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13
黃毓智 成人髖關節骨折開刀治療Vs. 保守療法 陳俊傑 使用內固定或是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股骨近端關節囊內骨折的比較 實證醫學 13-14 Chang Gung Orthopaedic Communication 2010年夏季刊 收件人: Contents Summer 2010/ No.02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封面故事 1-2 王清貞 陳文哲 劉文俊 人物簡介 3-5 王清貞 震波治療促進白鼠肌腱骨骼連接處之血管再生 陳文哲 腰椎融合手術後鄰近節不穩定的手術治療 劉文俊 以椎弓薄化式之脊椎形成術來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經典論文 6-8 施信農 以切除後關節融合術治療膝關節附近之惡性骨肉瘤 牛自健 腰椎後外側融合比較自體骨、自體椎板骨片混合骨髓抽出物、硫酸鈣混合骨髓抽出物:一項前 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陳昭宇 預製帶血管蒂骨膜移植在兔子之成骨效應 周應照 以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脛骨平台骨折因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所致傷口癒合不良 學術論壇 9-12 Etoricoxib改善疼痛、功能及生活品質--實際生活中的療效試驗結果 骨科新知 15-16 長庚骨科通訊 02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 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Transcript of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Page 1: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黃毓智

成人髖關節骨折開刀治療Vs. 保守療法

陳俊傑

使用內固定或是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股骨近端關節囊內骨折的比較

實證醫學 13-14

Chang Gung Orthopaedic Communication 2010年夏季刊

收件人:

ContentsSummer 2010/ No.02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封面故事 1-2

王清貞

陳文哲

劉文俊

人物簡介 3-5

王清貞

震波治療促進白鼠肌腱骨骼連接處之血管再生

陳文哲

腰椎融合手術後鄰近節不穩定的手術治療

劉文俊

以椎弓薄化式之脊椎形成術來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經典論文 6-8

施信農

以切除後關節融合術治療膝關節附近之惡性骨肉瘤

牛自健

腰椎後外側融合比較自體骨、自體椎板骨片混合骨髓抽出物、硫酸鈣混合骨髓抽出物: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陳昭宇

預製帶血管蒂骨膜移植在兔子之成骨效應

周應照

以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脛骨平台骨折因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所致傷口癒合不良

學術論壇 9-12

Etoricoxib改善疼痛、功能及生活品質--實際生活中的療效試驗結果

骨科新知 15-16

長庚骨科通訊 02封面故事:臺灣棒壇往下紮根 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Page 2: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封—面—故—事—

2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

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文、圖 —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

運動醫學科教授 詹益聖醫師

棒球運動是國內最熱門及普遍的運動項

目,還記得小時候全家熬夜看越洋實

況轉播台灣棒球小將為國爭冠的那股熱忱,

到近年來王建民、郭泓志登上美國棒球大聯

盟,為台灣爭光的熱潮。棒球名副其實是台

灣的國球、國運。

為發揮運動醫學與傷害方面的專科知

識,貢獻予國內棒球界,結合臨床與學術來

提升本土運動醫學的水準,在中華民國棒球

協會彭浩誠理事長與長庚醫院陳昱瑞院長的

大力支持之下,經由骨科系陳文哲部長、李

炫昇主任、詹益聖醫師與棒協林宗成祕書長

等相關人員的策畫安排之下,遂完成此一結

合棒球界與醫學界的運動傷害防護及醫療合

作計劃。

於2002年7月24日長庚醫院與中華民國

棒球協會在台北福華飯店,簽定運動傷害防

護合作計劃,負責並展開一系列的學術教育

活動。由長庚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詹益聖

醫師為計劃總負責人,在陳文哲部長與運動

醫學科徐郭堯主任大力支持下,從2002年至

2008年間長骨團隊醫師群利用假日,在醫院

繁忙的臨床、研究事務之餘,仍然抽出個人

休息時間,投入這項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其

精神與毅力,是值得驕傲與敬佩。

在週六或週日上午或下午半天的活動

裏,包括醫療防護講習及身體運動傷害檢

查。防護講習內容有:運動傷害防護觀念之

教育訓練、運動傷害講解、講解棒球選手身

體肌肉及骨骼構造、講解造成運動傷害之原

因、如何預防運動傷害及復健方法。之後再

分組由醫師親自做詳細身體狀況檢查後,再

針對已有運動傷害的選手,做詳細的追蹤。

同時和教練及訓練員三方討論後,對不同的

傷害提供個人化的建議與醫療諮詢。針對選

手一旦受傷後需要緊急處置或住院治療的安

排,給予最妥善的照顧及處置,以及早讓選

手回到球場上,避免因不當的處置而減緩其

球技的發揮。

在過去六年時間裏,長骨團隊醫師群在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與玉山銀行的贊助下,北

從宜蘭,南至屏東,遠到台東、花蓮。長骨

團隊醫師群的行腳跑遍全台灣。參與課程與

檢查的成棒、青棒及三級棒球教練已超過千

人;歷年來參與的長骨團隊醫師群包括詹益

聖、張宗訓、袁立仁、陳昭宇、羅揚斌、張

世昇、李炫昇、程俊穎、徐郭堯、陳志華醫

師及長庚醫院復健科林瀛洲、周適偉醫師。

我們努力的成果也發表在學會、新聞媒體及

網路上。

■ 2003年亞洲杯棒球錦標賽中華民國國家棒球代

表隊隨隊隊醫詹益聖醫師與主力投手王建民合影

■ 2003年日本札幌亞錦賽中韓之戰,先發投手王建民

大腿扭傷,由隊醫為其檢查

2003年11月3日本人有幸擔任亞洲杯棒

球錦標賽中華民國國家棒球代表隊隨隊隊

醫,於日本札幌舉行。那時國家棒球代表隊

獲得亞錦賽銀牌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參賽

權。除了實質受惠於棒球選手外,更喚醒社

會大眾對棒球的熱愛及建立運動傷害防護治

療的正確觀念,也為長庚醫院建立關懷社

會、投身體育的良好形象!

