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7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 579 基因改造食品 蘇遠志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一、前言 年來,由於基因轉殖作物與基因改造食品 (簡稱基因食物) 迅速進入消費市場,而引起 全球關心此項新科技,是否會對人類健康 及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帶來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大 宗糧食作物,多半仍由北美地區主要基因轉殖作物生 產國家進口,因此,大多數的糧食原料與加工產品, 或多或少都含有部分基因改性生物體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成分。另一方面,目前我 國雖尚未有獲正式核准的 GMOs 商業種植,但一些基 因轉殖作物已完成研究開發階段,等待上市許可評估 辦法。因此,為日後的民生福祉、經貿與科技發展考 量,我國亟需建立一套完整並合乎國際規範的基因改 造食品管理辦法與標示制度。 二、定義 基因改造,是以人為的方法,改變物種的基因序 列,通常涉及將某種生物的某個基因,從一連串的基 因中分離,再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藉由外來基因的 表現 (expression),而達到改變生物的性狀,所得生物 稱為基因改性生物體 (GMOs),此種農作物則被稱為 基因轉殖作物 (transgenic plants)。例如,科學家看中 了一種北極魚的基因,認為其基因產物 (蛋白質) 有防 凍的功能,於是將其分離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內,育 成新種的耐寒蕃茄。 各種生物都有其特殊的基因。基因決定了每個細 胞要做什麼,並且代代相傳。基因確保了生物傳宗接 代的穩定性。在自然界的規律下,交叉繁殖只會在相 同的物種之內發生。但是,基因工程將抽取一物種(如,北極魚) 基因,轉移到不同物種 (例如:番茄)從而創造成前所未有的嶄新品種 ( 例如:北極魚番 ) ,它們不是透過大自然本身正常演化而產生的物 種,若將這些人造的生物體放在自然環境中,會帶來 什麼後果,目前還是未知數。 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如果含有基因轉殖作物,可被 歸類為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三、目的 雖然在過去十年來,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生產量明 顯增加許多,但是面對未來愈來愈多的人口、水資源 的減少以及土地利用的限制,全球農作物的生產力仍 倍受考驗。如果能適當應用生物技術,則除了使農業 耕作環境更符合生態需求外,對於餵養全人類的目 標,更是多一分機會。 人類應用育種技術改良生物特性,其最初目的, 就是餵養全球人口。依據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報告 (Policy Booklet ),在一九九八年全球人 口約為五十八億,但預估到了二○二五年時,全球人 口將會增加到八十億,亦即在三十年間人口會增加百 分之三十八。因此,未來三十年內人類最大的挑戰將 是糧食安全供應問題。而單以傳統植物育種技術,已 經無法使糧食生產加速符合未來二○二五年增加到八 十億人口的速度。因此,以生物技術來改良作物,增

Transcript of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Page 1: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科學發展月刊

專 題 報 導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579

基因改造食品蘇遠志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一、前言

近年來,由於基因轉殖作物與基因改造食品

(簡稱基因食物) 迅速進入消費市場,而引起

全球關心此項新科技,是否會對人類健康

及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帶來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大

