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文導論...2 三. 上課簡目 I. 主題演講...

12
1 105 學年第 1 學期 醫學人文導論 雷文玫老師、楊秀儀老師、鄧宗業老師 上課時間:每週四 10:10AM–12:00PM 上課地點:9/229/2910/61/51/12 大班上課(第二教學大樓一樓 211 教室) 10/13–12/29 小班上課 A 班(第一教學大樓 3 133 教室) B (護理館 5 511 教室) C 班(研究大樓 1 102 教室) . 課程目標 瞭解醫療的對象是「人」,而不只是「病」,應尊重病人在醫療照護過程中, 應有的主體性。 瞭解同一個「疾病」 (disease) ,會因為病人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病經驗」 (illness) 看見病人經驗的病痛、受苦與身心障礙,並反思這些經驗與社會經濟的不平 等,如何相互型塑。 認識醫師專業權力的特質與歷史經驗,並反思醫療專業應有的倫理與責任。 . 課程說明 「醫學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泛指將人文學科 1 、社會科學 2 以及藝術 3 等學科應 用到醫學教育與臨床,希望幫助醫學生看見人性、理解病人的痛苦、關心病人的主體 性,並且思考自己的責任4 在這個脈絡下,本課程的三個單元從「尊重病人自主」、「健康與社會正義」及「醫 療專業權力與倫理」三個醫學人文的核心價值,運用電影、小說、紀錄片及歷史案例 等素材,讓學生重新看見病人作為一個人,如何與社會與醫療體系互動,並以講授、 討論及分組報告等方式,輪流帶領同學更進一步反思病人、社會與醫療專業三者的關 係,培養學生對價值與制度的反思能力,共同思考醫療專業應有的倫理責任,以及如 何型塑一個對病人更友善的社會。 1 一般是指文學、哲學、倫理、歷史與宗教等。 2 一般是指人類學、文化研究、心理學,及社會學等。 3 一般常用文學、戲劇、電影,及視覺藝術等。 4 有關醫學人文的內涵、理念及緣起,參見謝博生,《醫學人文教育》,台灣大學醫學院出版,1999 。奧斯勒著, 鄧伯宸譯,《生活之道: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生活與行醫哲學》,立緒出版, 2006 ,及 Edmund D. Pellegrino, M.D. “Educating the Humanist Physician: An Ancient Ideal Reconsidered.” JAMA 1974; 227 pp.1288-94 (11)

Transcript of 醫學人文導論...2 三. 上課簡目 I. 主題演講...

  • 1

    105 學年第 1 學期

    醫學人文導論

    雷文玫老師、楊秀儀老師、鄧宗業老師

    上課時間:每週四 10:10AM–12:00PM

    上課地點:9/22、9/29、10/6、1/5、1/12 大班上課(第二教學大樓一樓 211 教室)

    10/13–12/29 小班上課 A 班(第一教學大樓 3 樓 133 教室)

    B 班 (護理館 5 樓 511 教室)

    C 班(研究大樓 1 樓 102 教室)

    一. 課程目標

    瞭解醫療的對象是「人」,而不只是「病」,應尊重病人在醫療照護過程中,應有的主體性。

    瞭解同一個「疾病」(disease),會因為病人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病經驗」(illness),看見病人經驗的病痛、受苦與身心障礙,並反思這些經驗與社會經濟的不平

    等,如何相互型塑。

    認識醫師專業權力的特質與歷史經驗,並反思醫療專業應有的倫理與責任。

    二. 課程說明

    「醫學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泛指將人文學科1、社會科學2以及藝術3等學科應用到醫學教育與臨床,希望幫助醫學生看見人性、理解病人的痛苦、關心病人的主體

