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经原】课堂笔记.pdf ·...

13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 一、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部分 Chapter 1 核心概念 经济学:在稀缺性制约下,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学问。 稀缺性(scarcity)指人们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者的状态。 选择:受稀缺性影响,人们必须放弃或者让渡某些东西,而得到另外一个更加偏好的东西 的过程。 经济交往:人们每次相互交易或者交换商品或服务的行为,也称为互动。 市场:买者和卖者能够得以相互交往并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安排。 机会成本:由于作出了某个选择而放弃的其他可能选择当中最好的一个选择的价值。 贸易利得:由于商品或劳务的交换而引起的收入、生产或满意程度的改善 劳动分工:指将生产划分成不同部分,不同的工人专业化从事不同部分的工作。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指一个或一类人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用较少时 间、精力或是资源生产某种商品从而占据的优势。 国际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个人或公司之间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生产可能性集合:某一经济体在资源给定的前提下,所能生产出的各种商品的集合。 递增机会成本:每多生产出一件产品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 生产可能性曲线:将生产可能性集合中的所有情况表示在坐标系中,再将这些点连在一起 形成的曲线。它表示在产品 A 产量给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商品 B 的最大数量。 市场经济:具有自由决定价格和在市场上自由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特点的经济。 指令性经济:由政府决定价格和产量的经济,也称中央计划经济。 自由决定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自由 决定的。 财产权:是由商品或资源等派生出来的对其进行使用、出售的权利。 激励(incentive)促进人们努力工作的一种机制,通常指提高经济效率。 市场失灵:任何一种市场不能引导经济实现高效率产出,从而需要政府发挥一定作用的情 况。 政府失灵:即使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的介入所起到的破坏作用比市场更大的情况。 Chapter 2 对经济进行观察和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某一经济体所新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进行 的一种度量。 相对价格:衡量某种特定商品或劳务相对于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而言的价格。(A 相对价格=A 价格/市场上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均价) 经济变量:任何一个在一定值域范围内变动的经济量。 实验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在类似于真实世界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对比 实验结果,进行研究。 循环流程图:描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以及他们如何在经济体中进行交往的图,它表示了 当人们进行购买和销售的时候,资金是如何在经济体中流动的。

Transcript of 一、名词解释 - bbs.pku.edu.cn€经原】课堂笔记.pdf ·...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

一、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部分

Chapter 1 核心概念

经济学:在稀缺性制约下,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学问。

稀缺性(scarcity):指人们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者的状态。

选择:受稀缺性影响,人们必须放弃或者让渡某些东西,而得到另外一个更加偏好的东西

的过程。

经济交往:人们每次相互交易或者交换商品或服务的行为,也称为互动。

市场:买者和卖者能够得以相互交往并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安排。

机会成本:由于作出了某个选择而放弃的其他可能选择当中最好的一个选择的价值。

贸易利得:由于商品或劳务的交换而引起的收入、生产或满意程度的改善

劳动分工:指将生产划分成不同部分,不同的工人专业化从事不同部分的工作。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指一个或一类人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用较少时

间、精力或是资源生产某种商品从而占据的优势。

国际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个人或公司之间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生产可能性集合:某一经济体在资源给定的前提下,所能生产出的各种商品的集合。

递增机会成本:每多生产出一件产品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

生产可能性曲线:将生产可能性集合中的所有情况表示在坐标系中,再将这些点连在一起

形成的曲线。它表示在产品 A 产量给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商品 B 的最大数量。

市场经济:具有自由决定价格和在市场上自由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特点的经济。

指令性经济:由政府决定价格和产量的经济,也称中央计划经济。

自由决定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自由

决定的。

财产权:是由商品或资源等派生出来的对其进行使用、出售的权利。

激励(incentive):促进人们努力工作的一种机制,通常指提高经济效率。

市场失灵:任何一种市场不能引导经济实现高效率产出,从而需要政府发挥一定作用的情

况。

政府失灵:即使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的介入所起到的破坏作用比市场更大的情况。

Chapter 2 对经济进行观察和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某一经济体所新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进行

的一种度量。

相对价格:衡量某种特定商品或劳务相对于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而言的价格。(A 的

相对价格=A 价格/市场上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均价)

经济变量:任何一个在一定值域范围内变动的经济量。

实验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在类似于真实世界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对比

