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BD%BB%D2%D7%…  · Web...

download 网址:BD%BB%D2%D7%…  · Web viewC、Office组件:可完美导入运行PPT(能实现自动翻页显示)、WORD(能实现自动翻页显示)、EXCEL(能实现自动翻页显示)。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Transcript of 网址:BD%BB%D2%D7%…  · Web...

网址:www

广州文化馆项目弱电信息化及建筑智能化工程采购需求

项目概述

★项目工期:要求签订合同后18个月内完成项目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项目验收等工作。本项目中属于广州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必须通过广州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不属于广州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管辖范围的,由采购单位联合上级对应主管单位组织验收。

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人民币30907691元。

1.1 建设背景

广州市文化馆项目选址于海珠湖东北部,于2013年5月经市发改委批复立项(穗发改〔2013〕151号),后根据国际竞赛中标方案进行立项调整。2015年7月,该项目获得立项调整批复(穗发改〔2015〕194号)。2016年3月1日,市发改委批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穗发改〔2016〕180号)。根据获批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用地面积1674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岭南翰墨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百果飘香园、公共卫生间及垃圾收集站,总投资为89123万元(不含信息化工程、影剧院专用设备及布展工程投资),其中基本建设经费57023万元由市基本建设统筹资金解决,征地拆迁费用32100万元由市财政局专项解决。根据市政府要求(穗市长会纪〔2013〕24号),该项目实行代建制,业主单位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代建单位为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负责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海珠区政府负责征地拆迁(穗府会纪〔2013〕217号)。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需要

广州市文化馆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将为广州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2.项目建设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需要

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以下简称“四大馆”)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省委胡春华书记对广州提出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要求的重大部署,对提升广州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对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精品集聚区,对弘扬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努力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重要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也有着重要作用。

3.项目建设是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文化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提升工程,全面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影剧院等建设提档升级,完善网络化布局”。在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广州图书馆新馆率先于2013年开馆。据不完全统计,开馆2年半以来,接待读者累积达到1668万人次,注册读者103万人,外借文献2068万册,多项服务数据高居中国公共图书馆之首,被图书馆业界称为“广州模式”。目前,文化“四大馆”的建设,是广州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布局的需要,也是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

4.项目建设是普惠广大市民,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多年来,市文化馆作为广州群众文化的“龙头”,以“全民艺术普及”为责任,立足“公益培训”、“公益演出”、“公益展览”、“群文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建示范性群众文化团队”等基本职能,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服务最广大的基层群众。

广州市文化馆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不仅曾参与承办广州亚运会群文活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金钟奖等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活动,还打造了“公益文化春风行”、“文化志愿者进社区”、“羊城的孩子”、“爱心艺术培训班”、“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班”、“羊城百姓艺术讲堂”、“大家乐舞台”等多个公益品牌活动。组织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建立了我市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传承人保护体系,开展全市非遗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展览、宣传、推介及交流传播工作。因各项工作出色,2014年在中国首届文化馆年会中,广州市文化馆在全国3000多个文化馆的评选中进入前十,荣获“全国优秀文化馆”称号。

在众多文化机构中,文化馆以接地气为主要特点,是门槛最低、普惠度最高的单位。文化馆的建设,对保障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项目建设是实现文化馆建设整体转型升级的需要

现有的广州文化馆的建设规模及配套设施等还不能适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一是场地面积小,该馆目前没有独立馆舍,总面积共0.8万平方米,无剧场、无广场,功能厅室局促。二是活动用房紧缺。近年广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因受活动用房所限,无法满足每年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对场地的需求,大部分的活动需要租借商业剧场、其他场所,不仅增加了成本和困难,展览、培训的时间及形式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及保护存在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遍地开花”的布局。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但因缺少一个资源整合、集聚展示的平台,非遗社会认知的深度广度仍然不够,社会公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参与非遗保护的平台和机会仍然比较少,岭南文化的辐射力及影响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因设施陈旧、设计普通等诸多因素制约,文化精品效应不突出。新建的广州市文化馆将吸取岭南四大名园精髓, 结合海珠湖打造风景优美的岭南园林式建筑,延续岭南古建筑记忆,营造功能现代实用、传统建筑韵味浓厚的岭南园林,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经得起考验的文化精品,并将实现在设施、理念、设计、公共文化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整体转型升级。

(二)项目的功能地位及服务对象

广州市文化馆于2013年编制了《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功能需求书》,经向国家、省、市文化馆领域专家广泛征询意见,明确了新馆项目的职能定位、功能定位及设计要求。此需求书是后期设计竞赛、设计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性文件。

1.功能定位

广州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岭南,作为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建成一个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设施现代、功能齐备、服务多元的大型文化馆,弘扬岭南文化、民间文化、群众文化,建设我市公共文化领域的标志性建筑。新馆将致力于打造面向全市的五个中心(示范窗口): 广州市公共文化艺术排练中心、广州市公共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广州市公共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广州市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主要服务对象

广州市文化馆以“全民艺术普及”为职责,服务对象为广大的市民群众,同时也将未成年人、中老年人、来穗务工人员、基层文艺骨干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下面以文化馆10多项品牌活动为例:

“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公益文化春风行”、“文化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以普通市民、社区群众、农村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零门槛的文化艺术服务;

“大家乐舞台”、“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百歌颂中华”等活动,以文化艺术爱好者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登台表演、活动展示、作品评选与免费展览等服务;

“外来工家庭才艺大赛”、“爱心艺术培训班”等以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农村家庭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

“暑期青少年免费艺术培训班”、“青少年非遗传承班”、“羊城的孩子”等以广大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美在金秋”中老年团队展演、“中老年艺术提高班”、“扶老上网”中老年电脑培训班等,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班”、“基层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培训班”等以我市基层文化工作者、社区文化带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项目周边环境及建设内容

1.拟建地点及周边交通情况

广州市文化馆项目选择广州新中轴南段、海珠湖东北侧地块为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地块北邻新滘中路、东靠新光快速路、西南与海珠湖相望,其中新滘中路为主要进出集散道路。项目周边现有地铁3号线,设大塘站。未来规划地铁11号线(环线),可于大塘站换乘3号线。此外,根据《海珠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沿新中轴线规划有1条有轨电车线路,从本项目地块北侧及东侧通过,并在项目地块东北侧规划设置有停靠站点。

2.建设内容

本项目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打造“岭南园林式的文化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百果飘香园以及公共配套用房六部分。

(1)公共文化中心

本项目最核心的建筑体,从西向东分为培训办公区、中心阁、演艺排练区3个区域。其中“培训办公区”设有各类课室、报告厅、共享工程室、办公室等,提供美术、书法、手工、摄影、电脑等各种门类的培训,各类文化艺术讲座等活动;“中心阁”定位为非遗综合馆,用数字化、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分“羊城故事”、“老广手艺”、“从本草堂到精武会”、“羊城味道”、“粤韵流长”等主题,集中展示最经典、最精彩的广州非遗项目;“演艺排练区”设有800座位正规剧场、实验性小剧场以及舞蹈、声乐、器乐等各种排练场地,可以开展各种群众汇演、歌咏比赛、非遗展演和小型实验性的戏剧表演,并为优秀的群众文化团队提供良好的排练环境。

(2)岭南曲艺园

以粤韵赏学为主要内容,将打造岭南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类项目展示展演馆。内设展演区、展览区(含体验区和传习区)。其中展演区设在首层,为戏台式表演场地;展览区以展示戏服、乐器、剧目等为主。岭南曲艺园以展演为主、展览为辅,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以传统戏曲为主的表演类非遗项目。

(3)广府风情园

以广府百工展示为主要内容,设若干传承人工作坊,通过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辅以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方式,突出体验式参观功能。拟展示的项目有:广州象牙雕刻、玉雕、硬木家具、广绣、广彩、红木宫灯、榄雕、砖雕、灰塑等。各展馆展示内容根据每年度申报情况轮换。

