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

100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主编 魏仲云 重庆出版社

Transcript of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

  •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主编 魏仲云

    重 庆 出 版 社

  • 图书在版编目 穴悦陨孕雪数据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辕魏仲云编著 郾—重庆:重庆出版社,圆园园猿

    �郾古 郾郾郾 �郾魏 郾郾郾 �郾乡镇 原简介 原重庆市�郾运怨圆苑郾员怨缘

    中国版本图书馆 悦陨孕数据核字 穴圆园园圆雪第 员员园园猿苑号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

    主编 魏仲云

    责任编辑 刘 文

    封面设计 吴庆渝

    技术设计 聂丹英

    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重庆长江二路 圆园缘号

    新华书店经销

    重庆师范大学印刷厂印刷

    开本 苑愿苑伊怨远园 员辕猿圆 印张 猿郾员圆缘

    字数 源苑千 插页 圆

    圆园园猿年 怨月第 员版

    圆园园猿年 怨月第 员版第 员次印刷

    印数 员—猿,园园园

    陨杂月晕苑原缘猿远远原远猿远愿原源辕运·猿猿园定价:远郾愿园元

  • 许是公务繁忙,以读书为“休闲”,夜读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书稿,竟让我爱不释

    卷。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古镇磁器

    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马鞍山踞其中,金碧

    山盘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

    幽;凤凰溪、清水溪,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

    北而南,江宽岸阔,水波不兴。独特的地理环

    境,使其自宋咸平年间 穴怨怨愿—员园园猿雪至今的一千多年来,一直以渝西明珠、佛商重地而名扬

    海内外。《千年古刹宝轮寺》等二十多个流传

    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具有丰富的人民性和浓

    郁的地方文化内涵。

    “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昔日的

    磁器口有“小重庆”之美誉。员怨怨愿年,经国务院批准,磁器口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传统历

    史文化保护街区”。磁器口现有保存完好的

    明清建筑群、香火旺盛的川东名刹宝轮寺以

    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

    的关注。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加拿大人亚

  • 瑟·埃利克森参观磁器口后感慨地说:“这里

    的东西是自然而来的,不是设计师所为,但从

    设计者的眼光来看,每一家都是做得最好的,

    最实在的。”如今,自然完美的磁器口正逐渐

    成为渝西旅游和投资的热点。

    《古镇磁器口的传说》一书,蕴含着巴渝

    文化、沙磁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丰富

    内涵,多侧面地反映了古镇的名胜、风情。其

    传说故事精彩动人,语言朴实自然,是一本描

    述民风、民俗、名胜古迹、名特小吃的休闲旅

    游读物。

    塔尖遥望笋班齐,

    白鹭群飞拂水低。

    远远青山知隔县,

    棹歌声里过慈溪。

    古人描述的磁器口美景令人神往。借本

    书出版之际,诚邀各界人士到磁器口领略千

    年古镇之风采,并向关心、支持磁器口发展的

    海内外人士致以衷心的谢忱选

    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区委书记 魏益章

  • ⋯⋯⋯⋯⋯⋯⋯⋯⋯⋯序 魏益章 穴员雪

    ⋯⋯⋯⋯⋯⋯⋯⋯⋯⋯⋯⋯⋯⋯龙隐镇的传说 穴猿雪

    ⋯⋯⋯⋯⋯⋯⋯⋯⋯⋯⋯⋯⋯⋯磁器口的由来 穴愿雪

    ⋯⋯⋯⋯⋯⋯⋯⋯⋯⋯⋯⋯千年古刹宝轮寺 穴员源雪

    ⋯⋯⋯⋯⋯⋯⋯⋯⋯⋯⋯大雄宝殿的流米洞 穴员愿雪

    ⋯⋯⋯⋯⋯⋯⋯⋯⋯⋯⋯凤凰寺里的鸡脚神 穴圆员雪

    凤凰寺里的“无二爷 ⋯⋯⋯⋯⋯⋯⋯⋯⋯” 穴圆源雪

    ⋯⋯⋯⋯⋯⋯⋯⋯⋯⋯⋯⋯九石缸和大碛坝 穴圆怨雪

    ⋯⋯⋯⋯⋯⋯⋯⋯⋯⋯⋯⋯⋯⋯⋯⋯⋯双龙桥 穴猿猿雪

    ⋯⋯⋯⋯⋯⋯⋯⋯⋯⋯⋯⋯⋯⋯⋯⋯桥头土地 穴猿远雪

    ⋯⋯⋯⋯⋯⋯⋯⋯⋯⋯⋯⋯⋯⋯⋯⋯⋯喊天堡 穴源园雪

    ⋯⋯⋯⋯⋯⋯⋯⋯⋯⋯⋯⋯⋯⋯⋯⋯⋯石门开 穴源圆雪

    ⋯⋯⋯⋯⋯⋯⋯⋯⋯⋯⋯⋯⋯⋯⋯⋯⋯烂草精 穴源缘雪

    ⋯⋯⋯⋯⋯⋯⋯⋯⋯⋯⋯⋯揽载帮与好吃船 穴缘缘雪

  • ⋯⋯⋯⋯⋯⋯⋯⋯⋯⋯⋯⋯⋯玩火龙的传说 穴缘愿雪

    ⋯⋯⋯⋯⋯⋯⋯⋯⋯⋯⋯⋯⋯⋯⋯⋯⋯毛血旺 穴远猿雪

    ⋯⋯⋯⋯⋯⋯⋯⋯⋯⋯⋯⋯⋯⋯⋯⋯椒盐花生 穴远怨雪

    ⋯⋯⋯⋯⋯⋯⋯⋯⋯⋯⋯⋯⋯⋯⋯⋯⋯千张皮 穴苑源雪

    ⋯⋯⋯⋯⋯⋯⋯⋯⋯⋯⋯⋯⋯⋯⋯⋯⋯豆瓣鱼 穴苑怨雪

    ⋯⋯⋯⋯⋯⋯⋯⋯⋯⋯⋯⋯⋯⋯⋯⋯⋯黄糕粑 穴愿源雪

    ⋯⋯⋯⋯⋯⋯⋯⋯⋯⋯⋯⋯⋯⋯⋯⋯红汤火锅 穴愿怨雪

    ⋯⋯⋯⋯⋯⋯⋯⋯⋯⋯⋯⋯编后记 穴怨猿雪

  • 磁器口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古镇。山,侧

    看形似马鞍,俯视宛如歌乐山潜下的一条长

    龙隐然入江。若放舟嘉陵江,可见绝壁上有

    一方天然的白岩巨石,方正如削,鬼斧神工。

    因有白岩巨石镇山,故山前的乡场名为白岩

    镇。明代又因建文帝逊位亡命入川,来到白

    岩镇的白岩寺削发为僧,真龙天子在此隐匿,

    故又更名为龙隐镇。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

    病故,遗诏立其长孙朱允兀为明第二代皇帝

    穴此前太子慈良早逝无福承袭皇位 雪。朱允兀

    登基后,称惠帝,年号建文,后人称其为建文

    帝。建文帝做了皇帝后,采纳老宰相刘伯温

    的改革谏言,削弱了各地藩王的权力,故而引

    得朱元璋四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

    大为不满。刘伯温见拥兵自重的燕王朱棣有

    异心,即刻禀告建文帝,让其早拿主意。然

    而,建文帝却不以为然。于是,刘伯温便请求

    告老还乡。建文帝挽留一番后,见其主意已

    定,也就随他去了。刘伯温临走时送一锦囊

  • 于建文帝,告之,须遇危难时方可打开。果

    然,建文四年 穴员源园圆雪,燕王朱棣以“靖难”为

    由,从燕京举兵南下,势如破竹,是年六月攻

    占了当时的明都南京城,随即破宫。当晚,宫

    中大火。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想扑火自尽以

    身殉国,幸而被身边二十余位近臣拖住。翰

    林院编修程济力主建文帝出逃,以图复国,众

    臣应之。建文帝被众臣忠心所动,应允。然

    而,如何出宫,众臣却拿不出一个好主意来。

    正当众臣急得团团转时,建文帝想起老宰相

    送的锦囊,慌忙取来。打开锦囊一看,仅有一

    方白缎,上书一首打油诗:

    御花园中家具房,

    打开木柜换袈裟。

    柜下有个灯草洞,

    火烧灯草走四方。

    于是,众臣护拥着建文帝来到家具房,打

    开木柜,果然有袈裟一套;搬开木柜,见木柜

    下有一堆灯草;拨开灯草,露出仅容一人的暗

    道。众臣慌忙给建文帝更衣,点上灯草,让其

    钻进暗道乘乱出城。

    建文帝由暗道出得城来,天已大明,仓惶

    行至神乐观,君臣抱头痛哭。建文帝也就着

    老宰相留给的袈裟削发为僧,并命翰林院编

  • 修程济、监察御史叶希贤、吴王府教授杨应能

    随身护驾,一道流离他乡。

    却说朱棣做了永乐皇帝,对建文帝死于

    大火一说,压根儿就不相信。他一边诏告天

    下:建文帝已被大火烧死,一边密令心腹以寻

    神仙张三丰为由,四处追杀建文帝,以绝后

    患。

    建文帝在亡命天涯期间,先云游于江浙、

    两湖等地,后因风声太紧,才逃至边远的云

    南,再避于重庆。后有《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其经由之地,则神乐观启行,由松陵而入滇

    南,西游重庆。”

