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17
2017 July MEMO 早期臺灣、清朝統治時期 1 1 日本統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9 2 臺灣史(第一冊)總複習 21 3 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 31 4 1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7 28 29 23 4 24 31 25 26 30 3 指定科目考試 指定科目考試 指定科目考試 1 2 3 4

Transcript of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Page 1: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柒複習軌道

2017July 柒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MEMO

早期臺灣、清朝統治時期 1第 1 週

日本統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 9第 2 週

臺灣史(第一冊)總複習 21第 3 週

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 31第 4 週

1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7 28 2923

4

24

31

25 26

30

3

指定科目考試

指定科目考試 指定科目考試

第 1 週

第 2 週

第 3 週

第 4 週

Page 2: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5 週

第 6 週

第 7 週

第 8 週

捌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捌 2017August

MEMO

複習軌道

宋、元、明與盛清 40第 5 週

晚清的變局、第二冊總複習 48第 6 週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 58第 7 週

中國史總複習 66第 8 週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父親節

七 夕

Page 3: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9 週

第11週

第10週

教師節

中元節

玖2017September 玖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MEMO

複習軌道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複習 76第 9 週

歐美國家的變革 85第10週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94第11週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02924

7

2825 26 27

Page 4: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拾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拾 2017October

MEMO

複習軌道

從對立到多元世界、第四冊總複習 105第12週

世界史總複習 115第13週

學測全範圍 124第14週

2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

國慶日

萬聖節

中秋節

第12週

第13週

第14週

Page 5: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PB 第 1 週 1

subjectsusu cctcctctttttctcctttFor senior high schoolFFor

lhoolhoooolol

一、課程範圍重點

     本回的命題範圍是臺灣史的史前時代到清領時期。史前時代部分要了解各個

史前文化的特色及演變的過程。原住民部分要掌握各族的分布範圍及文化特色,

以及閱讀有關原住民的史料記載,如陳第的〈東番記〉、荷蘭傳教士甘治士的

〈福爾摩沙簡報〉、郁永河的《裨海紀遊》等。荷蘭與鄭氏時期的重點在於了解兩

個政權的統治策略與對外貿易的內容。清領時期要熟記清領前後期的分水嶺:經

濟的英法聯軍之役、政治的牡丹社事件,政治與經濟的前後期變化,如貿易型態

的轉變與進出口商品的異同,社會文化方面有關移民分布、民變、械鬥、宗教信

仰、科考教育等也要特別留意。

二、大考命題趨勢

     這幾年大考出現過大坌坑文化的特色、荷蘭治臺時期耕牛的引入、荷蘭的統

治策略、清代施琅建議的班兵制度、清代大小租戶制度、清代前期的消極治臺政

策、清代的民變械鬥與羅漢腳問題、清代番界土牛紅線等題目。由此可知大考還

是以政治、經濟的內容為主要命題趨勢。

三、複習技巧建議

     複習本週範圍時,從荷蘭、西班牙到鄭氏、清領前後期的統治策略一定要熟

讀熟記,每個政權的特殊制度也一定要有所了解。而在經濟方面,有關土地制度

的演變、貿易型態與內容的變化、港口的興衰等主題也要掌握並了解其沿革及影

響。

單選題(占 95 分,每題 2.5 分)

1. 十七世紀初的某份報告中有以下敘述:「我們曾認為雞籠與淡水是同一個地方,但

兩處其實有六里之遙。像這樣的誤判,在早期繪製的地圖上,有的把福爾摩沙畫成

一個紡錘,有的將其切分成三座島嶼。從現在開始,僅僅把福爾摩沙看做一個落腳

點,用來打開中國貿易的門戶並不夠積極,應該要有長久的治理藍圖。」請問報告

中的「我們」是指何者?

日本 英國

荷蘭 葡萄牙

臺中女中

林 秋 志 老師

早期臺灣、清朝統治時期

Page 6: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2 第 1 週 3

2.

圖 1

A

B

CD

參閱圖 1 的地理位置與歷史上原住民分布地區的配合,下列選

項何者正確?

A:布農族 B:賽夏族 C:西拉雅族 D:泰雅族

3. 某國內閣會議中提出:「臺灣土番部落為清國政府政權所不逮之

地,其證在從來清國刊行之書籍顯著,特於去年參議使清之際

,彼朝官吏之答判然,可看作無主之地,道理備矣。就我藩屬

琉球人民之殺害而報復,為帝國政府之義務,討番之公理,茲

亦得大基。」請問文中的「帝國」指的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英國 日本

中國 俄羅斯

4. 有段資料寫到:「竹塹(新竹)迄南崁(桃園)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

樹就蔭不得。……途中遇糜鹿群逐隊行,甚夥(多)。」此資料最可能出自於:

明末時陳第所著的〈東番記〉

康熙時郁永河的《裨海紀遊》

道光、咸豐時鄭用錫的《北郭園詩鈔》

咸豐、同治時林占梅的《潛園琴餘草》

5. 以下是一段關於十三行文化的敘述:「此村落的房子大多以木頭架高而成。平時除

了甲、耕種水田,也會飼養豬、狗之類的家畜,或乙、帶著村裡製造的鐵製標槍頭

去獵捕野鹿。耕作與打獵之外,村民也會丙、製作精美的陶器,女人也大多會織布

。平日空閒時,大家便蹲在地上聊天,談談前些日子丁、從其它地方換來的漢人錢

幣、琉璃珠等東西。」文中哪一句話,不符合十三行文化的發展情形?

甲 乙 丙 丁

6. 某個家族以其團練協助清朝官方平定戴潮春民變,爾後又在清法戰爭中協助朝廷擊

退法軍,因此受到劉銘傳重用,主掌撫墾局的一個支局,負責監視及安撫原住民,

開發山地資源,成為擁有樟腦專賣權的製造商。上文中所指的是下列哪一個家族?

板橋林家 霧峰林家 鹿港辜家 高雄陳家

7. 十七世紀初,「某些人」在臺灣的雲林、嘉義一帶建立基地,並招徠漳州、泉州無

業百姓前來墾耕,為漢人在臺灣的農墾事業奠下「初基」,也使原住民首度遭遇強

大的競爭對手。「某些人」是指何人?

