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

2
案例 旁白 策略 預告 彈性的 擴大 情緒 小遊戲 稿 看過許多家長及現場教師們的分享經驗, 您一定也有許多寶貴的教養經驗或教學法寶, 期待也邀請您一起在「小蝸牛」中呈現, 讓您可貴的心情點滴與愛的燃燒,繼續延續下去。 文:裕民國小巡迴輔導教師 陳思宇 小博士是大班生,有過動、衝動特質的 孩子,平常與小博士聊天時,小博士常會口是心 非、以說反話的方式回應老師;巡輔老師在入園時, 將小博士與另一班的個案,抽離進小組遊戲,在過 程中儘管小博士遊戲輸了,他很在意、很生氣,在 結束遊戲前的心情分享,仍使用說反話的方式回應: 我很開心、那只是一個遊戲吧! 有一次巡輔老師告知二位小朋友:每一個人, 有不同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此時小博士指著生氣的 圖卡說:「生氣是不對的」,於是巡輔老師、班級 老師與家長一同晤談有關小博士的情緒需求~~ 介紹需要搜尋的物品, 說明遊戲規則,老師會 將目標物藏在某處,當 鬼的幼兒要依其他幼兒 的拍手聲音/點頭搖頭/ 微笑生氣表情等不同層 次的方式去尋找到目標 物,練習觀察他人的表 情。 聽聲/看人辨位 利用不同情緒的圖卡, 或透過短文故事、一個 主角遇到不同事件忽喜 忽悲的故事,請幼兒們 依主角當下的情緒狀況, 選擇站在畫寫著開心、 生氣、難過等區域,並 分享為什麼這樣覺得。 情緒陸海空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於稿件中註明服務單位(學校)、姓名及聯絡方式。 「小蝸牛報報」將因有您的參與而更加精彩、豐富。 民國105年期別 截稿日期 春季號 夏季號 秋季號 牽手來作伴-談家長團體 手攜手,早療資源支持我 105.02.01 105.05.01 105.08.01 溝通你我他 冬季號 105.11.01 與學校教育共舞 若已經在情緒問題發生的當下,孩子可能處於情緒高 峰時會難以立即平復,建議仍然可以先讓他至安全地方進 行宣洩,有時也請允許孩子進行適當的宣洩,待稍微平復 後再進行轉移、溝通或教育。 班級中有一位情緒問題的幼兒,或多或少也會影響了 班級中其他的孩子,我很喜歡小狀元的班級教師跟我分享, 有時當小狀元處於情緒失控狀態,他們會拿紙箱或籃子給 小狀元坐在裡面哭泣跟冷靜,有天小狀元在班級裡又開始 情緒失控哭泣,自己跑去拿了角落中的籃子坐在裡面哭, 此時班上幼兒好奇地看向小狀元,教師們請幼兒們先暫時 不要去關注小狀元,此時班級中另名小女生─小璇說: 對啊!不要看他,每個人都有讓自己不要哭的方法。多麼棒的一句話啊!顯示了孩子們的包容,也是我們在班 級宣導裡可以灌輸給孩子們的觀念,因為情緒調節與控制 往往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到改善的,不如就大家一起來討論、 探索,相互支持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吧! 小狀元是個中班輕度自閉症的小男生,就讀於國 小附設幼兒園混齡班,長得白白淨淨,大大的眼睛, 身材瘦瘦的,超級可愛又帥氣,所以我們都超愛他的, 但小狀元受限於自身的障礙,當環境突如其來的改變, 他無法理解、無法接受卻不懂得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感 受時,就是情緒失控的開始,在情緒問題發生前就是 情緒訓練與預防的開始: 文:成州國小巡迴輔導教師 吳芳淑 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會經歷不同的情緒,有快樂、 難過、生氣、害怕……等,其實每個情緒都是正常的, 而它呈現出我們內心對週遭環境的反應。情緒被描述為 針對內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產生的突發反應,持續時 間很短,包含語言、生理、行為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 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 )。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 的內心反應,所以這每個內心反應(情緒)應該都是正 常的、也應是被自我所接納的。 大人有時會有生氣的反應,自己也覺得很正常,但 在面對教養孩子時,看到孩子生氣的行為,可能會告訴 他:你愛生氣是不好的、是不對的,這樣會沒有朋友喔! 當大人這樣做時,可能會產生二種情況:一種是孩子仍 然愛生氣、另一種可能孩子會出現壓抑情緒的情形,因為 孩子接收到的訊息……「生氣是不對的」,所以孩子生氣 時會壓抑它,而行為就容易呈現說反話現象……明明看 起來很生氣,嘴巴上仍然會說「我沒有生氣喔!」。 以上述案例中的小博士,巡輔老師並不是要他當下 強迫自己要接受負向情緒,而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示範 大人也會有難過、生氣、緊張……等情緒,讓他瞭解到 這些情緒表現都是正常的;並且協同班級老師和家長進 行晤談,瞭解在教養的過程中,家長是否常常對小博士 表達出「愛生氣是不對的行為」,而慢慢形成他對生氣 的錯誤想法。 