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職涯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之探索性研究 以科技大學休閒相關科系為例...

14
學生職涯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之探索性研究- 以科技大學休閒相關科系為例 王月鶯*、林冠逸 *南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南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講師 系助理教授兼職涯輔導組組長 在全球化趨勢與產業結構劇烈變化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面對畢業後升學深 造或求職就業的抉擇,往往需要充分的生涯資訊。許多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能預 測許多與工作成效相關概念以及工作態度(Saks, 1995);擁有較高自我效能的 學生,在學習上投入較高的努力,與較高的挫折忍耐力,因而展現出較積極與自 發性的學習態度,進而影響教師對於其在藝術學習成就之評定。本研究以科技大 學休閒相關科系學生為主要訪談對象,探討實習前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對職涯選 擇的影響。本研究目的為一、剖析科技大學學生實習前面試媒合廠商產業資訊及 職能輔導,二、考量學生實習前選擇廠商影響的因素,並瞭解職涯資訊多元化所 帶來的變化,三、輔導前提依其各系統來源管道的重要性程度予以因應,四、以 自我效能觀點亦可反應其面臨實習就業職場的關鍵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較 能肯定自己有具有能力去完成任務,在面臨困難與障礙的時候,會想辦法克服困 難。本文以深度訪談不同類型背景學生以命題方式所歸納的議題觀點切入,俾提 各大學休閒相關科系進行課程規劃時的參考,以能增進學生職場智能與知識,縮 短就業落差。 關鍵字:實習輔導、職涯資訊來源、自我效能 *通訊作者 [email protected]

Transcript of 學生職涯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之探索性研究 以科技大學休閒相關科系為例...

  • 學生職涯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之探索性研究-

    以科技大學休閒相關科系為例

    王月鶯*、林冠逸

    *南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南開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講師

    系助理教授兼職涯輔導組組長

    摘 要

    在全球化趨勢與產業結構劇烈變化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面對畢業後升學深

    造或求職就業的抉擇,往往需要充分的生涯資訊。許多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能預

    測許多與工作成效相關概念以及工作態度(Saks, 1995);擁有較高自我效能的

    學生,在學習上投入較高的努力,與較高的挫折忍耐力,因而展現出較積極與自

    發性的學習態度,進而影響教師對於其在藝術學習成就之評定。本研究以科技大

    學休閒相關科系學生為主要訪談對象,探討實習前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對職涯選

    擇的影響。本研究目的為一、剖析科技大學學生實習前面試媒合廠商產業資訊及

    職能輔導,二、考量學生實習前選擇廠商影響的因素,並瞭解職涯資訊多元化所

    帶來的變化,三、輔導前提依其各系統來源管道的重要性程度予以因應,四、以

    自我效能觀點亦可反應其面臨實習就業職場的關鍵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較

    能肯定自己有具有能力去完成任務,在面臨困難與障礙的時候,會想辦法克服困

    難。本文以深度訪談不同類型背景學生以命題方式所歸納的議題觀點切入,俾提

    各大學休閒相關科系進行課程規劃時的參考,以能增進學生職場智能與知識,縮

    短就業落差。

    關鍵字:實習輔導、職涯資訊來源、自我效能

    *通訊作者 :[email protected]

