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女文青爱折腾不矫情 -...

1
责任编辑∶曹 视觉设计∶窦云阳 新民网:www.xinmin.cn易班网:www.yiban.cn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3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达人秀 社区版 人物档案 倪一宁 上海交大文科生目前在 台湾交流学习 以下是她的自述练过颜体 学过钢琴然学书不成学艺不精 高中耗费一 年学象棋现在擅长麻将 和大多数人一样磕 磕绊绊地长大 妄图从回忆里搜集前行的力 据说看起来八面玲珑内心生涩紧张年写风花雪月事却对学术有恭敬心 笔名是 明爱暗恋补习社长源于 的一首歌 后变天后变新娘仍是理想 长得好看心地 善良 是个普通又别扭的浙江小姑娘 倪一宁最大的特点是“不像”。 她不像“为人性癖耽佳句”的当红写手, 聊天时按键飞快,笑起来眉眼弯弯;也不像一 份学生刊物的负责人,手机里下载了一堆购 物和拍照 ;她甚至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女 文青,反应迅速却用词谨慎,妥帖照顾着身边 每个人的情绪。 这个 岁的女孩子,在人人网拥有九万 余次的访问量,日志浏览量达 万次,同时 供稿于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名字 前可以添加一串形容词,本人却坦率爱玩。问 她创作的秘密是什么,答“天赋”;问为何三观 那么正,答“因为人长得正”。 你时常需要深呼吸,才能保证不笑岔气。 在台湾交流学习时,她逛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细致研究每区的美食;她分得清各款唇膏的 不同,动辄就能说出“滋润度”这样的专业名 词;她记性好,能指着一本书说出某个观点大 约在第几章第几页;她思路清,多么细碎的小 事,都能剖出精妙的纹理。 大概只有深聊下去,频频接住她随手抛 来的金句,你才会渐渐意识到,她和稿纸上拼 凑出来的,是同一个人。 少灌鸡汤多给干粮 在交大提起倪一宁,很容易联想到她创 办的文艺微杂志《西南风》。创刊于去年 月, 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学校环境,营造人 文生态,在溽热的夏天,给钢筋混凝土的理工 科大学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每所学校都该有自己的传奇,思源湖旁 人来人往,总该有人记录下他们的青春。”文 艺女青年的优势是敢想敢做,而倪一宁还兼 具稳扎稳打的特质—— 《西南风》少有无病呻 吟的感慨,多为有的放矢的观点。美编们给每 篇文章都配上雅致应景的图片,增添视觉享 受;针对交大热点的“我谈”栏目,现实感强, 有态度;还有编读互动的“六人行”,每期抛出 一个话题,刊登读者的来稿和看法,针锋相 对,妙趣横生。 倪一宁这样诠释杂志风格:“少灌心灵鸡 汤,多给精神干粮。我们做不了别的,至少能 吹一阵和煦的西南风。”短短数月,就有三千 余人关注了公众号,人人上有一万多次来访 量,推送内容在网上广泛传播。校团委副书记 王鸿东评价:“《西南风》用犀利的语言讲出温 暖的道理,非常有利于校园传播正能量。” 但这个爱折腾的女文青,不满足于线上 的影响力,去年 日,交大学子被一篇 名为《“青春怒放,为梦而生”—— 卢庚戌交大 行》的日志刷屏了,活动主办方正是《西南 风》。以此为开端,杂志社多次承办文艺讲座, 影响力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在倪一宁的盛情 邀请下,张晓晗、八月长安等年轻作家纷纷做 客交大,奉献多场精彩讲座。在毕业季,《西南 风》还联合曦潮书店,为校报毕业特刊征集稿 件;在暑假,应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博的 邀请,成为“ 东森杯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 大赛”的协办单位;今年 月,《西南风》再度 携手曦潮,主办以“古典之殇”为主题的王开 岭讲座。在许多交大学子的心目中, “西南风” 早已不再只是一份杂志,它成了一个代名词, 代表着一份交大的人文情怀。 做了那么多,她还是那个爱开玩笑的小 姑娘:“其实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朋友们一 忙起来,就会感慨要像男人一样奋斗。我每次 承办活动,都会觉得自己到底是女人,还是要 包包和抱抱。”提及起步阶段的状况百出,她 至今心有余悸:“光是租场地就跑了 趟办公 室,联系嘉宾时需要等半个小时才接通电 话。”她顿了顿,豪迈地挥挥手说,“又不是拍 艺术人生,别催泪。这世上很多人做事只为谋 生,和理想搭边的事情,能做一点是一点,能 做多久笑多久。” 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倪一宁的走红,比《西南风》更早。 从高中起,她随手写下的日志就颇受朋 友好评。真正让她名声大噪的,是那篇发表于 光棍节的《你们真的不明白》。她从没预料到, 这篇随笔会收获 万余次转发,近 万浏览 量,生活也悄无声息地转了弯。其实,她只是 诚实记录下个人困惑:“大学的可恶之处或许 在于,它看似给你提供了种种可能,各色社团 各类选修通识,但事实上又有一套评价体系 限制着你的选择。