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天 - jjjcb.cn ·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石头引人注目,不...

1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刘同华 电话:(010)59598076 邮箱:[email protected] 8 8 文苑 文化 周刊 塞北初冬 ■杨鹏杰 买鱼 (小 说) ■舒放 原创沃土 石如语 ■王晓 老家的柿子树 ■张家龙 塞北的初冬来得总是有些仓促,昨夜还沉浸在偶经步行 街角咖啡屋传出的一曲“秋日私语”的无限遐思中,今晨就 赶着最后一行铺满大街小巷的深秋履迹穿梭于窸窸窣窣的雨 中雪里,扮演起行走岁月、似水流年的舞者来了。 坐在室内小憩片刻,一股沁凉的风忽地吹了进来,不禁 让人打个激灵。窗外那落尽满城的叶之绚烂,仿佛就是几经 开合的丁香仙子在阴山臂弯里羞成的一朵祥云,卷舒着大地 对季节唱响的豪迈,放眼着青城的风物。此时的心扉总会 涌起“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的些许酸 涩,待到斜晖一抹才懂得,人与家乡的路途,心与心的 距离,原是鸿雁掠过长河的雾霭之际,将大漠黄沙镌刻 成落日无垠的不老心愿。 一直相信,有一些事物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于是对 冬的降临,从小就有了一种期待之余肃然起敬的情愫。在北 方,在家乡这片土地上,那一份简约素雅的纯粹在淡化了秋 的潋滟之后总会如约而至。时常想起曾经读过抑或撰写的散 碎文字,当秋风满袖盈怀,当时光无法挽留,冬天悄然而 至。走过了乌素图的落叶满园,冬天如歌静美留香;越过了 赵武长城的史迹斑驳,冬天如画奔腾飞扬;趟过了茶马古道 的猎猎风尘,我们在冬天里共赴一场别有韵味的唯美盛会。 暮色渐浓,继续敲击着一个个仿宋字块,看着文字跳跃 成半屏的单色舞蹈,听着来自窗外的朔风,忽然发现,难得 的闲暇似乎越来越少,唯有用心去聆听风吹树语在东河岸头 的平平仄仄,好让这一片树之重彩卸下粉黛,凝固在油画框 中,让人透过画面想象那不期而遇的衣袂飘飘。 喜欢冬天这样一幅素白的历史画本,将自己的意念变成 出塞序曲也好、阴山石刻也罢,去到画本里聆听一株枯草对 大地的私语、一缕暖阳融化落雪的滴答,把一棵大树年轮的 沧桑化作时光流水的生命欢歌。 雨花石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南朝梁 武帝时,有位叫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 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 如雨,坠地为石。讲经处即雨花台,石即 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火 成”“水成”“沉积”等各类岩石在大江上 游经过崩塌粉碎之后,汇入石头之旅游大 军,浩荡东行,坚硬者为石,不坚者为 砂,相当多的一部分沉积于古都金陵的大 江两岸。因此,雨花石主要出产于江苏六 合、仪征境内,业内人士说其品质以仪征 月塘、青山和六合八百、横梁为佳。 雨花石质地晶莹,色彩瑰丽,呈像精 美,意境天成,被誉为“石中皇后”。收藏 雨花石的人也越来越多,雨花石的收藏应 该是财力、眼力的机缘巧合。像我,工作 中生活里有许多机会接近雨花石,奇怪, 从没有过心动的感觉,是我眼拙了。家门 口的博物馆,有个专门展览雨花石珍品的 展厅,一颗颗精美的石头养在清水里,看 看也蛮活色生香,从未把玩。也许是我们 缘分不够。陪远道而来的石痴朋友去采石 场,我才对雨花石重新认识。 在采石场,我被自然的神奇震撼。看 过张家界的山,再看这里的山,才知晓山 高猛是美,丘平缓也是美;山硬朗是美, 丘细碎也是美;山五彩斑斓的植被是美, 丘一望无际的苍茫也是美。整个采石场就 像大地裸露着胸膛,没有巨大的石材,呈 现眼前的是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夹杂着沙 砾。这种山体是地质时期大浪淘沙形成的。 我对石头没有研究,听爱石人说,这 个采石场的石头通称毛石,雨花石要有眼 光挑呢。采石场石头较多的形状是条纹 状,颜色以黄红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 物的形状在石里面,那么这是佳品。 朋友说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 花,拣到好石头无比开心。我记起身边一 位收藏爱好者展览过一枚人头像的雨花 石,直观形象,活灵活现,观者直叹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自己也当宝贝,只给喜欢 的人看。