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的建构与发展 ·...

7
201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l. 2017 46 卷第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6 No.4 政治学研究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的建构与发展 龙治刚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要: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当前面临被弱化的风险。在新形势下建构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 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变革“元叙事”的话语方式,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以及培育 有机知识分子、打造人才队伍,是新时期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意识形态主导权;中国特色;大众话语 中图分类号: A81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83 2017 04-0052-07 收稿日期: 2017-10-23 DOI 10.15983/j.cnki.sxss.2017.0422 作者简介: 龙治刚,男,陕西汉中人,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 心和灵魂,是无产阶级政党巩固和发展政治领导 权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意识形 态领域能否居于主导地位,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 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立足当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探索建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新路径,巩固和加强马克思 主义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强 化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境遇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前是 革命的思想先导,在掌握政权后则是建立主流意 识形态的思想基础。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共 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 战,其凝聚力、影响力和主导力遭到了一定程度的 削弱。 1.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阐释 “话语权”概念是近几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 对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借鉴。法国后现 代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首 次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他指出:“人类的 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 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 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依据某些成规将其 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 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139 福柯这里讲的话语 不是指简单的日常话语交流,而是指形成了一定

Transcript o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的建构与发展 ·...

2017年7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l.,2017第46卷 第4期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6 No.4

■ 政治学研究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的建构与发展

龙 治 刚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摘 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当前面临被弱化的风险。在新形势下建构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

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变革“元叙事”的话语方式,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以及培育

有机知识分子、打造人才队伍,是新时期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意识形态主导权;中国特色;大众话语

中图分类号:A81;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7)04-0052-07

收稿日期:2017-10-23 DOI:10.15983/j.cnki.sxss.2017.0422

作者简介:龙治刚,男,陕西汉中人,商洛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是无产阶级政党巩固和发展政治领导

权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意识形

态领域能否居于主导地位,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

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全

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立足当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极探索建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新路径,巩固和加强马克思

主义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于强

化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境遇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前是

革命的思想先导,在掌握政权后则是建立主流意

识形态的思想基础。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共

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

战,其凝聚力、影响力和主导力遭到了一定程度的

削弱。

1.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阐释“话语权”概念是近几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

对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借鉴。法国后现

代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首

次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观点。他指出:“人类的

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

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

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集团依据某些成规将其

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

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1]139福柯这里讲的话语

不是指简单的日常话语交流,而是指形成了一定

  第46卷  龙治刚: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 53   

概念、范畴的话语体系。他首次揭示了话语与权

力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话语体系中总隐含着复

杂的权力关系。一种话语体系一旦形成,便拥有

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具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概念,

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这种权力来自于

话语中所包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思想

内容,同时它是以话语体系为载体的,脱离了话语

体系,权力也就无从谈起。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也是以话语体系为

载体的,其科学性、革命性也必然是通过话语形式

表现出来的。因此,就一般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也是指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思想领域的影响

力和感召力。但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又带有鲜

明的阶级烙印和意识形态性质,它从诞生之日起

就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

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

葛兰西首次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论述话语权问题。

他认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并非是单纯的暴力

专制,而是以文化领导权为支柱的强制统治,一个

社会集团的至高地位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

是统治,一是精神和道德的领导”[2]59。葛兰西所

讲的文化领导权是指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是

指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思想观念、理论主张,通

过一定的话语体系在社会的思想领域占居支配地

位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指马克思主义以自身

独特的话语体系为载体,在社会思想领域形成的

主导力和支配力,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或者思想领导权。

2.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中国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中国思想领域

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在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创立了毛

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

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成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夺取政权的

思想先导。

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权、支

配权伴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诞生而得

以确立和巩固。为了巩固政权,建构和发展社会

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国内外各种反马克思主

义思潮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

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高潮。针对党内官僚主义、

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展了

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教育

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尽管在一定时期

由于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的误解或教条

化,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

扩大化、绝对化,导致“左”倾思想滋生蔓延,特别

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极大

混乱,致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受到了严重干扰和

破坏,但是,就全局而言,由于同西方文化交流不

多,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大,加之政权和舆论

助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处

于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

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基础

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不

断加大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设力度,创新话语

体系,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富有独

创性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这些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话语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