  • 壹、緒論

    面對全球化競爭加劇,我國產業結構已由傳統製造業朝向服務業轉變,對於

    知識性與技術性的要求更為嚴苛。面對此一趨勢,國內青年所面對的就業環境日

    益險峻(黃坤祥、黃雅鈴、謝書毓,2015)。有鑑於此,為解決當前問題,並防

    患於未然,實有必要從強化青年的人力資本著手,亦即提升其就業力。青年失業

    問題是當前備受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若學校教育制度與課程安排,跟不上產業

    結構轉變與社會文化變遷,是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主因。透過勞資教育協助青

    年就學期間之職涯規劃,並幫助青年瞭解勞動市場之現況與因應策略,將可促進

    青年畢業後的職場競爭力與就業力。

    政府近年對於日益嚴重的臺灣青年就業危機,提出各種對應方案,勞動部

    已經提出的計畫包括:一、協助職涯規劃及就業適應:青年就業服務專櫃、職場

    實習等;二、減少學用落差:「青年人才培訓深耕方案」,包含「雙軌訓練旗艦

    計畫」、「產學訓合作訓練」、「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青年就

    業旗艦計畫」、「青年就業讚計畫」;三、提升媒合效率:加強失業青年的就業

    媒合、台灣就業通等(勞動部,2015)。

    本研究以科技大學休閒相關科系為主要訪談對象,探討資訊來源與自我效

    能對職涯選擇的影響探討學生的職業選擇傾向。本文亦提供相關建議供各大學休

    閒相關科系進行課程規劃時的參考,以能增進學生勞動知識成為未來就業利器。

    在全球化趨勢與產業結構劇烈變化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面對畢業後升學深造或

    求職就業的抉擇,往往需要充分的生涯資訊。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或尋求個人就

    業發展時,易衍生猶豫未決、徬徨憂慮之感。

    綜上資料顯示實習是必須且必要的一門功課,如何在實習前得知學生的專業

    知識與技能需求以及興趣與將來職涯的發展相關性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因此產生

    本研究目的。

    一、剖析科技大學學生實習前面試媒合廠商產業資訊及職能輔導。

    二、考量學生實習前選擇廠商影響的因素,並瞭解職涯資訊多元化所帶來的變

    化。

    三、輔導前提依其各系統來源管道的重要性程度予以因應。

    四、職涯資訊多元化,各系統來源管道的重要性程度。

    五、以自我效能觀點亦可反應其面臨實習就業職場的關鍵因素。

    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 貳、文獻探討

    一、休閒觀光產業分析

    休閒產業定義:「整合自然和人文資源,結合休閒遊憩觀光運動文化等多元

    活動,提供直接或間接商品或服務,滿足人們心靈和生活需求的產業」。觀光休

    閒產業指自然資源、文化資產、交通運輸、旅館住宿、餐飲、購物中心、商店、

    休閒設施、遊樂場所、遊憩與旅遊服務、觀光宣傳推廣及其他工商企業等之整合

    性事業。人才的培育跟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在觀光休閒產業成長趨勢之下,

    專業人才需求日盛之下,臺灣觀光休閒產業缺工狀況浮現,在觀光 休閒產業人

    才供應系統中,技職體系觀光休閒人才的培育更突顯其重要性。面對這產業結構

    性的需求機會,高教體系應思考推動創新與變革作為,來掌握機會。

    (一)休閒產業經濟價值 - 世界最大產業。

    (二)休閒產業之發展趨勢 -觀光休閒產業缺工狀況浮現。

    (三)人才緊缺,高流動率。

    在觀光領航拔尖計畫、美食國際化、會展產業等政府政策均分析出臺灣觀光

    休閒專業人才不足的劣勢;近期個人輔導飯店參與觀光局舉辦之星級旅館評鑑過

    程與飯店 高層對話中,發現臺灣各都會與風景區投資許多新興飯店,並陸續於

    這一、二年落成營運,並還有幾十間國際觀光飯店尚在規劃或興建中,這現象造

    成觀光休閒業各類人才緊缺,也驅動觀光休閒人才高流動率的現象。桃園尊爵飯

    店洪樸鈞總經理表示,現在觀光休閒相關學系畢業生,如果可以在同一事業單位

    與部門工作二年, 保證他一定可以升遷至基層主管。

    有鑑於科技大學之屬性有別於一般綜合大學,課程規劃除了讓學生習得管理

    理論基礎外,更應加強學生實務技能之提升,並積極輔導學生考取證照。而在第

    三、第四 學年之課程規劃重點,則著重於「產學接軌」之方向發展,藉由各一

