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我 介 紹 -...

49
集水區崩塌機制與發生潛勢研究 授課老師:林俐玲 博士.鄭皆達 博士 陳鴻烈 博士.林德貴 博士 學生姓名:黃伯舜 94年度第2學期.博士班專題討論

Transcript of 自 我 介 紹 -...

  • 集水區崩塌機制與發生潛勢研究

    授課老師:林俐玲 博士.鄭皆達 博士 陳鴻烈 博士.林德貴 博士

    學生姓名:黃伯舜 94年度第2學期.博士班專題討論

  • 一、研究進度報告 (1)已發表文章 (2)已閱讀文章 二、研究方法 三、文獻回顧及方法論述 (1)崩塌潛勢分析方法 (2)地震誘發因子 (3)降雨誘發因子 (4)植生覆蓋因子 (5)統計方法 (6)其他 四、初論與建議

    簡報內容

  • 一、 研究進度報告

  • 項次

    發表著作名稱 發表刊物 發表 日期

    作者

    1 土~根系統力學模式及試驗分析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

    (已接受) 林德貴、黃伯舜、林信輝

    2 含根邊坡之穩定性分析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

    (已接受)

    已發表文章

  • 1. Ashis K. Saha, Pavi P. Gupta, Irene Sarkar, Manoj K. Arora, Elmar Csaplovics (2005), “An approach for GIS-based statistic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ation -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Himalayas,” Landslide 2:61~69

    2. Chen Chien-Yuan, Chen Tien-Chien, Yu Fan-Chien, Lin Sheng-Chi (2005), “Analysis of time-varying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 Environmental Geology 48:466~479.

    3. Daniel J. Miller, Joan Sias(1998), “Deciphering large landslides:linking hydrological, groundwater and slope stability models through GI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2: 923~941.

    4. H. B. Wang, K. Sassa(2005),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Minamata area, Japan,” Environmental Geology 47: 956-966

    5. H. X. Lan, C. F. Lee, C. H. Zhou, C. D. Martin(2005),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shallow landslides in response to rainfall event using GIS” Environmental Geology 47:254~267

    已閱讀文章

  • 6. P. Bhattarai, B. Tiwari, H. Marui, K. Aoyama, “GIS aided slope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highway slope based on shear strength,”

    7. 胡毓港、楊長義(2005), “山坡地崩塌因子之評分權重,” The 11th conference on current resear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aiwan

    8. 廖洪鈞、卿建業、趙衛君(2005), “分階式山區道路邊坡崩塌預測模式之建立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 The 11th conference on current resear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aiwan

    9. 陳意璇(2002), “溪頭地區山崩潛感圖製作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論文

    10. 鄭傑銘(2002), “應用GIS進行豪雨及地震引致山崩之前感性分 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論文

    已閱讀文章

  • 11. 劉岫雲(2004), “空間風險分析模式建立與其在梨山崩塌地之

    應用,”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論文

    12.王嘉燁(2002), “GPS/GIS應用於南橫公路邊波崩塌災害調查與

    潛感危險路段之劃定研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3.林中興(1984), “山坡地穩定性評估之因子分析及地理資訊系統

    之應用,”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14.林柏伸、李錫堤, “山崩潛感分析中Arias Intensity之應用”

    15.陳凱榮(2000), “中橫公路山崩潛感分級研究-以東勢-德基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已閱讀文章

  • 16.李錫堤、黃健政(2005), “區域性山坡地穩定分析之回顧與展

    望,” 地工技術 104:33-52

    17.吳俊鋐(2005), “降雨引發邊坡崩塌潛勢評估模式之建構,” 國立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18.陳本康(2005), “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特性集潛勢評估研究,”國

    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

    19.林慶偉、劉守恆、溫振宇(2004), “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問題探

    討, ” 2004年台灣活動斷層與地震災害研討會

    20. 曾志豪(2004), “降雨對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模式分析之影響

    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已閱讀文章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年

    資料蒐集 1.初步分析

    2.表格化處理

    地文因子 1.崩塌區位 2.崩塌形態 3.坡高(高程) 4.坡度及坡向

    地質因子 1.地層剖面 2.表土層特性 3.岩層特性 4.材料特性

    水文因子 1.降雨形態 2.初始地下水形態 3.材料入滲率(滲透性 係數)