生氣、難過……都應該是人正常的反應,重要的是 產生這些情緒時,我們要如何處理、紓解它,好讓我們 在經歷這些情緒歷程時,減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或負向 的影響。所以大人在面對生氣、難過時,會使用合適的紓 發情緒方式,如:口語表達出我們的生氣、難過的情緒、 或是透過運動,減少負向情緒所產生的負向能量,大人 會找到合適的管道來紓解情緒壓力。然而發展遲緩兒因 身體、心理仍在發展和學習,有負向情緒時,較難進行 情緒表達、或情緒的自我調控,需要主要照顧者來協助 共同調控幼兒的負向情緒,以下介紹Gross 的情緒調控策 略模式,在大人協同調控孩子情緒時,可做為參考。 Gross 1998 )前事的情緒調控策略包含:情境選 擇、情境修正、注意力轉移、認知改變、及反應調整的策 略。例如:幼兒不喜愛剪頭髮,大人要帶他去剪頭髮時,情 境選擇策略是指可以選擇常去的理髮院,讓熟悉的理髮 師幫幼兒剪頭髮,減少幼兒害怕、生氣的情緒反應。若 常去的理髮院剛好沒開店,這時大人可做的是情境修正 策略,在當下有開店的二家理髮院中,選擇其中一家,空 間可能較寛敞、理髮師較和善、有耐心的來幫幼兒剪頭 髮,以減少激發幼兒負向情緒產生。 如果無法進行情境選擇和情境修正時,可以進行注 意力轉移策略,例如:請理髮院打開電視,讓幼兒看他 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緩和幼兒情緒。 而認知改變是指:改變幼兒對所處情境的評估,改變他 如何思考所處情境,如:讓幼兒知道到這家的理髮師很 會剪特殊造型,剪完頭髮後,他或許可以變成自己喜歡 卡通主角的帥模樣。在剪完頭髮後,幼兒有情緒產生時, 使用反應調整策略來調整、修正其情緒經驗。 大人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有時會生氣,那小孩在生活 中出現生氣的反應,也是正常的情形。只是小孩生氣時 可能還無法自我調節情緒,需要大人協助來調控他的情 緒,不要對孩子有錯誤的期待,認為他們可以自己調控 情緒。幼兒是從大人與他們互動時,在大人的示範和同 理中,學習到如何調控、管理自己的情緒!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搜尋日期 2015 9 26 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3%85%E7%BB%AA Gross, J. J., & Thompson, R. A. (2007). Emotion regulation: Conceptual foundations. In J. J. Gross (Ed.), 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 (1th ed., pp. 3-24). New York: The Guilford. 孩子有時候對於情境的理解或自身的情緒覺察都 尚未完善,於是在日常中可隨時多利用配音的方 式,好好的向個案說明情境中的狀況,包含個案 開心、生氣時都可以替他表達他現在的情緒是如 何。 預告很重要、預告很重要、預告很重要,因為 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對於堅持度高、適 應度低的孩子,環境中即將有的改變、第一次 生活規範或活動規則的建立與說明對這些孩子 來說是無與倫比的重要,但孩子很聰明了,往 往會試探成人的底線,所以當已經預告行為後 果了就請務必徹底執行。 自閉症的孩子幾乎都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因 為小狀元座位是2號,所以上廁所一定要使用第 2個小便斗,洗手一定要洗第2個水龍頭,隨著 孩子在學校適應穩定後,教師的介入就可以開始 了,用預告的、用強迫的或用增強物吸引注意, 讓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物,洗手可以洗第3個水龍 頭,小便斗可以用第4個等等,當孩子的彈性變 大、固著行為降低,對於環境的變化接受度就 可以提升,情緒的穩定度相對也會提高。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利用團體、小組甚至是個人的 方式進行簡單的情緒小遊戲,幫助孩子覺察自己 的情緒、他人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讓自己不要哭的方法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 親愛的家長、老師您好 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人:龔雅雯 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人:龔雅雯 總編輯:李幼安 編:林文生 總編輯:李幼安 編:林文生 編輯群:賴荷婷、陳玟希、張家瑜、張惠雯、盧鳳瑜 蔡文翎、林筠甄、楊沛綺 編輯群:賴荷婷、陳玟希、張家瑜、張惠雯、盧鳳瑜 蔡文翎、林筠甄、楊沛綺 設計印刷:龍藝科技有限公司 設計印刷:龍藝科技有限公司 新北市學前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http://tpcprsec.kidedu.ntpc.edu.tw 中華民國94年12月創刊 新北市學前特教季刊 新北市學前特教季刊 104 冬季號 冬季號 104 情緒停看聽 情緒停看聽 1主題文章 4主題文章