    學年之「實務專題」及「校(海)外實習」課程實施,期能提升學生之就業競爭力。

    本系亦制訂嚴謹之本位課程實施流程,在課程發展過程中,除了學術單位之

    課程諮詢委員外,也邀請產業界人士、學生代表、校友代表、家長代表等共同 研

    討此課程內容,主要目的在透過學界與企業界之相互討論,了解產業界需求,以

    確認本系畢業生之就業導向與其核心能力,將此工作核心技能與知識分析結果,

    訂 定系所發展策略及中長期目標,以符合實務導向能兼顧專業與人文能力需求

    圖一 研究架構圖

    資訊來源管道

    家庭系統

    學校系統

    社會系統

    實習選

    擇傾向

    職業特性認知

    報償

    工作環境與條件

    職業技能

    職業體力負荷

    自主性

    社會地位

    生涯發展

  • 的目標。

    教學課程規劃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專業與實務能力並重之休閒產業經營管理

    人才,強調多元化之實務技能課程設計,提升專業素養及業界實務之經驗,並加

    強國 際學術交流,促進休閒觀光事業之發展,為符合休閒產業界之人力需求,

    本系規劃二大課程模組,並進一步規劃出課程地圖、課程職涯進路圖(李宗傑,

    2014)。

    二、社會資訊處理模式

    社會資訊處理模式(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SIP) 係由組織行為學者

    Salancik & Pfeffer (1978) 所提出,認為工作事實是一回事,員工對於工作的認知

    與態度卻是另一回事,由於受到社會資訊的影響,事實與認知、態度間會有差距。

    亦即在研究個體週遭人事物訊息如何影響個體對工作特性的認知,進而影響其工

    作態度與工作行為。

    Cordes 等(1991)則探討大學生的社會資訊來源、工作認知和職業選擇態度

    間的關係,將有關會計師工作的訊息區別為來自老師、朋友和同學等來源。本研究列舉了有關高中學生認知軍人時的可能資訊來源,包含了家人、近親長輩、遠親長輩、兄弟姐妹、學校老師、學校同學、軍訓教官、社會朋友等屬於人的來源和一般媒體、招生宣導資料、直接接觸等非屬於人的傳播管道,並將其區分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系統,以驗證其對受試者的影響(廖國鋒、梁成明、張緯良,2002)。

    根據社會系統理論,一個組織若要作最佳的運作,則需兼顧效能

    (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及滿足(satisfaction)。效能係指組織整體目標

    的達成,效率是指成員個人目標的達成,而滿足乃指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整合。

    換句話說,當成員所表現的行為,和機構的角色期望相吻合時,則效能最高;如

    果成員的行為和個人的人格需要相符合時,則效率最高;如果成員覺得他個人的

    需要和機構的期望相一致時,則其滿足感乃高。

    三、自我效能

    在社會認知理論,Bandura(1986)將自我效能定義為個體確認自我可執行並完

    成想要結果的行為能力信念,而自我效能信念(efficacy belief)是個體面對各種問題

    情境時引發動機與執行行動的基礎。

    圖二 自我效能表

    javascript:;

  • 四、實習輔導

    實習流程圖

    單 位 項 目

    學 校

    實 習 企 業

    實 習 學 生

    家 長

    實 習 委 員 會

    一、實習規劃

    二、實習前輔導

    三、實習媒合分發

    四、實習中輔導

    五、實習後

    效益評估

    規劃

    輔導 職前

    講習

    與訓

    實習

    企業

    說明

    會 分發

    實習中

    輔導

    效益

    評估

    回饋

    職前講

    習與企

    業說明

    回饋

  • 參、個案訪談資料分析

    本文以科技大學之休閒事業管理相關科系學生為訪談對象,分析其在大學部

    課程中,對於實習之「資訊來源」與「自我效能」相關課程現況與進行歸納論述

    分析。訪談正在參與實習媒合面試的大學三年級學生,分析就其對學校的專業知

    識、專業技能、訊息來源、職涯選擇、打工狀況、專業承諾等因素,並在以自我

    效能觀點亦可反應其面臨實習就業職場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以開放性大綱問題作為訪談內容,依本研究目的設計問題構面如下:

    表一訪談問題大綱

    本研究整理

    構面

    系統來源

    題項 開放性題項

    學校方面學習

    滿意度

    課程內容構面 課程符合您的興趣

    課程對您的未來有幫助

    課程設計有考慮學生的需求

    教師教學構面 老師關心您的學業

    老師專業能力滿足您技能養成

    老師教學方法適合您學習

    實習輔導構面 行前說明會幫助您實習準備

    協助您選擇適合的實習單位

    課程能充分應用在校外實習

    實習訊息來源 家長方面 家中父母對實習單位選擇

    學長姐分享 實習成果發表會

    社會系統 資訊多元化對實習選擇影響

    生涯自我效能 適應力構面 自信學習能力對職涯是有幫助

    學習及適應能力,能勝任職涯上的工作

    自信能夠達到主管交辦的要求

    積極性構面 只要努力做相信就能獲得好成果

    相信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自信心構面 自我優劣

    自信有能力完成類似領域的工作

    面試過程中會積極準備應試資料

    專業承諾 實習前會優先選擇原先實習的單位

    實習後打算成是與實習相關的行業

    職涯選擇 產業同質性 興趣的行業別

    考量因素

  • 肆、命題發展分析

    命題一:入學時的 U-CAN 職能系統對於學生課程對應能力不清楚

    好像入學時有說,但是忘記了。 (A3 說)

    我不知道,好像沒有耶! (A5 說)

    建議方式:學生入學時校方一定要系上的模組產業對應職能讓新生知道,並適時

    在課堂上其印象。對應在課程上需要透過老師在課程大綱與平時要強化學生正確

    的觀念強化,可透過活潑角色扮演方式能讓學生體會。

    命題二:學生在實習前或入學時本身外語能力不足且認知不強烈

    我的英文不行。(A2 說)

    跟別人比我的英文差好多喔。(A4 說)

    我不敢用英文跟人對談。(A5 說)

    英文不是我的好朋友。(A7 說)

    我寧願多做事也不要說英文。(A8 說)

    建議方式:授課與輔導時盡量以外語跟學生溝通,製造外語環境鼓勵學生多開口

    多練習。學生選擇實習單位時比較容易選擇勞務型或休閒型態旅宿業居多,採取

    中庸之道,反而適性揚才、任勞任怨、配合度高獲得高度肯定。此可突顯服務性

    學習志工穩定性高。

    命題三:透過學期中系科主導安排的「學長姐實習成果發表」對學弟妹選擇實習

    單位的重要性極高,影響力不容小覷。

    可以從學診姐實習發表會吸取經驗,加強自己欠缺的,我覺得很棒。我是聽學長

    姐的建議選擇實習廠商的。(A2 說)

    學長姐的實習單位不錯所以我挑那裡。(A3 說)

    學長姐分享的就是我要的。(A4 說)

    建議方式:偶像學習效果佳,由學長姐針對專業技能的提升、建立正確工作態度、

    人際關係的技巧、抗壓性與應變能力、職場環境的體驗、未來應加強的能力與生

    涯發展的啟發等,提出印象深刻的體驗。

    命題四:學生在多元的資訊化社會環境中與生活中對於學校的輔導較容易忽略

    我好像沒參加過實習輔導。(A4 說)

    學長姐影響最大,選擇學長姐的意見。(A6 說)

    會多方資訊參考比較;但我還是一樣選擇飯店。(A7 說)

    建議方式:學校資訊多元程度的提升,可以促進知識、資源的共享,也提高問題

    解決能力,激發更具創意、深度、廣度的決策,進而對學生實習有所助益。1.

