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田园诗画 李昊天/摄 仙源镇 ,紧临黄山区城东...

1
田园诗画 李昊天/摄 仙源镇,紧临黄山区城东, 前身是太平县治所在地,它有 着千年的历史,也有着千年的 文化沉淀。近百年间,历经了 晚清太平天国战乱,民国年间 日机的轰炸等天灾人祸,古城 面目全非。但这片山水,清秀 依旧,那些留存下来的古迹,骨 子里,还是透射着那个时代的 文化气息,定格了那过去的往 事和曾经。 古城山环水会,三面环溪, 富溪河和麻川河依城而流,因 源出黄山,古称“仙源”。“面揖 黄山,足潆碧水,屏风后镇”,是 这一块洞天福地最好的诠释。 “山水之胜,殆甲江左。”这 是清《宁国府志》对于仙源的描 述。清嘉庆年间,曾三次奉调 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的太平知 县曹梦鹤,溯根究源,不但把麻 川河同诗经中的淇水相比:“巨 石累珂,交积隍涧,曲折奔腾, 冲激雷转。”而且把它与庄惠之 辩的濠水并论:“山高水深,驾 飞虹于水上有濠梁之景焉。” 古城“陆通徽歙,水达鸠 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陈村 水库蓄水前,城东埠的麻川河 上,自唐时起就是“舟楫世 界”。特制的木宣船和乌排,沿 青弋江顺流而下,经宣城最终 汇入长江的水道。“溪船载归 米,山妇出簪花。”即使在枯水 期,水道也不闲着。“遇滩则舟 子群裸入河,后推前挽,以肩 送,虽严冬莫避。或以竹筏代 舟,仅载数石,沿河索挽。”清代 中叶,太平县人口达到历史上 的高峰,有二十七万之众,茶叶 木竹和手工业等商贸的发展进 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徽商 与沿江地区进行商贸活动的桥 梁和纽带,是当时皖南山区重 要的商贸中心。著名的黄山毛 峰和太平猴魁,清晚至民国年 间,就是从这条河道,运出山 里,闻名于世的。 “万家庐井环城集,百里弦 歌拥席来”。曾经的明朝,仙源 是多么的美好啊!走进古城, 那“百雉巡看遏,雄哉据上游” 的万历城墙已不在,我们只能 沿着那靠河的南门大路,追寻 它宽大的墙基。遍布直街横街 的那十几座牌坊,还有那二十 几座大小寺庙,大多很难按图 索骥。走进古城,街巷纵横,曲 径通幽,就如走进了回忆。巷 道里的卵石路,让我们把旧梦 重拾。夹杂在民舍和菜地里的 断垣和残壁,如屋边晒太阳的 老人,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会听 它浅语低喃。新安郡丞虽然远 去,城中溪边的十八口老井,名 字还在,还有几口,可以寻得, 如今依然清新,可鉴岁月。那 “百里弦歌”未闻,是每年轩辕 峰下“公祭黄帝大典”的前奏 曲,还是“仙源滚车”滚街滚来 的号子呢? 南门难寻,南门桥还在,老 气横秋溪上,它永远是不寂寞 的,上面人来人往,几百年来, 看世事变幻,望潮涨潮落,任云 卷云舒。南门桥建于宋绍兴年 间,别名富溪,又名永济,是进 出古城的通道。 立桥上环顾,但见那四周 山岗起伏,丘陵环绕,真是“群 峰面面向城披”。南面,“远峰 晴日画屏开”,黄山轩辕峰和望 仙峰远方如黛,庆云山空翠烟 霏,天马山势若飞腾。西边,金 鸡山峙立,如“凤凰来朝”。城 北,大山高耸入云,叫碧云山。 此山为县之北障,绣错屏列,顶 上双峰如髻,若三门,似鱼袋, 俗呼丫角尖,又叫三门山和金 鱼袋山。这一座山,名字也太 多,百姓想怎么称呼都行,但都 很形象生动。东面的山,名字 就大气多了,叫“榜山”,像个常 开的金榜挂在东方,也是镇古 城东去流水的水口山。古人时 常选一个月光明朗的夜晚来桥 上,欣赏那仙源古八景之:“榜 山架镜”和“富溪望月”。 老仙源卫生院的旧址上, 是太平县的老文庙,也叫“孔 庙”。它是太平县文物古迹中 的极品,也是古城重要的建筑 标志,是皖南地区古建筑中的 经典之作。文庙是宋嘉祐县令 孙觉徒建,至明正统年间县令 张珪增建,“学制始备”。后历 代县令和贤达不断修葺,占地 二十五亩之多,建筑有十六幢, 在徽州,宁国,池州三府各县文 庙中,首屈一指,规模最大,规 格最高。历代县令和乡贤以修 儒学文庙为己任,以为“此吾责 也”,“是余之责也夫!”明代尚 书毕锵和谢绶都专门为太平重 修儒学作记。自宋至清废止科 举制度止,从仙源文庙县学学 宫走出的进士就有八十多人,还 有众多举人以及各类贡生。文 庙民国年间被日机轰炸,如今只 能寻得少量的残垣断壁。我们 只 能 从 康 熙 二 十 二 年(1683)县 令贾有福《文庙重修碑记》中感 受: “仰观殿宇之巍峨,环顾廊庑 之殖翼,以及明伦堂门墙垣,规 模无不整肃,心愈起敬。” 千年以来,歌颂仙源的作 品不胜枚举,他们留下的诗作 和诗心,是留给古城最可贵的 馈赠,也是我们读懂那个时代 的镜子。 