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39
灣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效意識之影響 6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對其政治功意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對其政治功意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對其政治功意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對其政治功意 之影響 之影響 之影響 之影響:以 2004 年總統選舉為例 年總統選舉為例 年總統選舉為例 年總統選舉為例 王靖興 王靖興 王靖興 王靖興 * 王德 王德 王德 王德 ** 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美國利諾州大學政治與政府系 碩士 教授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國內學術界近年來對政治功意了詳的研,是,這 些文多半是將政治功意當自變數,以檢視其對政治參的 影響。對於政治參是會進選民的政治功意,則甚少研。 尤有進者,有選舉結果是會影響選民政治功意的文, 幾乎不存在。本文以 2004 年總統選舉為例,將政治功意當依 變數,以研選民的票行為以及選活動的參,是會進 人的政治功意。本文的發現指出,上述兩活動的確會影響 人的外在功意,是其影響力並不是基於票行為或選活動 本,而是在「選舉活動的參」以及「選舉的結果」兩項因素互 動下所產生的。也就是,民眾的政治參行為必須主觀期望的 論使的資料採自「2002 年至 2004 年『選舉與化調查』 三年研究規劃(III ): 國 九 十 三年 總 統大 選 調 案」(TEDS 2004P)。「灣選舉與化調查」(TEDS)的總集人為國政治 大學黃紀教授, TEDS 2004P 為針對 2004 總統大選執行之年度計畫, 計畫持人為東吳大學黃秀端教授,計畫執行位為:東吳大學政 治學系暨研究所、國中大學意調查研究中,及國灣 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供資料協助, 時論之內容將作者自行負責。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灣政治學》第十一卷第一,頁 69-107 2007 6 版。

Transcript of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Page 1: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6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以以以以 2004 年總統選舉為例年總統選舉為例年總統選舉為例年總統選舉為例

王靖興王靖興王靖興王靖興* 王德育王德育王德育王德育**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與政府系

碩士生 教授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國內學術界近年來對政治功效意識作了詳盡的研究,但是,這

些文獻多半是將政治功效意識當作自變數,以檢視其對政治參與的

影響。對於政治參與是否會增進選民的政治功效意識,則甚少研究。

尤有進者,有關選舉結果是否會影響選民政治功效意識的文獻,更

幾乎不存在。本文以 2004 年總統選舉為例,將政治功效意識當作依

變數,以研究選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助選活動的參與,是否會增進個

人的政治功效意識。本文的發現指出,上述兩種活動的確會影響個

人的外在功效意識,但是其影響力並不是基於投票行為或助選活動

本身,而是在「選舉活動的參與」以及「選舉的結果」兩項因素互

動下所產生的。也就是說,民眾的政治參與行為必須與主觀期望的

本論文使用的資料採自「2002 年至 2004 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III):民國九十三年總統大選民調案」(TEDS

2004P)。「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的總召集人為國立政治大學黃紀教授,TEDS 2004P 為針對 2004 總統大選執行之年度計畫,計畫主持人為東吳大學黃秀端教授,計畫執行單位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國立中正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以及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作者感謝上述機構及人員提供資料協助,同 時 本 論 文 之 內 容 將 全 由 作 者 自 行 負 責 。 電 子 信 箱 :

*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頁 69-107,2007 年 6 月出版。

Page 2: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70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結果相一致時,才會明顯地增加其政治功效意識。單純的投票行為