Transcript of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

Page 1: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 的內心反應,所以這每個內心反應(情緒)應該都是正

案 例

旁白策略

預告

彈性的擴大

情緒小遊戲

徵稿啟示

看過許多家長及現場教師們的分享經驗,

您一定也有許多寶貴的教養經驗或教學法寶,

期待也邀請您一起在「小蝸牛」中呈現,

讓您可貴的心情點滴與愛的燃燒,繼續延續下去。

文:裕民國小巡迴輔導教師 陳思宇

 小博士是大班生,有過動、衝動特質的孩子,平常與小博士聊天時,小博士常會口是心

非、以說反話的方式回應老師;巡輔老師在入園時,將小博士與另一班的個案,抽離進小組遊戲,在過程中儘管小博士遊戲輸了,他很在意、很生氣,在結束遊戲前的心情分享,仍使用說反話的方式回應:我很開心、那只是一個遊戲吧!  有一次巡輔老師告知二位小朋友: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此時小博士指著生氣的圖卡說:「生氣是不對的」,於是巡輔老師、班級

老師與家長一同晤談有關小博士的情緒需求~~

介紹需要搜尋的物品,說明遊戲規則,老師會將目標物藏在某處,當鬼的幼兒要依其他幼兒的拍手聲音/點頭搖頭/微笑生氣表情等不同層次的方式去尋找到目標物,練習觀察他人的表情。

聽聲/看人辨位

利用不同情緒的圖卡,或透過短文故事、一個主角遇到不同事件忽喜忽悲的故事,請幼兒們依主角當下的情緒狀況,選擇站在畫∕寫著開心、生氣、難過等區域,並分享為什麼這樣覺得。

情緒陸海空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於稿件中註明服務單位(學校)、姓名及聯絡方式。「小蝸牛報報」將因有您的參與而更加精彩、豐富。

民國105年期別 截稿日期

春季號

夏季號

秋季號

主 題

牽手來作伴-談家長團體

手攜手,早療資源支持我

105.02.01

105.05.01

105.08.01

溝通你我他

冬季號 105.11.01與學校教育共舞

  若已經在情緒問題發生的當下,孩子可能處於情緒高峰時會難以立即平復,建議仍然可以先讓他至安全地方進行宣洩,有時也請允許孩子進行適當的宣洩,待稍微平復後再進行轉移、溝通或教育。

  班級中有一位情緒問題的幼兒,或多或少也會影響了班級中其他的孩子,我很喜歡小狀元的班級教師跟我分享,有時當小狀元處於情緒失控狀態,他們會拿紙箱或籃子給小狀元坐在裡面哭泣跟冷靜,有天小狀元在班級裡又開始情緒失控哭泣,自己跑去拿了角落中的籃子坐在裡面哭,此時班上幼兒好奇地看向小狀元,教師們請幼兒們先暫時不要去關注小狀元,此時班級中另名小女生─小璇說:「對啊!不要看他,每個人都有讓自己不要哭的方法。」多麼棒的一句話啊!顯示了孩子們的包容,也是我們在班級宣導裡可以灌輸給孩子們的觀念,因為情緒調節與控制往往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到改善的,不如就大家一起來討論、探索,相互支持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吧!