(4)广绣风雅园

以非遗传习为主要内容,设立多间传习课堂、传习作品展厅、小型交流厅、非遗文创产品商店、志愿者之家。本园的展览形式灵活,重视展览、传习、交流、实践的结合,打造“非遗创意展”,以体验式、互动式的展览方式为主。

(5)岭南翰墨园

以群文美术展览和交流为主要内容,定位为向大众开放的美术摄影书法展览及书画艺术交流学习的场所。内设大小展厅各一,兼有举办研讨会的多功能厅、布展设备工具室、创作室等。

(6)百果飘香园

以广州之路展览为主要内容,该园将举办广州之路图片展,展示广州当代发展之路,以图片、实物、雕塑、影像展示为主要方式,拟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室外区域

室外活动区域比较丰富,既设有群众文化广场,也有较多的园林空间。群众文化广场将主要用于中小型的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园林空间除主要用于游览外,也将设置岭南盆景、砖雕、灰塑等展示区域。

(8)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

根据规划要求,场区内拟设地下停车库,方便人防和停车之需。地下室位于文化中心地下一层,地下人防地下室兼作停车库,战时为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平时则作为停车功能。地下停车库面积17806平方米,其中人防建筑面积约1996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后的运营情况及绩效目标

(一)运营方式

广州市文化馆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承办了各种有特色、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培训基层文化骨干、研究群文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群众文艺刊物、组建示范性中心团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3次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在2014年全国首次文化馆评选中入选全国十佳文化馆。

新馆建成后,市文化馆多个品牌活动将焕发新生机:

在公益培训与讲座方面,“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将举办面向普通市民的免费艺术培训班,开设声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手工、动漫、粤剧等各种门类的培训课程;“爱心艺术培训班”,面向农村家庭和外来工家庭孩子,不仅学费全免,而且教材、画具等全部学习资料免费提供。“非遗学堂”分为“周末非遗体验课”、“青少年传承班”等不同类型,培训内容包括广绣、广彩、珐琅、灰塑、粤剧、粤语讲古、客家山歌、醒狮等多个非遗项目;“青少年礼仪公益课堂”,由市文化馆首创的礼仪文化普及课程,通过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礼仪意识,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此外,还有“羊城百姓艺术讲堂”、“摄影爱好者沙龙”等已举办多年的精彩的系列讲座,都将搭建起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与普通艺术爱好者互相沟通、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公益演出方面,市文化馆与社会各界共同打造的群文活动品牌如“羊城之夏”群众文化活动、“百歌颂中华”全市歌咏大赛、“美在金秋”中老年艺术展演、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新春联欢会、全市文化馆站汇演、羊城的孩子等都可在文化馆新馆展现更美丽的风采;而由普通市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家乐舞台”,草根一族的音乐盛宴“周末音乐会”、由文化志愿者担纲的“公益文化春风行”等活动将会因为场地条件的改善焕发更大的生机。

在公益展览方面,依托我市90项非遗名录项目资源的非遗系列展览将大放光彩,不仅将拥有融合数字化展示与实物赏析于一体的“精品展”,还会有由传承人和民间大师坐镇的现场展演,更有集亲手体验、传习交流于一体的体验式展览。目前市文化馆已经以“看不见的广州”为主题编写了完整详实的展陈方案。

在群众团队培养方面,目前市文化馆不仅打造了包括 “广州民族乐团”、“广州合唱团”在内的多支在国内屡获大奖的优秀示范性团队,还对约20多支群众团队提供指导和各种服务。新馆建成后,市文化馆将进一步建设起群众文化团队指导、示范、展示的大平台,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市群文团队建设。

此外,在运营管理方面,将建立理事会制度,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主导业务(免费服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经营性与辅助性的业务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资助、项目运营等形式推动文化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将政府管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契机,开创数字文化馆服务模式;以“精简、高效”为目标,调整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依托文化、信息、科技、人才等方面资源的优势,实行标准化管理及服务,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作用,以卓有成效的公众参与活动、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开放、互动、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制;定期开展市民满意度测评,建立市民决策管理机制,实施文化项目设立听证制和公众文化需求反馈等方式,加强运行监督和绩效评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水准。

(二) 运营费用

根据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预测的日常主要费用支出,项目建成后的年均运营成本约5000万元,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及福利费、水电费、维修保养费、其他办公管理费。广州文化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款。项目建成后实行收支两条线,将会通过举办展览、场地出租等方式实现创收。

(三)绩效目标

广州市文化馆项目是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的项目之一。项目的实施对实现文化馆整体转型升级,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护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本地群众文化发展,打造广州文化旅游新亮点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文化馆整体转型升级,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出发点是丰富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以最大限度地服务广大群众为主要目标。市文化馆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惠及最基层的市民,在我市市民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以广州市文化馆2015年的情况为例,市文化馆组织了101场文化演出和活动,开办了157个公益培训班,举办了74场公益讲座,组织了17个公益展览,拥有11个群众文化示范基地,惠及群众超过40万人次。文化馆也收获了15个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然而,随着广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场地面积小、活动用房紧缺、非遗展示布局分散、精品效应不明显的问题日渐突出,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这种局面。相信在新文化馆这个更好的平台上,随着建设规模与社会支持的增大,项目精品打造及投入力度的加大,文化馆项目每年总参与群众人次达百万以上,有效促进群众文化发展,这座充满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艺术魅力的现代型文化馆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2.“接地气”益街坊,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众多文化机构中,文化馆是门槛最低、普惠度最高的单位。文化馆的“免费培训”、“公益演出”、“艺术展览”、“群文创作”等基本职能,全部面向最广大的市民群众,以“全民艺术普及”为目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技能、艺术精品、艺术活动的普及。

广州市文化馆,作为本市唯一的市级文化馆,也是本市文化馆、文化站的龙头单位。该馆不仅肩负全民艺术普及的重任,也担负着组织示范性文化活动、引领全市群文发展、开展国际民间文化交流的职责。

新设立的广州市文化馆,拥有800座位正规剧场、戏曲园、多个文化广场以及舞蹈、声乐、器乐等排练厅,还有各种文化艺术的展厅、讲座厅、课室、琴房等,预计每年将举办艺术培训200期,惠及市民约10万人次;艺术排练6000场,惠及市民约24万人次;剧场、广场演出150场,惠及市民约10万人次;各类讲座及研讨100场,惠及市民约2万人次;各项非遗及艺术展览30场,惠及市民约50万人次;非遗现场体验及展演约100场,惠及市民约10万人次。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不仅能举办全市示范性的高水平文化活动、节日惠民活动,也能为市民搭建艺术入门、共建共享、交流学习的艺术平台,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与质量,让更多市民畅享文化福利。

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新、形式活、更新快,既紧贴时代脉搏,又保护着广州传统文化的“根”。文化馆新馆将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对大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保护岭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文化馆,同时也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广州最全面、最权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也是统筹组织全市大型非遗保护活动和90多个项目保护工作的事业单位,是唯一能组织非遗十大门类全市100多名传承人和民间知名艺人参与公益活动的政府组织。

2015年11月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广州将建立集中的非遗展示馆,在建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预留一定的面积,用于全市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该举措对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设计、功能设置及建设将起到进一步夯实非遗工作基础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履行非遗保护的传承能力,彰显岭南文化的魅力。

4.辉映海珠湖,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

海珠区是广州市老四区之一,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环境优美的海珠湖公园,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建设,将在海珠湖畔打造一个“岭南园林式的文化馆”,集广府非遗之精粹,融岭南园林之秀丽,展民间文化之活力,为海珠湖的优美风光赋予文化艺术的魅力,让岭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在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南端交相辉映,打造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园林建筑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的经典景观,预计平均每日来游园参观、参加活动、观看展览、休闲娱乐人次达4000以上,全年接纳参观达人次预计可达130万以上。这里不仅会成为广州市民文化娱乐、日常休闲、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将吸引对岭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度假,打造广州新的文化旅游亮点,还有利于扩大海珠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海珠区人居环境,区域文化品位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总体平面图