未來還有更多的行腳要展開,關懷更多

的棒球人。在此深深感謝所有參與的長骨團

隊醫師群,您們無怨無悔默默地付出,投身

幕後英雄的行列,將長骨精神發揚光大,我

們永遠以您們為榮!

◄ 防護講習課後袁立仁醫師為學員做詳細檢查

► 國家級教練講習會中李炫昇主任的精彩演講

▼ 2002年7月24日長庚醫院陳昱瑞院長與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彭浩誠理事長在台北福華飯店,簽定運動傷害防護合作計

▼▼醫療防護巡迴講習後,長骨團隊醫師群發表體檢總報告

▼防護講習課後張宗訓醫師

為學員做詳細檢查

►防護講習課後陳昭宇醫師

為學員做詳細檢查

►►防護講習課後詹益聖醫

師為學員做詳細檢查

Page 3: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3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人—物—簡—介—

4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人—物—簡—介—

現職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經歷 �

St. Francis Medical Center, Trenton, N.J. 骨科主任

Robert Wood Johnson University Hospital at Hamilton, N.J. 骨科主任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

高雄長庚醫院院長

中華民國關節鏡暨膝關節醫學會理事長

世界骨骼震波學會理事長

醫學訓練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Cornell Medical School 骨科研究員

專長 �

全人工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術、運動傷害、關節鏡重建手術、骨震波治療術

學術 �

長庚大學骨科教授

成立骨骼震波研究中心(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Center)

日本膝關節學會,亞太膝關節學會及台灣骨科醫學會等學會的最佳論文獎

2008 AAOS(美國骨科醫學會)年會獲Tumor and Metabolic Disease組的最佳壁報論文獎

完成48件研究計劃,發表161篇學術論文

長庚骨科宗師 力拔山兮氣蓋世王清貞

長庚骨科部掌門人調和鼎鼐、氣度恢宏

現職 �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部主任

經歷 �

2006/11-2008/11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

2002/10-2008/11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

2004-2008 中華民國骨科研究學會理事

台灣再生醫學會理事

1999/11~2001/11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祕書長

2000/04~2002/04 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醫學訓練 �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 Luke'Medical Center 骨科

專長 �

脊椎退化性病變、脊椎側彎、骨質疏鬆、脊椎腫瘤及感染、脊椎再度手術

Adjacent instability after spine fusion

Bone substitutes in spine fusio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Osteoporosis

學術 �

長庚大學專任教授

自1985年至2010年共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超過200篇,研討會論文約150篇

陳文哲

Page 4: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5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人—物—簡—介—

6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經—典—論—文—

震波治療促進白鼠肌腱骨骼連接處之血管再生

高雄長庚醫院骨科 王清貞醫師

目的 �儘管震波治療在臨床應用上的成功,其確實

的治療原理仍然未知。本研究假設震波治療

能促進新生血管之生成以及改善組織之血液

供應。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震波治療對於肌腱

骨骼連接處之血管再生效果。

方法 �本研究利用五十隻體重介於 2 . 5至 3 . 5公

斤之紐西蘭白鼠,我們於右肢 (實驗組 )

之阿契里斯腱之肌腱骨骼連接處給予震

波治療,左肢為無震波治療之對照組。

我們分別於第零、一、四、八及十二週進

行肌腱骨骼連接處之切片檢查,以顯微鏡

及hematoxylin–eosin染色檢查新生血管之

數目,再以新生血管標誌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和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之表現証明新生血

管之形成,以及利用免疫組織分析檢查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之表

現証明內皮細胞之增殖。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震波治療(實驗組)有效的增加

新生血管之數目以及新生血管標誌之表現。

e N O S 和 V E G F 之 表 現 早 於 第 一 週 上

升 , 並 持 續 至 第 八 週 , 於 第 十 二 週

下 降 ; P C N A 和 新 生 血 管 之 增 加 於

第 四 週 開 始 , 並 持 續 至 第 十 二 週 。

結論 �於白鼠阿契里斯腱之肌腱骨骼連接處給予震

波治療可以促進新生血管之生成以及增加新

生血管標誌之表現。新生血管對於改善肌腱

骨骼連接處組織之血液供應及組織再生應有

重要的角色。

本篇原文刊載於※

J Orthop Res. 2003; 21(6): 984-9.

王清貞 醫師

現職: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專長:

全人工膝關節

髖關節置換術

運動傷害

骨震波治療術

長庚骨科第一代弟子

現職 �

臺安醫院外科部主任

經歷 �

臺灣外科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理事

醫學訓練 �

台北榮總外科住院醫師

長庚醫院外科總醫師

專長 �

脊椎外科

手外科

學術 �

台中榮總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骨科主任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外科部主任

臺安醫院骨科主任

臺安醫院外科部主任

截至目前為止,發表期刊論文國外2篇,國內11篇。

劉文俊

Page 5: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7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經—典—論—文—

8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經—典—論—文—

腰椎融合手術後鄰近節不穩定的手術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陳文哲醫師

研究設計 �這項研究是回顧分析39例腰椎固定融合手術

後因鄰近節不穩定而再次接受脊椎手術的病

患。據作者所知,這是目前手術治療腰椎鄰

近節不穩定最大規模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評估鄰近不穩定以內側小面關節切

除,自體骨移植,與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的

可行性。

摘要與背景資料 �手術治療鄰近節不穩定很少被討論。脊椎融

合翻修手術面臨假關節率高的挑戰。

方法 �收集39例腰椎固定融合手術後因鄰近節不穩

定而再次接受脊椎手術的病患。所有病患接

受後外側自體骨移植融合,椎弓根螺釘固定

與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治療。以醫療記錄,X

光照片和疼痛指數作為分析。

結果 �臨床結果76.9%的病患極佳或良好,X光照片

顯示融合成功有37例(94.9%)。腰椎丟失

前凸有8例(20.5%)。 5例(12.8%)發生

鄰近節再次形成不穩定,其中2例進行了第

三次腰椎融合手術。2例術中發生硬脊膜撕

裂。1例出現馬尾症候群,但1個月後恢復膀

胱功能。

結論 �後外側自體骨移植融合加上椎弓根螺釘固定

的手術方式導致腰椎鄰近節不穩病患成功

的影像學和臨床結果。鄰近節狹窄症的充分

減壓治療需實行內側小面關節切除,從而防

止過度的神經根刺激和減少硬脊膜撕裂的機

會。

本篇原文刊載於※

Spine 2001; 26(22): E519–E524

陳文哲 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骨科部部主任

專長:

