(每十億份計含量)

年份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甲烷(每十億份計含量)

公元元年至2005年的溫室氣體濃度

極端氣候

旱災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我們還有不足10年時間來努力遏止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上升,使人類和地球免於災難性的後果。簡而言之,這正是全人類當前面對的最大挑戰。“

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

坐言起行 刻不容緩有科學證據顯示,人類活動令全球溫室氣體濃度自

1750年以來大幅上升,現已遠超過去650,000年的

自然變化幅度。溫室氣體濃度提高,將使地球表面

積聚更多熱能,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及氣候轉變。根

據英國的《斯特恩報告》(Stern Review),氣候轉變可

能產生的後果,足以危害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包

括水源、糧食生產、健康、土地使用及環境。我們

面前的挑戰,是要應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所造成

的社會及生態危機。

二氧化碳 氧化亞氮 甲烷

太陽的能量可穿過覆蓋地球的氣體層,部分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會轉變成熱

能,其餘大部分熱能則反射回太空,但亦有部分因受大氣層的氣體所阻而反射

回地球表面,就是這個自然現象令地球溫度維持在適合我們生活的水平。

人類活動 — 尤其是燃燒化石燃料(煤、石油及天然氣)及開墾農地和土地 —

可令溫室氣體上升。當溫室氣體濃度大幅上升,地球表面便會積聚更多熱

能,致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上升及氣候轉變。

溫室效應

Page 4: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3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瑞士

香港

英國新加坡

日本

美國

世界平均值以20

08年的價格計,每美元產值的

二氧化碳量(千克)

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地生產總值(按購買力平價計算)

資料來源:2010國際能源署統計

0.1

0.2

0.3

0.4

0.5

0.6

付諸行動 萬眾同心

2 計劃中的2020年的碳排放強度目標預料超過一

半以上將源自發電行業,但低碳能源基建項目需

要的時間較長,約需8至10年,進行規劃、審批

申請及籌建施工。因此,必須盡快及持續得到香

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

我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建議訂立碳減排目標是減

少香港碳足跡的重要一步。在制訂和微調行動綱領

的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必須邀請所有業界及社會各

界參與,確保找出在技術上可行、具持續性,符合

成本效益的方案,並訂立優先次序,盡快在合理時

限內切實執行。

電力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的基本要素。然而全球燃料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

碳,來自電力生產的佔相當比重,在香港,該比重

約為三分之二。

中電深明在紓緩氣候轉變方面所擔當的重要角色。

2007年,中電集團發表了《氣候願景2050》,訂立在

2050年把集團發電的碳強度降低75%(按每度發電

量排出的二氧化碳計算)的終極目標。到目前為止,

集團的達標進度理想。

在本港方面,中電亦於2009年制訂邁向綠色珠三角

的《能源願景》,提出下列三大措施:

加強與內地能源基建融合

採用更潔淨燃料組合使空氣更清新

推廣能源效益

1 相比大部分先進國家,香港已是碳強度相對偏低

的城市。因此,要在10年內進一步將碳強度降

低逾50%,需要市民改變生活模式,進行重要的

基建投資,電力供應成本亦可能增加;

中電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透過為香港訂立碳強度紓減

目標,引領市民採取切實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

放。我們認為要達至建議的50%至60%碳減排目

標,對香港而言極具挑戰性,這是因為:

Page 5: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4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世界級的電力供應

環保表現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 合理電價

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政策

貫徹的環保條例

穩定的規管架構

世界級電力供應架構

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幾乎離不開電力,家居及辦公室

的照明及冷氣,以至升降機、配水系統、電腦、醫

院、提款機及鐵路系統,都要靠電力維持運作。合

適及可靠的電力供應對於香港市民的生活、安全及

社會繁榮極為重要。

香港特區政府公開制訂的香港能源供應框架為:

確保以合理價格,提供可靠、安全及高效的

能源;及

將生產及使用能源時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減至

最低。

一直以來,中電對達至上述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

要繼續保持下去,有賴以下原則配合:

需要清𥇦長遠的環保政策目標,及穩定和具透明

度的規管框架,以確保適時就能源基建作出適當

的規劃、發展、投資及保養工作,以滿足用電需

求及符合環保目標。

發電技術及燃料必須多元化,把因燃料供應受阻

或電廠運作問題而對電力供應可能造成的影響

減至最低。多元化發電技術及燃料亦有助穩定成

本,令電力可以合理價格供應。發電容量及其供

應鏈(其中以燃料供應最重要)必須可靠,才能滿

足電力需求;及

香港的電力供應 電力容量必需足夠滿足市民任何時間的能源需

求。由於電力不能有效儲存,電力供應必須能即

時滿足時有變化的需求量。在容量方面,亦需設

安全裕度以應付電力供求的變化;

香港擁有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可靠及最高效益的的電

力供應系統。這是建基於數個關鍵的架構支柱 (見上

圖 )及有賴香港特區政府與商界的配合。但無論我們

將作出任何轉變,亦必須保持香港已經體現的世界

級供電可靠度及效率。

Page 6: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5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農業

0.1%

工業

3.8%

廢物

5.1%

其他燃料

6.8%

建築物

佔90%用電

發電

66.7%

其他

香港2008年按界別劃分的溫室氣體排放

運輸

17.5%

提升能源效益

節約能源是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其中一個最直接方

法,因此我們必須克盡本份,智慧用電。每人一小

步,便能共同帶來重大改進。

推廣能源效益及節約能源一直以來,中電推廣節約能源,並提供能源效益相

關服務及公眾教育,鼓勵客戶及廣大市民改變用電

習慣,共同為改善環境作出貢獻。中電亦透過電費

結構鼓勵客戶提升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現時,家

用耗電量愈高,其每度電的電價亦會以累進模式

增加。

現行的《管制計劃協議》已訂立了措施和誘因,鼓勵

電力公司協助社會改善能源效益。這些措施包括替

客戶進行能源審核,協助客戶節約能源,並設立為

期五年總值港幣一億二千五百萬的貸款基金協助客

戶推行節約能源的措施。中電十分支持該等措施,

我們會繼續在多方面向客戶提供建議,包括如何使

用更具能源效益的產品、設計更優秀的建築物,以

及挑選效能更佳的辦公室及工廠設備。

對於呼籲社會各界改變用電模式,邁向低碳生活,

中電表示支持。香港政府應該與公眾加強溝通,以

提供更豐富的資訊,向市民展示如何透過簡單的改

變,來奉行低碳生活。

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由於本港與電力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中,90%與建

築物有關,因此中電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提升建築物

能源效益的方針。

中電採用《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 中電盡可能於本公司的建築物採用《建築物能源

效益守則》。截至2010年9月,中電有11座建築

物已完成「能源效益註冊計劃」的29項登記。

Page 7: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6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興建中的翠嶺路變電站

能源審核服務的數據量度

提升能源效益

推廣更廣泛使用區域供冷或水冷式空調系統

水冷式製冷機(其主要為大型商業樓宇提供空調)

與相類舊式氣冷式製冷設備相比,能源效益最少

高30%。在過去兩年,中電協助工商客戶將20

部氣冷式製冷機改裝為能源效益較高的水冷式製

冷機。

改善總熱傳送值標準及推廣綠化屋頂 中電已為變電站加入可改善總熱傳送值的重要設

計特色,如空中花園、垂直綠化及減少使用門窗

玻璃。中電現正為5個全新變電站及另外6個現

有變電站建設空中花園/垂直綠化。

提升商業樓宇能源效益 2009年,中電為

工商客戶進行了超

過150次能源審核

(過去10年,共進

行了逾1,000次能

源審核)。這些審

核工作帶來了實

質成果,例如在過去18個月,30多名客戶接納

了我們的審核建議,而所建議的改善措施預計每

年可節省約3千萬度電(相等於16,800公噸二氧

化碳)。

中電於2010年8月推出「綠倍動力」計劃,旨在

協助中小企及非牟利機構提升能源效益及節約能

源。中小企及非牟利機構在完成適當的能源效益

及節能措施後,平均可節省能源消耗量達5%至

20%,每年平均減少20公噸的碳排放。

Page 8: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7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全新裝修的能源效益展覽中心為本港提供能源效益教育的寶貴資源