或许更可恶之处在于,我们 都变得实际而精明起来,知道结识什么样的 人脉可以把未来的天堑变通途,也知道选什 么样的课老师给分很水、加入什么样的社团 可以有更多资源,于是我们活得如履薄冰,生 怕翘掉的哪一节课会给未来抹上污点,也生 怕得罪的哪一个人会让日子变得寸步难行。” 感叹引发网友强烈共鸣,网友评论里有一长 串感谢,有人私信她说:“在我最难过的时候, 是你的随笔给我希望和慰藉。” “我喜欢观察人,因为这个世界最迷人 的,就是人,而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幸运 的是,她落笔的故事,被很多人喜欢着。她的 日志累积 万人次的浏览量,被南方都市 报、青年文摘等媒体和其他新媒体账号转载; 她是“灼见”、“左右青春”、大学生杂志社、《中 学生天地》的签约作者;她还在凤凰网开有认 证博客,试图用少年人独有的敏锐,去感受这 个复杂深沉的世界。 然而,在多元的网络世界里,少不了非 议。长长的评论列表里,有时也会跳出“消极” “逻辑混乱”等批评字眼。一开始,她郁闷了好 久。“骂我也就算了,还连带家人。”她也不去 辩驳,一如既往地悉心雕琢文章,只把不理解 当作鼓励。“有人骂总比没人看好,还能提醒 我时刻保持清醒。” 有趣的是,这个小学时就在周记上大胆 点评《红楼梦》人物的女孩子,是全家唯一的 文科生。“爸爸搞物理竞赛的,我每次看到光 滑木板和小球就头疼。妈妈教数学,能把一堆 花花绿绿的股票走势看出逻辑。” 她对文学的热爱,在童年时就已埋下。 “南方的冬天,难得落场大雪,爸爸会用筷子蘸 黄酒给我吃,教我背‘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 无’的唐诗。有一次动完手术,恢复期疼得睡不 着,爸爸不催我入睡,而是坐在枕边给我讲《三 国演义》,讲桃园三结义,讲关羽败走华容道。 当时我就觉得,会讲故事的人最了不起了。” 翅膀长成勿忘起飞 倪一宁的人生一直很顺遂。生在九零后, 没遇过政治大风浪,无需作生死存亡的抉择; 长在寻常家,有父母的宠爱,不必用肩膀扛起 家庭重担。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她的生活轻松 而简单,最泪眼朦胧的记忆,可能是高中月考 时数学拿过的 分。 但她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记录的 双手。 “有时候我想,文字不是记录生活的方 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书写的过程拉近 了我和被书写对象的距离,使最微小的事物 都呈现出五官和表情。”她把那些琐屑的日常 细节留在纸上—— 住一个寝室却家境悬殊的 室友;最初红着脸最终红着眼的同班情侣;天 天一道吃午饭却彼此嫌弃的闺蜜……她说写 作如同一场回溯,在某个毫无征兆的时刻,一 个过去的瞬间带着色泽和气味席卷而来,那 种感觉奇妙得难以言喻。 因此,她刻意避开那些大而空的选题,而 把目光落在最真挚的个体情感上。当同龄人 争先恐后地在网络上指点江山时,她却关注 最寻常的生活。她始终坚信,是一个人的丰富 感受、而不是生活中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 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眼前景色, 决定他生活的色彩。所以,她理直气壮地谈论 护肤品代购,某品牌新一季连衣裙“美出了新 层次”,盘算着再攒点稿费就换个新包。面对 “怎么不像写作者”的指责,她的笑容坦荡而 无辜:“哎呀,女文青也是女字打头啊,再怎么 矫情,还是想买包包、要抱抱。”未必同意她的 观点,却不由得欣赏她的直率。 她的粉丝、交大外国语学院的曹晓敏说, 之所以喜欢读倪一宁的文章,就在于她不动声 色地讲真话, “给人娓娓道来讲故事的感觉,很 安静,不激进也不愤怒。”忙碌生活使人们忽视 了生活细节,倪一宁正是这样一个搜集者与分 享者。她的文章像一潭宁静湖水,令人暂时忘 记是非纷扰,通过湖中倒影审视自身,再三询 问最真实的内心:我究竟想要什么? 但这不意味着她沉溺于人生的“小确 幸”,读倪一宁的随笔,会发现她总是越写越 开阔。起初的小聪明,最终让渡给对深沉命题 的追问,正如她在给毕业生的信中写道:“社 会除了这些温软的‘好’之外,还有许多坚硬 的‘恶’。在学校里除了汲取知识的学生,还有 拿着菲薄薪水的清洁工;在未来职业道路上, 除了跟你一样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还有无家 可归的、失业失意的人。我希望你过得足够顺 遂,可我也希望,当你游刃于‘八千月薪、三室 一厅’的中产阶级生活时,还能想起他们。” “我知道这些有钱有房有车的标准未必 不是幸福,那也是某种好人生。但我害怕久而 久之,这些备受推崇的别人的好人生,会成为 我潜意识的范本。我的翅膀还没长成,我飞不 了;但真正令人恐惧的是,当我的翅膀长成, 我却忘了自己要起飞。”这一次,“写得很文 艺、活得很综艺”的倪一宁,难得说得很正经。 其实她也知道,文艺不是人生必需品,文学不 是家居必备装。只是,这人生路上的景致太优 美,她宁愿偶尔雀跃,偶尔凝泪,也舍不得闭 上眼睛。 非典型女文青 爱折腾不矫情 访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大三女生倪一宁 苏振源 上海交通大学