脊椎退化性病變

脊椎側彎

骨質疏鬆

脊椎腫瘤及感染

以椎弓薄化式之脊椎形成術來治療腰椎管狹窄症

臺安醫院骨科 劉文俊醫師

研究設計及目的 �這是一篇回溯性研究,檢討作者將傳統的開孔

式椎弓切除術(laminotomy)改良為椎弓薄化式

之脊椎形成術(sublaminar trimming laminoplasty,

or sublaminar trimming laminoforaminotomy),

在治療廣泛性脊椎狹窄症(long segment lumbar

canal stenosis)的成效。

背景 �對 腰 椎 管 狹 窄 症 , 廣 泛 性 椎 弓 切 除 術

(laminectomy)初認定標準手術方式,可以得到

八成左右的回復率,但隨著手術帶來脊椎之不

穩定,常需要追加脊椎融合術和內固定;而開

孔式椎弓切除術較能保存脊椎穩定性,但減壓

之效果顯然不足。自2004年起作者為了能得到

充分除壓而又能保持脊椎之穩定性,故自創椎

弓薄化式之脊椎形成術來治療多節次(≥2節)之

腰椎管狹窄症病例。

材料 �自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止,共有21位多節

次合併中心及兩外側狹窄(long segment axial

and lateral rescess stenosis)之病例加以手術,其

中男女比例為8:13,平均68.2歲,追蹤時間平

均14個月(6月至18月)。二節狹窄6例,三節13

例,四節以上2例,其中11位病例合併腰椎滑

脫症。解離性滑脫症,多次手術病例,椎間板

突出症及脊椎感染病例皆加以排除。手術中,

有12位追加脊椎後側方固定術,其中有6人並

且使用內固定器。

手術方法 �手術式之重點有三:

1.完整的開窗式除壓(adequate laminotomy):黃

韌帶完全切除,椎弓局部切除,facet joint 3/4

切除。

2.椎弓底面磨薄(sublaminar trimming),正常的

椎弓厚度平均11mm(男12m女9m ),在椎弓底

面磨薄至4mm,擴大脊椎管。

3.神經孔擴大(foraminotomy ),使Nerve root的

outlet不要狹窄。

三個步驟合為一完整的手術式,充分達到神經

除壓的目的,同時脊椎後方的結構充分保留,

spinal process

和 interspinal

ligament 完整

不受傷害。椎

弓and fasce t

joint 皆能部分

保留,維持脊

椎之穩定性。

(附圖)

結果及合併症 �在平均14個月短期追蹤以後以VAS疼痛指數,

ODI (Oswestry chsability index)系統和Japanese

orthoprediz Association腰痛指數,三種系統加

以評估。18/21之病人得到滿意satisfactory以上

之結果,回復率86.3%,術中一例硬膜破裂。

本文於94年度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發表※

五年追蹤結果投稿中

劉文俊 醫師

現職:

臺安醫院外科部主任

專長:

脊椎外科

手外科

Page 6: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9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學—術—論—壇—

10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學—術—論—壇—

以切除後關節融合術治療膝關節

附近之惡性骨肉瘤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施信農醫師

施信農 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科醫師

專長:

肌肉及骨腫瘤學

人工關節置換及重建術

組織工程與生物材質

背景 �肢體保留手術加上腫瘤型人工關節重建為目

前治療膝關節附近的惡性骨肉瘤中最被廣

泛接受的方法。但有一些病人卻因特殊的情

況,而不得不接受切除後關節融合術或截肢

的治療。

方法 �在1991到2000年間,共有86位膝關節附近惡

性骨肉瘤的病人在林口長庚醫院接受手術治

療。其中有35位病人接受肢體保留手術加上

腫瘤型人工關節重建,36位病人接受切除後

關節融合術治療,15位病人接受截肢治療。

我們比較接受不同方法治療病人的腫瘤預後

和肢體功能,尤其著重於探討病人為什麼必

須接受關節融合術的原因、關節融合術技術

的改進、及這些改進對降低併發症的貢獻。

結果 �腫瘤侵犯範圍太大和不適合的先前治療(包

括非骨腫瘤醫師治療後再發、不適當的切片

位置、切片後血腫及錯誤診斷)為病人必須

接受切除後關節融合術的兩大主因。局部復

發率在人工關節重建組為11.4%,在關節融

合組為11.1%,在截肢組為6.7%。顯示關節

融合組因不必考慮關節功能,可以有較大範

圍的切除,反而使得局部復發率沒有預期的

高。五年存活率在人工關節組為60%,在關

節融合組為39%,在截肢組為13%。顯示接

受關節融合或截肢的病人通常都太晚接受治

療。29%的關節融合組的病人產生併發症,

比起其他方法做關節融合的併發症為低,可

能原因包括使用局部皮瓣包覆異體骨以降低

感染率、在異體骨與自體骨接縫處大量的自

體骨移植以增加骨癒合率、及在異體骨上不

釘螺絲孔以免降低異體骨的強度等。 關節融

合病人術後雖然喪失了關節活動,但卻有一

個不痛又穩定的肢體,也免去面臨截肢的厄

運。

結論 �對惡性骨肉瘤的治療,沒有比早期治療和從

組織切片開始專業而有計畫的治療更重要

的事了。若惡性骨肉瘤得以早期照正規方法

治療,通常可以保留一個功能機近正常的肢

體。若因種種因素,使得腫瘤切除後以人工

關節重建的方法無法執行時,關節融合術是

個可以考量的方法。切除後關節融合術雖然

喪失了關節活動,卻可以保留一個不痛有穩

定的肢體,比起截肢又更勝一籌。

本篇原文刊載於 ※

Chang Gung Med J. 2005

Jun;28(6):411-20.

