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6
生态和谐视角下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雷诚 范凌云 摘要:当前国内对城市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步行交通出行在山地城市有着 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在把握未来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 来分析其步行交通的特点,强调“生态和谐”的步行交通规划,将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人文生 态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解析生态和谐的规划目标,结合重庆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案例,提 出了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从类型 指引和细部设计指引两方面指导下阶段具体规划设计。 关键词:山地;步行交通;生态和谐;规划指引 1.引言 城市步行交通融合了交通、 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 于一体, 是城市最主要的的交通空 间,也是一个生态与景观空间。根 据现代步行交通的历史发展, 经历 了从最初的传统步行时代到机动 车盛行的机动化时代, 再经历了人 本主义思想和环保意识的洗礼, 城市现代步行主义的重新回归, 市的步行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 潮流 2 。这种步行化的发展在我国 2/3 国土面积的山地 3 尤为明显,在山地城市中步行交通系统更是强调与环境、与生活交往的 紧密结合。以重庆为例,根据 2002 10 月城区交通调查显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为:公共交通 27.1%,辅助交通 0.53%,出租汽车 4.38%,小汽车 4.73%,其它 0.59%,步行 62.674 。通过 与国内其它大城市主要出行方式的比较(表 1),可以看出步行交通是山地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出 行方式。但是,目前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还是注重车行交通,以机动车辆交通优先,忽略步行者 的活动空间,山地城市步行环境却不断日益恶化。当前对山地步行交通的专门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状态,因此,对山地步行交通的研究应当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且要立足于山地生态发展的 大背景中来考量。 2.山地步行交通的特点 首先,应当了解山地步行交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通过对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50738007) 1 除重庆资料外,其余数据来源于:黄娟、陆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2 参见雷诚、 赵万民.山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08:(3). 3 这里的山地是广义的,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平原;参见: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4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2005城市 步行 公交 出租车 自行车 统计 年份 重庆 62.67 27.1 4.38 2002 广州 45.75 26.85 0.63 10.91 2003 南京 26.50 22.30 1.80 37.91 2001 郑州 30.6 6.5 1.9 48.7 2000 合肥 31.34 18.0 0.9 39.44 2000 1 部分城市主要出行方式比较(%1 Tab. 1 The main traffic mode comparison among several cities

Transcript of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Page 1: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生态和谐视角下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雷诚 范凌云

摘要:当前国内对城市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步行交通出行在山地城市有着

重要的地位。本文提出在把握未来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

来分析其步行交通的特点,强调“生态和谐”的步行交通规划,将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人文生

态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解析生态和谐的规划目标,结合重庆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案例,提

出了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从类型

指引和细部设计指引两方面指导下阶段具体规划设计。

关键词:山地;步行交通;生态和谐;规划指引

1.引言

城市步行交通融合了交通、 商

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

于一体, 是城市最主要的的交通空

间,也是一个生态与景观空间。根

据现代步行交通的历史发展, 经历

了从最初的传统步行时代到机动

车盛行的机动化时代, 再经历了人

本主义思想和环保意识的洗礼, 到

城市现代步行主义的重新回归, 城

市的步行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

潮流 2 。这种步行化的发展在我国

占  2/3 国土面积的山地 3 尤为明显,在山地城市中步行交通系统更是强调与环境、与生活交往的

紧密结合。以重庆为例,根据 2002年 10 月城区交通调查显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为:公共交通 27.1%,辅助交通 0.53%,出租汽车 4.38%,小汽车 4.73%,其它 0.59%,步行 62.67% 4 。通过

与国内其它大城市主要出行方式的比较(表  1),可以看出步行交通是山地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出

行方式。但是,目前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还是注重车行交通,以机动车辆交通优先,忽略步行者

的活动空间,山地城市步行环境却不断日益恶化。当前对山地步行交通的专门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状态,因此,对山地步行交通的研究应当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且要立足于山地生态发展的

大背景中来考量。

2.山地步行交通的特点

首先,应当了解山地步行交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发展的道路。因此本文通过对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分研究成果(批准号:50738007) 1  除重庆资料外,其余数据来源于:黄娟、陆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2 参见雷诚、 赵万民.山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3). 