人间风景 张辰保 仙源古城,觅踪寻梦 好久不见 光宏 当数日阴雨过后,见到阳光 灿烂的那一刻,我们对太阳说声, “好久不见。”说完这句话,我们心 情大好,又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 生活的美好。 清晨,大地依然潮湿,路边树 木的枝头清晰可见点点水滴。缕 缕阳光照过来,发出耀眼的光 芒。这是自然的光,也是希望之 光。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或点 头打着招呼,或默默擦肩而过,一 切在这个清晨都是这样淡然,无 人愿意惊醒眼前难得一见的好时 光。 有太阳的日子,心情也变得 灿烂。昨日的烦躁,在阳光的普 照下,早已跑得无影无踪,留下一 片空白,等待每个路口的相识,享 受晴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好久不 见,感谢的是阳光,感恩的是好心 情的每个瞬间。 当悲喜交加的回忆渐渐走 远,偶然遇见印象模糊的老同学 时,我们会说声,“好久不见”。这 样的问候,不只体现在彼此的惊 讶,更是对往昔同窗岁月的眷 恋。站在街边,彼此微笑。此时, 我们望着对方,心里想着所有与 我们有关的往事。教室里,我们 同读一篇课文,同声回答老师的 提问;操场上,我们同做一样的广 播操,说着彼此喜欢的话题;放学 路上,我们追逐打闹,点评女同学 的发型和穿着。那时的我们,没 有任何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喜 欢什么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理 所应当,听不进去父母和老师的 规劝。青春,在我们的眼里,就是 放纵,就是顺其自然。 时间煮雨,煮的是岁月的无 情,留给我们的是向往和记忆。 今天相逢,我们突然变得无话可 说。或许此刻的相见,已给对方 最大的意外和惊喜,不需要再用 言语来表述什么,就这么静静地 站着,任凭从前的情谊温暖彼此 的心,把我们拉回到曾经熟悉不 过的时光里。然而,经年的分别, 已经让我们说不出什么,只能化 成一句“好久不见”。 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这样的 好久不见,很温暖,很期待。人就 是这么怪,每天可见的没啥挂念, 也不知道珍惜。原本是两个人的 小事,偏要放在大时代的背景里, 弄些所谓的隔阂,好为各自的需 求和欲望找借口,冷落了彼此的 心驰神往,过起老死不相往来的 生活。父母如此,夫妻如此,兄弟 如此,朋友如此,同学亦如此。 我不问,你不说,就走散了。 在情感满天飞的时代,我们硬是 把自己活成了孤独的样子,还美 其名曰是个性;在漫漫人生路上, 我们走着走着,不经意间,便搞丢 了一些人,懒散犹豫中,已失去寻 找的欲望。一个人活着,一个人 走着,独自欣赏着眼前的风景。 一个人的风景,没有热闹和繁华, 只有孤独和寂寞。待喜欢的留恋 消散后,才想起那些搞丢的人,再 回首时,已找不到寻找的激情,任 远方默然,发出一声叹息! 昨晚,我陪爱人散步,忽然提 起已故的老同学詹。我说,在高 中同学里,最要好的除了项,就是 他。我们仨都是典型的文学青 年,特能聊的那种。詹曾说,他抽 烟喝酒都是我教的。他还说,我 是教唆犯。我当时笑着说,我哪 是教唆犯,我是在教你怎么做男 人! 后来,一次意外,詹走了,永 远离开了我们。至今,詹的音容 笑貌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时地 会翻出来看看。如果想到他会这 么早离开我们,当年的我肯定会 天天去骚扰他,不让他有一刻安 宁。但世事难料,尤其是祸福,谁 也说不清。 去年,又遇到好久不见。不 过,这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影 视剧。就像贺言和朵朵一样,原 本可以走到一起,但却因某些偶 然,让彼此越走越远,甚至走向对 立面,徒生几许烦恼和怨恨。这 样的好久不见,绝不是贺言想要 的,也不是朵朵能接受的。然,生 活不是剧本,不会按照人们想象 的去演,总有些突然和意外,让我 们感到惊愕和喜出望外。于是, 生活有了奇迹,感情有了碰撞,越 走越远的两个人,相向而行,最终 走向了各自的怀抱,爱意斐然,温 暖了彼此,成就了一段姻缘佳 话。这样的好久不见,让人迷恋, 让人喜欢! 回到现实,回到生活,我们还 是想着一些美好的人和事,总希 望从平淡中找点乐趣,好让自己 活成幸福的模样。这样的好久不 见,一些搞丢的人,时常被我们牵 挂,时常被我们期待。然而,背影 的转身,有时候不仅需要机遇,更 需要勇气和耐心。失去的友谊, 如同走远的时光,只有在阳光的 照耀下,方能发出一些诱人的光。 于是,我们走出孤独,一句好 久不见,送给或远或近的他。有 时,我们能等到一句同样的好久 不见,遇到同样渴望友谊的他,也 许还会问一句:近来好吗?