日本倭寇 荷蘭水手 歐洲傳教士 漢人海商集團

8. 在臺灣,敬聖亭也稱為聖蹟亭,起源時間已不可考。目前臺灣最壯觀的聖蹟亭為桃

園聖蹟亭,爐高三層,於光緒元年大修,增加圍牆。每年春秋祭典時,由爐主將焚

化後的字紙灰燼送入河。前文中敬「聖」或「聖」蹟的「聖」主要是指何者?

關聖帝君 文昌帝君 天上聖母 玄武上帝

Page 7: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2 第 1 週 3

9. 臺灣史上某一時期的租稅制度首先是地租,土地分官田、文武官田及營盤田;前兩

者設等則,以收取賦稅。其次是稱為人丁銀的人頭稅,男子到了十六歲,都得每月

納銀五分,及年繳六錢。對於「番人」,則課以名為「番餉」的人頭稅。請問這是

哪一個時期的租稅情況?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前期 清領後期

10. 這個時期理論上未開墾的土地不是屬於官府,就是屬於於原住民。想要開墾的人必

須向官府申請「墾照」,取得墾照者(業戶)必須在一定期限內招佃開墾,然後報

丈升科,繳納正供。由於業戶向官府申請的土地面積通常很大,不是自己所能耕作

得了,於是業戶將土地劃分成數塊,招徠墾佃開墾。這項土地政策最早始於何時?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前期 清領後期

11.

照片 1

史銘同學為了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小論文競賽,到圖

書館查閱資料時,找到如照片 1 的錢幣照片,請問

這是哪一國發行的貨幣?

西班牙 荷蘭 葡萄牙 英國

12. 定春是乾隆晚期的臺灣人,當時臺灣發生民變,定

春和村民齊心合力,協助官軍抵抗叛黨。不久後,

叛逆肅清,定春及其同伴得到朝廷的嘉許,讓居住

的縣城更改名稱以資表揚。請問定春居於何地?

淡水 諸羅 鳳山 彰化

13. 「他縱橫海上,壟斷對日本的絲綢貿易,並南下馬尼拉。1633 年,東印度公司欲強

行進入廈門通商,被他打敗,後來雙方達成和解,東印度公司保證不再到中國沿海

,由他派船到臺灣進行貿易,留下的記錄也提到:『若公司想繼續存在下去,必須

把他這一根刺拔除。』其勢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見。」文中的「他」是何人?

李旦 顏思齊 鄭芝龍 鄭成功

14. 表 1 是清領時期的某項統計資料,請問表 1 最可能是關於哪一項主題的統計資料?

時間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同治 光緒 總數

數量 3 6 9 8 13 3 0 11 53

表 1

考上秀才的人數 考上進士的人數 書院設置的數量 書房設置的數量

15. 1670 年 6 月 23 日,「某國」商人派了兩艘船,載著東南亞等地的貨物及禮物,首度

來臺。鄭經盛大款待他們並回贈禮物,雙方洽商愉快,並訂定臨時通商協議。鄭經

要求「某國」商人一年付五百銀元,租用商館,並以出口免稅鼓勵「某國」商人將

臺灣商品出口到國外,而進口商品賣出後要繳 3% 的稅。請問「某國」是指何國?

荷蘭 英國 法國 西班牙

Page 8: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4 第 1 週 5

16. 以下為我國某一座島嶼之敘述:「雖然南島語族不在此定居,但卻不是個沒有留下

人類文明之地,為數不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此被發現,甚至比臺灣本島更早有漢

人移居的痕跡,加上位居海上要衝,向來被當成軍事要地控制。」請問該島嶼是:

澎湖 綠島 蘭嶼 龜山島

17. 日治時代的學者,曾將一般民間所稱的「新港文書」、「番仔契」加以匯編整理,列

為研究臺灣史的重要文獻,下列哪一項敘述符合其研究結果?

此文字是以羅馬字母拼寫高山族語言 此文字最早是由西班牙傳教士所引進

內容多為原住民與荷蘭人的土地契約 此文字利於荷蘭人向原住民傳教與教學

18. 史書記載,當時有位蘇格蘭牧師自今臺南沿海登陸;在鴉片煙霧瀰漫的風氣中,有

人因他而打破家中的「偶像」、唱起聖歌,也有人放火燒他寄宿的茅屋,並重金懸

賞其人頭。他眼看教會林立、島民漸次能唸出羅馬拼音的福佬話《聖經》經文,即

使常被生番攻擊,他也甘之如飴。他更在臺南成立「訓瞽堂」,為盲胞爭福利,奉

獻了基督耶穌的愛。上述情形最早發生於何時?

十六世紀前期 十七世紀前期 十八世紀後期 十九世紀後期

19. 明末時,他為避戰禍欲乘船到泉州,卻意外漂流至臺灣。後因不見容於鄭經,避居

羅漢門,以教授孩童及行醫為生。清朝統治臺灣後,又受到諸羅知縣季麒光敬重,

與季麒光等人成立臺灣史上第一個詩社―「東吟社」。上文中的「他」是何人?

沈光文 鄭用錫 林占梅 謝琯樵

20. 淮軍出身的劉銘傳是臺灣首任巡撫。他到任後推行了許多政策,諸如土地清丈、行政

區重劃、興築交通建設等。其中關於劉銘傳的清丈土地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政策主張廢除大租戶,推行結果非常成功

政策實施後,改由大租戶來負責完納正供

實施土地公有制政策,公平重劃土地,增加政府稅收

因清丈土地不公,引發施九緞事件,影響清賦的進行

21. 《臺灣通史》記載:「集集為彰化內山,自匪亂後,□業久廢。先生知其可為,入山

相度,建寮募工,教以熬□。既成,配(銷)歐洲,歲出數萬擔,大啟其利。至者

愈多,而集集遂成市鎮。」這段記載所述現象的時間為何?引文中的□所指為何?

乾隆年間,蔗糖 同治年間,茶葉 光緒年間,樟腦 大正年間,木材

22. 1869 年海關報告,這個市鎮只是淡水河附近的一個小村。但到了 1898 年,這裡的

人口已有 31,533 人,在全臺灣人口中僅次於臺南的 47,283 人,為全臺第二大城,

最主要的出口產品茶葉。透過加工、集散,大量的華人資本、外國資本因而聚集於

此,是臺灣開港後所出現的典型通商口岸城市。請問這是哪一個地區?