实验结果,进行研究。

循环流程图:描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以及他们如何在经济体中进行交往的图,它表示了

当人们进行购买和销售的时候,资金是如何在经济体中流动的。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2

经济模型:对真实世界的抽象或简化。

正/负相关:两个变量成正<升降相同>/反<升降相反>向变化关系。

其他情况不变: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动的时候,其他所有的变量都保持不变或者其他所有的

条件都相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企业或家庭,以及特定市场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经济。

混合经济: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政府依然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形态。

实证经济学:关于是什么的学问,主要是对既有经济现象作出解释。

规范经济学:关于应该是什么的学问,目的是组织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或是提出政策建议。

经济顾问委员会:依据 1946 年就业法成立的机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要是经济学家组

成的智囊团,侧重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和预测,以及经济政策建议。对总统和国会参众两

院负责,并负责国内经济领域的公共关系。

Chapter 3 供给和需求模型

需求: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以及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段特定的时间段

内,该种商品的消费者在这个价格之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它描述的是市场上的消费者行

为。

价格:为了得到某一特定商品,一个人必须支付的金钱或其他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某种商品的消费者在该商品的某一特定价格之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表:表示出所有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法则: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下降的趋势。

需求曲线:表示出所有价格与需求量组合的曲线。它是由需求表上的所有情况表示在坐标

系中,再连成一条曲线而得到的图形。

正常商品: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和下降相应增加和减少的商品。

劣质品: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和下降反而相应减少和增加的商品。

替代品(substitute):具有相同特征,因而能够互相提供类似功能或带来同样享受的两种产

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complement):经常共同消费或使用的两种产品互为互补品。

供给: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以及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段特定的时间段

内,该种商品的生产者在这个价格之下所愿意生产的数量。它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厂商行

为。

供给量: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之下,厂商所愿意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供给表:表示出所有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法则: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供给曲线:表示出所有价格与供给量组合的曲线。它是由供给表上的所有情况表示在坐标

系中,再连成一条曲线而得到的图形。

短缺(超额需求):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过剩(超额供给):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一种情况。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上所达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市场均衡: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且交易量等于均衡数量的一种情况。

价格控制:由政府制定法规对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进行设定或限制。

最高限价:由政府规定的,对一种商品进行购买和销售的最高价格。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3

房租管制:对于房租最高水平的规定价格。

最低限价:由政府规定的,对一种商品进行购买和销售的最低价格。

最低工资:在劳动市场上,政府要求厂商付给工人的工资的特定最低水平。

Chapter 4 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该种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

无单位度量:不涉及单位的度量方式,它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来比较许多不同商品间需求对

价格敏感性的度量方法。

富有弹性需求: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 的产品,其需求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需求: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 的产品,其需求富有弹性。

完全弹性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无限大而接近正无穷的产品,其需求具有完全弹性。(需求曲

线平行)

完全无弹性需求:需求价格弹性等于 0 的产品,其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垂直)

需求收入弹性:在给定的价格下,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某种商品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百分

比。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完全弹性供给: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而接近正无穷的产品,其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供给曲

线平行)

完全无弹性供给:供给价格弹性等于 0 的产品,其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垂直)

Chapter 5 需求曲线与消费者行为 & Appendix 5 有关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理论

效用:反映个人偏好的一种数字指标,越高的效用表示越强的偏好。

预算约束:对一个人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总支出的收入限制。

效用最大化:指人们在他们的预算约束之下选择可能达到的最高的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指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实际收入下降,从而使需求量减少的部分。

替代效应:指当价格上升时,扣除掉收入效应后,需求量所减少的部分。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或者说愿意

支付的价格的增加量。

个人需求曲线:反映个人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即个人需求曲线的加总,简称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指对于新增的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这一单位商品的价格之间

的差额,在图中表示为需求曲线与价格线之间的部分。

预算线:在给定的预算约束和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下,一条反映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两种

商品的各种最大组合的线段。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商品组合的曲线。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保持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愿意用来交换 1 单位另一种商品的某种商品的

量。

Chapter 6 供给曲线与厂商行为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4

厂商(公司):生产商品和劳务的组织。

价格接受者:任何将市场价格视作给定的公司。

完全竞争市场:任何一个单个厂商都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的市场。

利润:出售产品获得的总收益减去生产产品的总成本。

总收益:公司从购买其产品的人那里获得的总金额,等于每一单位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