    植生因子 1.植物類型 2.根系力學(含根) 3.裸露情況(無根)

    地震因子 1.地震規模 2.地震強度 3.地震延時

    各分析模式及數值程序有效性 精確度

    驗證 1.初步分析

    2.表格化處理 1.成果發表 2.報告撰寫 3.研究發表

    現地與室內試驗成果 或監測資料進入比對

    比對良好

    比對不佳

    各 種 調 整

    集水區崩塌地相關資料蒐集

    第二年

    第一年研究流程

    參考歷史文獻建立各種分析模式 1.幾何模式(依案例) 2.初始條件(依案例) 3.邊界條件(依案例) 4.材料模式(依案例)

  • 第二年研究流程

    植生因子 =根系生長參數 =土~根力學模式 =… =…

    台灣中部崩塌地區典型坡地 之現況與性狀確認

    決定數值分析所採用之典型坡地剖面 1.坡地地層組成層別及順序 2.坡地幾何形狀及延伸區位

    地文因子 =坡角 =坡高 =… =…

    各類影響因子 對坡地穩定性 及變形行為 之敏感度分析及參數研究

    地質因子 =凝聚力 =摩擦角 =… =…

    水文因子 =降雨形態 =初始地下水 =… =…

    地震因子 =地震運動 =地震強度 =… =…

    921震後崩塌地相關研究資料

    第二年

    影響因子 (i=1,2,3…..;j=T,G,R,V,E)

    第三年

    1.成果發表 2.報告撰寫 3.研究發表

    jiX

    jiFS

    jiε

    ( )jijiji XFSFS ∆∆=∆ ( )jijiji X∆∆=∆ εε

    Tx1Tx2Tx3Tix

    Gx1Gx2Gx3

    Gix

    Rx1Rx2Rx3Rix

    Vx1Vx2Vx3Vix

    Ex1Ex2Ex3

    Eix

  • 第三年研究流程

    坡地崩塌潛勢指標(LSI)預測模式推導

    第三年

    LSI預測模式之有效性及精確度驗證

    1.報告撰寫 2.研究發表

    力學分析型GIS坡地崩塌潛勢預測模組發展 1.GIS基本分析程式撰寫及驗證 2.崩塌潛勢指標計算程式撰寫及驗證

    崩塌歷史資料進入比對 不佳

    良好

    推導法調整

    分析法調整

    各項權重影響因子 及權重值 分析 ( )jijijiji FSWW ε∆∆= ,

    jiX

    jiW

    成果整理 1.數值分析成果資料庫 (1) ~ , ~ (2) (3)崩塌機制(崩塌範圍及滑動深度) 2.崩塌區坡地潛勢分析圖表製作

    jiFS

    jiX

    jiε

    jiX

    ∆= jij

    i

    ji FS

    WLSILSI ε,1,

    ∆= jij

    i

    ji FS

    WLSILSI ε,1,

  • GIS崩塌潛勢預測模組建立流程

    圖資準備及數化

    力學分析 統計分析

    安全係數調整ΔFS 1. 坡型: (1)順向坡:坡角>傾角>內摩擦角 (2)逆向坡(翻倒破壞):坡角>(90-傾角)+內摩擦角 2. 外力條件: (1)降雨觸發門檻 a.前期累積降雨、b.降雨延時、c.降雨強度、d.累積雨 量、e.土地利用、地質種類 (2)地震: a.地震強度、b.與活動斷層距離、c.地震延時 3. 區位條件:(1)凹岸攻擊坡(2)道路… 4. 前期崩塌:(1)崩塌後穩定狀況(2)能量釋放..

    無限邊坡分析

    安全係數決定 FS

    崩塌潛勢分級 VHL:FS

  • 圖資 用途

    數值地形圖 數化以下圖層 1. 坡度 2. 坡向 3. 土層厚度 4. 相對高程

    數值地質圖

    數化以下圖層,以決定地質基本物理(力學)性質 1. 摩擦角 2. 凝聚力 3. 單位質量 4. 滲透係數 5. 位態 6. 斷層或其他弱面位置

    植生覆蓋圖

    數化以下圖層 1. 植生覆蓋區域 2. 植生造成坡面之單位活載 3. 植生提升坡面之凝聚力 4. 土地利用狀況

    運用圖資

  • 圖資 用途

    雨量分布圖 建構及數化 每一氣象事件之各時段(每單位時間)雨量(強度)分布圖

    水系圖 1. 評估地下水位深 2. 水系密度

    地震規模 1. 地震強度分布圖 2. 地表加速度分布(垂直、水平波傳速度)

