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
编 齐齐 视觉编辑 白刚 对 赵随 本报讯 记者 张端 刘雪妮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 议今日召开,代表们对此次会议充满信心和期待,纷 纷表示将充分履行职责,反映百姓心声。未来几天 内,代表们将怀揣民生民情民意,传递群众心声,依法 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为推动陕西发展谏诤言献 良策。 “今年来参加省‘两会’,我的心情是满怀喜悦的。” 省人大代表、西安市阎良区蓉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 刘雅娟告诉记者,她十分关注农业发展。“陕西近几年 农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 有了提高。尤其是去年大西安首届农民节的召开,影 响广泛深远,提振了西安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精气 神。”刘雅娟表示,这次参会她也带来了一些建议,涉及 农业发展中如何更好融合一、二、三产,“希望为现有发 展成熟的农业园区适当调拨一些建设用地,更有利于 农业园区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同时,立足农 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大西安 农产品的知名度。” 作为西安团中年龄最小的人大代表,出生于 1990 年的赵珊珊表示,她最关注青年话题和民生话题。“在 参会之前,我就做了一些调研,了解我身边的年轻人目 前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收集他们对大西安发展的 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现在,大西安人才新政的大 力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西安就业、生活、 发展。他们在西安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一些生 活或者工作中的难题?基于这些思考,我也在认真 着手完善建议和议案,希望能为年轻人的民生话题 发出声音。” “我省 2018 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数字可圈可 点。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大会上,我省 33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 2018 年度三大奖授奖总数的 11.87%,充分展现了陕西 科技强省的本色。”掌舵高科技企业,省人大代表、陕西 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特别为陕西自 豪。王文表示,这次她带来了大力促进工业互联网平 台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希望用好互联网这个工业 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 心竞争力的源泉。 “近两年,西安营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关于 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很多人还存在非常片面的理解, 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这次参会,我带来了全民共 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作为民营经济的深度参与 者,省人大代表、西安三花良治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悦特别关注营商环境的变化。他说,在全社会培 育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下,需要每位市民积极行动, 从自身做起,更亲和、更友善、更宽容、更热情、更守 规来为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作出贡献,让更多的人愿 意来陕投资创业! 会议期间,来自全省 10 个设区市和驻陕部队共 11 个代表团的 564 名省人大代表,将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 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们纷 纷表示,要把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带到会 上,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为谱写新 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怀揣民生民情 传递群众心声 省人大代表为推动陕西发展谏诤言献良策 本报讯 记者 朱雪娇 文艳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 受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关注。省政协委员李 国鹏建议,对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等高新技术 手段进行自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并建立监测影像数据 库,及时掌握秦岭自然和生态的变化,从而提出保护管理的 科学报告及建议。 李国鹏表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推进陕西生态文明建 设,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在自 然资源保护与监测方面也明确了职责,即:实施自然资源基 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统 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因此,对陕西秦岭重点区域 内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数据基础 和技术保障,对秦岭实施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主要通过开展监督检查和专 项整治工作的方式进行,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以人工巡查为 主,其他方式为辅,这种方式巡查效率低、监督检查面不全, 整改及生态修复前后对比不明显,无法对秦岭重点区域内 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和动态持续监测。” 李国鹏建议,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开展秦岭生态保 护。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具有感测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 效果好的特点;可对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状况实现定期或 不定期的监测;数据能真实高效反映自然资源客观情况;信 息量大、可量测、可回溯等。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幅 提升,可搭载传感器更加丰富,国产遥感卫星种类数量不断 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采用有人机航摄与无人机航摄 相结合,使航天遥感手段更加多元化。利用航空航天遥感 技术手段可高效、定期或不定期获取秦岭重点区域的遥感 影像,分析各个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资源现势情况,从 宏观上把握秦岭生态保护动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监测 秦岭生态违法行为、自然资源破坏活动和生态修复情况。” 李国鹏说,目前,国家和其他多个省份已采用此手段开 展相关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调查和环境保护工作,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地理国情 普查与监测、全球测图等,这些都为在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 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开展自然资源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了 应用案例和宝贵经验。 为此,他建议: 一、对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手段获取影像 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对秦岭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状况进行 调查、监测、分析、评价,为政府在秦岭生态保护、资源开发 利用等方面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和依据。 