量。

总成本:为了生产产品而导致的消耗。

生产函数:任一数量的投入与其能带来的产出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一单位新增的劳动所能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劳动回报率递减:当劳动投入增加时,每一单位劳动的增加带来的产量增量发生递减的情

况。

固定成本:总成本中不受产量大小影响的那一部分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成本。

生产者剩余:一件产品的卖出价与其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在图中表示为供给曲线与价格

线之间的部分。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由一单位新增的产出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利润最大化:假定给定生产函数,厂商试图达到可能的最高利润水平。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多生产并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出而带来的新增的,或是说额外

的收益。

Chapter 7 市场参与者的互动

看不见的手: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概念,即指市场调节机制。

竞争均衡模型:将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结

合在一起,体现供给与需求模型以及暗含的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理论。

双向拍卖市场:一种有几个买家和几个卖家分别报出他们愿意购买或者出售的价格,进行

互动的简单市场。

帕累托效率:除非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否则不可能使得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的产出情况。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会带来有效率的产出。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任何有帕累托效率的产出都可以由完全竞争市场达到。

无谓损失:用来度量无效率产出导致的浪费的指标。

Chapter 8 成本和厂商成本随时间的变化 & Appendix 8 有关等产量曲线的生产者

理论

短期:指一段较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不可能改变所有生产要素,只可能改变几种生

产要素(如劳动)。

长期:指时间足够长以至于所有的投入要素(包括资本)都可以变动。

平均总成本(ATC):指产品总成本除以产品数量[ATC=TC/Q],也叫单位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指可变成本除以产品数量[AVC=VC/Q]。

平均固定成本(AFC):指固定成本除以产品数量[AFC=FC/Q]

劳动平均产量:产品数量或总产量除以劳动数量。

盈亏平衡点: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P=MIN(ATC)]时,经济利润为零的点,即

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5

停业点: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此时产量使得总收益等于可变成本,市场价格等于平均

可变成本最小值[P=MIN(AVC)]的点,即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

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指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对多段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取

min 值】,表示在长期中随着企业的扩张,每个产量水平所对应的最低平均总成本。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则存在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收益

递增。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则存在规模不经济,也称规模

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则为规模收益不

变。

最低有效规模:长期平均总成本达到其最低水平时的最小规模产量(即规模收益递增与规

模收益不变的交界点,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极小值点)。

等产量线:表示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所有可能组合的曲线。

技术替代率:在保持同等产量的前提下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率,即等产

量线的斜率。

等成本线:表示在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合的直线。

Chapter 9 产业的兴起与衰落

产业:指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的集合。

长期竞争均衡模型:产业里的公司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直至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的

均衡模型。

自由进入和退出:当企业不在某一产业内时,能够自由考虑是否进入这一企业;当企业在

某一产业内时,能够自由考虑是否退出这一企业的状态。

长期均衡:利润为零,厂商没有动机进入或者退出的状态。

会计利润:在考虑利润(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时,总成本中不考虑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在考虑利润(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时,总成本中要考虑机会成本。

名义利润:指经济利润为零时会计利润的总和。

长期产业供给曲线:右移的需求曲线与相应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各交点连成的直线。

规模外部经济:向下倾斜的长期产业供给曲线。

规模外部不经济:向上倾斜的长期产业供给曲线。

Chapter 10 垄断

垄断:指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出售这种产品而没有相似的替代品。

进入壁垒:除在特定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以外,其他的厂商不能无成本的进入这一

行业。

市场力量:厂商(一般指垄断企业)所具有的自主制定市场价格,而不会减少其市场份额

的力量。

价格制定者:指具有市场力量,能够制定市场价格的垄断厂商(区别于竞争厂商的“价格接

受者”身份)。

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产量[AR=TR/Q]。

价格—成本差额指数:衡量价格与边际成本差值的一种常用方法[价格—成本差额指数=(价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6

格-边际成本)/价格]

自然垄断:一个产业中只有一家厂商,它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整个产出范围内向下倾斜且

最小有规模大于市场规模。

可竞争市场:除了垄断厂商外,其他厂商能够潜在地或轻易地进入市场。可竞争市场带来

的竞争威胁能促使垄断厂商像完全竞争厂商一样行动。

价格歧视:厂商针对不同人群对同一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Chapter 15 公共产品、外部性和政府行为

