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衣問道 | 馬可X胡至宜對談側記 —— 回憶被媽媽 做的衣裳 ......2016/09/06...

1
8月13日,無用品牌創始人、服裝設計師馬可與臺灣知名創意人及出版人胡至宜相聚在位於北京 美術館後街的無用生活空間,圍繞“Anything but Fashion”進行了一場對談。談論的話題很多, 從兒時記憶到職業生涯,再到養兒育女,都與馬可最近倡議發起的“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 事的手作衣裳”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手作衣服徵集活動緣起 向廣大網友徵集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這在國內應該算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活動資訊的胡至宜也是 充滿好奇和疑問。在當天的對談過程中,馬可向她講述了此次活動策劃背後的故事。 “無用空間之前的幾次展覽其實都跟自己的本行沒有太多關係,在策劃下一個展覽時,我便想做一個 以衣服為主題的展覽。”在十幾年的鄉間調研中,馬可曾經聽到了很多老人講述家裡那一個個與手作 衣裳有關的故事,深受感動。 走過農民家門口,她也總是會特別留意那些曬在院子裡的老衣服,禁不住要問阿婆阿公借來穿一下, 拍張照片,為的是感受老衣服穿在身上的感覺,“那跟普通衣服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件衣服幾代人 穿過,發生了很多故事,然後傳遞到了現在。它的分量很不同。” 時間久了,馬可便希望能策劃一個向廣大網友徵集這樣有故事的手作衣裳的活動,看看一件件塵封 已久的衣服,聽聽一段段陳釀良久的故事。第一次決定借力互聯網,馬可說自己心裡沒有底,但是 又充滿期待,一種完全在意想之外的期待。 無用調研團隊在下鄉調研時,發現了一套有著沉甸甸故事的香雲紗嫁衣。嫁衣生髮出來的故事讓馬可 看到了此次徵集活動意義的顯現。 在廣東珠海的淇澳村,住著一位92歲的老奶奶。在她12歲時,媽媽就為她縫製了一套香雲紗的嫁衣。 衣服做好後,老奶奶就開始穿了,直到22歲出嫁,這套衣服才成了名副其實的嫁衣。80年過去了, 每次穿上這套衣服都依然能讓她能想起媽媽。在風風雨雨的人生裡,這套衣服始終都能給她帶來一份 來自母親的溫暖和力量。 △ 馬可X胡至宜對談 攝/楊紅軍 △穿著嫁衣的奶奶 攝/無用手工藝調研組 老奶奶的這套嫁衣及其背後的故事在形成文字和圖像後開始在網路上傳播,感動了很多網友,也觸 發了他們那一段段與手做衣裳有關的記憶。 調研團隊前後三次專門拜訪老奶奶,並希望能把這套衣服借到北京參加展覽。或許是感受到了調研 團隊的真誠和對這套衣服的敬意,老奶奶最終決定把這套衣服傳給後人。原本她是打算帶著它一起 離開這個世界的。 △ 奶奶的故事下,網友紛紛留言 能夠連接人與大自然的手作衣裳 手作衣裳似乎是一粒很早便在馬可心裡埋下的種子,條件合適了,便生根發芽了,直到無用品牌的 創立,這次徵集活動的策劃。 在上大學之前的那段時間裡,馬可說家裡的孩子很少穿外面買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媽媽親自做出來 的。“小的時候,媽媽最大的愛好就是利用閒暇時間為家裡的三個女兒做衣服。一來自己做衣服比 較省錢;另一方面,做衣服對她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樂趣。” 媽媽坐在縫紉機前不斷“噠噠噠”地踩著縫紉機的踏板做衣服。這是給馬可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 滿滿的溫暖和愛。做衣服用的剪刀和尺子也便成了她兒時的玩具。 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選專業的時候便很自然的選擇了服裝設計。 從事設計師的工作後,馬可發現自己對天然的材質特別敏感,對當時頗為時尚的化纖的材料卻反而 提不起興趣來,總覺得隔了一層什麼東西。