或助選活動本身,並不會有任何影響力。此外,民眾的政治參與行

為,無論所支持的對象是否當選,都對受訪者的內在政治功效意識

沒有影響。

關鍵詞: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投票行為

壹壹壹壹、、、、前言前言前言前言

在政治學的研究中,政治功效意識(political efficacy)一

直是歐美學者所關注的議題(Abramson 1983; Abramson and

Aldrich 1982)。被界定為「個人認為其政治行為對於整個政治

過程能夠產生影響力的感覺」(Campbell, Gurin, and Miller 1954,

188),政治功效意識被視為是民眾政治參與的一個預測指標,

也是民眾評價政府與本身政治能力的重要依據。因此,政治學

者通常認為政治功效意識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民眾參與政治

事務的意願,也會影響一個民主體制運作的正當性。也就是

說,當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愈高時,他們愈會認為和政治體系

的聯繫很密切。對於執政者而言,統治基礎的正當性也將愈形

穩固。正由於政治功效意識不僅會影響到民眾的政治參與,也

會影響到一個民主體制運作的正當性,政治功效意識遂成為近

代民主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因此受到廣泛的重視。無怪

乎 Abramson(1983, 135)認為,「在民眾政治態度的研究上,

政治功效意識是僅次於政黨認同,最被廣泛研究的一個主題。」

隨著民主化的浪潮在台灣展開,國內學術界近年來也對政

治功效意識,作了詳盡的研究。例如吳重禮、湯京平、黃紀

(1999)探討政治功效意識的測量方式;陳義彥、陳陸輝(2002)

Page 3: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進行跨時的分析,以及探討其與政治信

任感、民主價值的關係;黃信豪(2004)研究政治功效意識是

否會增進選民的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張卿卿

(2002)與黃信豪(2005)探討媒體使用及原生的省籍背景,

及政黨認同與統獨立場等政治價值對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但

是,這些文獻多半是將政治功效意識當作自變數,以檢視其對

政治參與的影響。國內學界對於政治參與如何影響選民的政治

功效意識,則甚少研究。有鑑於此,本文將政治功效意識當作

依變數,以探討政治行為(亦即政治參與)對政治態度(亦即

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力。也就是檢視選民的投票及參與助選

活動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個人的政治功效意識。不過,將如下

文所闡述,由於資料上的限制,本文僅定位為一初步的研究

(preliminary study),其結論是暫時性的(tentative)。並期待

日後有更完整的資料,以複驗本文所檢證的假設。

全文的章節安排如下:第二節將檢閱有關政治參與和政治

功效意識間關係的文獻,以為本研究設定一個理論架構,並提

出研究假設;第三節說明研究資料,概念測量與本文所運用的

研究方法;第四節進行資料分析與解釋,以檢証台灣民眾的政

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為何;最後,第五節提出結語

與討論。

貳貳貳貳、、、、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

在 Campbell 等 學 者 提 出 政 治 功 效 意 識 的 概 念 之 後

(Campbell et al. 1954, 187),這個概念的意涵及其相關議題就

受到美國政治學界的廣泛討論。在日後的研究中,美國學界不

Page 4: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72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僅發現政治功效意識乃是影響美國選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因

素,政治功效意識這個概念也被進一步地區分為兩個層面

(Acock, Clarke, and Stewart 1985; Asher 1974; Balch 1974;

Converse 1972; Craig 1979; Craig and Maggioto 1982; Lane 1959;