这样 的问候,是温暖的,是有期待的。 之后,便是寻找,希望有个好的理 由,结束遥不可及,使梦寐以求的 东西,来到我们的眼前。寒冬走 了,便春暖花开。 人生如马拉松,坚持跑下去 的是赢家,半路放弃的也未必就 是失败,因为生活的多样性,让我 们早已习惯了承受,习惯了冷漠 面对。不过,心再小,依然要能容 得下偌大的世界。这是活着的意 义,我们应该懂的。 虽然各自生活多年,容颜和 心态都发生了刻骨铭心的改变, 但有些骨子里的东西,依然在牵 挂着对方,依然不舍也不能丢 弃。这是人性使然,也在改变着 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即使 不想相见,但内心却总是在盼着 雪融的那一刻,期待着情感交融, 让冰冷的隔阂转化为暖暖的问 候,再次续写人间大爱的篇章。 这样的好久不见,将成为我 们交往的常态,成为我们接纳美 好和宽容的心声。心因情生,声 因心起,对人生路上丢失的人,友 好地说声:好久不见。 版责任编辑 版责任编辑/ /胡玉琪 胡玉琪 E Email:hsrbhyq@ mail:hsrbhyq@163 163.com .com 7 万家灯火 2019 年 5 月 6 日 星期一 www.huangshannews.cn 李嵩 初夏时节,皖南山区各类 野果渐次成熟了,满山遍野都 是,以至于让你不知先采摘哪 一类好。 有一类叫“梦子”的,是我 小时的最爱。 “梦子”是土语,在 教科书里叫野草莓。依乡俗分类 有三种:地梦子,树梦子,蛇梦 子。地梦子伏在地表,果实糯软, 汁水也多;树梦子长在一类小灌 木上,果实硬朗,汁水较前者少; 蛇梦子的身段和生长环境,与地 梦子相似,因为是蛇的喜食,人一 般不敢吃。这三类,成熟后的果 实均为红色,红彤彤的那种,外形 像个小灯笼,经风一吹,不住地点 头哈腰,可爱得很。 小时学校旁边有一座小山 坡,每年五月,地梦子、树梦子、 蛇梦子就赶着趟儿冒出,几乎 在你不经意间,昨天还是荒山 一片,过一夜却发现已是红星 点点。梦子一出,我们的心就 痒痒的,就等着下课的铃声 响。那么紧迫,即便是课间短 短的十分钟,我们也会像小鹿 冲出藩篱一样冲出教室,手忙 脚乱地爬上山坡采摘梦子。在 心急的驱使下,那不叫采摘了, 更像是饿极后的抢食,生怕自 己迟了一步,少摘了一颗,好像 这些梦子是家园里的,是自己 辛苦栽种的一般。 摘一颗吃一颗。这当儿, 觉得用手都是一道应该省去的 程序,恨不得梦子自己能飞起 来,直接跳进嘴里。咬一口,汁 水洇化,丝丝酸甜味儿浸满了 口腔的四壁,感觉全身透凉,连 额头细小的汗珠似乎都平添了 点香气。摘累了,吃累了,所有 的动作缓下来,才注意到双手 已被叶茎上的小刺划出了血 印,一道道的,横七竖八,痛得 辣心。这不算什么,眉头偶尔 皱一下,鼻子轻轻哼哼几声,内 心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和享受 的满足。也有让自己片刻担心 的,一不小心,误食了几颗蛇梦 子,脑海里瞬间就爬满了蛇的 影子,感觉脸红耳热,心跳加 速,胃里充满了蛇的毒液,怀疑 自己是不是会中毒身亡。其 实,这只是心理作用,情况远没 有想的那么糟糕。 学校离家远,中午是不回 去的。午饭装在搪瓷缸里,用 小布袋兜着,早上拎到学校。 午休把饭吃完,搪瓷缸就空 了,正好拿去装梦子。这时 候,摘梦子不用着急了,有的 是大把时间,有的是存放的器 物,常常是吃一颗,再朝搪瓷 缸里丢一颗,待到嗝着饱气, 梦子也装了大半搪瓷缸,抓一 把塞到嘴里,汁液即刻从唇边 冲溢而出,整个下巴成了滴雨 的屋檐。 这还不是最有趣的吃法。 山坡上有一种杂草,上头的须 形似狗的尾巴,毛茸茸的,所以 叫狗尾巴草。这种草的茎细直 光滑,拿来串梦子是再好不过 的了。梦子是“空心”的,只要 让狗尾巴草摆个倒立的姿态, 串起来就像玩滑滑梯那么简 单。十几二十个,甚至更多些 的梦子挂在一起,像连串的红 灯笼,也像“叠罗汉”,憨态可掬 的样子,让人一时舍不得享用 它的美味。吃梦子串和吃羊肉 串、吃糖葫芦串差不多,只是唇 齿的动作要轻巧,要含而不露, 细细体会本质的味儿。 小时满山遍野的找梦子 吃,梦在远方。现在想起摘梦 子吃的事,梦在故乡啊。 (配文图片:夜雨) 春夜,雨依然很大。我推 开门, “爸,我走了。”打开车门, 父亲却跟随在身后,拎着一袋 鸡蛋说:“带去给孩子们煮着 吃。”我生气说: “这么大雨,你 出来做什么?赶紧回屋去,别 淋湿衣服感冒了。”父亲并没有 离开,又叮嘱说: “晚上开车走 大路,小路不热闹。” “知道,你 别操心了。”我发动车离开家。 当我回头看时,发现父亲还站 在路灯下,身影是佝偻着的。 车行渐远,父亲的身影逐渐在 我的视线里消失,此时,我的 双眼已经模糊了,我使劲地按 着喇叭…… 父亲今年73了,他兄妹 五人,排行老二,是中国标准 式的农民。他忠厚老实,善良 淳朴,吃苦耐劳。过去农村有 句俗话,爷奶喜欢头孙子,爹 娘疼爱最小儿。