  小狀元是個中班輕度自閉症的小男生,就讀於國小附設幼兒園混齡班,長得白白淨淨,大大的眼睛,身材瘦瘦的,超級可愛又帥氣,所以我們都超愛他的,但小狀元受限於自身的障礙,當環境突如其來的改變,他無法理解、無法接受卻不懂得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就是情緒失控的開始,在情緒問題發生前就是情緒訓練與預防的開始:

文:成州國小巡迴輔導教師 吳芳淑

  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會經歷不同的情緒,有快樂、難過、生氣、害怕……等,其實每個情緒都是正常的,而它呈現出我們內心對週遭環境的反應。情緒被描述為針對內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產生的突發反應,持續時間很短,包含語言、生理、行為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的內心反應,所以這每個內心反應(情緒)應該都是正常的、也應是被自我所接納的。

  大人有時會有生氣的反應,自己也覺得很正常,但在面對教養孩子時,看到孩子生氣的行為,可能會告訴他:你愛生氣是不好的、是不對的,這樣會沒有朋友喔!當大人這樣做時,可能會產生二種情況:一種是孩子仍然愛生氣、另一種可能孩子會出現壓抑情緒的情形,因為孩子接收到的訊息……「生氣是不對的」,所以孩子生氣時會壓抑它,而行為就容易呈現說反話現象……明明看起來很生氣,嘴巴上仍然會說「我沒有生氣喔!」。

  以上述案例中的小博士,巡輔老師並不是要他當下強迫自己要接受負向情緒,而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示範大人也會有難過、生氣、緊張……等情緒,讓他瞭解到這些情緒表現都是正常的;並且協同班級老師和家長進行晤談,瞭解在教養的過程中,家長是否常常對小博士表達出「愛生氣是不對的行為」,而慢慢形成他對生氣的錯誤想法。

  生氣、難過……都應該是人正常的反應,重要的是產生這些情緒時,我們要如何處理、紓解它,好讓我們在經歷這些情緒歷程時,減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或負向的影響。所以大人在面對生氣、難過時,會使用合適的紓發情緒方式,如:口語表達出我們的生氣、難過的情緒、或是透過運動,減少負向情緒所產生的負向能量,大人會找到合適的管道來紓解情緒壓力。然而發展遲緩兒因身體、心理仍在發展和學習,有負向情緒時,較難進行情緒表達、或情緒的自我調控,需要主要照顧者來協助共同調控幼兒的負向情緒,以下介紹Gross的情緒調控策略模式,在大人協同調控孩子情緒時,可做為參考。

  依Gross(1998)前事的情緒調控策略包含:情境選擇、情境修正、注意力轉移、認知改變、及反應調整的策略。例如:幼兒不喜愛剪頭髮,大人要帶他去剪頭髮時,情境選擇策略是指可以選擇常去的理髮院,讓熟悉的理髮師幫幼兒剪頭髮,減少幼兒害怕、生氣的情緒反應。若常去的理髮院剛好沒開店,這時大人可做的是情境修正策略,在當下有開店的二家理髮院中,選擇其中一家,空間可能較寛敞、理髮師較和善、有耐心的來幫幼兒剪頭髮,以減少激發幼兒負向情緒產生。

  如果無法進行情境選擇和情境修正時,可以進行注意力轉移策略,例如:請理髮院打開電視,讓幼兒看他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緩和幼兒情緒。而認知改變是指:改變幼兒對所處情境的評估,改變他如何思考所處情境,如:讓幼兒知道到這家的理髮師很會剪特殊造型,剪完頭髮後,他或許可以變成自己喜歡卡通主角的帥模樣。在剪完頭髮後,幼兒有情緒產生時,使用反應調整策略來調整、修正其情緒經驗。

  大人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有時會生氣,那小孩在生活中出現生氣的反應,也是正常的情形。只是小孩生氣時可能還無法自我調節情緒,需要大人協助來調控他的情緒,不要對孩子有錯誤的期待,認為他們可以自己調控情緒。幼兒是從大人與他們互動時,在大人的示範和同理中,學習到如何調控、管理自己的情緒!