腰椎後外側融合比較自體骨、自體椎板骨片

混合骨髓抽出物、硫酸鈣混合骨髓抽出物:

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牛自健醫師

牛自健 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脊椎科醫師

專長:

頸椎外科手術

脊椎退化性病變感染治療

微創脊椎外科手術

研究設計 �前瞻性臨床研究。

目的 �評估自體椎板骨片和硫酸鈣顆粒是否可以使

用骨髓抽出物增強腰椎後外側一節融合的融

合率。

背景資料摘要 �動物體內研究顯示骨髓抽出物增強脊柱融

合。

方法 �將43名接受一節脊椎內固定融合與減壓術的

病人分為2組。自體腸骨植骨放置在一外側

橫突溝(對照),而在另一邊外側橫突溝

(測試)放置數量相等的椎板骨片混合骨

髓抽出物(第1組)或同數量的硫酸鈣顆粒

浸泡骨髓抽出物(第2組)。放射線進行評

估,每3個月一次(3-12個月),然後一年一

次。比較椎體兩邊的融合狀態。

結果 �於第1組 21人中,18人(85.7%)在測試邊

具有骨融合,19人(90.5%)在對照邊具有

骨融合。因此,在測試邊椎板骨片混合骨髓

抽出物的骨融合率達到了類似對照邊的骨

融合率(P> 0.05)。於第2組 22人中,20人

(90.9%)在對照邊具有骨融合,而只有10

人(45.5%)在測試邊以同數量的硫酸鈣顆

粒浸泡骨髓抽出物具有骨融合(P <0.05)。

結論 �自體腸骨植骨如預期顯示高融合率,椎板骨

片與骨髓抽出物混合顯示同樣的結果。具有

骨誘導作用的骨髓抽出物儘管在其他研究中

可促進骨融合率與骨再生,但和硫酸鈣顆粒

混合的效果不如自體腸骨植骨。

本篇原文刊載於 ※

Spine 2009; 34(25):2715-9

Page 7: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1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學—術—論—壇—

12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學—術—論—壇—

預製帶血管蒂骨膜移植在兔子之成骨效應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陳昭宇醫師

陳昭宇 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科醫師

專長:

手部及上肢骨科

關節鏡及微創骨關節手術

運動傷害

高壓氧醫療

背景 �移植帶血管蒂骨膜瓣之角色及其成骨效應之

機轉尚未清楚,少有文獻論及其在無應力刺

激或骨骼接合時之成骨效應。

方法 �利用組織型態學之分析方法,我們評估了將

帶血管蒂骨膜移置在非骨骼組織處之成骨能

力。使用重約2,500至3,000克之雄性紐西蘭

白兔,自兔子脛骨近端分出帶血管蒂骨膜,

將其轉入大腿遠端並包覆於軟組織內。於

四、八及十六週時取出作成骨效應之分析。

結果 �在動物解剖時,在大腿遠端處可以發現,原

先移置的帶血管蒂骨膜已形成骨塊狀的組

織。微觀下呈現Aiizarin Red S染色之紅色礦

物沉積及新血管生成。

討論 �骨膜為富含原生細胞之結締組織,具分化成

骨軟骨細胞之能力。多數文獻論及游離組織

之移植手術,無法達到一致之成效。在一些

使用帶血管蒂骨膜之研究,也認為其骨骼之

生成需依附於活體骨骼組織。本實驗採用顯

微血管手術常用之軸向皮瓣移植方式,將帶

血管蒂骨膜移植於非骨骼之軟組織,而證實

有血管新生及骨骼生成。雖然本實驗未能加

入重力或應力之變數,但研究之結果將可能

結合生醫材料所製成之載體,以進行骨骼再

生及組織工程之研究。

結論 �本實驗呈現了預製帶血管蒂骨膜在缺乏應力

刺激及骨骼接合時之成骨能力。

本篇原文刊載於 ※

J Trauma. 2009; 67: 165–167

以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脛骨平台骨折

因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

所致傷口癒合不良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周應照醫師

周應照 醫師

現職: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醫師

專長:

上肢骨折及關節重建

顯微手術之肢體重建

背景 �脛骨平台骨折經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

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式,但這樣積極的侵

入治療常造成傷口癒合不良或皮瓣壞死的問

題,更不良的結果可能造成截肢的問題。本

篇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以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

來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方法 �蒐集從2003年到2006年間,16位病患因脛骨

平台骨折接受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後

發生傷口問題。其中5位病患因傷口皮瓣覆

蓋困難而接受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另外11

位病患除傷口皮瓣覆蓋困難外,更有傷口感

染問題須接受清創及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手

術。我們統計其骨折癒合率、皮瓣重建成功

率及術後的臨床功能恢復情形。

結果 �經過平均大於31個月以後的臨床追蹤,以內

側腓腸肌皮瓣重建脛骨平台骨折因兩傷口侵

入兩鋼板固定治療所致傷口癒合不良問題,

有93.8%(15/16)骨折癒合率及93.8% (15/16)皮

瓣成功率。62.5%(10/16)達到滿意的臨床功

能回復,只有一位病患發生癒合不良並轉移

皮瓣壞死情形,須接受顯微手術再行帶骨皮

瓣重建治療。

討論 �對於脛骨平台骨折經兩傷口侵入兩鋼板固定

治療所致傷口癒合不良問題,不論是否傷口

合併感染,都必須要能盡早認知傷口有癒合

不良或感染情形,並盡早執行必要的清創手

術,感染個案須給予適當的抗生素。若能盡

早進行內側腓腸肌皮瓣重建手術,以免除骨

骼血管或神經的長期暴露,就能達成很高的

骨折癒合率及皮瓣成功率。因為內側腓腸肌

皮瓣重建並不須繁複困難的顯微手術,所以

本研究的結論建議針對脛骨平台骨折因兩傷

口侵入兩鋼板固定治療所致傷口癒合不良問

題,這樣的皮瓣重建是可以被建議並廣為推

行的治療方式。

本篇原文刊載於 ※

J Trauma 2010; 68: 138-145

Page 8: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3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實—證—醫—學—