二、建立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影像数据库,实现 遥感影像定期更新,及时掌握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科学报告及建议。 三、利用便捷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不定期开展秦岭重 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通过遥感 手段监测事前、事中、事后的生态破坏和恢复治理情况,实 现秦岭生态保护的动态监测,保障秦岭生态保护监管的及 时性和全面性。 四、利用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影像数据库为该区 域内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精准扶贫、移民搬迁、生态修复等 方面提供基础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利用高新技术 保护秦岭生态 省政协委员建议采用航天遥感监测 建立影像数据库 首席记者 杨斌鹄 2015 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 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 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此次市委十三届 八次全会发布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的决定》。日前,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 会理事长、长安大学教授孙大跃,请他就新发布的《中共西安市 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进行了解读。 “我市这次市委全会发布《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是顺应发展趋势,响应国家 号召的产物。《决定》提出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 目标、总体架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必将助推 我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孙大跃说。 孙大跃教授指出,当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 与其他先进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理念、方法与模式、标准与 规范等方面相比仍有一段差距。“应该注意到,智慧城市建 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关键点才 会使建设过程少走弯路。”孙大跃说。 孙大跃教授向记者详细阐释了四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长远性的。《决定》提 出,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力量,统一思 想,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加贴近我市的发展需要及发展特点。 关键点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平 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在智 慧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基础支撑是信息技术,数据 整合、共享是关键,数据采集、安全是保障,数据的存储、使 用是根本。在《决定》中提到的“两个中心”(城市大数据中 心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 点,形成了统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避免建设中出现 分立的行业智慧孤岛。 关键点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的整合、协同、完 善。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 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海量数 据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充分应用大数据等相关 技术,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 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 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 基础上的智慧决策。我市《决定》中提出构建城市公共云、 行业云等多平台协同的信息共享支撑体系,并将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大数据局,正是把握了数 据资源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而作出的决定。 关键点四,信息安全将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 题。海量信息数据的搜集存储,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 需,同时也让信息数据处于安全风险之中,这就决定了新型 智慧城市建设对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 在政策制定中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面向实际应用,进一步加 强网络安全,特别是密码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决定》中,提 出建立“防御、监测、预警、治理、评估”五位一体的网络和信 息安全保障体系,并专门将“强化安全、保障有力”作为一项 重要的建设原则提出,提出加强网络安全,坚持依法管理, 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发展 水平相协调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数据安全有保障,才会 使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得到有力保障。 西安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访陕西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会理事长、长安大学教授孙大跃 学习贯彻市委 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记者 闫被誉为瓜菜之乡的阎良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 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一 点位一方案”,区分类别、加快处置,避免一拆了之,确保按 时保质完成任务。1 25 日下午,记者来到阎良区新华路 街办、关山街办等多处“大棚房”整治现场,村民们在得知经 过整修之后的土地,开春时将播种农作物后,纷纷为“拆了 违建用作农地”这一做法点赞。 “一点位一方案”逐一拆除 在新华路街道农兴生态园, 3.37 亩“大棚房”仅用了 5 时间还原成了耕地,经过垃圾清理,土地旋耕,达到了复耕 条件,以待春耕生产。记者跟随新华路街道党工委组织员 宴维华走访了该街道认定的 3 处“大棚房”,新西组阳光温 室(电商)项目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仓库,现已全面拆除。“这 片大棚的看护房超标,一共建设了 14 座超标看护房,为了 不破坏墙体,超标部分我们采用人工拆除,并拆除了地面铺 设的砖块,让土地恢复耕种标准。”宴维华说。 “之前建设农业大棚时,太随意了。将看护房建设的面积 过大,今后我们在建设设施农业时,一定认清标准再建设。”新 华路街道农兴村村民刘建正告诉记者,在整治行动中,违规项 目大部分都由业主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拆除,自觉恢复耕地原貌。 在阎良区石川河两岸,有4000 多棵相枣古树,面积近万 亩,树龄最长的已经2000 多岁,是西安第二大古树群。同时, “阎良相枣”还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对此,此次“大棚房”问 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中,面对的问题都各不相同,相枣树下违 规建设的养殖场、违建住宅等项目,要考虑到相枣林不被破坏, 因此,必须坚持“一点位一方案”原则,逐一研判解决问题。 1 24 日中午,街办组织力量对关山街办粟邑村坐落 在相枣林中的汇川生态园‘大棚房’问题项目进行拆除,拆 除中首先对林木进行保护,再行拆除作业。仅一天时间,拆 除工作完成。”关山街办副主任王新鹏告诉记者。