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 Web view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16年12月 目 录...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Transcript of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 Web view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16年12月 目 录...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16年12月

目 录

1

1总论

1

1.1编制依据(略)

1

1.2评价目的与原则(略)

1

1.3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2

1.4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

3

1.5评价方法

4

1.6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4

1.7评价过程

5

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7

2热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7

2.1 供热现状

7

2.2 热网现状

7

2.3供电状况

8

2.4现状存在的问题

9

2.5规划范围锅炉及污染物排放状况

10

3规划概述

10

3.1规划原则

10

3.2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11

3.3供热区域划分

11

3.4设计热负荷

11

3.5 电力规划

12

3.6热源规划

14

3.7 热网规划

16

3.8 热力站规划

17

4 环境与经济现状评价

17

4.1自然环境概述

17

4.2 社会经济概况

17

4.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8

4.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9

5、环境空气容量

20

6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0

6.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0

6.2 环境影响因子确定

21

6.3环境目标及评价指标

21

6.4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22

6.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4

6.6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

6.7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

6.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

6.9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27

6.10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7

6.11 规划实施后节能减排效果预测及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分析

27

6.12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29

7规划综合论证分析

29

7.1规划协调性分析

30

7.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30

7.3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31

7.4资源能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33

7.5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33

7.6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6

8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6

8.1大气污染减缓措施

39

8.2水污染减缓措施

39

8.3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

8.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41

8.5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42

8.6循环经济方案

43

8.7环境评价指标

44

8.8环境准入条件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46

9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46

9.1环境管理

47

9.2监测计划

47

9.3跟踪评价

49

10公众参与

49

10.1公众参与的结果

50

10.2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及意见反馈

51

11规划环评执行总结

51

11.1总结论

51

11.2规划存在问题及建议

1总论

1.1编制依据(略)

1.2评价目的与原则(略)

1.3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3.1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范围内大气环境功能划分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

土城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标准,为景观河流。

(3)声环境

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3、4类标准。

1.3.2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确定本次评价采用的主要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详见表1.3-1。

表1.3-1 主要评价标准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粉尘、扬尘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关于部分供热及发电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14]179号):

一、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燃油、燃气锅炉,无论其是否发电,均应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二、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燃煤、燃油、燃气发电锅炉,以及65t/h及以下煤粉供热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水环境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污水排放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标准中未列指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

热源厂厂址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规划区域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3、4类标准。

热源厂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应施工阶段限值要求。

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

固体废物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2013年第36号)

1.4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

1.4.1评价范围

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规划范围包括:临港新兴产业区、永宁镇城区、太平新城、现代设施农业区、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区及将军石。规划范围内:2020年为212.7km2,2030年为285.7km2。本次评价范围以规划范围所辖区域为主,大气评价范围向外外延5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2015~2020年为近期,2021~2030年为远期。

1.4.2评价因子

本规划实施前后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具体见表1.4-1。

表1.4-1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阶段

评价因子

资源

水资源

现状评价

可供利用水资源量和保证率

承载力评价

可供利用水资源量和保证率

自然环境

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

TSP、PM10、PM2.5、SO2、NO2

影响评价

SO2、PM10、NO2、汞

声环境

现状评价

连续等效A声级Leq

影响评价

连续等效A声级Leq

固废

现状评价

灰渣

影响评价

灰渣

1.5评价方法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环评分别采用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根据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本次评价。

⑴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方法

现状调查与分析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与监测方法。

⑵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核查表法。

⑶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采用数学模式法、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

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专家判断法、环境承载力分析等方法。

⑸公众参与方法

采取网站信息发布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1.6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6.1主要评价内容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现状调查,掌握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质量现状本底资料,调查分析规划区域供暖现状、供暖热负荷及热电发展现状,对未来太胖湾沿海经济区发展及供暖热负荷进行测算,对规划供暖能力进行评价。

进行规划相容性分析,分析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一致性,进行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调整建议、环境保护综合对策和建议,跟踪评价、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最终使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和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识别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分析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改变、确定环境容量承载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规划实施对经济社会、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的影响。

1.6.2评价重点

(1)热电发展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2)规划区域资源环境容量承载能力分析;

(3)供热规划布局及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4)区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6)分析新建热源厂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7)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总量控制分析;

(9)规划的调整建议及意见。

1.7评价过程

本次评价中将“节能减排、总量控制、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于整个环评工作中,各专题工作都以此为基本工作原则并加以落实。在对《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后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措施,并对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终给出结论性的意见和建议。

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疗养院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和水源地,确定本项目污染控制目标为:

(1)保护规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受规划实施影响,并通过规划的实施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保证规划的热源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保证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后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实现总量控制目标,保护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不受规划实施的影响,并通过中水回用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3)保护并减少环境敏感区域受环境噪声的影响。保证规划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降为最小,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

(4)执行国家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总量控制政策和有关要求,规划实施后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化学耗氧量、氨氮排放总量不增加,完成上级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实现节能减排。

(5)通过规划更好地实现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6)提出区域性污染综合控制对策和建议,为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表1.8-1 环境保护目标表

环境

环境保护对象

规模(人)

与热电厂相对位置

与热电厂边界最近距离(km)

环境功能

环境

空气

声环境

永宁镇

姜家村

1795

S

0.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类标准

杨树房村

1686

ES

2.1

盐厂村

2137

WS

2.8

永宁村

2745

ES

4.8

邢家村

2185

E

2.7

金家村

2114

ES

5.0

沙包村

996

WS

3.3

双岔村

1912

ES

4.0

土城乡

北营村

2895

EN

2.6

地表水环境

永宁河

——

N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

评价范围

——

区域内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保障饮用水安全和供水水质

生态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NW

距实验区5.6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热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供热现状

现状经济区规划区域为散落的村镇、种植区、养殖区,基本为老式木质、砖砌房屋,村庄居住建筑使用炉具自行采暖,除位于太平区域(永宁镇)新建小区建有分散小锅炉房2座(锅炉6台)为周边小区供热外,区域无集中供热设施。

至2014年底,经济区内现有供热面积约90×104m2,其中分散小锅炉供热约为6.3×104m2,其余83.7×104m2均为火炕、小火炉采暖方式,占总面积的93.0%。

2.2 热网现状

2.2.1 蒸汽网现状

区域内无采暖、工业用蒸汽管线。

2.2.2 供热管网现状

经调查,分散小锅炉房均采用直供方式供热,故无集中供热管线。

2.2.3 生活热水及制冷管网现状

区域内各建筑普遍没有集中热水供应和制冷系统,故无生活热水及制冷管线。

2.3供电状况

规划区域位于瓦房店西部沿海区域,截止到2012年末瓦房店地区拥有各类电厂7座,总装机容量285.8MW,其中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为36.8MW,风电场装机容量249MW。规划所在地区主要由复州城220kV变电站降压后供电。长期以来由于规划区所处地理位置原因,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地区负荷增长十分缓慢,该区电网建设缓慢,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相对较差。

2.4现状存在的问题

2.4.1供热设施问题

经济区内现无集中供热热源,现状村庄居住建筑使用炉具自行采暖,新建小区暂由区域内两座分散小锅炉供热,这些分散小锅炉和居民住户自烧烟囱不仅能耗高而且每年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造成城市严重污染。

(1)现有的供热设施满足不了发展需求,集中供热发展严重滞后。

(2)现状分散小型锅炉房供暖规模小、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3)热负荷增加速度较快,热源的建设也跟不上热负荷的发展速度。