    參加學長姊實習經驗分享 2.社會系統的運用 3.學校加強輔導,在學校不同的網頁、

    授課中及系周會中強調學校對於學生職涯輔導的重要性。

  • 命題五:實習前志願與承諾經常輕易改變

    實習中若不能適應我會換另外一家。( A3 說)

    有甚麼關係呀!有那麼多家供我們挑,不行就換就好了呀! (A8 說)

    建議方式:灌輸正確觀念並重新檢視其實習課程之安排,並完善規畫其實習制度,

    必能提高實習學生對於實習廠商之組織承諾以及實習工作滿意度,除了可以達到

    讓學生、學校以及實習廠商三方互惠之關係,同時亦能誘發學生對於專業領域之

    興趣開發及熱情,且得以獲得良好的實習經驗,培養學生能在畢業後快速地就業,

    並擁有適應市場文化及工作模式的能力。

    命題六:校外工讀影響兩極化

    我晚上都要打工,無法加校內活動。(A6 說)

    週六、日我要打工賺錢。(A7 說)

    建議方式:灌輸「將書念好」應是學生的首要任務。重審打工的必要性與自己的

    身分,建立知識、提高能力、態度積極,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工讀時加強自己

    的不足,並規劃未來方向訂定目標。

    伍、結論與建議

    無論是與專業課程領域結合,或是透過通識教育課程培育,均能有助於促

    進學生的職涯發展,成為未來職場成功的契機。期許我國高等教育體系能致力於

    培育高品質人力所應具備的核心就業力,使其在充分受到陶冶之後,能有效地轉

    換至生活各個層面、各產業領域和各類工作職場。這些核心就業力既是銜接學校

    和職場的「共通」和「可轉移」技能,更是所有準備進入職場和參與社會的青年

    一一無論其所從事的活動或工作性質一一部必須具備的「關鍵」或「基礎」技能。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生選擇實習單位時比較容易選擇勞務型或休閒型態旅宿業居多,採取

    中庸之道,反而適性揚才、任勞任怨、配合度高獲得高度肯定。受訪對

    象此可突顯服務性學習志工穩定性高。

    二、偶像學習效果佳,由學長姐針對專業技能的提升、建立正確工作態度、

    人際關係的技巧、抗壓性與應變能力、職場環境的體驗、未來應加強的

    能力與生涯發展的啟發等,提出印象深刻的體驗。提早讓學生知道在實

    習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不足的地方,可以讓學生及早做心理準備並且補

    足自己的弱項。

    三、學生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參考訊息眾多,學校的輔導較容易忽略。因

    此,學生在大學就學期間是否有充足的知識協助其縮短與克服勞動市場

    的挑戰應是極重要之課程設計。

    後續建議

    一、就業力或職能內涵具有高度共通性

    教育體系應培育出未來職場可用態度、知識和技能的用詞說法容或有所差

    異、各有所好,但若仔細探討比較有內涵範疇可發現,實則具有高度的共通性,

  • 均一致期許高等教育體系能夠與職場無縫接軌,培育出未來職場真正可用的高品

    質人才,具備良好的表達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終身學習、自我管理、科

    技應用、創新應變與組織規劃等核心就業力或就業職能。建議宜強化學生「關鍵

    職能」之生涯教育為基礎、以厚植高教育體系學生「就業力技能」或「職場共通

    職能」為目標的就業力與生涯發展教育藍圖,作為未來整體教育改革方向的指

    引。

    二、個人特質(態度)陶冶是核心就業力發展之根基

    個人特質(態度)陶冶無疑是核心就業力架構中至關重要的基礎工程,可

    定未來整體就業力發展之品質和效能。這些包含熱忱、誠信、正直、負責、主動

    積極、情緒管理、壓力調適、自我肯定、尊重他人、展現合於倫理行為等多元面

    向的良好個人品質和自我管理能力,均必須從國民基礎教育開始善加培育,以奠

    定紮實穩固的根基,始能支持其他核心就業力的發展與成就表現。本研究建議教

    育體系應致力於將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納入正式課程的一環,並結合潛在課程設計,