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改革开

放不断深入,一方面西方的政治理念、社会思潮不

断涌入国内,另一方面国内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

社会群体利益和诉求的思想观念大量涌现,从而

在社会思想领域,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

主导的、多元话语体系并存的新格局。

3.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

语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被弱化、边缘化

的风险在不断加大。

一是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凭借其国际话语

优势,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带来严重冲击

5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

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

个充满意识形态斗争的政治过程。西方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凭借自身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加紧对

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干扰和渗透,在国际舞

台上轮番上演旨在扶植西方势力的“颜色革命”。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

严重挫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遭到大规模的非

难和污蔑,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并随

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渗透到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动

摇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挤压着马克思主

义话语权的空间,削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意识

形态的主导权。[3]

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想文化多元化

格局,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面临弱化

和动摇的风险。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

的深刻调整引起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市场经

济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商业原则,客观上容

易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和蔓延。随着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中西文

化的交流、碰撞集中展开,人们的思想活动的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思想文化多

元化的格局。由于受到鱼龙混杂的思想文化的影

响,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在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

道德观念的认知和选择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

乱、困惑、迷茫,干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和认同,从而弱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三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发展的相

对滞后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弱化的风险。马

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础是自身理论真理性力量的

彰显。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比,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反差等重大问题还缺乏科

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对国内一些重大现实问题

还缺乏新的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

建构上还缺乏创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条化、刻

板化和西方化的倾向,从而加剧了民众对马克思

主义的疏离感和认同危机,加之在传播方式、引领

机制、实践后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削弱了马克思

主义话语的影响力、感召力。

四是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

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现代传媒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一

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

舞台,另一方面也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传

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

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加之监管不力,致使

大量的虚假信息、有害信息充斥于网络,挤占马克

思主义的话语空间,严重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

义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

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感召力及意识形态的主

导力。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和

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

能否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关系到

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时

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对于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

透,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顺利向前推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

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170

无论要推翻一个政权,还是要建设一个政权,总是

要先造舆论。各种政治斗争大量地经常地表现为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理论的较量。马克思主义话

语权对于执政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生存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屈从于西方社会的强势话语,

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

导权。戈尔巴乔夫通过接受西方社会的思维方

式,使用西方社会弱化意识形态的话语,用抽象的

人性论替代现实的政治斗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从而助长了各种反马克思主

义思潮在苏联的大肆泛滥,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

丢失了思想领导权,进而失去了执政地位。这一

  第46卷  龙治刚: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 55   

惨痛深刻的历史教训足以证明在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的至关

重要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着人民政权赖

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

它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引领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前进方向。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举什么

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正如习近平

同志指出的:“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

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当前中国

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方向的选择成为决定

经济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政治方向迷失,

经济工作不仅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而且还会葬

送30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因此,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

环节,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一项极端

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和渗透的有效举措

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之争中,西方发达国

家凭借自身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而

获得了“话语霸权”,使他们的意识形态话语成为

世界“流行话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他们的话语

体系审视一切、衡量一切,竭力宣扬资产阶级意识

形态,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观

念。同时,他们借助自身的强势话语和发达传媒,

无孔不入,向中国意识形态渗透,传播他们的价值

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民众的价值

判断和行为选择,挤压着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意识形态的侵蚀和

渗透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首先,西方发达国

家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嵌入文化产品中输入到中

国,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

人们在享用文化产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西

方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其次,西方一些学者把

西方价值观渲染为普世价值观,宣称西方的自由、

民主、人权观念具有普世性、永恒性,是代表人类

共同理想的所谓“普世价值”,竭力宣扬人权高于

主权、意识形态已终结等理论。西方意识形态话

语形式的所谓“中立性”“普世性”具有更大的诱

惑力和欺骗性。再次,西方一些学者通过学术话

语权消解意识形态话语权,蓄意割裂意识形态和

学术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学术领域被

弱化、拒斥。在所谓“学术性”的幌子下,在一些意

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中出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受到排斥、被边缘化的倾向。在中国学术界,有些