2005年,中電在內部推行「多點綠」計劃,推廣

辦公室綠色文化。由2005至2009年間,該計劃

減少了中電香港辦公室用電量達9%,共節省約

3百萬度電(相等於1,680公噸二氧化碳)。

電器能源效益標準中電透過「綠適天地」、「綠D班」、「智慧用電」及能

源效益展覽中心等一系列計劃,進一步推廣正確選

擇及使用電器的知識。多年來,中電支持香港特區

政府的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我們將繼續努力

提升市民的節能意識,讓他們透過正確選擇及使用

電器來節約能源。

Page 9: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8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按20

08年的價格計算,香港每單位本地生產總值

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公斤/每美元)

按2008年的價格計算,香港每單位本地生產總值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中電/青電 其他電力生產 全港

大亞灣核電 龍鼓灘天然氣發電

調整發電燃料組合中電與埃克森美孚能源有限公司是青山發電有限公

司(青電)的合營夥伴。中電向香港230萬名客戶供應

的電力,約70%來自青電。其餘部分,則由中電從

內地輸入核電,以平衡電力需求。

發電業目前佔了全港碳排放量約三分之二,因此在

香港政府建議的五項主要減排策略中,預期「調整發

電燃料組合」將能對降低碳強度發揮關鍵作用。

為了環境著想,中電及青電已率先採用潔淨發電技

術。1994年,中電是首家為香港引進核電的公司,

而青電更於1996年首先為香港引入天然氣。這些措

施有助本港維持現時相對偏低的碳強度。

香港特區政府的諮詢文件建議2020年的發電燃料組

合為50%核電、40%燃氣、3-4%可再生能源及不

多於10%燃煤。以下數節闡述了中電和青電就相關

政策問題上的觀點。

Page 10: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完美的燃料?

上述評估的主要結論為:世界上並無單一的「完美」

燃料。不同的燃料技術各有利弊,但若能適當配

搭,便可達至均衡的能源方案,以燃料多元化的優

點,提升整體的供電可靠度及維持電價的可負擔性。

非水力可再生能源

1%水力

16%

核電

13%

燃煤

42%

石油

5%

2008年全球平均發電燃料組合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統計

其他

1%

天然氣

22%

不同的燃料/發電技術具有不同特性,且在燃料組合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石油 由於石油在運輸及儲存方面十分便利,因而成為20世紀大部分時間的理想發電燃料。

然而,由於發電成本相對高昂,因此石油僅約佔2008年全球發電燃料組合的5%,目前

主要作為後備發電燃料。

燃煤 燃煤發電高度可靠,可迅速應付能源需求的變動。而且燃煤發電成本相對低廉,但主要

缺點是偏高的碳排放量。燃煤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發電燃料,於2008年佔全球燃料組

合的42%。燃煤佔整體發電量的比例有可能會減少,但往往仍需要作為備用容量。目

前全球正就不同的技術進行試驗,以期尋求理想的方案,減低燃煤發電產生的碳排放。

天然氣 天然氣發電高度可靠,可提供大規模基載發電(即可提供持續、穩定及相對廉宜的發電

能力),並可迅速應付電力需求的轉變,且二氧化碳排放約為燃煤發電的一半。透過多

方面供應來源可提高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基於營運及環保效益,天然氣佔全球發電

燃料組合的比重愈來愈高(2008年佔22%)。氣價以往一向高於燃煤,但會視乎供求情況而有所變化。由

於天然氣具有環保效益,因此需求有所增長,世界上有多個新氣源正在開發之中。同時,全球現正就不

同的技術進行試驗,以期尋求理想的方案,減低天然氣發電產生的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燃料組合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其零排放的特點令其普及程度愈來愈

高,當中以水力、風能及太陽能等經驗證的技術為甚。然而,當前可再生能源的缺點,

包括發電成本較高、需佔用大量土地,加上供應時斷時續(例如:太陽能板無法在晚上

發電),故需以傳統發電方式作為後備。現時,水力及非水力的可再生能源分別佔2008年全球燃料組合

的16%及1%。

核電 核電具高度可靠性、能大規模基載發電、近乎零碳排放及發電成本具競爭力等優點,但

其運行安全及廢料處理需要審慎管理。目前增建核電容量已成為全球趨勢。核電約佔

2008年全球燃料組合的13%。

Page 11: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0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1 世界核能協會