14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實—證—醫—學—

成人髖關節骨折開刀治療 Vs. 保守療法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黃毓智醫師

大部分髖關節骨折發生於年紀大的病

患,平均年齡約為80歲,且除了年齡

因素外,這些病患通常還有其他疾病,導致

開刀風險明顯提高。但如果不開刀,又怕長期

臥床造成更多併發症,所以造成病人與家屬

常在開刀與不開刀之間,無法做出決定。因

為希望從現有的醫學文獻證據找出合理的答

案,於是我從最大的實證醫學資料庫考科藍

,選擇了這篇2009年發表的文章,接著就讓

我們看看這篇文章,講了些甚麼。

首先,就來談談髖關節骨折後,選擇開

刀與不開刀可能有哪些共同問題及差異。先

講共通性;髖關節骨折之後,免不了要面對

下面幾點:

骨折不癒合11

股骨頭壞死21

骨折後照顧上的併發症(肺炎,血管 31

栓塞,褥瘡,其他本身疾病造成的併

發症)

骨折癒合不良,導致肢體變形及行動 41

不良

無法回到正常活動51

死亡 61

大致上,保守療法並無專一的併發症,

除非是使用鋼釘牽引治療,才有鋼釘處感染

的問題;但開刀則有下列開刀才有可能面對

的問題:

麻醉風險11

骨折置入物問題(移位,脫離,斷裂)21

手術傷口感染31

總結來說:

骨折不癒合或癒合不良及無法回到正 11

常活動較常出現在保守療法的病人

照顧上的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兩組表 21

現差不多

死亡率:兩組也差不多31

骨折置入物失敗:只發生在開刀組且 41

可經由選擇更好的固定方式而減少

手術傷口感染:良好的手術過程可減 51

少,且機率並不高

最後,或許,我們可以有一個合理的想

法:因為選擇開刀與不開刀,只有導致病人

最後行動能力上的差異,只要病人想保有較

佳活動能力,開刀應該是一個較佳的選擇;

或是原本就喪失行動能力的病人,可考慮採

用保守療法。

現職: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醫師

專長:

一般外傷骨折

關節鏡及膝部韌帶重建

黃毓智 醫師

使用內固定或是關節置換術治療

成人股骨近端關節囊內骨折的比較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 陳俊傑醫師

成人股骨近端關節囊內位移性骨折治療

的方式包括了使用骨折復位及內固定

的方法來保留股骨頭,或是用關節置換術的

方法來取代股骨頭。使用內固定的方式來治

療,可能產生固定失敗(30 to 40%)、骨折不

癒合(20 to 35 %)、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5 to

30 %)等併發症。使用關節置換術來治療則會

產生感染、人工關節脫臼、磨損、鬆脫、及

骨質溶解等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比較這兩

種治療的方式,何者會有較好的結果。作者

收集了17篇隨機對照試驗及準隨機對照試驗

的報告加以分析,這17篇文章總共包含了年

齡在60至75歲以上的2694個病人,共2697個

骨折。

其結果,有關手術細節部份,使用內固

定,手術的時間較短,術中失血量及術後輸

血的數量,也是使用內固定的方式較少。在

術後產生的併發症方面,使用內固定的病人

有28.5%產生骨折不癒合,有9.7%的病人產

生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使用關節置換術的

併發症包括了人工關節脫臼(Hemiarthoplasty:

4.3%, THR: 13.2%)、人工關節鬆脫(4.6%)、

及髖臼磨損(3.1%)。至於需要再次手術的機

會,則是關節置換術這組較低。術後產生相

關內科併發症的機會則以內固定較低。術後

疼痛的緩解及髖關節的功能,這兩組並沒有

統計學上的差異。

最後作者的結論認為,使用內固定的方

式,因手術所造成的組織傷害較小,但有較

高的機會需要再次的手術。如要選用關節置

換術的方法,則是建議使用骨水泥來固定人

工關節的股骨柄,如此病人可以有較好的疼

痛緩解,及較快的功能恢復。至於內固定及

關節置換術何者是較好的治療方式,作者認

為需要未來有設計更完善的隨機對照試驗來

加以研究。

Reference ÁInternal Fxation versus Arthroplasty for

Intracapsular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Parker MJ, Gurusamy KS

The Cochrane Library 2009, Issue 4

現職: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科醫師

專長:

肌肉及骨腫瘤學

人工關節置換及重建術

陳俊傑 醫師

Reference ÁConservative versus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hip

fractures in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8, Issue 3

Page 9: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5

—骨—科—新—知—

Etoricox ib為選擇性第二型環氧酶

抑制劑類藥物 (se lec t ive COX-2

inhibitor),研究已充分證實此藥物

對於退化性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OA) 的療效

顯著優於安慰劑並與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NSAIDs) 相當。然而,先前嚴謹的受試者納

入條件雖適用於臨床試驗卻使得試驗結果在

實際的醫療情況中不具代表性。為突破此限

制,本試驗將目標設定為評估實際臨床醫療

情況,在OA病患接受現有止痛療法無適當反

應之下,研究etoricoxib的療效及耐受性。

本試驗為多中心、開標式、前瞻性、

無對照組試驗,自2007年11月15日至2008年

12月2日於全台灣16間醫院執行。共有500位

病患被納入本試驗,這些病患在參與試驗

前4週中,絕大部分的時間有使用NSAIDs、

COX-2 inhibitors或鴉片類止痛藥,但被醫師

判定為對現有的止痛療法無適當反應 ( >40

mm on a 100 mm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或無法忍受現有治療所引起的腸胃道事件

(GI events)。進入試驗後,在沒有藥物廓清

期 (washout period) 的情況下,這些病患原

有的止痛藥物直接被轉換成etoricoxib 60mg

QD連續使用4星期,而療效測試在基準期

(baseline) 及etoricoxib治療4星期後進行。

主要療效終點為etoricoxib治療4星期後,

以WOMAC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疼痛評分量表

的問題一: 行走在平面的地形上是否會感到

疼痛 (pain walking on a flat surface) 評估達到

>30% 改善的病患比例。

次要療效終點則包含:

WOMAC與簡明疼痛量表 (Brief 1.