学者“以洋为重”,盲目机械地照搬和套用西方的

话语体系,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透起到了

推波助澜作用,影响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健康

发展。因此,为了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渗

透,必须不失时机地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

语权。

3.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实践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的,实践发展永无止

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同样,马克

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和发展也永无止境。当前,

时代的变化和中国改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远远

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因此,

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有的话语体系

是很难回答和解决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

重大现实问题的。列宁曾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

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

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

问题。”[6]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

革和快速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

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深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

政新理念、新思想,为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

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向纵深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

穷。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处在爬坡

过坎的关键阶段。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

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社会

5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

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矛

盾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

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

刻变化。非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和思想的传播还有

很大市场,充斥着一些网络,在一些领域存在道德

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特别是消极腐败现象易发、

多发,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这些新情况

和新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如果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原有的话语体系,或者盲目套用西方话

语体系,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势必

会引起理论和思想上僵化和混乱。因此,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不断概括出新

概念、新表述,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当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和

发展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

指南。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关系到党

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信息网

络化带来的新动向和新挑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积极探索马克思

主义话语权建构和发展的新路径是中国共产党人

面临的重大课题。

1.变革“元叙事”话语方式,创新文化多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首先要顺应时

代话语方式的发展变化,使其理论内涵建立在有

效的载体上。“元叙事”话语方式是西方启蒙运动

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化的主体话语方式。它一方面

表现出一种霸权形式,使其他话语方式依附于它,

从而使自身获得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一

种社会的普遍原则。另一方面,它通过消弭社会

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使社会生活建立在一种绝

对的普遍原则之下,维护一种整体性、统一性。这

种“元叙事”话语方式是建立在强大的控制力的基

础上的。但是,在当今多元化价值观存在的时代,

话语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话语

权与知识的紧密联系,使“元叙事”话语方式的抽

象性、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其控制力开始消解。

这种以强制的方式确立权威的“元叙事”即一元话

语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

和发展必须抛弃以往的“元叙事”的话语方式,要

在容纳、整合多种话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建构多

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是旗帜和灵魂,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在指

导思想上绝不能搞多元化,不能以其他思想体系

为指导。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就是前车之鉴。但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一元主导性原则不

能简单化、片面化。意识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多层

次、多因素的综合过程。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

特里·伊格尔顿指出:“一种意识形态从来不是一

种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简单反映,相反,它永远是

一种复杂的现象,其中可能掺杂着冲突的、甚至矛

盾的世界观。”[7]10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一

元指导地位同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是辩证统一

的。一元指导是多元发展基础上的一元指导,多

元发展是在一元指导下的多元发展。因此,马克

思主义话语的建构与发展必须在坚持一元指导和

多元发展的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

创新,在引领主导社会思潮的同时,尊重差异,包

容多样,加强对话,在话语方式上更贴近多元文化

发展的时代要求。

2.立足中国改革与发展实践,建构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所具有的强大的吸

引力、感召力以及对其他思想体系的主导力和支

配力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

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460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又是来自于其强烈的实践

性,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革自身。

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

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立足中国改革和发展

的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

  第46卷  龙治刚: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 57   

的前提下,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大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丰富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的彻底、思

想的正确和认识的科学就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

力量所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

是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来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诞

生于德国,其思维和语言带有西方文化烙印。多

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致力于用中国民

众熟悉的语言“翻译”、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但

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一方面大量的非马克

思主义思想蜂拥而至,挤压着马克思主义的话语

空间;另一方面一些人盲目套用西方话语体系,致

使中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

从而弱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

召力。因此,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

导地位,必须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

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概括出具有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的新概念、新言语,增强马克思主义

话语的亲和力、凝聚力,为中国民众提供精神支

柱。同时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和深层次的文化对

话,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传

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中国观点,提升在国

际上的话语权。

3.贴近社会生活实践,建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马克

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最根本的价值诉求。马克思

主义话语权的巩固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

民众对其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因此,建构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必须贴近生活,贴近话语