Transcript of 非典型女文青爱折腾不矫情 -...

责任编辑∶曹 刚 视觉设计∶窦云阳

新民网:www.xinmin.cn易班网:www.yiban.cn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3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 达人秀社区版

!人物档案"

倪一宁!"#岁!上海交大文科生!目前在

台湾交流学习"以下是她的自述#$练过颜体!

学过钢琴!然学书不成学艺不精%高中耗费一

年学象棋!现在擅长麻将"和大多数人一样磕

磕绊绊地长大! 妄图从回忆里搜集前行的力

量" 据说看起来八面玲珑!内心生涩紧张!长

年写风花雪月事!却对学术有恭敬心"笔名是

明爱暗恋补习社长!源于 $%&'(的一首歌" 最

后变天后!变新娘!仍是理想"长得好看!心地

善良" 是个普通又别扭的浙江小姑娘" &

倪一宁最大的特点是“不像”。她不像“为人性癖耽佳句”的当红写手,

聊天时按键飞快,笑起来眉眼弯弯;也不像一份学生刊物的负责人,手机里下载了一堆购物和拍照 !"";她甚至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女文青,反应迅速却用词谨慎,妥帖照顾着身边每个人的情绪。

这个 #$岁的女孩子,在人人网拥有九万余次的访问量,日志浏览量达 %&$万次,同时供稿于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名字前可以添加一串形容词,本人却坦率爱玩。问她创作的秘密是什么,答“天赋”;问为何三观那么正,答“因为人长得正”。

你时常需要深呼吸,才能保证不笑岔气。在台湾交流学习时,她逛遍城市的每个角落,细致研究每区的美食;她分得清各款唇膏的不同,动辄就能说出“滋润度”这样的专业名词;她记性好,能指着一本书说出某个观点大约在第几章第几页;她思路清,多么细碎的小事,都能剖出精妙的纹理。