新的燃料組合是否適合香港?要減少發電行業的碳強度,可透過增加使用燃氣、

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燃料,和減少燃煤。每種

燃料在選定的燃料組合中的比重,須視乎當地的供

應量及基建設施,以及經濟負擔能力而定。從較宏

觀的角度而言,更應同時審慎考慮不同燃料在整個

發電生命周期中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確保建議的燃

料選擇有效並具有可持續性。香港特區政府為本港

建議了一項燃料組合目標,旨在 2020年底前達致

50%核電、40%天然氣、3-4%可再生能源及不多

於10%燃煤。對上述建議,我們的意見如下:

燃氣發電可達至供電靈活性,且碳排放量低於煤

炭。因此,增加本港燃氣發電的比重,是符合

國際趨勢的做法,但首先要確保有足夠的燃氣供

應,以及安裝適當的燃氣發電設施的建設。

2008年8月,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訂諒解

備忘錄,為中電及青電從內地輸入更多燃氣提供

一個框架。我們目前正與香港政府、內地燃氣供

應商及其他業務相關人士緊密合作,以開展增加

燃氣輸港所需的商業安排及基本設施的建設。

我們亦正研究方法,希望提升龍鼓灘燃氣發電廠

的使用率和增加中電和青電的燃氣發電容量。

當燃煤發電的使用有所減少的情況下,燃煤發電

基本上只會用以應付峰荷(電力負荷高峰)需求,

並作為重要的後備發電設施,以紓緩日後進口核

電或燃氣供應突然受阻所產生的風險。

核電可在接近零碳排放的情況下,提供大規模的

基載電力,而且成本穩定。核電量一般會維持在

固定水平,因此較難靈活配合每一天或不同季節

的需求波動,因此必須輔以非核電供應(例如:

燃氣和抽水蓄能)來應付峰荷電力需求。我們必

須透過與內地方面的適當基建聯繫及商業安排,

將核電從內地輸入香港。

過去16年,香港受惠於從大亞灣核電站輸入的

核電。核電已證明是安全、可靠及具成本效益

的。我們可應善用大亞灣核電站的經驗,尤其是

香港在管治、輸電安排、營運、監察及匯報方面

的參與,以確保香港能獲取安全可靠的能源供

應。正如世界其他不少地方,核電的安全繼續成

為公眾關注的議題,因此我們建議香港特區政府

和各界人士繼續參與監察核電供港的安全,並應

加強社區教育。

為紓緩碳強度 1,中國內地正計劃將核電容量由

目前的10,000兆瓦提升至2020年的80,000兆

瓦。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廣東省有多個地點可能

興建核電廠,因而有利香港向內地爭取更多的核

電容量。

不同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機會各有不同。中電

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外商,且是印

度最大的風能投資者,在亞太區擁有逾2,000兆

瓦發電容量及投入約10億美元於可再生能源項

目。我們深信,發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政府適當的

政策支持、有可供發展的場址,並需具備豐富的

可再生能源資源,但香港受實際地理條件的限

制,較難開發可再生能源。

調整發電燃料組合

Page 12: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1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運行中(10,800兆瓦)