一次雨花石精品展上,一枚名曰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石头引人注目,不 规则椭圆石,红色玫瑰一朵朵遍布,裂纹 就是花的边缘,美得动人心魄。任何事 物,不深入了解,就无法有进一步亲近的 缘,我为自己这么多年与雨花石靠得这么 近又相距这么远懊恼不已。 在采石场,我不仅收获几枚自己满意 的雨花石,更感受融缩万年的时光,时间 的无涯里,苍茫处独立,感触顿生,一时 间缠住中年的我。 临近春节,洞庭湖区的渔场就要干塘 起鱼。 树根大哥有十口大鱼塘,用抽水机把 塘里的水弄干,就把那些胖乎乎的鱼抓上 岸,再搞销售。 在水还有半米深的时候,乡政府有人 打来手机,说自己姓沈,是副书记,要买 三百斤草鱼,或者青鱼鲤鱼,最好每条五 斤以上。树根谨慎地回答:要鱼的人不 少,得排队,只怕一下子没有这么多给 你。沈书记就说:要得急。我马上过来, 亲自坐镇。 听到领导光临的消息,树根嫂高兴得 连忙做晚饭,搞的鱼席。有几个小买主和 贩子在鱼塘边等,边抽烟边聊天。她上前 笑嘻嘻地打招呼:你们伴乡领导的洪福, 晚上也喝几杯小酒。大家听不得这个 “伴”字,就说我们分摊伙食费,请乡领导 “伴”我们的福是了。 一个钟头后,沈书记开着私家车来 了,后面跟着他租的一台商务车。 沈书记一下车,急切地来到塘边,只 见抽水机熄火了,立马询问:怎么搞的? 树根非常丧气的样子回答:我也不知道怎 么的。这不,有人在修呀。书记焦急地 说:明天就是除夕了,这鱼我有急用哩。 树根说:等两个小时吧,今晚应该会干塘 的。他朝修机子的人递一个眼色,那边马 上回答:我会尽快弄好的。 无奈何,沈书记只好到树根平日守鱼 的棚子里等待。 树根嫂悄悄拉过丈夫,有些气愤:机 子明明是好的,你怎么说它坏了?树根 说:我不想把鱼卖给他。树根嫂不解:谁 要不是要?树根说:他开口要三百斤,只 怕是去行贿。树根嫂说:倒也是。树根 说:拖时间吧,走一步看一步。对了,吃 晚饭时,你想法子把他灌醉,我就好说话 了。树根嫂会意,笑着点头。 天渐渐地暗下来,湖区的北风也大 了,吹得路边的树木呼呼直叫,人们冷了 许多。树根对沈书记说:吃饭了,喝一杯 酒,会暖和一些的。大家毫不谦让地围到 桌子边。树根怕沈书记不愿就座,谁知沈 书记倒是爽快:没事,没事。 谁也没有料到,树根嫂的酒量大得吓 人,用海碗敬酒。沈书记酒量本来不行, 加之平时上班不敢端杯,现在就不敢应 承。后来一想起今天放假了,跟村民在一 起,觉得不能摆架子,就端起了杯子,勉 强喝了几口。其他人一番豪爽的碰杯,都 大声说话,没有任何遮挡。树根巧妙地几 句点拨,大家就轮番讲一些干部受礼的笑 话。这个说,县里机关大院某位领导把别 人送的熏鱼晒在楼上的阳台上,不料两条 一米来长的掉到地上。可怪,八层楼上下 没有一家认领,结果被门卫提去享用了。 那个说,某位领导家的阳台改建成了水 池,专门养着下级送来的甲鱼。谁知阳台 漏水,引起下层人家投诉。那位领导只得 在大会上声明,今后谁送甲鱼我就把它丢 到马路上去……大家心里知道沈书记的来 头,脸上却装着不明就里的模样,说话毫 无顾忌。沈书记听着,只能笑笑。 树根问:您有蛮多的亲戚朋友在县里 呀?沈书记文不对题地回答:你养的鱼绿 色环保,信得过哩。树根说:他们想吃, 可以自己买啰。沈书记说:或许他们并不 想要,但我必须送啊。树根说:要是我, 就说今年没有鱼卖。事情不就过去了?沈 书记说:不送鱼,我心里过不去。树根故 意挖苦:你蛮孝敬啊。沈书记说:孝敬? 你说对了,是孝敬。树根说:其实,你不 送这劳什子礼,人还活得痛快一些。沈书 记说:不送不行哩。 正说着,一个帮工跑了过来,急匆匆 地说围网烂了,修好要两个小时。树根 问:要这么久?那人回答:是树根嫂讲 的。沈书记一惊,连忙跑到鱼塘边。果然 有人在电灯下装模作样地修补渔网。他喃 喃自语:只怕今天真的买不到鱼了。树根 问:怎么办?沈书记手一挥,走向商务 车:我回乡政府去。树根问:不送礼了? 沈书记说:我不搞酒驾,我的车留在这 里。明天一早再来开! 树根嫂赶紧提出两条大鱼,丢到车 上,说:沈书记,我这不存在行贿的事, 因为我们没有事情要你开后门。你尝尝 鲜,也正说明你的工作抓得好,我们的鱼 才有这么肥壮哩。 沈书记走后,大家就开始捞鱼。其 实,抽水机没有坏、渔网也没有烂,是树 根夫妇不愿把鱼卖给沈书记,故意搞出拖 延时间的办法。树根边掌秤,边给大家道 歉,还叮嘱着不要把今天的事到处宣传。 大家正在嘻嘻哈哈时,树根嫂举着两 百块钱和一张纸条跑了过来,大声说:树 根你弄错了,错了。人家沈书记,留下了 两百块钱,说是我送的两条鱼和他吃晚餐 的费用。他明天也是自己掏腰包买鱼,去 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办团年饭。他说乡 政府有个退休老干部在那个敬老院住了十 多年,半个月前才去世的,享年八十八哩。 他心想好好感谢那个敬老院,孝敬老人们。 