25 日下 午,现场清理建筑垃圾的车辆和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业, “恢复相枣林原貌是拆除工作的最终目标。” 1 类问题力争月底前拆除整改复耕到位 记者从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办了解到,按照“大棚房” 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安排和要求,阎良区多次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制定措施,有序推进,坚持“一点位一方案”,区分 类别、加快处置。目前,已启动整改项目 51 个,其中市督导 组现场核查项目 19 个。 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上 下将把“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 治任务,对标“秦岭违建别墅整治”标准,从强化领导、建强 组织体系抓起,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我们成立了 工作专班,设立‘一办八组’, 4 个督导组和 7 个业务指导组, 区纪委组成执纪问责组,对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不 力,造成影响的,实行跟踪问责。将全体区委常委、政府副 区长分成 10 个组,分片包抓全区的大棚房排查整治工作, 各包抓领导对包抓片区的大棚房排查整治工作全面负责, 对上报的各类表册台账签字背书,层层落实包抓责任。”阎 良区“大棚房”整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由区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分别包抓七个 街道办,从排查、整改、验收等环节全面开展督查检查,既督 查所包镇街工作开展情况,也督查包抓区级领导责任落实 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有效推进。 据悉,即日起至 3 15 日,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工作将 由各街道办负责,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对确认的“大 棚房” 1 类问题,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提升整改工作标 准,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力争于 2019 1 31 日前拆除整 改复耕到位。做到“进棚入户做宣传解难题,夜以继日加油 干,自发自觉拆违建”。对其他类的问题,同步启动整治整 改工作,全力打赢“大棚房”清理整治攻坚战。 阎良区“大棚房”1 类问题力争月底前拆除整改复耕到位 “拆了违建用作农地”获村民点赞 违规大棚房 清零在行动 本报讯 记者 闫)“水变清了,岸变绿了,家乡变得 更美了。” 1 26 日下午,由西安市河湖长办、市教育局 和《美文》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西安高科·我爱家乡河”征 文大赛在高新区举行颁奖仪式,来自全市 300 余家中学 的优胜者受到隆重表彰。会上,西安高新一中的宋家瑄 同学被授予“市民河长”。 本次征文大赛,从 2018 9 20 日启动至 12 月底, 在全市中学生中开展“我爱家乡河”主题征文大赛,掀 起了全民参与、爱水护水的新高潮。活动期间,各区县 积极组织、广泛宣传。各学校认真组织学生撰写征文 作品,指导老师给予热心指导。全市广大中学生踊跃 参赛, 2 4 千多名同学撰写了征文稿件,经过初选、复 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了获奖作品 225 篇,优秀组织 30 个。 据西安市河湖长办介绍,经区县推荐、《美文》杂志 社初评、专家终评和媒体公示,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田一凡的《我爱家乡河》等 5 篇征文被评为特等奖、西安 市西光中学金路亚的《八水安处是吾乡》等 20 篇征文被 评为一等奖、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沈钰斐的《我本为渠》 40 篇征文被评为二等奖、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宋思涵 的《一方守候,一条长河》等 60 篇征文被评为三等奖、西 安铁一中霍彦如的《河语河事》等 100 篇征文被评为优秀 奖,新城区河湖长办、莲湖区教育局、西安市长安区第一 中学等 30 个单位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里,家乡的灞河、沣河、渭河还 有护城河都是浑浊的,通过近年的河湖整治行动,它们 变清澈了,变美了,成为了一道道风景线。”西安高新一 中的宋家瑄这样说,“河流是家乡的财富,提供了我们赖 以生存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保护好它也是我们作为市 民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 每条家乡河。” 我市表彰“我爱家乡河” 征文大赛获奖者 本报讯 记者 拓玲)近日,在共青团陕西省第十三 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团省委表彰了 2018 年度 共青团工作优秀奖、创新奖。共青团西安市委荣获 2018 年度共青团工作优秀奖。 据悉, 2018 年,团市委聚焦“五个扎实”要求,紧盯 “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全市共青 团工作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团市委 推进共青团改革任务,大力选用兼挂职团干部,完成团 市委和市青联换届。推进网络新媒体工作,组建网络文 明志愿者 2.1 万人。官微阅读量达 5 亿,荣获省十大政 务微博、微信。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选树各类典型近 千人。举办特色活动 2000 场,参与人次达 30 万。开展 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青年下乡 计划”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345’工程”,成立 4500 万元扶贫基金,帮扶上万人次。推进青年电商双创和营 商环境提升工作,招商引资 12 次,建立了 8 家基地 89 双创示范岗,培训创业人员 1817 人。 此外,共青团西安市莲湖区委荣获 2018 年度我省 团建先进县。 团市委荣获 2018 年度 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奖 本报讯 (记者 雷县鸿) 25 日下午和 26 日凌晨,记 者两次到环城西苑进行走访,看到环城西苑原先的围 栏、铁门等围挡已经拆除、并 24 小时免费开放,市民 游客在这里游憩更加方便了。 环城西苑是西安城墙环城公园中的一段。位于 西南城角—西门—玉祥门护城河的西岸,西侧紧邻环 城西路。在“拆墙透绿”、 24 小时免费开放之前,环城 西苑是免费开放,但对游园时间有限制。 据了解,西安城墙管委会此次对环城西苑进行改 造,共拆除环城西苑西南角至西北角沿线铁艺护栏 2382 米,挡墙 248.6 米,铁艺大门 12 个,同步还进行了 补绿、增绿、添绿和设施提升等工作,新增入园游步道 2 处,并补栽苗木、栽植麦冬、铺种混播草等,增设了 6 处岗亭,安装了游园须知提示牌等,让市民进园游憩 更舒适。 25 日下午,记者在环城西苑看到,老老少少的市 民和游客在这里悠闲自在地健身、散步、拍照,或者坐 着聊天,树林里叽叽喳喳的鸟鸣,让公园显得更加静 谧。家住铁塔寺路的刘老先生告诉记者: “离家近,几 乎每天都过来,这里面干净卫生环境好。原先早上 6 点开门,冬天还好说,到了夏天天亮得早,过来早就进 不来。现在好了,一天 24 小时都开放,随时来都可 以,很方便。” 26 日凌晨,记者再次走进环城西苑,看到公园里 除了树林间、角落里个别小道灯光有点暗之外,公园 里的灯光照明良好,干净整洁的公厕也在夜间对外 开放。 环城西苑 24 小时开放后,对公园的管理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环城西苑 将原有的物业作业人员从两班轮班制作业调整为三 班轮班制,确保 24 小时不间断物业管护。 不过,记者两次在环城西苑走访时看到,个别路 段小道上的地砖有剥落痕迹,不是很平整;有旧的游 园须知提示牌还没有拆掉。另外,记者还看到有位市 民在公园里遛狗,对此公园的保安师傅表示,公园严 禁宠物入内,游园须知提示牌上都写得很清楚,但大 门去掉后,遛狗是防不胜防。只要发现有人遛狗,他 们都会第一时间劝离,不影响其他人游玩。 环城西苑 24 小时开放方便市民游憩 大门拆除后有人在园内遛狗 1 月 25 日,雁塔区举办“倾心倾情,记忆永恒”雁塔 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摄影展。190 余幅作品反映了雁塔 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瞬间,多角度、多 层次展示了雁塔区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记者 杨力 实习生 张子涵 摄) 4 4 责编 齐齐 视觉编辑 白刚 校对 李岩 2019 年 1 月 27 日 星期日 代表建议 委员声音 市民在风景优美的环城西苑游玩。 (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徐楠 摄)