興建中(多於27,100兆瓦)/籌劃中

在中國內地運行及興建中的核電站

紅沿河海陽

田灣

秦山

三門

寧德褔清

陸豐嶺澳

大亞灣陽江

昌江防城港

南充

南陽

咸寧

石島灣

榮城

台山

彭澤

蕪湖

桃花江

韶關

香港土地供應有限,亦缺乏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資

源,令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受到限制。目前,可再

生能源的主要形式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生

物質能及地熱能。香港欠缺大型河流,故未能發

展水力發電;缺乏土地供應,亦限制了風力及太

陽能發電的商機。而在香港發展地熱能亦不符合

經濟效益。可再生能源的貢獻可從本地的自然發

展而增加,其中主要包括生物質能、轉廢為能

及恰當的風電機會。隨著有關的技術發展趨於成

熟,住宅、商業大廈及公共建築物附近或將出現

愈來愈多的小規模可再生能源設施。

為時刻保持可靠供電,本港必須維持理想比重的

本地燃氣及後備燃煤發電容量。這將有助紓緩輸

港電力受到意外干擾所產生的負面後果。

要逐漸降低燃煤在新燃料組合中的比重,預期會

對未來電價構成上升壓力。這是因為除了替代燃

料的成本較高外,還需要增加投資燃氣發電機組

及基建設備來實現,才能使用更多燃氣發電及提

高輸港核電量。然而,由於該燃料組合的概念尚

處初步階段,故在現階段未能完全量化有關影

響。中電將與香港政府合作,決定如何以最具成

本效益的方法落實建議的燃料組合,同時必須採

取審慎及有系統的方法,來優化相關成本。

總括而言,50%核電、40%燃氣、3-4%可再生能

源及不多於10%燃煤的建議燃料組合,長遠來說對

香港或是可行的,但這新的燃料組合須同時兼備均

衡的本地發電及輸港電力比重,以及加上適量的本

地備用電力容量,才能維持香港市民目前在日常生

活中享有,及期望的高度供電可靠性。

Page 13: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2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如何確保核電安全?電力行業一向把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市民和員工

的安全是中電業務不可或缺的一環,安全永遠是

我們的首位。中電承諾持續優化所有的營運作

業模式和程序,力求達至「零受傷」目標。我們

亦會與我們的廣東核電夥伴一同以此宗旨實踐

目標。

全球現有400多台核電機組正在運行,過去20年

累積了超過60,000,000小時的安全運行紀錄,滿

足全球用電需求的13%。

以大亞灣核電站為例,現代核電站均具備全面的

安全設施,包括:

完善的電廠設計配以高質素的施工。大亞灣

核電站正是採用該設計,當中包括設置一

系列屏障,以確保把任何事故的影響控制

在核電廠內部和多重安全系統之中。該安全

系統均有後備裝置,可自動運行,毋需人手

操作。

工作人員均需接受嚴格的操作、保養及緊急

應變培訓。核電站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

構(IAEA)的指引持續執行站內監控,並定期

進行設備測試及員工培訓。大亞灣核電站參

與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的同業借鑑比

較和審核,以確保取得持續改善和交流最佳

作業模式、解決方案和經驗。

中國的核監管機構(國家核安全局)按照 IAEA制

訂的指引,對核電站的全套流程(從最終設計

到建造、調試及營運)進行監察、批核及規管。

香港天文台擁有 10個輻射監察站,24小時運

作,以評估本港的本底輻射情況及監測輻射水平

的變化。監察站與香港天文台的中央控制室相

連,監測輻射水平的任何異樣。食物、食水、泥

土和沉積物樣本會定期抽樣送往京士柏監測站的

實驗室作檢驗及分析其幅射量。 自大亞灣核電站

在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以來,根據監察站的紀

錄,輻射水平從未因核電站運作而有所改變。

調整發電燃料組合

Page 14: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3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晨曦島的太陽能發電設施

擬建的香港離岸風力發電場

3 實現新的核電輸港需要長達8至10年的籌備時

間,這是因為內地的新核電站及相關輸港電網的

設計、興建及投產,均涉及大量工作及資源。內

地部門與香港電力公司的審批及商業安排,亦需

要中央政府及與香港特區政府的緊密協調。

4 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我們應把握本地可再生

能源發展機遇,並將繼續尋覓機會,以提高可再

生能源在本地燃料組合中的比重。舉例說,我們

正進行在香港東南水域興建離岸風場的可行性研

究,預計可於2012年或2013年完成。一旦收集

足夠的氣象數據,而項目可以開展,我們便有機

會發展高達200兆瓦的發電容量。我們亦已在晨

曦島發展一個採用太陽能及風能的全面可再生能

源系統,以取代島上的柴油發電。

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實現新的燃料組合?要過渡到建議的新燃料組合,有賴細緻規劃及審慎