父亲夹在中 间,自然要多吃些苦头了,当 然这也造就了父亲的老水牛 精神。小时候,大伯父当厂 长,忙于公务,两家的劳动生 产全落在父亲一人身上,耕田 犁地,挑粪施肥,一天到晚忙 里忙外,没有一会儿空闲,可 父亲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我 知道大伯父之所以这么看重 父亲,除了父亲能吃苦受累 外,更多地是因为他是出了名 的劳动好手。开荒种地,下河 捕鱼,对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是 难的。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唯 一能让父亲放缓手中活的只 有评书,那单田芳的“薛刚反 唐”,简直让父亲着了迷! 我清楚记得,1994 年,油 菜刚收割完,可强壮的父亲不 知怎的倒下了,几天高烧不 退,母亲急得吃不下饭,乡下 人上不起大医院,只能请邻村 的赤脚医生诊治,没见什么好 转。我那会正读初三,学校离 家不远,一日三餐回家吃,看 着父亲憔悴的脸庞,我心乱如 麻……早饭后,我低声对母亲 说“学校要交中考费了!” 现在都不记得我当时是 怎么开的这个口,尽管已到了 学校的最后期限,但家里的这 条件,已卧病在床的父亲,医 药费都是欠着的,哪有钱哪? 母亲没有回答我,默默地切着 猪菜,那握着菜刀的手上,每 一根筋都似乎要炸裂,那一刀 刀,一刀刀像割在我的心上。 上午课间,我路过公路边 的竹林,透过青葱的竹林,我远远 望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担着两袋 菜籽,步履蹒跚地向粮站走去。 我站在原地,双腿发软,蹲在地上 ……上课铃响了,我强忍泪水走 进教室,没多久,班主任告诉我中 考费已交,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工作这些年,家里的条件 好了许多,可以让父母享点清 福了。去年夏天,妻子建议给 二老装个空调,我自然答应, 可整整一个热天,用上空调的 日子不上十次。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每逢 节假日带孩子们回家,父母那 个忙呀,别说有多开心了。我的 孩子们特别喜欢爷爷奶奶,每次 回家都要求陪爷爷奶奶睡,儿子 更是调皮,不经意间还要搂着奶 奶亲一个,或主动给爷爷洗个脚。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深远 的,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 会想到竹林边那蹒跚的身 影。他告诉我什么是坚忍,什 么是人穷志不短。他老人家 的一生可谓普普通通,平平凡 凡,没有任何可以夸耀的地 方。然而,在儿子的眼里,父 亲就是一座山。 父母在,家就在。 老父亲 老父亲 朱阳华 阳台花盆里栽了棵枇杷,今晨忽发现,小树上结 了六七枚青黄相间的果子,心中甚喜。 三潭枇杷有名,那有亲友,两年前清明祭扫时挖 了棵,装进后备箱,成了阳台上一景。 《晏子春秋 · 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 者何?水土异也。”读此,我深以为然。故而,我断不 相信,这棵长在新安江边、三潭枇杷原产地之一漳潭 的枇杷树,能在我的阳台上结果。 起先事态发展似也印证了我的不以为然。两年 间,它无动于衷,叶片倒是不小,只是其下始终无花亦 无果。我不抱希望,自无所谓失望,倒觉阳台上有一 丝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气息,闻之也逸。 不料,这棵枇杷珠胎暗结,在暮春时节呱呱坠地, 给我惊喜和希翼。我阳台上的《枇杷行》却成了最美 人间四月天。 我的眼前闪现近日几幕。市三院养老科病房,老 人多半插着胃管,喝水吃饭由管注入。他们躺着,张 嘴,形容枯槁,春天只在他们窗外,好听的鸟鸣、好看 的花儿与他们咫尺天涯。在一老旧小区,70多岁的 胡阿姨失独又失伴。她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看言情 片、言情小说,渴望激情,但难掩悲凉,窗台上老伴的 遗像时时吸引其目光。“我喜欢的歌是《谢谢你陪着 我》。”老人眼神一亮。 老人们开花的枇杷树在哪?也许他们等不及结果 了,但总要让风景永驻其心间。这需亲人的陪伴,也 需社会的关爱。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 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愿美好的风情抚慰一生,从 青丝,到白头。 枇杷思 枇杷思 黎小强

