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18
63

Transcript of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Page 1: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63

王冬珍

流行古今,涵蓋天地,而統攝其學說者,當推論語一書。「論語者,孔子應答弟

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開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孔子既卒,門

人相與輯而論賽,故謂之論語。J (lJ論語中論及六費者甚多且為孔子教學之題材,甚

至可言,孔子將六藝之精要,盡灌聚於論語之中,故趙歧孟子題辭云:r 論語者,五

經之錯銬,六藝之喉持。J 章學誠文史通義言公上云: r 六藝為文字之權輿,論語為

聖言之菁萃。 J 是以論語誠為六藝之薔萃,亦為六賽之喉持。

所謂六塾, ~P指六輕。六經之目,首見於莊于天運篇:r 孔子謂老軸曰: r丘治

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JI J 禮記經解篇亦以詩、書、樂、易

、禮、春秋為六經,其經目與孔子同,後人亦沿用不變。而賈誼新書六術篇云:r 詩

、書、易、春秋、禮、樂六者之術,謂之六藝。」史記滑稽列傳云:r 孔子曰:六藝

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

孔子世家則云: r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過六藝者七十二人。

」縱觀所言,是以六藝~P六經之證'當無疑問。

至於六經之要旨,各家皆有論說。莊于天下篇云:r 詩以道志,書以道事,體以

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萄子儒效篇云:r 詩言是其志也,

書言是其事也,體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天下之道畢是

矣。鄉是者醋,倍是者亡。」莊苟俱為孔子再傳門人,所言六藝,字字有著,句句落

實;不僅符合聖人之教義,且深得聖人之心傳,是故後之學者,凡言六經之要旨者,

多以此為準則。

(1)漢書﹒藝文志。

Page 2: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64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體記經解篇云: I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疏通知遠,善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絮靜精徽,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J 以今日教育科目而論,所謂詩敬,乃文學教育;書教,乃歷

史教育;鎧救,乃生活教育;架誠,乃藝術教育;易教,乃哲學教育;春秋救,乃政

治教育。詩、菁、艦、槳,乃孔子弟子所受之一般技育;並選擇其優秀之弟子,授以

易與春忱。唯易,義理精徽,廣大悉備,非資質特異者,不能心領神會,豁然貫通,

故聰穎帽子其者,猶有「不可得而間也J 之嘆。

強列舉論語中言及六賽者,析而論之:

一、易

易居我國群經之首,為一部智慧之書,亦為一切心智之泉源(包括根本智與得後

智) ,倘若精研其理,對各門之學間,各種之事業,均有莫大之助益。司馬遷謂:I

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繫象說卦丈言;讀易韋編三絕。 J (2)述而篇載:

子曰: I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J

孔子年五十而知天命,而易,既為一部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書,孔子欲以知命

之年,讀至命之書,當「無大過 J 矣。所謂「無大過 J '非為「易 J '可以使人無

過;實則「易 J 所言者,乃宇宙萬物一切之廈、化,皆由晦而明,自微而顯,倘能洞曉

其理,即可瞭解人事演變之趨勢,進而因微知著,見機而作,自可免蹈大過。如季氏

篇載「季民將伐擷典 J 一事,孔子會就主客觀兩方面加以分析當時局勢,並斷言「季

孫之憂,不在顧典,而在蕭牆之內也 J 。其後季氏之家臣陽虎,果然囚禁季桓子,誠

為孔子因微識著之佳例。

繫辭傳云: I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

者見之謂之知 o J 此言實包含儒家之中心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 J '等於中庸「率

性之謂道 J ; I 繼之者善也 J 等於中庸「修道之請教 J ; I 成之者性也 J 等於中庸「

天命之謂性 J 。仁者忠恕,智者學識。「仁者見之謂之仁 J '相當於論語所記骨子一

派以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J ; I 知者見之謂之知 J '相當於論語所記子貢-VK以

(2)史記﹒孔子世家。

Page 3: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65

為孔子「多學而識之J 。陽貨篇云:

子曰: r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J

仁智之道,若加以衡量分析,當以仁為主,以智為輔。漢代經學,著重學識;宋代理

學,著重忠恕;簡而言之,皆未超出仁智之道之範圈。

說卦傳云: r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J 此天人合一之思想,乃世界人類思想

所必然遭遇之唯一主題。老子將人生界與宇宙界合一,文化界與自然界舍一。孔

子雖欲把宇宙界撇開,以解決人生界之諸問題,唯其思想之內在深處,實有一深邊

之天人合一觀念之傾向,如其於川上曰:r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J (3) 不惟自然界如