    性,並且思考自己的責任。4

    在這個脈絡下,本課程的三個單元從「尊重病人自主」、「健康與社會正義」及「醫

    療專業權力與倫理」三個醫學人文的核心價值,運用電影、小說、紀錄片及歷史案例

    等素材,讓學生重新看見病人作為一個人,如何與社會與醫療體系互動,並以講授、

    討論及分組報告等方式,輪流帶領同學更進一步反思病人、社會與醫療專業三者的關

    係,培養學生對價值與制度的反思能力,共同思考醫療專業應有的倫理責任,以及如

    何型塑一個對病人更友善的社會。 1 一般是指文學、哲學、倫理、歷史與宗教等。 2 一般是指人類學、文化研究、心理學,及社會學等。 3 一般常用文學、戲劇、電影,及視覺藝術等。 4 有關醫學人文的內涵、理念及緣起,參見謝博生,《醫學人文教育》,台灣大學醫學院出版,1999。奧斯勒著,鄧伯宸譯,《生活之道: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生活與行醫哲學》,立緒出版,2006,及 Edmund D. Pellegrino, M.D. “Educating the Humanist Physician: An Ancient Ideal Reconsidered.” JAMA 1974; 227 pp.1288-94 (11)。

  • 2

    三. 上課簡目

    I. 主題演講 :那些醫學院沒有教的事(陳芸副院長,亞東紀念醫院教

    學副院長、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II. 「以病人為師」訪談工作坊(雷文玫老師、鄧宗業老師)

    III. 醫學人文的核心價值

    單元一:病人自主權(楊秀儀老師)

    自主 vs. 父權 告知後同意法則 現實醫療環境中的病人自主權 論自由的真諦

    單元二:健康與社會正義(雷文玫老師)

    健康不平等:病痛的個人及社會意義 疾病的意義:失序與負擔 愛滋病患面臨的污名與歧視:個人與社會責任 健康與社會正義:「以病人為師」訪談成果分享

    單元三:醫療專業權力(鄧宗業老師)

    Respect for persons, beneficence, and justice: Lessons from Tuskegee Syphilis Study To do or not to do: 醫師應否參與死刑之執行 Understand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Review and reflection

  • 3

    四. 授課進度表(分班名單將於 10/6 第三次上課公布) 

    週次 日期 A 班 B 班 C 班

    1

    9/15

    中秋節放假一天

    2

    9/22

    課程介紹(雷文玫、楊秀儀、鄧宗業)

    3 9/29

    主題演講:

    那些醫學院沒有教的事

    (陳芸副院長,亞東紀念醫院教學副院長、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4 10/6

    以病人為師:訪談工作坊(雷文玫、鄧宗業)

    5 10/13

    病人自主權

    (楊秀儀)

    健康與社會正義

    (雷文玫)

    醫療專業權力

    (鄧宗業)

    6 10/20

    7 10/27

    8 11/3

    9 11/10

    健康與社會正義

    (雷文玫)

    醫療專業權力

    (鄧宗業)

    病人自主權

    (楊秀儀)

    10 11/17

    11 11/24

    12 12/1

    13 12/8

    醫療專業權力

    (鄧宗業)

    病人自主權

    (楊秀儀)

    健康與社會正義

    (雷文玫)

    14 12/15

    15 12/22

    16 12/29

    17 1/5 遇見

    (大班:雷文玫、楊秀儀、鄧宗業)

    18 1/12 期末評量週

  • 4

    五. 上課方式

    本課程安排 5 次大班上課和 12 次小班上課。小班上課時,老師輪流和每組學生,就 3 個單元所要呈現的核心主題與價值,進行講授、討論或分組報告。

    請各位同學在課前務必閱讀完指定教材,並準備回答各單元預擬的問題,以便有效地參與課堂討論。

    六. 學期評分標準:

    請參照各次上課所列的「指定閱讀」文獻及「思考問題」,於上課前事先準備,以便上

    課參與討論。課程將綜合同學在三個單元的表現,由百分制換算為等第制給分。各單元

    所佔的百分比如下: 病人自主權:30%,包含:

    第一堂課後回饋:10% 第二堂回家作業:10% 第三堂電影心得:10%

    健康與社會正義:40 %,包含:

    「以病人為師」:分組訪談病人口頭報告 30% 訪談病人個人心得報告及上課參與討論 10%

    醫療專業權力:30%,包含:

    課前小考 15%; 本單元前三次,都會「先小考,再開始上課」,第四次不考。小考的目的

    在督促大家課前讀完「課前閱讀」的文獻。請大家在上課前,充分準備好

    如何回答該次的思考問題。課後閱讀旨在提供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學習的

    讀物。 回應報告 15%:

    請以本單元前 3 次上課內容為範圍,選擇你最有心得或最關心的議題,撰寫回應報告,展現您在人文方面的認識和深度思考。回應報告不是上課筆

    記,也不是閱讀資料的摘要。報告格式:A4,不做封面,開頭第一行註明姓名、學號,和醫人導的班別(A、B 或 C 班),每人最多 2 頁;第 3 頁起,一律不看。抄襲者,零分。請繳交紙本,A、B、C 班分別於第 16、12、8 週週四第 4 節下課繳交。若無正當理由,遲交者,扣分;遲交 12 小時者,零分。   

  • 5

    七. 請假規定

    缺席(未出席達 30 分鐘以上者)而未事前請假者,每次扣學期成績兩分。請假必須課前辦理,以電話、電郵或面報方式,通知當次單元的任課老師及課程負責人雷

    文玫老師 (分機 7377,[email protected]);緊急事件除外。

    八. 聯絡方式

    與本課程有關的一般事項,請找雷老師。各單元相關事宜,請找任課老師: 雷文玫(公衛所,醫學館 311-1 室,2826-7377,[email protected]) 楊秀儀(公衛所,醫學館 311-2 室,2826-7376,[email protected]) 鄧宗業(醫管所,醫學二館 226 室,2826-7390,[email protected]

    九、 上課詳目

    I. 主題演講: 那些醫學院沒有教的事(陳芸副院長)

    (亞東紀念醫院教學副院長、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II.「以病人為師」訪談工作坊 (雷文玫老師、鄧宗業老師)

    課前閱讀:

    Perri Klass, 「跨越界線」,《在你穿上白袍之前:醫生媽媽寫給兒子的 10封信》,pp.30-50,天下文化出版,2007。

    吳嘉苓,「訪談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pp.33-60,東華書局出版,2012。

    III. 醫學人文的核心價值

    本週開始的十二週,全班分為三個小班,輪流跟三位老師討論醫學人文的三個核心價

    值「病人自主權」、「健康與社會正義」及「醫師對專業權力應有的倫理責任」,最終

    分班名單及教室,將於前次上課(10/6)公布,請同學根據分班名單,到正確的教室上課。

  • 6

    單元一:病人自主權 (楊秀儀老師)

    大學令人嚮往之處何在?是否就是自主學習?但我們真的「知道」自主的價值

    嗎?真的有「實踐」自主的能力嗎?本單元將以「批判分析」(critical analysis)

    的角度,蘇格拉底式的教法,來帶領初進入大學的新鮮人認識「自主」,並從

    自主出發,來學習尊重病人自主。在四堂課中,會有大量的課堂問答,以及每

    堂課的課後作業。學生務必在上課前,切實讀完講義,並積極參與課程討論。

    1. 自主 vs. 父權

    思考問題:

    「你」為什麼要念大學?「你」決定選醫學系的原因為何? 你遇到一個外星人朋友,你告訴他,你將來想當「醫師」,但他聽不 懂醫師是什麼,請你解釋說明醫師是作什麼的。 醫人導是「必修」是否合理?明年起醫人導開放選修你贊成嗎?

    2. 告知後同意法則

    思考問題:

    你聽過「病人的利益,是我首要顧念」這句話嗎?你贊成嗎?要遵守這個誓言,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有什麼困難呢?幫病人作決定是醫師的責任嗎?