2015年底,广州市发改委在函复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广州市文化馆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事宜的复函》中提到:目前可研报告中包含了尚未经相关审批部门核定的信息化工程和影剧院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按规定,信息化项目由市文广新局向科技和信息化部门申报,设备、装备类由市文广新局向市财政部门申请审核,明确具体投资额后再纳入可研报市发改委审批。

1.2 建设原则

为了保障本项目的成功建设,根据大多数成功项目的建设经验,制定项目建设的总体原则如下:

实用先进:项目建设的系统应具有实用性,结合先进技术产品的支持,构建创新应用模式,实现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以人为本:项目建设要从“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入手,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便捷、全面、周到的民众服务,在文化馆的业务系统开发中,兼顾实用性和优良的人机交互性,方便使用。

资源共享:项目要运用集约化建设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应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投入,节约政府经费,提高投资收益比。

协同联动:项目要构建协同工作网络,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模式,提升广州市文化馆综合管理工作效能,提高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开放扩展:项目建设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安全可控:按照国家相关系统安全要求,基于广州市文化馆的基础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已有基础和建设要求,开展文化馆智能化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

1.3 建设依据

可研编制采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19号)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制定和推荐的相关标准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穗字〔2009〕5号)

《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印发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10〕41号)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T41-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20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200-94(2000年版)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年版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社文发〔2011〕54 号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办公发〔2015〕16 号)

《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数字文化馆工作指南(试行)》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 年)》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 年)》

《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印发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10〕4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广东省文化厅关于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考核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建设的函》文全公函[2017]8号。

《广东省数字文化馆与市县(区)文化馆对接指南(1.0 版)》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标准规范》

《数字文化馆工作指南》

《国家公共文化云与省级数字文化馆试点对接指南》

建设目标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部海珠湖公园北侧,地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的中心位置,总用地面积:1674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拟分为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百果飘香园六部分,由他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以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并以此为核心,依托壮丽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海珠湖水系景观,打造一个供群众文化活动,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因此,项目以“建设高标准、国际化的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打造新型文化馆典范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馆”为目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前沿信息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一个全新的文化馆信息化平台。具体体现如下:

提高馆区运营和管理的效率

建设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接入馆区服务云平台数据中心,实时完成馆内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及交换,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和科学的决策数据依据。

提高馆区的安全防范管理

建设全馆区无盲区的高清监控系统和配备防盗报警系统及公共安检系统,所有数据实时上传服务云平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在各点位都能实时了解整个馆区的公共活动及事件全过程,对公共犯罪和人们犯罪意识起防范和震慑作用。

提高馆区综合服务水平和效率

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应用软件无线认证接入系统、应用软件在线监控系统、大数据中心及模型仓储系统、场地预约及活动管理系统、积分激励管理系统、文化资源管理系统、用户消费管理系统、智能视频客流分析软件、志愿者管理系统、远程培训公开课系统、公益项目绩效管理系统,大大提高馆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效率。

1.4 建设规模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信息化项目立足于广州市文化馆顶层框架,业务覆盖文化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系统建设、智能化系统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等三大领域,整合多个职能部门与科室协同办公,并整合广州市内现有文化馆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统一入口。服务对象辐射广州全市,覆盖2000多万人口。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地位于海珠区新喾路与新光快速交界处,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总面积5.7万平方米。新馆设置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百果飘香园以及公共配套用房六部分。信息化建设包括文化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系统建设、智能化系统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文化馆智慧体验建设。

新馆的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中心、广府园、广绣园、翰墨园、曲艺园等五个主要场馆。

1.5 建设内容

本项目秉承广州市文化馆理念,结合广州市文化馆的实际情况和地位优势,着眼于广州文化馆未来的长远发展,以广州文化馆战略规划为指导,并广泛汲取各地相关项目的经验教训,将建设一个覆盖面广、模式创新、先进实用的文化馆综合管理运营模式。

运用新信息技术,紧紧围绕文化馆发展与服务管理问题,大幅度提升文化馆监管效率,最大程度的便民、利民、惠民,使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首个有思想的“文化馆”。通过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弱电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项目的建设,实现馆区监管、服务、展现等构想,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信息化部分

建设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通信工程及通信信息集成,包括馆区综合通信网络系统、视频及物联设备通信专网、机房配套工程建设、数字无线对讲系统、云平台建设或租赁、运行支撑环境系统软件、文化馆信息发布与导航指引系统等;

完成数字化文化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场地预约及活动管理系统、积分激励管理系统、大数据中心及模型仓储系统、文化资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无线认证扩展系统、多媒体信息展示及发布系统、文化馆软件系统监控平台、用户管理消费系统、智能客流分析软件、志愿者管理系统、远程培训公开课系统、绩效管理系统、计数器等。

完成馆区安防系统建设,包括馆内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公共安检系统等;

第二:智能化部分(非信息化部分)

完成馆内一卡通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一卡通管理中心、车牌识别系统(进、出口)、门禁管理系统、访客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系统配套设施等;运用RFID射频技术实现馆区统一工作证、大门无障碍通道刷卡进入及智能访客管理、完成采用车牌识别技术与自动引导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电脑管理可实现楼宇车辆出入管理、自动存储数据等功能。

完成馆内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BMS)、智能照明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BAS)等;

完成多媒体数字会议系统建设,完成小型阶梯教室、中型普通教室、首层小型普通教室、中型舞蹈戏曲排练厅、小型舞蹈戏曲排练厅、报告厅、电子阅览室、文化中心大会议室、文化中心小会议室、中型阶梯教室、文化中心小会议室(书记室隔壁)、二层小型普通教室、中型声乐排练厅、小型声乐排练厅、小型舞蹈戏曲排练厅、中小型舞蹈戏曲排练厅、大型舞蹈戏曲排练厅、中型舞蹈戏曲排练厅、翰墨园多功能厅、翰墨园多功能课室、广绣园非遗交流厅(咨询区)、广绣园多功能交流厅(非遗大课堂)、广府园多功能室等功能室不同功能应用的多媒体系统建设;

将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建设成为高效、安全、节能、便利、舒适的综合文化馆区。智能信息化系统主要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满足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节能的要求。

1.6 建设特点

项目建筑的特殊性,对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一个多体分散式的园林式建筑群。公共文化中心及5个园区,总共6个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仿古建筑,在长廊、水道、园林的连接下,共同打造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的“岭南园林式文化馆”。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但占地面积接近17公顷,大部分建筑呈现楼层较低、空间多变、布局分散的特点。同时,这个毗邻海珠湖的新项目,按绿色三星标准建设。以上这些特点,对文化馆智能化建设在管理便利、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馆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信息化服务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包括“公益演出”、“公益培训”、“公益演出”、“公益展览”、“群文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建示范性群众文化团队”等。对应这些职能的功能厅室,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里有正规的中小型剧场,有古典风格的戏台;有大众化的文化广场,有先锋形的实验小剧场;有舞蹈声乐排练厅,有书法美术课室;有电子阅览室,有艺术创作室;还有艺术展厅、非遗展厅、传习所、艺术讲座厅、交流厅等等。这要求场馆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针对不同功能厅室的特点和需求,为管理方和市民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实用、科学的服务。

未来运营预期,对智能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作为“零门槛”的惠民服务工程,文化馆提供各种内容新、形式活、更新快的公益文化服务,将成为本地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热点区域。同时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精彩的广府文化展示,很可能会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根据相对保守的估计,平均每日来游园参观、参加活动、观看展览、休闲娱乐人次可达4000以上,全年接纳参观达人次预计可达130万以上。这将给未来管理方,在科学管理、安全保障、监控防护、风险控制、响应效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对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挑战。