參考資料:維 基 百 科 。 搜 尋 日 期 2 0 1 5 年 9 月 2 6 日 , 取 自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3%85%E7%BB%AA

Gross, J. J., & Thompson, R. A. (2007). Emotion regulation: Conceptual foundations. In J. J. Gross (Ed.), 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 (1th ed., pp. 3-24). New York: The Guilford.

孩子有時候對於情境的理解或自身的情緒覺察都尚未完善,於是在日常中可隨時多利用配音的方式,好好的向個案說明情境中的狀況,包含個案開心、生氣時都可以替他表達他現在的情緒是如何。

預告很重要、預告很重要、預告很重要,因為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對於堅持度高、適應度低的孩子,環境中即將有的改變、第一次生活規範或活動規則的建立與說明對這些孩子來說是無與倫比的重要,但孩子很聰明了,往往會試探成人的底線,所以當已經預告行為後果了就請務必徹底執行。

自閉症的孩子幾乎都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因為小狀元座位是2號,所以上廁所一定要使用第2個小便斗,洗手一定要洗第2個水龍頭,隨著孩子在學校適應穩定後,教師的介入就可以開始了,用預告的、用強迫的或用增強物吸引注意,讓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物,洗手可以洗第3個水龍頭,小便斗可以用第4個等等,當孩子的彈性變大、固著行為降低,對於環境的變化接受度就可以提升,情緒的穩定度相對也會提高。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利用團體、小組甚至是個人的方式進行簡單的情緒小遊戲,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他人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讓自己不要哭的方法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

親愛的家長、老師您好

出 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人:龔雅雯

出 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人:龔雅雯

總編輯:李幼安

主 編:林文生

總編輯:李幼安

主 編:林文生

編輯群:賴荷婷、陳玟希、張家瑜、張惠雯、盧鳳瑜

蔡文翎、林筠甄、楊沛綺

編輯群:賴荷婷、陳玟希、張家瑜、張惠雯、盧鳳瑜

蔡文翎、林筠甄、楊沛綺

設計印刷:龍藝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印刷:龍藝科技有限公司

新北市學前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http://tpcprsec.kidedu.ntpc.edu.tw

中華民國94年12月創刊

新北市學前特教季刊新北市學前特教季刊

年104冬季號

冬季號104年

情緒停看聽情緒停看聽

1 主 題 文 章

4 主 題 文 章

Page 2: 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而小孩生氣是不對的呢?一組反應(維基百科,2015)。既然它是一個面對事件 的內心反應,所以這每個內心反應(情緒)應該都是正

小王子案例

執行方法如下表

情緒行為問題的分析

介入策略 我的省思

與小王子一同學習情緒管理

文:新北市忠義國小附設幼兒園 施慧慈

  小王子是一位就讀大班的發展遲緩兒童,第一次見到他時,覺得他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不會主動跟陌生的老師說話,詢問他問題也鮮少積極回應,大多都是繼續玩著自己的玩具。但是隨著巡迴輔導的次數越來越多,我經常陪伴在小王子的身邊一直跟他聊天、加入他的遊戲,漸漸的他卸下心防,開始會以行動來釋出善意(如:主動拿玩具給你、拉你的手想跟你一起玩),溝通的動機也越來越高,會主動跟老師分享他感興趣的事物。