    善意的謊言好呢?還是殘酷的真相好呢?如果尊重病人自主權的後果,卻對病

    人不利益的話,應該怎麼辦呢?病人作了一個愚蠢的決定,要不要尊重這個決

    定呢?

    課前閱讀:

    楊秀儀,「誰來同意?誰作決定?─從告知後同意法則談病人自主權之理論與實際:美國經驗的考察」,《台灣法學會學報》,第 20 期,頁 367-410(1999年 10 月)

    3. 現實醫療環境中的病人自主權

    電影欣賞:心靈病房(The Wit)

    思考問題:

  • 7

    如何作一個生死決定?如何幫助病人作一個生死決定?死亡和生存的 意義為何?

    建議閱讀:

    蔡美娟,《我的抗癌歲月》,遠流出版社,1998。

    羅森邦,《當醫師變成病人》,天下文化,2000。

    4. 論自由的真諦

    「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人真的自由嗎? 青少年有抽菸的自由嗎?高中校規禁止抽菸是否侵犯自由?

    單元二:健康與社會正義(雷文玫老師)

    本單元終極的目標,是請同學以病人為師,分組訪談病人,以體會及反思生病經

    驗與社會正義的關係。前三次上課將採講授與討論並重的方式,協助同學瞭解生

    病對當事人及家人的影響,以及社會與健康如何相互型塑,思考社會應有的責任。

    此外,同學另外要主動跟老師約時間,確認訪談大綱,最終在第四堂課提出分組

    報告。

    由於「合適」的訪談對象可遇不可求,即使同學還沒分組,請同學在開學初

    即開始構思可能的人選,並閱讀本單元第四次上課指定的課前閱讀,瞭解進行訪

    談應注意的事項,以便在本單元開始上課並公布分組名單時,盡快形成你們組的

    訪談計畫,並確定合適的訪談對象。為了讓訪談順利進行,也為了避免無意間傷

    害了病人的感受,訪談計畫請先跟老師討論,確認訪談大綱後,再接觸病人並執

    行訪談。

    1. 疾病的意義:失序與負擔

    課前閱讀:

    卡夫卡,2005,「蛻變」,《卡夫卡小說傑作選》,頁 94-125,台北:麥田。

    思考問題:

    請從故事裡的蛛絲馬跡,勾勒出發病以前的葛勒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擔憂與夢想?

  • 8

    假如葛勒的變形是一種病,他有哪些生理或心理的症狀?這些症狀如何影響他的自我心象與生活?   

    假如葛勒生病後過世前仍然能說人話,你覺得他會想跟家人說什麼?  葛勒的死因是什麼?誰該為他的死亡負責? 假如你有機會幫助葛勒,讓他有比較好的出路,你會如何更改這篇小說?

    2. 健康不平等:病痛的個人及社會意義

    思考問題:

    「蛻變」裡的葛勒及家人社經地位及教育程度如何?當葛勒生病後,他們的生活面對哪些衝擊?在應變的資源,面臨有哪些限制? 那些因素會影響健康?哪些是個人可以自己控制?哪些自己無法控制? 為什麼性別、地區及階級會影響健康?針對這些差異,我們應該做甚麼來促進全民的健康?    課後閱讀: 蔡友月,2004,「台灣癌症患者的身體經驗:病痛、死亡與醫療專業權力」,《台灣社會學刊》,33 期,頁 51‐108。(請跳過前面,直接從 pp.63「研究結果及分析」開始閱讀即可)   

    3. 愛滋病患面臨的污名與歧視:個人與社會責任

    紀錄片觀賞:我的愛滋朋友

    課前閱讀:

    認識愛滋宣導資料 吳嘉苓,2006,「讓烙印不再:愛滋防治與疾病的污名」,《台灣醫療四百年》,頁 208-215。

    思考問題:

    愛滋病是什麼?傳染途徑為何?如何避免傳染?AIDS 病人與 HIV 感染者有何不同? HIV 感染者的處境,跟葛勒及癌症病患的處境,有哪些異同? 什麼是烙印、偏見與歧視?有什麼不同?我們對於社會存在的污名或歧視,有什麼責任嗎?