此,人生界亦如此,此種無往不復之意念,正為泰象。其欲行不言之教時,叉曰: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J (4)從自然界之現象中,歸納出原則

原理,以做為為人處事之標準,且觀察愈精微透徹,其成功之機會愈大,泰伯篇

中以「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J '贊美以天下為公之堯帝,尤能顯現出其通達天人之

效果。然孔子究竟為扎芋,其憂患之意識特強,惟其所憂者非財貨權勢之不足

,而乃德之未修,學之未講;非萬物之不能生育,而乃萬物之生育不得其所。進而

由此憂患意識,格而凝結成悲天憫人之觀念,誠然孔子一生相柚遑遑'席不暇暖'

,奔波於各諸侯國之間,以求實現其淑世救人之心顧,而此憂患意識,亦正為易學之

要旨,繫辭傳云: r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J 天道難求,人

事當務,孔子唯恐吾人探測浩渺之天道,捨棄當務之人事,故平日多談修齊治平之

人事要義,罕言性命真理之奧蘊。公冶長篇云: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間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開也。 J

易本為周朝卡益之書,由孔子賦予哲學之內涵,方脫離占卡而獨立,子路篇載

子曰: r 南人有言曰: If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If不恆其德,或承

(3)論語、子罕篇。

(4)論語、陽貨篇。

Page 4: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66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之羞。』子曰: r 不占而已矣。」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孔子引易經恆卦九三之交辭,闡明人無常德豈可以當

巫醫,羞庫之事必隨之,此乃不須占卡而可知者。恆卦象云:r 天地之道,恆久而不

己也。」述而篇載:

子曰: r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

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J

果然,人能恆常其靜、,實非易事,正如孔子謂其「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旬,公

西華日: r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因為「不厭」、「不倦 J '即能恆常其德。青年守

則云: r 有恆為成功之本。」吾人若欲學業有成,德行有立,事業有棋,當要恆常其

德,不!最不倦。

孔子論易之言,雖僅兩條,然其已將易之精微透露無遺矣,且孔子之一首一

行,均合於易理,吾人若能深思,領會,進而身體力行,必可於各方面獲得莫大之助

益。

二、書

唐劉知幾史通斷限篇云: r 尚書家者,其先出於太古。易曰: r河出圖,洛出書

,聖人則之。』故知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觀書於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經典,乃

刪其善者,始自唐堯,下終秦穆,定為尚書百篇。」由於尚書中存有頗多唐堯、虞要在

以及夏、商、周三代之典、誤、白"、詰、誓、命...... ..等原始文件,故孔子以此為教

材,教導其弟子以前人之言行為借鏡,或改革、或創新、或遵行,不唯可避免重蹈覆轍

,且可進一步求得盡善盡美。述而篇云: r 子所雅言,詩、書、執蟬,皆雅言也。」

可見孔子於書經重勵之一斑矣。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 J '如為政篇載:

子曰: r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5)論語﹒述而篇。

Page 5: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持 67

此顯然受尚書德化政治之影響。二典三誤,贊美堯帝曰:r 克明俊德,以親九旗

。 J 覺帝為「讓敷艾德,有苗乃格。J 禹為「九德成事,......~積其凝。 J 伊訓伊尹

舉湯德以訓太甲: r 先王惟時懋敬厥德。 J 多士篇述殷世之君: r 自成湯至帝乙,周

不明德恤祖。 J 畢命篇述「文王、武王,敷大德於天下。J 凡言古代賢聖之君,莫不

贊揚其德化政治。

既然「為政以德J '而道德之基礎文為孝道,故孔子亦主張「以孝治天下J '如

為政篇:

或謂孔子曰: r 子笑不為政? J 子曰: r 書云孝乎 r w'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

政.n ' 是亦為政,笑其為為政?J

此乃孔子引尚書君陳篇: r惟孝、女于兄弟,克施有政。 J 之語,以說明孝友與

為政相同,因為「齊家 J 即所以「治國 J '故大學云: r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J

'自IJ為此理。叉如憲問篇:

子張曰: r 書云: r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J 何謂也? J 子曰: r 何必高宗,古