3  这里的山地是广义的,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平原;参见: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4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

城市 步行 公交 出租车 自行车 统计

年份

重庆  62.67  27.1  4.38  ­­  2002 广州  45.75  26.85  0.63  10.91  2003 

南京  26.50  22.30  1.80  37.91  2001 

郑州  30.6  6.5  1.9  48.7  2000 

合肥  31.34  18.0  0.9  39.44  2000 表 1 部分城市主要出行方式比较(%) 1 

Tab. 1    The main traffic mode comparison among several cities

Page 2: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南部分山地城市实例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山地步行交通特点如下:

①环境生态契合性: 在山地背景下, 起伏的地形变化构成了人们步行依托的最大的自然环境。

步行交通系统紧密与生态环境契合,爬坡上坎,顺着主要的步行梯道上下,再分流至次等级的巷

道、梯步。整个步行体系随着环境的三维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式,根据环境的不同,其契合

的方式也不同,形式上可以是人行道、天桥、坡道、林荫道等等。②生活环境复合性:由于山地

步行系统方式的多变性,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城市交通空间,也形成了大量与生活娱乐、交往紧密

相关的生态景观复合空间。山地城市街、市同构,山地传统意义上的步行街道实际上也是主要的

商业、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市生活气息,而各种不同的生活片段都可以出现在山地步行空间当中,这也是山地城市步行交通

的一个重要的生态人文特点。③环境景观多变性:由于山地城市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不少城市结构呈组团发展,或滨临河流水面,或山体构成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些景观性要素也构

成山地步行交通系统的重要视廊景观的来源。随着不同高度的起伏,步行交通系统和景观融合产

生丰富的视觉感受。④空间利用立体性:在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持下,山地城市的步行交通逐步突

破原有地形的禁锢,更加巧妙的利用生态环境,更强调在立体化利用有限的山地空间,尤其在重

要节点上层次多变,不同性质的步行交通可以在同一场所的不同空间高度上分布。

可以看出,山地步行交通强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重点在于环境特色的突出,这些重要的特

点也是山地城市区别于平原城市的重要特征,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延续,并构成了本文探讨山

地步行交通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3.走向生态和谐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

城市现代步行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未来“山地城市的生态化发

展走向”一致。山地城市发展强调生态和谐,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基石,生态和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构建

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强调人与自然环

境的良好互动,因此未来山地步行交通必将走生态和谐之路。围绕生态和谐发展的目标可以将这

种生态思考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生态与环境功能一体化

影响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生态要素主要有三个:自然地形地貌(自然生态) 、规划结构与形

态(人工生态) 、居民的步行特点(人文生态) 。而对于“生态和谐”的理解,首先应当是尊重原

有地形和生态环境,促使步行交通结构与城市功能结构的协调,其次注重人在行走过程中的人文

性的发挥,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等。因此,强调“生态与环境功能一体化”的理念,将现代步行理

念的发展与山地自然地形环境结合在一起,强调与山地生态环境的紧密契合、与城市功能的高度

融合。

3.2 步行网络与生态绿化体系结合

山地城市生态环境较为薄弱,自然地形、地质条件状况对步行网络的布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应当尽量与城市绿化体系廊道相结合,在具体的技

术处理上应当充分体现绿化生态效应,减少对地貌和原生植被的破坏,强调人工步行环境与自然

生态环境的融合,突出绿色环保的交通理念。

3.3 场所互动营造人文生态

山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环境带有不可替代的识别性, 人们可以根据空间高度的起伏判断其所

在的空间定位,如此的环境容易产生出与生活空间高度融合的复合交通空间,而形成多种复合型

的互动性的步行空间,才能形成城市场所人文的记忆,这样的山地交通才真正具有了活力。这样

Page 3: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的生态人文化的步行交通环境也可以扩大有不同出行目的人群的容纳,如上学、购物、娱乐等目

的出行,选择步行出行的机会将会增大。

3.4 步行景观与生态环境共生

绿色交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交通方式,这与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目标相吻合的, “生态环

境和景观享受”应当纳入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当中,强调景观享受的步行,将山地城市良好的山水

景观与步行交通结合,使步行出行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强调步行过程中人的视觉感受,人们

在山地步行环境当中的景观需求成为规划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3.5 步行安全与生态化设施

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山地当中是必不可少的。据调查统计,平原城市一般出行距离小于 2km,