Transcript of 西安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责 编 齐齐 视觉编辑 白刚

校 对 赵随

要 闻

本报讯(记者 张端 刘雪妮)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今日召开,代表们对此次会议充满信心和期待,纷纷表示将充分履行职责,反映百姓心声。未来几天内,代表们将怀揣民生民情民意,传递群众心声,依法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为推动陕西发展谏诤言献良策。

“今年来参加省‘两会’,我的心情是满怀喜悦的。”省人大代表、西安市阎良区蓉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雅娟告诉记者,她十分关注农业发展。“陕西近几年农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提高。尤其是去年大西安首届农民节的召开,影响广泛深远,提振了西安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精气神。”刘雅娟表示,这次参会她也带来了一些建议,涉及农业发展中如何更好融合一、二、三产,“希望为现有发展成熟的农业园区适当调拨一些建设用地,更有利于农业园区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同时,立足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大西安农产品的知名度。”

作为西安团中年龄最小的人大代表,出生于 1990年的赵珊珊表示,她最关注青年话题和民生话题。“在参会之前,我就做了一些调研,了解我身边的年轻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收集他们对大西安发展的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现在,大西安人才新政的大力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西安就业、生活、发展。他们在西安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一些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难题?基于这些思考,我也在认真着手完善建议和议案,希望能为年轻人的民生话题