之人皆然。君堯,百官總己以聽於蒙宰,三年。 J

此言乃子張引尚書無逸篇之語,然其文句稍有出入,而其含意則一 O 殷高宗居喪

,三年不發佈政令,可見其對女母之孝心。能對女母如此盡孝,亦必然為一位充滿愛

心之人;能以雯,心君臨天下,亦盔、受天下人之愛戴,因之,始能享國五十九年之久。

吾國傳統政治,首在選賢與能,而天下之政蕩,林林總總,任何一位偉大之領袖

,均不能事事設想周到,亦不能事事躬親操作,必須選出有賢德、有才能、有決斷

之幹部,隨時隨地在其身邊輔佐之,方能為國為民創造一番大事業。顏淵篇載:

子夏曰: r 舞有天下,謹於眾,舉是胸,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

尹,不仁者遠矣。 J

子路篇載:子曰: r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J

惟有舉用賢才,方能使不仁者遠離朝廷,甚至進而可使那曲之人歸向正直,所謂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J '正是此理。

泰f白篇載: r 舞有匣五人,而天下治。 J 朱熹集註云: r 五人:禹、擾、契、皇

胸、伯益。 J 此五人各有所長,其對於國家之貢獻與所建立之事功,尚書均有記載。「而

Page 6: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68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天下治 J '則是說明麗任用賢人之成果。泰伯篇文載:I 武王曰: II予有亂臣十人』

」武王之語,見於尚書泰誓中篇: I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

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商王柯雖有億萬百姓,而皆「離心離德J '是以不足

畏;其有能平治天下之幹部十人,而且「同心同德J '必可摧毀強敵獲得勝利。因之

,雖有至親之臣子,不如賢德之仁人必可恃!

堯日篇: I 允執其中 J '尚書大禹誤曰: I 人,心惟危,道心惟楠,惟精惟一,允

執其中。」宋蔡沈書經集註序謂此乃堯、勇、禹、湯、文、武相授相傳之心法。文如仲

旭之話: I 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威有一德:I 善無常主,協於克一。」畢命:

「惟君陳克和厥中。」盤庚: I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均為闡明精一執中之理。孔

子謂其道「一以貫之J '以及中庸「用其中於民J '亦足以與精一執中之旨相發明。

孔子於古代聖王十分欽佩,故屢用最崇敬之言辭贊揚之,希望其弟子們能起而效

法,有一番作為。如泰伯篇:

子曰: I 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

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J

子曰: I 巍巍乎,菇、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 I 禹,吾無閒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散冕;卑

宮室,而盡力乎溝1血。禹,吾無閒然矣。」

此種稱贊乃根據尚書記載其功業而言,若後世人君,亦能效法其人,培養崇高

速廣之德量,公而忘私之襟懷,必可受到全民之擁戴,與後世之敬仰。

同時,堯日篇,亦曾敘述堯、菇、禹禪位時之事,以及商、周國君忠民愛民之表

現。蚓、:

、堯曰: I 咨!繭麓,天之曆數在商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線永終。」

舞亦以命禹。曰: I 予小子履,敢用玄吐,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

臣不敢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J

「周有大贅,善人是富。 J I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前二段與尚書堯典、舞典有頗多相同之處;第三段乃湯伐築時對上天之禱祠,與

商書中湯詰詞句小異,大旨無殊;第四段乃武王代制時之誓言,與周書中泰誓言司句或

Page 7: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69

相同、或相頰。

孔子不a准崇尚堯舞禪讓之美樁,且美鐘之「無為而治J '尊泰伯之「至德J '稱

夷齊之「得仁」。衛靈公篇載:

于曰: I 無為而治者,其屁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泰伯篇載:于曰: I 泰伯其可為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述而篇載:子貢入曰: I 伯夷叔齊,何人也?J 曰: I 古之賢人也。」曰: I 怨

乎? J 曰: I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J

論語一書由學而始,至堯日終,亦可探出其中之深義焉。蓋學乃修身、治事、安人之

開始,故以學而列首篇;而堯乃禪位之第一位國君, I 天下為公」之大政治家,孔子

所衷心贊揚,而且熱切希望實現之理想政治,則是「天下為公 J '然其所處之時代,

是春秋時代之帝王政治時代,無法將此意明顯表露,所以刪訂尚書從堯開始。此不惟

寄託其心顱,亦歡發太見公撰寫史記之準則,例要日本記託始胸唐,世家託始太伯,列

傳託始伯夷,且由此亦可見史遷立言,一本孔子,衷聖之心,章著於書。

三、詩

孔子教導其子與弟子宜多研讀詩,然研讀詩有何意義與功用?陽貨篇一章最足以

說明:

子曰: I 小子,何真學夫詩?詩可以員,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適之事矢,

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興 J '有二義,除感物起興,痛癢相關,發出同情之反應、第一義外,其次則是

敢發思想,馬一浮云: I 續開彼,即曉此,何等俊快,此便是興。 J(6)孔子弟子從詩

中得到敢發而在論語中載有子頁、于夏、子路、會子等數人:

子真曰: I 貧而無福,富而無驕,何如? J 子曰: I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

者也。」子貢曰: I 詩云: r如切如磋,如:啄如磨。』其斯之調與? J 子曰: I賜也

(6)馬一浮,論語大義。

Page 8: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70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J (7)

子夏問曰: r If'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 J 子曰: r 繪事

後素。」曰: r 禮後乎? J 子曰: r 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jC8)

子曰: r衣敝組袍,與衣狐貓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If'不俊不求,何用不

藏 ?JJ 子臨終身誦之。 (9)

會子有疾,召門弟子曰: r敢于是!敢于手!詩云: If'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

履薄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J (10)

以上各章所引之詩依次見於衛風淇澳、衛風碩人(r 素以為絢兮」句為逸詩〉

、衛風雄雄及小雅小旻,孔子弟子均能由原旬之意悟出更深之理,且能身體力行,

發揮盡致。

「觀 J '大之於觀察國家政治之得失,小之於觀察個人之情志。如先進篇載:

「南容三復自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史記孔子弟子列傳作南宮括,字子容,乃魯大夫孟懿子之兄。自圭乃指大雅抑篇中

「白圭之站,尚可磨也;斯言之站,不可為也。」詩意在勉人慎言,故孔子於其往復循

誦,知其乃一謹言1崗于之人,故曰: r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J(11)是以將自己

娃女妻之。叉如八份篇載: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 r If'相維辟公,天子種穆。』突取於三家之堂。」

雍,周頌篇名。徹,祭畢而收祭品。「相維辟公,天子種種。」是天子在祭廟完

畢,收起祭品之時,而歌此詩。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僅為魯國大夫而己,於斯可

見目無國君,僧越妄作之行為。

「群 J '是生活必備之條件,且能溝通彼此間之情志者,莫過於言語;而能將話說

(7)論語、學而篤。

(8)論語、八份篇。

(9)論語、子罕篇。

制論語、泰伯篤。

UI)論語、公冶長篇。

Page 9: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71

得巧妙中肯,不致於碰壁,則莫過於研續詩經矣。季民篇中孔子曾教導其子伯魚云:

「不學詩,無以言。」

叉陽貨篇云: r 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

與! J

言語之重要豈止溝通人與人間之感情而已矣,主要在有條理、有系統、有見解、

有膚次地表達意見,以貢獻國家社會,增進全民福利,尤其政治家、外交家尤獨立口比

,故子路篇載。

子曰: r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奠以為?

研讀詩經在於適用,不祇是誦讀而已。孔子教之以多學,敬之以慎思,尤其教之

以活用,惟其能活用,方稱真正瞭解詩經。

「怨 J '是宣洩人之情志。因為環境有順有逆,若不幸處於逆境之中,不免怨天尤

人,但其人或有君父之親,文有不可怨之苦。唯心境之衝突,最為悲傷,祇可以藉歌

詩而流露,是以詩經中有變風、變雅,例如都風中之凱風、小雅中之小井,皆為此類

之作品。

「適之事矢,遠之事君 J '乃從倫理方面而言,五倫中,最近莫過於女母與子女

,此乃血統之關係;最疏莫過於君臣,此乃政治之關係,孔子舉出最近之「女」與

最遠之「君 J '自然是將其餘之人倫關係概括其中矣。因為父母子女之間,乃仁愛之

發端。擴而充之,至於兄弟、朋友、君臣,皆為仁愛之流露。例如:讀小雅寥義,便

會感念女母之恩德;讀小雅常棟,便會感念兄弟之情誼;讀鄭風女日難鳴,便會感念

夫婦之諧和;讀小雅伐木,便會感念朋友之重要;讀大雅械樸,便會感念君臣之親厚

:讀小雅小明,便會感念僚友間,應、相互勉勵,盡忠職守;讀小雅北山,便會感念忠

孝不能兩全之時,當移孝作忠。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J '係從智識言,臨丘人詳細之統計,詩經中引用草類者一