2.4.2电源设施

原太平湾地区为大连电网末端,地区电网建设主要是满足农业及部分小型乡镇企业供电需要,在供电能力及供电质量上均按上述标准设计。区域内无220kV电源点,目前仅通过复州城220kV变电站与松树220kV变电站66kV线路供电,供电可靠性较差,供电能力十分有限。近几年由于长兴岛、瓦房店等地区开发建设,其区域内的供电设施供电能力也将趋于饱和,而今后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经济将会高速发展,现有的电力设备将突显出其相对薄弱的劣势,需尽快加强电网及电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4.3环境问题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太平湾区域内小锅炉房没有完善的节能、除尘、脱硫装置,热效率较低(分散小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在40~55%之间),烟尘大,噪声大,污染严重,锅炉房间歇供热多,能源浪费大,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加大了煤、灰、渣的运输量,并由此增加了市政交通压力,造成了运输车辆尾汽排放的二次污染, 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地,供热企业为了减少运行费用不建设环保设施,使得地区空气污染环境比较严重。日益污染严重的环境现状急需以大代小的热电项目投入使用。

为了减少烟尘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辽宁省政府在2012年10月下达了“蓝天工程实施意见”的政府文件(辽政发[2012]36号),要求实现“区域一体化高效供热”和“强力推进分散小热源整合铲除”、“深入推进“一县一热源” 及热源单台燃煤锅炉蒸发量不小于90吨/时”。

根据“蓝天工程实施意见”要求,本供热规划要求如下:

(1)要求近期拆除2座现状采暖小型锅炉房(拆除锅炉6台),腾出小型锅炉房占地面积作为城市绿地,实现减少烟尘排放目标。

(2)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和满足环保政策,杜绝小型锅炉房遍地开发的乱建局面,在本供热专项规划审查通过后,应按照本规划原则在临港新兴产业区内新建燃煤区域热源厂保证供汽和采暖需求。

2.5规划范围锅炉及污染物排放状况

本规划方案实施后将取代现有的分散居民区供热锅炉和现有2座采暖小型锅炉房(锅炉6台),取代源的基本情况详见表2.5-1。

表2.5-1 规划实施后拟取代源基本情况

使用单位

容量(MW)

排气筒高度(m)

供暖面积(万m2)

耗煤量

t/a

废气排放情况

灰渣

排放量

(t/a)

除尘

效率

%

脱硫效率

%

SO2 (t/a)

烟尘(t/a)

NO2 (t/a)

永宁大集

1.4

1

20

0.4

150

3.2

1.2

2.1

43.8

70

0.7

1

15

0.3

50

1.1

0.4

0.7

14.6

70

永宁机械厂

1.4

1

35

2

500

10.7

4.0

6.9

146.2

70

1.4

1

25

0.8

160

3.4

1.3

2.2

46.8

70

2.8

1

25

1.4

230

4.9

1.8

3.2

67.3

70

2.8

1

25

1.4

230

4.9

1.8

3.2

67.3

70

合计

6.3

6

6.3

1320

28.2

10.5

18.3

386

70

3规划概述

3.1规划原则

贯彻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将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明确的规划指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居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充分分析经济区城镇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发展,因地制宜,本热电联产规划原则如下:

a)坚持以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程序为指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遵循行业内相关设计标准、规范;

b)坚持“以热定电”、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规划的编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环境整治措施和节能减排要求。

c)充分重视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合理规划供热规模,统筹分析热源规模、数量及分布,做到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降低投资,分期实施,尽可能增加集中供热规模,最大限度地实现热电联产。

d)合理规划管网路由,尽可能与交通规划、河道规划、绿化规划以及城市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相协调,妥善处理相互间影响和矛盾。既要考虑现状热负荷,又要适当的兼顾远期发展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延伸供热管网,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中供热。

e)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供热,逐步替代燃煤锅炉房,以达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占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f)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3.2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⑴规划范围

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本规划范围包括:临港新兴产业区、永宁镇城区、太平新城、现代设施农业区、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区及将军石。规划范围内占地面积: 2020年为212.7km2,2030年为285.7km2。

⑵规划年限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3.3供热区域划分

本规划将经济区分为6个供热分区,即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永宁镇城区供热区、太平新城供热区、现代设施农业区供热区、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区供热区及将军石供热区。

3.4设计热负荷

近期经济区将依托产业基础及优势,发展粮食深加工及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临港产业链,成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临港加工产业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业;临港装备制造业将作为经济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引进4~5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以产业关联性强、产品附加值高为特点的龙头企业带动,与配套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本规划设计热负荷包括工业热负荷和采暖热负荷。

3.5 电力规划

3.5.1电力负荷预测

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电力总体规划(2014~2040年),采用负荷饱和密度法预测终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如下:

2030年经济区总城乡用地10kV最大负荷为1680.35~2275.76MW;66kV最大负荷为1411.50~1911.64MW;220kV最大负荷为1270.35~1720.47MW。

2040年经济区总城乡用地10kV最大负荷为2589.78~3225.08MW;66kV最大负荷为2175.42~2709.07MW;220kV最大负荷为1957.88~2438.16MW。

3.5.2电力平衡分析

规划区域内目前仅有2座风电场,分别为望山风电场和土城子风电场,考虑到风电场出力不稳定,不参与电力平衡。

根据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分年度用电负荷预测表,经济区内新增用电负荷较多,同时按《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要求,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近期在经济区内规划建设2×15MW+2×30MW热电机组,远期规划扩建2×30MW和2×80MW热电机组。

3.5.3 电源规划

近期在经济区内规划建设2×15MW+2×30MW热电联产供热机组,远期规划扩建2×30MW和2×80MW热电联产供热机组。

3.6热源规划

3.6.1 近期热源规划

近期规划建设装机规模为2×B15-8.83/0.981型背压式汽轮机承担区域内近期工业用汽负荷,2×B30-8.83/0.294型背压式汽轮机承担区域内近期采暖负荷,配4×14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同时在永宁镇城区供热区内建设燃气锅炉房,建设2×40MW燃气热水锅炉,作为电厂调峰热源。近期拟建热源厂投产后,可实现区域内185t/h工业用汽及429×104m2的供热需求。

3.6.2 远期热源规划

远期规划扩建2×B30-8.83/0.981型背压式汽轮机承担区域内远期工业用汽负荷,2×B80-8.83/0.294 型背压式汽轮机承担区域内远期采暖热负荷,配3×48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同时,在太平新城供热区及将军石供热区内建设燃气调峰锅炉房,分别建设2×65MW燃气热水锅炉,作为电厂调峰热源。

热源厂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承担产业区内全部采暖热负荷及全部生产热负荷。最终形成以新建热电厂为主热源,调峰热源为辅的集中供热系统。

3.6.3热电联产项目方案

近期工业蒸汽负荷需求为185t/h,0.6~0.8MPa饱和蒸汽,考虑管网阻力、温降等因素折算后,暂定电厂出口蒸汽参数为0.981MPa,250℃;考虑网损、焓差折减系数、同时率等因素计算电厂近期供蒸汽量160t/h,远期供蒸汽量423t/h。近期采暖热负荷208MW;远期采暖热负荷849MW,电厂承担近、远期采暖基本负荷。

根据《热电联产发展规划》的原则,热电厂采取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方式展开,近期热电厂起步规模为2台装机容量15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机组及2台30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机组配4台140t/h型高温高压蒸汽锅炉,并预留扩建条件。