    運用圖資

  • 三、 文獻回顧及方法論述研究方法

  • 分析方法 發表者

    定性法 Qualitative

    配賦分析 Distribution analysis Wieczorek(1984)

    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Saha et al(2002)

    定量法 Quantitative

    統計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Yin & Yan(1988) Gupta & Joshi(1990)

    Lee et al.(2002) Ayalew, el al.(2004) Carrara el al(1991)

    Chung & Fabbri(1999) 自由配賦分析

    Distribution-free analysis

    Arora et al. (2004) Elias & Bandis(2000)

    靜定分析 Deterministic analysis Okimura & Kawatani(1986)

    崩塌頻率分析 Landslide frequency analysis Capecchi & Focardi(1988)

    崩塌潛勢分析方法

  • 以近20年國外發生較大規模之地震所觸發之崩塌: 1987:Ecuador地震(Schuster et al. 1996) 1989:美國加州之LomaPrieta 地震(Harp et al.,1991) 1994:Northridge 地震(Harp and Jipson,1995) 1995:日本之阪神地震(沖村孝,奧西一夫,1996) 1999:台灣之集集地震(Weissel et al.,2001) 在上述震後進行地震觸發崩塌之研究多顯示地震引發之崩塌多為淺層崩壞,單一崩塌範圍較小,且多發生於山脊稜線。

    地震誘發因子

  • Keefer(1984):可能誘發山崩的最小地震規模ML=4.0 黃臺豐(1999) : 發現山崩主要發生在地表加速度250gal 以上,且多位於震央距離15 公里以內。 呂政諭(2001): 地震衍生的邊坡崩壞以坡度40°上、坡高10~30 m的邊坡崩壞個數最多(阿里山)

    地震誘發因子

  • 沖村孝(1996),奧西一夫(1996)等人: 在阪神地震之後於六甲地區所得結果相似,指出地震造成之邊坡破壞多發生在 30°~ 50°之邊坡上。 Khazai and Sitar(2003): 74%之崩塌發生在地表加速度大於0.2g 以上的區域 81%之崩塌發生於地表加速度大於0.15g 以上的區域。 集集地震觸發之崩塌90%發生在坡度45°以上之邊坡,北嶺與Loma Prieta 地震觸發之崩塌80%發生在坡度小於50°之邊坡上。

    地震誘發因子

  • Newmark 永久變位法,Newmark(1965) 計算坡面受地震作用產生永久變位的方法 基本原理: 假設一個座落在傾斜表面上的物體,在地震作用於基底時的反應;這個計算的目的,在於決定在已知特性的地震作用之下的相對位移及決定質量在地震事件作用時的穩定。

    地震誘發因子

  • 邊坡穩定FS=1

    抗滑FS=1

    Ag>Ac

    對時間作加速度之二次積分

    極限平衡法

    邊坡的臨界滑動面

    臨界滑動面之抗滑安全係數

    地震加速度

    臨界加速度Ac

    永久變位量

    地表加速度Ag

    崩塌

    Newmark永久變位分析步驟

    地震誘發因子

  • 臨界加速度Ac

    永久變位量 Jibson et al.(2000)

    地震強度指數

    地形修正

    地震誘發因子

  • 地震強度指數-地形修正(林柏伸、李錫堤)

    地震誘發因子

    強震資料會受到地形效應的影響,而從強震資料計算的Ia 值也同樣會受到地形效應影響。

    (1) 求取山頂測站放大倍率:由之前計算得到的Grid 網格Ia 值中,取得有受到地形效應影響之山頂測站位置的Ia 值,另外以山頂測站實際強震資料計算Ia 值,求取兩者間的比率。