百零五種、木類者七十五種、鳥類者三十九種、獸類者五十六種、蟲類者二十九種、

魚類者二十種,誠可謂一部洋洋大觀之博物志矣,所以對於開拓吾人知識領域,誠有

莫大之助益。

Page 10: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72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詩經為吾國最古、最優之文學作品,更為一部最早而純美之詩歌總集,具有優美

之文藻,豐富之辭彙;蘊蓄著濃烈而真摯、溫柔而敦厚之情感。為政篇載:

子曰: I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忠無邪 J '見於魯頌剛篇,原謂{喜公能專心致志,飼養馬匹,所以馬兒健壯善

走。而此章孔子則用「忠、無邪」三字,以概括詩經之精義。誠然,惟有「思無邪」之

詩,當其贊美之時,不會流於諂媚;當其諷刺之時,不會流於毀謗。八份篇載:

子曰: I 關唯樂而不淫,東而不傷。」

關唯篇雖為描寫一位戀愛中痴情男子之種種神態、思想與行為,但其思想純正,

情感真摯,行為合體,故孔子始有如此之贊揚。

詩經不惟在文學上有其最高之價值,而且尚包括語言、博物、歷史、地理、政治

社會、以及音樂等各種學間,是為教導學生最好之教材。

四 、 最重

禮者,節也。所以節天地之序也。幢記樂記云:I 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

膩,禮之制也。過制則亂,勝質則偽。」故學而篇云:I 知和而祠,不以禮節之,亦

不可行也。」叉禮記仲尼燕居云:I 禮以制中,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

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o J 同具有節文之意。雍也篇載:I 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

民鮮能久矣! J 周禮師氏: I 一曰至德。」鄭玄注云: I 至德,中和之德,覆煮持載

合容者也。」中庸云:'1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人皆有七情六慾,若任意而發,必造成人心不安,天下

大亂,故聖人提出「禮」做為一切之準則,勿使過與不及,如此,社會方有秩序,國

家方能安定。論語中孔子言禮者甚多,茲試析論之,八份篇:

林放間禮之本。子曰: I 大哉間;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軍戚!

」孔子認為禮之根本,乃在乎內在之恭敬與所具之意義而非存於外在之儀式與行為,

因為禮是達人之情,適人之性,果能達情適性必可以達目的,何在乎禮品之豐盈與否

?再就喪禮而言,形式儀丈皆具備而且嫻熟,若無衷,傷悲戚之實,則毫無意羲o 陽貨

篇孔子曰: I 禮云,玉串云乎哉? J 玉南交錯,僅備禮文之規範而己,此為禮之形式,

而非禮之根本。先進篇孔子云:r 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

之,則吾從先進。」程子曰:I 先進於禮樂,文質得宜,今反謂之質樓,而以為野人。後進

之於禮樂,文過其質,今反謂之彬彬,而以為君子。蓋周未文膀,故時人之言如此,不自

Page 11: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73

知其過於文也。」觀孔子「吾從先進」之語,可知孔子乃重「質」之根末,而不重「

丈」之形式。

體所適用之範圍,極為廣泛,無論於個人之修身、為學與處事,以及在上位者之

治國安民,甚至一切祭紀之器物與儀式,皆須以體規範之。故孔子云: r 非體勿而且,

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仙。文云: r 恭而無體則勞,慎而無禮則蔥,勇而

無體則亂,直而無禮則紋。 J(13)一舉一動,一言一詣,皆依體而行,始不至於犯錯。

至於論學時,體則具有綜合、貫串以及衡斷之作用。雍也篇載:

子曰: r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罕篇中顏淵追述孔子教人為學時亦云: r「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疇。」

孔子教人總是周到國滿,深恐過或者不及,因博學於文,或氾濫流衍而不知所歸

,勞精疲神而難有所得;約之以禮,則有綜貫之軌跡,衡斷之準繩,而學必底於成而

無差錯矣。

在上位,身為領導者,其言語舉動,尤須依體而行,以為民表率。八份篇云:

子曰: r 居上不寬,為體不敬,臨喪不衷,吾何以觀之哉! J

凡為禮,必心存誠敬,然後其容,其行始有可觀,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 J '中

不誠敬,外何足觀。子路篇載:

子曰: r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車,車上之風必值。 J仙上為體以敬,民效法之,則亦

必敬其事,敬其上也,如此事安得不理,國安得不治。故憲問篇載:

子曰: r 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君臣相處之道,亦須以體為原則,八份篇載:

子曰: r 事君盡蟬,人以為詔也。」叉:

子曰: r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7)論語、顏淵篇。

。爭論語、泰伯篇。

。句論語、顏淵篇。

Page 12: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74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前者慨嘆當時風氣敗劣,以事君盡禮為非。後者為君臣各定一規範,可見無論君或臣

,皆須進退不失禮。

在上位者不僅自己之一切表現當合於禮,治國治民之典章制度,尤當合於禮,但

禮因時而異,然亦必有所因襲與承繼,此即所謂追本溯源,方能既不違蟬,叉具有時

代意義。為政篇載:

于張問: r 十世可知也? J 于曰: r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所損盆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說明體之義不常易,體之數則隨時或有所改變,並搞不合時宜之部分加以修正,使

其更完善、更適合,以謀人類之幸福安定。

孔子亦甚重而且祭典之禮節,如八份篇載:子貢欲去告朔之毒氣羊,孔子怒曰: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對季民與仲孫、叔孫、季孫三家,以及管仲之僧

禮,亦當嚴厲批評。八份篇載:

孔子謂季氏: r 八份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J

三家者以雍徹。于曰: r r相維辟公,天于種穆。』笑取於三家之堂? J

子曰: r 管仲之器小哉! J 或曰: r管仲儉乎? J 曰: r 管民有三歸,官事不攝

,焉得儉? J r 然則管仲知禮乎? J 曰: r 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

之好有反咕,管氏亦有反梢。管氏而知禮,熟不知禮? J

禮記經解篇云: r 婚姻之禮膜,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靡

,則長幼序失,而爭門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志生者眾矣。聘

觀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慶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徽,其

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曰: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陸之也。」叉云: r 夫禮禁亂

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壤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

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禮之為用大矣哉!故孔子云: r 不學蟬,無以立。」

(15) 惟體以敬為本。所謂「經體三百,曲體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Jl J 叉

~5)論語、季氏篇。

Page 13: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以仁為質,孔子曰: r人而不仁,如禮何? J (即

五、樂

75

樂經雖經秦!k.後而失傳,唯禮記中仍保有樂記一篇,可窺知古代音樂發展之大概

。論語中論及音樂者未必與古代樂經所論完全相符,然可深信其必為樂經之精義。

樂教之作用,乃藉和諧優美之聲音節奏,掏鎔吾人之性情,進而完成其人格。所

以聲音節奏,是工具而非目的,是枝葉而非根本。陽貨篇載:

子曰: r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J

鐘鼓等樂器,雖具備聲音之節奏,然僅形式而己,並無內在之精神,亦無法達到音樂

之目的。

孔子雖以音樂胸治人性,祇限「雅樂 J '反之, r鄭聲 J 不僅對人無益,反而有

害,放縱淫濫而無節制,足以動蕩吾人之志氣OJ'),是為亡國之音,宜予棄絕。衛靈公

篇載:

于曰: r 放鄭聲,遠使人;鄭聲淫,接人殆。」

陽貨篇載:

子曰: r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J

孔子欣賞音樂,舍其節奏美妙諧和之外,更重深入領會作曲者或演奏者之感情與

思想,如先進篇記載,子路之瑟聲帶著北鄙殺伐之音,孔子評之曰: r 由之瑟笑為

於丘之門。」叉如八份篇與述而篇載:

子謂: r 韶,盡美矣,叉盡善也。」謂: r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子在齊,開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r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韶為舞之樂,武為武王之樂;美,是聲容之盛;善,是美之賣。舞承繼堯之政治

,武王伐討教民,其功勞則一,因之樂曲之聲音節奏其美如一;贅,是順其至純至善

之性而立德,揖讓而得天下;武王,是由修為而立德,由征誅而得天下,因之樂曲之

06)論語、八份篇。

4η禮記樂記: r 鄭聲由于濫淫志。」

Page 14: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76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內容思想不一。由是可知孔子開韶能三月不知肉味以及其心願矣。