Niemi, Craig, and Mattei 1991)。一個層面是「內在功效意識」

(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而另一個則是「外在功效意識」

(ex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前者是指個人自認為有能力瞭解

和有效參與政治的信念,也就是個人認為自己是否有影響政治

過程能力的認知;後者則是指個人對於政府機關回應其需求的

信念,也就是個人和政治體制互動過程中是否能獲得回應

(responsiveness)的感受。

關於政治功效意識和政治參與之間的因果關係,學界有不

同的看法和討論。不過,普遍的共識為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會

對其政治參與產生影響,並且在經驗研究上有較一致的發現,

亦即個人的政治功效意識愈高時,其政治參與的意願就愈大。

例如 Almond 與 Verba 的跨國比較研究發現,自認為政治能力

愈高者,在政治涉入與行為上也表現的愈積極,愈關心政治事

務,也愈願意與他人討論政治(Almond and Verba 1963)。Shaffer

對美國六零和七零年代總統選舉投票率的下降進行研究,發現

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低落是造成低投票率的主因之一(Shaffer

1981)。Abramson 和 Aldrich 的研究也指出,美國民眾的選舉

參與之所以會降低,與其政黨認同的弱化以及對政府回應力的

失望有關(Abramson and Aldrich 1982)。而對政府回應力的感

受,正是測量外在功效意識的一項指標。

上述這些研究皆認為民眾的政治態度會對其政治行為產

Page 5: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73

生影響,然而政治行為是否會對政治態度有所影響呢?美國學

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採取「工具說」(instrumental

perspective),認為政治參與乃是為了達到某一政治目標的手段

(Parry 1972; Salisbury 1975)。「工具說」者強調,社會資源的

分配通常是不平等的,而這些不平等的分配會導致個人或是團

體之間的衝突。也正因為政治權力在資源再分配的過程中扮演

一個重要的角色,個人與團體就必須透過參與政治活動來取得

權力,以防止自己權益上的損失,並且增進本身的福祉。從這

個觀點來看,政治參與的目的乃是在促使執政者對選民負責,

產生所要的政策結果,以增進選民個人的利益。因此採取「工

具說」的學者,通常視資源分配的衝突為政治過程的核心,並

且強調選舉權的擴大以及民眾投票的動員。

採取「工具說」的學者也從政府的觀點來說明政治參與。

他們認為政治參與除了是人民影響政府權力運用的工具外,也

是政府「操控」(manipulate)選民政治態度的手段。例如,

Ginsberg 和 Weissberg(1978)就認為政治參與的重要功能是

在增進民眾對於政府權威的順從,以及政治體制的合法性。因

為透過選舉,人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政府再造過程中所做的貢

獻,從而提升他們對政府的向心力。Ginsberg 和 Weissberg 在

檢閱相關的文獻時也發現,這個觀點通常反應在對極權國家的

研究。這些文獻顯示極權國家的菁英往往運用選舉來動員人

民,以促進他們對政治體系的凝聚力。然而,政治參與對人民

政治向心力的影響並不限於極權國家,即使是在民主國家中,

相關的研究也顯示選舉不僅可以疏解民眾對於政府施政的不

滿,同時也可展現選民乃是一個共同體,一起追求一個美好的

Page 6: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74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未來,從而提升政治體系的合法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瞭解採取「工具說」的學者,通常視

政治參與為人民影響政府權力運用的工具,或是執政者用來動

員民眾支持的一個機制。他們對於政治參與是否會影響選民的

政治功效意識,則甚少著墨。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文獻中

演申出「工具說」者在這方面的立論。首先,因為政治參與是

增進個人利益以及產生所欲政策的工具,當政府的政策可以形

成預期的結果時,個人的外在功效意識就可能提高。如果政府

的回應無法滿足需求時,將會造成個人對政治體制的疏離,或

是某種程度的不滿(Salisbury 1975)。其次,上面提及政府菁

英往往運用政治參與來動員人民的支持,使選民感受到他們在

政府再造過程中的貢獻,從而提升他們對政府的向心力。從這

個觀點來看,因為動員式的政治參與主要是在增進民眾對於政

府權威的順從,所以政治參與並不會對個人的內在功效意識產

生影響。因此,從「工具說」演申出的立論是認為,政治參與

對選民的外在功效意識有正面的影響,但對其內在功效意識則

沒有影響。

除 了 「 工 具 說 」 以 外 , 有 些 學 者 採 取 「 發 展 說 」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認為政治參與在本質上可以提升