树根这才恍然大悟,看着远处隐隐约 约的闪烁车灯,忍不住大喊:沈书记,现 在鱼塘已经干了。你明天一早来吧,我给 你留三百斤鱼! 回忆里的偷偷摸摸,总绕不开我家门前那棵柿子树,挂 满小灯笼似的高大的柿子树。 出家门向南走上两三华里,会看到一个烟波浩渺的大 —美丽的成子湖,那是我童年的天堂。时空穿越,我 的小伙伴们紧紧贴着树,做着鬼脸,勾起手指,约我去湖 边,父亲发现了,大声吆喝,让我赶紧做功课…… 父亲不在家,柿子树成了我浪迹成子湖的起点。春天, 秋天,我和小伙伴们重复着卷起裤脚,偷偷摸摸到湖里去捕 鱼摸虾,你追我赶,欢声笑语,累了,就坐在岸边,望着湖 心的点点渔帆,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鸟儿竞逐,相映成画。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棵柿子树为我那憨厚而又坚 强的父亲养活一个八口之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到了秋 天,柿子熟了,红通通的柿子挂满枝头。父亲就站在高高的 凳子上,小心地一个一个把它们摘下来。我们姐弟几个站在 树下,争抢着从父亲手里接住柿子,轻轻地放进篮子里。父 亲用柿子去集市上换回了家里日用的盐巴、火柴和灯油,还 有我们姐弟几个上学用的铅笔和橡皮。 每次卖柿子回来,父亲总是以没人买了为借口,留下一 二十个柿子带回家里,分给我们一人一个,再让母亲挨家送 给邻居的孩子,说是让他们解解馋。硕大的香喷喷红通通的 柿子,真的太诱人了!红色的柿子,成了小伙伴们在物质贫 乏岁月里的一抹光鲜。 许多年来,父亲多少次亲手摘柿子卖柿子却从来没见他 吃过一口柿子。小时候我经常问父亲:“大人怎么都不喜欢 吃柿子呢?”父亲总是笑着说:“大人吃柿子会牙疼的!”我 当时听了,半信半疑。 日子一年快一年,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这棵老柿子树 却没有像往年一样吐出新芽,古稀之年的父亲从春到夏一遍 又一遍地给它浇水、施肥,它还是没有一丝的生机。 再后来,暑假,我带着爱妻和上小学的儿子回老家小 住。天刚亮,我看到老父亲紧紧地贴近老柿子树,躬着背, 用手抚摸着干枯的树干。我走到父亲身边,父亲转过身看着 我,我望着他。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老柿子树还是没有发芽。 从这一年起,每到秋天柿子成熟的日子,我都会到集市 去买些柿子带回老家,而父亲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好吃吗?”我每次都会故意地问父亲。“好吃,好吃!”父亲 总是笑着大声地回答。吃柿子牙疼的假话,至真、至善、至纯。 六年前的那个秋天,老父亲安详地走了。每年柿子熟了 的秋天,我会抽空和爱妻带着孩子买上几个柿子放在父亲的 坟前。 父亲走了,那无尽的怀念早已把我记忆中的那棵柿子树 催生成了一片浩瀚的柿树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纪委监委) 撑起一片天 ■陈亚军 上善若水,人类临水而居。洮河,一 条古老的河,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一百多公里绵延穿临洮县城而过。唐朝哥 舒翰镇边,宋朝王韶拓边,均在洮河流域 留下令人唏嘘不已的英雄赞歌。 这里,也是美女貂蝉的故里。《三国 演 义》 使 貂 蝉 的 故 事 多 了 些 生 动 细 节 , 更 多了些舍己为国的壮举意味。 我想,作为这样的一个人物,貂蝉无论 是史有其人,还是传说人物,她定然是突破 封建枷锁的优秀女性,集美丽、智慧、果敢、 正义于一身。尤其在临洮采访后,我更加 坚信, “她”不是一个无来由的存在。 刘彩琴,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2岁 结婚,住在一处土坯房里,那时日子虽不 富裕,但公婆慈祥,夫妻恩爱,两个孩子 也给家里带来欢乐。特别是丈夫一再宽慰 她,十年后给她盖青砖大瓦房。 2003年冬天,公公突发脑血栓瘫痪 了。之后,丈夫在外打工,却没有要回工 钱。就在那年除夕,丈夫说出去借些钱好 过年。可正当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喜 庆中时,丈夫却被人五花大绑送回家来。 钱没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丈夫突发了 精神分裂症。 “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呀?”刘彩琴万 分揪心痛苦。 婆婆体弱、娃娃年幼,公公瘫痪,丈 夫病倒,她是家里的唯一劳力。事无大 小,能扛起这个家的只有她一人。 