公共产品:指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非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产品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另一个人消费的下降。

非排他性:没有人能阻止他人消费某种产品。

搭便车问题:即使不付费,人们也可以在不减少他人快乐的同时享受某种产品或服务。

使用费:当使用者为政府提供的服务付费时,这笔费用即为使用费。

成本-收益分析: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

或然性估价:人们根据公共产品的存在与不得不付费的情况而估算价值(估价容易过高)。

外部性:当生产产品的成本或者消费产品获得的收益向那些没有从事生产或消费的个人溢

出的现象。

负的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种产品时溢出负效应(成本)。

正的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种产品时溢出正效应(收益)。

边际私人成本:企业自身观察到的边际成本。

边际社会成本:社会中真实发生的边际成本。

边际私人受益:消费者获得的收益。

边际社会收益:社会的真实收益。

内部化:激励企业或消费者把外部性计入内部成本的过程。

私人矫正:除了界定产权之外,不借助政府之力而消除或者内部化外部性的过程。

科斯定理:一旦产权确立,无论谁有产权,私人的谈判都会达到一个有效率的结果。(而产

权的归属决定了由哪一方进行补偿)

交易费用:达成协议所耗费的时间和努力。

命令与控制:政府规定或约束个人或企业的行为,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干预行为。

排放税:根据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征的税。

可交易的许可证:可买卖的政府许可的排污执照。

公共选择模型:假定政府行为的动机是最大化自己的福利。

中间投票人定理:在简单多数投票中,假设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并且投票人数

为奇数的情况下,投票的最后结果必然是中间投票人(即中位数投票人)所偏好的结果。

立场趋同:政党或政治家会向中间意见(中间投票人)靠拢。

投票悖论:指在集体投票时,容易出现投票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变化,大部分甚至全部

备选方案在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轮流当选的循环现象。

阿罗不可能定理:没有任何民主投票的方案能够避免投票中的无效率。

宏观经济学部分

Chapter 1 宏观经济学:一部宽屏电影 & Appendix 1 复合增长的奇迹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7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段时期内新增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的衡量指

标。它由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和净出口四个部分组成。

经济增长:实际 GDP 的增长呈现出向上的趋势。

经济波动:实际 GDP 常常会暂时地上升或下降。

衰退:实际 GDP 下降的时期。

高峰:衰退前经济所达到的最高点。

低谷:衰退所达到的最低点。

扩张:两次衰退之间的时期。

复苏:经济扩张的初期。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某一年度到下一年间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的上升比率。

利率:贷款者借出款项时收取的费用的总额,通常用所贷金额的百分比表示。

真实利率: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比率。

名义利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的贷款利率。

潜在 GDP:经济中实际 GDP 的增长趋势。(在图表中表现为一条趋势线)

总供给:经济中所有企业利用可获得的劳动、资本和技术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

总价值。

劳动:工人在创造实际 GDP 时可以用来工作的小时数总计。

资本:被工人用来创造实际 GDP 的工具的总和。

技术:所有工人在创造实际 GDP 时所使用的可获得的知识。

生产函数:一个用劳动、资本和技术的函数来表示产出的关系式,表示的是投入一定的劳

动、资本和技术所能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最大产量。

总需求:指一国经济中来自以下四方面的需求的总和,包括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

人。

复合增长:将增长率用于前几期的增长值的增长模式,类似复利的计算方式。

Chapter 2 国内产出、收入和支出的计量

中间产品:指在出售给顾客之前还需要加工的产品

最终产品:指不需要再经过进一步加工就可以出售给顾客的产品

消费:指个人对最终商品的服务和购买

投资:指厂商购买最终商品和家庭购置的新住所

政府采购:指政府采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

出口:一国向另一国卖出产品和劳务的行为

进口:一国向另一国买入产品和劳务的行为

贸易差额: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劳动收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薪金和额外津贴

资本收入:利润、租金支付和利息支付

增加值:一个企业的产值减去生产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储蓄总值:衡量一国可以用于投资的后备资源,包括一国在国内外的储蓄值

国民储蓄:一国经济中储蓄的总额,是收入减去消费和政府采购的值

名义 GDP:与真实 GDP 相对,指未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所新生产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8