選民的公民特質(Finkel 1985; 1987; Parry 1972)。採用「發展

說」的學者通常不談政治參與的工具性功能。他們以 Rousseau

與 John Stuart Mill 的理論為基礎,強調政治參與的價值乃在於

對個人的自我實現與發展。他們視政治參與為一種政治教育,

甚至是一種道德教育。政治參與不僅有助於民眾發展出積極的

態度以及民主的特質,例如社群意識的培養與自我政治能力的

Page 7: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75

提升,政治參與也可以提升個人對政治體制和政治過程的滿意

度。從「發展說」的觀點來看,政治參與不僅是人民保障自身

利益的一項工具,更重要的是具有提升公民特質的功能,因此

對於選民的內在功效意識具有正面的影響。

不過,學者對「發展說」的研究似乎有相互矛盾的發現。

Finkel(1985)以美國的民調資料來探討政治參與和政治功效

意識之間的交互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hip)時發現,內在和

外在功效意識可以促進政治參與,然而政治參與卻只會對外在

功效意識產生正面的影響,亦即投票以及助選活動的參與有助

於提升外在功效意識,但是對於內在功效意識則沒有明顯的影

響。之後,Finkel(1987)研究西德民眾的政治參與對政治功

效意識的影響時,則得到相反的結果,發現政治參與確實會對

內在功效意識產生正面的影響,因而肯定了「發展說」所演申

出來的假設。雖然 Finkel 的兩項研究有不同的結論,但是一項

重要的發現是 Finkel 注意到不同型態的參與活動,對選民的政

治態度會有不同的影響。也就是說,他發現西德民眾內在功效

意識的提升不是因為他們的投票行為,而是基於他們的助選活

動。Finkel 認為這是因為助選活動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與時

間,因而可以增加選民對政治過程的瞭解,促進他們與其他人

的互動,並發展出緊密的人際關係,從而提升影響政治的自信

力。

總之,上述的「工具說」與「發展說」都假定政治參與對

政治功效意識有正面的影響。這或是因為政府的回應滿足了個

人需求所造成的,或是因為政治參與有助於民眾發展出積極的

態度以及民主的特質。因此,從「工具說」與「發展說」所推

Page 8: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76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演出的假設是,只要是政治參與活動-不論是投票或是助選,

也不論所支持的候選人是否當選-都應對個人的政治功效意

識具有正面的影響力。相對於這種「只要參加,不問結果」的

假設,Clarke 和 Acock(1989)提出了「結果說」,他們以美

國三次選舉的民調為資料,發現如果一個選民積極支持的候選

人,在選戰中獲得勝利的話,則個人的內在與外在功效意識都

會相對的提高。內在功效意識之所以會提高,乃是選民會因此

認為自己比較瞭解政治事務。因為這也顯示自己具有影響政治

過程的能力,從而會提升選民的外在功效意識。同時,選民會

相信所支持的候選人,在當選後會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反應,因

而也有助於提升選民的外在功效意識。反之,如果個人所支持

的候選人在選戰中失敗的話,則這兩種政治功效意識都會降

低。簡言之,「結果說」是認為政治參與對個人功效意識的影

響,乃是「參與」與「結果」互動下所產生的。相對於上述的

「只要參加,不問結果」的假設,這是一項「要參加但也要結

果」的假設。不過,Clarke 和 Acock 也發現,選舉結果對外在

功效意識的影響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內在功效意識是一種

自我的認知,與選民的個人特質有密切關聯。由於個人特質通

常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內在功效意識因此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