    (2) 建立Ia 值放大倍率與地形因子的關係:將步驟(1)中所得到的山頂站Ia值放大倍率與地形的比高因子,以線性回歸得到放大倍率與比高的關係式。

    放大倍率=比高*0.0052+1 (3) 修正Ia 值:以比高與放大倍率的關係式,利用各網格的

    比高值修正之前得到的Ia 值。

  • Lumb (1975): 發現在香港地區,當日雨量超過100 mm或15日累積雨量超過350 mm時,殘餘土就會再發生崩塌。 高申錡(1994): 研究區(阿里山)在累積雨量達150mm以上有崩塌可能。 陳慶秋(1995): 引發崩塌之最小雨量為100mm。 阿里山公路之崩塌發生率與3小時延時之降雨強度I3及累積雨量P關係如下 崩塌發生率(%)=20.59+1.28I3+0.11P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 Keefer (1987): 引進臨界容水量Qc(mm)之觀念,於簡化假設下進行邊坡穩定分析,推導出當固定降雨強度Ir(mm/hr)、平均排水速率I0(mm/hr)時,引發破壞所需的延時D(hr) Qc=(Ir-I0)D Harp and Jibson(1995,1996): 一般豪雨所造成之山崩大多已淺層邊坡滑動為主。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 Dai Fuchu, C.F. Lee和Wang Sijing(1998) 在其研究中,依據暴雨期間崩積層邊坡之水文反應分析得知,大部分之崩積土層之破壞乃導因於暴雨期間之雨水滲入崩積土層之表面薄層後,形成棲息水位(perched water table),最後表土層在孔隙水壓增加之情形下發生回脹(dilation)破壞 。 S.W.C. Au (1998) 提出邊坡破壞的主要原因為高強度降雨、土壤飽和後轉為無凝聚性、陡峭之地形以及都市密集的開發。 雨水可經由下列各種作用來影響邊坡的穩定性:土壤孔隙水吸力(負值孔隙水壓)的損失、沖蝕、淺層土壤正值孔隙水壓之形成以及短促暴風雨的襲擊。 邊坡破壞的規模則依降雨強度、空間寬度範圍、位置及誘發暴風雨之降雨延時等而定。另外,前期降雨之影響則較小。

    降雨誘發因子-文獻回顧

  • I. Tsaparas, H. Rahardjo, D.G. Toll & E.C. Leno (2002) 對降雨誘發地滑之控制參數進行研究發現,由於降雨誘發地滑之數值分析,除了需要氣候的資訊之外,亦需要邊坡土壤的各種水文特性。分析結果顯示,土壤中滲流水之飽和滲透性係數、降雨形態及初始條件對未飽和邊坡之滲透有重大的影響 。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 朱聖心(2001): 採用無限邊坡公式,利用滑動土層水位參數(m;ground water depth factor)考量降雨時滑動土層內水位上升對邊坡穩定所造成之影響。分析時需考量地形、地質及雨量因子。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包含累積雨量、植生覆蓋、地層孔隙比、滑動深度之函數

    入滲率為考慮植生覆蓋、溪流、道路及建物之影響。 大區域之植生覆蓋狀況取得不易藉由NDVI取得。

  • 溫妮颱風降雨資料 林肯大郡

    林德貴、黃伯舜、李卓倫(2005) 本研究採用颱風降雨歷時曲線,並考量現地地層各層次具有不同水力傳導係數之情況下,應用數值分析工具建立一套降雨歷時~滲流~邊坡穩定之分析模式。分析模式之可靠性及有效性可藉由數值分析結果與1997年汐止林肯大郡坡地災害現地調查資料之比對來予以確認。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文 文

  • 頁岩傳導係數對孔水壓力函數曲線

    砂頁岩互層傳導係數對孔水壓力函數曲線 砂岩傳導係數對孔水壓力函數曲線

    各地層滲流研究-水力傳導係數

    降雨誘發因子-文 文 文 文 文 文

  • 36.47m

    35.12m

    31.46m

    地下水位

    降雨時間為8小時下之滲流速度場

    降雨時間為24小時下之滲流速度場

    降雨時間為2小時條件下之滲流速度場

    (滲透係數採用平均值)

    地下水位下0.543m監測點 P(x,y)=(195.02m,29.02m)

    降雨誘發因子-林肯大郡研究

  • FS=0.972 ,溫妮颱風降雨延時第8小時

    0.95

    0.97

    0.99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時間(小時)