远期根据热负荷增长需求对拟建电厂进行扩建,扩建2×30MW+2×80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机组配3×48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

3.6.4热电联产项目电负荷空间核实

从66kV电网电力平衡可知,太平湾产业区热电厂的接入可减少部分系统供电压力。热电厂在满足地区供热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地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规划拟建热电厂2×15MW+4×30MW+2×80MW机组接入系统设想方案按出线电压等级66kV和220kV,其中近期(2020年)新建2回66kV线路接入在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规划的66kV变电站内,导线型号LGJ-240,远期(2030年)新建2回220kV线路接入在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规划的220kV变电站内,导线型号2×(LGJ-400)。

3.6.5热经济指标计算

热电联产项目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4107h,近期热经济指标如表3.6-1所示。

表3.6-1 热电联产项目(近期)热经济指标计算结果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近期指标

1

年发电量

kWh/a

3.696×108

2

年供电量

kWh/a

3.258×108

3

发电年均标准煤耗率

g/kWh

189.75

4

发电厂用电率

%

4

5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

5.73

6

综合厂用电率

%

11.31

7

供热年均标准煤耗率

kg/GJ

40.21

8

年供热量(供热)

GJ/a

153.52×104

年供热量(供汽)

GJ/a

318.08×104

9

年发电耗标准煤量

万t

6.5

10

年供热耗标准煤量

万t

18.96

11

年总耗标准煤量

万t

25.46

12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

h

4107

13

锅炉利用小时数

h

4650

14

全厂热效率

%

79

15

热电比

%

354.39

3.7 热网规划

3.7.1 热网规划原则

热网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纽带,热网布置及技术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热源和用户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1)蒸汽管网

a)蒸汽管网采用直埋和架空两种方式,在厂区内采用架空敷设方式,其他区域采用钢套钢直埋蒸汽管道敷设方式。

b)蒸汽管网的供汽半径不宜超过8公里(在末端用户蒸汽参数较低和热源出口参数提高时,可适当延长供汽半径)。

(2)采暖管网

根据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及热负荷的发展,分阶段建设热网主干线、支线及热力站,做到分布实施、滚动发展,使能源和资金得到合理的应用。热网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靠近热源和热负荷集中小区的供热;已建成的供热小区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规划要求,对原有热网进行计算,核算管径。按核算后的管径对原有热网进行扩建和改造。具体热网规划原则如下:

a)以规划电厂为热源,以“节能减排”为宗旨,在技术经济可行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中供热。

b)满足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的热负荷需要,热力管道与规划道路尽量同步建设。

c)热网主干线应按规划期末负荷计算,管径设计一步到位。主干线力求短直,平行道路,靠近人行道或慢车道,尽可能不跨越城市主干道和繁华地段,不影响或破坏城区总体布局。

d)尽量利用原有热网进行改造和扩建。利用原有分散小锅炉房改为热力站,作为一级网与二级网的间接连接点。

e)城市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并优先采用无补偿直埋技术。

3.7.2 热网规划内容

规划热电厂供热范围为整个规划区,分期建设,近期管网敷设至永宁镇城区供热区、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和太平新城供热区,远期增设一条管网至将军石供热区及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区供热区,延伸永宁镇城区供热区主管线至现代设施农业区供热区。主管线均按远期负荷考虑。

3.7.2.1 蒸汽管网规划

蒸汽管网的供热半径一般不宜大于5~7公里,限定在8公里以内,以减少能量损失,本规划热源供热半径约1公里,满足要求。

规划近期热网主干线从拟建热电厂引出一路蒸汽DN600管线敷设至各用汽单位。近期规划新建蒸汽热网主干线长约0.7公里;远期根据各企业建设规模建设两条DN400蒸汽管线。

3.7.2.2 采暖管网规划

近期主干线长约15公里(单程),最大管径 DN1000。规划供热管网采用间接连接供热方式,可初步形成供热的枝状管网,覆盖整个城区地域。远期在近期规划已形成的管网基础上新增支线,管网主干线继续向远端延伸,已形成的管网支线略有调整,并新建一条DN900主管线供将军石供热区及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区供热区。远期规划敷设采暖热网总长约52公里(单程),管径DN900~DN300。

近期规划建设23座热力站,远期建设44座。

3.7.3 供热系统可靠性

近期规划电厂装机规模为2×15MW背压机及2×30MW背压机组4×140t/h型高温高压蒸汽锅炉,调峰热源为 2×40MW燃气热水锅炉,可以满足全部生产热负荷及全部采暖热负荷的需求;当汽轮机事故时,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汽,可以满足100%生产热负荷及100%采暖热负荷;当1台140t/h锅炉事故时,2×15MW背压机可以满足100%生产热负荷,调峰热源及1×30MW背压机运行,可满足71%最大采暖热负荷,满足供热可靠性要求。

远期最终规划装机规模为2×15MW+4×30MW+2×80MW背压机配4×140t/h+3×48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调峰热源为 2×40MW+4×65MW燃气热水锅炉,可以满足全部生产热负荷及全部采暖热负荷的需求;当汽轮机事故时,锅炉产生的蒸汽经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汽,可以满足100%生产热负荷及100%采暖热负荷;当1台480t/h锅炉事故,可满足100%生产热负荷及78%采暖热负荷,满足供热可靠性要求。

3.8 热力站规划

3.8.1 热力站设置与原则

热力站的规模主要是兼顾城市自然街区分布,并考虑使用功能的同时,合理规划热力站的规模。

对于已建锅炉房的供热小区,热力站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以节约投资。新建热力站采用砖混结构,各热力站的建筑应根据小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处于居民稠密区或商业区的热力站,可以考虑与公用设施共同配套建设。热力站应设防噪声或隔噪声设施。

3.8.2 热力站的设置

根据以上设置原则及热负荷分布情况,按照供热负荷将热力站分为A、B、C、D、E、F六种标准型,如表3.8-1所示。

表3.8-1各类型热力站数据表

热力站类型

供热面积(万平方米)

近期(座)

远期(座)

A型

10

5

2

B型

15

4

6

C型

20

8

4

D型

25

4

9

E型

30

2

12

F型

40

0

11

合计

23

44

4 环境与经济现状评价

4.1自然环境概述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位于大连市域西北端,沈大城市带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间位置,北距沈阳241公里、鲅鱼圈41公里,南距大连中心城区130公里、普湾新区64公里、长兴岛55公里、瓦房店城区37公里。

4.2 社会经济概况

永宁镇下辖1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603 人。土城乡下辖9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36人。根据规划实施,村民动迁工作逐步实施,则相应分批动迁至回迁安置区中。

4.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规划选址所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规划区内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细菌总数等5项指标有点位达到V类水质,根据标准为“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氟化物、亚硝酸盐等2项指标有点位最低达到IV类水质,根据标准“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其它均达到III类水质以上。水质超过III类的主要原因为各监测点位均为原村民生活区,生活污水入渗地下水造成。

地表水环境质量:永宁河总氮超Ⅴ类标准,其他因子均达到Ⅲ类标准。超标原因是永宁河上游来水八一水库总氮超Ⅴ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规划区声环境质量较好,各监测点各监测时段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 类功能区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各监测因子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618-1995)二类标准,监测结果均满足《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 级标准,符合 A 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