发出声音。”“我省 2018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数字可圈可

点。特别是不久前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 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2018年度三大奖授奖总数的11.87%,充分展现了陕西科技强省的本色。”掌舵高科技企业,省人大代表、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特别为陕西自豪。王文表示,这次她带来了大力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希望用好互联网这个工业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近两年,西安营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关于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很多人还存在非常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这次参会,我带来了全民共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作为民营经济的深度参与者,省人大代表、西安三花良治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悦特别关注营商环境的变化。他说,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下,需要每位市民积极行动,从自身做起,更亲和、更友善、更宽容、更热情、更守规来为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作出贡献,让更多的人愿意来陕投资创业!

会议期间,来自全省10个设区市和驻陕部队共11个代表团的564名省人大代表,将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把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带到会上,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怀揣民生民情 传递群众心声省人大代表为推动陕西发展谏诤言献良策

本报讯(记者 朱雪娇 文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关注。省政协委员李国鹏建议,对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自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并建立监测影像数据库,及时掌握秦岭自然和生态的变化,从而提出保护管理的科学报告及建议。

李国鹏表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推进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在自然资源保护与监测方面也明确了职责,即: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因此,对陕西秦岭重点区域内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对秦岭实施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主要通过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的方式进行,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以人工巡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这种方式巡查效率低、监督检查面不全,整改及生态修复前后对比不明显,无法对秦岭重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和动态持续监测。”李国鹏建议,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开展秦岭生态保护。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具有感测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可对自然资源及地理信息状况实现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数据能真实高效反映自然资源客观情况;信息量大、可量测、可回溯等。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可搭载传感器更加丰富,国产遥感卫星种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采用有人机航摄与无人机航摄相结合,使航天遥感手段更加多元化。利用航空航天遥感

技术手段可高效、定期或不定期获取秦岭重点区域的遥感影像,分析各个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资源现势情况,从宏观上把握秦岭生态保护动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监测秦岭生态违法行为、自然资源破坏活动和生态修复情况。”

李国鹏说,目前,国家和其他多个省份已采用此手段开展相关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调查和环境保护工作,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全球测图等,这些都为在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开展自然资源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应用案例和宝贵经验。

为此,他建议:一、对秦岭重点区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手段获取影像

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对秦岭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价,为政府在秦岭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和依据。

二、建立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影像数据库,实现遥感影像定期更新,及时掌握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科学报告及建议。

三、利用便捷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不定期开展秦岭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通过遥感手段监测事前、事中、事后的生态破坏和恢复治理情况,实现秦岭生态保护的动态监测,保障秦岭生态保护监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四、利用秦岭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监测影像数据库为该区域内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精准扶贫、移民搬迁、生态修复等方面提供基础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利用高新技术 保护秦岭生态省政协委员建议采用航天遥感监测建立影像数据库

■首席记者 杨斌鹄

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此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发布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日前,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会理事长、长安大学教授孙大跃,请他就新发布的《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进行了解读。

“我市这次市委全会发布《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是顺应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号召的产物。《决定》提出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目标、总体架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必将助推我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孙大跃说。

孙大跃教授指出,当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与其他先进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理念、方法与模式、标准与规范等方面相比仍有一段差距。“应该注意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关键点才会使建设过程少走弯路。”孙大跃说。

孙大跃教授向记者详细阐释了四个关键点:关键点一,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长远性的。《决定》提

出,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加贴近我市的发展需要及发展特点。

关键点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基础支撑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共享是关键,数据采集、安全是保障,数据的存储、使用是根本。在《决定》中提到的“两个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形成了统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避免建设中出现分立的行业智慧孤岛。

关键点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的整合、协同、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海量数据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充分应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我市《决定》中提出构建城市公共云、

行业云等多平台协同的信息共享支撑体系,并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大数据局,正是把握了数据资源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而作出的决定。

关键点四,信息安全将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海量信息数据的搜集存储,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需,同时也让信息数据处于安全风险之中,这就决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政策制定中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面向实际应用,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特别是密码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决定》中,提出建立“防御、监测、预警、治理、评估”五位一体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专门将“强化安全、保障有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原则提出,提出加强网络安全,坚持依法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数据安全有保障,才会使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得到有力保障。

西安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访陕西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会理事长、长安大学教授孙大跃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记者 闫珅