執行,務使供電可靠度不會受到影響,過渡計劃須

考慮以下因素:

1 香港需要可靠及足夠的天然氣供應,以及提升燃

氣發電能力。中電和青電正與內地部門緊密配

合,以增加輸港燃氣及興建輸港燃氣所需的基

建。我們亦正在制訂提升現有燃氣電廠發電容量

的方案。

2 我們必須維持足夠的本地發電容量,在本地發電

組合中採用燃氣,並以煤炭及石油作後備。這種

安排可維持供電可靠度,並迅速應付本港峰電需

求及任何供應受到意外干擾的情況。這點表示,

本地發電裝機容量應足以應付在可見未來大部分

的電力需求。

5 若2020年的建議燃料組合落實,這將會成為香

港未來能源及環境政策的基石。發電行業的所有

長遠環保目標,包括本地空氣質素的指標,應與

這個燃料組合方針保持一致。此外,長期保持穩

定及高透明度的規管框架,對私人投資者規劃、

投資及建設所需的基建至關重要。

Page 15: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4 回應《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公眾諮詢

公共停車場電動車充電站

新界元朗

屯門 荃灣

九龍

香港

北區

大埔

九龍城

沙田

西貢及將軍澳

觀塘油尖旺

葵青深水埗

黃大仙

中電已設置23個電動車充電站

推廣綠色陸路運輸香港特區政府的諮詢文件指出,本港的公共運輸系

統有助我們達致比不少國際城市為低的陸路運輸碳

足跡。中電對推廣綠色運輸的建議表示支持,並將

繼續提供所需基建,以推動集體運輸系統及規劃中

項目的發展及營運,其中包括沙中綫、觀塘延綫及

高速鐵路。

香港被視為推廣及早採用電動車的理想城市。香港

市區人煙稠密,駕車距離較短,而推廣電動車更可

帶來減低路邊空氣污染的額外好處。為配合及早採

用電動車,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加強財務及其他誘

因,不單著眼私家車,更可推廣至小巴、巴士,以

至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電透過下列多項措施,配

合政府推廣電動車普及化的努力,其中包括:

中電車隊已採用電動車及混合動力電動車多年,

查詢詳情可瀏覽https://www.clponline.com.hk/

EV/Pages/history.aspx。隨著我們不斷從現有電動

車車款中吸收更多的運作經驗,加上供應商為香

港引入更多新車款,我們建議繼續增加車隊中的

電動車數目。

提供安全、可靠及方便易用的充電設施,對推動

香港駕駛人士及早接納電動車至關重要。充電設

施需要廣泛分佈香港各處,方便駕駛人士在公眾

及私人停車場,和在住宅大廈使用。

一直以來,中電研

究多種技術,以實

現廣泛採用電動車

的目標,並已於九

龍及新界 23個公

共停車場裝設了電

動車充電站,並已

於西九龍及沙田

安裝3個快速充電器。當電動車在香港的未來發

展方向明朗化,我們將會全力支持廣泛提供充電

設施。

我們歡迎香港特區政府早前採取措施為香港引入電

動車,但不少駕駛人士的態度仍然相當猶疑。電動

車現時的價格仍然相對偏高,故香港特區政府需要

推出進一步誘因,以鼓勵更多市民及公司及早採用

電動車。中電認為,要加強推廣電動車普及化,各

相關界別人士須群策群力,包括提供政策支持、訂

立電動車充電系統的標準,推出安全易用的電動車

充電系統,以及落實適當措施來鼓勵電動車採購。

大嶼山

Page 16: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15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的超級颱風鮎魚資料來源:http://en.wikipedia.org

