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 dev1.pearson.com.hk · 4....

5

Transcript of 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 dev1.pearson.com.hk · 4....

12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以下句子均有錯誤之處。我們會更正各句子和解釋背後原因。

1. 「貨幣基礎等同貨幣供應。」

更正

貨幣基礎與貨幣供應不同。

解釋

貨幣基礎(M0)是指某經濟體系內,法定貨幣的發行總量。

已發行的法定貨幣,既可由銀行體系以外的公眾持有(Cp),也可由金融機構持有作為儲備(R),

因此 M0 = Cp + R。

貨幣供應(MS)是指在某一刻,某經濟體系內,可供使用的貨幣總量。它包含公眾持有的現金

(Cp)和存款(D)。因此 MS = Cp + D。

備註:

• 銀行所持有的儲備不包括在貨幣供應之內,因為銀行體系以外的公眾不能使用這些儲備作為

交易媒介或者支付工具。

• 相反,存款是銀行體系以外的公眾可以使用的貨幣。

以上的貨幣概念的關係可用下圖總結:

由公眾持有

由銀行持有

儲備(R)

貨幣供應(MS)

支持

+ =存款(D)

貨幣基礎(M0)=法定貨幣的發行總量

公眾持有的法定貨幣(Cp)

2. 「存款是由銀行所持有的現金。」

更正

銀行所持有的現金是儲備,而存款是由銀行體系以外的公眾所持有的貨幣資產。

解釋

當某銀行客户把現金存入銀行後,該筆現金便成為該銀行的儲備。這筆銀行持有的現金屬於儲備

(而非存款)。對銀行來說,存款是其對客户的欠款。因此,對銀行客户來說,該筆存款是可當作

貨幣使用的資產。

C 考生常犯錯誤

13©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8  貨幣供應和貨幣創造

3. 參考 B 部的例題 6:

資產($) 負債($)

儲備 300貸款 700

存款 1,000

「當存户提取 $100 後,存款減少至 $900。已知 rrr = 25%,儲備是 $225(= $900 × 0.25)。結果,最終的貸款總額是 $675(= $900 – $225)。」

更正

當存户提取 $100 後,儲備會下降至 $200。已知 rrr = 25%,存款減少至 $800 (= $200 ÷ 0.25)。

結果,最終的貸款總額是 $600(= $800 – $200)。

解釋

學生應避免從提款後即時的新存款額作為計算的起點,因為提款會使儲備減少,而這儲備的減少

可能引起存款收縮的乘數效應。

參考以上例題,當存户提取 $100 後,銀行沒有足夠的儲備,因而須收回貸款。結果,存款和貸

款會減少,直至符合法定儲備要求。

因此,我們首先要找出新的儲備,以計算最終的存款總額。學生須謹記儲備是用來支持存款的。

我們可以運用以下公式計算,以儲備計算出最終的存款總額。

最終的存款總額 = 最終的儲備總額

rrr

參考以上例題,當存户提取 $100 後,儲備會減少 $200(= $300 – $100)。由於法定儲備比率是 0.25,按照以下公式,$200 儲備最多可支持的存款(D)是:

D = R rrr

= $200 0.25

= $800

最終的貸款額可用以下方程式找出:

儲備(R) + 貸款(L) = 存款(D)

簡言之,正確的步驟如下:

i. 判斷題目所述的改變如何影響銀行儲備,並找出新的儲備。

ii. 運用以下公式計算存款的最大可能值:

D = R rrr

iii. 運用以下方程式計算貸款金額:

R + L = D

22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3. 試分別闡釋下列各項如何影響港元貨幣供應M1、M2和M3。

a. 陳小姐售出滙豐銀行股票,得到 $400,000 現金。她把一半款項存放在一家接受存款公司,另一半則存放在她的活期存款户口。 (3 分)

b. 郭先生從他的儲蓄存款户口提取 $100,000,然後全數匯到美國。 (3 分)

c. 鄺太太向A銀行借了 $100,000,並把80%的借款兌換成澳元存放在她的澳元儲蓄存款户口,其餘的借款則存放在家中。 (3 分)

4. 下表顯示港元和外幣在2010 年第一季的貨幣供應:

2010 年第一季的貨幣供應(百萬港元)

M1 M2 M3

港元 外幣 港元 外幣 港元 外幣

713,252 231,265 3,602,795 2,994,147 3,622,839 3,000,767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a. 計算持牌銀行的港元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可兌換存款證的總和。 (2 分)

*

3©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11 國際貿易(I)— 自由貿易和比較優勢原理

?

B 難題逐處捉

例題1 與比較優勢有關的計算(根據每單位投入的產量計算) 下表顯示 A國和 B國每單位投入生產物品X和物品 Y的數量。

物品 X(單位) 物品 Y(單位)

A 國 6 8

B國 9 16

a. 試分別找出在生產物品X和物品 Y上擁有絕對優勢的國家。

b. 試分別找出在生產物品X和物品 Y上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

c. 說明比較優勢原理,並指出兩國的貿易方向。

d. 如兩國皆可從貿易中獲益,試分別計算物品X和物品 Y的交換比率的範圍。

1. 題目分析關鍵字詞: 「每單位投入生產⋯⋯數量」

a. 「物品X和物品 Y」和「絕對優勢」

b. 「物品X和物品 Y」和「比較優勢」

c. 「比較優勢原理」和「貿易方向」

d. 「兩國皆可從貿易中獲益」和「交換比率的範圍」

2. 答題技巧a. 找出能夠以每單位投入生產較多有關物品的國家。

b. 找出能夠以較低成本生產有關物品的國家。

c. 說明比較優勢原理。物品會從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流向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家。

d. 互惠互利的交換比率介乎兩國的生產成本之間。

3. 參考答案a. 每一單位投入,A國能夠生產6 單位物品X,而 B國能夠生產9 單位物品X。因此,B國在生產物品X上擁有絕對優勢(生產力較高)。

每一單位投入,A國能夠生產8 單位物品Y,而 B國能夠生產16 單位物品Y。因此,B國在生產物品Y上也擁有絕對優勢。

4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b. 在 A國,1單位投入能夠生產6單位物品X或8單位物品 Y。生產1單位物品X的成本是1.33 (= 8 / 6)單位物品Y。在 B國,1單位投入能夠生產9單位物品X或16 單位物品 Y。生產1單位物品X的成本是1.78 (= 16 / 9)單位物品Y。因此,A國在生產物品X上擁有比較優勢(成本較低)。