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衡量

GDP 平减指数:衡量价格水平的指标,指实际 GDP 中所包含的所有商品的价格水平,是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商

通货膨胀率:定义为 GDP 平减指数的年度变化百分比。

价格水平: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加权计

算出来的,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所有这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综合的平均价格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指某一固定消费品集合的价格水平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未经加工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生产者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

Chapter 3 支出分配模型

消费份额:指 GDP 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投资份额:指 GDP 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也称为投资率。

净出口份额:指 GDP 中净出口的比例。

政府采购份额:指 GDP 中来自于政府采购的比例。

均衡利率:使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份额的总和等于 GDP 中非政府部门所占份额时的利率。

挤出:政府采购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的减少。

国民储蓄率:国民储蓄占 GDP 的比例(国民储蓄率=S/Y)

Chapter 7 经济波动的本质和原因 & Appendix 7 推导凯恩斯乘数和预期消费模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强调潜在 GDP 的波动是经济波动来源之一的经济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函数的斜率,表示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量。(=△C/

△Y)

支出线:表示消费或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直线,其斜率在 0-1 之间。

支出平衡:即收入与支出相等,在图表中表现为 45°线。

消费函数:是消费和收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描述消费如何依赖于收入。

45°线:表示收入与支出相等的线。

凯恩斯乘数:实际 GDP 的变化与支出线的移动量的比率,公式为 1/(1-MPC)。

边际进口倾向(MPI):因为收入改变而导致的进口的变化量。

消费预期模型:假定人们根据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今天的消费支出,并以此来解释消费者行

为的模型。

永久收入模型:预期消费模型的一种,假设人们会在其收入的暂时性变化和永久性变化之

间进行区分。永久性变化对消费有着巨大影响。

生命周期模型:预期消费模型的一种,假设人们的消费决策并非建立在他们当前收入的基

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他们对其一生收入的预期基础之上。

平稳消费:指虽然人们的收入会发生波动,但是他们会努力使其每年的支出水平稳定在某

一个水平之上。

流动性约束: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不能够通过借款而实现平稳消费支出的一种

情况。

Chapter 12 全球经济增长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9

追赶线:横轴表示生产率水平,纵轴表示生产率增长率,则向下倾斜的曲线为追赶线。它

表明生产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率反相关。

经济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解释贫困国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试图找

到有利于贫困国家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发展中国家:指相对较贫穷的国家,又称为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相对。

新兴工业化国家:相对较贫困但增长迅速的国家,如智利和马来西亚。

转型国家:相对较贫困,正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如俄罗斯和波兰。

地下经济:指可以规避管制的不合法交易。

外国直接投资:当一家外国公司的投资超过了该国某公司所有权的 10%,即为外国直接投

资。

间接投资:一家外国公司的投资不到该国某公司所有权的 10%,即为间接投资

世界银行:金融中介,将从工业化国家得到的资金借给贫困国家,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其

往往是为特殊工程而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收支出现问题的国家给予帮助,确保国际货币体系平稳运转。

Chapter 13 国际贸易收益

关税: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敏感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或金额上的控

制,其目的是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是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

绝对优势:指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一方拥有相对于另一方的更高效率。

资本充裕:指一国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更高水平的人均资本。

劳动充裕:指一国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更低水平的人均资本。

劳动密集:生产过程需要相对较少的人均资本。

资本密集:生产过程需要相对较多的人均资本。

要素价格均等化:当两国发生自由贸易时,劳动价格和资本价格会逐渐趋于相等的现象。

Chapter 14 国际贸易政策

从价税:指按照商品价值的固定百分比计征的关税。

从量税:指按照进口数量多少计征的关税。

自愿限制协议:A 国要求 B 国“自愿”限制 B 国公司向 A 国出口产品的行为。

收入性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的关税。

斯莫特-霍利关税:大萧条时期,1930 年胡佛政府推行的政策,将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提

高到 59%。

贸易战:各国通过报复性地征收更高关税,试图打败其他国家的行为。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1993 年的国际组织,前身是关贸总协定(GATT),旨在在平等互

利的基础上,促进各国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反倾销关税:对外国公司的倾销行为进行惩罚而征收的一种税。

非关税壁垒:包括从配额到质量标准等任何旨在减少外国商品进口的方式,它是关税的替

代手段。

幼稚产业保护论:指国家应该保护本国制造业企业免受外国进口商品的冲击,直至工业体

系完全建立后再开始同外国竞争。因此要在工业体系建立之初实行贸易保护,直到工业达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0