加强数字化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馆工作的重点要求。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享共建”。文化部在当年开展“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中,也大幅提高了文化馆数字化、信息化的评估标准。相较于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构成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不仅是国家对新时期文化馆建设的要求,也成为全国文化馆界的共识。广州市文化馆希望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完成国家关于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工作任务。

现状与需求分析

2.1 现状与问题

2.1.1文化馆信息化建设现状

根据对广州文化馆现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全面梳理了广州文化馆管理运行现状,将通过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运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广州文化馆信息化现状。而广州文化馆新馆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新馆的建设在文化馆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2.1.1.1 基础设施

2.1.1.1.1物联网感知终端

广州市文化馆治安视频主要为馆内监控视频,共建设各类视频48支摄像枪。目前暂无使用物联网相关设备。

2.1.1.1.2网络接入

广州市文化馆分别使用不同的互联网出口做负载均衡,有1条30M光纤接电子政务外网,1条100M ADSL互联网出口线路。目前接入光纤点共3个,网络覆盖区文化馆办公区域及部分业务用房。

2.1.1.1.3云计算中心

广州文化馆依托广州市电子政务云建成综合业务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的便捷性、灵活性与高效性为广州文化馆提供了高质量标准的IT资源,并节省大量能耗、空间和时间,同时,集成化的构架也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投资,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信息化建设管理统筹能力、资源利用率、安全管控能力、公共支撑服务的发展空间。

2.1.1.1.4信息化应用水平

广州文化馆全馆工作人员均已配套人手一台电脑。相关业务系统均已经上线使用。

2.1.1.2 数据资源

数据采集

广州文化馆根据业务数据,设立基本的数据库,采集后实时上传。

数据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随着广州市文化馆近年来政府信息化的推进,广州市文化馆正在建设完善核心业务系统,逐步建设内容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

2.1.1.3 业务运行

信息系统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广州市文化馆自行开发建设了部分核心业务系统。广州市文化馆的信息化建设已从一般的文字处理向数据库管理、网络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迈进。广州市文化馆办公和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正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提高了文化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率,有力的推动了文化馆业务处理的规范化进程,为馆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有力的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持。

热线电话

广州市文化馆已有人工热线。

电子政务

已建有基本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实现馆内的网上办事申请及审批,有效的提升了办事的效率。

2.1.1.4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广州市文化馆对于群众投诉或者综合巡检发现的管理问题,目前通过办公电话、发交办函的形式发于各个相关部分进行处理。

考评机制

广州市文化馆已经开始对案件情况进行检测。但大多数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

人员编制

利用广州市文化馆现有的人员编制。

保障资源

由广州政府拨划广州市文化馆资金用于维护文化馆管理日常支出,人员编制分别列入各个业务部门,由各个部门自行管理。

2.1.2 现存问题

针对广州市文化馆的调研结果,对广州市文化馆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当前广州市文化馆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分节叙述如下:

2.1.1.1 基础设施

感知终端

摄像头共享不到位,利用率不高

目前还没有形成摄像头集中共享平台。其他部门基本无法获得有效的视频资源。

2.1.1.2 数据资源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不全面。广州市文化馆在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中,采集后实时上传。但是数据仍然不够全面。当遇到投诉或应急情况时,出现权属信息空白,将延误处理时间。

数据整合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且由于密级、更新机制、维护等原因,各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源未能深层整合,共享程度低。导致对已有信息资源无法进行分析、预测、数据挖掘、建立模型等深层次加工和利用,无法为领导和各个部门的业务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2.1.1.3 业务运行

信息系统

随着广州市文化馆办公信息化的推进,但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部门核心业务系统仍需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需要提高,总体来说,全馆信息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与整合,以满足未来智慧文化馆的建设需要。

热线电话

广州市文化馆已有自己的热线。但各部门热线互相独立,没有统一入口,不便市民记忆。从具备高位协调职能的机构中了解到,在派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存在推卸责任“踢皮球”状况,影响事件处理效率及处置结果。

公益服务

市文化馆目前有基本的网上报名与签到系统,但功能拓展性不强、灵活性不足,还有大量群众需要的网上服务功能有待开发或完善,如场地管理、团队管理、网上订票、志愿者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等。

2.1.1.4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协同效力有限,应急业务处理主要依赖于人手执行,由此导致事态的发展把握不准,整体运作效率低。

考评机制

整体来说,缺乏一个可对各部门表现量化、实时监督考评的综合考评机制。

人员编制

人员编制缺乏,业务量增大,亟需了解业务的工作人员工作,系统运维人员也十分匮乏。

保障资源

资金保障、安全机制均存在不足,各部门标准规范建立不完善、不统一,信息化建设质量差异较大。

2.2 项目需求

2.2.1 总体需求

广州市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文化馆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化建设。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地位于海珠区新喾路与新光快速交界处,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总面积5.7万平方米。建成后新馆将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设施现代、功能齐备、服务多元的大型文化馆,弘扬岭南文化、民间文化、群众文化,建设我市公共文化领域的标志性建筑。它将整体提升广州市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根据对广州文化馆现状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全面梳理了广州文化馆管理运行现状,将通过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运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广州文化馆信息化现状。而广州文化馆新馆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新馆的建设在文化馆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力求建设一个既现代化又实用的文化馆。

2.2.2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馆区基础网络建设需求

要求广州市文化馆的信息应用要求,需要为馆区建设综合通信基础网络和视频与物联设备通信专网,来满足馆区日常管理、办公、设备通讯、数据交换等需求。包括馆区弱电综合管网工程、馆区万兆光缆主干通讯建设工程、网络交换系统等。

馆区网络安全建设需求

为了保证馆区内的系统、网络、数据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在在物理层到应用层分别部署相应的安全系统或设备来保障整个文化馆信息、网络、应用的交互安全。

文化馆服务云建设需求

为了使用文化馆的信息化建设更加高效、可靠、环境。需要为文化馆建设或租赁服务云平台,从而保障文化馆数据、图像、视频、语音等信息的存储更加可靠安全。避免重复投资、实现数据共享。

数字无线对讲建设需求

文化馆新馆建成后,将对民众外开放。将需要配备一定人数的运营人员。运营人员馆内的通讯,将需要一套可靠的数字无线对讲系统。因此,要求建设约120台规模的数字无线对讲及支撑平台。

信息发布与导航指引建设需求

文化馆需要在各个节点部署一定数量的信息发布和导航指引,以满足民众进入馆区内获得文化馆的通知公告、馆区布局及指引导航等。使用文化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

安全防范、感知资源的建设需求

通过建设全馆区无盲区的高清监控系统和配备防盗报警系统及公共安检系统等物联网终端传感器,监控区域和实时数据能够在地图上清晰呈现。对摄像头进行智能化建设,支持对视频中的各种违规事件进行实时检测、分类、跟踪和记录,包括行人、车辆、公众场合等的违规事件和异常事件,并能自动触发通知,实现报警联动办公。

2.2.3 业务运行需求

功能性需求

建设数字化文化服务系统是广州市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服务型文化馆的必然要求。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本土文化的需求也趋向多样化。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建设应从市民的实际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出发,建设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为民众办实事。通过数字化文化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应用软件无线认证接入系统、应用软件在线监控系统、大数据中心及模型仓储系统、场地预约及活动管理系统、积分激励管理系统、文化资源管理系统、用户消费管理系统、智能视频客流分析软件、志愿者管理系统、远程培训公开课系统、公益项目绩效管理系统等功能,满足文化馆内部管理、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

应用系统设计要求

应用软件建设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具体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选用通用、成熟的开发语言;

数据选型要求,数据库采用大型通用关系式数据库;

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大容量的总数据量,满足海量物联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需求;

并发响应能力,响应速度快,多用户并发访问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应用平台应可支持支持服务器组的集群工作模式;