  當我和小王子漸漸成為朋友時,觀察到他在「社會互動」方面很需要被協助,小王子似乎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他經常為了引起同學的注意,而不適當的碰觸對方(如:搶同學的碗、用指甲抓同學的腳),有時候,也會因為上課無聊,將腳伸直碰觸前方同學的背,或是拍打隔壁的同學,當同學大叫或是告狀時,他會露出開心的笑容。我也觀察到小王子是個自尊心比較高的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如果自己輸了,或是對方不按照他的遊戲規則玩,他就會很生氣的與對方發生言語和肢體上的衝突,也會刻意中斷正在進行的遊戲(如:推倒正在玩的疊疊樂),他對於自己想要的玩具,會直接拿取,而未顧及同學正在玩,需要有禮貌地詢問。雖然每一次老師們當下都很慎重地處理了,但是小王子卻很容易忘記老師的提醒,時間久了班上的小朋友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相處。

  為什麼小王子會出現上述的行為問題呢?我想每一個行為問題會反覆的出現,必然有孩子選擇維持它的原因,讓我們先來想想他背後的動機(功能)吧!國內學者鈕文英綜合國內外文獻,歸納出行為問題的功能涵蓋以下四種:取得內在刺激、取得外在刺激、逃避內在刺激和逃避外在刺激。我從上述四種功能對小王子的行為問題進行觀察與分析後,推測出以下可能原因:

  在小王子大班上學期時,我與班級教師一起針對上述行為功能的分析結果,給予了座位調整(前事策略介入)、社交技巧和專注力訓練(正向行為的教導),以及建立增強制度(後果處理策略)……

等策略的協助。學期結束前,雖然個案的情緒行為問題沒有完全消失,但是他有微小的進步了,增強制度的建立,能幫助他在特定的作息活動時表現出正向行為。下學期因為小王子即將就讀國小一年級,為了幫助他進入國小後能與同儕建立良好的關係,降低發生衝突的頻率,我與班級教師決定聚焦,以「小組遊戲介入」的方式來幫助他學習正向的社會互動技巧、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幫助他在成人協助下結交更多的朋友。

一、對於社交技巧能力不佳的孩子,小組的遊戲介入能幫助他們先在小團體中學習如何與同儕互動、模仿同儕的正向行為、增進遊戲的技巧,以及學習情緒管理等能力,但是要將學習結果類化回到班級的大群體中,則還需要一些漸進的策略介入和引導,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繼續共同努力。

二、行為問題的處理不容易的地方就在於除了行為背後的動機外,還有孩子自己的性格、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等非教育可以立即改變的影響因素,會影響著老師們的介入成效,但是即使改變不容易,我們仍然不能放棄每一位孩子,相信我們帶給孩子們的正向教導,就像一顆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有一天在眾多真心愛孩子的老師們手中,會開花結果。

無聊 獲得內在刺激

情緒宣洩——同學破壞他的物品、同學排隊排到他的位置 逃避內在刺激

小王子的專注力與社會互動技巧不佳、口語表達較為被動,以及個性比較好強等因素,也使得他容易出現「肢體動作」快於「口語表達」的情形。

其他因素

行為問題與動機 行為功能類別

直接拿取想要的玩具 獲得外在刺激 (特定∕物理刺激)

搶同學的碗想聽對方大叫 獲得外在刺激(社會刺激)

遊戲輸了 逃避外在刺激(特定∕物理刺激)

時間

遊戲內容

進行方式

介入過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介入結果與

問題發現

從四月份起,每兩週一次進行小組的遊戲介入課程,一次30~40分鐘,共進行4次。

選擇可多人一起進行的規則性遊戲,如:買賣遊戲、記憶轉轉盤、記憶棋、FUNNY BUNNY、動物牌、疊疊樂等。

小王子玩『疊疊樂』輸了,會大叫並且拍打桌子,經提醒後能平靜下來,但是連續輸2-3次,他生氣的情緒會反應在配合度或其他的行為上,如:不願意幫忙蓋積木、刻意將疊到一半的積木推倒、踩友伴的腳等。

小王子與友伴一起玩『動物牌配對』,他和同學各贏了一場遊戲,結束時,他說:「耶!我們兩個都贏了,都開心。」下課前,我請兩位小朋友跟對方說一句好聽的話(可以是感謝的事情),小王子在同學示範後,很認真的想,並且說出:「謝謝ooo每天在遊戲場陪我玩。」