    建文帝由滇入川,其随从已在追杀中失

    散,惟有监察御史叶希贤出其左右。建文帝

    与已有法号“雪庵”的叶希贤抵达重庆后,不

    敢入城,只好在南泉的一座山峰掘井结庐而

    隐,这就是南泉的建文峰。

    一日,风和日丽,建文帝到峰顶的水井打

    水,不由有些倦意,打了个盹,恍然间,他来到

    一个地方:一湾江水碧绿,有一座形如隐龙的

    山,崖上还有一方方正正的白岩巨石。他正

    望着这神奇的白岩巨石入神时,突然,一位白

    发银须的仙翁飘然而至,并对他说:你避杀身

    之祸业已颠沛流离累矣,那白岩巨石正是你

    修身养息之地,怎不上去挂单栖身芽正待回

    话,仙翁举掌在他背上轻轻一推,便醒了。建

  • 文帝醒来,发现自己面朝西北做了个白日

    梦。但梦中之景却历历在目,于是忙叫雪庵

    去打听西北处是否有一处白岩巨石镇山之

    地。

    雪庵受命暗访,多方打探才知在重庆城

    溯嘉陵江而上三十余里之地,有一镇名白岩,

    镇因山而名。白岩山崖上有一镇山的白岩巨

    石,与建文帝梦中所见一模一样。且白岩巨

    石上有一寺庙,名宝轮,法化极盛,建文帝大

    喜。当下想,这宝轮寺,兴许就是上天为孤家

    准备的栖身之处。次日,他留下雪庵,自己收

    拾衣钵,以云游四方的僧人只身上路了。

    建文帝渡江往西北前行,一路谨慎,遇见

    官兵马队,便避于丛林;经佛图关时有关卡盘

    查,便择江边小路前行。就这样,走走停停,

    直到夕阳西斜时才走到李子坝,渐觉腹饥,只

    得就近摘些李子充饥。又走了一阵,天色已

    晚,见不远处有一道观,近前一看,上书:三圣

    宫,于是借宿于此。当晚,三圣宫又来了一位

    借宿的游方道士,三圣宫道长就安置与建文

    帝同宿。游方道士见同宿之人面如满月,双

    耳垂肩,行走坐卧均显威仪,知是不凡之人,

    便没话找话与其攀谈,而建文帝却一再避

    之。

    建文帝知这三圣宫不是久留之地,翌日

    天刚放亮,就谢过道长踩着晨露匆匆上路。

  • 游方道士见其神色怪异便急忙起身追到一座

    桥边,忽然,隐约发现建文帝身上缠绕着一条

    小金龙,时隐时现,光彩夺目,顿时惊得目瞪

    口呆。赶紧又追,却不见了那和尚的踪影,道

    士认定此乃真命天子显身。因真龙天子曾在

    此隐去,后人就把这座桥称为化龙桥,化龙桥

    所在的这段路,就叫龙隐路了。 穴现化龙桥、

    龙隐路地名仍然沿用 雪

    话说建文帝摆脱那多事的道士之后,沿

    江边小路过石门,走九石缸,远远望见白岩山

    上那镇山的白岩巨石,以及宝轮寺的钟楼、文

    殊阁。建文帝心喜若狂,更是无心留连嘉陵

    江的美景,无暇张望水码头舟楫林立的热闹,

    快步登上白岩山,来到白岩巨石前。这白岩

    巨石,好似天上飞来,十分灵气。建文帝合掌

    向白岩巨石拜了三拜,然后入寺拜见老方丈,

    并在寺中隐匿挂单五年之久。

    这就是龙隐镇的来历。龙隐镇的名称沿

    用了很久,直到 员怨猿圆年才更名为磁器口。

    李益品

  • 龙隐镇之所以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

    器。要说瓷器,必说一个开碗厂的江氏家族。

    这个江氏家族是古镇瓷器业的开山鼻祖,其

    发迹的过程,有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明末战乱,四川境内生灵涂炭,从二

    郎关至龙隐镇都成了战场,一时铁马金戈,两

    军相残,血流成河,昔日繁华的龙隐镇于兵燹

    中毁之殆尽。当时的天府之国四川,几经战

    火,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康熙初

    年,湖广填四川,继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福建一带的平民也纷纷举家迁移。福建汀州

    江家三兄弟就是在这次大迁移中入川的。

    江家三兄弟拖着一大家子人走到龙隐镇

    时,一家老小长途跋涉,疲备不堪,再也无力

    举足北行了,于是,一家人便在街市的屋檐下

    歇了下来。这时,江氏一家饥寒交迫,举目无

    亲,且盘缠已尽。忽然,三兄弟想起携带的家

    什中还有些上好的青花瓷碗,决定拿出来变

    卖以解燃眉之急。

    原来,江家祖传一手闻名于世的福建德

  • 化窑白瓷和青花瓷的传统手艺。此次举家迁

    徙,家中什物,扔的扔,卖的卖,惟有一些带彩

    釉的青花瓷碗舍不得扔掉。这些青花瓷碗,

    瓷质细腻白净,工艺精美,均出自江家兄弟之

    手。此刻卖碗也是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于

    是,三兄弟抱着插上稻草的碗沿街叫卖。

    当时的龙隐镇,一派萧条,街市破败,一条

    石板路上,满是一脸菜色、衣襟褴褛的逃难

    人。三兄弟抱着碗走完了一条街也无人问津。

    时过晌午,三兄弟饿得肚皮贴背,眼冒金星,浑

    身无力。走到过街楼处,老大停下来说:“兄弟,

    算了,跑完了一条街连一个碗也没卖出去,我

    们还是回去想想别的办法吧。”老三也失掉信

    心,连忙点头赞同。惟有老二固执,坚持说:“我

    们千山万水都走过来了,啥苦都吃尽了,我不

    相信在这里就把我们三个牛高马大的兄弟饿

    死了。”说罢,老二就近择一街檐蹲下来,把碗

    摆了一地,卖力地吆喝起来:“看一看,瞧一瞧,

    有名的福建德化窑的青花彩釉碗,便宜卖了。”

    叫卖声引来了一些人,有的蹲下来拿着碗,一

    瞄二摸三敲:果然是好碗选胎质细腻,胎面光

    滑,白的白净如玉,青的青得爽气,碗上的花鸟

    活灵活现;敲击碗沿,声音清亮,不漏不哑。然

    而,围上来的全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干人,看热

    闹的多,却无钱买碗。

    此时,一个蓬头垢面的白胡子老头慢吞

  • 吞的踱过来,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拿起一个

    青花碗,对老二说:“老弟,我向你讨一个碗去

    讨饭,如何芽”老大不悦,说:“我们三兄弟饿了

    一天了,一个碗也没卖出去,街那边还有一家

    老小等着我们卖了碗买米下锅呢选”老二忙挡

    住老大,说:“出门人有难处,理应行个方

    便。”便和颜悦色地对白胡子老头拱手道:

    “既然老伯看得起我们江家的碗,请笑纳,我

    们三兄弟不胜荣幸选”白胡子老头也不道谢,

    把碗往腋下一夹,扭头就走。

    事后,老大直埋怨老二,说老二太大方,碗

    没卖出去一个,倒白送一个上好的青花碗于

    人。老二直言:“大哥,我们虽难,也还有些碗

    盏,人家难,难得连讨饭的碗都没有,不帮说不

    过去的。”直到傍晚,三兄弟才卖出了几个碗。

    翌日,三兄弟仍旧上街卖碗。不想那蓬

    头垢面的白胡子老头又来了。老头说:昨晚

    端着碗去一大户人家讨饭时,被一恶狗追撵,

    慌乱中一跤跌下去把碗摔碎了,想再讨一个

    碗。老大、老三当然没有好脸色,可老二依旧

    一脸和善,拱手送碗。白胡子老头得了碗,还

    是连谢也不道一声扭头就走。

    第三天,还是在过街楼那个地方,还是那

    个时辰,那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老大打老

    远就看见老头往这里走来,便对老二说:“老

    头好没道理,一再来要碗,我们又不是有钱

    ��

  • 人,我们还要靠这些碗渡难关呢。”老二还是

    那话:“老伯来讨碗,定是无奈,人有难处,伸

    手相助,也是做人的本分,助人于危难,莫过

    于雪中送炭、荒漠送水,岂有不助之理。”老

    大、老三原本也是本分之人,只不过被饥寒所

    困,才有这等心思。听老二这么一说,自然不

    好再说什么。果然,白胡子老头说,碗又被摔

    破了。老二仍然好言送碗。白胡子老头拿着

    碗走了几步,回头对老二说:“小老弟,卖碗不

    如造碗,你既然有好手艺,荒废了岂不可惜选”

    老二忙拱手道:“我们是外乡人,来四川讨生

    活,不知在哪里能造碗,请老伯指点。”白胡

    子老头捋须一笑:“你若要造碗,明日午时到

    滚柴坡来找我。”说罢,消失在人流中。听了

    这话,老二心有所动,当晚便与老大、老三商

    量,老大说:“那老叫花子的话,你也信芽”老二

    道:“这好歹也是个机会。我们出门讨生活,

    只要有机会,定要抓住,倘若坐等,终一事无

    成。”老三说:“我们初来乍到,连个东南西北

    也分不清,到哪里去找这滚柴坡芽”老二说:

    “俗话说,脚是江湖嘴是路,只要有心,哪有寻

    不着的选”

    第二天,老大、老三继续上街卖碗,老二

    便去寻那滚柴坡。出得龙隐镇便是两条三四

    尺宽的石板大路,一条蜿蜒上三百梯、高店子

    西行,这即是重庆城有名的小川东路,直通成

    ��

  • 都省城;另一条溯嘉陵江到双碑、井口北行,

    这就是重庆城往秦陇的驿道,古称嘉陵道。

    老二出镇一打听,方知滚柴坡在往北几里地

    的青草坡。旁人得知他去滚柴坡会一白胡子

    老头,都劝他说:青草坡,死人多,到处都是坟

    坨坨,是不是闯到鬼了哟选可老二好似吃了秤

    砣铁了心,不管死人多也好,闯了鬼也罢,还

    是毅然上路。

    老二爬过石井坡,走到大河沟,一路寻

    问,终在歌乐山东麓下找到了青草坡。这青

    草坡荒无人烟,满坡都是茂密的青草。坡南

    缘有一几十米高的山崖,一条小溪从崖壁上

    飞流直下,形成一道瀑布,很是壮观,这就是

    滚柴坡。老二心里正想:这荒山野岭、土地贫

    瘠之地如何造碗芽却听到身后一阵爽朗的笑

    声,回头一看,正是那白胡子老头。

    白胡子老头不再是那蓬头垢面的样子,

    衣着白衫,鹤发童颜,一身仙骨。老二忙拱手

    请教。白胡子老头又哈哈一笑,道:“老身看

    你心地善良,且有恒心,知你必成大器,故指

    你一条路。”说着,手指往滚柴坡画一大圈,

    “你日后就在此建厂造碗,光大德化窑之瓷器

    吧选”言毕,即化作一道清烟飘然而去。

    老二忙躬身冲白胡子老头遁去的方向拜

    了三拜,然后起身对滚柴坡仔细观察,这才发

    现,滚柴坡一带的地质虽劣,却蕴藏着丰富的

    ��

  • ��

    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硅石、白泡石、白矾

    土、黄色粘土等,这些都是制瓷的上好原料;

    且此地水源好,瀑布的水力可碎石;漫山遍野

    满是薪柴,岩层中还夹杂着薄煤层,均可作烧

    制瓷器的燃料,真是天赐一方绝好的制瓷佳

    地。从此,老二一家便在青草坡落户,重操旧

    业,置窑场、设作坊,建起了碗厂。

    江家老二在青草坡开碗厂后,跟着,老大

    在璧山的接龙开了碗厂,老三在北碚的东阳

    也开了碗厂,但规模和名气都没有青草坡江

    氏陶瓷业大。青草坡江氏陶瓷业,从康熙年

    间开始,代代相传,一共传了八代。现在,双碑

    还有以江姓命名的地方,如江家院、江家山、

    江家湾等,想必是那江氏三兄弟的遗脉吧。

    江家碗厂的兴起,带动了龙隐镇一带陶

    瓷业的发展,一时之间,窑罐厂、瓷器作坊遍

    地开花,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沙坪窑。特别是

    青草坡的瓷器,远销湖北、贵州等地,名声大

    振,外地来装运瓷器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

    荣了古镇的经济。至此,就将龙隐镇改为瓷

    器口,再后来,因“瓷”通“磁”,便叫做磁器

    口。此以巴县志为证:“青草坡古窑所产之青

    花碗,施彩釉,乡民乐用,远近驰名,里人又

    呼:磁器口。”