软件接口要求,软件交换接口采用业界通用的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服务流程对接,保证数据安全性;

易用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面向用户方针,注重实用性、易用性。

基础网络要求

广州市文化馆网络涉及高速数据传输、业务派发、实时音/视频、交互式数据应用、移动接入等多项功能。网络带宽应尽量拓宽,满足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要求,并预留足量接口,满足新建摄像头及业务系统接入需求;同时,项目中涉密数据较多,需要特别注重网络安全设计。具体应满足以下需求:

支持多种网络渠道接入,包括Internet、移动终端2G/3G/4G网络、VPN网络等;

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关键网络设备具备冗余的业务处理能力;

具有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预防网络故障发生,并在出现问题时最短时间解决恢复。

2.2.4 数据资源需求

采集综合文化馆基础数据

采集文化馆基础设施信息,形成文化馆部件完整信息库,同时对文化馆部件进行确权,为管理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与参考,便于文化馆的管理与决策,也可按要求为其它部门共享部件信息。

文化馆基础数据共享

对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外统一发布、共享和使用各类文化馆管理运行基础数据,方便对文化馆新馆数据的查阅、调用,拓展全馆信息生态的建立。

2.2.5 管理机制需求

制度机制需求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多个部门反馈,数据采集、筛选和使用等环节需遵循合适的标准规范,确保数据覆盖面宽、准确度高、权威性强、更新及时。应规范数据使用,保障资源提供方和使用方双方利益。

建立运行机制

建立与各职能部门对接的文化馆管理运行机制,为文化馆管理、应急指挥、热线投诉咨询、政务服务等建立清晰业务流程和人员组织架构,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考评机制

对部门表现进行量化的监督和考评,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在案件处理中实时统计表现数据,可随时读取调用,并与绩效体系衔接。

健全保障体系

建设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管理对象标准规范;

建设一支智慧文化馆管理运行的人才队伍,并形成长效机制;

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网络、系统、数据、应用、用户各层面信息安全,建设安全保障队伍和安全管理运行体系。

完善风险评估责任制度

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社会风险评估专门机构,发展社会评估组织,完善评估办法和程序,从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上防控风险。

机构组织需求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组织体系建设,应从智慧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顶层设计出发,整合文化馆的高位协调机构,成立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管理运行中心和专门的中心运行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政策,明确相关责任监督体系,建立以行政效能监察为保障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管理和突发事件的接报、分派、流转、考核监督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需求

标准规范体系旨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合理建设。标准规范体系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包括感知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信息安全和应用标准和总体通用标准,主要涵盖视频图像等感知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信息互操作编码、信息服务等方面。

工程管理标准规范

工程管理标准规范中包括了软件工程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主要适用于信息系统工程中的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和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供各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参照执行。

管理对象标准规范

管理对象标准规范主要针对文化部件与事件,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与框架,使部件、事件等具备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建设标准规范

系统建设标准规范旨在实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管理运行中心中应用的各类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在智慧化文化馆管理系统中有效传递,并与其它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体系有效衔接,以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

总体设计

3.1建设思路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遵循如下具体建设原则:解决文化馆新馆管理和运行难题,打破文化馆新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壁垒,整合共享信息资源,解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问题,实现文化馆新馆管理和运行的协同联动。在总体思路指引下,项目应遵循以下三点具体思路。

着眼长远、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信息化的设计,采用体系工程的方法开展设计,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思想、理论、策略、方法等从横向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机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信息化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根据基础优先、急用优先的思想,对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信息化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划分,找准突破口重点推进,避免一拥而上或停滞不前两种现象。前期着重于解决平台运行环境建设、基础数据采集、整合和升级现有资源、构建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业务流程和协同流程等方面,实现对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考核和监管机制。后期逐步梳理并指导构建实现全立体四维空间的文化馆管理监督、突发事件报送和动态数据采集体系,快速提升文化馆管理水平和基础信息整合能力,打破条块化管理间的信息孤岛。加强基层信息采集和社区服务功能,以数据共享、服务整合为抓手,构建文化馆管理的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实现文化管理向文化服务的转变,形成智慧文化馆推动力,为智慧文化馆建设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管理。

注重统一性与完整性,发挥信息化协同效益

基于智能化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将总体任务分解为知识层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和应用层的文化管理、监督考核,涵盖基础类、技术类、保障类任务,体现统一性和完整性。基础类任务通过总体框架、标准规范和完善的政策法规框架设计,建立起体系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技术类任务力图通过技术的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手段,建立起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信息化的工具,实现业务流程,信息传递,事件处理等各方面的业务;保障类任务通过设计管理手段,建立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培养人才等工作,保证智能化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的建设及运行顺利。

项目建设和运行中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思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指导思想,杜绝各自为政现象,发挥信息化协同效益,强化全馆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统一机构,即机构专门化,统一信息化建设的职能和管理实施机构,从管理体制上防止政出多门现象。统一经费,经费根据业务需求分散申请,集中使用,信息化建设项目采取“一枝笔”审批的原则,必须经过领导小组逐级审批方可使用。

逻辑清晰、设计合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

以体系工程的方法开展广州市文化馆管理运行中心设计,管理运行中心体系是多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设计的论据和依据、形成的结论与成果、设计的制度和保障、建议的措施与方法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总体工作计划及总体概算依据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涉及范围等,具有相当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系统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基于现有资源进行设计,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确保先进性与扩展性,可持续优化推进

采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服务、虚拟现实技术等新一代技术,按照文化馆重要资源和要素信息的自动感知、高效传递、智能运用和互联共享,文化馆管理运行自动化、信息化、网格化、动态化、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要求,在技术实施层面,以统筹、集约、高可用、可扩展为基本原则,先进和成熟相结合开展顶层设计,涵盖体系架构、技术框架、技术标准、运行机制等。大胆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发挥后发优势,适当超前建设,确保广州市文化馆信息化水平处在国内先进行列,延长信息化成果的生命周期,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需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思想。要求明确和统一全馆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并坚决执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干扰不变化;采取措施保障骨干队伍的稳定;推行服务外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选择国内一流资质,特别是在通信工程总承包、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和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方面均为国内顶级资质的任务承建商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

安全性与规范性

按照国家相关系统安全要求,基于广州文化馆基础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已有基础和建设要求,开展智能化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层次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手段,通过软硬件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以保证系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运行。通过机房管理、内外网隔离、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机制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合法化访问。遵循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标准规范相关要求,开展智能化文化馆管理运行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设计。

3.2运营体系

3.2.1运营中心

广州市文化馆场地位于新滘东路新建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运营中心含运营大厅、机房,以及若干办公室、会议室和休息区等。其中运营大厅将设立约干坐席,包括呼叫坐席,网络坐席,指挥坐席等。运营中心的建设服务使文化馆作为广州群众文化的“龙头”,创作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承办各种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在培训基层文化骨干、研究群文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群众文艺刊物、组建示范性中心团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3.2.2数据共享体系

数据共享体系在文化馆管理运行中心运行过程中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支持,所示,文化综合数据共享平台内建基础库、物联信息库,平台在为上层各部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其它单位提供共享及交换服务。

3.3 整体框架

3.3.1逻辑架构

逻辑架构分为五层——支撑层、传输层、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系统建设采用国家标准里相应的安全标准规范,并沿用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等标准规范。

图3-3-1-1 系统总逻辑结构图

3.3.2网络拓朴图

网络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网络实际需求情况(网络信息点分布、上网信息流量分析、业务信息需求)采用合适的网络技术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在网络的性能、可靠性、扩展能力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平衡,既作到拓扑层次清晰、管理方便、扩展灵活、可靠性高,又不能盲目追求设备档次,造成投资浪费。因此,本方案为广州市文化馆的交换系统(含馆区综合通信网络、视频及物联设备通信专网)采用三层设计,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部分。