被誉为瓜菜之乡的阎良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一点位一方案”,区分类别、加快处置,避免一拆了之,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1月 25日下午,记者来到阎良区新华路街办、关山街办等多处“大棚房”整治现场,村民们在得知经过整修之后的土地,开春时将播种农作物后,纷纷为“拆了违建用作农地”这一做法点赞。

“一点位一方案”逐一拆除在新华路街道农兴生态园,3.37亩“大棚房”仅用了5天

时间还原成了耕地,经过垃圾清理,土地旋耕,达到了复耕条件,以待春耕生产。记者跟随新华路街道党工委组织员宴维华走访了该街道认定的 3处“大棚房”,新西组阳光温室(电商)项目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仓库,现已全面拆除。“这片大棚的看护房超标,一共建设了 14座超标看护房,为了不破坏墙体,超标部分我们采用人工拆除,并拆除了地面铺设的砖块,让土地恢复耕种标准。”宴维华说。

“之前建设农业大棚时,太随意了。将看护房建设的面积过大,今后我们在建设设施农业时,一定认清标准再建设。”新华路街道农兴村村民刘建正告诉记者,在整治行动中,违规项目大部分都由业主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拆除,自觉恢复耕地原貌。

在阎良区石川河两岸,有4000多棵相枣古树,面积近万亩,树龄最长的已经2000多岁,是西安第二大古树群。同时,

“阎良相枣”还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对此,此次“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中,面对的问题都各不相同,相枣树下违规建设的养殖场、违建住宅等项目,要考虑到相枣林不被破坏,因此,必须坚持“一点位一方案”原则,逐一研判解决问题。

“1月24日中午,街办组织力量对关山街办粟邑村坐落在相枣林中的汇川生态园‘大棚房’问题项目进行拆除,拆除中首先对林木进行保护,再行拆除作业。仅一天时间,拆除工作完成。”关山街办副主任王新鹏告诉记者。25日下午,现场清理建筑垃圾的车辆和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业,

“恢复相枣林原貌是拆除工作的最终目标。”

1类问题力争月底前拆除整改复耕到位记者从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办了解到,按照“大棚房”

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安排和要求,阎良区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制定措施,有序推进,坚持“一点位一方案”,区分类别、加快处置。目前,已启动整改项目51个,其中市督导组现场核查项目19个。

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上下将把“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标“秦岭违建别墅整治”标准,从强化领导、建强组织体系抓起,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我们成立了

工作专班,设立‘一办八组’,4个督导组和7个业务指导组,区纪委组成执纪问责组,对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不力,造成影响的,实行跟踪问责。将全体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分成 10个组,分片包抓全区的大棚房排查整治工作,各包抓领导对包抓片区的大棚房排查整治工作全面负责,对上报的各类表册台账签字背书,层层落实包抓责任。”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由区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分别包抓七个街道办,从排查、整改、验收等环节全面开展督查检查,既督查所包镇街工作开展情况,也督查包抓区级领导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有效推进。

据悉,即日起至3月15日,阎良区“大棚房”整治工作将由各街道办负责,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对确认的“大棚房”1类问题,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提升整改工作标准,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力争于2019年1月31日前拆除整改复耕到位。做到“进棚入户做宣传解难题,夜以继日加油干,自发自觉拆违建”。对其他类的问题,同步启动整治整改工作,全力打赢“大棚房”清理整治攻坚战。

阎良区“大棚房”1类问题力争月底前拆除整改复耕到位

“拆了违建用作农地”获村民点赞

违规大棚房清零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 闫珅)“水变清了,岸变绿了,家乡变得更美了。”1月 26日下午,由西安市河湖长办、市教育局和《美文》杂志社共同举办的“西安高科·我爱家乡河”征文大赛在高新区举行颁奖仪式,来自全市 300余家中学的优胜者受到隆重表彰。会上,西安高新一中的宋家瑄同学被授予“市民河长”。

本次征文大赛,从2018年9月20日启动至12月底,在全市中学生中开展“我爱家乡河”主题征文大赛,掀起了全民参与、爱水护水的新高潮。活动期间,各区县积极组织、广泛宣传。各学校认真组织学生撰写征文作品,指导老师给予热心指导。全市广大中学生踊跃参赛,2万 4千多名同学撰写了征文稿件,经过初选、复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了获奖作品 225篇,优秀组织奖 30个。