艋舺 大稻埕 滬尾 大嵙崁

Page 9: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4 第 1 週 5

23. 一股起自臺灣的反清勢力,在一年內取得了漳州、泉州以及潮州的大部分地區,勢

力最大時控有福建八府中的五府,以及廣東的兩個府。但這股反清勢力終究仍是曇

花一現,不敵清軍。這支臺灣反清軍隊的領袖是誰?

鄭成功 鄭經 朱一貴 林爽文

24.

種類 次數

甲 36

乙 15

丙 9

表 2學者研究臺灣清領時期的分類械鬥,指出總共有六十次,可

分為甲、乙、丙三大類型如表 2。請問甲類型為何?

籍貫 姓氏

職業 社團

25. 在今日臺中大肚鄉金聖公祠恭奉一些出土的骨骸,由於這些骨骸的骨脛特別粗長,

俗稱「大骨鬼」,當地民眾認為這是殉職的荷蘭士兵的屍骨,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的

見解。姑且不詳究定論為何,下列哪一件史實可以為當地民眾的看法提供較有利的

論證依據?

荷蘭驅逐西班牙人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沈有容諭退荷蘭人 荷蘭曾入侵臺灣中部

26. 有段資料描述漢人移民的艱辛:「內地窮民,在臺營生,囊鮮餘積,旋歸無日,其

父母妻子俯仰乏資,急欲赴臺就養,格於例禁,群賄船戶,冒頂水手姓名掛驗;經

汛口覺察,杖逐回籍之愚民,室廬拋棄,器物一空矣。」這種情景會發生在何時?

荷據時期 鄭氏時期 康熙年間 光緒初年

27. 清領時期,臺灣有位詩人以下列詩文紀錄其親身經歷:

詩一:「卦山何處擁旌旂,烽火連朝上翠微,優柔養寇機先失,倉卒陳兵計又非。」

詩二: 「皇帝元年秋,閏八月初吉。況有斗六門,天塹險無匹。背城鼓而東,一戰

勝可決。」

根據上述,這位詩人最可能在描述哪一項事件?

朱一貴事件 大甲西社事件 頂下郊拼 戴潮春事件

28. 考古學者何傳坤等人對於臺灣海峽撈獲的水牛、四不像鹿角等動物化石進行研究,

發現這些動物化石的年代約為一萬多年以前,且有些化石竟屬於華北動物群。關於

以上發現,下列哪一種解釋較為合理?

北方動物隨著史前人類南遷,在橫渡臺灣海峽時葬身海峽中

臺灣於一萬多年前可能與華北地區已有頻繁的海上貿易往來

北方動物群可能在冰河時期南遷,進入臺灣與大陸間的陸橋

這些動物可能是當時臺灣先民於大陸捕獲,並用於祭祀水神

Page 10: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6 第 1 週 7

29. 1622 年,荷蘭進據澎湖,築城打算長久占領。1624 年在明軍包圍下,經過談判,

荷蘭同意拆城退出澎湖,並在福建官員許可下轉往臺灣。由此反映出什麼狀況?

臺灣當時並不是明朝的領土

明朝因外商來華貿易實施海禁

荷蘭向明朝商借臺灣為商業據點

明朝積極招徠外國商人來臺從事貿易

30. 老師上課時講到:「美國商船在臺灣南端觸礁,船員遭生番殺害。當時美國駐廈門

領事來臺處理,清廷在臺官吏卻以生番凶悍不可理喻,番地不歸地方官管轄為由,

而加以推諉。後來他深入番地,與生番頭目簽訂協議,並宣稱臺灣番地不隸屬中國

版圖,此事埋下了日後日本侵臺的遠因。」請問文中的廈門領事是以下何人?

陶德 李仙得 必麒麟 馬雅各

31. 清代某部地方志記載該行政區的管轄範圍「東界大山,西抵大海,南界鳳山縣,西

南界臺灣縣,北界大雞籠山」,這部書應是:

康熙時編纂的《諸羅縣志》 道光時編纂的《彰化縣志》

同治時編纂的《淡水廳志》 道光時編纂的《噶瑪蘭廳志》

32. 「他們居住在北部,是臺灣唯一既非以農耕也非以漁獵採集維生,而是以經商維生

的南島民族。他們向漢人提供硫磺、黃金,以交易琉璃珠、鐵器與織品。再以換得

的商品向其它更內陸的原住民交換黃金和鹿皮等貨物。他們也製造許多交易品:包

括鹽、箭頭、衣物、小刀,更令人訝異的是還有鐵製農具(使用中國進口的鐵料)

。他們和其它群體都相處融洽,帶著手藝與貨物,由一村尋訪到下一村。」請問上

述資料源自何人的觀察記載?

十七世紀荷蘭傳教士甘治士 十七世紀西班牙神父艾斯奇維

十九世紀英國牧師馬雅各 十九世紀加拿大牧師馬偕

33. 臺灣道劉璈嘗云:「名曰開山,不過鳥道一線,防不勝防,且有旋開旋塞者,至今

地多曠土,兵民無所憑依。名曰撫番,不過招番領賞。濫賞何益?且有旋賞旋叛者

。至今殺人如故,番民格格不入,以致『開撫』踵事虛靡,有名無實。」請問劉璈

是在批評何人的政策?

鄭成功 鄭經 施琅 沈葆楨

34. 專家發現,印尼的土著也和臺灣的原住民一樣,有紋身、缺齒、拔毛的習慣,此外

也重視老人、年齡分級,並有靈魂崇拜。關於這樣的相似度,應如何解釋?