    強化與鍛鍊學生具備卓越的個人品格或為人處事的正向態度。

    三、職涯規劃與職場認知能力乃職涯發展之契機

    強調自我發展層面的「職涯規劃能力」以及重視充分掌握職場資訊的「職

    場認知能力」二者宜相輔相成,以有效引領青年朝向個人職涯發展目標邁進,循

    序漸進地透過與專業領域結合之職涯探索、職場體驗、職場見習、工作實習等實

    務經驗累積歷程,強化青年對於工作世界和產業環境的瞭解,鍛鍊其求職面試與

    自我行銷的技能,以協助大專畢業青年做好完善且充分的準備,迎接職場的挑戰

    和磨練,成為企業職場的中堅和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樑之才。

    從職場的面向觀之,個人核心就業力指標,涵蓋了有助於個人準備就業、獲得工

    作、進入職場、適應職場、升遷發展、實現自我與職場目標的知識、技能、態度

    和特質;從個人廣泛的生活面向觀之,這些「關鍵」、「核心」或「共通」之就

    業力技能,均涵容了正式教育體系可加以培育和陶冶的態度、知識和技能等多元

    化且多面向特質,有助於提升個人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的投入踐諾與幸福感,

    以高品質、高效能人力來強化國家整體之競爭力,為新世紀的教育革新厚植有力

    的根基。

    參考文獻

    田秀蘭 ( 2000 )。大學生,你在想什麼?談大學生的生涯決定困難與生涯想法。輔

    導季刊,36 ( 2 ),23 -33 頁。

    李尹暘、林曉佩、林君怡(2007)。「自我效能理論之分析與應用」,澄清醫護

    管理雜誌,46-52 頁。

    吳芝儀 (2012)。大專青年就業力、就業職能與職場職能之內涵探究,《當代教

    育研究》季刊,20(2),1-45 頁。

    吳淑禎(2012)。大學青年職涯需求調查研究一以臺灣師範大學為例,中等教育,

    63(3),86-107 頁。

    李宗傑(2014)。高雄市,未出版,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 卓正欽、賴彥如、劉振緯(2015)。轉換型領導與新科技使用意圖之關係:

    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商管科技季刊 ,16(1),89~111 頁。

    何光明、楊玲惠(2011)。餐飲技職教育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自我效能對職涯

    選擇影響之研究-以大同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系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6(2),

    80-107 頁。

    江玉卉 (2005),實施休閒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感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

    16 ,57~84頁。

    林義男 (1990),〈大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果的關係〉,《國立

    彰化大學輔導學報》,13,79-128頁。

    林慶源、林耀豐 (2009) 。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行為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2,

    217-231 頁。

    周水珍(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之研究-以花蓮縣宜蘭縣為例。臺北市:師

    大書苑。

    曾意涵、邱共鉦、陳淑貞、王朝仁、陳銨漵(2015)。籃球員正向心理與運動自

    我效能之研究-以2014年全國全民中州盃籃球錦標賽為例,中原體育學報,

    6,75-86 頁。

    邱啟潤、柯任桂 (2010),「健康相關的飲食與運動行為自我效能量表信效度

    之評估」,護理研究,8(3),301-313 頁。

    高三福 (2015)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教育部體育署體育動大辭典。

    http://sportspedia.perdc.ntnu.edu.tw/content?MainID=3580。

    教育部(2010),技職再造方案-落實學生校外實習課程。

    張玫君、達德 (2003),社會理論與現代性,台北市:巨流出版。

    張滿玲 (譯) (2006) 。工作心理學。臺北市:雙葉。(Muchinsky, P. M. 1985) 。

    張雅惠、林雅雯 (2014), 國中生健康自我效能對體重控制成效之影響--體重

    控制行為之中介效果驗證,健康管理學刊,12(1),21-34 頁。

    張德銳(1998)。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聰、林一真、彭慧玲、陳學志、宋耀廷、黃政昌、黃茂榮( 20 10 )。生涯發