“天然植物的那種材料能夠讓我感受到植物和自然,那 種觸摸植物纖維產生的感覺很舒服,它能夠把自己與大地和土地連接起來。” △ 馬可聽胡至宜講述與手作衣服有關的童年記憶 攝/楊紅軍 小洋裝不見了 故事依舊很溫暖 談到這次徵集活動,胡至宜感觸很深,好像一下子就被童年的回憶溫暖了起來,幸福的笑容感染了 在座的很多人。 胡至宜小時候家裡也不是很富裕,媽媽便常常會給她做衣裳。說是做,其實是拿哥哥以前穿過的衣 服來改,那時候男孩子都喜歡軍綠色的衣服,“這讓我有一點小情緒。” 小學五年級,胡爸爸要帶她去聽一場鋼琴演奏會,那在當時應該算家裡的一件很大的事情了。媽媽 就把自己的一件桃紅色的洋裝改成了一件小號的洋裝,“在家裡試穿了好幾天,感覺很興奮”。 到了音樂會的當天,聽到第二首的時候,胡至宜就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演奏會也結束了,“那時候 覺得音樂會很無聊,因為年紀還小嘛,聽不太懂,也不太感興趣”。 “可是現在那件洋裝不見了。”胡至宜略感惋惜地說。 她說以前那些屬於自己的手作衣裳已經很難在家裡找到了,但慶倖的是那些與衣服有關的故事都還在。 “我和我妹妹小時候玩一些洋娃娃,雖然不好看,但還是會很高興地為她們做衣服。媽媽就會拿那 些舊的靠墊去做小旗袍給她們。” 經過聯考,小時候很多事情就忘記了。現在回想起來,胡至宜說自己雖然不大會做衣服,但對手作 衣服的喜愛確還是很深的。“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畫紙娃娃。自己畫的不好就去找一些別人畫好 的,自己有很喜愛的描下來。之後就會按照她們的身材比例來設計各種衣服,積累下來有厚厚的一 大本。” 手作衣服對於胡至宜來說是家庭成員間的一條條情感紐帶,“小時候沒有太多跟著媽媽去買衣服的 印象,媽媽給自己做的衣服也不會說因為是舊衣服改做的就不喜歡,那種感覺就是一家人圍在一 起,然後把家裡所有的家用發揮到最大,好像大家所有的一切都是連在一起的,那種親密的感覺給 自己很大的力量,伴隨自己很久遠。” 現在能買得起很多大牌子的衣服,那種感覺卻無處可尋了。” △ 徵集活動啟動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馬可說徵集活動的想法提出來後,團隊裡的其他人一開始很悲觀,覺得很難再找到那麼有故事的手 作衣裳了。 一個個電話打回老家,一個個驚喜也就跟著傳遞了回來。那些衣服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在我們視線 之外。 無用團隊裡的一位隊員收到了爺爺寄過來的老衣服,她在打開包裹的一瞬間,淚水“嘩”地一下子 就流了出來。一件祖輩縫製,穿過多年的衣服,就這樣帶著它的故事來到了自己眼前,那種感動是 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 其實,鑽石就在自家的後院裡。 尋衣問道 | 馬可X胡至宜對談側記 —— 回憶被媽媽 做的衣裳溫暖著 採訪&編輯 by 楊紅軍 中華網 & 無用 用品牌始人、知名服裝設計師馬可倡議發起“道——找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活今年十月底即將開幕的同名公益展徵集手作衣裳及其背後的故事。那些人好友衣最深的衣裳們彙聚在北京用生活空,彼此接映照,起我們對往事的記憶自己 個機會,好好凝視親人的眼、聆家人述…… 此次活用生活空、中華網、中國國家地理·地道物三方合主迎海積極參與我家的手作衣裳,述那些穿人的故事,傾聽人的情感史…… 無用民藝社 ID:wymys20060422 如需轉載刊發文章請在微信留言與我們聯繫 謝謝 無用生活空間 地址:北京東城區美術館後街77號77文創園1-101 預約電話:010-57538189 官方網站:www.wuyong.org 官方微博:無用WUYONG 官方微信:wuyong-0422 注展覽聯合主方微信中華網 地道風物 特別說明: 此次展品以借展方式進行徵集,入選衣裳會注明出處。展覽屬公益性質,免費參觀,展覽結束 即物歸原主。 有任何關於展覽的疑問,請掃碼關注展覽專用“無用民藝社”微信號,在後臺留言,會有專人 回復或致電給您