小王子與友伴一起玩「6色空間記憶棋」,第一與第二回合皆抽中想要的顏色棋子,因此非常開心。本次遊戲小王子會主動稱讚同學的表現,如:同學抽中棋子,他會說「讚啦!ooo,你有進步喔!」,如果不小心得罪同學也會主動道歉「對不起!ooo(同學的名字)。」今日同學幫忙他抽到想要的棋子,提醒小王子要道謝,他會很真誠的說:「謝謝ooo,謝謝!謝謝!謝謝!」。

小王子與友伴一起聽繪本故事-「我贏了!我輸了!」,以及一起玩『FUNNY BUNNY』。小王子聽完故事後,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輸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但是詢問他:「輸了怎麼辦?」,他會模仿其他同學的答案,回答說:「輸了又沒關係,遊戲好玩就好了。」今日,當小王子旋轉蘿蔔讓老師或是同學的兔子掉到洞裡,他會大聲的笑,此時老師會說出輸的人的感受:「我已經輸了,你又笑我,這樣我會更難過」,剛開始他沒有特別的感覺,後來很認真的告訴他「輸的人真的會難過」,他能停止大笑,安靜下來進行遊戲。

(1)前兩次的小組課程先安排2位小朋友(含個案)與巡輔教師共同遊戲,第三次開始增加人數至3人(有時候巡輔教師不加入遊戲,從旁進行引導)。同儕的選擇經過與班級教師討論,決定選擇中大班、情緒穩定且對個案包容接受度高的友伴。

(2)遊戲開始前,先請小王子介紹同學給施老師認識,例如:對方的姓名、年級、興趣……等,如有不了解之處,引導小王子詢問對方。

(3)教師說明遊戲規則,並且討論遊戲當中會有輸贏,如果輸了很難過,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4)開始進行規則性遊戲。(5)學習單:遊戲結束後,引導孩子分享過程中自己滿意或不滿意的地方、自己的心情、若有負向的情緒該

如何處理?最後,老師給予回饋。

一、在抽離的情境下,小王子與大班情緒比較穩定的同學一起遊戲,他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能模仿一些正向的語言或是互動技巧,但是回到班級情境中,遇到年紀較小的孩子或是個性也比較強勢的同學,彼此還是容易發生語言和肢體上的衝突,在班級中的類化效果有限。

二、本學期五月初時,小王子進步很多,開始會在大班的銜接課程中,主動幫助同學、借同學物品,整體的專注力與上課配合度都有明顯進步。但是到了五月底,他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再次頻繁的出現,整體表現不穩定。

  小王子是一位就讀大班的發展遲緩兒童,第一次見到他時,覺得他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不會主動跟陌生的老師說話,詢問他問題也鮮少積極回應,大多都是繼續玩著自己的玩具。但是隨著巡迴輔導的次數越來越多,我經常陪伴在小王子的身邊一直跟他聊天、加入他的遊戲,漸漸的他卸下心防,開始會以行動來釋出善意(如:主動拿玩具給你、拉你的手想跟你一起玩),溝通的動機也越來越高,會主動跟老師分享他感興趣的事物。

  當我和小王子漸漸成為朋友時,觀察到他在「社會互動」方面很需要被協助, 小王子似乎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他經常為了引起同學的注意,而不適當的碰觸對方(如:搶同學的碗、用指甲抓同學的腳),有時候,也會因為上課無聊,將腳伸直碰觸前方同學的背,或是拍打隔壁的同學,當同學大叫或是告狀時,他會露出開心的笑容。我也觀察到小王子是個自尊心比較高的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如果自己輸了,或是對方不按照他的遊戲規則玩,他就會很生氣的與對方發生言語和肢體上的衝突,也會刻意中斷正在進行的遊戲(如:推倒正在玩的疊疊樂),他對於自己想要的玩具,會直接拿取,而未顧及同學正在玩,需要有禮貌地詢問。雖然每一次老師們當下都很慎重地處理了,但是小王子卻很容易忘記老師的提醒,時間久了班上的小朋友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相處。

冬季號104年 冬季號104年 3 主 題 文 章2 主 題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