对象,了解民众心理。如果仅仅满足于远离大众

的抽象理论、书本语言,就很难适应民众的认知需

求,影响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建构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首先要反映群众

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与大众息息相

关的民生问题。其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

取向,深入大众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大众切身利

益,疏导大众情绪,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赢得

大众的广泛认同。

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必须注重语言

表达方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

式说明白。要善于将深奥晦涩的学术语言转换为

言简意赅的生活语言,做到深入浅出,即运用通俗

易懂的大众语言表达深奥的理论。如毛泽东同志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论述,就是

以一种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的[9]。建构马克思

主义大众话语体系还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

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极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最

贴近生活实际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源泉。

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要充分利用现

代技术和网络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改进传播模式,

扩大传播渠道和言论空间。在新媒体时代,信息

传播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广泛性等特

点。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平台和舆论阵地。

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平台,可以更加贴近民众的生

活和思想实际。通过创新、改造和运用网络流行

语言,广泛深入传播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

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

4.大力培育“有机知识分子”,打造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和发展的人才队伍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和发展,离不开高

素质的人才队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葛兰

西认为,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对于无产阶级争夺思

想领导权的斗争至关重要。他把这种新型知识分

子称为“有机知识分子”,即同由之产生的阶级具

有理论和实践上有机联系的知识分子。[2]2这种

“有机知识分子”同传统知识分子不同,他们不再

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超然性,不再认为能够置身

于社会历史进程之外,而是积极介入社会现实的

批判,成为无产阶级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这种

知识分子同普通群众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这是

无产阶级取得思想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在新时

期,对肩负着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有

机知识分子”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

先,“有机知识分子”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

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信不疑,对未来实现人的

5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

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只有树

立坚定的信念,才能激发理论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才能自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有机知识分

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更

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身体力行,要带头践行

马克思主义。其次,“有机知识分子”要深入社会

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出书斋,

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如果脱离现实,任何研究都

将失去价值和意义。因此,“有机知识分子”必须

通过回答和解决当前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才能

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创新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知识分子”只有深入社会实

践,贴近民众,才能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

色、为广大民众所能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再次,“有机知识分子”在掌握中国国情、立足中国

实践的基础上,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的优

秀成果,拓宽国际视野,加强文化交流。要特别注

重研究和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多重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和理论价

值。最后,“有机知识分子”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坚

守网络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化时代,海

量信息纷繁复杂,各种思想观念五花八门,这要求

“有机知识分子”具有更高的理论素养和更强的政

治敏锐性,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分清网络上的善恶

美丑,提高网络活动的层次和境界,为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创造新的平台。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

变的关键时期。适应时代要求,建构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话语权,是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

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

流话语权,我们才能凝聚人心,激发全社会团结奋

斗的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1]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译.郑州:河南大学出

版社,2014.

[3]陈霞,王彩波.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

挑战及应对[M].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5(2).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

日报,2013-08-21(1).

[6]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M]∥列宁.列宁选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文宝,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

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1956.

[9]张丽.试论毛泽东革命和建设中的文化自觉[J].陕西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 蒋万胜]

ConstructingandDevelopingContemporaryChineseMarxistDiscourseLONGZhigang

(ShangluoUniversity,Shangluo726000,Shaanxi)

Abstract:ThereisagrowingtendencyofneglectingMarxistdiscourseeventhoughitistheleadingsocialistideologyinChina.Hence,itissignificant,inthenewera,toconstructanddevelopMarxistdiscourseinenforcingsocialistideology,withstandinginfluencebyWesternideology,andinpushingforwardthesocialistcaus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thenewera,constructinganddevelopingMarxistdiscoursecanbeachievedthroughthefollowingthreemeans:modifyingdiscoursemeansofmetanarration,creatingapopularizedMarxistdiscoursesyste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cultivatingateamofscholarswhoareexpertsinMarxism.

KeyWords:Marxismdiscourse;mainstreamideology;Chinesecharacteristics;popularizeddis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