PainInventory, BPI) 所測得的疼痛程度與

疼痛干擾。

WOMAC疼痛、僵硬與身體功能分量2.

表。

藥物治療滿意度問卷 (Treatment 3.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for

Medication, TSQM;用以測量藥物的有

效性、副作用、方便性及整體滿意度)。

研究者對治療反應的全面性評估4.

( inves t iga to r globa l assessment of

response to therapy, IGART;5級分制,

從'none'到'excellent') 。

測量疾病對病人負擔的簡表36 (Short 5.

Form-36, SF-36)。安全性與耐受性則由

不良事件的匯整進行評估。

本試驗共納入500位病患,在419位完成

試驗的病患中,大部分的病患為女性,高達

93%的病患為原發性OA,有57.5% 的病患先

前使用的止痛藥為NSAIDs;退出試驗的原因

則包括撤回同意 (37位)、失去追蹤 (19位)、

不良事件 (15位) 及缺乏療效 (10位)。當藥物

轉換成etoricoxib後,依據WOMAC問題一的

評量,有52%的病患達到臨床上有意義的改

善。在日常生活活動失能與疼痛干擾方面也

有顯著的進步 (p<0.0001)。同樣的,IGART

的分數在藥物轉換成etoricoxib後亦有明顯

的提高 (p<0.05)。此外,簡表36中包含的所

有層面皆有顯著的進步 (p<0.001-0.05),而

TSQM的結果則顯示病患對於治療有效性、

方便性及整體滿意度上的看法皆有提升 。

在耐受性方面,當病患將藥物轉換成

etoricoxib後,其腸胃道保護劑的使用率與腸

胃道惱人的症狀皆大幅地降低。安全性試驗

結果顯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腿部、手、

眼瞼及臉部周邊水腫 (4.2%),而皮膚紅疹、

搔癢與過敏 (2.4%) 以及腸胃道不適 (2.4%)

則並列第二。此外,有9位患者發生血壓上

升的不良事件,然而其中6位在參與試驗前

就存在有高血壓的問題。試驗中發生了6件

嚴重不良事件,包含細菌感染、呼吸衰竭、

15

胸痛與肺膿瘍、腹膜沾黏、尿道炎以及交通

意外,其中只有胸痛被評為可能與試驗藥物

相關,後來則被診斷為肺膿瘍,而其他的嚴

重不良事件則被評為與試驗藥物絕對不相關

或可能不相關。整體來說,etoricoxib有良好

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本試驗為了反應出實際臨床醫療的現

況,特使受試者在沒有藥物廓清期的情況下

直接將原本的治療藥物轉換成etoricoxib,

然而即使在這樣開標式的研究型態下,本試

驗的研究結果依然與Moore and colleagues'

analysis of seven randomized trials of etoricoxib

in OA的分析結果一致。本試驗結果顯示,

在現實生活中,對於使用許多不同種類的止

痛藥但疼痛卻無法得到適當緩解的OA患者

而言,將止痛藥物換成etoricoxib後在疼痛控

制、身體功能、生活品質與治療滿意度皆可

得到顯著的改善。

ARCOXIA(萬克適)

學名:Etoricoxib•

劑量:60 mg / tab•

健保:NT$ 23 / tab•

適應症:•

骨關節炎 : 每日一次60mg

類風濕性關節炎 : 每日一次90 mg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 每日一次120 mg

原發性經痛 : 每日一次120 mg

( ARCOXIA 120mg 應僅用於急性

症狀期,治療時間不可超過八天 )

改善疼痛、功能及生活品質

-實際生活中的療效試驗結果

Etoricoxib

POWER Study

16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Page 10: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7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18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王清貞院長期勉感言 佈 告 欄

恭賀!��

林口長庚脊椎科主任陳力輝醫師榮任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科陳昭宇醫師榮任中華民國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恭賀!��

� 林口長庚

� 運動醫學科�詹益聖醫師榮升�教授

� 脊椎科�牛自健醫師榮升�副教授

� 關節重建科�陳威志醫師榮升�助理教授

� 外傷骨科�周應照醫師榮升�講師

� 嘉義長庚

� 一般骨科�黃國欽醫師榮升�副教授

� 脊椎外科�鄭錦昌醫師榮升�助理教授

長庚骨科通訊歡迎投稿�� ,札記、心得、旅遊好康、甘苦談、新聞新� �

� 知、型態不拘,只要您曾經與長庚骨科有淵源,都是我們邀請的對� �

� 象,歡迎與編輯部聯絡。�

長庚骨科通訊為季刊,一年發行4次,歡迎同門學友 �

踴躍投稿。

稿件形式: �

請以電子檔寄至編輯部 9 [email protected]

內文若附有圖片,解析度請設定為350dpi 9

投稿者請提供個人簡歷及近照一張 9投稿須知

發行人

林口長庚 陳文哲

榮譽顧問

嘉義長庚 許文蔚

中山醫院 施俊雄

高雄長庚 王清貞

林口長庚 翁文能

Since 2010長庚骨科通訊

CG Orthop. Communication

總編輯

林口長庚 李炫昇

編輯委員

林口長庚 李炫昇

林口長庚 詹益聖

林口長庚 賴伯亮

林口長庚 張嘉獻

2010 Summer No. 02

本人於1995年由美返台加入長庚醫療團隊,在台灣從事醫療服務,於1997年到2003年接任

高雄長庚醫院院長。接掌高雄長庚之初,發現高雄長庚醫院規模龐大,病人眾多,服務優良,口碑

良好,但是學術研究及論文發表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本人以身作則,在臨床與行政工作以外的時