宗糧食作物,多半仍由北美地區主要基因轉殖作物生

產國家進口,因此,大多數的糧食原料與加工產品,

或多或少都含有部分基因改性生物體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成分。另一方面,目前我

國雖尚未有獲正式核准的GMOs商業種植,但一些基

因轉殖作物已完成研究開發階段,等待上市許可評估

辦法。因此,為日後的民生福祉、經貿與科技發展考

量,我國亟需建立一套完整並合乎國際規範的基因改

造食品管理辦法與標示制度。

二、定義

基因改造,是以人為的方法,改變物種的基因序

列,通常涉及將某種生物的某個基因,從一連串的基

因中分離,再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藉由外來基因的

表現 (expression),而達到改變生物的性狀,所得生物

稱為基因改性生物體 (GMOs),此種農作物則被稱為

基因轉殖作物 (transgenic plants)。例如,科學家看中

了一種北極魚的基因,認為其基因產物 (蛋白質) 有防

凍的功能,於是將其分離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內,育

成新種的耐寒蕃茄。

各種生物都有其特殊的基因。基因決定了每個細

胞要做什麼,並且代代相傳。基因確保了生物傳宗接

代的穩定性。在自然界的規律下,交叉繁殖只會在相

同的物種之內發生。但是,基因工程將抽取一物種(例

如,北極魚) 基因,轉移到不同物種 (例如:番茄),

從而創造成前所未有的嶄新品種 (例如:北極魚番

茄),它們不是透過大自然本身正常演化而產生的物

種,若將這些人造的生物體放在自然環境中,會帶來

什麼後果,目前還是未知數。

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如果含有基因轉殖作物,可被

歸類為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

三、目的

雖然在過去十年來,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生產量明

顯增加許多,但是面對未來愈來愈多的人口、水資源

的減少以及土地利用的限制,全球農作物的生產力仍

倍受考驗。如果能適當應用生物技術,則除了使農業

耕作環境更符合生態需求外,對於餵養全人類的目

標,更是多一分機會。

人類應用育種技術改良生物特性,其最初目的,

就是餵養全球人口。依據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報告 (Policy Booklet),在一九九八年全球人

口約為五十八億,但預估到了二○二五年時,全球人

口將會增加到八十億,亦即在三十年間人口會增加百

分之三十八。因此,未來三十年內人類最大的挑戰將

是糧食安全供應問題。而單以傳統植物育種技術,已

經無法使糧食生產加速符合未來二○二五年增加到八

十億人口的速度。因此,以生物技術來改良作物,增

Page 2: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第29卷 第 8期科 學 發 展 月 刊 580

專 題 報 導

加農業生產力,已經是未來人類生存必須的趨勢。

近年來,全球生物技術快速發展,許多基因轉殖

作物已成功開發出來。基因轉殖作物,從農民耕作上

的需求及農產品市場上的要求,具有下列優點:

灱農民的需求

抗病蟲害,耐除草劑,改良農藝性狀 (耐旱、耐

鹽、耐低溫),改良採後品質 (延遲果實後熟、延遲花

瓣老化;增加高固形物、高澱粉或高甜度),輔助育種

程序 (雄不稔、雜交種子生產),改良營養成分 (如富

含離胺酸、維生素A等)。

牞農產品市場的要求

市場導向,一致性,高品質,耐運輸,耐儲藏,

新鮮,多樣化。

就正面的角度來看,利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生產

基因食物,有下列幾項好處:

坽增加耕地產量,解決糧食短缺;夌減少農藥使

用,避免環境污染;奅節省生產成本,降低食物售

價;妵增加食物種類,提升食物品質;妺改進食物營

養,提高附加價;姏促進生產效率,帶動相關產業發

展。

四、發展現況

世界上第一個獲准上市的基因食物是一九九四年

美國FDA所准許的番茄。至今約有七年光景,各種類

型的基因食物不斷推陳出新,大致上可分為下列幾種

類型:

坽抗減產型:利用轉殖或修改相關基因,如耐除

草劑、抗逆境、抗蟲害基因而達到正常的生產效果。

夌控熟型:藉由修改或植入與控制成熟有關的基

因,以使作物成熟期提前或延遲,錯開盛產期,以供

應市場需求。

奅營養型:植入糧食作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生產

基因,而生產高營養價值的作物,以避免營養素的缺

乏症。如黃金米 (golden rice) 即是含有維生素A的稻

米 (圖一)。

妵保健型:例如轉殖病源體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

至糧食作物或果樹中,藉由食物的攝取而獲得疫苗。

或是將預防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或骨質疏鬆症) 的食物

成分相關基因植入作物,以獲取保健上的功效。最近

剛發展成功的無咖啡因茶與咖啡亦屬此類型。

妺新品種: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形成新品種,改善

原產品的品質、質地、風味或顏色,以適應或開拓市

場。

姏加工型:為從事食品加工時所需而研發的基因

改造食品。

姎增產型:轉殖一些與產量相關的基因或量產特

性部位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至植株,以提高產

量。

由於美國政府寬鬆的態度與企業界的積極研發,

北美地區自一九九○年代開始有計畫地大規模推出基

因轉殖作物,迅速搶占全球市場。數年間幾已席捲全

球農業生產態勢。在北美洲國家的強力推動與品種競

爭的商業優勢下,基因轉殖作物的發展,已由一九八

七年僅五種進行小規模田間試驗,擴展至一九九九年

底時五十二種植物,五、三七五項與二四、三四六區

的田間試驗;商業栽培也擴展到一九九六年全球的四三

○萬公頃,再迅速增加到一九九九年全球約四千萬公

頃 (表一,圖二)。商業栽種基因轉殖作物的國家,也

從一九九二年的一個國家 (中國,但規模不大),到一

九九六年六個國家,一九九八年九個國家,一九九九

年底增加至十二個國家。其中美國栽種面積所占比例

(一九九九年),基因轉殖玉米37%、大豆47%、棉花

圖一 黃金米 (golden rice)