每天起床,先要给家人做好早餐,然 后带着农具来到黄土坡干农活;回到家 里,她要照顾丈夫吃药,帮公公翻身,给 全家人做饭洗衣。日夜劳作,风吹雨淋, 生活的贫苦艰辛,没两年让才40岁的刘 彩琴已略有驼背,憔悴老态。 她曾一咬牙,卖掉了家里唯一能换钱 的耕牛,跑到兰州精神病医院给丈夫治 病,孤注一掷。没多久,回到家的丈夫依 旧不是把家人鼻梁打断,就是自己走失, 鸡犬不宁。 即便这样,刘彩琴还是咬紧牙关撑着 那块天,打理着日子,她相信,总会有好 的一天。 她和其他陇中人一样,最欣喜雨季, 因为地里有水,农作物就会长势好,日子 就有希望。但家里的土坯房此时却带给她 绝望,每每到雨季就漏雨,那时锅碗瓢盆 要一起上来接雨水。刘彩琴清晰地记得, 有一次,屋外下大雨,屋内落小雨。她和 丈夫正忙着接水,只听“轰”的一声,一 大块墙皮脱落下来。她却笑了,对丈夫 说,雨大好,地里的洋芋吃饱了,就长得 好,我们就有的吃了。 一天早晨,刘彩琴家来了几个人。当 时,她正把公公背到院里,一边让他晒太 阳,一边给他擦洗身子。来人走在前头的 正是县委书记,他们是来镇上搞调研的。 在临洮县,县级领导都有专门负责的 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县委书记 就挑了刘彩琴家为帮扶对象。 洋芋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它可当 菜、可当粮,耐寒、耐贫瘠,好的种子下 去正常年份能收千余斤,就是旱年也能有 六七百斤。 县委书记了解到刘彩琴家非常贫困, 便自掏腰包两千多元,为她送洋芋良仔上 门,还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作指导,辅 助她种好洋芋,改善生活条件,并带人给 她家翻新房子。 “大雨过后的两个月,农历八月初 一,俺家的青砖大瓦房就建好了。”多么 穷困都没有难倒的刘彩琴,却泪光闪闪。 今天,这个曾一度摇摇欲坠的家庭重 拾欢颜,丈夫、公公病情稳定,种洋芋的 收益使家境大为改观,牛羊满圈。 刘彩琴笑了。因为她又会笑了。 柏东河家,一个普通西北农村的小院 落,无论是院内散落在墙角的柴垛、小鸡 舍、筐篓,还是室内简陋的床铺家具,仿 佛都是标签,说明着这个家几或停滞在农 耕文明的水准,与普通的富足也不沾边。 更何况,作为一个年富力强的七尺男儿, 他的一个袖管竟是空的—原来他是一个 残障人士。通常,这样的人,他们的标配 多是神情愁苦,沉默寡言。而眼前的他, 阳光状让人侧目。有人疲惫了终身,兜兜 转转一辈子,也未必能修为到这个境界。 20 年 前 , 他 不 到 30 岁 , 婚 后 9 个 月,他拉着几只羊正常行驶在路上,路 窄,迎面的车开得急,错车时柏东河的车 翻了。侥幸,人还能爬起来,只是左手腕 钻心地疼。当地医院诊断,骨折,因炎症 严重,需手术截肢。 运转在女耕男商模式中期待美好生活 的妻子邵存娥,被这意外的不幸砸晕了。 却哪里有悲伤的时间,结婚、住院举 债,孩子又要降生了,家里总得有个顶梁 柱扛起生活的重担。她必须擦干眼泪…… 之后,这个贫寒的家,添丁到六口 人,上有七八十岁的公婆,两个上学的孩 子,她除了结结实实撑起这个老弱病残的 家,别无选择。 正在采访时,妻子邵存娥扛着锄头回 来了。第一眼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本人的 外貌形象与墙上照片中小鸟依人状完全是 两回事,她中等个头,瘦弱中透着一种力 感,皮肤黑红,甚至有点男相—与丈夫 恰恰相反。 一交谈,言语果断爽利。 在他们家旱厕的一个角落里,戳满了 七七八八的农具,我数了数,十几种,铁 磙铁叉铁镰等。前些年,家里六口人基本 就靠她使用这些农具土里刨食,勉强维 持。 2013年,柏东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 贫困户,政府各项惠农政策接踵而至,先 是为解决养殖肉牛成本短缺问题,镇上通 过金融机构为他协调了5万元的无息贷 款。2017年通过世行贷款项目,政府又 扶持了西门塔尔良种母牛1头,并通过畜 牧站技术人员,指导制作微贮饲料30 吨,解决了饲草储备难的问题。现在柏东 河家养殖肉牛已经达到 21头。 邵存娥每天的时间表是这样的:凌晨 四点起床,喂牛、铲牛粪;六点,给一家 人准备早饭;七点送孩子上学,下地干农 活;中午一点回来为家人做午饭,下午三 点下地;下午六七点回家做晚饭,鸡鸭猪 狗一系列家务活;晚九点以喂牛、铲牛粪 结束一天,十点就寝。 一个女人一天中的十八个小时日复一 日,天天如此。 当然,我却清楚明了丈夫柏东河洋溢 的正能量来自哪里。 这个家庭正在摆脱贫困。 刘彩琴和邵存娥家境、命运类似,都 是拖着老弱病残的家庭。丈夫丧失劳动能 力,她们抹干眼泪,二话不说,就把自己 变成男人,照顾家中老小,扛起生活重 担。从自己生活的脚下找出路脱贫致富, 因为这里有祖辈的经验和护佑,有关于情 愫的太多牵挂,当然更离不开政府那双温 暖大手的扶掖。