同樣地,在 A國生產1單位物品 Y的成本是0.75 (= 6 / 8)單位物品X。另一方面,在B國生產1單位物品 Y的成本是0.56 (= 9 / 16)單位物品X。因此,B國在生產物品Y上擁有比較優勢。

c. 比較優勢原理指出若每個國家專門生產自己擁有比較優勢的物品,全球總產量便會增加。

A國會專門生產物品X,並把部分物品X出口至 B國。另一方面,B國會專門生產物品Y,並把部分物品Y出口至 A國。

d. 互惠互利的交換比率介乎兩國的生產成本之間,即1.33Y < 1X 的交換比率 < 1.78Y,而0.75X > 1Y 的交換比率 > 0.56X。

? 例題2 與比較優勢有關的計算(根據生產1單位物品所需的投入計算) 下表顯示 A國和 B國生產1單位物品X或1單位物品 Y所需的資源(假設兩國的資源是一樣的)。

1 單位物品 X 1 單位物品 Y

A 國 6 8

B國 9 16

a. 試分別找出在生產物品X和物品 Y上擁有絕對優勢的國家。

b. 試分別找出在生產物品X和物品 Y上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

c. 如果3單位物品X能夠換取2單位物品 Y,A國和 B國買賣1單位物品 Y的獲益分別是多少?

d. 如果買賣物品Y的單位運輸成本是0.5 單位物品X,該兩國會否進行物品Y的貿易?

1. 題目分析關鍵字詞: 「生產1單位物品X或1單位物品 Y所需的資源」(注意,即使題目提供的資料是

「所需的金錢」,而非「所需的資源」,計算的方法仍然不變。)

a. 「物品X和物品 Y」和「絕對優勢」

b. 「物品X和物品 Y」和「比較優勢」

c. 「A國和 B國買賣1單位物品 Y的獲益」

d. 「單位運輸成本」和「物品Y的貿易」

4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新高中經濟學探索 應試練習 6

1. 題目分析關鍵字詞:「減少關稅和配額」和「導致中國的進口物品的平均質素下降」

2. 答題技巧從消費者和進口商的觀點來分析 — 事件如何影響他們對不同質素產品的選擇。

3. 參考答案降低從量關稅或增加配額數量後,由於進口物品的供應增加,高質和低質進口物品的價格會有相同額度的下降(= 從量關稅或配額價格減少的金額)。由於高質進口物品的價格的下降百分比相對較小,其相對價格會上升。根據需求定律,高質進口物品的市場佔有率會減少,中國的進口物品的平均質素因而下降。

假設進口商不能決定進口物品的價格和邊際利潤率,他們只能透過增加進口量來增加利潤。由於低質進口物品的相對需求上升,進口商會供應較多低質進口物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例題2 關稅和配額對進口物品的質素的影響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須減少關稅和配額等保護主義措施。試解釋為甚麼此舉會導致中國的進口物品的平均質素下降。

C 考生常犯錯誤

以下句子均有錯誤之處。我們會更正各句子和解釋背後原因。

1. 「自由貿易使每個人都受惠。」

更正

自由貿易使部分人受惠,部分人受損。不過,整體來說,自由貿易通常比不進行貿易好。

解釋

某物品的國際價格會低於進口國自給自足時的本地價格,但同時會高於出口國自給自足時的本地

價格。

在進口國,該進口物品的本地消費者會獲益 [ 因為消費者盈餘會由面積A增加至面積(A + C +

E)],而該進口物品的本地生產者會受損(因為生產者盈餘會由面積B減少至面積 F)。整體來

說,進口國會獲益(因為總社會盈餘會增加,增幅等於面積 E)。

5©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12  國際貿易(II)— 貿易障礙和香港的對外貿易

下圖顯示進口國的情況:

圖 a 圖 b

在出口國,該出口物品的本地消費者會受損(因為消費者盈餘會由面積A’減少至面積 F’),而該

出口物品的本地生產者會獲益[ 因為生產者盈餘會由面積B’增加至面積(B’+C’+E’)]。整體

來說,出口國會獲益(因為總社會盈餘會增加,增幅等於面積 E’)。

下圖顯示出口國的情況:

圖 c 圖 d

D

A

B

Q

P0

Q0

$

0D

S(沒有進行貿易時的供應)

進行國際貿易

面積 E:貿易獲益

自給自足

Sf(進行自由貿易時的供應)

A

C E

F

Q

P0

Pw

Q1 Q2

$

0

生產者盈餘消費者盈餘

S

D

A’

B’

P0’

Q0’

D

Sr

u m n

k

j

面積 E:貿易獲益

沒有進行貿易時的需求:rukj進行自由貿易時的需求:rumn

C’

B’

E’

F’

P0’

Pw’

Q1’

Df

Q2’

生產者盈餘消費者盈餘

S

$

進行國際貿易自給自足$

Q 0 Q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