  • 9

    從台灣的法令與報章雜誌,你知道台灣的愛滋感染者面臨哪些差別待遇嗎?你認為上述的差別待遇,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的?

    參考資料: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電子檔詳見 e-campus或 dropbox 資料夾)

    4. 「以病人為師」訪談成果分享

    經過前三次的上課,這次上課希望同學能應用這個單元所學,透過分組專

    題研討及報告,展現你對於健康與社會正義的敏感度與反省力。各組所選

    的題目可以包括 -- 但不限於: (1) 訪談病人或特定病友團體的生病經驗,或: (2) 訪談健康相關非營利組織,甚至; (3) 調查家鄉人口的社會經濟及健康狀況 訪談的目的,是希望你們能展現對於以下四個問題的敏感度及反省力: (1) 生病或受傷對於一個人有哪些影響? (2) 社經階級因素如何影響健康及生病的經驗? (3) 哪些是當事人能控制的?那些不是? (4) 我們可以如何改變社會來促進健康或改善生病的經驗?

    分組方式:原則上會在 10/6 訪談工作坊公布訪談分組名單。 分組訪談作業:開學你們就可以先思考可能的主題,但因為希望

    你們應用所學,所以:請於本單元第二次上課結束後一周內,小

    組內部確定主題,並且寫一份一頁以內的 proposal(proposal 的格式,詳見 e-campus],email 寄給我,說明你們的主題、研究對象、搜尋資料的方式或搜尋文獻的範圍等等。

    至遲請於第三次上課以前,跟我討論後確定你們的主題,然後利用一周內的時間做訪談或研究,

    請於第四次上課時間交兩個成果: (a) 以組為單位提出口頭報告;(b) 以個人為單位,交一份 3 頁以內的心得,歸納你的發現,以及你個人的收穫、心得、問題或意見。

    為了保護病患或其他個人隱私,報告內容請隱藏病人可識別的個人身分,簡述病人的年齡、社經地位、疾病與症狀。

    ** 引用他人見解或研究成果,請務必註明出處,一方面表達對別人智慧財產權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方便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讀者查閱。除非有加上下

    引號引用,否則,引用他人的文章,請用自己的話表達,不要直接逐字逐句

    照抄,否則也是一種抄襲,即使有引註,亦同。抄襲者以零分計。

  • 10

    第四次上課,每組報告 12 分鐘,將嚴格控制時間。 各組報告完畢,將進行匿名票選,第一名組員訪談部分的成績,保證 90 分

    以上,並有權於最後一次大班上課,再分享一次給全班,並開放外界旁聽。

    單元三:醫療專業權力(鄧宗業老師)

    本單元前三次,都會「先小考,再開始上課」,第四次不考。小考的目的在督

    促大家課前讀完「課前閱讀」的文獻。請大家在上課前,充分準備好如何回答

    該次的思考問題。課後閱讀旨在提供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學習的讀物。

    1. Respect for persons, beneficence, and justice: Lessons from Tuskegee Syphilis Study

    思考問題: 請提出三個您認為本案例重要且值得討論的,有關醫學人文的議題。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 對於這事件,您有何省思?特別是在醫學教育方面。

    課前閱讀:

    Free Dictionary. “Tuskegee Study of Untreated Syphilis in the Negro Male” at http://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Tuskegee+Study+of+Untreated+Syphilis+in+the+Negro+Male [accessed on Aug. 24,2011]

    課後閱讀:[書籍於陽明圖書館有收藏;電子檔詳見 e-campus 或 dropbox 資料夾]