Page 3: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科學發展月刊

專 題 報 導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581

48%、油菜35%。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技能服

務機構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

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 的統計,一九九五至一九

九九年間,基因轉殖作物銷售金額迅速增加四倍達到

二十二億美元 (圖三),並估計到二○○一年時將達二

五○億美元。並不出乎意料地,大部分GMOs商業栽

種都在工業化國家,而且大多數基因轉殖作物掌握在

少數大公司,如:Monsanto, Novartis, AgrEvo, Dekalb

Genetics Corp, Plant Genetic Systems, Rhone Poulanc,

Zeneca等。國際間現已警覺其嚴重性,因此,包括世

界貿易組織 (WTO)、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亞太經

濟合作會議 (APEC)、聯合國環境規畫總署 (UNEP)、

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 等重要國際組織,已著手規劃研擬規範制度。

其目的與理由,並非僅單純就其產品安全性考量,其

中並包含政治、經濟、貿易、環境影響等複雜因素。

一般上市的基因轉殖作物性狀包括:具抗蟲害、

耐除草劑或抗疫病等植物保護性狀 (圖四),具特殊功

能或風味,以及具有改良營養性狀等三類,已商品化

的基因轉殖作物有:

坽大豆:耐除草劑大豆「Roundup Ready」(圖五)

以及含高量油酸的大豆,不過此種含高量油酸的大豆

栽種面積不大。目前市面上的基因轉殖大豆百分之九

十九為耐除草劑大豆。

夌玉米:目前美國已商品化的基因轉殖玉米,有

抗蟲害及耐除草劑兩種。前者約占三分之二,都是導

1998年 1999年

國  別 栽培面積 百分比 栽培面積 百分比(百萬公頃) (%) (百萬公頃) (%)

美 國 20.5 74 28.7 72

阿 根 廷 4.3 15 6.7 17

加 拿 大 2.8 10 4.0 10

中國大陸 <0.1 <1 0.3 1

澳 洲 0.1 1 0.1 <1

南 非 <0.1 <1 0.1 <1

墨 西 哥 <0.1 <1 <0.1 <1

西 班 牙 <0.1 <1 <0.1 <1

法 國 <0.1 <1 <0.1 <1

葡 萄 牙 0.0 0 <0.1 <1

羅馬尼亞 0.0 0 <0.1 <1

烏 克 蘭 0.0 0 <0.1 <1

總 計 27.8 100 39.9 100

表一 全球栽培基因轉殖作物之國家

圖二 世界主要基因轉殖作物之栽培面積 (1999年)

2200

圖三 全球基因轉殖作物之市場規模

圖四 全球基因轉殖作物之主要性狀

8.9

7.7

41999

0.1

0.1

0.1

0.1

0.3

2.9

1998

1997

30

25

20

15

10

5

0

百萬公頃

耐除草劑

抗蟲

(Bt)

抗蟲/耐除草劑

抗病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60%

50%

40%

30%

20%

10%

0%

1110

2160

370 340 10 10 10

53.90%

0.20% 0.20%0.20%8.50%9.20%

27.70%

萬公頃 大豆 玉米 棉花 油菜 馬鈴薯 南瓜 木爪比例

百 萬 美 元

28.1

19.8

7

Page 4: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第29卷 第 8期科 學 發 展 月 刊 582

專 題 報 導

入蘇力菌 (BT) 毒素基因的品種;耐除草劑的基因轉

殖玉米則有三種品牌,分別是抗「Roundup」及

「Liberty」兩種除草劑。

奅油菜: 基因轉殖油菜都是耐除草劑品種,另外

還有種子中含高量月桂酸的品種。

妵棉花:由於棉花是非常怕蟲害,栽培時所使用

的農藥一半是在殺害蟲。基因轉殖棉花不但可達抗蟲

害目的,且雜草管理較為方便,因此大受農民歡迎。

目前有抗蟲害棉花「Bol lga rd」與耐除草劑棉花

「Roundup Ready」、「BXN Cotton」等三種。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 (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國,目前已停止販賣,正進行品種改良,但由其製成