    FS值

    地錨11列地錨15列地錨19列

    實際降雨延時VS邊坡穩定安全係數

    降雨誘發因子-林肯大郡研究

  • Tien H. Wu(1976,1979): 考慮崩塌發生時,樹木根系的物理作用,並以材料力學及土壤力學為基礎發展根系之根力模式;同時以根系之加勁作用(拉出抗力),來探討其與坡面穩定性之關係 。 L. J. Waldron和S. Dakessian(1981) 提出土~根模式不祉涵蓋各種根徑之外,同時考慮根受拉力之可能性(根在其周圍土壤受剪破壞後,即承受拉力)。土~根系統受剪時樹根受力為漸進式:根力周圍土壤受剪→根系伸張拉直→根系滑移→根系斷裂。

    植生覆蓋因子-文 文 文 文

  • Tien H. Wu和E. Beal和C. Lan(1988): 進行根系加勁土之現地剪力試驗,同時提出一解析模式以便計算土~根互制作用中,根部之發展抗拉力及其抗剪力之貢獻。而由現地剪力試驗量得之剪力強度較實際邊坡穩定問題中潛在滑動面上之根段之剪力強度來得小。文中同時提出穩定分析時土~根系統中,根部抗剪強度之估計方法。 R. Yatabe, N. Yagi和K. Yojota(1996): 提出含根土壤其外視凝聚力將增加5~15kPa,而其摩擦角並未隨著根系數目之增加而有明顯的增減。相關成果在進行模型試驗(包含現地及試驗室直剪及三軸壓縮)與解析結果確認具有高度吻合性之情形下獲得驗證。

    植生覆蓋因子- 文 文 文 文

  • Tien H. Wu and A. Watson(1998) : 研究中利用已知解(解析模式)評估土~根系統之根拉力發展以及其提供剪力阻抗並與量測值作驗證。 V. Operstein and S. Frydman(2000,2001及2002): 研究中進行相關根系力學試驗(包含單根拉力試驗、根系拉拔試驗及含根及未含根之直剪試驗。上列各項試驗之定量試驗數據,即可應用在邊坡穩定之計算;另外,採用FLAC有限差分程式,並利用兩種土壤模式(包含雙曲線模式以及塑性應變硬化模式)進行土~根之大型直剪試驗及加勁邊坡之穩定性分析。

    植生覆蓋因子- 文 文 文 文

  • 林德貴、黃伯舜、林信輝(2006) 經過一連串根系力學試驗(台灣赤楊、紫花苜蓿含根土直剪及紫花苜蓿、刺竹之現地根系拉拔試驗)數值模擬後,已有效建立含根土壤力學分析模式及根系成果資料庫。 藉由此研究成果,所進行之全尺寸邊坡分析結果,利用相對邊坡穩定安全係數RSF(=Fsr/Fso ,Fsr 與Fso分別為含根與未含根土之穩定安全係數),已建立植生根系對邊坡穩定之貢獻度。

    植生覆蓋因子

  • 植生覆蓋因子-文 文 文 文 文 文

    (1)含根土直剪試驗幾何模式

    (2)直剪試驗完成階段變形模式

    (3)直剪試驗之剪應力~剪位移 模擬值及實測值比

  • 植生覆蓋因子-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1.0E-04

    6.0E-04

    1.1E-03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root length cm

    unit

    root

    are

    a ra

    tio

    diameter=1.0mmdiameter=1.5mmdiameter=2.0mmregression line dia=1.5mmregressionline dia=1.0mmregression line dia=2.0mm

    (1)根系拉拔試驗有限差分網格

    (2) 土~根界面拉拔應力~根系拉拔位移

    (3) 刺竹根系於泥岩地區根長L~與 單位根系面積比(Ar/As) 關係曲線

  • 植生覆蓋因子-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1.0

    1.1

    1.2

    1.3

    1.4

    1.5

    30 35 40 45 50 55 60slope inclination: degree

    RF

    S

    root length=50cmroot length=100cmroot length =200cm

    (1) 全尺寸含根邊坡幾何模式

    (2) 含根邊坡最大剪應變增量分布

    (3) 含根邊坡坡角~相對 安全係數關係曲線

  • InfoVal考量個別圖層在個別等級下,經套疊分析後求得已知區域內崩塌之發生機率。在不同圖層中個別等級之權重,可由下式決 定之。

    ( ) ( )( ) ( )∑∑

    ==

    =

    = n

    ii

    n

    ii

    iii

    NNpixSNpix

    NNpixSNpixDensmapDensclasW

    11

    lnln

    Wi =個別圖層中,i等級之權重 Densclas =個別圖層中某一等級下之崩塌密度 Densmap =所有圖層之崩塌密度總和 Npix(Si) =個別圖層中某一等級下之崩塌點畫素 Npix(Ni) =個別圖層中某一等級之總畫素 n =個別圖層劃分等級數