    李益品

  • 凡来古镇的游客,都要参观古刹宝轮寺,

    善男信女更要携香烛朝山进香、求神拜佛,大

    殿前香客云集,香烟缭绕。然而,不少游客常

    向庙里僧人问起古寺的历史渊源,对古寺掌

    故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就给大家说一段

    宝轮寺一些鲜为人知的龙门阵。

    说这宝轮寺,必先从庙后的白岩山说起。

    《巴县志》载:“府北三十里有白岩山,山上有寺

    曰宝轮寺。相传岩上有白岩神墓。”宝轮寺最早

    因白岩山而名白岩寺。明建文四年穴员源园圆雪,惠

    帝被叔叔篡位,亡命途中曾削发为僧隐居于

    此,因而后更名为龙隐寺。再后来,以佛教教义

    “佛法轮回”才叫宝轮寺,并沿用至今。

    宝 轮 寺 始 建 于 宋 朝 咸 平 年 间 穴怨怨愿—

    员园园猿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历史上

    为川东地区规模宏大的十方丛林。相传,川

    东各名山古寺的僧人,都要先到宝轮寺剃度,

    领取度牒,方能云游四方。昔日的古刹究竟

    有多么宏大呢芽据传,古寺依山就势,跨马鞍

    山向上伸延,直达现在的童家桥桥头。全盛

    ��

  • 时有八大殿,殿宇百多厦,禅房数百间。庙内

    殿宇层层叠叠,长廊相连,古木参天,气势巍

    峨,金碧辉煌。有住僧五百,各地云游僧人前

    来寄钵挂单的络绎不绝。寺门有“龙隐禅院”

    金字匾额,寺内有庞大的藏经楼和“圣可禅师

    碑”。历经千年变迁,原古刹殿宇大部毁于明

    末战乱,仅幸存现在的这座大雄宝殿。经古

    建筑专家辜其一先生鉴定为明代中期建筑,

    与城区东华观为现今重庆仅存的两处明代古

    建筑,并最早被定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大殿历代都有维修,有据可查的是明宣

    德七年 穴员源猿圆雪、成化十一年 穴员源苑缘雪、清康熙

    十九年 穴员远愿园雪的几次修葺。现大殿内的横梁

    上还留有明宣德七年 穴员源猿圆雪重修的铭文。解

    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修缮。

    重庆的庙宇众多,但传为真龙天子在庙

    中当过和尚而史称龙隐寺的仅此一处。因

    此,庙前的乡镇一直叫龙隐镇,直到 员怨猿圆年

    才改称磁器口。相传建文帝先在南泉建文峰

    隐居,忽做一梦,梦中仙翁指点:“你要避杀身

    之祸,只有到白岩寺去挂单栖身。”建文帝几

    经周折终于找到白岩寺,拜见方丈请求挂

    单。这老和尚夜间睡觉也有神仙托梦:“日内

    有一游方和尚要来投寺,不必问他来路,好好

    接纳。”这天,建文帝刚一入庙,老和尚只见

    供台上的火烛突然燃得明亮起来,香炉里的

    ��

  • 檀香也格外香气袭人,大殿的梁柱上也突然

    现出一条飞舞的金龙;再看前来拜求入寺的

    游僧,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与梦中所见吻合,

    赶紧接纳建文帝寄钵入寺了。

    传说归传说,但宝轮寺与重庆城众多的

    寺庙道观有哪些不同呢芽先说这座大殿的建

    筑:殿系重檐歇山式结构,上下两檐均由斗拱

    支撑,角檐翘升;下檐有加耍头的斗拱 猿远朵,

    上檐为一排如意斗拱,穿檐扣挂,檐斗重叠,

    结构严密,风格独特,整个大殿全部为木结

    构,未用一颗钉子。更为神奇的是,大殿中那

    根双龙盘柱的础石,一边凸出地面尺许,一边

    凹下几寸,虽历经千年而不倾斜,真乃巧夺天

    工,技艺高妙,令建筑家们赞叹不已。

    宝轮寺另一奇闻是:大雄宝殿的房顶藏

    有两条木雕的龙,一条张口,一条闭口,两龙

    对峙,隐于大梁之上。按说不少庙宇都有龙

    的雕刻,但大殿中一条龙张口,一条龙闭口并

    相互对峙的,可能绝无仅有。据说这对木雕

    龙是明代大修时悄悄放入大殿的。那条张口

    龙影射篡位的永乐皇帝朱棣,那条闭口龙则

    是归隐白岩寺的建文帝;张口龙张牙舞爪,不

    可一世,闭口龙隐而不发,以图东山再起。

    再说,十年“文革”动乱中,寺庙遭到极大

    的破坏 穴原大殿和药王殿中的佛像早在民国

    时期开办学校时已被毁 雪,游客现在所见皆是

    ��

  • 改革开放开发古镇后逐渐修建的。最早由市

    佛教协会和众信徒共同努力,先塑了高 缘米

    的释迦牟尼佛像,以恢复佛事活动,并恭请中

    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雄宝殿”匾

    额。圆园世纪 怨园年代重修山门,游人入山门可

    沿 员圆愿级石梯进入前殿;随即,宝光寺请来风

    轮法师,又在政府支持下多方集资进行大规

    模的修建。在左侧修建了六层八面飞檐翘角

    的佛塔和钟楼,钟楼顶端悬挂铸有“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象征佛光吉祥的大宏钟;钟楼

    下的围廊两壁装饰有 猿怨块 苑愿幅弘扬佛教和

    忠孝的佛事图案,猿怨根廊柱也雕满山水人物

    等;钟楼下建有规模宏大的文殊阁和从事佛

    事活动的禅房,很有气派。大殿内还有从缅

    甸请来的三尊汉白玉佛像。每逢佛事活动和

    节日,寺内游人摩肩接踵,香火极盛,令人联

    想起千年古寺昔日的繁盛。

    山门巍巍,塔影绰绰,钟声悠悠,更为千

    年古刹增添了几许魅力,使古镇更具古朴凝

    重之神韵。

    魏仲云

    ��

  • 相传,宝轮寺是古代川东著名的佛教圣

    地,名僧云集,香火旺盛。当时,川东地区凡剃

    度受戒者,必须先到磁器口宝轮寺受戒剃度,

    领取主持发给的度牒,方能云游各地名刹挂单

    修行。所以,常年来宝轮寺受戒的和尚络绎不

    绝。并且,那些云游在外、持度牒寄钵修行的,

    只要游到渝州,都要慕名来到磁器口的宝轮

    寺。当年寺中长老,专门将寺后白岩山上的白

    岩神洞设为禅房,并派专人负责接待安排外地

    寄钵和尚的食宿,再加上本寺僧人,常年都有

    源园园多人,这样一来,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寺里

    的斋房,一年到头饭菜飘香,轮流开斋。斋房门

    前有两样物件,十分显眼:一是煮饭的大锅,此

    锅焖饭后起出的锅粑,有一寸多厚,镇上和重

    庆城里的大饭庄,都来寺里定购锅粑,作为“三

    鲜锅粑”的原料;一是饭前念经敲的木鱼,因进

    斋的人太多,木鱼也做得特别大,长达 圆米,年

    深日久,中间便被敲出深深的凹窝。

    据传有一天,负责膳食供应的和尚,一早

    来到佛堂向长老禀报:因嘉陵江发大水,派出

    ��

  • 去催收庙产田租米的僧人及船只一时回不

    来,而米仓里的粮食只够食用两天了,请长老

    尽快设法,以解燃眉之急。长老听后大吃一

    惊,民以食为天,寺里每天吃斋的人上千,这

    么大数量的口粮,如何筹措呢芽长老急得坐立

    不安,夜不能寐。半夜起来到佛堂祈祷,求佛

    祖解解这眼下之急。就在长老闭目诵经渐入

    嗀﨎时,只听屋梁之上传来佛祖的声音:宝轮

    寺广结佛缘,接纳天下僧众,功德无量;所缺

    斋粮,可从大雄宝殿如来佛像后第二根圆柱

    上的“流米洞”中接取,但须在鸡叫三遍这个

    时辰,切勿外传。长老睁开眼睛,方知是佛祖

    显灵,立即鸣钟召来僧众在大雄宝殿做法事,

    感激佛祖的大慈大悲。

    当夜,又召集负责膳食的悟本和尚和可

    靠弟子三人,按佛祖嘱咐,于鸡叫三遍时,在

    大佛身后第二根圆柱上找流米洞,果然找到

    一个鸡蛋大的圆洞,长老立即跪拜诵经。不一

    会儿,只听大柱子里一声响动,白花花的大米

    便从洞口流出。僧众急忙拿来口袋,一袋、两

    袋⋯⋯一直接了 员缘袋,“嘎”的一声,流米洞

    就自动关闭了。说来也真怪,这 员缘袋大米,不

    多不少刚够全寺僧众吃一天。第二天,长老照

    样跪拜诵经,流出来的米还是不多不少正好

    员缘袋。更为奇怪的是,如果当天前来寄钵的

    人增加,流米洞流出的米就增加,如当天前来

    ��

  • 寄钵的人减少,流米洞流出的米也随之减少。

    后来,嘉陵江洪水退了,催收的庙产田租米运

    回来了,流米洞即自然关闭,待到寺里粮库存

    米减少,流米洞又会流米,差多少就补多少。

    一年过去了,宝轮寺靠着佛祖的庇护,僧

    众们丰衣足食,寺庙香火也更盛了,从各地前

    来寄钵的和尚也更多了。但是,大雄宝殿流

    米洞的秘密,一直没有向外泄露。

    但在有一年端午节夜里,悟本和尚见利

    忘义,他突发歹念,用手将流米洞的洞口抠

    大,并吩咐僧人将已接的 员缘袋米抬走,他张

    起口袋又接,就在他把口袋提起准备接时,只

    听“嘎”的一声,洞口关得严严实实,没留一点

    痕迹,从此,流米洞就再也没有流出一粒米

    来。贪心的悟本和尚见闯了大祸,自知触犯

    佛法寺规,天理难容,丢下口袋,逃之夭夭。

    据传,悟本和尚负罪潜逃,流落贵州,自感罪

    孽深重,神经错乱,暴病而死。

    这个传说在磁器口地区流传已久,现大

    殿圆柱仍在。该圆柱是用马桑木做的,须二

    人才能合抱。马桑木在 缘园园年前是常绿乔木,

    现已退化为矮灌木,足见寺庙历史之悠久。

    从前,不少善男信女来寺里焚香拜佛后,大都

    要到如来佛后去寻找那圆柱上的“流米洞”选

    魏仲云

    ��

  • 鸡脚神是传说中阎罗殿里一个到世间勾

    魂的执达吏,他的模样凶神恶煞,光脚亮杆所

    以叫鸡脚神。但磁器口凤凰寺里鸡脚神的脚

    杆上却叮有蚂蟥。这是怎么回事呢芽听我把

    当地的一段民间传说向你道来。

    原来,磁器口镇上有一户穷困的陈姓人

    家,其独子叫陈三的很不成气,整天不务正

    业,嗜赌如命,在街上玩掷骰子,常常输得个

    精光。相传镇上过年时节,从正月初一起就

    在街上公开摆赌摊,直到元宵节才收摊。所

    以,陈三的家人即是过年给他做件新棉袄也

    要过了正月十五才敢把棉袄给他穿,就是怕

    他连当家衣服也输出去。此时,街上赌摊已

    收,也没有人赌钱了。但陈三赌瘾太大,一个

    人跑到九石缸鹅卵石上,脱下新棉袄,把棉袄

    当对手掷起骰子来,吆五喝六,赌得个天昏地

    暗。结果昏头昏脑回到家里才发现棉袄没穿

    回来,“输”给那九石缸的鹅卵石了。于是镇

    上流传着“一个人掷骰子输掉棉袄”的故事。

    他爹妈实在无法,只好制了个箢篼和夹夹,叫

    ��

  • 他去捡狗屎。一天,两个放牛娃坐在田坎上

    下“六子冲”棋,陈三就站在水田里观看,由于

    他脚杆长又有冻疮,所以很招蚂蟥;加之陈三

    看得入神,连脚杆上叮了蚂蟥他也不晓得。

    只听放牛娃喊道:“啷个田头的水都红了哟芽”