Transcript of 尋衣問道 | 馬可X胡至宜對談側記 —— 回憶被媽媽 做的衣裳 ......2016/09/06...

Page 1: 尋衣問道 | 馬可X胡至宜對談側記 —— 回憶被媽媽 做的衣裳 ......2016/09/06  · 從兒時記憶到職業生涯,再到養兒育女,都與馬可最近倡議發起的“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

尋衣問道

8月13日,無用品牌創始人、服裝設計師馬可與臺灣知名創意人及出版人胡至宜相聚在位於北京

美術館後街的無用生活空間,圍繞“Anything but Fashion”進行了一場對談。談論的話題很多,

從兒時記憶到職業生涯,再到養兒育女,都與馬可最近倡議發起的“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

事的手作衣裳”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手作衣服徵集活動緣起

向廣大網友徵集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這在國內應該算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活動資訊的胡至宜也是

充滿好奇和疑問。在當天的對談過程中,馬可向她講述了此次活動策劃背後的故事。

“無用空間之前的幾次展覽其實都跟自己的本行沒有太多關係,在策劃下一個展覽時,我便想做一個

以衣服為主題的展覽。”在十幾年的鄉間調研中,馬可曾經聽到了很多老人講述家裡那一個個與手作

衣裳有關的故事,深受感動。

走過農民家門口,她也總是會特別留意那些曬在院子裡的老衣服,禁不住要問阿婆阿公借來穿一下,

拍張照片,為的是感受老衣服穿在身上的感覺,“那跟普通衣服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件衣服幾代人

穿過,發生了很多故事,然後傳遞到了現在。它的分量很不同。”

時間久了,馬可便希望能策劃一個向廣大網友徵集這樣有故事的手作衣裳的活動,看看一件件塵封

已久的衣服,聽聽一段段陳釀良久的故事。第一次決定借力互聯網,馬可說自己心裡沒有底,但是

又充滿期待,一種完全在意想之外的期待。

無用調研團隊在下鄉調研時,發現了一套有著沉甸甸故事的香雲紗嫁衣。嫁衣生髮出來的故事讓馬可

看到了此次徵集活動意義的顯現。

在廣東珠海的淇澳村,住著一位92歲的老奶奶。在她12歲時,媽媽就為她縫製了一套香雲紗的嫁衣。

衣服做好後,老奶奶就開始穿了,直到22歲出嫁,這套衣服才成了名副其實的嫁衣。80年過去了,

每次穿上這套衣服都依然能讓她能想起媽媽。在風風雨雨的人生裡,這套衣服始終都能給她帶來一份

來自母親的溫暖和力量。

△ 馬可X胡至宜對談 攝/楊紅軍

△穿著嫁衣的奶奶 攝/無用手工藝調研組

老奶奶的這套嫁衣及其背後的故事在形成文字和圖像後開始在網路上傳播,感動了很多網友,也觸

發了他們那一段段與手做衣裳有關的記憶。

調研團隊前後三次專門拜訪老奶奶,並希望能把這套衣服借到北京參加展覽。或許是感受到了調研

團隊的真誠和對這套衣服的敬意,老奶奶最終決定把這套衣服傳給後人。原本她是打算帶著它一起

離開這個世界的。

△ 奶奶的故事下,網友紛紛留言

能夠連接人與大自然的手作衣裳

手作衣裳似乎是一粒很早便在馬可心裡埋下的種子,條件合適了,便生根發芽了,直到無用品牌的

創立,這次徵集活動的策劃。

在上大學之前的那段時間裡,馬可說家裡的孩子很少穿外面買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媽媽親自做出來

的。“小的時候,媽媽最大的愛好就是利用閒暇時間為家裡的三個女兒做衣服。一來自己做衣服比

較省錢;另一方面,做衣服對她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樂趣。”

媽媽坐在縫紉機前不斷“噠噠噠”地踩著縫紉機的踏板做衣服。這是給馬可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

滿滿的溫暖和愛。做衣服用的剪刀和尺子也便成了她兒時的玩具。

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選專業的時候便很自然的選擇了服裝設計。

從事設計師的工作後,馬可發現自己對天然的材質特別敏感,對當時頗為時尚的化纖的材料卻反而

提不起興趣來,總覺得隔了一層什麼東西。“天然植物的那種材料能夠讓我感受到植物和自然,那

種觸摸植物纖維產生的感覺很舒服,它能夠把自己與大地和土地連接起來。”