Transcript of 好久不见田园诗画 李昊天/摄 仙源镇 ,紧临黄山区城东...

Page 1: 好久不见田园诗画 李昊天/摄 仙源镇 ,紧临黄山区城东 ,前身是太平县治所在地 ,它有 着千年的历史 ,也有着千年的 文化沉淀 。 近百年间

田园诗画李昊天摄

仙源镇紧临黄山区城东前身是太平县治所在地它有着千年的历史也有着千年的文化沉淀近百年间历经了晚清太平天国战乱民国年间日机的轰炸等天灾人祸古城面目全非但这片山水清秀依旧那些留存下来的古迹骨子里还是透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定格了那过去的往事和曾经

古城山环水会三面环溪富溪河和麻川河依城而流因源出黄山古称ldquo仙源rdquoldquo面揖黄山足潆碧水屏风后镇rdquo是这一块洞天福地最好的诠释

ldquo山水之胜殆甲江左rdquo这是清《宁国府志》对于仙源的描述清嘉庆年间曾三次奉调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的太平知县曹梦鹤溯根究源不但把麻川河同诗经中的淇水相比ldquo巨石累珂交积隍涧曲折奔腾冲激雷转rdquo而且把它与庄惠之辩的濠水并论ldquo山高水深驾飞虹于水上有濠梁之景焉rdquo

古 城ldquo 陆 通 徽 歙 水 达 鸠江rdquo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陈村水库蓄水前城东埠的麻川河上 自 唐 时 起 就 是ldquo 舟 楫 世界rdquo特制的木宣船和乌排沿青弋江顺流而下经宣城最终汇入长江的水道ldquo溪船载归米山妇出簪花rdquo即使在枯水期水道也不闲着ldquo遇滩则舟子群裸入河后推前挽以肩送虽严冬莫避或以竹筏代舟仅载数石沿河索挽rdquo清代中叶太平县人口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有二十七万之众茶叶木竹和手工业等商贸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徽商与沿江地区进行商贸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是当时皖南山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著名的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清晚至民国年间就是从这条河道运出山里闻名于世的

ldquo万家庐井环城集百里弦歌拥席来rdquo曾经的明朝仙源是多么的美好啊走进古城那ldquo百雉巡看遏雄哉据上游rdquo

的万历城墙已不在我们只能沿着那靠河的南门大路追寻它宽大的墙基遍布直街横街的那十几座牌坊还有那二十几座大小寺庙大多很难按图索骥走进古城街巷纵横曲径通幽就如走进了回忆巷道里的卵石路让我们把旧梦重拾夹杂在民舍和菜地里的断垣和残壁如屋边晒太阳的老人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会听它浅语低喃新安郡丞虽然远去城中溪边的十八口老井名字还在还有几口可以寻得如今依然清新可鉴岁月那

ldquo百里弦歌rdquo未闻是每年轩辕峰下ldquo公祭黄帝大典rdquo的前奏曲还是ldquo仙源滚车rdquo滚街滚来的号子呢

南门难寻南门桥还在老气横秋溪上它永远是不寂寞的上面人来人往几百年来看世事变幻望潮涨潮落任云卷云舒南门桥建于宋绍兴年间别名富溪又名永济是进出古城的通道

立桥上环顾但见那四周山岗起伏丘陵环绕真是ldquo群峰面面向城披rdquo南面ldquo远峰晴日画屏开rdquo黄山轩辕峰和望仙峰远方如黛庆云山空翠烟霏天马山势若飞腾西边金鸡山峙立如ldquo凤凰来朝rdquo城北大山高耸入云叫碧云山此山为县之北障绣错屏列顶上双峰如髻若三门似鱼袋俗呼丫角尖又叫三门山和金鱼袋山这一座山名字也太多百姓想怎么称呼都行但都很形象生动东面的山名字就大气多了叫ldquo榜山rdquo像个常开的金榜挂在东方也是镇古城东去流水的水口山古人时常选一个月光明朗的夜晚来桥上欣赏那仙源古八景之ldquo榜山架镜rdquo和ldquo富溪望月rdquo