Transcript of 撑起一片天 - jjjcb.cn ·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石头引人注目,不...

2019年 11月29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刘同华电话:(010)59598076邮箱:[email protected]

88 文苑文化 周刊

塞 北 初 冬■杨鹏杰

买 鱼 (小说)

■舒放

原创沃土

石 如 语■王晓

老家的柿子树■张家龙

塞北的初冬来得总是有些仓促,昨夜还沉浸在偶经步行

街角咖啡屋传出的一曲“秋日私语”的无限遐思中,今晨就

赶着最后一行铺满大街小巷的深秋履迹穿梭于窸窸窣窣的雨

中雪里,扮演起行走岁月、似水流年的舞者来了。

坐在室内小憩片刻,一股沁凉的风忽地吹了进来,不禁

让人打个激灵。窗外那落尽满城的叶之绚烂,仿佛就是几经

开合的丁香仙子在阴山臂弯里羞成的一朵祥云,卷舒着大地

对季节唱响的豪迈,放眼着青城的风物。此时的心扉总会

涌起“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的些许酸

涩,待到斜晖一抹才懂得,人与家乡的路途,心与心的

距离,原是鸿雁掠过长河的雾霭之际,将大漠黄沙镌刻

成落日无垠的不老心愿。

一直相信,有一些事物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于是对

冬的降临,从小就有了一种期待之余肃然起敬的情愫。在北

方,在家乡这片土地上,那一份简约素雅的纯粹在淡化了秋

的潋滟之后总会如约而至。时常想起曾经读过抑或撰写的散

碎文字,当秋风满袖盈怀,当时光无法挽留,冬天悄然而

至。走过了乌素图的落叶满园,冬天如歌静美留香;越过了

赵武长城的史迹斑驳,冬天如画奔腾飞扬;趟过了茶马古道

的猎猎风尘,我们在冬天里共赴一场别有韵味的唯美盛会。

暮色渐浓,继续敲击着一个个仿宋字块,看着文字跳跃

成半屏的单色舞蹈,听着来自窗外的朔风,忽然发现,难得

的闲暇似乎越来越少,唯有用心去聆听风吹树语在东河岸头

的平平仄仄,好让这一片树之重彩卸下粉黛,凝固在油画框

中,让人透过画面想象那不期而遇的衣袂飘飘。

喜欢冬天这样一幅素白的历史画本,将自己的意念变成

出塞序曲也好、阴山石刻也罢,去到画本里聆听一株枯草对

大地的私语、一缕暖阳融化落雪的滴答,把一棵大树年轮的

沧桑化作时光流水的生命欢歌。

雨花石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南朝梁

武帝时,有位叫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

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

如雨,坠地为石。讲经处即雨花台,石即

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火

成”“水成”“沉积”等各类岩石在大江上

游经过崩塌粉碎之后,汇入石头之旅游大

军,浩荡东行,坚硬者为石,不坚者为

砂,相当多的一部分沉积于古都金陵的大

江两岸。因此,雨花石主要出产于江苏六

合、仪征境内,业内人士说其品质以仪征

月塘、青山和六合八百、横梁为佳。

雨花石质地晶莹,色彩瑰丽,呈像精

美,意境天成,被誉为“石中皇后”。收藏

雨花石的人也越来越多,雨花石的收藏应

该是财力、眼力的机缘巧合。像我,工作

中生活里有许多机会接近雨花石,奇怪,

从没有过心动的感觉,是我眼拙了。家门

口的博物馆,有个专门展览雨花石珍品的

展厅,一颗颗精美的石头养在清水里,看

看也蛮活色生香,从未把玩。也许是我们

缘分不够。陪远道而来的石痴朋友去采石

场,我才对雨花石重新认识。

在采石场,我被自然的神奇震撼。看

过张家界的山,再看这里的山,才知晓山

高猛是美,丘平缓也是美;山硬朗是美,

丘细碎也是美;山五彩斑斓的植被是美,

丘一望无际的苍茫也是美。整个采石场就

像大地裸露着胸膛,没有巨大的石材,呈

现眼前的是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夹杂着沙

砾。这种山体是地质时期大浪淘沙形成的。

我对石头没有研究,听爱石人说,这

个采石场的石头通称毛石,雨花石要有眼

光挑呢。采石场石头较多的形状是条纹

状,颜色以黄红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

物的形状在石里面,那么这是佳品。

朋友说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

花,拣到好石头无比开心。我记起身边一

位收藏爱好者展览过一枚人头像的雨花

石,直观形象,活灵活现,观者直叹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自己也当宝贝,只给喜欢

的人看。一次雨花石精品展上,一枚名曰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石头引人注目,不

规则椭圆石,红色玫瑰一朵朵遍布,裂纹

就是花的边缘,美得动人心魄。任何事

物,不深入了解,就无法有进一步亲近的

缘,我为自己这么多年与雨花石靠得这么

近又相距这么远懊恼不已。

在采石场,我不仅收获几枚自己满意

的雨花石,更感受融缩万年的时光,时间

的无涯里,苍茫处独立,感触顿生,一时

间缠住中年的我。

临近春节,洞庭湖区的渔场就要干塘

起鱼。

树根大哥有十口大鱼塘,用抽水机把

塘里的水弄干,就把那些胖乎乎的鱼抓上

岸,再搞销售。

在水还有半米深的时候,乡政府有人

打来手机,说自己姓沈,是副书记,要买

三百斤草鱼,或者青鱼鲤鱼,最好每条五

斤 以 上 。 树 根 谨 慎 地 回 答 : 要 鱼 的 人 不

少 , 得 排 队 , 只 怕 一 下 子 没 有 这 么 多 给

你。沈书记就说:要得急。我马上过来,

亲自坐镇。

听到领导光临的消息,树根嫂高兴得

连忙做晚饭,搞的鱼席。有几个小买主和

贩子在鱼塘边等,边抽烟边聊天。她上前

笑嘻嘻地打招呼:你们伴乡领导的洪福,

晚 上 也 喝 几 杯 小 酒 。 大 家 听 不 得 这 个

“伴”字,就说我们分摊伙食费,请乡领导

“伴”我们的福是了。

一 个 钟 头 后 , 沈 书 记 开 着 私 家 车 来

了,后面跟着他租的一台商务车。

沈书记一下车,急切地来到塘边,只

见抽水机熄火了,立马询问:怎么搞的?