大概只有深聊下去,频频接住她随手抛来的金句,你才会渐渐意识到,她和稿纸上拼凑出来的,是同一个人。

#少灌鸡汤$多给干粮%

在交大提起倪一宁,很容易联想到她创办的文艺微杂志《西南风》。创刊于去年 '月,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切合学校环境,营造人文生态,在溽热的夏天,给钢筋混凝土的理工科大学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每所学校都该有自己的传奇,思源湖旁

人来人往,总该有人记录下他们的青春。”文艺女青年的优势是敢想敢做,而倪一宁还兼具稳扎稳打的特质———《西南风》少有无病呻吟的感慨,多为有的放矢的观点。美编们给每篇文章都配上雅致应景的图片,增添视觉享受;针对交大热点的“我谈”栏目,现实感强,有态度;还有编读互动的“六人行”,每期抛出一个话题,刊登读者的来稿和看法,针锋相对,妙趣横生。

倪一宁这样诠释杂志风格:“少灌心灵鸡汤,多给精神干粮。我们做不了别的,至少能吹一阵和煦的西南风。”短短数月,就有三千余人关注了公众号,人人上有一万多次来访量,推送内容在网上广泛传播。校团委副书记王鸿东评价:“《西南风》用犀利的语言讲出温暖的道理,非常有利于校园传播正能量。”

但这个爱折腾的女文青,不满足于线上的影响力,去年 %%月 &日,交大学子被一篇名为《“青春怒放,为梦而生”———卢庚戌交大行》的日志刷屏了,活动主办方正是《西南风》。以此为开端,杂志社多次承办文艺讲座,影响力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在倪一宁的盛情邀请下,张晓晗、八月长安等年轻作家纷纷做客交大,奉献多场精彩讲座。在毕业季,《西南风》还联合曦潮书店,为校报毕业特刊征集稿件;在暑假,应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博的邀请,成为“#$%(东森杯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的协办单位;今年 %%月,《西南风》再度携手曦潮,主办以“古典之殇”为主题的王开岭讲座。在许多交大学子的心目中,“西南风”早已不再只是一份杂志,它成了一个代名词,代表着一份交大的人文情怀。

做了那么多,她还是那个爱开玩笑的小姑娘:“其实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朋友们一忙起来,就会感慨要像男人一样奋斗。我每次承办活动,都会觉得自己到底是女人,还是要包包和抱抱。”提及起步阶段的状况百出,她至今心有余悸:“光是租场地就跑了 )趟办公室,联系嘉宾时需要等半个小时才接通电话。”她顿了顿,豪迈地挥挥手说,“又不是拍艺术人生,别催泪。这世上很多人做事只为谋生,和理想搭边的事情,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做多久笑多久。”

#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倪一宁的走红,比《西南风》更早。从高中起,她随手写下的日志就颇受朋

友好评。真正让她名声大噪的,是那篇发表于光棍节的《你们真的不明白》。她从没预料到,这篇随笔会收获 '万余次转发,近 )$万浏览量,生活也悄无声息地转了弯。其实,她只是诚实记录下个人困惑:“大学的可恶之处或许在于,它看似给你提供了种种可能,各色社团各类选修通识,但事实上又有一套评价体系限制着你的选择。或许更可恶之处在于,我们都变得实际而精明起来,知道结识什么样的人脉可以把未来的天堑变通途,也知道选什么样的课老师给分很水、加入什么样的社团可以有更多资源,于是我们活得如履薄冰,生怕翘掉的哪一节课会给未来抹上污点,也生怕得罪的哪一个人会让日子变得寸步难行。”感叹引发网友强烈共鸣,网友评论里有一长串感谢,有人私信她说:“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是你的随笔给我希望和慰藉。”“我喜欢观察人,因为这个世界最迷人

的,就是人,而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幸运的是,她落笔的故事,被很多人喜欢着。她的日志累积 %&$万人次的浏览量,被南方都市报、青年文摘等媒体和其他新媒体账号转载;她是“灼见”、“左右青春”、大学生杂志社、《中学生天地》的签约作者;她还在凤凰网开有认证博客,试图用少年人独有的敏锐,去感受这个复杂深沉的世界。