下表列出我們已制訂的一些措施

監測 中電收集廣泛的環境及大氣數據(例如:氣溫、雨量、雷擊頻率及強度等),以監測氣候對

業務營運可能造成的影響。

強化機構能力 在籌劃如何滿足所預測的電力需求的時,中電會考慮與氣候轉變有關的因素,如環境溫度

上升,以及能源效益及節能措施等。

中電根據氣候轉變的潛在影響,定期檢討其營運要求。舉例說,我們正為高架電塔進行結

構強化工程,以抵禦超級颱風的吹襲。我們亦對在高溫環境中運行的設備之設計標準進行

檢討。

自2001年起,我們優先為位於斜坡附近的變電站及高架電塔進行優化工程,以減低暴風雨

或水浸引致的風險。

災害管理及應變計劃

中電和青電維持多元化的燃料組合,分散燃料供應商和燃料種類,避免燃料供應一旦受阻

對供電可靠度造成的影響。

我們進行了研究,找出本港發電廠較易受到損毀的地方,以抵禦超級颱風吹襲。

在中電定期舉辦的內部環保會議加入工作坊環節,對不同的氣候轉變情況訂立各種可行的

應變措施。

作為危機管理準備的一部分,中電定期舉行演習,以學習應對包括氣候事件及超級颱風在

內的緊急情況。

教育及提升公眾意識

中電深明加強市民對氣候轉變的認識極為重要,因此為相關界別人士舉辦一系列有關環保

及氣候轉變問題的教育研討會、工作坊及簡報會。

中電為市民提供有關能源效益及氣候轉變的教育活動,包括學校探訪及互聯網。若要了

解您的碳足跡,請瀏覽https://www.clponline.com.hk/ourEnvironment/MeasureOurImpact/

CarbonFootprint/。

雖然大家已致力紓緩氣候轉變,但氣候轉變的部分

影響仍然無法避免。因此,中電需要作好準備,並

制訂措施來加強我們的應對能力。

為應對氣候轉變的效應,香港特區政府的諮詢文件

指出可以在多方面採取措施,如監測最新發展、建

立應對氣候轉變的能力,以及為最惡劣的緊急情況

作好準備。

氣候轉變的適應策略及措施

Page 17: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中電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透過為香港訂立碳強度紓減

目標,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達至國家減排目標

作出貢獻。鑑於本港現水平的碳強度已經很低,而

且達標時間緊迫,因此要在2020年實現把碳強度減

低50%至60%的目標,極具挑戰性。我們會竭盡

所能,但呼籲香港特區政府及廣大市民亦能給予支

持。要達致此減碳目標,我們每一位香港人必須共

同參與。

要在10年內達至文件建議的碳強度紓減目標,需要

社會大眾改變生活模式,進行重要的基建投資,電

力供應成本亦可能增加。

節約能源有助環保,因此我們必須克盡本份,智慧

用電。中電將繼續透過能源效益服務及公眾教育,

鼓勵客戶及廣大市民改變用電模式,並加強節約能

源,共同為改善環境作出貢獻。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改變發電燃料組合的建議是達至

碳強度紓減目標的可行策略,但先決條件是要有

合理的準備時間來制訂及執行審慎及有系統的過

渡計劃,當中需要香港特區政府與電力行業的緊密

協作。

而這燃料組合的目標,亦必須同時兼備均衡的本地

發電及輸港核電供應,才能維持香港市民一直享有

的高度供電可靠性。中電建議維持足夠的本地發電

裝機容量,包括燃氣,並配以燃煤和石油作後備發

電,以應付香港大部分的電力需求。

中電支持香港特區政府諮詢文件中推廣綠色運輸系

統的建議,尤其是及早採用混合動力車或電動車,

以及擴建本港的集體運輸系統。

一個穩定及具透明度的規管框架,有利私人投資者

規劃及進行長遠的能源基建投資,這對氣候轉變行

動綱領的落實至關重要。鑑於該等項目需要很長的

準備時間,所以當香港市民一旦對未來的路向達成

共識,我們便必須加緊規劃工作。

中電承諾竭盡所能,全力參與應對氣候轉變。我們

熱切期待與社會各界及香港特區政府緊密合作,在

2020年實現低碳城市的願景。

莫再遲疑 立即行動

Page 18: 香港應對氣候變化 策略及行動綱領 - Home - CLP · 在本意見書中,我們會就氣候轉變策略和如何最有 效地落實諮詢文件建議的紓緩措施表達意見。本文

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九龍亞皆老街147號電話:(852) 2678 8111

傳真:(852) 2760 4448

www.clpgroup.com

本刊物採用環保紙印刷

本刊物於2010年11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