    原来呀是陈三脚杆上流的血把水田里的水都

    染红了。他脚杆上的疮久治不愈,成了长年

    脓血不止的“镰疮腿”。那年,正值磁器口凤

    凰山修庙塑佛像,会首认为塑神像的泥巴要

    是用水牛踩,那牛屎牛尿都屙在泥中,是对神

    的不敬,于是就改由人踩。为了找碗饭吃,陈

    三他爹就送他去踩泥。一边踩泥,他脚杆上

    的脓血就流到泥巴里去了,恰恰这泥巴塑的

    是鸡脚神像,结果庙中鸡脚神就产生了肉体

    效应。而与鸡脚神并排坐的鸡脚神娘娘却完

    全不同,慈眉善目,丰满富态,一身世俗穿着,

    完全像个居家妇女。相传,这鸡脚神娘娘是

    塑像师根据街上有位大户人家英年早逝的媳

    妇模样塑成的,所以很有人缘。她面前常年

    香火不断,功德箱中施主丢的钱也最多。为

    啥,因为善男信女都相信鸡脚神“惧内”,最听

    老婆的话。所以,为了长命百岁,躲过鸡脚神

    来勾魂,都在鸡脚神的老婆面前叩头许愿,请

    娘娘“开个后门”。

    凤凰寺庙里的鸡脚神像,有一个当年磁

    器口人人皆知的奇特现象:若是将蚂蟥丢到

    ��

  • 鸡脚神脚杆上就粘得住,因为他是烂脚杆陈

    三踩泥塑的像。所以,常常有好事者来到庙

    中,拿起蚂蟥就往鸡脚神的脚杆上甩,因此成

    为当地民间的一大趣闻。

    杨世元

    ��

  • 昔日磁器口凤凰山上的凤凰寺,是一个

    尼姑庵,殿宇 远间,有佛像 猿圆尊。庙虽不大,

    但常年香火不断,很是兴盛。庙里供奉有与

    人们生死相关的阎王及其鬼卒神像,尤其是

    每年正月十五点孔明灯,七月半举行盂兰会,

    这是一年中磁器口最热闹的两次庙会。

    自古以来,不管是皇帝佬倌或一般凡人,

    都祈求长生不老,但谁也避免不了老死或病

    死。传说,每个人的命都掌管在阎王手中,时

    限一到阎王就派“无常”来捉拿。所以,庙里

    阎王神像前的香火总是很旺盛。按说阎王爷

    的香火肯定比无常、鸡脚神的香火要旺吧,其

    实不然。因为“现官不如现管”,执行阎王命

    令、带着铁锁链、手执生死簿到人间来拘魂的

    是无常“无二爷”。

    一般人们对“无常像”都有较深的印象:

    脸白唇红,皱眉凹眼,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拿

    着生死簿,笑嘻嘻地像是对人打招呼的模

    样。而凤凰寺里的“无常像”却是脸色煞白、

    一副上瘾的烟鬼样子。民间说,凡是吃上鸦

    ��

    “ ”

  • ��

    片戒不脱的,都可找“无常爷”焚香膜拜,准能

    帮你戒脱,但要在神像的嘴上涂点鸦片烟

    膏。烟瘾戒脱之后,还愿时也要在“无二爷”

    的嘴上抹点烟膏子。这样一来,凤凰寺里“无

    二爷”的红唇就变成乌黑发紫的黑唇了。不

    过,从此凤凰山庙里就常有人天黑后就偷偷

    地跑到庙子里,抱着“无二爷”“亲嘴”。原来

    呀,是镇上那些戒不脱、又无钱过瘾的烟鬼,

    黑更半夜来舔“无二爷”嘴上的烟膏。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穴俗称鬼节 雪,凤凰

    山下是最为热闹。这天,庙间办盂兰会要泼

    水饭,在办的水陆道场上抛米饭搓成的米饭

    团子 穴俗称“撒鬼弹子”雪,不少人都前来哄抢,

    对抢食的人叫做“占魁头”,后来讹称为“占魈

    头”了。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摆摆老龙

    门阵而已。

    杨世元

  • 磁器口一带至今流传着“九缸金,九缸

    银”的神秘传说。据传,大码头嘉陵江江心那

    冒出江面的九条石梁里,埋藏有价值连城的

    金银财宝。站立江边,就可看到大碛坝左前

    方的激流中那横卧江心、远看很像九条猪儿,

    最早人称的“九豕岗”,后来逐渐演化成“九石

    岗”,再后来,由于“九缸金,九缸银”的传说,

    便称之为“九石缸”了。

    石缸对石鼓,金银五万五;

    谁人打得开,财宝堆满屋。

    民谣一代一代地传唱,而那横卧江心如

    九个缸的石梁,却常年蓄满江水,即使枯水季

    节也不干涸。传说石缸有神龙守护,多少年

    来,不知有多少贪财的人,妄图攀上石梁取

    宝,都被汹涌的江涛恶浪所吓倒。后来,九石

    缸的门,居然被一个从未做过发财梦的寡妇

    打开了。这究竟是神灵所赐,还是出于偶然芽

    谁也说不清。

    ��

  •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磁器口杨家坟有

    个姓朱的寡妇。那年代,妇女没名字,夫家姓

    王就叫王氏。朱王氏出身贫苦,员猿岁就到王

    家当童养媳。在嘉陵江上当纤夫的丈夫,在

    去广元运货途中,船触礁沉没而死。员怨岁就

    守寡的朱王氏,带着 猿岁的遗腹子,还要赡养

    双目失明的婆婆,苦度岁月。勤劳、善良的朱

    王氏,为了生存,就到江边大碛坝石缝中开荒

    种菜,以此微薄的收获养活全家。由于她起

    早贪黑,精耕细作,当年种的黄瓜长得是又大

    又多,担到市上卖了个好价钱。一天大早,她

    又来到瓜地摘黄瓜,发现一棵瓜秧上结了个

    又弯又扁的黄瓜,她顺手摘下朝搁在地头的

    菜篮丢去,哪晓得,只听鹅卵石堆中发出“吱

    吱”的响声,随即裂开一道门来。她一看,被

    眼前出现的情景惊呆了:石屋里堆满了金光

    闪闪的金银元宝。寡妇欢喜无比,连忙说:

    “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选婆婆的病有钱医

    了,欠的债有钱还了。”她顺手往袖笼里装了

    六个元宝,转身跨出了石屋,一出石门,只听

    身后“咣当”一声,石门关上了。再一看,哪有

    什么石屋元宝的,眼前分明是一片汪洋,那响

    声也是白浪冲击石梁发出的涛声。

    后来,在九石缸的大碛坝上筛鹅卵石的

    人,不断地从河沙和石缝中挖到各个年代的

    钱币。如偶尔发现,还不足为怪,但是常年在

    ��

  • 宽达几十公顷的碛坝上都有发现,且钱币年

    代久远,从东汉古币到唐开元通宝、南北宋

    币、清朝直至民国各朝各代的制钱,几乎应有

    尽有;甚至还有川陕红军在通南巴成立苏维

    埃政府时铸造的“赤化全川”的铜钱。那么这

    些钱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芽有人从有关史书

    上考证:磁器口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水陆大

    商埠,是水运驿站的枢纽,官府向船帮派官

    差、徭役很多,各州府县年年都有大量的库

    银、饷银、税银装运京师。而差船在“飞揽子”