树根非常丧气的样子回答:我也不知道怎

么 的 。 这 不 , 有 人 在 修 呀 。 书 记 焦 急 地

说:明天就是除夕了,这鱼我有急用哩。

树根说:等两个小时吧,今晚应该会干塘

的。他朝修机子的人递一个眼色,那边马

上回答:我会尽快弄好的。

无奈何,沈书记只好到树根平日守鱼

的棚子里等待。

树根嫂悄悄拉过丈夫,有些气愤:机

子 明 明 是 好 的 , 你 怎 么 说 它 坏 了 ? 树 根

说:我不想把鱼卖给他。树根嫂不解:谁

要不是要?树根说:他开口要三百斤,只

怕 是 去 行 贿 。 树 根 嫂 说 : 倒 也 是 。 树 根

说:拖时间吧,走一步看一步。对了,吃

晚饭时,你想法子把他灌醉,我就好说话

了。树根嫂会意,笑着点头。

天 渐 渐 地 暗 下 来 , 湖 区 的 北 风 也 大

了,吹得路边的树木呼呼直叫,人们冷了

许多。树根对沈书记说:吃饭了,喝一杯

酒,会暖和一些的。大家毫不谦让地围到

桌子边。树根怕沈书记不愿就座,谁知沈

书记倒是爽快:没事,没事。

谁也没有料到,树根嫂的酒量大得吓

人,用海碗敬酒。沈书记酒量本来不行,

加 之 平 时 上 班 不 敢 端 杯 , 现 在 就 不 敢 应

承。后来一想起今天放假了,跟村民在一

起,觉得不能摆架子,就端起了杯子,勉

强喝了几口。其他人一番豪爽的碰杯,都

大声说话,没有任何遮挡。树根巧妙地几

句点拨,大家就轮番讲一些干部受礼的笑

话。这个说,县里机关大院某位领导把别

人送的熏鱼晒在楼上的阳台上,不料两条

一米来长的掉到地上。可怪,八层楼上下

没有一家认领,结果被门卫提去享用了。

那 个 说 , 某 位 领 导 家 的 阳 台 改 建 成 了 水

池,专门养着下级送来的甲鱼。谁知阳台

漏水,引起下层人家投诉。那位领导只得

在大会上声明,今后谁送甲鱼我就把它丢

到马路上去……大家心里知道沈书记的来

头,脸上却装着不明就里的模样,说话毫

无顾忌。沈书记听着,只能笑笑。

树根问:您有蛮多的亲戚朋友在县里

呀?沈书记文不对题地回答:你养的鱼绿

色环保,信得过哩。树根说:他们想吃,

可以自己买啰。沈书记说:或许他们并不

想要,但我必须送啊。树根说:要是我,

就说今年没有鱼卖。事情不就过去了?沈

书记说:不送鱼,我心里过不去。树根故

意挖苦:你蛮孝敬啊。沈书记说:孝敬?

你说对了,是孝敬。树根说:其实,你不

送这劳什子礼,人还活得痛快一些。沈书

记说:不送不行哩。

正说着,一个帮工跑了过来,急匆匆

地 说 围 网 烂 了 , 修 好 要 两 个 小 时 。 树 根

问 : 要 这 么 久 ? 那 人 回 答 : 是 树 根 嫂 讲

的。沈书记一惊,连忙跑到鱼塘边。果然

有人在电灯下装模作样地修补渔网。他喃

喃自语:只怕今天真的买不到鱼了。树根

问 : 怎 么 办 ? 沈 书 记 手 一 挥 , 走 向 商 务

车:我回乡政府去。树根问:不送礼了?

沈 书 记 说 : 我 不 搞 酒 驾 , 我 的 车 留 在 这

里。明天一早再来开!

树 根 嫂 赶 紧 提 出 两 条 大 鱼 , 丢 到 车

上,说:沈书记,我这不存在行贿的事,

因 为 我 们 没 有 事 情 要 你 开 后 门 。 你 尝 尝

鲜,也正说明你的工作抓得好,我们的鱼

才有这么肥壮哩。

沈 书 记 走 后 , 大 家 就 开 始 捞 鱼 。 其

实,抽水机没有坏、渔网也没有烂,是树

根夫妇不愿把鱼卖给沈书记,故意搞出拖

延时间的办法。树根边掌秤,边给大家道

歉,还叮嘱着不要把今天的事到处宣传。

大家正在嘻嘻哈哈时,树根嫂举着两

百块钱和一张纸条跑了过来,大声说:树

根你弄错了,错了。人家沈书记,留下了

两百块钱,说是我送的两条鱼和他吃晚餐

的费用。他明天也是自己掏腰包买鱼,去

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办团年饭。他说乡

政府有个退休老干部在那个敬老院住了十

多年,半个月前才去世的,享年八十八哩。

他心想好好感谢那个敬老院,孝敬老人们。

树根这才恍然大悟,看着远处隐隐约

约的闪烁车灯,忍不住大喊:沈书记,现

在鱼塘已经干了。你明天一早来吧,我给

你留三百斤鱼!