顯示全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都有相似性

顯示臺灣原住民曾跨海遠征,占領印尼,改變其風俗習慣

顯示臺灣原住民為印尼土著的後裔,其習慣都模仿印尼土著

顯示臺灣與印尼土著早期原屬同一族群,擴散後仍維持原本習俗

Page 11: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6 第 1 週 7

35. 《從征實錄》記載某人來臺前的一段談話:「臺灣田園萬頃,沃野千里,餉稅數十萬

……近為夷人占據,城中夷夥,不上千人,攻之垂手可得者。我欲平克臺灣,以為

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這是鄭成功的談話 文中的城是指聖多明哥城

這份記載應是荷蘭人所為 文中的夷人是指臺灣原住民

36. 史書記載:「乾隆末年按全臺大勢,『甲』、『乙』之民居十分之六七,『丙』民在

三四之間。以南北論,則北淡水、南鳳山多『丙』民,諸羅、彰化二邑多『甲』、

『乙』戶;以內外論,則近海屬『甲』、『乙』之土著,近山多『丙』民。」請問『丙

民』是指:

漳州人 泉州人 福州人 客家人

37. 清朝末年,鴉片危害中國民眾,以東南各省最為嚴重,其中又以臺灣受毒最深。英

商怡和洋行曾統計,全臺每月消費鴉片七百箱,一年八千四百箱。全中國進口鴉片

七萬六千箱之中,臺灣就占了十分之一以上。這時在臺漢人約有兩百多萬人,估計

近四十萬人有鴉片癮。上述情形可能發生於何時?

嘉慶年間 道光年間 同治年間 宣統年間

38. 此族的男子,只有勇士和貴族才能刺青,平民則不被允許。這是身分的表徵,也具

有保護作用,以免貴族被誤殺。平民女子也不能刺青,貴族女子在手掌背刺百步蛇

紋,通常在少女時期完成。請問這是臺灣哪一原住民族的習俗?

魯凱族 泰雅族 排灣族 達悟族

題組題(占 5 分,每題 2.5 分)

39 - 40 題為題組

◎表 3 是清代臺灣開港後,臺灣三大出口商品的資料(統計時間:1868 ~ 1895 年)。

商品名稱 生產地區 出口港口 出口總值比率

甲 A Ⅰ 54%

乙 B Ⅱ 36%

丙 C Ⅲ 4%

表 3

39. 請問表中的「乙」是什麼產品?

蔗糖 茶葉 稻米 樟腦

40. 請問表中的「Ⅰ」是哪一個港口?

鹿港 打狗 安平 淡水

詳細解說請參見詳解本 p.1

Page 12: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第 1 週8 第 1 週 PB

  本回的命題範圍是臺灣史的史前時代到清朝統治時期。在分析試題時,希

望學生對於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國家以及歷史因果關係等要熟讀

熟記。如第 5. 題、第 9. 題等都是有關時代特色;第 13. 題、第 19. 題、第 23. 題考重要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蹟;第 2. 題、第 25. 題、第 38. 題等考原住民;第

10. 題、第 15. 題、第 21. 題、第 39. 題、第 40. 題考經濟貿易等內容。此外,同

學要善加運用「關鍵字」的解題技巧。例如第 9. 題的「營盤田」可知是鄭氏的

屯田政策;第 11. 題照片中的 VOC;第 17. 題的「新港文書」;第 33. 題「開山

撫番」等等都可作為判斷答案的關鍵。

Page 13: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1第 1 週

請參見內容 p.1

鋫 鋳 鋴 鋽 鍃 鎄 鎭 䥅䥑 麿 鐗 匁 鐝 鐭 鐾 䥪鑔 鑹 锭 関 䦧 间 阳 䧥枠 䨤 靀 䨵 鞲 韂 噔 䫤惨 颹 䬙 飱 塄 餎 餙 冴

單選題

鋫題目中「從現在開始,僅僅把福爾摩沙看做一個

落腳點,用來打開中國貿易的門戶並不夠積極,

應該要有長久的治理藍圖」可推論「我們」已經

來到臺灣,並且有所規劃。

  日本在十七世紀初曾派兵打算征服臺灣,後遇

暴風不果而歸,並未落腳於臺灣

  英國未曾在臺建立據點

  葡萄牙已據有澳門向中國貿易,並不將臺灣視

為對中國的貿易據點,因此答案為荷蘭。

鋳 布農族主要分布中央山脈南段,廣及高雄市那

瑪夏區、臺東縣海端鄉,部分則居住在南投縣

境內。地圖中 A 標記在臺灣北端,與事實不符

  賽夏族主要居住於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山區

,又分為南、北兩大族群。北賽夏居住於新竹

縣五峰鄉,南賽夏居住於苗栗縣南庄鄉與獅潭

鄉。地圖中 B 標記在東部宜蘭,與事實不符

  西拉雅族為分布於南部平原地帶之平埔族,符

合地圖中 C 之標記

  泰雅族分布在臺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

蓮連線以北地區。而地圖中 D 標記在臺灣南端

,與事實不符。

鋴關鍵字為「我藩屬琉球」,琉球兩屬於清朝及日本

,文中已提到「清國政府」,可見敘述者為日本政

府。這段內閣會議討論結果引發了 1874 年「牡丹

社事件」:1871 年琉球宮古島民赴琉球國中山府納

貢,回航時遇颱風,漂流至臺灣東南部。69 人中

有 3 人溺斃,餘者登陸八瑤灣,遇高士佛社及牡

丹社之排灣族人襲擊,54 人被殺,12 人得附近漢

人救護,倖免於難,經鳳山縣官府護送至福州轉乘

船隻回琉球。日本向清廷興師問罪,清廷以臺灣

番地乃未王化之化外之地為由以拒。日本朝野幾

經討論,並諮詢參與解決羅妹號事件的李仙得,

決議出兵嚴懲番民。1874 年 4 月由西鄉從道中將

率領軍艦,登陸射寮,附近番社均表示願意歸順

,惟獨牡丹社及高士佛社不降。5 月 22 日陸軍中

校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進攻石門隘口,遭激烈

反擊,日軍死傷 20 餘名,牡丹社阿祿頭目父子等

12 人亦陣亡。隨後日軍分三路攻入牡丹社及高士

佛社,兩社始投降。日軍旋即以龜山(射寮南邊) 為大本營,架橋開荒,作久居之計。清廷得知日

本出兵侵臺後向日本外務省抗議,派沈葆楨為欽

差大臣經略臺灣。經英使威妥瑪(Thomas Wade)協調,雙方在北京訂約,清廷賠款 50 萬兩,撫恤

遇害難民,並保證該地不會再發生殺害外國航行

者之事件。1874 年 12 月 20 日日本自臺灣撤兵。

鋽文中顯見當時臺灣西北部人煙稀少、鹿群眾多。

  明末沈有容為驅逐倭寇而發兵臺灣,邀請陳第

隨從。事後,陳第根據在臺灣約 20 天的經驗作

成〈東番記〉。〈東番記〉全文一千四百餘字,

記述臺灣西南部沿岸原住民生活習俗與地理風

光,為最早描繪臺灣平埔族(西拉雅族為主)