音樂能表達人之思想與感情,故孔子於演奏樂曲時,常將思想與心志寄托其中。

憲問篇載:

子擊碧於衛,有椅賣而過孔子之門者,曰:r 有心哉!擊聲乎? J 既而曰: r 鄙

哉怪陸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洩則揭。JJ J 子曰: r 果哉!末之難

矣! J

孔子藉著擊聲,表達其「知其不可而為之」之抱負,隱士荷黃聽出弦外之意,而引

詩經衛風輯有苦葉之句規勸孔子,順應潮流,不要過於堅持自己之原則,此段對話,

與伯牙子期之事,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惟孔子確不是布賣一流人物。再如陽貨篇載: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間之。

以此種方式拒絕他人,亦可謂有心人矣。

孔子不惟以樂教導弟子,而且以樂治理國家,因為樂教若可推行,全國上下

必充盈著和諧氣氛,國家當可以大治。孔子弟子言但在武城任且宰之時,當實地推行

,陽貨篇載:

子之武城,開弦歌之聲,夫子竟爾而笑曰: r 害。難焉用牛刀? J 子游對曰: r 昔

者但也開諾夫子曰 :r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JJ J 子曰: r 二三子,

但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子與魯太師論樂,會將音樂演奏過程,分析入襄。八份篇載:

子語魯太史樂,曰: r 樂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從之,純如也,自敷如也,繹

如也,以成。」

此段所說過程,是為孔子欣賞樂曲之後,而歸納出之原則,始則各種樂器同時演

奏。繼而聲調放開之後,和諧之麓律,音節分明,相連不斷,直至樂曲結束。由此可

知孔子對音樂亦有高深之造詣。

孔子論樂,時常典詩、體並言,如:

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即

as)論語、子罕篇。

Page 15: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77

子曰: r 與於詩,立於禮,成於樂。J(即

子曰: r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J 叫}

子路問成人。于曰: r 若藏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木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

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J (20

子曰: r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22)

顏淵間為邦。于曰: r 行夏之時,乘殷之轄,服周之冕,樂則韶舞。J (23)

禮記樂記云: r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如益以: r 詩道民志,舞發民情。」則

詩、禮、樂、舞,便可構成一體矣,從詩之語言辭藻,可使人有所興發;從禮之儀丈

節目,可使人有所遵循;從樂之聲音節奏,可使人有所胸鎔;從舞之形容動作,可

使人有所感悟,故古人於行禮之時,常要歌詩、奏樂、起舞,亦惟有詩、禮、樂、舞

結為一體,方能真正達到胸鎔人之情性,激發人之志氣,規範人之行為,感動人之心

慎之目的。

六、春秋

孔子著春秋之動機與目的,孟子有精闢之分析,.臉丈公下云:

「世里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獄其君者有之,子獄其失者有之,孔子懼,作春

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If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 JI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天子有討亂臣賊子之貴,王綱廢墜,不能降罪致討,孔子作春秋,在遍人欲於

橫流,存天理於既誠,褒善貶惡,垂法後世,使亂臣賊子懼其貶責而不敢肆行無忌,

~9)論語、泰伯篇 o

~O)論語、八俏篤。

~J)論語、憲問篇。

~~論語、季民篇 o

~3)論語、衛靈公篇。

Page 16: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78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寓賞罰於褒貶,故曰: fj天子之事JJ Jω

春秋時代,朝綱不振,社會混亂,禮義敗壞,道德淪喪,故孔子根攘魯史作春秋

,寓褒貶善惡於其中,以圖挽救世人於沈論,進而登萬民於榷席之上,所以春秋以「正

名分」為第一要務。子路篇載:

子路曰: r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突先?J 子曰: r 必也正名乎 f J 子路曰: r有是哉?子之迂也。突其正? J 子曰: r 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

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

所謂「正名 J '即正定名份,亦即辨正君臣之名位也。顏淵篇載: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r 君君,臣臣,欠食,子子。」公曰: r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笑不笑,子不子,雖有栗,吾得而食請? J