4.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生态系统类型与功能

太平湾地区属长白山山系,千山山脉向渤海延伸部分,但规划区为地势平缓地带,且受人为干扰严重,原生植被较少保留。规划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村镇生态系统。

本规划所在区域位于《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划分的“I辽东山地丘陵温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区”中“I5辽东半岛南端沿环渤海岸低山丘陵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的“Ⅰ5-2大连-金州海港城市、土壤保持与林果农业”。

(2)植被现状

太平湾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辽宁丘陵、 平原植被,赤松蒙古栎、麻栎林区。规划区域为非山区,地势较为平缓,该区域落叶阔叶林主要成员是栎属各树种,其次还包括部分杂木林和人工阔叶林。但由于人为干预严重,大多数天然落叶阔叶林被灌丛及人工植被所代替。

(3)动物资源

规划区内动物资源较为贫乏,出现的仅为常见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由于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地区鸟类迁徙的大通道,出现的鸟类大部分为旅鸟。

(4)土壤侵蚀现状

太平湾地区以微度侵蚀为主,在土城乡北部山地坡度较大地区可达到中度侵蚀。规划区内地势平坦,为微度侵蚀区域。

5、环境空气容量

按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划范围内近期(212.7km2)PM10、SO2和NO2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0.18万t、2.57万t和1.29万t。规划范围内远期(285.7km2)PM10、SO2和NO2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0.21万t、2.98万t和1.49万t。

本规划实施后,通过替代区域小锅炉,减少分散供热,有助于减少区域PM10、SO2、NOx的排放,减轻区域PM10、SO2、NOx的环境空气容量压力。规划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相符性结果见表5-1。

表5-1 规划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相符性 单位:万t/a

污染物

名称

规划区剩余环境容量

远期污染物排放总量

远期剩余环境容量

PM10

0.21

0.00434

0.20566

SO2

2.98

0.01523

2.96477

NOx

1.49

0.02827

1.46173

同时规划热电厂建设改造时应同步安装除尘、脱硫、脱硝设备,加强环境管理,减少PM10、SO2和NOx的排放量,满足区域总量控制及环境承载力要求。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所实施的是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即区域排污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得突破一定量。因此规划区的总量控制应以不突破区域容量为目的,通过对规划区的总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总量控制指标,为排污总量指标申报和环保部门开展总量控制工作提供依据。考虑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长远发展,本次环评建议远期规划中适当调整能源结构,建议热源厂采用低硫煤,同时提高脱硫效率,使环境容量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

6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表6.1-1 环境影响识别表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统计

影响来源

影响性质

影响大小

持续时间

是否可逆

正面

负面

一般

大气环境

热电厂运行

声环境

热电厂、换热站运行

燃料、运灰车辆

电磁辐射

热电厂运行

水环境

热电厂排水

社会经济

土地占用

资源能源消耗

对景观影响

地区供热基础设施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

注:●为显著影响

规划实施后,以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燃煤中、小锅炉,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减少占地,减少烟尘、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减少了煤、渣的运输量,缓解了由此带来的交通压力,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从而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改善。同时,集中供热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促进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6.2 环境影响因子确定

本规划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详见表6.2-1。

表6.2-1 本工程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

项目

系统

废气

废水

固体废物

噪声

输煤系统

装卸、筛:粉尘

——

——

输煤设备噪声

贮煤场

贮煤场:扬尘

冲灰水:pH、CODCr、SS

——

泵类噪声

燃烧系统

锅炉烟气:SO2、NOX、烟尘、汞

锅炉排污:pH、CODCr、SS、石油类

锅炉排渣除尘器排灰

风机、泵类设备噪声

给排水系统

——

化学处理:pH、CODCr、SS

——

泵类噪声

职工生活

——

生活污水:pH、CODCr、SS、NH3-N、动植物油

生活垃圾

——

6.3环境目标及评价指标

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选取了五个主题评价指标,结果见表6.3-1。

表 6.3-1 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项目

指标

单位

1

能源效益

10000m2建筑面积标煤耗

万t/a

2

集中供热面积比例

%

3

热电厂供热面积占区域总供热面积的比例

%

4

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

5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烟尘

t/a

SO2

氮氧化物

6

水环境

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

%

7

水污染物年排放量

t/a

8

声环境

热源及换热站噪声预测值

dB(A)

9

热源及换热站噪声达标率

%

10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产生量

t/a

11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

6.4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现状经济区规划区域为散落的村镇、种植区、养殖区,基本为老式木质、砖砌房屋,村庄居住建筑使用炉具自行采暖,除位于太平区域(永宁镇)新建小区建有分散小锅炉房2座分别为永宁大集锅炉房(1台1.4MW和1台0.7MW热水锅炉)、永宁机械厂锅炉房(2台2.8MW和2台1.4MW热水锅炉),合计6台锅炉为周边小区供热外,区域无集中供热设施。至2014年底,经济区内现有供热面积约90×104m2,其中分散小锅炉供热约为6.3×104m2,其余83.7×104m2均为火炕、小火炉采暖方式,占总面积的93.0%。

随着热电规划的实施,这些锅炉和居民区分散小锅炉将被热电厂所取代。新建热电厂投产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测见表6.4-1。

表6.4-1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结果表 单位:吨/年

污染物

中小供暖锅炉排放量(拆除)

规划近期排放量

实际总减排

烟尘

44012.9

12.9

-44000

SO2

4944.6

45.6

-4899

氮氧化物

2524.6

79.6

-2445

废水量

198000

4468

-193532

灰渣量

85255

67874

-17381

由表可知,规划执行近期烟尘减排量为44000吨/年,SO2减排量为4899吨/年,氮氧化物减排量为2445吨/年,城市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灰渣的集中存储有利于规模化综合利用。通过实施热电规划改变了原有分散式的供热方式,确立了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以热电厂供热为主的集中供热体系。这必将带来大量能源的节约、大幅度地提高供热质量和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和大气质量,使目前集中供热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对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1预测源强

热电厂计算参数取值见表6.5-1。

表6.5-1 热电厂计算参数表

规划期

规模

燃料名称及用量

排气量

(Nm3/h)

烟囱

高度

(m)

出口

温度

(K)

出口

内径

(m)

评价因子源强(kg/h)

SO2

NO2

PM10

近期

2×15MW+2×30MW配4×140t/h蒸汽锅炉+调峰热源2×40MW燃气热水锅炉

耗煤25.46万t/a

288806.38

120

333

3.5

6.246

10.901

1.765

0.002

燃气655.82万m3/a

124104.