老仙源卫生院的旧址上是太平县的老文庙也叫ldquo孔庙rdquo它是太平县文物古迹中的极品也是古城重要的建筑标志是皖南地区古建筑中的经典之作文庙是宋嘉祐县令

孙觉徒建至明正统年间县令张珪增建ldquo学制始备rdquo后历代县令和贤达不断修葺占地二十五亩之多建筑有十六幢在徽州宁国池州三府各县文庙中首屈一指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代县令和乡贤以修儒学文庙为己任以为ldquo此吾责也rdquoldquo是余之责也夫rdquo明代尚书毕锵和谢绶都专门为太平重修儒学作记自宋至清废止科举制度止从仙源文庙县学学宫走出的进士就有八十多人还有众多举人以及各类贡生文庙民国年间被日机轰炸如今只能寻得少量的残垣断壁我们只能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县令贾有福《文庙重修碑记》中感受ldquo仰观殿宇之巍峨环顾廊庑之殖翼以及明伦堂门墙垣规模无不整肃心愈起敬rdquo

千年以来歌颂仙源的作品不胜枚举他们留下的诗作和诗心是留给古城最可贵的馈赠也是我们读懂那个时代的镜子

人间风景1051836 张辰保 仙源古城觅踪寻梦

好久不见1051836 光 宏

悠悠心曲

当数日阴雨过后见到阳光灿烂的那一刻我们对太阳说声

ldquo好久不见rdquo说完这句话我们心情大好又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清晨大地依然潮湿路边树木的枝头清晰可见点点水滴缕缕阳光照过来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自然的光也是希望之光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或点头打着招呼或默默擦肩而过一切在这个清晨都是这样淡然无人愿意惊醒眼前难得一见的好时光

有太阳的日子心情也变得灿烂昨日的烦躁在阳光的普照下早已跑得无影无踪留下一片空白等待每个路口的相识享受晴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好久不见感谢的是阳光感恩的是好心情的每个瞬间

当悲喜交加的回忆渐渐走远偶然遇见印象模糊的老同学时我们会说声ldquo好久不见rdquo这样的问候不只体现在彼此的惊讶更是对往昔同窗岁月的眷恋站在街边彼此微笑此时

我们望着对方心里想着所有与我们有关的往事教室里我们同读一篇课文同声回答老师的提问操场上我们同做一样的广播操说着彼此喜欢的话题放学路上我们追逐打闹点评女同学的发型和穿着那时的我们没有任何顾虑想到什么说什么喜欢什么做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听不进去父母和老师的规劝青春在我们的眼里就是放纵就是顺其自然

时间煮雨煮的是岁月的无情留给我们的是向往和记忆今天相逢我们突然变得无话可说或许此刻的相见已给对方最大的意外和惊喜不需要再用

言语来表述什么就这么静静地站着任凭从前的情谊温暖彼此的心把我们拉回到曾经熟悉不过的时光里然而经年的分别已经让我们说不出什么只能化成一句ldquo好久不见rdquo

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这样的好久不见很温暖很期待人就是这么怪每天可见的没啥挂念也不知道珍惜原本是两个人的小事偏要放在大时代的背景里弄些所谓的隔阂好为各自的需求和欲望找借口冷落了彼此的心驰神往过起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父母如此夫妻如此兄弟如此朋友如此同学亦如此

我不问你不说就走散了

在情感满天飞的时代我们硬是把自己活成了孤独的样子还美其名曰是个性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走着走着不经意间便搞丢了一些人懒散犹豫中已失去寻找的欲望一个人活着一个人走着独自欣赏着眼前的风景一个人的风景没有热闹和繁华只有孤独和寂寞待喜欢的留恋消散后才想起那些搞丢的人再回首时已找不到寻找的激情任远方默然发出一声叹息

昨晚我陪爱人散步忽然提起已故的老同学詹我说在高中同学里最要好的除了项就是他我们仨都是典型的文学青年特能聊的那种詹曾说他抽

烟喝酒都是我教的他还说我是教唆犯我当时笑着说我哪是教唆犯我是在教你怎么做男人

后来一次意外詹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詹的音容笑貌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时地会翻出来看看如果想到他会这么早离开我们当年的我肯定会天天去骚扰他不让他有一刻安宁但世事难料尤其是祸福谁也说不清

去年又遇到好久不见不过这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影视剧就像贺言和朵朵一样原本可以走到一起但却因某些偶然让彼此越走越远甚至走向对