惟有名分正定以後,方能君、臣、安、子,各安其位,各展其才,各修其德,各

盡其職,上下一心,為萬民造福祉,為天下開太平。春秋中辦正名位者,比比皆是,

例如:對鄭、單、曹之國君稱「伯 J '對齊魯之國君稱「侯 J '宋雖弱小,對其國君

反稱「公」。文如對吳、建之國君稱「子 J '對許之國君稱「男 J '對相之國君先稱

「子 J '後稱「伯 J '大抵均以周天子所封予之爵位為準。周天子雖已不能左右天

下之局勢,但仍以「天王」稱之。春秋因係編年史,所以每年仍大書: r 春王正月。

」以尊奉周之正朔。此乃為「正名份」之徵旨。

再去日孔子對季氏以「八份舞於庭」及「三家者以雍徹 J' 因為僧禮越分,均甚氣

憤,慨嘆曰: r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之時代不再,而傷時曰: r夷狄之有

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J(25) r 陳成子就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衷公曰: fj陳恆獄

其君,請討之。j] J (26)

孔子如何在言辭上表示其褒善貶惡?舉數列以明之:

。φ程師發韌著春秋要領。

¢~論語、八份篇。

~6)論語、憲問篇。

Page 17: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論語為聖言之喉椅 79

(1)魯隱公元年: I 鄭伯克段於郁。」鄭伯乃指鄭武公,所以貶為伯,是其處心積

慮想達到殺弟之目的,而不事先加以教導或勸解。段不能盡弟之道,所以不言弟。彼

此像兩國之國君,因而稱「克」而不稱「伐」。

(2)四年春: I 衛州呼軾其君完。」州呼是桓公(名完〉部下,殺國君,是犯上作

亂,故用「試J '將罪惡表示出來。

(3)四年: I 九月衛人殺州時于棋。」當時州時已自立為衛君,孔子卻不云「試其

君州時J '顯示州呼乃亂臣賊子,因為價位故不稱君。且「衛人」二字,表示是衛國

全體人民之公意,有「亂臣賊子J '人人得而誅之之意。

(4)宣公二年: I 晉趙盾軾其君夷呆。」其實獄君之人乃趙穿,而非趟盾,唯趙盾

身為大臣,力能討賊而不討,有指示放縱之嫌,故將罪名加於其身。

至於孔子以春秋之作用,司馬遷於史記自序篇言之甚明,其言曰:

「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議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

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費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女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

蒙首惡之名;為人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黨潤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

善為之,不知其義。」

七、結論

縱觀以上各節之析論,可知六經之要義,完全歸納於論語一書。如易以道陰陽,

此屬於天道。孔子曰: I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乃說明進退存亡之道,

而以「無大過」自勵自勉,故有「從心所欲,不輸矩」之最高修養。書是記載二帝三

王之政治表現。則有堯「則天J '舜「無為J '禹「無閒J '湯「罪己J '周「大賽

J '而總其要義言: I 允執其中。」詩是道人情志,故有「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

群,可以怨。...... J 而「思無邪。」體以和為貴,所以: I 禮與其奢也,軍儉。」樂

以和性情為正,所以: I始作,翁如也,從之純如也,蠟如也,繹如也,以成。」而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J 春秋以道名分,此屬於人道,故以「正

名」定分為先,亦即「君君、臣臣、艾女、子子。」馬一浮云: I 大藝皆為顯性之書。

Page 18: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王冬珍 - rportal.lib.ntnu.edu.tw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21195/1/ntnulib_ja_B... · 論語為聖言之喉特 論語為聖言之h侯矜

80 教學與研究第五期

」叉云: r 六藝皆為德教所作。 J r 一言而可以該性德之全者,日仁。J (27守主論語中論

仁有五十八章之多,如「獎遲間仁,子曰:愛人J (28) ,如「孝梯為仁之本J (29) ,如「

克己復禮為仁」伽),如「剛毅訥為仁J(30等等,蓋因弟子境界性情之不同,說仁之方法

亦有所差別,而啟發人與人之間之同情心與親愛力則一。「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J(32)r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J (33)勉勵吾人祇要肯去行仁,便可達仁之境

界。而其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J(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J(趴

尤為吾人終生奉行而不可須典輾止者。

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云「述而不作。」實則其理想與情志

全部寄託於六塾之中,而六塾叉為其教授弟子之教材,而其言行叉盡載於論語之中,

故論語誠為六塾之薔萃;亦為六塾之喉椅也。

位訂馬一浮,孝經大義。

~~論語、顏淵篇。

¢$論語、學而篤。

制論語、顏淵篇。

OD論語、子路篤。

。事論語、顏淵篇。

份論語、述而篇。

。@論語、顏淵篇。

(3$論語、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