852

远期

2×15MW+4×30MW+2×80MW配4×140t/h+3×480t/h蒸汽锅炉+调峰热源为2×40MW+4×65MW燃气热水锅炉

燃煤85.01万t/a

964313.24

120

333

3.5

20.859

38.727

5.949

0.007

燃气2787.22万m3/a

527472.873

6.5.2预测结果

本次浓度预测采用100%保证率进行概率浓度计算,即对任意预测点在全年逐时气象条件下,计算出一年8760个小时的浓度和365天的日均浓度,然后从大到小排列,按100%累积频率取最大值。

近期预测结果

①近期年均浓度分布

近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PM10最大浓度值分别为0.12504、0.21823、0.03531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21%,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55%,PM10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05%。SO2、NO2、PM10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东北1018m附近。

②近期日均浓度分布

近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PM10和汞最大浓度值分别为0.69183、1.20742、0.19539和0.00022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46%,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1.51%,PM10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13%,汞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07%。SO2、NO2、PM10和汞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东北689m附近。

③近期小时浓度分布

近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最大浓度值分别为3.25526、5.68123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65%,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2.84%。SO2、NO2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西南821m附近。

(2)远期预测结果

①远期年均浓度分布

远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PM10年均最大浓度值分别为0.20187、0.37474、0.05759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34%,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94%,PM10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08%。SO2、NO2、PM10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东北1387m附近。

②远期日均浓度分布

远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PM10和汞最大浓度值分别为1.11839、2.07618、0.31907和0.00037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75%,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2.60%,PM10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21%,汞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12%。SO2、NO2、PM10和汞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东北798m附近。

③远期小时浓度分布

远期污染源排放产生的地面SO2、NO2最大浓度值分别为4.77642、8.86696μg/m3;其中S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0.96%,NO2占相应大气质量标准限值的4.43%。SO2、NO2最大值位于评价范围中心西南998m附近。

6.6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近期热源建设规模为2×15MW+2×30MW背压机组配4×140t/h型高温高压蒸汽锅炉,调峰热源为 2×40MW燃气热水锅炉。远期规划建设规模为2×15MW+4×30MW+2×80MW背压机配4×140t/h+3×48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调峰热源为 2×40MW+4×65MW燃气热水锅炉。分两期建设完成。

近期(2015-2020)规划区热源厂总用水量为38.2136万t/a,总排水量为10.0828万t/a,其中生产废水排水量为9.636万t/a,生产废水排入回收水池,回用于脱硫、脱硝用水等,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废水排水量为0.4668万t/a,生活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远期(2020-2030)规划区热源厂总用水量为86.7678万t/a,总排水量为26.902万t/a,其中生产废水排水量为26.4552万t/a,生产废水排入回收水池,回用于脱硫、脱硝用水等,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废水排水量为0.4668万t/a,生活废水经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生产用水水源可行性

建设净水厂工程位于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东南角,设计产水量5万m3/d能够满足热电厂需求。

(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区燃煤热源厂员工生活废水经市政管网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达标排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生产废水经收集至回收水池,全部回用,不外排。废水主要回用于输煤系统、灰渣抑尘用水、脱硫用水等工序,这些工序对用水水质要求较低,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因此生产废水全部回用是可行的。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燃煤热电厂生产水源为位于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东南角的净水厂,不开采地下水;厂区内地面、排水管网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故规划规划区燃煤热电厂的建设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6.7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对声环境影响较小,新建热电厂、换热站的运营产生交通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等,但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对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整体的声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同时加强项目环评,提高城市绿化,对局部声环境有改善作用。另外,随着中小锅炉房的拆除,由分散锅炉运营产生的交通噪声、工业噪声都将消失,对声环境改善具有好的作用。因此本规划的实施不会对声环境产生影响。

6.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灰渣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贮灰场易引起扬尘,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灰渣及时利用,减少贮存量以及加强灰场的运行管理是减少扬尘对环境影响的关键。环评建议灰渣储存方式采用渣仓和灰库,灰渣采取日产日清,灰渣库为了防止扬尘,用水在灰渣上进行喷淋,以防止其表层的粉尘外排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灰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条件。灰渣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其中粉煤灰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渣采用散装带盖车运输。灰渣装车时均采用湿式作业,防止扬尘。为了减少运灰汽车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减少夜间汽车噪声,应采取以下降噪措施:

(1)控制汽车运灰车速并尽量不鸣笛;

(2)避免夜间运灰;

(3)汽车离开电厂厂区和灰场时,应对车身及车轮进行冲洗;

(4)大风条件下(风速大于8m/s)停止运灰;

6.9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的电磁辐射影响主要来源于热电厂的配电装置,规划厂址附近均没有无线电广播电台、导航台、电视台和大量使用通信设备的科研单位。一般区域由于没有大的电力设施或大面积超高压配电装置,其受到的电磁影响都比较小,基本处于环境的本底状态。规划厂址位于工业区内, 0.5MHz下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水平也应与“一般区域”类似。

变电所围墙外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小于55dB,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出现波动或递减,不会对光缆和移动通信造成大的影响,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6.10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配套管网施工过程中,地表开挖,挖方临时堆放,土壤裸露,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评价区域地势平坦,坡度较小,区域内水土流失主要为轻度流失。因此只要做好水土保护措施,便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建设地的水土流失。为减少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应采取如下措施:

(1)避开雨季施工,强降雨来临前做好预防措施;

(2)制定合理的土石方施工措施,减少转运量,临时堆土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如排水沟、沉沙池、防雨布遮盖等,尽力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

(3)截污干管工程施工时做好打围工作,挖方沿管线两侧堆放,并用防雨材料覆盖;

(4)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展,尽快实施绿化,以改善项目的生态环境。

6.11 规划实施后节能减排效果预测及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分析

本规划实施后,以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燃煤小锅炉,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减少占地,减少烟尘、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减少了煤、渣的运输量,缓解了由此带来的交通压力,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从而有利于城区的环境状况的改善。

6.12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依据国家环保部和辽宁省环保厅提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确定总量控制因子:大气污染物为SO2、NOx,水污染物为COD、NH3-N。

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中热电厂产生的烟气及废水排放中涉及总量控制因子。因此本次环评建议近期大气污染物中SO2总量指标为45.6t/a,NOx总量控制指标为79.6t/a;远期大气污染物中SO2总量指标为152.3t/a,NOx总量控制指标为282.7t/a。

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外排COD总量控制建议不超过0.268t/a ,NH3-N总量控制建议不超过0.04t/a。

7规划综合论证分析

7.1规划协调性分析

7.1.1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和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与《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太平湾热电联产燃煤背压机热电联产工程要求相符。

本规划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要求相符。

本规划与《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要求相符。

本规划与《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热电总规”)规划原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受评规划不在热电总规内容中,由于热电总规2008年已编制完成,编制时间较早,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于2010年正式成立,该上位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区的发展需求,受评规划根据经济区发展情况提出本规划内容,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热电总规的协调和修编,保持与上位规划协调一致性。

本规划与起步区规划在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具体规划内容上存在一定冲突。受评规划热电厂位置、热电厂规划规模与起步区规划内容不一致,环评建议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起步区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7.1.2与相关政策符合性

规划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规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受评规划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符。

受评规划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单台燃煤锅炉蒸发量不小于90吨/时,符合《关于推进全省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中相关要求。

受评规划热电厂远期规模,可实现区域内485t/h工业用汽及1639×104m2的供热需求,供热能力满足1000万m2以上,并且规划拆除分散小锅炉,符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相关精神。

受评规划于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内新建一座热电厂,做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生产生活热源,单台燃煤锅炉蒸发量均大于90吨/小时,符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

将受评规划相关内容与上述要求进行分析比对可知,新建热电厂与大连市蓝天工程符合。

7.1.3规划相容性小结

综上所述,受评规划符合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本规划不在《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内,建议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热电总规的协调和修编,保持与上位规划协调一致性。 本规划在具体规划内容上与《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内容不一致,环评建议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起步区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7.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

(1)供热分区合理性分析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本规划方案满足文件提出的“加快推进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要求,因此规划方案的供热布局是合理的。

(2)热源选址合理性分析

规划在临港新兴产业区西北角建设一座区域热电厂,占地面积23公顷,作为永宁镇和太平新城供热区的工业用汽和采暖热源。热源选址合理。

7.3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规划区热负荷需求及热源可提供的负荷分析见表7.3-1。