图3-3-2-1 网络拓朴示意图

项目建设要求

4.1通信工程及通信信息集成

4.1.1馆区综合通信网络系统

馆区综合通信网络系统是建设广州市文化馆日常办公、馆区管控的核心交换系统,它是使用得频率最高、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网络系统。公共文化中心、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百果飘香园以及公共配套用房,公共文化中心处设立馆区运营中心内部各区(包括操作区、指挥区、办公区、呼叫区)、视频与物联专网、无线WIFI专网等最终全部将归集于该核心专网。是广州市文化馆基础支撑系统建设的核心。

网络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网络实际需求情况(网络信息点分布、上网信息流量分析、业务信息需求)采用合适的网络技术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在网络的性能、可靠性、扩展能力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平衡,既作到拓扑层次清晰、管理方便、扩展灵活、可靠性高,又不能盲目追求设备档次,造成投资浪费。因此,本方案为广州市文化馆的馆区综合通信网络系统交换系统采用三层模型设计,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部分。

为了设备的兼容性,本项目有线基础通信网络、无线基础通信网络、视频及物联网设备通信专网中所要求的产品包括路由器网关、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POE交换机、无线控制器、无线AP、综合网管软件、无线业务管理软件等必须同一品牌。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提供原厂针对本项目的投标授权函和服务承诺函。

4.1.1.1 有线基础通信网络

4.1.1.1.1 路由器网关

功能及技术指标

指标要求

★体系架构

采用≤2U高盒式架构,节约机柜空间

热插拔

支持接口模块、子卡、风扇、电源等热插拔

电源冗余

支持双电源

包转发率

≥15Mpps

交换容量

≥80Gbps

引擎内存

≥2GB

业务接口扩展槽位数

物理机箱业务大槽位(1RU高)≥1个,单块母卡最多可扩展子卡数≥4

端口要求

千兆Combo接口≥4个

路由与组播

支持静态路由、RIPv1/v2、OSPFv2、BGP、IS-IS、路由策略、ECMP(等价多路径)、UCMP(非平衡链路负载均衡)、IGMPv1/v2/v3、PIM-DM、PIM-SM、PIM-SSM、MSDP、MBGP、组播静态路由

组播VPN

要求实配置VPN组播功能板卡或license、支持跨域的VPN组播(Option1/2/3)

MPLS

支持跨域MPLS VPN(Option1/2/3)、嵌套MPLS VPN、分层PE、CE双归属、MCE、多角色主机等;支持L2VPN,包括VPLS、Martini、Kompella、CCC和SVC方式;支持VPLS/H-VPLS、MPLS TE、RSVP TE

IPV6

支持IPv6 ND、IPv6 PMTU、双栈转发、IPv6 ACL、DHCPv6 Server/Proxy;支持IPv6隧道,包括IPv6手动隧道、IPv6-over-IPv4 、GRE隧道、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6to4隧道、ISATAP隧道、6PE;支持6VPE、NATPT;支持IPv6静态路由、RIPng、OSPFv3、IS-ISv6、BGP4+、MLDv1/v2、PIM6-DM、PIM6-SM、PIM6-SSM

IPSec加密

内置硬件加密引擎,本次要求实配IPSec VPN功能板卡或license,整机IPSec加密能力不小于5Gbps,并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报告。

L2TP、GRE VPN

支持L2TP、GRE。为保证性能,本次要求实配IPSec VPN功能板卡或license,支持4K条GRE, 3万条 L2TP 隧道,转发无丢包。

NAT

硬件支持NAT功能,本次要求实配NAT功能板卡或license,实际配置400万并发会话的功能;

支持Easy IP、静态NAT转换、动态NAT转换等多种方式;支持NAT多实例、VPN NAT、丰富的NAT ALG、NAT日志与用户行为审计等功能;支持4M并发连接,每秒8万个新建连接速率。

Netstream

硬件支持Netstream功能,提供官网截图加盖原厂家印章。

安全性

支持ACL、ACL加速、基于时间的ACL,包过滤防火墙、状态防火墙、TCP防攻击、虚拟分片重组、URPF、Web过滤;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AAA认证、授权、计费,支持RADIUS 、TACACS、Portal认证、PKI证书、RSA认证;支持IPSec、IPSec多实例、IKE

可靠性

支持VRRP /VRRP v3、VRRPE,MPLS TE FRR、IP FRR(静态路由/策略路由/RIP/IS-IS/OSPF等),支持BFD for Static Route/RIP/OSPF/ISIS/BGP/VRRP/TE FRR/IPv6,GR for OSFP/BGP/IS-IS/ LDP/RSVP

管理与维护

支持通过命令行、Console、Telnet、AUX等方式进行配置、远程维护,通过Web浏览器、SNMP(v1/v2c/v3)进行配置和管理;支持RMON( 1,2,3,9组MIB)、系统日志、分级告警、Ping/Tracert;支持NQA网络质量分析,以及NQA与VRRP、策略路由、静态路由联动

接口类型

支持10GE、2.5G POS、155M/622M POS、155M ATM、E3/T3、 8端口E1/E1-F接口、1/2端口CPOS、T1/T1-F、同步串口等广域网接口,需要官网提供截图并盖章;

QOS

支持优先级Mark/Remark,支持FIFO、PQ、CQ、WFQ、RTPQ、CBWFQ各种队列调度机制 ,支持拥塞避免算法:Tail-Drop、WRED ,支持层次化Qos(H-Qos),支持层次化car

其它要求

提供工信部入网许可证复印件,提供该系列产品的Tolly测试报告

单台配置要求

配置16端口千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SFP);4个千兆Combo接口;配置双电源;

4.1.1.1.2 核心交换机

功能及技术指标

指标要求

★设备架构

支持多级交换架构,能够配置独立的交换网板与独立的主控板,交换网板与主控板硬件槽位分离;

业务板卡与交换网板采用完全正交设计(槽位互相垂直),跨线卡业务流量通过正交连接器直接上交换网板,背板走线降低为零,极大规避信号衰减,具备平滑演进能力

设备性能

交换容量≥50Tbps、包转发率≥7000Mpps

设备槽位数量

独立主控板槽位≥2

独立业务板槽位≥8

独立交换网板槽位≥4(交换网板全故障仍可以正常转发)

VLAN

支持基于端口、MAC地址、IP子网的VLAN,802.1q Vlan封装,最大Vlan数≥4096

路由协议

支持静态路由、RIP V1/V2、RIPng 、OSPF、OSPFv3、IS-IS、IS-Isv6、BGP、BGP4+,支持策略路由

多业务安全板卡支持

支持扩展硬件防火墙业务板、IPS入侵防御系统业务板、负载均衡业务板、应用控制网关业务板、SSL VPN业务板, 提供官网截图加盖原厂家印章。

虚拟化技术要求

1、支持N:1虚拟化:可将多台物理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虚拟组内可以实现一致的转发表项,统一的管理,跨物理设备的链路聚合;

2、支持1:N虚拟化:可将1台物理设备虚拟成多台逻辑设备,每台逻辑设备享有独立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远程端口扩展能力

能够作为控制设备实现对接入盒式设备的集中控制,支持将配套的接入盒式设备虚拟成自身的远程接口板,形成单一的逻辑虚拟设备,在管理层面实现单一节点管理;

二层协议

支持STP/RSTP/MSTP协议族

支持快速环网保护协议

支持端口聚合,支持跨板聚合,支持跨设备链路聚合

镜像

支持本地端口镜像,远程端口镜像,增强远程端口镜像,支持跨网段的端口镜像

组播

支持PIM-DM、PIM-SM、PIM-SSM、MSDP、IGMPv1/v2/v3等协议;

支持PIM6-DM、PIM6-SM、MLD等协议

设备高度

为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节约空间成本,要求采用紧凑型机框设计,设备高度<=14U, 提供官网截图加盖原厂家印章。