然而,在多元的网络世界里,少不了非议。长长的评论列表里,有时也会跳出“消极”“逻辑混乱”等批评字眼。一开始,她郁闷了好久。“骂我也就算了,还连带家人。”她也不去辩驳,一如既往地悉心雕琢文章,只把不理解当作鼓励。“有人骂总比没人看好,还能提醒我时刻保持清醒。”

有趣的是,这个小学时就在周记上大胆点评《红楼梦》人物的女孩子,是全家唯一的文科生。“爸爸搞物理竞赛的,我每次看到光滑木板和小球就头疼。妈妈教数学,能把一堆花花绿绿的股票走势看出逻辑。”

她对文学的热爱,在童年时就已埋下。“南方的冬天,难得落场大雪,爸爸会用筷子蘸黄酒给我吃,教我背‘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唐诗。有一次动完手术,恢复期疼得睡不着,爸爸不催我入睡,而是坐在枕边给我讲《三国演义》,讲桃园三结义,讲关羽败走华容道。当时我就觉得,会讲故事的人最了不起了。”

#翅膀长成$勿忘起飞%

倪一宁的人生一直很顺遂。生在九零后,没遇过政治大风浪,无需作生死存亡的抉择;长在寻常家,有父母的宠爱,不必用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她的生活轻松而简单,最泪眼朦胧的记忆,可能是高中月考时数学拿过的 &%分。

但她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记录的双手。“有时候我想,文字不是记录生活的方

式,而是我体验生活的方式,书写的过程拉近了我和被书写对象的距离,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现出五官和表情。”她把那些琐屑的日常细节留在纸上———住一个寝室却家境悬殊的室友;最初红着脸最终红着眼的同班情侣;天天一道吃午饭却彼此嫌弃的闺蜜……她说写作如同一场回溯,在某个毫无征兆的时刻,一个过去的瞬间带着色泽和气味席卷而来,那种感觉奇妙得难以言喻。

因此,她刻意避开那些大而空的选题,而把目光落在最真挚的个体情感上。当同龄人

争先恐后地在网络上指点江山时,她却关注最寻常的生活。她始终坚信,是一个人的丰富感受、而不是生活中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眼前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所以,她理直气壮地谈论护肤品代购,某品牌新一季连衣裙“美出了新层次”,盘算着再攒点稿费就换个新包。面对“怎么不像写作者”的指责,她的笑容坦荡而无辜:“哎呀,女文青也是女字打头啊,再怎么矫情,还是想买包包、要抱抱。”未必同意她的观点,却不由得欣赏她的直率。

她的粉丝、交大外国语学院的曹晓敏说,之所以喜欢读倪一宁的文章,就在于她不动声色地讲真话,“给人娓娓道来讲故事的感觉,很安静,不激进也不愤怒。”忙碌生活使人们忽视了生活细节,倪一宁正是这样一个搜集者与分享者。她的文章像一潭宁静湖水,令人暂时忘记是非纷扰,通过湖中倒影审视自身,再三询问最真实的内心:我究竟想要什么?

但这不意味着她沉溺于人生的“小确幸”,读倪一宁的随笔,会发现她总是越写越开阔。起初的小聪明,最终让渡给对深沉命题的追问,正如她在给毕业生的信中写道:“社会除了这些温软的‘好’之外,还有许多坚硬的‘恶’。在学校里除了汲取知识的学生,还有拿着菲薄薪水的清洁工;在未来职业道路上,除了跟你一样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还有无家可归的、失业失意的人。我希望你过得足够顺遂,可我也希望,当你游刃于‘八千月薪、三室一厅’的中产阶级生活时,还能想起他们。”“我知道这些有钱有房有车的标准未必

不是幸福,那也是某种好人生。但我害怕久而久之,这些备受推崇的别人的好人生,会成为我潜意识的范本。我的翅膀还没长成,我飞不了;但真正令人恐惧的是,当我的翅膀长成,我却忘了自己要起飞。”这一次,“写得很文艺、活得很综艺”的倪一宁,难得说得很正经。其实她也知道,文艺不是人生必需品,文学不是家居必备装。只是,这人生路上的景致太优美,她宁愿偶尔雀跃,偶尔凝泪,也舍不得闭上眼睛。

非典型女文青 爱折腾不矫情!!!访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大三女生倪一宁

苏振源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