生活的中文著作。故與題目描述的地點不相符

  1696 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冬,福建福州火藥

庫火災,焚毀火藥 50 餘萬斤,依規定典守者福

州府知府要補齊差額,因製作火藥所需硫磺甚為

珍貴,福建並未生產,負責管理的火藥的同知王

仲千麾下幕賓郁永河自告奮勇前往臺灣北部的北

投採硫磺。郁永河自鹿耳門抵臺,至赤崁(今臺

南市)招募工人。連同郁永河在內共 47 人動身

北上,到達八里後再僱用「艋舺」(小舟)前往

北投採硫(約今北投龍鳳谷附近)將近半年才回

福建交差

  道光、咸豐、同治時,新竹到桃園一帶已為

漢人高度開發,不會有題目描述的原始風貌。

鍃臺灣的水稻耕作,是荷治時期引入漢人移民後

才開始的,故錯誤。帶著村裡製造的鐵製標

槍頭去獵捕野鹿、製作精美的陶器、從其它

地方換來的漢人錢幣等,皆符合距今四百年前的

十三行文化的生活狀況。

鎄協助清廷平定戴潮春民變的是霧峰林家的林文察

與新竹林家的林占梅;協助劉銘傳於基隆擊退法

軍的是霧峰林家的林朝棟,事後劉銘傳任命林朝

棟為中部撫墾局負責人,也給其樟腦專賣特權。

  板橋林家、高雄陳家未協助平定戴潮春民變

鹿港辜家要到日治時期才會崛起。

鎭此題的關鍵在於十七世紀初於雲嘉地區,日本

倭寇、荷蘭水手、歐洲傳教士並未在雲嘉地

區建立基地。這是當時著名的海盜商人集團顏思

齊於笨港所建立的基地。顏思齊為福建人。年輕

時前往日本平戶居住。後來從事海上貿易,往來

Page 14: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2 第 1 週

日本、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逐漸累積財富,成為

當地漢人首領,被稱為「甲螺」。他也從事走私活

動形成海上武力集團,並在臺灣建立據點。顏思

齊主要活動於笨港(今北港)一帶,逐步開發到

諸羅山(今嘉義一帶),他繼續招募漢人到臺灣,

勢力再度擴大,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海上商

盜集團。顏思齊死後,勢力漸為鄭芝龍所接收。

䥅聖蹟亭或敬聖亭是尊敬字紙的行為,其跟文字教

育有關,故答案為文昌帝君。

 關聖帝君是武財神

  天上聖母最初是漁民保護神

  玄武上帝是水神及戰神。

䥑題幹中的關鍵詞是「官田」、「文武官田」與「營

盤田」,這是鄭氏治臺時期特有的土地制度,尤其

是營盤田乃是軍屯的一種,是為了解決糧食不足

的問題而推行的兵農合一政策。

麿開墾土地必須先向政府申請墾照乃是清領初期的政

策。墾荒工作艱辛、有風險性,須投入大量勞力、

資金、技術,因此墾戶取得土地後,並不自墾,而

是將荒埔分成較小地塊,招佃戶開墾。佃戶負責實

際墾荒,墾成後享有「永佃權」,即準所有權,一

套土地關係(或制度)應運而生。墾戶成為業戶,

是地權所有人,負有納稅義務,並享有土地收益權

,向佃戶收取地租,稱「大租」。佃戶常將其田園

再招現佃人耕種,並收取地租,稱「小租」。於是

出現一田二主,雙層土地所有權的制度,即一土地

上有大租戶、小租戶、現佃人,稱「大小租制」。

日治初期鑒於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大租權整

理,由政府以公債買銷大租戶的權益,以小租戶

為業主,大租戶不再存在。

鐗錢幣上的「VOC」字樣即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的縮寫。1602 年 3 月,荷蘭國內對亞洲進行貿

易的諸公司在聯省議長的協調以及共和國攝政的

干預之下,達成協議,共同組成東印度公司,所

以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 VOC。匁從題幹可知這是林爽文事件。1786 年(乾隆 51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時,諸羅城民「掘樹根、煮

豆粕以充饑;而守志益堅」。1787 年亂平,乾隆下

詔改諸羅縣名為嘉義縣,取「嘉其忠義」之意。

鐝李旦與顏思齊都在 1625 年去世,而兩人的海

上事業為鄭芝龍所繼承。鄭成功出生於 1624 年,

1633 年時只有 9 歲,所以題幹中所述人物並非鄭

成功。鄭芝龍字飛黃或飛虹,福建泉州南安縣人

。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

世。他早年隨其舅父到廣州、澳門學習經商,往

來於澳門、日本。他於澳門接受天主教洗禮,教

名 Nicolas。在平戶娶田川七左衛門之女(鄭家族

譜作「翁氏」)為妻,育有兩子,長男福松即鄭成

功。荷蘭人於 1622 年重來亞東海域時,他也擔任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通譯。李旦過世後,鄭芝龍逐

漸接收勢力,1624 年與海盜顏思齊合夥,以臺灣

為根據地劫掠荷蘭人與中國商人,1628 年接受福

建巡撫招安,大敗海盜劉香,為明廷守備沿海以

防海盜和荷蘭人進攻,官至都督總兵官。

鐭書院是清代臺灣的主要教育機構。除官方出資

之外,亦有私家設立之書院。臺灣最早的書院為

1684 年(康熙 23 年)設於臺灣府的西定坊書院

。之後二十餘年間,臺灣府陸續興建鎮北坊、彌

陀室、竹溪、東定坊等 8 座書院,書院的設立可

以視為地方興學的指標。

  清朝統治臺灣兩百多年,考上秀才的人數不會

只有 53 人這麼少

  開臺進士鄭用錫是在道光年間考上,1800 年以

前只有兩位冒籍者考上進士,與表上數目不符

  書房就是私塾,其在清領後期已達上千間。

鐾從題幹 1670 年可知此時是鄭氏統治時期。當時英

國東印度公司積極尋求在中國沿海建立商館,於

是派人與鄭經接洽,而鄭經也需要由外國輸入軍

事物資,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商業協議。1670 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員前來臺灣,與鄭經交涉交通