立面徒生几许烦恼和怨恨这样的好久不见绝不是贺言想要的也不是朵朵能接受的然生活不是剧本不会按照人们想象的去演总有些突然和意外让我们感到惊愕和喜出望外于是生活有了奇迹感情有了碰撞越走越远的两个人相向而行最终走向了各自的怀抱爱意斐然温暖了彼此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这样的好久不见让人迷恋让人喜欢

回到现实回到生活我们还是想着一些美好的人和事总希望从平淡中找点乐趣好让自己活成幸福的模样这样的好久不见一些搞丢的人时常被我们牵挂时常被我们期待然而背影的转身有时候不仅需要机遇更需要勇气和耐心失去的友谊如同走远的时光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方能发出一些诱人的光

于是我们走出孤独一句好久不见送给或远或近的他有时我们能等到一句同样的好久不见遇到同样渴望友谊的他也许还会问一句近来好吗这样

的问候是温暖的是有期待的之后便是寻找希望有个好的理由结束遥不可及使梦寐以求的东西来到我们的眼前寒冬走了便春暖花开

人生如马拉松坚持跑下去的是赢家半路放弃的也未必就是失败因为生活的多样性让我们早已习惯了承受习惯了冷漠面对不过心再小依然要能容得下偌大的世界这是活着的意义我们应该懂的

虽然各自生活多年容颜和心态都发生了刻骨铭心的改变但有些骨子里的东西依然在牵挂着对方依然不舍也不能丢弃这是人性使然也在改变着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即使不想相见但内心却总是在盼着雪融的那一刻期待着情感交融让冰冷的隔阂转化为暖暖的问候再次续写人间大爱的篇章

这样的好久不见将成为我们交往的常态成为我们接纳美好和宽容的心声心因情生声因心起对人生路上丢失的人友好地说声好久不见

本本版责任编辑版责任编辑胡玉琪胡玉琪 EE--mailhsrbhyqmailhsrbhyq163163comcom

第 7 版

万家灯火2019年 5月 6日 星期一 wwwhuangshannewscn

梦梦 子子

1051836李 嵩

时令小调

初夏时节皖南山区各类野果渐次成熟了满山遍野都是以至于让你不知先采摘哪一类好

有一类叫ldquo梦子rdquo的是我小时的最爱ldquo梦子rdquo是土语在教科书里叫野草莓依乡俗分类有三种地梦子树梦子蛇梦子地梦子伏在地表果实糯软汁水也多树梦子长在一类小灌木上果实硬朗汁水较前者少蛇梦子的身段和生长环境与地梦子相似因为是蛇的喜食人一般不敢吃这三类成熟后的果实均为红色红彤彤的那种外形像个小灯笼经风一吹不住地点头哈腰可爱得很

小时学校旁边有一座小山坡每年五月地梦子树梦子蛇梦子就赶着趟儿冒出几乎在你不经意间昨天还是荒山一片过一夜却发现已是红星点点梦子一出我们的心就痒 痒 的 就 等 着 下 课 的 铃 声响那么紧迫即便是课间短短的十分钟我们也会像小鹿冲出藩篱一样冲出教室手忙脚乱地爬上山坡采摘梦子在心急的驱使下那不叫采摘了更像是饿极后的抢食生怕自己迟了一步少摘了一颗好像这些梦子是家园里的是自己辛苦栽种的一般

摘一颗吃一颗这当儿觉得用手都是一道应该省去的程序恨不得梦子自己能飞起来直接跳进嘴里咬一口汁水洇化丝丝酸甜味儿浸满了口腔的四壁感觉全身透凉连额头细小的汗珠似乎都平添了点香气摘累了吃累了所有的动作缓下来才注意到双手已被叶茎上的小刺划出了血印一道道的横七竖八痛得

辣心这不算什么眉头偶尔皱一下鼻子轻轻哼哼几声内心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和享受的满足也有让自己片刻担心的一不小心误食了几颗蛇梦子脑海里瞬间就爬满了蛇的影子感觉脸红耳热心跳加速胃里充满了蛇的毒液怀疑自己是不是会中毒身亡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情况远没有想的那么糟糕

学校离家远中午是不回去的午饭装在搪瓷缸里用小布袋兜着早上拎到学校午 休 把 饭 吃 完 搪 瓷 缸 就 空了 正 好 拿 去 装 梦 子 这 时候摘梦子不用着急了有的是大把时间有的是存放的器物常常是吃一颗再朝搪瓷缸里丢一颗待到嗝着饱气梦子也装了大半搪瓷缸抓一把塞到嘴里汁液即刻从唇边冲溢而出整个下巴成了滴雨的屋檐

这还不是最有趣的吃法山坡上有一种杂草上头的须形似狗的尾巴毛茸茸的所以叫狗尾巴草这种草的茎细直光滑拿来串梦子是再好不过的了梦子是ldquo空心rdquo的只要让狗尾巴草摆个倒立的姿态串起来就像玩滑滑梯那么简单十几二十个甚至更多些的梦子挂在一起像连串的红灯笼也像ldquo叠罗汉rdquo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一时舍不得享用它的美味吃梦子串和吃羊肉串吃糖葫芦串差不多只是唇齿的动作要轻巧要含而不露细细体会本质的味儿