態。相反的,外在功效意識乃是與政治過程是否回應個人需求

的認知相關。因為一個社會的政治過程會隨選舉結果而有變

化,個人的外在功效意識也因此會受到較大的影響。1

1 除了上述假設以外,Clarke 和 Acock 另外也提出「純粹結果」(pure

outcomes)的假設。也就是說,即使個人沒有投票或積極參與助選活動,只

要自己所偏好的候選人在選戰中獲得勝利的話,則個人的內在與外在政治功

效意識都會相對的增高。因為資料的關係,本研究無法檢測這項假設。基於

Page 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77

上述的三種學說為研究政治參與和政治功效意識的關係

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當台灣跨過民主化的門檻,進入民主

的鞏固期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因素影響台灣選民的政治

功效意識?而這三種有關政治參與和政治功效意識的學說究

竟何者適用於台灣?台灣歷經早期的威權統治,八零年代末的

民主萌芽,以及九零年代的民主轉型、發展和鞏固,在每一個

階段中,隨著民主政治的進展,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意識也日

漸滋長。經驗研究顯示,民眾的政治參與對於台灣民主政治的

發展是有正面的幫助,然而政治參與的後果對民眾政治功效意

識具有何種影響呢?換言之,政治參與對於台灣民眾而言究竟

只是促使政府對人民負責,獲取資源的工具而已?亦或是可以

進而內化並提升民眾的公民意識和德行?亦或是隨著選舉勝

負的結果而影響其政治功效意識的波動?因此,本研究整合

「工具說」、「發展說」與「結果說」,而從兩方面來探討政治

參與和政治功效意識的關係:第一、單純只就民眾有無投票、

有無參與助選活動,來探討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的影

響;第二、著重在政治參與的對象是否最後勝選-亦即投票對

象是否為當選者、是否參與當選者的助選活動-來檢視政治參

與對於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如此可以區別兩者對於民眾

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是否有所不同。基於上述的討論,本文提

出以下八項假設:

假設一:參與投票有助於個人內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台灣民眾對總統選舉的熱衷程度很高,以致近年總統大選的投票率皆在八成

以上。這一高投票率現象反應在資料上,則是未投票人的樣本數太少,以致

無法正確的檢證相關的假設。

Page 10: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78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假設二:參與投票有助於個人外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假設三:參與助選活動有助於個人內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假設四:參與助選活動有助於個人外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假設五:投票給當選者有助於個人內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假設六:投票給當選者有助於個人外在功效意識的提升。

假設七:參與當選者的助選活動有助於個人內在功效意識

的提升。

假設八:參與當選者的助選活動有助於個人外在功效意識

的提升。

參參參參、、、、研究資料與概念測量研究資料與概念測量研究資料與概念測量研究資料與概念測量

上述「工具說」、「發展說」與「結果說」的對比,特別是

在「結果說」上的演申,對我們在政治功效意識的研究上,具

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因為傳統上學界一向認為投票行為以及助

選活動的參與,對個人的政治功效意識具有強化的作用。如果

上述與選舉「結果」相關的假設在經驗上為真,則會反駁傳統

上學界對政治功效意識的瞭解。可惜的是,這些假設僅曾以美

國選舉資料檢證過(Clarke and Acock 1989),還沒有在其他民

主政治體系中做有系統地察驗。這種研究之不足,其實是可以

瞭解的,因為相關的假設,最好是以定群追蹤研究(panel study)

來檢證。然而定群追蹤研究耗資較巨,資料取得不易(黃紀

2005),無怪乎在這方面的研究不多。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

調查研究:2004 年總統選舉」(以下簡稱 TEDS 2004P)所蒐集

的定群追蹤樣本為例,總數不過 505 個受訪者。因為許多變數

均有遺漏值,在建構出一個合乎理論需求的模型後,所剩之固

定樣本數往往不及 200 個,造成檢證的結果非常不穩定,因此

Page 11: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79

無法獲得可信的結論。2

所幸 TEDS 2004P 所蒐集的 1823 個獨立樣本,應可以作為

分析的資料,來檢證上述的假設。因為 TEDS 2004P 是在 2004

年總統大選後所執行的計畫,雖然有關投票與助選活動的資訊

乃是基於受訪者的回憶,但是如果我們假定政治功效意識的變

化是在這些活動發生之後,相關變數與政治功效意識間的因果

關係就可以建立。當然,這樣的研究設計仍不脫其運用橫斷面

資料的本質,與具有準實驗設計的定群追蹤研究設計相比,後

者的可信度顯然較高。因此本文僅定位為一初步的研究,其結

論是暫時性的,並期待日後有更完整的資料,以複驗本文所檢

證的假設。

基於上述對假設與資料的討論,本研究以 TEDS 2004P 中

下列的訪問題目來測量民眾的外在與內在功效意識:3

1. 我們一般老百姓對政府所作所為,沒有任何影響力。

2. 政府官員不會在乎我們一般老百姓的想法。

3. 政治有時候太複雜了,所以我們一般老百姓實在搞不

懂。

在這三個題目中,第一題和第二題是用來測量民眾的外在

功效意識,變數名稱分別登錄為「影響政治的能力」和「政府

回應力」。而第三題-「瞭解政治事務的能力」-則是用來測

量民眾的內在功效意識。由於這三個題目是以負面陳述的方式

2 關於 TEDS 2004P 固定樣本抽樣與執行,請參閱陳光輝、劉從葦 2005。

3 TEDS 2004P 調查研究的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請參閱附錄。

Page 12: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80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表達,在資料的編碼上,則把不同意的反應編為「高政治功效