    险滩沉船之事时有发生,所以,古钱币或许是

    官船沉没的遗物。对此,又有人提出疑问:如

    官差沉船遗物,为什么只是些制钱、铜板,而

    未见金银财宝呢芽后来,较为可靠的说法是,

    九石缸是一大险滩,各种船只惧怕沉船失事,

    为保平安,在过险滩时,就向河神焚香祷告,

    边祭祀边撒钱,年复一年,河底和石缝中就沉

    积了大量的古钱币。

    然而,镇上一位年已九旬的乡贤,对此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九石缸”的传说,是

    古人对后人的昭示,这方圆 园郾远平方公里的

    大碛坝,是上天赐予磁器口人的金银宝库。

    世世代代的磁器口人,就是靠着这取之不尽

    的鹅卵石和河沙,建成了石英砂厂、碎石厂和

    河沙供应场。重庆市最早的两江大桥 穴嘉陵

    江大桥和长江大桥 雪和众多的高楼大厦所用

    ��

  • 的砂石建材,有 猿园豫都取之于九石缸大碛

    坝。员怨愿苑年,这里日产石英砂达 圆万多吨,河

    砂 圆郾苑万吨。这天赐的宝贵资源,就是民间所

    说的“九缸金,九缸银”。

    游客来到磁器口江岸大码头观光,放眼

    向右前方一望,就可见由大大小小鹅卵石堆

    积成的大碛滩。这大碛滩自古以来就是古镇

    蔚为壮观的风景,每年的大型庙会、灯会也都

    在这大碛坝上举行。

    魏仲云

    ��

  • 古镇磁器口的地形地貌是山丘和小溪相

    间,形成一江三山两溪、沟壑环绕的格局,所

    以桥就比较多,其中规模较大的要数双龙

    桥。双龙桥坐落于横街与金碧街之间的金碧

    溪上,过去是沟通两岸、通向邻县和梁滩坝的

    交通要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双龙桥是因桥面两侧各有一对石雕的龙

    头和龙尾而得名的。龙头在溪流的上方,龙

    尾在溪流的下方,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早

    间,此处并无石桥,因每逢洪水季节,山洪暴

    发,便泛滥成灾,所以人们决定修桥以锁住金

    碧溪下泻的洪水。据老人说,当年桥头挂有

    一把特大的铁锁,来锁住泛滥的洪水,所以古

    桥又名铁锁桥。

    有关双龙桥的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

    的是:这里原是一个渡口,行人过往,须乘摆

    渡船。当时,各渡口的摆渡船是当地家境殷

    实而好行善之人捐资购买的,不收渡资,称为

    “义渡”。而在这个渡口设义渡的是一位在

    “揽载帮”当水手的陈洪顺,他发家致富后,乐

    ��

  • 善好施,将家产变卖设义渡。哪知,陈洪顺年

    迈多病,苑圆岁那年去世,那只破旧的渡船也

    被洪水冲走了,昔日人来人往的“义渡”又成

    为路断人稀的溪口。每当夏秋山洪暴泻,嘉

    陵江江水倒灌,无船摆渡,人们只有望溪兴

    叹。

    传说,金碧溪上有一刘姓的农民,家中只

    有母子二人。儿子刘世海年方 圆园,幼年丧父,

    与老母相依为命。一天,老母突发疾病,临终

    前拉着儿子的手说:“为人要做好事,要行善

    积德;今后,你只要有办法,一定要在渡口修

    座桥来方便行人。”有孝心的刘世海含泪安

    葬了老母,把老母临终的嘱咐牢记在心。可

    是哪来钱修桥呢芽于是,他决定先背人过河,

    等有了钱再修桥。

    自母亲去世后,刘世海十年如一日,不知

    背了多少人过河。他的善行,不仅在嘉陵江

    沿岸码头传为美谈,也感动了玉皇大帝。然

    而,天神太白金星根本不信凡间还有这样没

    有私欲的青年人,遂化作一美貌俊俏的女子

    来溪边过河。见到这天仙般的美女,刘世海

    依然不为美色所动,只是小心稳当地背她过

    了河。太白金星回禀玉皇大帝,玉帝听后也

    十分感动,决定帮助世海实现修桥的愿望。

    一天,刘世海一早又来河边背人过河,不

    久,一位年轻姑娘来到溪边恳求说:“我老母

    ��

  • 患急病,急需过河去请郎中,且老母患病已将

    家里钱财用尽,无钱酬劳,望做做好事。”刘

    郎二话没说,背起姑娘就下水,可他感觉身上

    背的人越来越重,又不好意思转脸去看,当他

    一脚跨上岸时,“咚”的一声,便倒在沙坝上。

    当他缓过劲来定睛一看,哪有什么姑娘,背上

    背的竟是闪闪发光的一背篼元宝。刘郎心知

    肚明——— 是神仙显灵,送钱来助他修桥的。当

    即雇请能工巧匠进行设计和修建,经过七七

    四十九天,眼看就快架起一座三孔石桥了;可

    天有不测风云,眼看就要合龙了,可不管用什

    么石料也合不拢,而且又临近发大水的时节,

    急得刘郎赶忙烧香祈祷。此事传到龙宫,惊

    动了龙王,于是传令小白龙、小青龙前来助刘

    郎完成修桥的义举。小白龙和小青龙一看,

    桥身不多不少只差桥面两边一节石板,于是,

    便将龙身一跃,弓腰躺到桥面空档,只听“咔”

    的一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稳稳当当地补

    上了空隙,石拱桥终于合龙了。桥的一侧,白

    色龙头伸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另一侧,青

    色龙头突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从此,人们

    就把这座桥叫做“双龙”桥。

    魏仲云

    ��

  • 古镇磁器口有一条金沙街,从金沙街到

    正街之间有条小溪沟叫凤凰溪,溪上有座古

    桥叫灯笼桥,是小溪水流汇入嘉陵江的入

    口。昔日,从重庆城的沙坪坝进入古镇正街,

    灯笼桥是进街的惟一交通要道,所以当年的

    灯笼桥,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走在桥上,只

    见对面桥头那高高的岩壁上有个神龛,里面

    并排坐着慈祥的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香案

    上摆满了供品,香烟缭绕,这就是古镇有名的

    “桥头土地”。

    相传,土地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负责

    掌管民间一方平安事务的,是诸神仙中级别

    最低但老百姓最熟悉亲近的神。由于土地

    “神小职卑”,没资格住庙宇寺观,只能栖身在

    路边、村头、岩洞的神龛里,所以,人们一般把

    路边村头的土地神叫“当方土地”,庙前的叫

    “山门土地”,桥头的叫“桥头土地”。除此之

    外,古重庆城里还有八仙土地、双土地、鸡毛

    土地、红土地等。然而,磁器口这灯笼桥“桥

    头土地”,在七百多年前,突然时来运转,一夜

    ��

  • 之间,面目完全改观,显赫一时,土地爷爷也

    升格为重庆府北的总土地。

    那是七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嘉陵江发

    大水,灯笼桥下洪水倒灌,桥面被水淹没,白

    岩镇 穴磁器口 雪成为孤岛。浊浪滚滚的洪水已

    淹到“桥头土地”的神龛里,眼看就要淹到土

    地神的嘴唇了。汛情危急,全镇百姓惶恐万

    分,纷纷跪拜在宝轮寺的大佛前,乞求神灵保

    佑。其实,“桥头土地”比老百姓还着急,土地

    庙被淹事小,若洪水吞没了古镇,作为保一方

    平安的土地神,如何向玉皇大帝交待选土地神

    正束手无策之际,只见一老僧扶着一年轻和

    尚,趟着水向土地庙走来。二位僧人停在庙

    前,那年轻和尚面对神龛,双手合十,拱手参

    拜:“阿弥陀佛,大水快淹没你的庙了,还不快

    移个地方;你的庙也太矮小了,怎不遭淹呢芽

    也真太委屈你了。”僧人说话的口气,引起土

    地的惊奇。他仔细打量此人,不觉大吃一惊,

    只见这僧人脑门上亮光一闪,头顶现出一圆

    圆发光的光环,土地神在心中暗暗揣测:“眼

    前这位方面大耳、气宇轩昂、谈吐不凡的僧

    人,难道是前不久逃亡的真龙天子建文皇

    帝芽”土地神没有猜错,此人正是在老臣监察

    御史叶希贤陪同下已在磁器口宝轮寺削发为

    僧的建文帝。他二人刚从寺中禅房出来到江

    边观察洪水,路过灯笼桥。僧人走后,土地不

    ��

  • 敢怠慢,立即向玉皇大帝作了秉报。而此刻

    玉皇大帝已派出八仙下界,并传旨各地城隍、

    土地设法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却一直音信

    杳无;不料,白岩镇的小小土地竟送来情报,

    立了头功。玉皇不胜欣喜,立即发出三道旨

    令。第一道旨令:桥头土地要全力确保真龙

    天子的安全,防备官兵追捕伤害。第二道旨

    令:由于真龙天子发话,认为桥头土地庙十分

    矮小寒酸,亏待了桥头土地,决定废弃桥头矮

    小的神龛,重新为桥头土地建庙堂,供桥头土

    地作官邸使用。第三道旨令:令重庆城城隍,

    代表玉皇大帝,对灯笼桥桥头土地传令嘉奖:

    穴一 雪提升桥头土地为“重庆府北总土地”,管

    辖歌乐山至北碚十五个乡镇所有土地 神;

    穴二 雪鉴于桥头土地廉洁奉公、功绩卓著,恩准

    其除享受人间香火外,还可接受民间馈赠和

    酒肉供品;穴三 雪桥头土地孤身一人坚守庙堂

    太寂寞,破例准许他携老婆入庙和出巡,夫人

    享受同级待遇和供奉。

    三道旨令下达后,引起不小的轰动。灯

    笼桥桥头土地升格为“渝北总土地公署”。一

    夜之间,昔日阴暗矮小的桥头神龛便被开凿

    成高大深宽各三米并涂以土红色彩的、气派

    非凡的土地庙堂。土地爷爷被重塑金身,土

    地奶奶也破天荒身着盛装坐在土地爷爷的右

    边,慈眉善目、喜笑颜开地望着前来朝拜进香

    ��

  • 的人们。

    游遍名山大川,看过九宫十八庙,拜过众

    多佛爷佛祖的香客,惟见土地爷爷有这个福

    份:老婆陪着一起享用人间香火。据传,这一

    规矩就是七百年前从磁器口灯笼桥桥头土地

    兴起的。

    魏仲云

    ��

  • ��

    古镇磁器口上下纵横有街巷四十二条,

    条条街巷的地名都富有吉祥、幸福、喜庆的意

    义。如幸福湾、金碧街、凤凰岭,但惟独金沙

    街临江的一个地名取得稀奇古怪,叫做“喊天

    堡”。说起这喊天堡地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古

    代船工的血泪史哩。

    早在清朝初年,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的小

    山堡。道光十四年 穴员愿猿源雪,川北大旱,长达半

    年滴雨未落,庄稼颗粒无收,赤地千里,哀鸿

    遍野。为了活命,灾民只得沿嘉陵江逃荒乞

    讨。有一群扶老携幼的灾民,走到磁器口便

    搭起茅棚定居下来。俗话说:穷奔码头嘛。无

    以为生的灾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码头上

    住下来,灾民便成为嘉陵江揽载船上推船拉

    纤的苦船工,山堡上的棚户也就成为当年大

    码头的贫民窟。

    古时的嘉陵江水势汹涌,浪高滩险,水急

    湾多。船工们“脚蹬岩石手扒沙,寒冬酷暑把

    船拉”,常年在江上拼死拼活,苦度岁月。幸

    运的,数月半载随船装卸货物,安全回来同妻

  • 儿见上一面;不幸的,船触暗礁,船毁人亡而

    葬身江底。当年,合川、北碚到磁器口河段,

    迂回曲折,浪高水急,水底礁石密布,尤其是

    被船工们称之为“鬼门关”险滩的“飞缆子”,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船只在此沉没,有多少

    苦命的船工成为江中冤魂。至今,“飞缆子”