回忆里的偷偷摸摸,总绕不开我家门前那棵柿子树,挂

满小灯笼似的高大的柿子树。

出家门向南走上两三华里,会看到一个烟波浩渺的大

湖——美丽的成子湖,那是我童年的天堂。时空穿越,我

的小伙伴们紧紧贴着树,做着鬼脸,勾起手指,约我去湖

边,父亲发现了,大声吆喝,让我赶紧做功课……

父亲不在家,柿子树成了我浪迹成子湖的起点。春天,

秋天,我和小伙伴们重复着卷起裤脚,偷偷摸摸到湖里去捕

鱼摸虾,你追我赶,欢声笑语,累了,就坐在岸边,望着湖

心的点点渔帆,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鸟儿竞逐,相映成画。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棵柿子树为我那憨厚而又坚

强的父亲养活一个八口之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到了秋

天,柿子熟了,红通通的柿子挂满枝头。父亲就站在高高的

凳子上,小心地一个一个把它们摘下来。我们姐弟几个站在

树下,争抢着从父亲手里接住柿子,轻轻地放进篮子里。父

亲用柿子去集市上换回了家里日用的盐巴、火柴和灯油,还

有我们姐弟几个上学用的铅笔和橡皮。

每次卖柿子回来,父亲总是以没人买了为借口,留下一

二十个柿子带回家里,分给我们一人一个,再让母亲挨家送

给邻居的孩子,说是让他们解解馋。硕大的香喷喷红通通的

柿子,真的太诱人了!红色的柿子,成了小伙伴们在物质贫

乏岁月里的一抹光鲜。

许多年来,父亲多少次亲手摘柿子卖柿子却从来没见他

吃过一口柿子。小时候我经常问父亲:“大人怎么都不喜欢

吃柿子呢?”父亲总是笑着说:“大人吃柿子会牙疼的!”我

当时听了,半信半疑。

日子一年快一年,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这棵老柿子树

却没有像往年一样吐出新芽,古稀之年的父亲从春到夏一遍

又一遍地给它浇水、施肥,它还是没有一丝的生机。

再后来,暑假,我带着爱妻和上小学的儿子回老家小

住。天刚亮,我看到老父亲紧紧地贴近老柿子树,躬着背,

用手抚摸着干枯的树干。我走到父亲身边,父亲转过身看着

我,我望着他。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老柿子树还是没有发芽。

从这一年起,每到秋天柿子成熟的日子,我都会到集市

去买些柿子带回老家,而父亲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好吃吗?”我每次都会故意地问父亲。“好吃,好吃!”父亲

总是笑着大声地回答。吃柿子牙疼的假话,至真、至善、至纯。

六年前的那个秋天,老父亲安详地走了。每年柿子熟了

的秋天,我会抽空和爱妻带着孩子买上几个柿子放在父亲的

坟前。

父亲走了,那无尽的怀念早已把我记忆中的那棵柿子树

催生成了一片浩瀚的柿树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纪委监委)