QOS

优先级队列调度:每端口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支持SP、WRR、SP+WRR三种队列调度算法,支持WRED拥塞避免算法,支持流量整形,支持802.1P,DSCP/TOS优先级和重新标记能力,支持基于时间段的流分类和QoS控制能力

接口密度要求

为保证产品的后续带宽升级能力,要求投标产品单业务槽位40G端口密度≥32

安全特性

支持802.1x,Portal和MAC地址认证,设备可以作为认证服务器;

支持基于标准、扩展、VLAN 的ACL报文过滤;

支持OSPF、RIPv2 及BGPv4 报文的明文及MD5密文认证

数据中心特性

为适应未来云计算发展趋势,要求设备支持丰富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特性,如FcoE、VXLAN、EVI、Openflow等功能;

可靠特性

主控故障或切换时设备最大转发性能不受任何影响;

支持双引擎快速倒换,实现50ms的引擎故障主备切换时间,支持热补丁功能,可在线进行补丁升级;

支持单向链路检测功能

MPLS VPN

实配支持二、三层MPLS VPN,支持组播VPN

实配的所有业务板均支持分布式 MPLS VPN处理

端口转发时延

平均每10GE/40GE端口转发时延≤2us

设备管理

SNMP V1/V2/V3

单台配置要求

配置双主控,双电源

配置52端口万兆以太网光接口(SFP+,LC)、48端口千兆电口以太网接口(RJ45)、配置44端口千兆光接口(SFP,LC);

配置20块 SFP+万兆模块(1310nm,10km,LC)

配置20块 千兆模块-(1310nm,10Km,LC)

4.1.1.1.3 汇聚交换机

功能及技术指标

参数要求

★设备性能

交换容量≥1.28Tbps、包转发率≥960Mpps

接口类型

10GE SFP Plus口≥ 48个;40GE QSFP口 ≥4个

MAC地址表

128K

虚拟化

支持分布式设备管理,分布式链路聚合,分布式弹性路由

支持通过标准以太网接口进行堆叠

支持本地堆叠和远程堆叠, 最大堆叠距离≥10KM

支持基于LACP、BFD、ARP的MAD堆叠分裂检测机制

支持端口扩展(Port Extender,PE)模式,可作为控制设备(Controlling Bridge,CB)的扩展板实现集中的控制和转发;

支持和配套的控制设备(CB)虚拟成单一的逻辑设备,在管理层面实现单一节点管理;

数据中心特性

支持FCoE

支持大二层网络,支持多链接半透明互联(TRILL)

VLAN

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4094个)

支持Default VLAN

流量监控

支持SFLOW

ARP

支持静态表项

支持免费ARP

支持标准代理ARP和本地代理ARP

支持Dynamic ARP Inspection

支持ARP anti-attack

支持ARP源抑制

支持ARP Detection功能(能够根据DHCP Snooping安全表项、802.1x表项,或IP/MAC静态绑定表项进行检查)

路由协议

支持IPv4、IPv6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

组播协议

支持IGMP Snooping v2/v3

零配置

支持Auto-config

广播/组播/单播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端口速率百分比的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pps的风暴抑制

支持基于bps的风暴抑制

管理和维护

支持通过Console口配置

支持schedule job

支持ISSU

支持SNMP

支持Telnet远程维护

支持USB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

单台配置要求

配置双电源模块;

配置数据中心功能授权;

配置8块 SFP+ 万兆模块(1310nm,10km,LC);

配置10个 千兆SFP模块(1310nm,10Km,LC);

4.1.1.1.4 24口接入交换机

功能及技术指标

参数要求

整机性能

交换容量≥336Gbps,包转发率≥90Mpps

端口要求

≥24*10/100/1000Base-T电口,≥4*SFP千兆光口

VLAN

支持基于端口、协议和MAC的VLAN

支持QinQ

支持Voice VLAN

DHCP

支持DHCP Snooping

支持DHCP Server

支持DHCP Option82

路由协议

支持IPv4/IPv6静态路由

支持RIP/RIPng,OSPF

组播

支持IGMP Snooping

支持MLD Snooping

支持组播VLAN

二层环网协议

支持STP/RSTP/MSTP协议

支持STP Root Protection

支持BPDU Protection

支持G.8032以太网环保护协议ERPS

支持RRPP

支持SmartLink

QoS/ACL

支持802.1p/DSCP优先级标记

支持包过滤功能

支持SP/WRR/SP+WRR队列调度

支持基于端口的限速

支持基于流的重定向

支持时间段

镜像

支持端口镜像

支持远程镜像

安全特性

支持端口安全

支持MAC地址认证

支持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

支持802.1X认证

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和基于MAC的认证

支持Guest VLAN

支持TRUNK端口认证

支持基于802.1x动态下发QoS/ACL/VLAN

管理与维护

支持WEB网管

支持电源、风扇、温度告警

支持802.1ag

支持802.3ah

支持虚拟电缆检测(Virtual Cable Test)

单台配置要求

配置4个千兆SFP模块(1310nm,10Km,LC);

4.1.1.1.5 48口接入交换机

功能及技术指标

参数要求

整机性能

交换容量≥336Gbps,包转发率≥130Mpps

端口要求

≥48*10/100/1000Base-T电口,≥4*SFP千兆光口

VLAN

支持基于端口、协议和MAC的VLAN

支持QinQ

支持Voice VLAN

DHCP

支持DHCP Snooping

支持DHCP Server

支持DHCP Option82

路由协议

支持IPv4/IPv6静态路由

支持RIP/RIPng,OSPF

组播

支持IGMP Snooping

支持MLD Snooping

支持组播VLAN

二层环网协议

支持STP/RSTP/MSTP协议

支持STP Root Protection

支持BPDU Protection

支持G.8032以太网环保护协议ERPS

支持RRPP

支持SmartLink

QoS/ACL

支持802.1p/DSCP优先级标记

支持包过滤功能

支持SP/WRR/SP+WRR队列调度

支持基于端口的限速

支持基于流的重定向

支持时间段

镜像

支持端口镜像

支持远程镜像

安全特性

支持端口安全

支持MAC地址认证

支持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

支持802.1X认证

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和基于MAC的认证

支持Guest VLAN

支持TRUNK端口认证

支持基于802.1x动态下发QoS/ACL/VLAN

管理与维护

支持WEB网管

支持电源、风扇、温度告警

支持802.1ag

支持802.3ah

支持虚拟电缆检测(Virtual Cable Test)

单台配置要求

配置4个千兆SFP模块(1310nm,10Km,LC);

4.1.1.1.6 综合网管软件

序号

功能及技术指标

指标要求

1

部署模式

要求资源拓扑、告警、性能等功能模块支持多服务器分布式虚拟化部署,可实现负载分担。

2

主页定制

管理员可以首页中通过拖拽,自定义需要在首页展示页面

3

拓扑类型

支持IP拓扑、二层拓扑、邻居拓扑、网络拓扑视图(支持网络区域的任意划分、命名、拖拽、折叠和展开)、业务拓扑、STP拓扑、MSTP拓扑等多种拓扑类型;二层拓扑支持多协议,包括Bridge、NDP、CDP、MSTP、STP、LLDP、DISMAN-PING等二层协议,支持聚合链路,支持第三方的设备;拓扑可融合链路状态、设备告警等多种信息。

支持数据中心拓扑,包括机房拓扑、机架拓扑等。

4

街区管理

告警智能分析,包括告警分类关联分析、告警多源关联分析、告警拓扑根源分析、告警网络影响度分析。

5

资源管理及其它

支持虚拟网络资源管理、虚拟网络拓扑展示、虚拟网络告警管理、虚拟网络性能监控、虚拟交换机配置管理、虚拟网络配置迁移管理。

为便于管理及维护,要求与核心交换机同一品牌

6

设备配置集中管理

支持设备配置集中管理:配置库包括配置文件和配置片断,配置内容可带有参数,在部署时根据设备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值;配置文件可部署到设备的启动配置或者运行配置;配置片断只能部署到设备的运行配置;