小时满山遍野的找梦子吃梦在远方现在想起摘梦子吃的事梦在故乡啊

(配文图片夜雨)

春夜雨依然很大我推开门ldquo爸我走了rdquo打开车门父亲却跟随在身后拎着一袋鸡蛋说ldquo带去给孩子们煮着吃rdquo我生气说ldquo这么大雨你出来做什么赶紧回屋去别淋湿衣服感冒了rdquo父亲并没有离开又叮嘱说ldquo晚上开车走大路小路不热闹rdquoldquo知道你别操心了rdquo我发动车离开家当我回头看时发现父亲还站在路灯下身影是佝偻着的车行渐远父亲的身影逐渐在我的视线里消失此时我的双眼已经模糊了我使劲地按着喇叭helliphellip

父亲今年 73 了他兄妹五人排行老二是中国标准式的农民他忠厚老实善良淳朴吃苦耐劳过去农村有句俗话爷奶喜欢头孙子爹娘疼爱最小儿父亲夹在中间自然要多吃些苦头了当然这也造就了父亲的老水牛精神小时候大伯父当厂长忙于公务两家的劳动生产全落在父亲一人身上耕田犁地挑粪施肥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没有一会儿空闲可父亲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我知道大伯父之所以这么看重父亲除了父亲能吃苦受累外更多地是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劳动好手开荒种地下河捕鱼对父亲来说没有什么是难的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唯一能让父亲放缓手中活的只有评书那单田芳的ldquo薛刚反唐rdquo简直让父亲着了迷

我清楚记得1994年油菜刚收割完可强壮的父亲不知怎的倒下了几天高烧不退母亲急得吃不下饭乡下人上不起大医院只能请邻村的赤脚医生诊治没见什么好

转我那会正读初三学校离家不远一日三餐回家吃看着父亲憔悴的脸庞我心乱如麻helliphellip早饭后我低声对母亲说ldquo学校要交中考费了rdquo

现在都不记得我当时是怎么开的这个口尽管已到了学校的最后期限但家里的这条件已卧病在床的父亲医药费都是欠着的哪有钱哪母亲没有回答我默默地切着猪菜那握着菜刀的手上每一根筋都似乎要炸裂那一刀刀一刀刀像割在我的心上

上午课间我路过公路边的竹林透过青葱的竹林我远远望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担着两袋菜籽步履蹒跚地向粮站走去我站在原地双腿发软蹲在地上helliphellip上课铃响了我强忍泪水走进教室没多久班主任告诉我中考费已交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工作这些年家里的条件好了许多可以让父母享点清福了去年夏天妻子建议给二老装个空调我自然答应可整整一个热天用上空调的日子不上十次

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每逢节假日带孩子们回家父母那个忙呀别说有多开心了我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爷爷奶奶每次回家都要求陪爷爷奶奶睡儿子更是调皮不经意间还要搂着奶奶亲一个或主动给爷爷洗个脚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都会 想 到 竹 林 边 那 蹒 跚 的 身影他告诉我什么是坚忍什么是人穷志不短他老人家的一生可谓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任何可以夸耀的地方然而在儿子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山

父母在家就在

老 父 亲老 父 亲

1051836 朱阳华

家庭手记

阳台花盆里栽了棵枇杷今晨忽发现小树上结了六七枚青黄相间的果子心中甚喜

三潭枇杷有名那有亲友两年前清明祭扫时挖了棵装进后备箱成了阳台上一景

《晏子春秋middot杂下之十》ldquo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rdquo读此我深以为然故而我断不相信这棵长在新安江边三潭枇杷原产地之一漳潭的枇杷树能在我的阳台上结果

起先事态发展似也印证了我的不以为然两年间它无动于衷叶片倒是不小只是其下始终无花亦无果我不抱希望自无所谓失望倒觉阳台上有一丝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气息闻之也逸

不料这棵枇杷珠胎暗结在暮春时节呱呱坠地给我惊喜和希翼我阳台上的《枇杷行》却成了最美

人间四月天我的眼前闪现近日几幕市三院养老科病房老

人多半插着胃管喝水吃饭由管注入他们躺着张嘴形容枯槁春天只在他们窗外好听的鸟鸣好看的花儿与他们咫尺天涯在一老旧小区70 多岁的胡阿姨失独又失伴她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看言情片言情小说渴望激情但难掩悲凉窗台上老伴的遗像时时吸引其目光ldquo我喜欢的歌是《谢谢你陪着我》rdquo老人眼神一亮

老人们开花的枇杷树在哪也许他们等不及结果了但总要让风景永驻其心间这需亲人的陪伴也需社会的关爱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愿美好的风情抚慰一生从青丝到白头

枇 杷 思枇 杷 思1051836 黎小强

天地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