間,全力投入醫學研究與論文寫作,以院為家,日以繼夜,數年如一日。院內的研究氣氛很快就建

立起來,研究計劃和研究經費逐年增加,論文發表的量與質,也急速增加,學術風氣的成長以及醫

療服務品質不斷的提昇,高雄長庚於2001年被衛生署核定為醫學中心。

從 1 9 9 7 年 以 來 , 我 首 先 投 入 骨 骼 震 波 相 關 領 域 的 研 究 , 成 立 骨 骼 震 波 研 究 中 心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Center〉,從事更深奧的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經過一系列

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在動物實驗中,首次發現體外震波的機轉原理,證明體外震波刺激生長激素,

引導新生血管增生,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再生。因這個作用機轉的發現,使體外震波的臨床應

用擴及心肌梗塞,糖尿病潰瘍以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我們的研究成果很受中外醫界的重視與肯

定,奉為金科玉律,也曾獲日本膝關節學會,亞太膝關節學會及台灣骨科醫學會等學會的最佳論

文獎。2001年獲高雄縣醫師公會頒發特殊醫療貢獻獎,2008年在AAOS(美國骨科醫學會)年會獲

Tumor and Metabolic Disease組的最佳壁報論文獎,殊感榮幸。於2003年當選世界骨骼震波學會理

事長,2004年在高雄主辦全球性震波學術研討會,吸引幾十位歐美學者專家共襄盛舉,賓主盡歡,

完成非常成功的學術外交,提昇台灣醫療水準,提高台灣在世界的知名度。並且受邀到University

of Pittsburgh、University of Texas及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eattle等名校做專題演講,很受

好評,且擔任多家醫學雜誌論文評審委員。從事醫學研究多年,完成48件研究計劃,發表161篇學

術論文,大部分屬SCI論文,RPI指標高達108,scholar index 為28。我們的臨床及研究成果,吸

引很多來自世界各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巴西,韓國等國外學者專家來本院參訪

與切磋。另有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生Can Tepeköylü來院見習六個月,從事體外震波有關的研究,

預期完成畢業論文。很多專家學者公認高雄長庚醫院是世界的震波重鎮之一,與奧地利的Medical

University at Vienna (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義大利的University of Bali以及University at Torino,

並駕齊驅。

回台從事醫療服務十多年,眼見台灣的醫療水準,逐日提昇,年輕醫師更是青出於藍,台灣的

醫學研究已與世界接軌。很多人好奇為什麼當初我會放棄美國高收入的執業而回台灣服務。這種決

定的最大推動力是對台灣故鄉的熱愛與認同。從事醫療服務工作,要有南丁格爾的愛心,本著耶穌

精神,菩薩心腸,救人濟世,把握現有的舞台,扮演最佳角色,發揮個人的專長,提供高水準的醫

療服務。每日工作繁忙,但生活充實,心平氣和,快樂無比。病人的真情感謝,讓我難以忘懷。

本人上半人生,服務美國病人,貢獻美國社會。下半人生,加入長庚醫療體系,奉獻台灣社

會,將畢生所學回饋所愛的家鄉,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也為人生規劃畫下完美的句點。

本人期勉長庚骨科通訊能越作越好,成為長庚骨科人的驕傲。

Page 11: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19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特—別—編—輯—