7

非法设备监控

对接入设备MAC地址进行监控,如果其它MAC地址接入到该接口,或者该MAC从其它设备接口接入网络,系统会立即发送相关告警,通知管理员发生了MAC接入违规现象,从而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通过MAC/接口绑定,能有效的防止网络中非法设备接入的现象

8

资产发现

在设备增加到网络资产管理的同时,系统还会自动发现该设备上可以管理的配件信息,并将这些配件加入到网络资产中进行管理,网管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网络资产信息,对资产信息进行审计。

11

配置要求

单套配置要求:管理许可≥100

4.1.1.1.7 网管主机

序号

指标项

指标项

1

处理器

相当于或优于Intel Xeon E5-2600V3系列处理器

主频:≥2.2GHz,≥12核

2

内存

内存配置容量:≥16GB

≥24个内存插槽

最高功耗CPU时,内存支持满配

3

Raid控制器

支持配置独立Raid卡,支持Raid0,1,10,1E

4

存储

内置硬盘类型:热插拔SAS/SATA硬盘

配置≥2个10Krpm 1200GB 2.5寸硬盘

5

网口接口

2个10GE或10G FCoE端口

6

I/O扩展

支持≥2个PCIe3.0x16扩展插槽

7

兼容性

支持Windows、Redhat Linux、SuSE Linux、Citrix XenServer等其他主流操作系统

8

可管理性

可管理和维护性:1. 集成系统管理处理器支持:自动服务器重启、风扇监视和控制、电源监控、温度监控、启动/关闭、按序重启、本地固件更新、错误日志,可通过可视化工具提供系统未来状况的可视显示; 2.具有图形管理界面及其他高级管理功能;3.配置独立的远程管理控制端口,支持远程监控图形界面, 可实现与操作系统无关的远程对服务器的完全控制,包括远程的开机、关机、重启、虚拟软驱、虚拟光驱等操作

9

售后服务要求

供货时提供原厂家针对本设备的三年软硬件质保服务,原厂工程师免费安装、实施、培训服务,7x24小时响应;4小时原厂工程师到达现场服务;7x24x4原厂免费备件更换服务(7 x 24:全天 24小时,全周 7天。4:4小时内免费备件更换服务)。

4.1.1.1.8 工程量清单

序号

分项名称

单位

数量

1

路由器网关

1

2

核心交换机

2

3

汇聚交换机

8

4

24口接入交换机

21

5

48口接入交换机

3

6

综合网管软件

1

7

网管主机

1

4.1.1.2 无线基础通信网络

4.1.1.2.1放装无线AP

序号

功能及技术指标

指标要求

1

工作模式

支持胖/瘦AP两种工作模式

2

协议支持

同时支持802.11a/n和802.11b/g/n工作

3

接口

≥1个10/100/1000Mbps(RJ45)

4

虚拟AP数量

最大支持32虚拟AP

5

安全策略

支持64、128位WEP加密,WPA,802.11i和WAPI

支持WPA和802.11i的多种密钥更新触发条件

支持AP上二层转发抑制

支持虚拟AP之间的隔离

支持报文过滤、广播抑制、SSID隐藏、MAC地址过滤

支持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PPPoE认证

6

VLAN

支持基于接口的VLAN、基于802.1q的VLAN、基于用户类的VLAN、基于SSID的VLAN标记

7

IP应用

支持静态IP地址、支持DHCP动态获取IP地址

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Native原生、IPv6 Portal、IPv6 SAVI

支持集中式转发模式和AP本地转发模式

支持only 11n接入功能,可以防止11a/g用户接入

8

功耗

≤13W(可以使用15.4W标准POE供电)

9

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 -10度~55度

工作湿度: 10%~95%

10

安全规范

符合GB4943-2000,UL60950-1,EN60950-1,IEC60950-1

12

配置要求

单台配置要求:

双频智能吸顶天线≥2,其它配套附件如馈线等

4.1.1.2.2高密度无线AP

序号

指标项

指标参数要求

协议支持

802.11ac/n/a : 5.725GHz-5.850GHz ; 5.15~5.35GHz (中国);802.11b/g/n : 2.4GHz-2.483GHz (中国)

网络端口

≥1个10/100/1000Mbps(RJ45)

光纤端口

≥1个1000M SFP光接口

配置端口

≥1个Console口

射频接口

≥4个N型射频接口(2.4GHz×2,5GHz×2)

调制技术

OFDM:BPSK@6/9Mbps、QPSK@12/18Mbps、16-QAM@24Mbps、64-QAM@48/54Mbps

DSSS : DBPSK@1Mbps、DQPSK@2Mbps、[email protected]/11Mbps

MIMO-OFDM (11n): MCS 0-15

MIMO-OFDM (11ac): MCS 0-9

发射功率(最大)

≥27dBm

可调功率粒度

≥1dBm

每射频最大接入用户数

≥256个

虚拟AP数量

最大支持32虚拟AP

安全策略

支持64/128位WEP、动态WEP、TKIP、CCMP(11n推荐)加密

支持多种密钥更新触发条件动态更新单播/广播密钥;支持802.11i

支持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PSK认证、Portal认证等

用户隔离:支持无线用户二层隔离;支持基于SSID的无线用户隔离

支持报文过滤、MAC地址过滤、广播风暴抑制等

支持无线端点准入/无线EAD

支持SSID与VLAN绑定

支持智能无线业务感知(wIAA)

支持wIDS/wIPS

管理帧保护(802.11w)

支持实时频谱防护(RTSG)

VLAN

支持基于接口的VLAN、基于802.1q的VLAN、基于用户类的VLAN、基于SSID的VLAN标记

IP应用

支持静态IP地址、支持DHCP动态获取IP地址

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Native原生、IPv6 Portal、IPv6 SAVI、ACL

支持基于SSID+VLAN的本地转发模式

支持WMM,802.11e

IGMP Snooping/MLD Snooping

功耗

≤35W

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 -40度~55度

工作湿度:0%~100%(非冷凝)

安全规范

符合GB4943、EN60601-1-2(医疗)、UL/CSA 60950-1、EN/IEC 60950-1、EN/IEC 60950-22

EMC

符合GB9254-2008、EN301 489、EN55022、FCC Part 15

射频认证

FCC Part 15、EN 300 328、EN 301 893、工信部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Health

FCC Bulletin OET-65C、EN 50385、IC Safety Code 6

MTBF

>250000H

配置要求

单台配置要求:

N型射频天线≥4,其它配套附件如馈线等

4.1.1.2.3室外无线AP

序号

指标项

指标参数要求

协议支持

802.11ac/n/a : 5.725GHz-5.850GHz ; 5.15~5.35GHz (中国);802.11b/g/n : 2.4GHz-2.483GHz (中国)

网络端口

≥1个10/100/1000Mbps(RJ45)

光纤端口

≥1个1000M SFP光接口

配置端口

≥1个Console口

射频接口

≥4个N型射频接口(2.4GHz×2,5GHz×2)

调制技术

OFDM:BPSK@6/9Mbps、QPSK@12/18Mbps、16-QAM@24Mbps、64-QAM@48/54Mbps

DSSS : DBPSK@1Mbps、DQPSK@2Mbps、[email protected]/11Mbps

MIMO-OFDM (11n): MCS 0-15

MIMO-OFDM (11ac): MCS 0-9

发射功率(最大)

≥27dBm

可调功率粒度

≥1dBm

每射频最大接入用户数

≥256个

虚拟AP数量

最大支持32虚拟AP

安全策略

支持64/128位WEP、动态WEP、TKIP、CCMP(11n推荐)加密

支持多种密钥更新触发条件动态更新单播/广播密钥;支持802.11i

支持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PSK认证、Portal认证等

用户隔离:支持无线用户二层隔离;支持基于SSID的无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