撑 起 一 片 天■陈亚军

上善若水,人类临水而居。洮河,一

条古老的河,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一百多公里绵延穿临洮县城而过。唐朝哥

舒翰镇边,宋朝王韶拓边,均在洮河流域

留下令人唏嘘不已的英雄赞歌。

这里,也是美女貂蝉的故里。《三国

演义》 使貂蝉的故事多了些生动细节,更

多了些舍己为国的壮举意味。

我想,作为这样的一个人物,貂蝉无论

是史有其人,还是传说人物,她定然是突破

封建枷锁的优秀女性,集美丽、智慧、果敢、

正义于一身。尤其在临洮采访后,我更加

坚信,“她”不是一个无来由的存在。

刘彩琴,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2岁

结婚,住在一处土坯房里,那时日子虽不

富裕,但公婆慈祥,夫妻恩爱,两个孩子

也给家里带来欢乐。特别是丈夫一再宽慰

她,十年后给她盖青砖大瓦房。

2003 年冬天,公公突发脑血栓瘫痪

了。之后,丈夫在外打工,却没有要回工

钱。就在那年除夕,丈夫说出去借些钱好

过年。可正当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喜

庆中时,丈夫却被人五花大绑送回家来。

钱没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丈夫突发了

精神分裂症。

“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呀?”刘彩琴万

分揪心痛苦。

婆婆体弱、娃娃年幼,公公瘫痪,丈

夫病倒,她是家里的唯一劳力。事无大

小,能扛起这个家的只有她一人。

每天起床,先要给家人做好早餐,然

后带着农具来到黄土坡干农活;回到家

里,她要照顾丈夫吃药,帮公公翻身,给

全家人做饭洗衣。日夜劳作,风吹雨淋,

生活的贫苦艰辛,没两年让才 40岁的刘

彩琴已略有驼背,憔悴老态。

她曾一咬牙,卖掉了家里唯一能换钱

的耕牛,跑到兰州精神病医院给丈夫治

病,孤注一掷。没多久,回到家的丈夫依

旧不是把家人鼻梁打断,就是自己走失,

鸡犬不宁。

即便这样,刘彩琴还是咬紧牙关撑着

那块天,打理着日子,她相信,总会有好

的一天。

她和其他陇中人一样,最欣喜雨季,

因为地里有水,农作物就会长势好,日子

就有希望。但家里的土坯房此时却带给她

绝望,每每到雨季就漏雨,那时锅碗瓢盆

要一起上来接雨水。刘彩琴清晰地记得,

有一次,屋外下大雨,屋内落小雨。她和

丈夫正忙着接水,只听“轰”的一声,一

大块墙皮脱落下来。她却笑了,对丈夫

说,雨大好,地里的洋芋吃饱了,就长得

好,我们就有的吃了。

一天早晨,刘彩琴家来了几个人。当

时,她正把公公背到院里,一边让他晒太

阳,一边给他擦洗身子。来人走在前头的

正是县委书记,他们是来镇上搞调研的。

在临洮县,县级领导都有专门负责的

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县委书记

就挑了刘彩琴家为帮扶对象。

洋芋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它可当

菜、可当粮,耐寒、耐贫瘠,好的种子下

去正常年份能收千余斤,就是旱年也能有

六七百斤。

县委书记了解到刘彩琴家非常贫困,

便自掏腰包两千多元,为她送洋芋良仔上

门,还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作指导,辅

助她种好洋芋,改善生活条件,并带人给

她家翻新房子。

“大雨过后的两个月,农历八月初

一,俺家的青砖大瓦房就建好了。”多么

穷困都没有难倒的刘彩琴,却泪光闪闪。

今天,这个曾一度摇摇欲坠的家庭重

拾欢颜,丈夫、公公病情稳定,种洋芋的

收益使家境大为改观,牛羊满圈。

刘彩琴笑了。因为她又会笑了。

柏东河家,一个普通西北农村的小院

落,无论是院内散落在墙角的柴垛、小鸡

舍、筐篓,还是室内简陋的床铺家具,仿

佛都是标签,说明着这个家几或停滞在农

耕文明的水准,与普通的富足也不沾边。

更何况,作为一个年富力强的七尺男儿,

他的一个袖管竟是空的——原来他是一个

残障人士。通常,这样的人,他们的标配

多是神情愁苦,沉默寡言。而眼前的他,

阳光状让人侧目。有人疲惫了终身,兜兜

转转一辈子,也未必能修为到这个境界。

20 年前,他不到 30 岁,婚后 9 个

月,他拉着几只羊正常行驶在路上,路

窄,迎面的车开得急,错车时柏东河的车

翻了。侥幸,人还能爬起来,只是左手腕

钻心地疼。当地医院诊断,骨折,因炎症

严重,需手术截肢。

运转在女耕男商模式中期待美好生活

的妻子邵存娥,被这意外的不幸砸晕了。

却哪里有悲伤的时间,结婚、住院举

债,孩子又要降生了,家里总得有个顶梁

柱扛起生活的重担。她必须擦干眼泪……

之后,这个贫寒的家,添丁到六口

人,上有七八十岁的公婆,两个上学的孩

子,她除了结结实实撑起这个老弱病残的

家,别无选择。

正在采访时,妻子邵存娥扛着锄头回

来了。第一眼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本人的

外貌形象与墙上照片中小鸟依人状完全是

两回事,她中等个头,瘦弱中透着一种力

感,皮肤黑红,甚至有点男相——与丈夫

恰恰相反。

一交谈,言语果断爽利。

在他们家旱厕的一个角落里,戳满了

七七八八的农具,我数了数,十几种,铁

磙铁叉铁镰等。前些年,家里六口人基本

就靠她使用这些农具土里刨食,勉强维

持。

2013 年,柏东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

贫困户,政府各项惠农政策接踵而至,先

是为解决养殖肉牛成本短缺问题,镇上通

过金融机构为他协调了 5 万元的无息贷

款。2017 年通过世行贷款项目,政府又

扶持了西门塔尔良种母牛 1头,并通过畜

牧站技术人员,指导制作微贮饲料 30

吨,解决了饲草储备难的问题。现在柏东

河家养殖肉牛已经达到21头。

邵存娥每天的时间表是这样的:凌晨

四点起床,喂牛、铲牛粪;六点,给一家

人准备早饭;七点送孩子上学,下地干农

活;中午一点回来为家人做午饭,下午三

点下地;下午六七点回家做晚饭,鸡鸭猪

狗一系列家务活;晚九点以喂牛、铲牛粪

结束一天,十点就寝。

一个女人一天中的十八个小时日复一

日,天天如此。

当然,我却清楚明了丈夫柏东河洋溢

的正能量来自哪里。

这个家庭正在摆脱贫困。

刘彩琴和邵存娥家境、命运类似,都

是拖着老弱病残的家庭。丈夫丧失劳动能

力,她们抹干眼泪,二话不说,就把自己

变成男人,照顾家中老小,扛起生活重

担。从自己生活的脚下找出路脱贫致富,

因为这里有祖辈的经验和护佑,有关于情

愫的太多牵挂,当然更离不开政府那双温

暖大手的扶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