表7.3-1 热负荷情况分析

内容

规划区

近期规划

远期规划

q=48.5w/m2

q=48.5w/m2q=53w/m2

规划热负荷

供热面积(万m2)

429

1639

热负荷(MW)

208.07

849.37

工业蒸汽负荷(t/h)

185

485

合计规划年需供热量(万GJ)

174.06

710.55

热源供热能力

年供热量(万GJ)

471.6

1650.6

差值

剩余供热量(万GJ)

+297.54

+940.05

根据分析,热源供热能力可满足规划范围所需热负荷,但剩余供热量较大,环评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负荷发展实际情况调整建设规模。

7.4资源能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7.4.1水资源利用合理分析

水是一种既不可替代、又不可缺少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世界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而且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摇篮。历代著名的城市无不傍水而建,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逐渐发展起来的。水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生存的首要条件,同时亦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人口容量多少的决定因素,还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备前提。

(1)永宁镇水资源量

规划范围内主要有永宁河,南部有界河苇套河。

永宁河流域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河长34.6公里,平均坡度2.14‰,自东向西入渤海。永宁河上游有八一水库,总库容330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52万立方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2.1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境内流域面积约42.48平方公里。

苇套河为规划区与西杨、阎店乡界河,总流域面积约201平方公里,河道总长约18.3公里。其中,规划区内汇流面积约12.2平方公里,交界段河长9.3公里。

根据瓦房店市水资源评价,永宁镇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60万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为161毫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81万立方米。考虑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为217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604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67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38万立方米,总计水资源可利用率约为31%。

(2)土城乡水资源量

土城乡内主要有土城河。土城河流域面积31.4平方公里,河长8.2公里,平均坡度6.7‰,自东向西入渤海。

李小村河流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河长9.05公里,平均坡度4.97‰,自北向南入八一水库。

根根据瓦房店市水资源评价,土城乡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408万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为161毫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78万立方米。考虑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为144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638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504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4万立方米,总计水资源可利用率约为35.8%。

(3)规划中的供水方案

规划中供水方案为热电厂用水由临港新兴产业区净水厂提供,净水厂工程位于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东南角,设计产水量5万m3/d。

(4)水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随着工业区不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净水厂设计产水量会制约区域发展。因此,在工业节水方面,要大力推广和使用工业水重复利用技术,如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回用水系统,不断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环评建议规划热电厂生产用水采用城市再生水,再生水主要用途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及城市杂用水。生产用水可采用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水源,可减少对净水厂的需水量,同时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对地表水体的纳污负荷,减少了废水排放,对水环境有改善作用。

7.4.2煤炭资源利用分析

辽宁省是能源消费大省,根据辽宁省2014年统计年鉴,2013年煤炭消费总量为18310.12万吨,从辽宁省内的煤炭需求看,全省煤炭产量仅占省内煤炭需求的1/2左右,一半以上的煤炭产品由省外调入。

蒙东地区褐煤的煤炭年产能已达到3.5亿吨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煤炭产能将陆续释放。蒙东地区煤炭企业距离辽宁大中城市和辽宁沿海港口较近,并均为新建企业,工艺和设备先进,从业人员较少,煤炭开采成本较低,在煤炭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这些煤炭产品的主要销售方向为辽宁省内的动力煤市场。随着年运量3000万吨运煤专线巴新铁路的建设,未来蒙东地区的煤炭无疑将占领辽宁动力煤市场。

根据辽宁省的煤炭供应局面和外省输入情况以及辽南地区的电力项目的供煤及铁路运输通道情况的初步分析,煤源暂按内蒙霍林河矿区褐煤考虑。

7.5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7.5.1用水水源的不确定性分析

规划热电厂用水由规划净水厂供给,规划净水厂工程位于临港新兴产业区供热区东南角,设计产水量5万m3/d。因此,应落实净水厂的建设进度,加强管网的建设和净水厂的运行与管理,并与净水厂签订协议,保证水质和水量满足规划热源的需求。

7.5.2治理措施与排放标准的不确定性分析

未来的技术进步,将对供热技术,脱硫脱氮及除尘技术带来影响,规划提出的相关规模与技术应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随着人民环境意识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因此规划中对集中供热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必须从严。一旦国家或地方有新的污染治理技术、新的污染控制要求、新的排放标准,规划的热源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7.6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规划问题1:本规划不在《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内。

环评建议: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热电总规的协调和修编,保持与上位规划协调一致性。待本次环评完成后,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列入《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中。

规划问题2:本规划在规划热电厂位置与规模上与《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内容不一致。

环评建议:本规划在修订和实施时要加强与起步区规划的协调一致性,按照起步区规划调整本规划。

规划问题3:由于本规划文本中对供热管网及换热站的规划内容提及较少,规划内容中仅给出设计原则,没有具体供热管网线路走向、规模及换热站的点位数量等内容,因此,环评工作中无法对其合理性展开分析评价。

环评建议:管网和热力站规划是供热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在下一步供热专项规划的修订过程中,完善相应内容。

规划问题4:新建集中供热工程投产后,以售热形式逐步替代采暖锅炉房,对不按要求拆除的锅炉房将依法强制拆除,但规划建设的热电厂仍在筹备阶段,关停分散小锅炉因热电厂没有建设完成,拟拆除锅炉的时限具有不确定性。

环评建议: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锅炉,改用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供暖;其余锅炉必须在规划中期全部拆除。

规划问题5:《关于推进全省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辽政办明电〔2010〕99号)第六条提出:“鼓励从事生产蒸汽、热水等热介质的企业和从事供热经营的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利用污染小、耗能低、运行安全的先进供热方式和设施,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设备。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推广应用地下水源、污水源、海水源热泵技术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规划缺少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规划的内容。

环评建议:建议规划补充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规划区内有条件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鼓励用户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采暖及生活热水、空调热源。如采用水(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电能、天然气采暖技术等。

规划问题6:区域燃煤热电厂用水由规划净水厂供给,设计产水量5万m3/d。环评建议:规划热电厂生产用水采用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水源,减少对净水厂的需水量,加强管网的建设,并与污水处理厂签订协议,保证水质和水量满足规划热源的需求。

规划问题7:本规划提出拟建热源厂所有灰渣均综合利用。但没提出具体的应用对策。

环评建议:应明确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建议规划配套粉煤灰储灰加工产业。

规划问题8:规划期时限较长,规划与区域内项目进展不匹配,负荷增长与规划内容不匹配。

环评建议:热电联产规划作为区域内热电发展总的指导依据以及目标控制依据。具体实施的进度、节奏应根据园区招商以及人口、产业发展的进展情况进行。考虑到产业园区起步阶段负荷较小,一旦进入正轨负荷增长较快的规律,应在规划目标指导下,对于近期和远期规划目标都分解为若干分期实施的较小模块,按照规划预留好后续空间,根据园区实际负荷增长情况依次启动模块,按规划模块化依次实施后续设施。

8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8.1大气污染减缓措施

1、热源厂烟囱高度控制

增加排放高度可以减少地面空气污染程度,烟囱高度主要受污染物源强、当地气象条件和本底浓度影响,应在规划热源厂项目环评时确定合理的热源厂烟囱高度。燃煤锅炉房烟囱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内最高建筑物3米以上,如果锅炉烟囱高度满足不了上述要求,其烟尘、二氧化硫最高排放浓度,应按相应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2、加强燃煤管理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48号)中规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加快现有煤矿洗选设施建设,到2017年底,原煤入洗率达到70%以上。加强煤炭质量监管,限制销售灰份高于16%、发热量小于4000卡/克、硫份高于1%的散煤。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本规划中热电厂禁止燃用含硫份大于1%的煤炭。