    鬼门关的文昌宫下的岩石上,还留存有磁器

    口慈善会打捞和掩埋江上浮尸的石刻公告。

    每当船工随船出去,船工的家属就眼巴

    巴地日日盼、夜夜盼,盼望亲人平安归来。然

    而,总有些船户盼来的是船毁人亡的噩耗。

    人们经常可以听到棚户中失去亲人的寡妇、

    孤儿喊天呼地的哭声;经常可以看到披麻戴

    孝的丧家跪在白浪滔滔的江边,一边嚎啕大

    哭,一边烧起纸钱,祭奠亲人的亡灵。特别是

    在细雨﨏﨏的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

    节 穴鬼节 雪,悲哀的哭喊声震天动地,听了令人

    垂泪。这山堡原本无名,据此,码头上的人就

    把它叫做“喊天堡”,久而久之,还写进了当地

    的地方志。

    魏仲云

    ��

  • 千里嘉陵江,从上游穿过风光秀丽的嘉

    陵江“小三峡”,越过十里险滩“飞缆子”,在峡

    石堆积的“大碛坝”受阻后,绕过“九石缸”,如

    一匹脱缰野马冲向江中心的一座石门峡。这

    里就是嘉陵江上的石门。

    相传,明朝崇祯十七年 穴员远源源雪六月,农民

    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军攻下重庆城,在重庆府

    道衙门和金紫门明朝宗室瑞王朱浩的瑞王府

    中,共查获库银六十二万两。张献忠从水路

    撤离重庆时,将带不走的这些官银和大量珠

    宝窖藏在石门上首磁器口江心的九石缸中,

    并在一石缸上雕一石虎作为记号,准备日后

    来取。哪知,张献忠一去不复返。尔后,不知

    有多少人千方百计的想得到这批宝藏,但始

    终没有人能打开这座宝库。不只是中国人想

    得到这些宝藏,就连洋鬼子也打听到了石门

    藏有张献忠窖藏的金银珠宝。

    员怨园员年,英国的强盗船“乌德拉号”侵入

    川江,试航成功的第二年,船长菲尔德,在朝

    天门洋行听了洋买办王老幺向他透露“石门

    ��

  • 藏有金银珠宝”的消息后,菲尔德就从长江的

    龙门浩闯入嘉陵江的石门。洋鬼子菲尔德自

    以为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又有汉奸王老幺作

    向导,就可以掠取宝藏。哪知强盗船刚过土

    湾水域,风平浪静的江面,突然白浪滔天,烟

    雾弥漫的江心突现出高耸对峙的两座巨大石

    柱的石门,挡住船的去路。江水翻滚,声如惊

    雷,把洋鬼子菲尔德吓得魂飞天外,哇哇直

    叫;此时,王老幺正走上甲板,一个巨浪打来,

    王老幺一个倒栽葱被巨浪卷入石门的漩涡

    中。菲尔德急忙扳舵冲出漩涡,才免于一死。

    回到朝天门后,菲尔德仍然惊魂未定,不住地

    在胸前划十字,再也不敢去寻宝了。

    说来也怪,自从洋鬼子的强盗船接近石

    门后,石门上首九石缸边那个石虎就突然不

    见了,石门峡的风也更大了,浪也更高了,滩

    也更险了,所有船只都无法靠近。过往船舶

    只有放出长长的纤藤,由纤夫在岸上拉船过

    石门。后来有人说,那石门是窖藏金银珠宝

    的守护神;再后来,民间有“石门是鱼过的门,

    不是人过的门”的说法。斗转星移,岁月飞

    逝,但始终无人能找到打开石门的钥匙。

    “石门开,石门开,财源茂盛滚滚来。”这

    是石门在中华大地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发出

    的震天涛声。员怨愿愿年 员圆月 圆愿日,石门大桥

    建成,横卧在古老石门峡激流上的石门大桥

    ��

  • 胜利通车,石门真的打开了,重庆人也真正找

    到了开发山城、发展经济的金钥匙。

    魏仲云

    ��

  • 古老的重庆城,街道纵横,寺庙林立,城

    门连着城门。若要问城门有多少芽开九门,闭

    八门,九八一十七座门。所开九座城门中,八

    座城门都有水码头,只有通远门是旱码头。

    那四面八方来的船只,停靠哪些码头呢芽扬子

    江上,从宜宾、泸州、合江、江津等地来的船,

    大都靠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

    门、朝天门。

    当时,船只来得多,码头又不大,所以是

    早来早靠,晚来晚靠,再晚就没得靠。据说在

    千厮门,有一个地方靠船最多。船一拢,船工

    们就在石滩滩上打几个眼子,栽几根木桩,用

    纤藤把船拴在木桩上。其中,有一根木桩上

    套的是草索索,这根草索索有汤碗粗,两丈多

    长,也是拴在木桩桩上。无论是从哪里来的

    船,一靠拢这里,纤藤就拴在草索索上,船来

    得多,纤藤套纤藤,纤藤缠着草索索,草索索

    挽着纤藤,缠绕在一起。那个时候,靠船有个

    规矩,凡是船一拢,靠了岸,就要到城里买个

    大公鸡回来,然后,在船头上把鸡公一杀,淋

    ��

  • 点鸡血,贴几根鸡毛在龙头上坊,又在木桩草

    绳上淋点鸡血。船靠得多了,这个淋点鸡血,

    那个贴点鸡毛,而地方只有那么点大,时间一

    久,鸡血凝鸡血,鸡毛重鸡毛,淋来淋去,贴来

    贴去,鸡血没有地方淋了,鸡毛也没地方贴

    了,于是,船工们就慢慢地往坡坡上淋。坡坡

    的石壁上有个土地菩萨,靠船的人找不到贴

    鸡毛、淋鸡血的地方,就往土地菩萨的眉毛、

    眼睛、鼻子上淋鸡血、贴鸡毛。久而久之,土

    地菩萨身上也贴满鸡毛,淋满鸡血。渐渐地,

    这个土地菩萨就被人们称为“鸡毛土地”。

    话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雷电交加,狂

    风陡起,大雨倾盆,江水翻腾。就在这个时

    候,石滩木桩桩上那根草索索,因年深月久,

    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乘着狂风暴雨之

    际,在木桩桩上一摆,吼叫了一声,显现出一

    个连头带尾数丈长的怪物形状。只见它脑壳

    一昂,尾巴一甩,“呼呼呼”几下窜将起来,顿

    时,越长越大,越飞越高,乘着风浪,“哗啦啦”

    地向嘉陵江上游奔去。事过之后,人们只说

    平安无事。不料,这根草索索竟然变成了一

    个精,啥子精芽烂草精。这个烂草精来到磁器

    口与井口之间的堆金石便潜伏下来。从此,

    无论是大船小船,无论是上水船也好,下行船

    也罢,只要一到堆金石,这烂草精就兴风作

    浪,被其打烂的船、沉没的货、淹死的人,真是

    ��

  • 和尚敲木鱼——— 多多多。

    有一天,一艘合川船顺江而下,来到北碚

    澄江口。说起这澄江口,重庆人流行着两句

    话: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可见

    当初澄江口这个地方的热闹繁盛之景选船一

    靠拢,乘客们纷纷上岸去吃东西。船老板立

    马招呼道:“客倌们,搞快点﨑,一会儿就要开

    船哟。”不多时,上岸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船老板喊道:“客倌们,上来齐没有芽开船了

    哟选”乘客们答应:“上来齐了,开船嘛选”只见

    船老板把纤藤一解开,跳板一抽,说:“客倌们

    坐好哟,开船﨑。”船刚刚撑出一丈多远,忽

    然,河岸上远远传来喊声:“船老板,请弯下

    穴调头 雪船,搭一个选”船老大往岸上一望:是个

    道人,边跑边喊。船老大埋怨说:“你这个老

    道也是,啷个不早点来嘛,船刚撑出去,你就

    来了。老道,你等下一只船嘛选”老道央求道:

    “船老板,麻烦你一下,帮个忙嘛 选”“唉呀,你

    就赶下一只船嘛选”“我有急事,非赶你这只船

    不可选”“我肯信你会飞上来⋯⋯”说时慢,动

    时快,只见那老道边说边把衣服一卷,两脚离

    地,“嗖”地一声,轻轻地落在船头上。船上的

    人都吃惊地“啊”了一声,直愣愣地把老道看

    到。这老道五十开外,面目清癯,眉横八字,

    颌下三绺青须飘洒,头戴道冠,身着青布道

    袍,白袜高腰,青布朝鞋,腰挂口袋,上绣“朝

    ��

  • 山进香”四字。老道也把船上的人扫了一眼,

    含笑说:“各位善士,把你们惊动了。”然后又

    温和地对船老板说:“请你继续开船吧选”船老

    大驾起桡子便推,船顺水而行。

    老道站起身来,慢条斯理地说:“贫道是

    合川二仙观的,因庙子年辰已久,风吹雨打,

    日晒雨淋,庙墙垮的垮、塌的塌,师傅命我募

    化十万。今天,我有幸赶到了这只船,广积阴

    功,重修庙宇,改换金身。贫道稽首,无量寿

    福选”原来老道是来化缘的。老道话一说完,

    就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墨盒,一本化缘簿。他

    揭开墨盒,把毛笔在嘴唇上一润,又在墨盒里

    调了一下,拿着化缘簿说:“各位善士,贫道向

    大家化个缘。”

    老道来到第一排座位的第一个人面前

    ——— 此人脸色苍白,长得肥头大耳,一顶亮晃

    晃的瓜皮帽儿戴在圆溜溜的脑壳上,上身穿

    件长袍,外套短褂。老道面对此人说道:“请

    问:这位善士贵姓芽”这人盯了老道一眼,傲慢

    地说:“方圆几十里,哪个不晓得我姓罗芽选”

    “善士大号芽”“罗士同”。“罗士同大善士,乐

    捐功德纹银⋯⋯”“你给我写了芽选”“我写

    了。”“写了多少芽”“一百两。”“好多芽”“一百

    两整选”“嘿,老道,我打死了你屋头的人啦芽选

    我说写好多你才写好多噻,我说都没说,你就

    给我写了一百两,你为啥子要给我写这么

    ��

  • 多芽”“罗大善士,我的化缘簿是空白纸,黑字

    写在白纸上,写都写了,大善士,你就拿一百

    两。”“我一个钱都不出。”“你不拿我就不打

    收条哟选”“我不要你打收条。”“不打收条也

    要拿”。“我不拿选”“我再说一遍,给你写了一

    百两,你就是拿九十九两九分九厘九毫九,我

    都不得打收条。”“我一分都不拿。”“你硬是

    不拿芽”“不拿。”“我赌你说三个不拿。”“哎

    哟选”罗士同眼睛鼓起:“老道,莫说三个不拿,

    我说三十个不拿,不拿不拿硬不拿⋯⋯”老道

    一听,把化缘簿和墨盒往船板上一搁,用左手

    一薅,想去抓罗老头的脑壳,罗老头一躲,帽

    子被甩落;老道又用右手一抓,把罗士同辫子

    抓到,罗老头想挣脱,而老道就像提只鸡一

    样,把他往河里一甩,只听得“扑通”一声,一

    船的人都往河里看,连泡都没有冒一个。大

    家眼见如此情景,惊恐万状:“老道是个化缘

    的,估到 穴强迫 雪给别人写一百两,别个不给,

    就把人往河头甩⋯⋯”挨着罗士同坐的张大

    哥更是惶恐不安:“要是轮到我名下,还不是

    把我往河头甩⋯⋯唉,我今天该来晚点哟。

    昨晚上,我那舅子劝我:‘张大哥,你难逢难遇

    来,多耍一天嘛选’我说有事要走,硬是不听劝

    﨑。结果赶到这只船,这才遇到鬼了哟选完

    了选完了选”