△ 馬可聽胡至宜講述與手作衣服有關的童年記憶 攝/楊紅軍

小洋裝不見了 故事依舊很溫暖

談到這次徵集活動,胡至宜感觸很深,好像一下子就被童年的回憶溫暖了起來,幸福的笑容感染了

在座的很多人。

胡至宜小時候家裡也不是很富裕,媽媽便常常會給她做衣裳。說是做,其實是拿哥哥以前穿過的衣

服來改,那時候男孩子都喜歡軍綠色的衣服,“這讓我有一點小情緒。”

小學五年級,胡爸爸要帶她去聽一場鋼琴演奏會,那在當時應該算家裡的一件很大的事情了。媽媽

就把自己的一件桃紅色的洋裝改成了一件小號的洋裝,“在家裡試穿了好幾天,感覺很興奮”。

到了音樂會的當天,聽到第二首的時候,胡至宜就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演奏會也結束了,“那時候

覺得音樂會很無聊,因為年紀還小嘛,聽不太懂,也不太感興趣”。

“可是現在那件洋裝不見了。”胡至宜略感惋惜地說。

她說以前那些屬於自己的手作衣裳已經很難在家裡找到了,但慶倖的是那些與衣服有關的故事都還在。

“我和我妹妹小時候玩一些洋娃娃,雖然不好看,但還是會很高興地為她們做衣服。媽媽就會拿那

些舊的靠墊去做小旗袍給她們。”

經過聯考,小時候很多事情就忘記了。現在回想起來,胡至宜說自己雖然不大會做衣服,但對手作

衣服的喜愛確還是很深的。“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畫紙娃娃。自己畫的不好就去找一些別人畫好

的,自己有很喜愛的描下來。之後就會按照她們的身材比例來設計各種衣服,積累下來有厚厚的一

大本。”

手作衣服對於胡至宜來說是家庭成員間的一條條情感紐帶,“小時候沒有太多跟著媽媽去買衣服的

印象,媽媽給自己做的衣服也不會說因為是舊衣服改做的就不喜歡,那種感覺就是一家人圍在一

起,然後把家裡所有的家用發揮到最大,好像大家所有的一切都是連在一起的,那種親密的感覺給

自己很大的力量,伴隨自己很久遠。”

現在能買得起很多大牌子的衣服,那種感覺卻無處可尋了。”

△ 徵集活動啟動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馬可說徵集活動的想法提出來後,團隊裡的其他人一開始很悲觀,覺得很難再找到那麼有故事的手

作衣裳了。

一個個電話打回老家,一個個驚喜也就跟著傳遞了回來。那些衣服其實一直都在,只是在我們視線

之外。

無用團隊裡的一位隊員收到了爺爺寄過來的老衣服,她在打開包裹的一瞬間,淚水“嘩”地一下子

就流了出來。一件祖輩縫製,穿過多年的衣服,就這樣帶著它的故事來到了自己眼前,那種感動是

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

其實,鑽石就在自家的後院裡。

尋衣問道 | 馬可X胡至宜對談側記 —— 回憶被媽媽

做的衣裳溫暖著

採訪&編輯 by 楊紅軍

中華網 & 無用

無用品牌創始人、知名服裝設計師馬可倡議發起“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活動,

為今年十月底即將開幕的同名公益展覽徵集手作衣裳及其背後的故事。讓那些壓在親人好友衣櫃

最深處的衣裳們彙聚在北京無用生活空間,彼此傳接映照,喚起我們對封塵往事的記憶,給自己

一個機會,好好凝視親人的雙眼、聆聽家人們的講述……

此次活動由無用生活空間、中華網、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三方聯合主辦, 歡迎海內外華人

積極參與。

找尋我家的手作衣裳,講述那些穿針引線人的故事,傾聽中國人的情感史……

無用民藝社

ID:wymys20060422

如需轉載刊發文章請在微信留言與我們聯繫

謝謝

無用生活空間

地址:北京東城區美術館後街77號77文創園1-101

預約電話:010-57538189

官方網站:www.wuyong.org

官方微博:無用WUYONG

官方微信:wuyong-0422

歡迎關注展覽聯合主辦方微信號:

中華網

地道風物

特別說明:

此次展品以借展方式進行徵集,入選衣裳會注明出處。展覽屬公益性質,免費參觀,展覽結束

即物歸原主。

有任何關於展覽的疑問,請掃碼關注展覽專用“無用民藝社”微信號,在後臺留言,會有專人

回復或致電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