3、加强锅炉废气治理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中规定: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①SO2污染控制措施

目前,国内外应用脱硫技术途径有三种: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燃烧前,可以对燃料的含硫量进行控制,如选用低硫燃料、选煤、洗煤、对煤或油进行气化。在燃烧中的控制主要是炉内喷钙,使硫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亚硫酸钙或硫酸钙,与炉渣一起排掉,另外还有流化床锅炉技术。燃烧后主要是对烟气进行脱硫,使烟气达到排放标准。

② NOx污染防治措施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主要有火焰温度、燃烧区段氧浓度、燃烧产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以及燃料含氮量等,尤其是燃烧温度对NOX的生成影响很大。有效控制上述因素是控制NOx生成量的直接手段。规划拟采用流化床出口烟气氮氧化物浓度控制在200mg/Nm3以下,炉内采用SNCR+炉后SCR联合脱硝技术,脱硝效率为85%以上,有效控制NO×排放浓度。

③ 烟尘污染防治措施

规划除尘拟采用高效的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9%,为保证总除尘效率,应采取加强除尘器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除尘器在正常工况下运行,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等措施。

根据前文大气预测计算,本项目近期和远期工程排放的烟尘、SO2和NOx均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表2排放浓度限值。

4、扬尘治理措施

①贮煤库扬尘防治措施

建设封闭式贮煤场,并安装喷淋设备,保持煤堆表面湿润。此外输送煤等易产生扬尘处应采用喷雾降尘。采取这些措施,将控制并减少贮煤库扬尘产生量,改善贮煤库周围环境空气质量。

②输煤设施扬尘防治措施

煤、灰渣、滤渣运输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环境,为此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1)建设单位与承包煤和灰渣运输的单位应签定环境卫生保护协议,严禁承包方超载运输,运煤车辆上应加盖帆布遮挡,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同时运输车厢底部和四周应保持较好的密封性,避免沿途洒落煤粉和灰渣。

2)运输线路沿途居民如发现有车辆随意洒落煤粉和灰渣,可向有关部门或建设单位投诉,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的生活;

3)维护燃煤和灰渣运输线路的路面状况,减少车辆因颠簸而洒落的煤和灰渣,同时安排人员定期清扫煤库和灰渣库进出的路面,并定期对运灰道路进行洒水抑尘;

4)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避免运输车辆通过居民集中区和商业区等敏感区域;

5)在汽车进出煤库的地方以及进出厂门的地方设置车轮清理设施,以免车轮带出煤、灰尘污染地面。

③灰渣库防治措施

灰渣库铺设土工膜截留喷淋导致的渗流灰水,以防止灰水对地下水造成影响;采取调湿碾压措施以减少粉尘的污染;为防止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经过采取上述措施,大大降低了灰渣产生的粉尘和渗滤液对周围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加强培训与管理对于灰渣场实施的措施包括防渗、防尘等要加强管理,使之能够有效地运行。

5.加强宏观管理

本规划实施后,凡在规划集中供热区内的分散供暖锅炉一律拆除,利用集中热源进行采暖。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条件下,确保污染源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严格按照国家、辽宁省相关要求对锅炉及其配套设备、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监督其落实情况。对于规划拟建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的原则,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8.2水污染减缓措施

1、中水回用措施

锅炉连续排污的废水进入除渣系统中的水封槽作为除渣水重复使用。锅炉定期排污的废水悬浮物浓度高、偏碱性、排放时间短,可经沉降后用于脱硫系统的补充水。树脂再生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盐类可用于冲渣、抑尘等。

2、加强污染源控制与管理

规划应对单个污染源加以严格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辽宁省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条件下,确保污染源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新技术的开发,提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于新建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的原则,在管理手段、治理措施等方面应取得环保的意见,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规划热电厂址区和灰场区地下水防污控制,按照“注重源头控制、强化监测手段、污水集中处理、完善应急响应系统建设”的原则,其宗旨是采取主动控制,避免废水泄漏事故及灰场防渗措施失效事故的发生,但若发生事故,则采取应急响应处理办法,尽最快速度处理,严防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按照厂区装置和生产特点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强度和污染物入渗影响地下水的情况,根据不同区域和等级的防渗要求,将厂址区的防渗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

8.3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声源控制措施

①采取工艺先进、低噪声设备,尽量从噪声源头控制,对锅炉及其相关设备,包括锅炉、引风机、鼓风机、水泵等在选型上,应选择振动、噪声较小的产品,即低噪声产品。

②对噪声级较高的设备分不同情况采取隔声、消声、减振及吸声等综合控制措施。如:锅炉安全阀排气口及其它高压蒸汽排气口装设消声器;一次风机、引风机吸风口装设消声器;发电机和水泵等设备外加噪音隔离罩;空冷风机采用低转速风机及低噪声的风机叶片。

③对可能产生噪声的管道,特别是泵与风机连接的管道采取柔性连接的措施,泵与风机基础设减振垫,以控制振动噪声。

2、规划布局

热电厂在规划、位置布局上应充分考虑远离噪声敏感目标。主厂房与敏感点之间至少应保持50m防护距离,并增设绿化隔离带。热电厂内部设备布局上,应将高噪声设备远离厂界布置,使厂界噪声符合相应标准要求。总图布置上将生产区与行政办公、生活区分开,加强绿化,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隔声作用,以及绿化带吸声降噪作用,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锅炉风机噪声控制

一般锅炉风机的噪声在90~95分贝之间,频谱呈宽频带,噪声通过风管传到各设备和房间;透过墙、窗及风管干扰风机附近的房间,以共振形式沿着房屋结构传播,影响房间的安静,污染周围环境。风机噪声的防治可采用消声、隔声、吸声、隔振等措施,如采用消声器消声,设置隔声间和隔声罩,铺设弹性衬垫等。

锅炉排汽装置安装高效消声器,并尽量减少夜间排汽次数,以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

4、换热站噪声控制

循环水泵是换热站噪声主要声源,水泵噪声是水流流动和水泵叶轮的不均匀性产生,换热站噪声扰民的根本原因是水泵振动引起的低频固体噪声随着管道和楼层结构传播的结果。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换热站噪声的影响,换热站位置应首先选择地面,距离居民住宅15m,,若不能满足可采取半地下热力站,水泵建在者距离居民楼较远的地下,距楼房一侧不设置门窗或采用双层玻璃;换热站噪声控制应在采用低噪声水泵的基础上,采取切实的机组、管道和支架隔振措施。

8.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规划热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脱硫石膏和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目前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主要应用在建材行业中,可用于加工熟石膏粉、石膏制品、石膏砂浆、石膏砌块、纸面石膏板、水泥缓凝剂等,部分脱硫石膏与石灰混合作为路基、路面基层的重要填充物,可以极大地提高道路基础的抗压强度。

建议规划热电厂配套建设灰渣、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建材企业,或与当地较大的建材企业签订协议,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使本规划热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及时有效的综合利用。

(2)固体废物存储、运输建议

规划热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应采用密封贮存装置存放,并采用封闭车辆运输。热电厂燃料煤的贮存应采用全封闭的贮煤场,原料煤直接运至封闭煤场。热源厂厂区内应建封闭渣仓,用于贮存锅炉产生的炉渣和除尘器回收的粉煤灰。