    Allan M. Brandt. 1978. “Racism and research.”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 8(6). pp. 21-29. Susan M. Reverby. eds. 2009. Tuskegee's truths: Rethinking the Tuskegee syphilis study.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ethical principl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JAMA. 310 (20).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1997. Belmont report: Ethic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research. http://ohsr.od.nih.gov/guidelines/belmont.html. [accessed on Aug. 24,2011]

  • 11

    2. To do or not to do: 醫師應否參與死刑之執行?

    思考問題:

    當法院決定以注射毒液(lethal injection)的方式執行死刑時,您贊不贊成「有醫師在場提供必要的協助」?您的理由為何?每位同學必須選擇正方或反

    方的立場,不可以沒有立場;上課時,雙方進行對話和辯論。

    課前閱讀:

    Atul Gawande.,2007,「死刑室醫師」,《開刀房裡的沉思》,(台北市:天下文化),頁 159-186。

    課後閱讀:[電子檔電子檔詳見 e-campus 或 dropbox 資料夾]

    Kenneth Baum. 2001-2002. “To comfort always: Physician participation in executions.” New York University Journal of Legislation and Public Policy. 5(1): 47-82. Or see http://www.wiggin.com/files/Baum202.pdf

    3. Understand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思考問題: 病人對於自身病痛及其處治的觀點,有哪些特性? 治療疾病時,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的醫師,為什麼還需要去了解病人的觀點?

    請問 trained incapacity 是什麼意思? 紀錄片觀賞:邱大昕導演,《向前走,運杖哦!》,中文,35 分鐘 內容簡介:嗚咪在不知原因的情況下失明,讓她人生陷入黑暗,在丈夫的支持

    下,她開始上點字課與視障班,漸漸培養起聽覺、嗅覺、觸覺等其它器官的敏

    感,適應了失明的生活。除了克服視障的生活能力訓練外,她接受按摩的職業

    訓練,慢慢地重拾以前喜歡的手工藝製作,也開始對手上的枴杖有了新的體認。

    課前閱讀:

    Yves Longtin, Hugo Sax, Lucian L. Leape, et al. 2010. “Patient participation: Current knowledge and applicability to patient safety.” Mayo Clin Proc. 85(1), pp. 53-62.

  • 12

    4. Review and reflection

    思考問題: 在這單元,我想到、學到什麼有關醫學人文的重要內容? 醫療專業權力的基礎為何?這權力有何重要性?

    課前閱讀:[電子檔詳見 e-campus 或 dropbox 資料夾]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2007, International Code of Medical Ethics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2007, Declaration of Geneva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2005. "The physician and society" in “Ethics manual, fifth edi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2(7), p. 572, pp. 573-574, and also the 2008 “revision to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ethics manual.” pp. 887-888.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9,「醫界倫理紀律」宣言 《醫師法》,第三章「義務」,第四章「懲處」 《醫療法》,第四章「 醫療業務」,第五章「醫療廣告」, 第八章「醫事審議委員會」 林啟禎,2006,《韓石泉醫師的醫師十箴》,中華日報醫藥版 01/15/2006

    十、 推薦課外讀物及網路資源

    1. 愛德華‧羅森邦著,《當醫生變成病人》,天下文化,2000。 2. 路易士‧湯瑪斯著,廖月娟譯,《最稚齡的科學:一位偉大醫師的觀察》,天下文

    化,2002。 3. 崔西‧季德著,錢基蓮譯,《愛無國界:法默醫師的傳奇故事》,天下文化,2005。 4. 傑若‧古柏曼著,廖月娟譯,《醫學院沒教的一課》,天下文化,2008。 5. 許爾文‧努蘭著,楊慕華、崔宏立譯,《死亡的臉》,時報,2009。 6. 許爾文‧努蘭著,林文斌、廖月娟譯,《生命的臉》,時報,2010。

    網路資源

    1. Physicians for Human Rights, at http://www.phrusa.org/ 2. Physician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http://www.psr.org/site/PageServer?pagename=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