20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特—別—編—輯—

台灣醫療大事紀 長庚骨科大事紀 長庚醫院大事紀

衛生署開始實施私立醫 X

院診所新收費標準

1976 許文蔚主任創立骨科 X

第一任總醫師劉文俊 X

台北長庚醫院開幕 X

衛生署食品藥物檢驗局 X

成立

1978 施俊雄主任加入長庚骨科 X 林口長庚醫院開幕首 X

任院長羅慧夫

醫師公會全聯會成立 X

行政院成立B行肝炎防 X

治委員會

肝炎疫苗在台灣地區接 X

1977—

1985

陳文哲 劉文俊 王俊聞 何為斌

陳文顯 趙恩塏 高義然 翁文能

施信農 陳學明 陳永仁 嚴松濤

吳基銓 陳力輝 黃永順 楊仁成

李宗料 陳健煜 王坤全 許銘瑞

謝博欽 詹益源 陳良美 紀文仁

劉振亮 黃柏昌 徐郭堯 張益彰

楊文一 鄭群亮 許德宗 黃聰仁

劉勝輝 溫建益

開辦勞保業務 X

「長庚醫訊」發行 X

首創住院免收保證金 X

引進單一劑量配藥制 X

台灣第一例愛滋病例通 X

農保試辦開始 X

1985 翁文能創立基隆骨科 X 基隆長庚開幕 X

醫療法公佈施行 X 1986 王俊聞、陳文顯、高義然成 X

立高雄骨科

高雄長庚開幕首任范 X

宏二院長

林口復健大樓落成 X

1990 許文蔚榮任關節鏡暨膝關節 X

醫學會理事長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公佈 X

施行

首次醫院評鑑,林口准 X

醫學中心,高雄及基隆

為區域醫院

1986

1990

蘇君毅 杜元坤 廖燈華 葉敏南

連昉杰 林原瑩 施炳源 葉文凌

陳志華 曾益全 范國豐 牛自健

程俊穎 黃永虔 方朝銘 李炫昇

黃紹亮 章建民 廖宜賢 詹益聖

陳昭宇

長庚醫學院招收學士 X

後醫學系

1976

1990

台灣醫療大事紀 長庚骨科大事紀 長庚醫院大事紀

全民健保制度濫觴 X 1991 許德宗、杜元坤、蘇君毅成 X

立外傷骨科,分割骨科行政

管轄權,由外傷科管轄

長庚臨床醫學研究所 X

成立

台灣醫界聯盟成立 X 1992 骨科醫務管理細分骨科為科 X

系,再分骨一科施俊雄主

任、骨二科許文蔚主任

長庚醫學院改名為長 X

庚醫學暨工程學院

衛生署公佈第一本『衛 X

生白皮書』

1993 許文蔚榮任運動醫學會理事 X

施俊雄榮任骨科醫學會理事 X

1993林口兒童醫院開 X

幕首任謝貴雄院長

總統公布「全民健康保 X

險法」

1994 施俊雄榮任小兒骨科醫學會 X

理事長

許文蔚榮任亞太運動醫學會 X

理事長

翁文能成立骨三科、高壓氧 X

治療中心

長庚醫學雜誌榮獲優 X

良期刊獎

1995中央健康保險局成 X

立,實施全民健保

1991

1995

顏政佑 李柏成 于尚文 林洋德

袁立仁 傅再生 蔡燿鴻 張嘉獻

賴伯亮 張宗訓 王宜君 王柏然

黃介宏 謝建輝 邱益立 謝邦鑫

劉獻道 莊太元 黃國欽 李晏瑤

張毓翰 張守安 黃澤波 呂才學

洪碩穗

啟用門診醫囑電腦作 X

高雄兒童醫院開幕 X

1991

1995

Page 12: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21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特—別—編—輯—

22長庚骨科通訊2010年夏季刊

—特—別—編—輯—

台灣醫療大事紀 長庚骨科大事紀 長庚醫院大事紀

醫藥分業開始實施 X 1997 翁文能調任基隆長庚副院長 X

王清貞返國擔任 X

高雄長庚院長

長庚大學改制,張昭 X

雄擔任代理校長

陳昱瑞接任台北暨林 X

口院長

1999 翁文能榮升基隆長庚院長 X

1998腸病毒71型疫 X 情

1999『921』大地震 X2000人類基因圖譜 X 解碼

1996

2000

馬景候 容志雄 沈宗頤 許維修

鄭錦昌 林偉菁 蔡宗廷 周應照

游家偉 高逢辰 廖振中 黃炤文

蕭智文 游重銘 羅揚斌 彭國狄

楊士階 高軒楷 許喻敦 陳銘智

高玉憲 葉日熹 戴明勳 林紹安

陳威志 黃毓智 吳金獻

2000嘉義長庚獲准成 X立

王正儀首任院長 X廖運範榮登 X 中研院院

2000 陳文哲榮任台灣脊椎外科醫 X

學會理事長

台灣醫療大事紀 長庚骨科大事紀 長庚醫院大事紀

健保門診合理量開始實 X

開始實施健保藥品部分 X

負擔新制

2001 施俊雄轉任台北中山醫院副 X

院長

桃園分院護理之家啟 X

基隆情人湖院區破土 X

健保雙漲 X

北城醫院打錯針事件 X

2002 許文蔚升任嘉義長庚醫院副 X

院長

嘉義長庚開幕 X

2003.3.14 「SARS」 X 爆

發疫情,和平醫院陳靜

秋護理長、林重威醫

師、高雄長庚林永祥醫

師殉職

健保IC卡正式啟用 X

2003 骨科系改制,外傷骨科回歸 X

科系,功能分科為脊椎科、

關節重建科、運動醫學科、

外傷科

陳敏夫接任林口長庚 X

院長

翁文能擔任首任執行 X

副院長

陳肇隆接任高雄長庚 X

院長

健保總額自主管理『卓 X

越計畫』實施

2004 骨科部獨立,首任陳文哲部 X

長、幕後翁文能副院長居功

厥偉

李宗料榮任小兒骨科醫學會 X

理事長

陳志華榮任關節鏡暨膝關節 X

醫學會理事長

桃園分院成立,由 X

「慢性醫院」變更為

「醫院」

2001衛生處改制國民健 X

康局

2002醫學中心評鑑試評 X

完成

醫策會規劃辦理「畢業 X

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

2001

2005

陳文鈐 徐永衡 胡志堅 張世昇

呂孟嶺 蔡旻虔 游宜勳 陳俊傑

洪偉翔 游奕麟 邱致皓 簡宏洋

姜智偉 謝明凱 郭忠和 杜家齊

黃贊文

高雄分院『復健大 X

樓』動土開工

基隆分院情人湖「醫 X

護社區」啟用

2001

2005

1996

2000

Page 13: 封面故事 臺灣棒壇往下紮根、長骨團隊強棒出擊 長庚骨科通訊 · 現任高雄長庚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臨床教授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23 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270/index.html

—特—別—編—輯—

台灣醫療大事紀 長庚骨科大事紀 長庚醫院大事紀

開放陶瓷人工髖關節全 X

民健康保險部分給付項

2006 陳文哲榮任骨科醫學會理事 X

郭繼陽榮任小兒骨科醫學會 X

及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理事

高義然榮任台灣脊椎外科醫 X

學會理事長

桃園分院成立中醫病 X

房,首創中西醫臨床

合作

基隆情人湖院區開幕 X

啟用

開放金屬對金屬全人工 X

髖關節部分給付項目

2007 陳志華榮任台灣肩肘關節醫 X

學會理事長

雲林分院動工 X

新制醫院評鑑施行規劃 X

實施PGY100計畫

H5N1人類禽流感病例 X

三鹿毒奶事件,引發國 X

人重視中國進口食品安

全議題

2006

2010

黃銘哲 范姜治澐 李偉群

陳吉龍 吳茂賢 吳孟晃 楊典育

陳彦名 陳書佑 趙顗絢 黃柏樺

張智翔 陳柏翰 李境祐 陳思元

林東儀 陳建銘 高逢駿 陳建豪

李建穎 郭亮增 陳柏翰 翁浚睿

李勝勛 吳俊良 陳磊晏

2008.10.15創辦人王 X

永慶先生於美國紐澤

西安詳辭世,享年92

2009王正儀接任台北 X

暨林口院長

H1N1新型流感疫情爆 X

發,疫苗接種爭議頻傳

2009 許文蔚榮升長庚雲嘉院區院 X

機構更名為「長 X

庚醫療財團法人」

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

第一階段DRG實施,衝 X

擊國內醫療環境

2010 「長庚骨科通訊」創刊 X

陳力輝榮任台灣脊椎外科醫 X

學會理事長

陳昭宇醫師榮任中華民國手 X

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林口長庚榮獲國家品 X

質獎

200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