航運、人員貨物、交易方式等相關事宜;1673 年

清朝發生三藩之亂,隔年鄭經率兵響應攻往大陸

,一度在福建占有根據地,公司於 1676 年在廈門

設立第一個中國據點,但因鄭軍最後敗退,打開

中國市場的企圖無功而返,撤回臺灣;其臺灣之

據點也在清朝統治後撤銷。

 荷蘭與西班牙在這時期並非首度來臺

 此時法國尚未到臺灣貿易。

䥪綠島與龜山島沒有南島語族居住也非漢人最

早移居之地,蘭嶼有達悟族定居,是南島語族

之一。只有澎湖為沒有南島語族定居,又是比

臺灣本島更早有漢人移居的地區。

鑔十七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治臺時期,神職人員

教導新港社等西拉雅人使用羅馬字拼音的方法,作

為書寫、閱讀、教習新港語之工具,並用來編纂新

港語字典、新港語《馬太福音》等。荷蘭於 1662年投降退出臺灣後,新港等社仍繼續使用羅馬字來

Page 15: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3第 1 週

記錄契約文書,一直到十九世紀前期為止。迄今傳

世的新港文書,係十九世紀臺灣開港後,西方傳教

士、探險家、商人等,以及日治時期學者等陸續採

集,由村上直次郎編註為《新港文書》出版。共收

錄 109 件,其年代最早為 1683 年(康熙 22 年),

最晚為 1813 年(嘉慶 18 年)。文件的形式分兩類

 :一是全部以羅馬字拼音書寫的單語文書,一是漢

語、羅馬拼音字對照的雙語文書。

 此文字是以羅馬字母拼寫平埔族語言

 此文字是由荷蘭牧師引進

 內容為原住民與漢人的契約,稱為「番仔契」。

鑹從題幹的「他更在臺南成立『訓瞽堂』,為盲胞爭

福利」,可以得知此人是臺灣開港後來臺的長老教

會宣教師—蘇格蘭人甘為霖。甘為霖畢業於格

拉斯哥大學和自由教會學院,於 30 歲時志願成為

宣教師,1871 年抵達高雄旗津,再轉往臺南一帶

傳教。1872 年起數度拜訪中部巴則海平埔族和其

它原住民部落,包括尋訪水社湖(今日月潭),並

將之命名為「甘治士湖」(Lake Candidius),以紀

念首位來臺的荷蘭宣教師。1891 年他在臺南設立

「訓瞽堂」,開啟臺灣盲人教育,也為他們刊印浮

凸版書,直到 1897 年由臺灣總督府接辦為止。

锭鄭用錫為開臺進士,林占梅為新竹士紳,

謝琯樵為著名畫家;他們三人都是十九世紀上半

葉的人士,並非鄭氏時期就來到臺灣。

関 1885 年(光緒 11 年)清廷宣布臺灣建省,任命

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到臺灣後從事

多項改革,其中最重要一項就是清丈,想藉由清

丈調查出臺灣隱田的狀況,以此增加臺灣的財源

,支持臺灣建省後的開支。在清丈田地的時候,

部分政府官員執行不當或者過苛的方式,常常導

致百姓怨聲載道,心生抗拒。其中引發的最大事

件便是 1888 年(光緒 14 年)因彰化知縣李嘉棠

所委派的清丈員不依據實際土地貧瘠,任意填寫

丈單,導致百姓不滿,拒領丈單繳稅。當地居民

推居住在彰化縣二林上堡浸水莊(位於現今鹿港

鎮附近)的施九緞為首,以「官激民變」為旗號

,圍攻彰化縣城,要求李嘉棠燒毀丈單。亂事發

生之後,劉銘傳派林朝棟率兵解決亂事,並撤換

清丈不公的彰化知縣李嘉棠。

  劉銘傳原先主張廢除大租戶,但是後來遭受強

烈反彈,改成實施「減四留六」政策

  最後改由小租戶來完納正供

  並未實施土地公有制。

䦧關鍵詞為「配(銷)歐洲」,可知已是臺灣開港後

(咸豐以後)的情形,開港後三大產品:蔗糖、茶

、樟腦,其中樟腦產於山區,且必須熬製,促進

了近山地帶市鎮的興起,例如集集。樟腦是清代

臺灣重要特產,是一種具有刺激性香氣的結晶物

,以含有精油的樟木削片置於灶上加熱蒸餾而成

,熬製過程稱為熬腦,業者稱為腦丁、腦戶。當

時臺灣與日本為世界主要樟腦產地,清末臺灣樟

腦出口更躍居世界第一。

间臺灣開港後,因為茶葉貿易的興盛導致大稻埕的崛

起,成為茶葉的加工集散中心,對外貿易興盛。

阳題幹指出是「起自臺灣的反清勢力」並且曾攻占

過福建與廣東若干府。鄭成功 1662 年取得臺灣

後,當年即逝世,並未反攻中國。朱一貴與

林爽文並未渡海進攻福建與廣東。故答案為鄭

經,這是三藩之亂時,鄭經趁機反攻中國取得的

戰果,但後來戰敗又退回臺灣。

䧥清領時期,臺灣漢人社會經常依循原鄉的地緣(同

鄉、同庄)或語言(閩語、粵語)而形成「分類」,

分類之間的群體衝突事件,一般稱為「分類械鬥」。

分類類別最多的是籍貫,其次是姓氏,最後是職業

與其它。其中,籍貫械鬥可分為閩粵械鬥、漳泉械

鬥。語言械鬥主要是閩南語和粵語作為區分類別,

如閩南的汀州府一部分講客家話者依附粵籍,粵屬

的潮州府一部分講閩南話者依附閩籍。械鬥的原因

,除了語言與風俗殊異,還包含了墾地、田界、灌

溉水利等利害糾紛。也有因細故引起的衝突。乾隆

年間曾多次頒布禁令,道光、咸豐年間地方官員或

士紳如婁雲、曹謹、鄭用錫都勸禁械鬥。但一般地

方官吏未能防範於未然,事起又姑息苟安,因此械