到一定规模。

多边谈判:指牵涉多个国家共同削减关税的行为。

乌拉圭回合:自 1986 年起,到 1993 年止,历时 8 年的一场多边贸易谈判,旨在就关税减

让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削减达成协议。

贸易创造:国家之间由于关税下降而新增的贸易。

自由贸易区:地区性贸易区,贸易区内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但对待外部国家的关税由

各成员自行确定。

关税同盟:地区性贸易区,贸易区内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且对待外部国家的关税完全

相同,由各成员共同商议后确定。

贸易转移:贸易区外的低成本厂商被贸易区内的高成本厂商所代替。

Chapter 15 新兴市场经济

休克疗法:也称大变革方法,指在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采用一开始

就使市场经济的所有要素一起到位的方法。

渐进主义:指在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缓慢进行的改革。

私有化:在由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现有的国有企业变为私人所有企

业的过程。

二、知识整合

1、经济学的核心基本概念:人们在稀缺性资源的约束下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而且在他们作

出这些选择的时候会与其他人进行交往。

2、生产三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市场经济的特点:自由决定的价格、财产权、自由贸易、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其中发挥重

要作用。

4、经济模型的四种方式:数字表格、图形、代数式、语言描述(各有利弊,互为补充)。

5、导致需求变动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者的收入、市场上的消费者

数量、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

6、导致供给变动的因素:技术,生产所需的投入品价格,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对未来价格

的预期,政府的税收、补贴和法规。

7、最高限价导致短缺,进而导致配给和黑市出现;最低限价则导致过剩。

8、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即为富有弹性;小于 1,即为缺乏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小的

价格变化就能引起大的数量变化;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化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数量的

变化。

9、需求弹性大小的决定因素:该产品是否有替代品,产品价值在个人收入中占较大部分还

是较小部分,改变发生时间的长短。

10、需求收入弹性考察的是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需求价格弹性考察的是沿着需求曲线的

移动。

11、消费者剩余是在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之上的区域;生产者剩余是在供给曲线之上,

价格线之下的区域。

12、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这是在效用最大化原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1

则指导下的经济行为;同样的,生产者倾向于选择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切点所代表的生产

组合,这是在成本最小化原则指导下的经济行为。

13、对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而言,价格等于边际收益(P=MB);同样的,对于追求利

润最大化的厂商而言,价格等于边际收益(P=MR)。

14、生产者剩余≠利润,生产者剩余=利润+固定成本。

15、如果在一个产出水平下,无法通过某种方法改变产量或消费量,是的一个人的境况变

好而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这种产出就是有帕累托效率的。

16、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帕累托效率;反过来,帕累托效率也可以由完全竞争市场达到。

17、满足效率产出(帕累托效率)的三个条件是:最后一单位产出的 MB=MC;每一个生

产者的 MC 相同;每一个消费者的 MB 相同。

18、价格管制和征税都会带来无谓损失。

19、经济情况的变动会导致企业选择开业、扩张、缩减或者停业,而这些情况的最佳时

机,都可以借助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一般性草图来加以判断。

20、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P=MIN(ATC)]时,企业收支相抵,经济利润为零。

在较高价格上,企业利润为正;在较低价格上,企业利润为负。

21、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P=MIN(AVC)]时,企业恰好处于停业点。若市场价

格进一步走低[P<MIN(AVC)],则企业应该停业关闭。

2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特别的,当会计利润=机会成本,使得经济利润为零

时,会计利润又称名义利润】

23、规模(内部)经济/不经济在单个厂商扩张时发生,其原因在公司内部(如管理成

本);规模外部经济/不经济在整个产业扩张时发生,其原因在公司外部(如生产消耗品价

格上升)。

24、单个厂商的规模扩大,会带来规模内部经济,从而引发公司内部的生产专业化;整个

产业规模扩大而单个厂商规模不扩大时,会带来规模外部经济,从而可能带来整个产业内

部的专业化。【同时,规模内外部经济是可以并存的,一个厂商可以既实现本公司内部的分

工合作,扩大规模;又借助整个产业的规模扩大,取得更多收益】

25、当平均量(包括 ATC、AVC、AR 等)递减时,边际数一定小于平均数。【数学中,边

际隐含曲线切线的概念,可类比原函数和导函数的关系】

26、垄断厂商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的数量下生产。

27、增加产量后,垄断厂商的总收益[TC]先升后降。

28、垄断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规模经济使厂商的最小有效规模大于市场规模,二是包括