而山地城市步行出行距离一般在 3­4公里,而且山地居民通常是爬坡上坎,因此对交通空间的安

全和舒适性要求更高,在安全防护和步行空间尺度和竖向组合上应当充分考虑,应当采用生态型

设施,对步行交通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在重要节点应当加强对行人步行的指示,增加透明度,

这也是适应老龄化社会与多元化城市生活的需求。

通过以上五点分析,构成了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人文生态的交融与和谐,突出了生态和谐

发展目标的理解,并共同构成了未来山地步行交通发展的生态框架,也为下层次具体山地步行交

通规划方法提供了指导。

4.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上述生态发展目标,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笔者以参与的“重庆市步行交通

体系规划研究”为核心,一是要理顺目前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当中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另一方面应

当建立起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指引体系,为不同类型山地城市提供标准性指导,以期对规划实践

提供指导。

4.1 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规划应用中应建立融“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设计、行为

感知” 五个方面为一体的步行交通规划科学思考观, 避免各个学科在解决问题时单一狭隘的思维,

并能充分考虑不同山地城市的环境特性,对不同地域居民的步行需求区别对待,体现对步行者的

关怀。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探讨规划的理论应用与技术要点(表2)。

(1)在城市整体的宏观层面,步行交通应当理解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与

山地环境相适应的步行空间结构,协调整体交通的生态性、系统性、网络化设计,注重与其它交

通方式的转换设计、疏散设计,并且有必要将“步行城市” (Car ­free Cities. Crawford J H.)提升

层次 操作应用层面 应用的理论

宏观层面 城市整体结构 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交通分配理论、城市交通规划与

模型、城市交通系统评价、交通与土地利用理论等

中观层面 城市分区(组团) 城市设计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开敞空间规划理论、

景观生态学、道路交通规划理论等

微观层面 局部地段、节点(中心区、商

业区、居住区)

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城市意象理论、景观设计

理论等

表2 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Tab. 2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pedestrian traffic plan

Page 4: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到城市发展模式的高度,划分不同步行分区来系统组织城市步行空间网络,形成与山地生态城市

建设并进的步行环境建设。

(2)在城市分区的中观层面,重点理解为城市步行空间,具有城市设计和开敞空间梳理的

意味,更注重分区范围内步行空间的结构与体系。主要从空间和土地利用角度,运用城市设计理

论,具体分析山地步行与车行系统、绿地系统、城市地形、用地之间的关系。

(3)在城市局部地段的微观层面,如在中心区、商业步行街区、滨河地区等地段,重点关

注空间环境的品质、与建筑的协调、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等方面,在宜人的尺度下考虑注重步行

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包括步行道在山地城市具体局部的设计方法、从城市步行设施具体技术、局

部节点交通的联接及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等等。

其中,宏观层面的步行体系注重在城市形态中选择适合山地环境的步行体系,在把握步行交

通需求基础之上,结合城市规划的生态结构,根据不同活动分布来划分“步行分区” ,在该层面

强调步行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区域整体协调;中观层面强调在组团内部形成较完善的步行系统空

间,同时与公共生活、半公共生活空间有效的结合起来,合理的划分不同类型步行街区,在中心

商业区与商业活动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步行公共空间——“全天候的步行公共系统” ;微观

层次强调步行系统与自然河流沟谷相结合,有利于城市细部特色景观的塑造,同时也利于步行过

程中的兴奋点控制,空间收放应当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在三维尺度上将空间、景观、设施规划

整合在一起,形成“集约化”的多维发展模式。

为此,本研究借鉴英国“规划指引”(Planning Guidance) 5 ,针对中观和微观层次分别提出了

的“类型指引和细部指引” ,两者共同构成了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成为指导

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 

4.2 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

通过不同规划指引设计体系的建立, 实现三维步行体系与各类建筑的有机结合, 构建真正面

向未来的山地城市步行交通,从而使人们的出行成为一种体验城市文明的美好享受。为此,在具

体地块控制当中从 “类型和细部设计” 两个方面初步建立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

重点针对建筑界面控制、环境景观、设施等方面展开设计性指导(表 3、4)。

4.2.1 类型指引

“类型指引” 针对中观组团层面提供山地步行交通生态设计指导, 合理组织片区交通换乘点,

划分区域级和次级步行交通系统,通过步行核心区和城市功能区的融合,合理的形成人车分流体

系,并强调步行景观点与景观控制点(制高点)的系统建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类型指引一:集中发展型