为防止煤和灰渣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产生扬尘,煤和灰渣的运输必须采用封闭的运输装置,同时,在受煤斗、卸煤处、贮煤仓、卸渣处等产尘点加设密封罩。灰渣用封闭运渣车运至综合利用单位,外运要及时,外运周期不应长于24小时。运输灰渣车辆应控制车速并尽量不鸣笛;避免夜间运灰;汽车离开厂区和灰场时,应对车身及车轮进行冲洗;大风条件下(风速大于8m/s)停止运灰。

8.5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受评规划中热电厂施工建设会对地面产生扰动,需要采取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植被的恢复和增加,可减轻土壤侵蚀和降低因降雨冲刷地面而产生的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保土保水的功能。在厂区、施工区、运输道路沿线等处实施绿化后,将大大提高地面植被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同时对抵御沙尘、维护附近水体有重要作用。

厂区绿化是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栽草植树具有挡风、除尘、降噪、美化环境等诸多功能,因此应对厂址内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厂区、厂界的绿化工作。厂区四周应尽可能种植高大树木的绿化隔离带,尤其对邻近敏感区厂界一侧形成绿化屏障。一般情况下,树冠矮的乔木比树冠高的乔木防噪声能力大,阔叶树的吸声效果比针叶树好,灌丛的吸声作用更为显著。

遏制水土资源破坏,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土地整治、安全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减轻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减少或避免滑坡的发生,并有利于当地自然景观的恢复或改善。

8.6循环经济方案

规划热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固体废物,如未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与管理,既会对环境带来危害,又浪费了相当一部分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因此本规划环评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环评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8.6.1中水回用方案

本着“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中水,节约新鲜水用量,达到节水目的。应设置统一的污水和中水管网,工程设计中采用先进、成熟、可靠技术,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冷却水系统、燃料系统的冲洗和冲渣等,燃料系统的冲洗用水又可回收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8.6.2灰渣综合利用方案

粉煤灰、灰渣是规划热源最大的固体废物源,目前粉煤灰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作为搀和料,用于商品混凝土等的使用;二是作为原料,用于水泥生产;三是用于新墙材的生产。灰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是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及建筑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回填材料、烧结砖、水泥、混凝土及其掺合料等方面。热电厂将产生的灰渣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再利用,以实现真正、全面的零排放。

8.6.3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方案

建议规划热电厂烟气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法,将烟气中的SO2转化石膏,用于脱硫石膏球或建筑石膏粉生产线,有效解决脱硫石膏堆存占地多、污染大等问题,从而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并且市场前景广阔,综合效益可观。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6.4新型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

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实际情况,对于规划区内有条件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鼓励用户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采暖及生活热水、空调热源。如采用太阳能利用采暖技术、电、天然气采暖等。

8.6.5清洁生产

规划热源要实施清洁生产,要在脱硫除尘除氮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废水要开展中水回用工程,固体废物要进行综合利用,要开展节水、节能措施,提供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要达到《火电行业清洁产生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水平。

8.7环境评价指标

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后的环境评价指标见下表。

表 8.7‑1 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项目

指标

单位

现状

近期

远期

1

能源效益

10000m2建筑面积标煤耗

万t/a

0.72

0.06

0.05

2

集中供热面积比例

%

7

100

100

3

发电标煤煤耗

g/kwh

-

190

185

4

热电比

%

-

354.39

390.23

5

热电厂供热面积占区域总供热面积的比例

%

0

26

78

6

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

60.7

100

100

7

热电厂脱硫效率

%

-

96

96

8

热电厂除尘效率

%

-

99.95

99.95

9

热电厂脱硝效率

%

-

85

85

10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烟尘

t/a

44012.9

12.9

43.4

SO2

4944.6

45.6

152.3

氮氧化物

2524.6

79.6

282.7

11

水环境

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

%

100

100

100

12

水污染物年排放量

m3/a

198000

4468

4468

13

声环境

热源及换热站噪声预测值

dB(A)

80

80

80

14

热源及换热站噪声达标率

%

100

100

100

15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产生量

t/a

85255

67874

226631

16

危险废物处置率

%

50

100

100

17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

0

100

100

18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

75

100

100

19

企业内部中水回用率

%

-

100

100

20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空气达标率

%

80

100

100

21

地表水达标率

%

80

100

100

22

地下水达标率

%

80

100

100

23

声环境达标率

%

100

100

100

从环境评价指标看,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后,对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化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8.8环境准入条件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8.8.1环境准入条件

规划的热电设备及装置应满足以下环境准入条件:

(1)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2)燃煤锅炉蒸发量不小于90吨/小时。

(3)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安装高效除尘器、烟气脱硫设施(取消烟气旁路)和脱硝措施,保证除尘效率达到99.9%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脱硝效率达到60%以上,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

8.8.2规划的热电联产项目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1)热电类项目的原则是“以热定电”,因此应做好供热范围内现有与规划热负荷的调查与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热电比和热效率,杜绝以热电项目名义建设“小火电”项目。

(2)依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号)、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并规定热力网建设资金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不落实的,热电厂项目不予审批。因此,热电类项目应同步落实热网工程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

(3)区域有替代现有分散锅炉或现有企业污染源排放的热电联产项目,当地政府与建设单位应落实相应现有污染源的如期拆除工作;环评文件应根据供热规划中确定的替代现有污染源,进行供热替代环境效益的分析计算及评价,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环境正效益。

(4)明确取代源的取代情况,分析依托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5)明确项目煤质保证措施及要求。

9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9.1环境管理

9.1.1环境管理机构与制度

要建立健全环保制度,设立公司、热电厂和车间的三级环境管理网,把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公司、热电厂、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中,把各项环境保护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队伍。

9.1.2加强培训与管理

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关于操作技能和环保方面的培训,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产生新的污染,防止和减轻扬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居民的污染和危害。

要加强对脱硫、除尘、脱硝设备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要建立技术档案。定期测定脱硫、脱硝及除尘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脱硫、脱硝及除尘设备长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9.1.3节水管理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水的规定,对于生产和生活用水应加强管理,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努力提高工业水的循环利用率。

9.1.4组织运行

对以上环境管理要形成制度化,认真执行。对于环境监测数据资料要收集、保管、存档,作为环境管理依据。

9.2监测计划

根据规划中拟建工程产生污染物的特点,为掌握烟气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及排放量浓度,并为进行烟气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拟安装烟气连续监测装置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在线连续监测,自行监测的环境要素有废水和噪声。监测计划见表9.2-1。

表 9.2‑1 监测计划明细表

序号

类别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1

废气监测

烟气处理装置进、出口

烟尘、SO2、NOx、烟气量、除尘及脱硫、脱硝效率、汞及其化合物

在线连续监测,人工定期抽样校核

煤场和贮渣场周界

粉尘

每月一次

2

废水监测

厂区总排口

pH、SS、CODCr、氨氮

每季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3

噪声

各主要设备、厂界、换热站

Leq、L10、L50、L90

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两天,每天昼夜各一次

加强环保监测,做好监测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流失情况档案,及时与环境管理部门沟通,保证实现环境目标。

9.3跟踪评价

9.3.1跟踪评价的目的

跟踪评价的主要目的为:

(1)分析规划建设过程中与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相符程度;

(2)评价规划实施后实际的环境影响程度;

(3)优化和改进规划及环评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