    老道把那罗士同甩下河后,调转身来,板

    ��

  • 着脸说:“各位善士,你们都看到了,罗士同有

    钱不出,我把他甩下河去了。”说完,又拿起化

    缘簿,走到另一个人面前:“你贵姓芽”“我⋯⋯

    我姓王。”“啥子名字芽”“王建山。”“王建山大

    善士,你出好多呢芽”“道爷,你全部拿去都要

    得选”“你全捐了,身上一个钱都没得,啷个办芽

    还是你说为好。”“那给我写⋯⋯五钱。大善

    士王建山,乐捐功德纹银五钱整,要不要得芽”

    “要得,道爷。”“好,下一个。”老道收了钱又

    走到一个人面前:“你贵姓芽”“我姓汪。”“啥

    名字芽”“汪长寿。”“汪长寿,你出好多芽”“道

    爷,说老实话,我昨晚上都没有吃饭,都是老

    板好心答应我上船。”“那你船钱都没得哟选”

    “没得选”“这样子,汪长寿,我拿一两银子给

    你,拢了重庆,还是买点东西吃。”“道爷,我

    没出钱,你倒拿钱给我,道谢你老人家了选”

    “莫说那些⋯⋯”

    这老道,挨一挨二的化缘。愿出的就出,

    说出好多就出好多,没有的就不出。船上人

    心头疑惑不解:这老道是啥子人呢芽说他是坏

    人,他对我们又好,说他是好人,刚才对那个

    罗老头又那么恶芽

    这时,船老板吼了起来:“各位客倌,船马

    上拢井口了。你们都晓得,这段水路要全部

    下船,上岸走一截路,东西拿得动的就拿,拿

    不动的就放在船上,特别是贵重东西都要拿

    ��

  • 起走,走到磁器口上面再上船。”船上的人七

    嘴八舌地答应:要得,要得选乘客中有个老太

    婆愁眉不展地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上坡

    要走啷长截路,上船下船的,硬是不方便选”船

    老板解释道:“你晓不晓得芽下面就是堆金石,

    这个地方经常出事哟选老人家,你还要活些年

    生,快上坡快上坡选”“算了,我难得走。”老太

    婆身旁一位妇人也随声附和说:“我抱起个娃

    娃,也不想上坡了。”那老道忙问船老板:“赶

    船就赶船,为啥子要他们下船呢芽”“道爷,你

    不晓得,堆金石有妖精选”“啥子妖精芽”“说是

    烂草精,只要船到堆金石,就容易遭打烂。所

    以,船行到这里,船上的人都要上岸走截

    路。”老道听罢,说:“船老板,各位善士,我看

    大家都不要上坡了,船只管往前行就是了。”

    “道爷,下面有妖精哟选”“有妖就斩,有怪就诛

    嘛选”“道爷有啥子办法芽”“你们放心好了。”

    船上的人议论纷纷:管它的哟选我看这老道有

    点名堂;你们说,这老道是从哪里来的芽恐怕

    是青城山来的;我看他不是神仙就是剑仙;我

    们都不上坡了;船老板看大家都不愿意上坡,

    也没得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说:“道爷,办不

    得灯儿 穴吹牛 雪﨑选”

    老道迎着狂风,站在船头上。船老板把

    舵一稳,便说:“前面的把桡子驾紧点,使劲

    推。”那船犹如飞镖一般,直向堆金石奔去。

    ��

  • 船上的人个个吓得脸青面黑,提心吊胆地说:

    “道爷,就是这个地方哟选”激流中的堆金石,

    一浪接一浪,一波搭一波,波浪滔天,江水翻

    腾,水已浪进船舱。船上的人齐声呼喊:“道

    爷,不得了了哟选”老道回过头来,招呼道:“善

    士们,坐好,不要动,贫道自有道理。”此时,

    只见江心漩涡里出现一个怪物——— 连头带尾

    数丈长,似龙非龙,似蛇非蛇。它脑壳一昂,

    嘴巴一张,好似一座城门,巴不得把这船人全

    都吞下去的样子。老道大吼一声:“烂草精妖

    孽选你在此地兴妖作怪多年,不知翻了多少船

    只,害死了多少人,我今天决不饶你选”说着,

    从身上抽出一把宝剑,迎风一掸:但见此剑三

    尺多长,明晃晃,白亮亮,寒嗖嗖,冷清清。接

    着,老道又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罐罐儿,用左手

    托住,然后右手执剑,连飙带纵,朝着那烂草

    精一剑刺去。只听烂草精一声怪叫,闪出一

    道白光,昂起受伤的头,嘴一张,尾一摆,拼命

    向老道扑来。来得正好选老道趁势向怪物头

    上又是一剑,这一剑正中烂草精的“顶门心”,

    只听一声惨叫⋯⋯这时,江中激浪翻滚,怪物

    意欲逃走。老道又大吼一声:“孽障,你往哪

    里逃选”此时,老道左手拿罐,右手执剑,口中

    念诀。转瞬间,怪物由长变短,由大变小,由

    粗变细,形如蚯蚓,老道立刻将这怪物收入罐

    中,顷刻之间,江中风平浪静,木船平安地过

    ��

  • 了堆金石。这时,老道早已上得船来,乘客们

    以惊奇而又敬佩的目光望着老道:奇怪,老道

    身上的衣衫为何滴水未沾芽人们还心存疑惑

    时,老道却已走进船舱,面带笑容对大家说:

    “各位善士受惊了。”“道爷,你硬是个活神仙

    哟选请问你老人家道号芽”老道说:“贫道鲁一

    冲,是合川二仙观的。”“我们还要问你,起先

    你化那个罗老头的缘,他不拿就算了嘛,你啷

    个抓到他就往河里甩芽”“各位善士有所不知,

    这个老家伙叫罗士同,是合川衙门的师爷,是

    个讼棍,专为别人打官司,有钱人的输官司被

    他打成赢官司,无钱人的赢官司被他打成输

    官司,整得穷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选再则,这

    罗士同为人奸诈,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横行

    霸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我本想在合川就

    地除掉他,因为他赶船往重庆来了,所以,我

    就尾随而至。在船上,我向他化缘是假,要除

    掉他是真。常言说得好:行千里之善,不如诛

    一恶选”“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道爷,你今

    天斩妖除霸,为我们百姓除了两个祸害,我们

    真是十万分的感激选”“大家不要这样说,我只

    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说着说着,船已拢了

    磁器口。

    木船过了磁器口,直抵重庆,停靠在千厮

    门鸡毛土地下边。老道鲁一冲走下船,手执

    宝剑,把那拴烂草精的木桩一剑砍掉,愤慨地

    ��

  • 说:“斩草要除根,免得后患生。”然后,拿着

    装烂草精的罐罐儿,直向长安寺而去。

    再说这长安寺又叫佛学寺,就是现在新

    华路长江索道站旁边“重庆二十五中学”这个

    地方。原先是个大庙子,一进去就是四大天

    王,过了四大天王,就是放生池,池上一座拱

    桥,过拱桥就是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佛。大

    雄宝殿背后,韦陀菩萨脚下有一口深不见底

    的水井,老道鲁一冲就把那烂草精丢进水井

    里。韦陀手执降魔杖把烂草精踩在脚下,不

    准它再兴妖作怪,伤害百姓。据说,各地佛庙

    的韦陀菩萨都是在大雄宝殿大佛前面,惟有

    重庆长安寺的韦陀是站在大佛后面,就是为

    了镇压这烂草精的。

    程梓贤讲述

    雷宗荣整理

    ��

  • 当年,嘉陵江上游的沱江、保宁河、渠江

    等支流各种揽载的货船、客船,载着上游各地

    的土特产,直航重庆千厮门和临江门,统称为

    “小河揽载船”。

    说起嘉陵江上的揽载船,就不能不说一

    说船老大的船上生活,也不能不说一说远近

    闻名的磁器口好吃船。当年的货船,一般后

    舱是船主的住室,中舱和前舱的下层装货,上

    层载客,同时也是船工们工作和活动的场

    地。艄公是全船的指挥,通常站在后舱的一

    块跳板上,头、身露出船篷顶,居高临下地观

    望水情和往来的船只。凭着对水性、沿江地

    形、涨水枯水、顺风逆风、险滩恶浪、明礁暗洞

    的了如指掌,掌着舵并指挥船工操作,保证航

    行安全。当年揽载船载重多,运价低廉,船工

    们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苦。他们长年累月在

    江上日晒雨淋,由于嘉陵江上游河段浪高滩

    险,水急湾多,划船特别劳苦。即使寒冬天气

    也赤背操作,但仍是热汗淋漓;酷暑炎夏,烈

    日似火,皮肤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黝黑黝黑

    ��

  • 的。船工们在前舱上层分成两排,使劲用桨

    划水上行,并将纤藤的一头系在桅杆上,一头

    用褡裢缚挂在肩上,爬行在岸边石岩上奋力

    行进。为了步调一致,减轻劳力,由一人率领

    众船工吼起高昂的嘉陵江号子。其内容丰富

    多彩,多为集体即兴创作,富有浓郁的民俗风

    情。下面这段号子说的是川中名特产,其中

    也说到磁器口的“好吃船”和码头上的名特小

    吃,很有现在商业广告的意味,听来趣味隽

    永:

    说江湖来道江湖 哪州哪县我不熟

    四川历来称天府 山货药材多产出

    猪鬃丝绸运海外 桐油生漆是大宗

    成都锦缎内江糖 叙府芽菜尖庄酒

    荣隆二昌出麻布 纳溪泡糖落口酥

    泸州老窖香海外 合江荔枝夏天熟

    江津白干米花糖 忠县回味豆腐乳

    南充被面绣得好 喜鹊闹梅龙戏珠

    合川桃片保宁醋 小磨麻油数夔府

    高店黄糕蒸得泡 椒盐花生数磁器口

    磁器口码头快要拢 好吃船送来坛子肉

    冷酒下肚心头暖 还有旺实冒儿头

    大伙齐心加把劲 早拢磁器口听评书

    号子一唱完,船就拢磁器口上头的飞揽

    ��

  • 子“鬼门关”了,转眼就到了磁器口的回水

    沱。只见回水沱岸边的一只只小船里,尽是

    价廉物美的磁器口名特小吃:令人直咽口水

    的油炸锅魁、颗颗香的椒盐花生、五香豆腐

    干、砂炒葫豆和凉粉凉面,还有道地的老窖曲

    酒,使您不由自主地掏出钱来,然后边啃锅魁

    边剥花生;撕着豆干,品着香气四溢的老窖大

    曲;船舱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旅途劳累也顿然

    消失。这些从上游出发直达重庆临江门的揽

    载帮,酒足饭饱靠在码头休息片刻,又将启程

    了。这就是当年嘉陵江上远近闻名的“揽 载

    帮和磁器口码头的好吃船”。

    魏仲云

    ��

  • 古镇磁器口民间玩火龙、耍龙灯与著名

    的铜梁龙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玩的

    方法是各有千秋。当年磁器口街道的表演队

    曾在重庆市“狮龙杯”的调演中,连续三年

    穴员怨愿远—员怨愿愿雪荣获特等奖而名噪巴渝,出尽

    了风头。然而,说到为什么要玩火龙、耍火

    龙,为啥要打火花、泼铁水时芽知道并能说得

    出由来的人就不多了。

    相传,古时磁器口的百姓遇到天干或旱

    灾,眼看着农田龟裂、水井干涸,再不落雨,将

    要颗粒无收时,民间长者和会首就要出面,派

    人砍来黄荆条,扎成黄荆龙 穴又叫水龙 雪,先抬

    到磁器口宝轮寺和正街的禹王宫开光祭神

    后,再挑选出七个壮汉充当舞龙人 穴上身赤

    裸,只穿短裤 雪,把水龙抬到街上去求雨。黄

    荆龙来到谁家门前,户主都要对着水龙和舞

    龙人泼水。据传有一年,水龙耍了七天七夜,

    天空却依然晴朗无云,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

    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当地的

    头面人物说:“恐怕那龙也是欺软怕硬的,你

    ��

  • 越对它敬若神明,它越不给面子,不给它点颜

    色看看不行。干脆把黄荆龙抬到太阳下暴晒

    几天,它定会低头行雨。”不料,连续暴晒了

    五天,太阳反而是越晒越大,井底连一点泥巴

    水都舀不到了,百姓们更加恐慌绝望,急得有

    的对天怒骂,有的鸣锣击鼓,有的摔碗敲盆,

    以各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愤懑。情急之中,

    民众们一不做二不休,一致决定对与民作对

    的黄荆龙进行严厉惩罚,以解心头之恨。当

    即就将不行雨的水龙抬着游街示众。而每家

    每户早就作好了准备,有的用竹筒装上火药、

    有的把铁锅片熔化成铁水,水龙一过来,有的

    点火药,有的泼铁水,把水龙烧得个千疮百

    孔,整整烧了七天七夜,方才罢休。水龙受到

    了严惩而变成了火龙,百姓也解了心头之

    恨。但是,那七个抬龙游街的壮汉,却个个被

    火花灼伤,可老天爷还是滴雨未落。

    虽然水龙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民怨

    仍未平熄,民众鸣钟击鼓之声、秉烛焚香之气

    直冲霄汉,把正在天庭午睡的玉皇大帝惊醒

    了,方知人间正在遭受久旱不雨的劫难,立即

    令二郎神下界去察看实情。二郎神来到磁器

    口镇上,一经查问,方知是一条不行雨的孽龙

    在祸害人间,虽已遭人们的惩罚,但旱灾还是

    未得缓解。二郎神一面秉报玉帝尽快令龙王

    降雨解除人间旱情,一面将孽龙捉拿审问。

    ��

  • 结果原来是玉皇大年初一在绛霄楼大宴群仙

    时,铁拐李喝醉了酒,走时错拿了玉帝的龙头

    拐杖,到了南天门才被守门的土地发现。铁

    拐李大吃一惊,吓得手一抖,那龙头拐杖就掉

    落人间。铁拐李拍胸保证明儿一定为玉帝找

    回。哪知,他一回到洞府便蒙头大睡,把找拐

    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而这龙头拐杖到了凡

    间,经日月之精华而变为一条孽龙,四处滋

    事。

    二郎神向玉帝秉报后,玉帝说:“孽龙降

    祸人间,虽已受百姓惩罚,但民怨难平,为严

    明法纪,罚它每年春节回到人间让人们用火

    花爆竹烧它七天七夜,以平民愤。

    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初九,镇上百姓都准

    备好装满火药的竹筒和熔化的铁水,向着火

    龙抛掷,火花腾空飞溅,极为壮观,一直烧到

    元宵节,民间叫做“玩火龙”。这玩火龙,早已

    演化成为镇上百姓除害祈福以及节日狂欢助

    兴的传统节目,一直沿袭至今。

    魏仲云

    ��

  • 毛血旺乃磁器口名特三绝之一。民间有

    言子: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

    口。

    相传,民国初年,大巴山有一放木伐排子

    的张老幺,带着一帮穷兄弟,顺通江、渠江放

    木排下重庆,一路上斩波劈浪的艰辛自不用

    说。哪晓得,木排放至磁器口,正遇上枯水时

    节,九石缸坝把木排挡住,木排就搁在河坝,

    无论怎样也划不出去。眼看要拢重庆城却遇

    上这等事,大家心头都着急得很。尤其是眼

    看带的口粮就快吃完,连日来,大家以木排上

    仅剩的一点白豌豆充饥。

    张老幺在木排上是老大,便上岸来想办

    法弄点吃的。

    那时候,磁器口码头热闹非凡,舟楫如

    林。泊岸的有粮船、菜船、牲畜船、竹木船、瓷

    器船、杂货船、薪柴船、家船、囤船、打渔船等

    等。码头上的河街统统是楠竹捆绑的竹棚,

    有米市、菜市、猪市、水果市、铁货市、木竹市、

    杂货市、鸡鸭蛋市、碗铺、煤栈等等。张老幺

    ��

  • 上得岸来,听见河街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

    闹,特别是卖烧腊的吆喝声、小炒的锅铲声令

    他直吞口水。他好久都没有沾油荤了,听到

    这些声音就更加饥肠辘辘。张老幺走着走

    着,忽听见一阵杀猪声,便循声走去。

    原来,在水码头一隅,开有好几家屠宰

    房,天天杀猪。那时候,猪心肺、猪大肠以及

    猪血之类的东西大都是废弃之物。于是,张

    老幺走到一家屠宰房前,见一妇人从门里出

    来,便拱手施礼说:“大姐,小人姓张,只因放

    木排于贵码头被困,现粮米已吃完,想讨些不

    要的猪下水来充饥,如何芽”

    这家宰房的掌柜姓王,妇人是王掌柜的

    媳妇。巧的是妇人也姓张,名王张氏。王张氏

    是个爽快人,一听来人也姓张,击掌一笑:“兄

    弟,老天有眼,让你碰上我了,我也姓张,说不

    定五百年前我们还在一口锅里舀饭吃呢选”王

    张氏赶忙进去征得公公王掌柜的首肯,出来

    送了些猪下水和刚接的猪血给张老幺。张老

    幺大喜,千恩万谢,说是遇上贵人了。王张氏

    赶忙道个万福回礼说:“兄弟,这些都是不值

    钱的东西,你若是不嫌弃,明日再来取就是

    了。”说罢,回身又随手拿了两根筒子骨出来

    送与他,“光是猪下水和猪血,没有几多油水,

    这点筒子骨拿去熬点汤喝,也壮壮筋骨。”

    张老幺一路兴高采烈,踩着晃晃荡荡的

    ��

  • 跳板回到木排上,赶紧舀了江水把筒子骨熬

    上。熬上汤后又觉得只是一锅汤不能填饱肚

    子,便放了些白豌豆进去。待汤熬好后,再把

    洗净的猪下水切成片放进锅里。因天冷,阵

    阵江风凉身,几个嗅到汤香的伙计自作主张

    在锅里放了些海椒、花椒。起锅时,张老幺把

    猪血成块入汤,再放一撮盐,便一人舀一大海

    碗吃开了。这一吃,感觉味道好极了:汤鲜,

    血旺嫩,猪下水可口,白豌豆入嘴成粉汁,且

    麻辣暖身。众人都说,这锅大杂烩,胜过皇帝

    老儿的御宴。

    自此,张老幺天天去王家宰房找王张氏

    讨猪筒子骨、下水、血旺,然后与白豌豆同煮

    熬,吃得木排上的众伙计乐不思归。

    一来二往,张老幺和王张氏也混熟了,王

    张氏便把张老幺认做了兄弟。她有时到江边

    洗衣裳,也上木排来看看,木排上的伙计有衣

    裳脏了就顺便收去洗洗。有回,王张氏上木

    排来,正碰上张老幺他们开饭,一人一海碗,

    吃得满头大汗。张老幺见干姐姐来了,也请

    她用饭。王张氏先是百般推辞,但见众伙计

    吃得欢天喜地,直喊香,忍不住尝了一口。这

    一尝,碗就放不下了,王张氏一口气吃完,觉

    得妙不可言,忙向张老幺讨教这大杂烩是如

    何做的,回去也好给公婆、丈夫煮熬一锅来尝

    尝。张老幺不好意思地说:“这些都是下力人

    ��

  • 迫于无奈,胡乱弄的,说出来岂不让干姐姐见

    笑。”接着便把大杂烩的做法一一相告。

    王张氏回去后如法炮制地煮熬了一锅,

    晚上开饭时置于桌上,一家老小吃了都喊

    好。公公王掌柜更是拍案叫绝,在饭桌上直

    夸儿媳妇手巧,说这些下脚料原本是宰房不

    要的东西,经这一调弄,却成了上等佳肴,若

    是开一家这样的汤锅馆,定会生意兴隆。俗

    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张氏听罢公公

    在饭桌上随意说的话,但却上了心。心想,宰

    房每天都有猪下水、猪血,甩了也怪可惜的,

    何不废物利用,开家杂碎汤锅铺,做点小生

    意,一来找点私房钱,二来也可贴补点家用。

    当晚,王张氏便将想法禀告于公公王掌柜,王

    掌柜听了欣然同意。

    王张氏是个能干人,且性子急,第二天就

    置办了些家什张罗开了,没过几天便在磁器

    口过街楼附近开了家专卖杂碎的汤锅小铺。

    每天定时到屠宰房,用圆形小木盆接鲜血备

    用。

    王张氏在铺门前做一土灶,置一口足有

    二十寸的大锅,锅中倒扣一大瓦钵,头晚便把

    筒子骨放入锅中,滴上少许磁器口聚森茂的

    白醋,然后倒一木桶清甜的嘉陵江水,拍几块

    老黄姜,再放入适量的白豌豆,将汤熬至呈乳

    白色。王张氏每天半夜就披衣起床,把早已

    ��

  • 洗净的猪心、舌、肺、大肠等,切成块、片下锅,

    加入制好的糍粑海椒、花椒及五味调料,盖上

    锅,文火煨。早起,再到宰房接了新鲜的猪血

    穴俗称毛血旺 雪回来,用酒醋去掉生血味,然后

    用翻滚的骨头汤将血旺烫熟,这叫“挂印封

    侯”。毛血旺这东西怪,越煨越入味,而且越

    鲜嫩,如此一来,一锅毛血旺杂碎汤就做成

    了。

    一大清早,磁器口的吊脚楼、青石板路还

    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之中时,王张氏已围上雪

    白的围腰打开了铺门,热气腾腾的汤锅色泽

    红亮,满街飘香,令人垂涎。

    当年的磁器口,既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

    物资集散地,也是重庆城著名的水陆通道,南

    下北上的船只都停泊在这里,南来北往的客

    商也在这里打尖、歇脚、做生意,很是热闹。

    一些赶路的脚夫、撑船的老板、水码头的下力

    人、走街串巷的小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