    統計方法- InfoVal

  • 在崩塌標稱風險因子(Landslide Nominal Risk Factor, LNRF)分析方法中,風險因子係由圖層中各等級對應之權重值之決定,並據以備置LSZ。其公式如下:

    ( )( ) nSNpixSNpixLNRF n

    ii

    ii

    ∑=

    =

    1

    LNRF值大於1時,表示具有高的崩塌潛勢;反之,若其小於1,則表示為低的崩塌潛勢。Gupta & Joshi(1990)將LNRF值概略分為三個等級,包括LNRF

  • 影響因子及權重計算表

    統計方法-計算說明

  • Turner (1996 ): 在決定滑動深度上,主要考慮現地之構造情況,由基本地層參數分析得知造成滑動主要為風化後岩體,所以認為滑動面應發展於風化土體或崩積土層之沈積深度之內。就地形學的觀點而言,當坡度愈陡時,其可能沈積深度則呈現愈薄之情況,反之,當坡度愈緩則其沈積深度愈深,一般約在8~10m 之間。 陳憶璇(2002): 滑動深度的選取,是假設坡度α與滑動深度h相關而成之線性式;假設當坡度為90°時,滑動深度為0m,而坡度為0°時滑動深度為10m,如下式所示。 h = −0.11×α +10

    其他-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

  • 四、 初論及建議

  • 1. 崩塌潛勢分析模式為專家快速決策管理應用,因此 (1)不須計較網格上邊坡剖面過高之精確度。若同一網格進行 過多複雜剖面計算穩定性,亦會影響運算時間,而且分析 結果並不一定是正確,或有效率的。 (2)網格上相關地層參數,諸如摩擦角、凝聚力、單位質量等 雖無法正確掌握,但須具有代表性及物理性。 2. 土層厚度(滑動深度)採用定值為宜淺層崩塌分析。 3. 減少過多之主觀意識運用定量法,並搭配統計分析手法。 4. 為迎合驗證結果,未先修整研究方法,反先調整原始參數(除非原始參數輸入錯誤),絕對不可行。

    初論及建議

  • 5. 崩塌發生機制,仍為一自然黑盒,目前並無法掌握所有之 影響因子。已知之影響因子間,尚未能真正了解相互影響之 學理。 6. 氣象及地震等誘發事件,應選取具有鑑別度之事件。國內外 許多研究,皆使用集集地震、桃芝、賀伯颱風等極端事件, 常造成分析模式之盲點產生。 (1)應採用機率中等一般氣象事件為宜。 (2)考量多重事件之累積影響性。 (3)考量前期降雨或地震等外力造成地層參數之改變

    初論及建議

  • 7. 坡地大面積之植生種類,於GIS應用層面,尚未有良好之辨 識技術(如光譜分析),加上各種植生與土壤互制行為亦未 完全掌控,加上變異性大,如何有效、正確之簡化此行為模 式,為本研究中最困難之課題之一。 8. 崩塌是否可視同地震、火山爆發等現象,為一能量累積及能 量釋放之學理及處理方式?

    初論及建議

  • 簡報結束, 敬請斧正

    投影片編號 1投影片編號 2投影片編號 3投影片編號 4投影片編號 5投影片編號 6投影片編號 7投影片編號 8投影片編號 9投影片編號 10投影片編號 11投影片編號 12投影片編號 13投影片編號 14投影片編號 15投影片編號 16投影片編號 17投影片編號 18投影片編號 19投影片編號 20投影片編號 21投影片編號 22投影片編號 23投影片編號 24投影片編號 25投影片編號 26投影片編號 27投影片編號 28投影片編號 29投影片編號 30投影片編號 31投影片編號 32投影片編號 33投影片編號 34投影片編號 35投影片編號 36投影片編號 37投影片編號 38投影片編號 39投影片編號 40投影片編號 41投影片編號 42投影片編號 43投影片編號 44投影片編號 45投影片編號 46投影片編號 47投影片編號 48投影片編號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