意識」,而同意的反應編為「低政治功效意識」兩項。前者編

碼為 1,而後者為 0,其餘「拒答」等無反應選項皆歸為遺漏

值。

而在自變數部分,民眾的投票行為和助選活動則包括「有

無投票」、「遊說他人投票」、「表達支持」、「投給當選者」、「幫

當選者遊說投票」以及「對當選者表達支持」。前四項變數依

序以下列題目來測量:

1. 在這一次(三月二十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有很多

人去投票,也有很多人因各種原因沒有去投票,請問

您有沒有去投票?

2. 在今年總統選舉期間,您有沒有遊說別人投票給某位

候選人或某個政黨?

3. 請問您有沒有表達對某一候選人或政黨的支持,例如

參加競選遊行、造勢活動、配戴標誌或懸掛旗幟,或

者是其他方式?

4. 請問您投票給哪一組候選人?

此四項變數皆登錄為虛擬變數,並以 1 表示曾在大選中投

票、投給當選者、遊說他人投票或曾參與其他助選活動,其餘

「拒答」等無反應選項皆歸為遺漏值。最後兩項變數分別以「遊

說他人投票」和「表達支持」與「投給當選者」的相乘積來建

構。

當然,「幫當選者遊說投票」以及「對當選者表達支持」

的變數運作並不是很理想的,因為 TEDS 2004P 的題目都僅指

名「某位候選人」或「某個政黨」,而非特定候選人或政黨。

Page 13: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81

嚴格來說,我們並不能確定受訪者所指稱的遊說對象即是所支

持或投票的對象,尤其是該屆選舉同步舉辦公投,選民參與遊

行造勢並非獨為總統選舉。但是下面三個理由應可說明這項運

作的合理性:一、從認知理論上來看,個人的行為通常有其一

致性,否則將無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因此選民通常會投票

給自己積極助選的候選人;二、2004 年總統大選是一項競爭非

常激烈的選舉,民進黨的陳水扁與呂秀蓮僅以 0.22%的差距勝

選,4 極度的競爭性將更強化選民言行一致的傾向;三、經驗

研究顯示民進黨「公投綁大選」的策略成功地動員了其支持

者,但也清楚地區隔了台灣的選民,因此 2004 年總統大選中

選民是否支持公投與其投票傾向有相當的一致性(Huang

2004)。綜上所述,本文有關「幫當選者遊說投票」以及「對

當選者表達支持」的變數運作,雖不理想但仍算合理。

除了上述本研究所要探討的主要自變數之外,尚有其他因

素也會對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產生影響。首先,在個人社會背

景變數方面,Campbell 等人的研究指出,民眾的性別、年齡、

族群、以及教育程度會影響其政治功效意識。也就是男性高於

女性;白人高於黑人;南部區域的民眾低於其他區域的民眾

(Abramson 1983; Campbell et al. 1954)。Carmines 和 Baxter 也

針對美國黑人和白人青少年政治功效意識的差異進行研究,發

現不同族群在政治功效意識上的差異乃是源自於知識程度上

的差異。其研究進一步指出,一旦控制了知識上的差異後,族

群和政治功效意識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關係存在(Carmines and

4 見中央選委會 2004。

Page 14: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82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Baxter 1986)。Bennett 的研究也指出,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

因為擁有詮釋和瞭解政治的能力,因此相較於教育程度較低的

民眾而言,傾向擁有較高的政治功效意識(Bennett 1986, 96)。

其次,許多研究也指出民眾的主觀認知因素,例如政黨認同以

及對於政府的施政評估,會影響其政治功效意識。亦即對執政

黨愈認同,或對於政府的施政愈滿意的民眾,其政治功效意識

也就愈高(黃信豪 2005; Balch 1974; Campbell et al. 1954;