专利和许可证在内的进入壁垒。

29、同一商品在不同价格下,其弹性不一定相同。

30、政府提供的产品不一定是公产品(如教育、邮政等)。

31、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外部性成本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收益+边际外部性收益

32、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其实际产量大于效率产量;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其实际产量

小于效率产量。

33、外部性的矫正措施(内部化)包括私人矫正、命令与控制、税收或补贴和可交易的许

可证四种。除第一种外,其余三种都需要政府介入。

34、私人矫正受到产权界定、交易成本和搭便车的诸多因素的限制。

35、命令与控制较为僵化,但能更好实现生产的控制,因此被政府更广泛使用;而税收或

补贴则更具市场灵活性。可交易的许可证则综合了二者的优势。

36、经济不景气、经济衰退(recession)与经济萧条(depression):不景气指的是经济形势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2

不佳,衰退指的是实际 GDP 增长率为负(实际 GDP 下降)的情况,萧条指的是持续时间

长、影响程度深的经济衰退(没有固定标准)。

37、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经济复苏时,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前,通货膨胀发生;

经济衰退期间,通货膨胀平复。经济衰退前,利率上升;经济衰退期间或之后,利率回

落。

38、通胀→经济衰退→经济遇冷→减税/增加开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经济复苏→通

缩→经济扩张→经济过热→增税/削减开支/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经济放缓→通胀

39、财政政策包括拨款、税收、政府采购等;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率(加降息)和控制货

币发行量等。

40、投资包括企业(商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房投资三个部分。

41、政府支出包括了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两个部分,只有政府采购需要计入 GDP 的计算。

转移支付仅仅是政府主体对于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产出。

42、国民储蓄反映了个人和政府两个行为主体的储蓄量。

43、政府采购和个人消费,其根本性质是类似的。

44、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增量相差越大,通货膨胀就越严重。

45、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对于消费和投资都有影响,但相较而言,投资比消

费更具弹性。

46、一国利率提高,资金向该国的流动就会增加,导致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该国货币的

汇率上升。【???】

47、支出增加会引发利率上升。【???】

48、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与利率呈负相关,储蓄与利率呈正相关,政府采购一般较少受到

利率改变的直接影响,因此政府采购份额一般相对固定。

49、实际 GDP 更多考虑需求侧,潜在 GDP 更多考虑供给侧。

50、实际 GDP 的计算考虑总需求,是对于支出的加总,其中除了政府采购外的三个因素

(消费、投资、净出口)统称为非政府因素,又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51、技术进步和人均资本的增加是使生产率提高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52、在理想条件下,当前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存在沿追赶线追赶经济较好的国家的趋势。

但由于技术传播障碍(政府对企业的限制、人力资本匮乏等)以及人均资本提高有难度

(人口增长过快、国民储蓄率低、外国投资少等),在发展中国家仍未出现追赶现象。

53、政府限制外国贸易的最常用方法是关税、配额和自愿限制协议,这三种方法对价格和

进口数量的影响相同。但无论是关税、配额还是自愿限制协议,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进口

国消费者。他们的消费成本将会提高。

54、在关税情况下,关税收入会流向政府。在配额情况下,收入会流向配额掌握者。在自

愿限制协议情况下,这部分收入流向外国(被限制国)厂商。

55、转型成本、环境和劳工标准、保护国家安全、保护幼稚产业和贸易报复等都是支持贸

易壁垒存在的观点。

56、单边裁军、多边谈判和建立自由贸易区及关税同盟这样地区性的贸易区等等手段,都

能够有效削减国际贸易的壁垒。

57、贸易壁垒(关税性与非关税性)一般而言会给进口国零售商和消费者以及出口国厂商

带来冲击,而给进口国厂商和进口国政府带来利益。

经济学原理 国关 15 陈震坤

13

三、易错易混

1、“边际”们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或者说

愿意支付的价格的增加量。(针对消费者)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增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由一单位新增的产出带来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多生产并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出而带来的新增的,或是说

额外的收益。(针对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