鬥層出不窮。分類械鬥在 1860 年代開港通商後逐

漸消失,然而分類習慣卻依然存在,特別是下淡水

地區到日治初期仍有閩庄、粵庄不相來往的情形。

枠大肚王,或稱「大肚番王」,十七世紀初期統治臺

灣中部的平埔族部落聯盟之首長。當時大肚王國與

外界的接觸僅止於少數漢人的貿易(或海盜)活動

。不過,隨著荷蘭勢力逐漸由南向北擴展,荷蘭人

與大肚王國的衝突遂日趨激烈。1645 年 1 月,荷

人武裝商隊遠征基隆、淡水,回程途中對大肚王的

領土發動攻擊,摧毀反抗的十三個村社,殺死居民

百餘人,此後十餘年間,大肚王和其它西海岸的番

社一起被納入荷蘭人的管轄區域內,首長受荷蘭人

的封賜,政治權力的移轉、繼承亦須經由荷蘭人認

可,大肚王實際已喪失了獨立的地位。

Page 16: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4 第 1 週

 荷蘭人驅逐西班牙是在北部淡水一帶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是在臺南

 沈有容諭退荷蘭人是在澎湖。

䨤題幹主要是敘述漢人移民偷渡來臺的情形,這是

發生於頒布渡臺禁令的清領前期。渡臺禁令是指

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後,康熙帝依施琅的建議,

公布嚴格限制漢人渡臺三禁令如下:禑欲渡海至

臺灣者,先給原籍地方照單,經分巡臺廈兵備道

稽查,依臺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未經許可偷渡

者嚴處。禙渡臺者不准攜帶妻兒家眷,已渡臺者

,亦不得招至。辻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

脫,禁其民渡臺。其中第三條禁令之產生係因粵

東人在中國大陸屢次幫助鄭軍對抗清軍,在施琅

過世後就解除,但也造成臺灣客家人的人口數不

如閩南籍,在閩粵械鬥失利後,被迫退出平原,

遷至靠山的丘陵地,或被同化成福佬客。清廷於

1732 年首次放寬移民限制准許攜眷來臺,1786 年

林爽文事件後,解除攜眷來臺之禁;1790 年公布

明設「官渡章程」,不再積極主動干預移民渡臺,

而渡臺禁令則到 1875 年(光緒初年)依沈葆楨之

議方才正式廢止。

靀「皇帝元年」指的是同治元年,而詩中所出現的地

名有「卦山」、「斗六門」,即彰化的八卦山與雲林

的斗六,可見此次民變發生於中部地區。由此可推

知應是在描述戴潮春事件。戴潮春事件是臺灣三大

民變之一,也是歷時最久的叛亂,起事者為戴潮春

(又名萬生)。由於戴家在地方頗有勢力,加上戴萬

桂(潮春之兄)曾與霧峰林家爭奪田租,於是組織

八卦會鞏固自身勢力。1862 年(同治元年)臺灣

道孔昭慈恐其勢力過大,準備清剿會黨,戴潮春先

聲奪人,率先起事並攻下彰化城,自稱為大元帥,

公告人民蓄髮,模仿明朝的政治制度。清廷派遣丁

日健(新任臺灣道)及林文察(福建陸路提督)剿

辦亂事,1863 年(同治 2 年)12 月戴潮春於芋仔

寮莊被捕,並在軍中被處死,亂事宣告結束。

 朱一貴事件所涉區域為南部

 大甲西社事件發生在臺中沿海

 頂下郊拼所涉區域為北部。

䨵臺灣在一萬多年前正處於冰河時期,當時海水下

降,臺灣與大陸之間有陸橋連接,所以這些動物

是在陸橋上死亡留下遺骨。

鞲由於明朝拒絕與西方諸國貿易,所以荷蘭一開始

只想在中國沿海找個島嶼進行貿易,原本相中的

是澎湖,因此曾兩度占領澎湖,然而由於澎湖為

明朝領土,故第一次為明朝將領沈有容逼退,題

幹所述則是第二次的情形。後來在明朝官員與荷

蘭將領雙方協議下,荷蘭才轉往大員,因為當時

臺灣並非中國領土,其得失與明朝官員無關。

韂這是「羅妹號事件」,當時的美國駐廈門領事是李

仙得。1867 年 2 月美國商船羅妹號在紅頭嶼觸礁

沉沒,船主夫婦與水手共 14 名坐舢舨船逃生,在

屏東登岸,但除華人水手 1 名外,餘均為龜仔角

社排灣族人殺害。美國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知悉,至福州與閩浙總督交涉,但

清朝官員竟答以「臺地生番穴處猱居,不載版圖

,為聲教所不及,今該船遭風,誤陷絕地,為思

慮防範所不到」,置之不理。在閩之美國亞細亞艦

隊司令貝爾(Rear Admiral H. H. Bell)乃自行前

往查辦,5 月 1 日登陸龜仔角附近,無功而返。美

軍受挫後,李仙得要求臺灣總兵劉明燈、臺灣道

吳大廷查辦,以保障附近航線安全。李仙得且一

同渡臺,監視劉、吳處理一切。劉、吳於 8 月 23日率兵動身。9 月 13 日李仙得會晤琅嶠十八番社

頭目卓杞篤(Tauketok),並與之達成四點協議,

歸告劉明燈協議內容,並願如此結案。經雙方同

意,訂定章程 10 條,此案乃告了結。

噔彰化縣南界應為諸羅縣

  淡水廳的南界是彰化縣

  噶瑪蘭廳在東北部,不會與鳳山縣交界。

䫤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又譯為耶士基貝)