的罐頭仍十分受到歡迎。由於導致番茄細胞軟化的酵

素已透過基因轉殖技術受到抑制,所以不易腐爛;同

時番茄的果膠含量增加,也可以減少加工殘渣量,降

低加工成本。

姏稻米:由日本菸草產業公司與美國孟山多公司

合作研發出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基因轉殖水稻,其他公

司所研發的目標則包括改良水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

質、油脂等成分,以及含高量維生素A等。

姎馬鈴薯: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馬鈴薯,具

有抗蟲害及耐除草劑的特性,但目前正研究的項目則

是水分含量少、硬度高、收穫後不變色、加工過程中

可抑制油脂吸收的低熱值品種等。

妲木瓜:由康乃爾大學及夏威夷大學共同研發成

功的抗病毒木瓜是第一件成功的基因轉殖果樹。

姌甜菜:目前有耐除草劑的基因轉殖甜菜,荷蘭

也研發出高果糖含量的甜菜品種,預計基因轉殖甜菜

的商品化栽種即將展開。

姁小麥:小麥以及大麥類的基因轉殖作物目前尚

無成功上市案例出現,但已有耐除草劑及抗病毒的品

種在美國進行田間試驗,研究方向為改變光合作用代

謝路徑,以改進加工特性等,預料不久將來會有基因

轉殖產品上市。

基因轉殖作物發展十多年來,至少有一二○種植

物被轉殖成功。目前美國所生產的農產品中,約有三

分之一的玉米、二分之一的大豆,及二分之一的棉花

為基因轉殖作物。

對農民而言,基因轉殖作物有容易管理、單位面

積產量高及減少殺蟲劑用量等優點,而基因轉殖作物

也從早期的單一基因性狀修飾,如耐除草劑、抗蟲

害、抗微生物等,發展到多基因性狀的修飾,如光合

作用效率、天候耐性,乃至改變油脂組成、酵素活

性、增進營養價值等。研究人員甚至利用基因轉殖作

物作為生產高價值產品,如酵素、生技藥品、疫苗等

的反應器。

五、疑慮及爭議

為了供應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口所需糧食及解決工

業急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生物技術已被公

認為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科技。但在發展生物技術之同

時,人類也為了其可能衍生的後遺症傷透腦筋。

目前雖然尚無法直接證實基因食物是否對人體及

環境有害,仍在爭論疑慮階段,但對基因轉殖作物潛

在於環境的風險有坽植物本身產生不想要的性狀,夌

來自基因轉殖作物的基因對其他農作物的衝擊,奅影

響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新病毒、新種雜草、新種

害蟲)。而食用基因改造食品時,有是否有毒?是否會

引起過敏性反應?是否會增加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抗性?

等疑慮。

近年來世界上生物技術進展神速,尤以植物方

面,已有多種作物經由人為基因轉殖技術,將抗病蟲

害、耐除草劑、提高品質等優良性狀的基因成功地轉

移至目標作物上,並且已經大規模商業生產;此外,

圖五 耐除草劑大豆 (Roundup Ready )

Page 5: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科學發展月刊

專 題 報 導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583

也已引起對於生態環保、食品安全、國際貿易與智慧

財產權等議題的爭議。世界主要GMO產品進口國家

乃紛表態要採取嚴格的上市審核與要求標示 (labeling)

等管理措施。這些限制性措施的實施,已直接衝擊

GMO產品的國際貿易,也引起美國等GMO產品生產

國的關切與抗議。

在安全的議題上,發展植物生物技術最關鍵問

題,在於基因轉殖作物及基因改造食品從研究發展到

產品上市過程中的管理問題。目前各國都希望能找出

一個可以兼顧科技發展與民眾消費安全的管理措施。

對於基因轉殖作物及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措施,

目前各國所制定的各項措施以及法規尚有若干差異。

六、發展趨勢

灱管制規範

歷經五年的爭議,聯合國終於在蒙特婁召開的生

物多樣性公約第一次臨時締約國會議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中,通過「生物安全議定書」(Biosafety Protocol)。該

議定書全文計四十條,並包含三個附錄。其目的係希

望規範基因改性活生物體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LMOs) 的國際間運輸安全問題,進而確保生物技術不

至於對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有不利影響。雖然

該議定書並未觸及是否針對GMO產品銷售進行標

示,但一般認為國際間對於GMO產品實施銷售標示

將是預料中之事,因此,GMO產品的定義與標準的

規定相當重要。該議定書於二○○○年五月於肯亞奈

諾比公開簽署,並將於五十個會員國國會批准的三個

月後生效。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 (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 的規範概念如下:

依循里約宣言,凡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

可能有不利影響,且考量對人體健康風險的所有

LMOs (醫藥用及科學研究用除外) 的越境轉移、過

境、裝卸及利用,應訂立預先防範措施。

坽預警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各國若擔心

基因改造產品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或會破壞自然環

境,即使無法執行評估或缺乏完整科學證據確實有害

的情況下,仍有權限制此類基因改造產品的進口。

L M O s的越境轉移著重在「事先告知同意程序」

(advance informed agreement procedure) 和「應用合適

方法」,不再只限制於締約國間才可以進行轉移。

夌規定進口直接供作食物、飼料或加工用的

L M O s 應附有單據,明確說明其中「可能含有

LMOs」,惟現階段並未強調原料或加工食品的標示。

在議定書生效兩年後再討論是否需要更詳盡的標示。

奅保留WTO協議下締約國的權利與義務 (該議定

書所採行的貿易措施是否符合WTO的規範及二者間

的調和問題,已引起國際間的注意與討論)。

牞安全性及其標示

基因改造食品可能是基因轉殖作物本身,或者是

作為食品配料用的基因轉殖作物的代謝產物。目前基

因轉殖作物本身作為食用者爭議頗大,作為食品配料

用者爭議性較低。基因轉殖作物已廣泛上市,且多為

本身作為食用者,是目前爭議的焦點。作物以基因重

組技術育種與傳統交配育種的差異,在於傳統交配育

種的基因來源只限於同一物種間,但是利用基因重組

技術導入作物的基因則無物種界限,可以是微生物、

植物或動物來源的基因,這可能是造成大眾對基因轉

殖作物的安全性多所疑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世界各國

亦非常重視GMO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並訂定相關的

評估辨法及管理規範。安全性問題包括基因轉殖作物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基因轉殖作物作為食品及飼料

用的安全性。由於GMO產品的安全性目前並無有效

的評估方法,且其對人體或環境的影響可能須長時間

才會顯現。因此,現階段無法斷言GMO產品的安全

性,須俟完整且具科學根據的評估方法建立後,才能

解決GMO產品安全性的爭議。在GMO產品安全性尚

無定論前,各國政府的立場依其商業利益、環保勢力

與消費者認知而異。美、加兩國採取積極鼓勵態度,

歐洲多數國家、日本及紐澳則持較嚴謹的立場,從而

衍生各種經貿糾紛。目前世界各國執行基因改造食品

標示制度的現況如表二。

亞洲地區,日本在一九九九年即立法規定包括豆

腐、毛豆、玉米澱粉等三十項食品以科學方式檢驗是

Page 6: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第29卷 第 8期科 學 發 展 月 刊 584

專 題 報 導

否為基因改造食品作為義務標示對象;過去厚生省雖

不同意基因改造食品須特別標示,但受到來自消費者

強大壓力,於去年初提出基因食品標示規範,並自二

○○一年四月起實施,要求攙混GMO的比例達百分

之五以上者即須標示。韓國對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規

範也於今年起實施;馬來西亞目前也緊密研擬相關法

規。

歐盟自一九九七年即規定基因轉殖作物必須標

示;一九九八年進一步規定利用GMO產品製造的食

品也應標示;去年更規定所有食品若含百分之一以上的

GMO成分就必須標示。英國自二○○○年九月起所

有餐廳、咖啡廳及外賣點若有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就必

須標示於菜單上,否則將受重罰。

美國專家並不太擔心現在市面上的基因轉殖作物

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為這些所謂第一代的基因

轉殖作物,只是改良一些性狀,包括成長速度、抗

病、抗蟲、耐旱等特性,這些只需改變簡單少數基因

即可做到,不致影響食品成分。第二代是改良主要成

分,也就是改變作物的澱粉、糖質、蛋白質、維生素

等成分的含量,此種改變的路徑很複雜,牽涉到很多

基因。美國人通常不會刻意分辨第一代基因轉殖作物

與非基因轉殖作物,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根本不是新東

西 (實質等同),不須強制標示,但對於第二代基因轉

殖作物,例如,一種提高維生素A含量的黃金米,就

要求必須標示。

至於我國,衛生署已於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公告基因改造的大豆及玉米應向衛生署辦理查驗登

記,規定自二○○三年一月一日起,非經衛生署查驗

登記許可,並予以公告的基因改造大豆及玉米,不得

製造、加工、調配、改裝、輸入或輸出。目前在國內

販售的基因改造的大豆及玉米,應於二○○二年四月

三十日前向衛生署辦理查驗登記。

同時衛生署公告以基因改造大豆及基因改造玉米

為原料的食品標示如下:

1. 以基因改造大豆或玉米為原料,且該等原料占

最終產品總重量百分之五以上的食品,應標示「基因

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

2. 以非基因改造的大豆或玉米為原料的食品,得

標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字樣。

3. 非基因改造的大豆或玉米,若因採收、儲運或

其他因素摻雜有基因改造的大豆或玉米未超過百分之

五,且此等摻雜非屬有意摻入者,得視為非基因改造

大豆或玉米。

4. 使用基因改造的大豆或玉米所製造的醬油、大

豆油 (沙拉油)、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得

免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

5. 前述標示字樣應加標於品名或大豆、玉米原料

成分之後或其他明顯處所,其字體長度及寬度不得小

於二公厘。

6. 強制標示開始實施日期:

坽二○○三年一月一日:農產品形態的大豆及玉

米,包括大豆、大豆粉、玉米、碎 (粉) 狀玉米。

夌二○○四年一月一日:以大豆、玉米為主原料

的初級加工食品,包括豆腐、豆乾、豆漿、豆花、冷

凍玉米、罐頭玉米、大豆蛋白製品。

奅二○○五年一月一日:其他較高層次含大豆、

玉米之加工食品,惟不包括醬油、大豆油 (沙拉油)、

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加工層次高且最終產

品中不含轉殖基因片段或蛋白質的大豆、玉米加工食

品。

7. 自願標示開始實施日期:二○○一年一月一

日。

已制定標示法的國家 德國、丹麥、法國、芬蘭、希臘、英國、瑞典

、荷蘭、挪威、瑞士、奧地利、義大利、西班

牙、葡萄牙、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中華

民國、韓國、日本

即將執行標示制度的 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俄羅斯

國家

其他各國的情況 1.巴西-憲法上已要求建立標示法,但制度仍

未建立。

2.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正考慮就基因改

造食品進行公聽會,收集公眾意見,以決定

是否訂定標示法。

3.加拿大-國內仍對此議題有所爭議,尚未訂

定標示法。

4.中國-將基因改造食品列為「新資源食品」

,須通過委員會審核並貼上所屬標籤,但針

對標示制度的相關法令,仍在研究中。

表二 世界各國執行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制度的現況

Page 7: 基因改造食品 發microbiology.scu.edu.tw/MIB/wong/courses/safety/ppt/sGMO2.pdf · 妺番茄:基因轉殖的「甜味番茄(Flavr Savr)」是 最早研發成功的基因轉殖作物,一九九四年引進美

科學發展月刊

專 題 報 導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Monthly585

七、我國管理現況及因應措施

目前國內有關食品安全的法規為「食品衛生管理

法」,該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為衛生署,在農產品方

面的分工,田間試驗階段的管理為農委會權責,上市

後或製成加工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則為衛生署權責,至

於進口大豆及玉米供為飼料用的管理,依據「飼料管

理法」亦為農委會權責。有關國內對GMO產品的管

理,目前僅農委會分別對植物及動物訂有田間試驗管

理規範。此外,衛生署已研訂「重組DNA技術衍生食

品的安全性評估準則」,以規範GMO食品的消費安全

性評估及標示事宜。

鑒於目前有關GMO產品的安全性與貿易等相關

議題尚無定論,同時國際間對GMO產品貿易及管理

規範的意見仍甚分歧,有關GMO產品的管理應朝下

列原則進行:

坽目前國內有關GMO產品從研發到商品化相關

管理法規尚未完備,應加速制訂基因轉殖作物田間試

驗管理之規範,並研究基因轉殖作物對生態環境的可

能影響及評估技術。

夌應成立基因改造食品管理與檢驗的工作小組,

建立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與檢驗機制。

奅有關GMO產品的生物安全性、對生態環境及

生物多樣性等層面的影響等相關資料仍甚缺乏,應加

緊蒐集相關資訊。

妵加強有關GMO產品的正確資訊宣導,將GMO

產品的研發、安全性評估及相關知識,經由資訊傳播

教育廣大的消費者。

又鑒於GMO產品管理所涉及的層面甚廣,包括

國際經貿、食品衛生、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產業

安全等議題,與經濟部、衛生署、環保署及農委會等

相關部會均有關聯。農業生技相關產業應加強蒐集相

關資料並進行研析,以妥為因應GMO產品在國際間

的發展情勢。

(收稿日期:90年5月11日;刊登日期:9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