地形相对平坦,城市功能区与步行要求较为集

中,例如组团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通过合理

的划分步行核心区的等级, 利用主次等级的步行系统

联系各城市功能区,形成相对空间集中型的发展模

式,合理步行范围 2­3 公里。

适用范围:中心组团,社区服务中心

类型指引二:组团发展型 

5  英国“指引”是关于某些专项规划公布的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和技术要求,阐明政府在某一阶段上对地方城市规

划事物的观点和原则。

Page 5: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针对自然地形较为复杂,城市功能区较为单一,

步行体系组织分散化, 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组织步行系

统,步道沿绿化廊道、山脊线、山谷线布置,适当控

制步行景观节点, 强调景观控制点与步道的联系, 步

行范围 3­4 公里。

适用范围:复杂地形区域,居住社区、组团

类型指引三:带状发展型

步行交通体系垂直于景观水面组织, 结合滨水

生态绿化带构建有序的步行交通, 面向水体一侧合

理布置功能区,形成层级递进式的布局方式。

适用范围:滨水区域,沟谷两侧区域

表 3山地步行交通规划指引体系——类型指引 Tab. 3 pedestrian traffic planning guidelines in 

mountainous area 

4.2.2 细部设计指引

通过细部设计指引,建设生态化步行设施,可以有效的满足步行安全要求,同时强调步行环

境与生态环境的共荣共生。山地的细部也是最能体现山地人文生态特色的地方,体现出人们与环

境互动。细部设计指引通过山地步行道、标志物、设施、绿化铺装的控制,建筑出入口和界面的

控制,强调步行景观空间营造,突出山地环境的生态特色;研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细部设计指引一:步行交叉口

山地步行交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人行交叉口, 通

过人行交叉口和车行交叉口的分离, 通过设置标志物

提示和建筑界面的控制, 保证连续、 有效的步行空间。

细部设计指引二:山地步道

山地步道是山地最主要的步行交通空间, 具有丰富

的社会活动、 交往功能, 其设置应当巧妙结合山地高

程, 梯步宽窄根据两侧建筑和活动功能的需求, 兼顾

气候因素, 例如夏日日照直射炎热, 步行环境需要设

置遮阳纳凉设施,合理配置绿化树种。

细部设计指引三:多维生态绿化

Page 6: 生态和谐视角下 的山地步行交通规划及指引 ﹡商业、 生活空间, “一条长长石板路就是一部步行生活的历史书” ,这种交通空间融合了浓厚的城

绿化种植强调与人工地形处理相一致, 结合台

地划分情况,灵活布置坡地绿化、背景绿化,形成

人工绿化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表 4山地步行交通规划指引体系——细部设计指引 Tab. 4 pedestrian traffic planning guidelines in 

mountainous area 

5.结语

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步行系统无论是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独立交通方式,

还是作为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接的桥梁,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徐循初 2007),这也是

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目前对城市步行系统规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国内仅有深圳、上海提

出了较完善的步行系统规划,有必要在山地城市中展开相应的借鉴与应用。充分把握未来山地城

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将自然生态、人工生态、人文生态融为一体,强调“生态和谐”的步行交

通规划。根据生态和谐的目标解析,充分考虑到“任何受到环境限制的地方,都会有可以开发利

用的当地的特定资源和条件” (黄光宇  2002) ,结合重庆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案例,提出了

山地步行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山地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与管理的指引,从类型和细

部设计两方面提出指导,同时,对这种理念的具体运用中还应当区分具体城市的不同地形环境和

生态背景。

参考文献

1、黄娟、陆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

2、雷诚、赵万民.山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城

市规划学刊.2008:(3).

3、邓柏基. 山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4、孙靓.城市空间步行化研究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9.

5、 Donald Appleyard. Livable Streets [M]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1.

6、 Crawford J H. Car free Cities[M].Utrecht: International Books,2000.

7、王纪武. 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集约观[J].规划师.2003:(8).

8、徐循初编.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69-290.

9、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深圳市规划局.深圳步行系统规划.2006. http://www.szplan.gov.cn/main/bx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