是十七世紀來臺傳教的道明會士,建立天主教在

雞籠、淡水的傳教規模。艾斯奇維約在 1631 年來

臺,在淡水堡壘附近設立「玫瑰聖母堂」(Nuestra Señora del Rosario),並至淡水河兩岸的 Senar、Pantao 等村社傳教。為方便傳教,他直接居住在

原住民村社,學習原住民語言,撰寫一些與當地

原住民、語彙有關的手稿,以幫助西班牙人與原

住民溝通;並以拼音文字譯寫天主教教理,教導

原住民。艾斯奇維深入各原住民村社傳教的經歷

,使他了解當地風俗民情,他所撰寫的描述北臺

灣原住民分布、語言、習俗、生活的報告,提及

各地硫磺、藤、鹿皮的採集與買賣,是有關北臺

灣原住民社會的重要文獻。

 甘治士與馬雅各都是在臺灣南部傳教

  馬偕雖在北部傳教,但當時已為十九世紀後期

,臺灣已不再輸出鹿皮。

惨最早實施「開山撫番」政策的人是沈葆楨。福建船

政大臣沈葆楨於日本出兵臺灣期間奉命經營臺灣,

Page 17: 複習軌道 - VISIONBOOK · 2017. 8. 3. · 第 9 週 第 1 週 第 1 0 週 教師節 中元節 2017 玖 September MEMO 複習軌道 第 9 週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近代世界的轉變、第三冊總

5第 2 週

上奏朝廷開禁後山,廢除人民渡臺各種禁令,鼓勵

移民至後山開墾;開闢北路、中路、南路三條由前

山到後山的道路,並任命幹員先行撫番。其開山步

驟為:屯兵衛,利林木,焚草萊,通水道,定壤則

,招墾戶,給牛種,立村堡,設隘碉,致工商,建

城郭,設郵驛,置廨署;撫番計劃為:選土目,查

番戶,定番業,通語言,禁仇殺,教耕稼,修道途

,給茶鹽,易冠服,設番學,變風俗。

颹南島語系的地理分布極廣,在近代的印歐語系擴張

之前則是最廣的。分布地主要在東南亞與太平洋,

但是排除「大陸」部分。意即不包括巴布亞新幾內

亞的大部分,也不包括澳洲的原住民地區,至於在

東南亞的半島,只有分布在馬來半島外加零星地區

。分布範圍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東達復活節島

,西抵馬達加斯加島。雖然分布範圍廣袤,語種繁

多,但是語言間的類緣性極高,共組一個語系則是

明確的。南島語系總人口數大約 2 億 7 千萬,東南

亞占 95%,非洲馬達加斯加占 5%。太平洋空間雖

廣,語種卻極多(超過全語系的半數),但是人口

只有 130 萬,臺灣最少,不到 50 萬。

䬙 文中的城是指熱蘭遮城

  《從征實錄》是跟隨鄭成功來臺的將領所著

  文中夷人指的是荷蘭人。

飱清領臺灣的漢人三大族群,分別是福建的泉州人

、漳州人以及廣東的客家人。福建、廣東的移民

來到臺灣以後,居住地的分布有其地理特徵,並

在社會、文化方面反應各自的特色。其中泉州及

漳州人人口較多,多居於沿海及平原地帶。客家

人人數較少,多居於丘陵及近山地帶。因此題幹

中之「丙」民為客家人。

塄臺灣是在咸豐年間英法聯軍之役後才對外開港通

商,此後鴉片才成為進口最大宗的商品。

  宣統年間,臺灣已是日治時期,人口也超過三 百萬人。

餎關鍵字是「貴族」,臺灣原住民族中只有排灣族與

魯凱族是貴族社會。排灣族源於北大武山,分布

於中央山脈南端及東部海岸山脈的南端,目前居

住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山區。排灣族的社會

階層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嗣繼承上。和魯凱族

相同,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

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世代相承,各

司其職,其中貴族又因與頭目的關係親疏分為二

至三個等級。排灣族有刺青之習俗,依社會階級

的認知不同,各家族有特定的刺青花紋,通常女

子刺青在手背、小腿上,男子刺青在前胸、手臂

、背部上。這是某些家族特有的權利,與泰雅全

族的刺青習俗意義不同。

題組題

餙~冴題

 清領後期臺灣開港後的三大出口產品依出口量依

次是茶、蔗糖、樟腦。茶葉主要產區在北部丘陵

;蔗糖在南部平原;樟腦在中北部山區;茶葉與樟

腦主要是由北部港口淡水與基隆出口;蔗糖則在

南部港口安平與打狗出口。所以,將商品名稱、

生產地區、出口港口各代號填入相對應文字後,

應如下表所示(比率未計入其它出口商品,故未

滿 100%):

商品名稱 生產地區 出口港口 出口總值比率

茶 北部丘陵 淡水、基隆 54%蔗糖 南部平原 安平、打狗 36%樟腦 中北部山區 淡水、基隆 4%

請參見內容 p.9

鋫 鋳 鋴 鋽 鍃 鎄 鎭 䥅䥑 麿 鐗 匁 鐝 鐭 鐾 䥪鑔 鑹 锭 関 䦧 间 阳 䧥枠 䨤 靀 䨵 鞲 韂 噔 䫤惨 颹 䬙 飱 塄 餎 餙 冴

單選題

鋫題幹出自於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六。

「中土」指的是清廷所在之大陸地區

從文中「荷大清經營締造二百餘年,今雖自立

為國,感念舊恩,仍奉正朔,……」可看出其

依然擁戴清朝

臺灣民主國的成立不是為了反清,而是希望藉

此引入外國勢力,以阻撓日人割臺要求。

鋳樺山資紀為第一任總督(任期 1895 年 6 月~

1896 年 6 月)以武裝鎮壓為主要施政方針

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任期 1898 年 3 月~ 1906年 11 月)以其習醫的角度調整治臺政策,因地

制宜,既要鎮壓反抗、又要攏絡人心,並同時

進行科學式的調查,以利殖民經濟的發展

田健治郎(任期 1919 年 10 月~ 1923 年 9 月)

為臺灣的第一位文官總督

乃木希典(任期 1896 年 10 月~ 1898 年 2 月)

採「三段警備制」,依治安將臺灣全島劃分為「

危險」、「不穩」、「平靜」(亦作「安全」)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