据西安市河湖长办介绍,经区县推荐、《美文》杂志社初评、专家终评和媒体公示,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田一凡的《我爱家乡河》等5篇征文被评为特等奖、西安市西光中学金路亚的《八水安处是吾乡》等 20篇征文被评为一等奖、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沈钰斐的《我本为渠》等40篇征文被评为二等奖、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宋思涵的《一方守候,一条长河》等60篇征文被评为三等奖、西安铁一中霍彦如的《河语河事》等100篇征文被评为优秀奖,新城区河湖长办、莲湖区教育局、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等30个单位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里,家乡的灞河、沣河、渭河还有护城河都是浑浊的,通过近年的河湖整治行动,它们变清澈了,变美了,成为了一道道风景线。”西安高新一中的宋家瑄这样说,“河流是家乡的财富,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保护好它也是我们作为市民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每条家乡河。”

我市表彰“我爱家乡河”征文大赛获奖者

本报讯(记者 拓玲)近日,在共青团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团省委表彰了 2018年度共青团工作优秀奖、创新奖。共青团西安市委荣获2018年度共青团工作优秀奖。

据悉,2018年,团市委聚焦“五个扎实”要求,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全市共青团工作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团市委推进共青团改革任务,大力选用兼挂职团干部,完成团市委和市青联换届。推进网络新媒体工作,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 2.1万人。官微阅读量达 5亿,荣获省十大政务微博、微信。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选树各类典型近千人。举办特色活动 2000场,参与人次达 30万。开展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青年下乡计划”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345’工程”,成立 4500万元扶贫基金,帮扶上万人次。推进青年电商双创和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招商引资12次,建立了8家基地89家双创示范岗,培训创业人员1817人。

此外,共青团西安市莲湖区委荣获 2018年度我省团建先进县。

团市委荣获2018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奖

本报讯 (记者 雷县鸿) 25日下午和26日凌晨,记者两次到环城西苑进行走访,看到环城西苑原先的围栏、铁门等围挡已经拆除、并 24小时免费开放,市民游客在这里游憩更加方便了。

环城西苑是西安城墙环城公园中的一段。位于西南城角—西门—玉祥门护城河的西岸,西侧紧邻环城西路。在“拆墙透绿”、24小时免费开放之前,环城西苑是免费开放,但对游园时间有限制。

据了解,西安城墙管委会此次对环城西苑进行改造,共拆除环城西苑西南角至西北角沿线铁艺护栏2382米,挡墙248.6米,铁艺大门12个,同步还进行了补绿、增绿、添绿和设施提升等工作,新增入园游步道2处,并补栽苗木、栽植麦冬、铺种混播草等,增设了6处岗亭,安装了游园须知提示牌等,让市民进园游憩更舒适。

25日下午,记者在环城西苑看到,老老少少的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悠闲自在地健身、散步、拍照,或者坐着聊天,树林里叽叽喳喳的鸟鸣,让公园显得更加静谧。家住铁塔寺路的刘老先生告诉记者:“离家近,几

乎每天都过来,这里面干净卫生环境好。原先早上6点开门,冬天还好说,到了夏天天亮得早,过来早就进不来。现在好了,一天 24小时都开放,随时来都可以,很方便。”

26日凌晨,记者再次走进环城西苑,看到公园里除了树林间、角落里个别小道灯光有点暗之外,公园里的灯光照明良好,干净整洁的公厕也在夜间对外开放。

环城西苑 24小时开放后,对公园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环城西苑将原有的物业作业人员从两班轮班制作业调整为三班轮班制,确保24小时不间断物业管护。

不过,记者两次在环城西苑走访时看到,个别路段小道上的地砖有剥落痕迹,不是很平整;有旧的游园须知提示牌还没有拆掉。另外,记者还看到有位市民在公园里遛狗,对此公园的保安师傅表示,公园严禁宠物入内,游园须知提示牌上都写得很清楚,但大门去掉后,遛狗是防不胜防。只要发现有人遛狗,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劝离,不影响其他人游玩。

环城西苑24小时开放方便市民游憩大门拆除后有人在园内遛狗

1月25日,雁塔区举办“倾心倾情,记忆永恒”雁塔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摄影展。190余幅作品反映了雁塔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瞬间,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雁塔区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记者 杨力 实习生 张子涵 摄)

44 责编 齐齐 视觉编辑 白刚校对 李岩 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代表建议 委员声音

市民在风景优美的环城西苑游玩。(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徐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