    展輔導師:能力指標豎本土化課程研發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

    員會。

    陳嘉彌(2003)。師徒式教育實習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心理出版。

    連如玉、魏崢、李君儀、童恆新、陳強儀(2011),「罹患糖尿病與否對冠狀動

    脈繞道手術後病患的自我效能、治療遵從性及其預測因子差異之比較」,護

    理雜誌,40-51 頁。

    曾芳代、胡均立、陳韻宇 (2 0 11) 人力資本或是信心資產? 自我效能對大學

    畢業生的學習經驗與 就業力間之中介效果 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 , 3 3 5 -

    3 5 6 頁。

    黃正銘、嚴雅音、陳富莉、許志成、李建宏、林雅瑩、黃曉靈(2010),「吸菸

    行為多層次分析之學校層次與個人特質層次」,台灣衛誌,29 (2), 145-158

    頁。

    黃坤祥、黃雅鈴、謝書毓(2015)。青年就業、職涯規劃與勞資教育認知之探討—

    以大專院校企業管理系課程規劃為例。社科法政論叢,3,45-73 頁。

    http://readopac1.ncl.edu.tw/nclserialFront/search/search_result.jsp?la=ch&relate=XXX&dtdId=000040&search_index=all&search_value=%E6%9E%97%E9%9B%85%E9%9B%AF+Lin%2C+Yea-wen+%24&search_mode=http://readopac1.ncl.edu.tw/nclserialFront/search/search_result.jsp?la=ch&relate=XXX&dtdId=000040&search_index=all&search_value=%E6%9E%97%E9%9B%85%E9%9B%AF+Lin%2C+Yea-wen+%24&search_mode=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 黃昆輝、張德銳(2000)。社會系統理論。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

    4,783-784 頁。台北市:文景。

    黃泓霖、劉唯玉(2013)。我的麻吉實習輔導老師:實習輔導教師教學風格與實

    習教師學習風格關係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1),1 - 2 4

    頁。

    黃穎捷(2014)。綠色休閒產業之發展趨勢。 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 ,

    全國農漁會推廣及供銷人員訓練班課程講義 。

    廖國鋒、梁成明、張緯良(2002)。高中學生對於軍人職業選擇傾向之實證研究

    --社會資訊來源之運用。國防管理學報,23(1), 1-13 頁。

    鄭聖襦 靳知勤(2007)。國中科學實習輔導教師之輔導策略、輔導障礙來源及

    其專業成長。科學教育學刊,15(2), 145-168 頁。

    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

    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論文

    潘寶石、徐茂洲、許朝俊(2012)。台灣休閒產業發展趨勢之探討。休閒運動健

    康評論,3(2),1 -11 頁。

    劉麗微( 2006 ) 。探討大學生渡規劃課程是否符合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內涵 - 以朝

    陽科技大學為例。止善, 創刊號,65- 80 頁。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盧龍泉、劉彩鳳(2015),直覺、道德認同與自我效能影響綠色消費倫理信念的

    理論建構與命題。全球科技管理與教育期刊, 3(1),28-52, 2015 頁。

    羅旭壯(2012)。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相關證照之分析。國政研究報告。

    藺寶珍、王瑞霞 ( 1997)。 「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自覺自我效力及其相關因素」,

    護理研究,5,401-412 頁。

    Anderson, E. M., & Shannon, A. L. (1995).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oring.

    In T.Kerry & A. S. Mayes (Eds.), Issues in Mentoring(pp. 25-34).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Germany: Springer. 11- 39.

    Ajzen, I. (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 R. Pratkanis, S. J. Beckler, &

    A. G. Greenwald (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241-274.

    Ajzen, I. (2002).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4),665-683.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andura, A. & Jourden, F. J. (1991). The self 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complex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941-951.

    http://www.npf.org.tw/author/%E7%BE%85%E6%97%AD%E5%A3%AF

  • Bridgstock, R. ( 2009 ) . The graduate attributes we've overlooked: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through career management skills .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8 ( 1) , 31-44.

    Chang, P. L., Chou, Y. c., & Cheng, F. C. ( 2007) Career needs, 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nurses in Taiwan.

    Journal 01 Nursing Management, 15, 801-810.

    Chen, S. Y., & Macredie, R. D. (2004). Cognitive modelling of student learning

    inweb-based instructional program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7(3), 375-402.

    Constant, D., Sproull, L., & Kiesler, S. (1996).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The

    usefulness of electronic weak ties for technical advice. Organization Science,

    7(2), 119-135.

    Cordes, C.; Brown, J. & Olson, D.E; “The Role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Career Selection Process”. Akron Business & Economic Review, vol:22, Fall

    1991, pp:7-19.

    DeTure, M. (2004). Cognitive style and self-efficacy: Predicting student success

    in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8(1),

    21-38.

    Folsom, B, & Reardon, R. ( 2003 ) . ColIege career courses: design and accountability

    Joumal of Career Assessmt,11, 421-449.

    Goldsmith, A. H., J. R. Veum and W. Jr. Darity (1997),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 Economic Inquiry, 35(4), 815-829.

    Hill, T., Smith, N. D., & Mann, M. F. (1987). Role of efficacy expectations in

    predicting the decision to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case of compu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2), 307-313.

    Hinkelman, J. M. , & Luzzo, D. A. ( 2007 ) Mental health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Iege students. Journal 01 Counseling & Deνelopment,85 ,143-147.

    Hoy, W. K. and C. G. Miskel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LaPidus, 1. B. ( 1998 ) . lf we want things to stay as they are, things will have to

    change. In M. S. Anderson ( Eds. ) ,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in graduate school:

    an exp loration .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10 1, New Direction for

    Student services, 72, 73-83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Lehker, T., & Furlong, J. S. ( 2006 ) . Career services for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tudents . New Directions lor Sludent services, 115, 73-83.

    Lin, T. C., & Huang, C. C. (2008).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usage antecedents: 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task technology

    fi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5(6), 410-417.

    Locke, E. A., & Latham, G. P. (1990). 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 Task

    Performance. NJ: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Luzzo, D. A. ( 2000 ) . Career deνelopment of returning-adult and graduate student.

  • In D. A. Luzzo ( Eds. ) , Career Counsel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ashington, D.

    C.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eill, N., G. Mulholl, V. Ross and J. Leckey (2004), “The Influence of Part-Time

    Work on Student Placement,” 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28(2),

    123-137.

    Pinquart, M., L. P. Juang and R. K. Silbereisen (2003), “Self-Efficacy and Successful

    School-to Work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3, 329-346.

    Salancik, G.R. & Pfeffer, J.; “A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 and Task Desig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une 1978,

    pp:224-253.

    Schunk, D. H.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83-110),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Shannon, P. D. ( 1983 ) . The adolescent experience.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Mental

    Health, 2 ( 2 ) , 73-81.

    Super, D .E. ( 1963 ) Self-concepts i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1n D. E. Super ( Ed,) ,

    Career deνelopment Selfconcept theolY ( pp. 1-1 6 ) .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Vijayasarathy, L. R. (2004). Predicting consumer intentions to use on-line shopping:

    The case for an augmen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6), 747-762.

    Wood, R. and A. Bandura (1989), “Task, Domain, and General Efficacy: A

    Reexamination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 Psychological Reports, 72, 4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