Finkel 1985; Niemi et al. 1991)。

最後,另有一些相關研究指出媒體的收視會對政治功效意

識產生影響。Newhagen(1994)的研究指出,非裔美國人暴露

在資訊性媒體節目的時間愈長,有助於提高其內在功效意識。

相反地,若非裔美國人暴露在娛樂性節目的時間愈長,則會降

低其內在功效意識。國內方面,張卿卿針對民眾媒體使用對其

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單獨考慮報

紙新聞暴露程度、報紙新聞注意程度、電視新聞暴露程度,以

及電視新聞注意程度等四個變數的情況下,報紙新聞的暴露程

度與電視新聞的注意程度會降低民眾的內在功效意識。不過,

當所有媒體使用變項同時列入考量時,各項單一媒體的暴露或

注意程度則皆不會對民眾的內在功效意識產生影響。大眾傳播

媒體之所以會對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產生影響,原因在於大眾

媒體扮演著資訊傳遞的角色,提供政治資訊給民眾。一旦民眾

對於政治事務愈瞭解,則會提高政治能力的認知,因此民眾對

於媒體的使用有助於其內在功效意識的提升(張卿卿 2002)。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大眾媒體對於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影響在

考慮其他更重要的變數,例如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

Page 15: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83

之後,其影響力可能就不會那麼明顯。

由上述可知,民眾的個人社會背景因素、主觀認知因素以

及媒體收視頻率都會對其政治功效意識產生影響。因此,本研

究將下列因素納入分析:民眾的統獨立場、收視傳播媒介的頻

率、教育程度、性別與年齡。5 除了年齡以外,這些因素都進

一步再編碼為若干虛擬變數登錄。統獨立場編碼為「支持統一」

與「支持獨立」兩變數,而以偏好維持現狀者為對照組。6 民

眾收視傳播媒介的頻率則細分為對「電視」、「call-in 節目」與

「報紙」接觸的頻率,以每日接觸三十分鐘以上編碼為高頻

率,否則編碼為低頻率。受訪者的教育程度則以受過大學與專

科教育以上者編入「大專教育程度以上」,受過高中或高職教

5 因為本研究中的自變數大多編碼為虛擬變數,本文因此除了運用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以外,還以迴歸係數的標準誤大小以及變數間的 kappa

值,來檢定變數間的共線性問題。kappa 值有似相關係數(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但 kappa 值是用來測量類別變數間的相關程度。雖然上述討論

顯示許多其他因素也應納入模型之中,但是這些因素彼此高度相關,展現嚴

重的共線性。首先,泛藍政黨認同與泛綠政黨認同的 kappa 值高達-1.0,泛

藍政黨認同與「投給當選者」以及與施政評估的 kappa 值也達-0.94 與-0.58。

「投給當選者」與施政評估的 kappa 值也有 0.59。相關的 VIF 值都大於 4,

表示這些變數間有極高的共線性。因此,本文將這些變數排除。從表四與表

五中可知,在排除這些變數後,標準誤都非常小,多在 0.35 以下,相關的

VIF 值也都小於 4。因此,共線性的問題並不會影響本研究的結論。有關 VIF

與 kappa 值的運用,讀者可分別參見 Fox 1991 以及 Ryan 1997。

6 本文以 TEDS 2004P 中的 N2 題目來測量民眾的統獨立場。在編碼方面,

題目原本分為六類:「盡快統一」、「盡快獨立」、「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

「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以及

「永遠維持現狀」。本文在分析時將這一變數編碼成兩個虛擬變數:(1)「支

持統一」:包含「盡快統一」和「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2)「支持獨

立」:包含「盡快獨立」、「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和「永遠維持現狀」。並

以「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當作對照組。

Page 16: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84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育者編為「高中職教育程度」,受過國中教育者編入「國中教

育程度」,並以國小教育程度以下者(含)為對照組。性別是

以女性為對照組來設定「男性」的虛擬變數,而「年齡」則以

受訪者受訪時所報知的年齡為測量的依據。

在分析方法上,由於本研究對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測量是

屬於二分之依變數(binary dependent variable),因此以勝算對

數(logit)模型來分析(Long 1997)。7 簡言之,此模型的等

式為:

==

==Ω

)0Pr(

)1Pr(ln)(ln

xy

xyX α + Xββββ

)(ln XΩ 是對事件發生的條件機率比所取的對數,α 是常

數,X 是代表自變數的向量,而 ββββ 是代表迴歸係數的向量。

7 因為 TEDS 2004P 的問卷中,關於政治功效意識的測量方式是採用同意到

不同意的四分類方式,論者或認為本文可以 Ordinal Logit Model 分析。但是

如果以 Ordinal Logit Model 分析,許多迴歸係數會違反 Parallel Regression

Assumption,例如「投給當選者」與「支持獨立」兩變數的迴歸係數在統計

測試中皆高度顯著。Long 和 Freese(2003)建議在此情形下應以其他統計

模型來分析資料,但是若以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分析,其結果複雜,不

易解釋。尤其是當分類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時,尋

求一適當、易懂、並有意義的比較基點,誠非易事。因此,本研究將政治功

效意識的三個題目編碼為二分變數,並以 Binary Logit Model 進行分析。

Page 17: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85

肆肆肆肆、、、、資料分析與解釋資料分析與解釋資料分析與解釋資料分析與解釋

綜合以上所言,本研究的依變數共有三個:也就是測量內

在功效意識的「瞭解政治事務的能力」,以及測量外在功效意

識的「影響政治的能力」和「政府回應力」,因此在進行分析

時,將各自分開討論。表一初步描繪 2004 年總統大選後,台

灣民眾的內在與外在功效意識。值得注意的是,有 80%的受訪

者認為他們並不瞭解政治事務,顯示台灣選民的內在功效意識

相當的低。這可能是因為台灣近年多次憲改以及朝野嚴重對

立,使得國內政壇事務令人目不暇給。而在外在功效意識方

面,超過 60%的受訪者自認對政治具有影響力,可是他們對政

府是否會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反應,則是相當分歧的。具有高功

效意識與低功效意識者幾乎各半,無分軒輊。

表一表一表一表一::::民眾政治功效意識分布表民眾政治功效意識分布表民眾政治功效意識分布表民眾政治功效意識分布表

內在政治

功效意識

外在政治

功效意識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影響政治

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低政治

功效意識 80.5%

35.7% 48.8%

高政治

功效意識 19.5%

64.3% 51.2%

有效

樣本數 1695

1614 1594

遺漏值 128 209 229

總樣本數 1823 1823 1823

資料來源: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4P)。

Page 18: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86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表二與表三進一步檢視政治功效意識與其他主要變數間

的關係。從表二卡方( 2χ )檢定的統計顯著性來看,台灣民

眾的內在與外在功效意識與其是否投票並沒有關係,因為所有

與投票與否的卡方值都不顯著。雖然和參與助選活動相關的卡

方值有一半在統計上顯著,但是從列聯表中百分比的分布來

看,參與助選活動的受訪者與未參與助選活動者,其內在與外

在功效意識上的差異似乎不大。相反的,表三中所列的卡方值

在統計上都顯著,列聯表中百分比的分布也有較大的差異,特

別是在政府的回應力一項上有極顯著的不同。這顯示台灣民眾

的內在與外在功效意識的高低,會因為所支持的候選人是否當

選而有所變動。然而這些相關性是否是虛假的(spurious)?

也就是說,在控制其他相關變數後,台灣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

與其政治參與間的相關性是否仍會存在?下文將以勝算對數

模型來答覆這些問題,結果詳列在表四與表五中。表四是關於

投票與否以及是否參與助選活動,對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影

響,而表五則是民眾是否投給當選者以及為當選者助選的分析

結果。8

8 統計模型分析的結果顯示,Pseudo R

2 值皆不高,因此論者可能會對本研

究的統計模型設定有所疑慮,然而對於 Pseudo R2 值是否為測量模型解釋力

的有效指標在學界曾引起廣泛的爭論。大約在 20 年前,美國學者即對 R2值

的問題有一番論戰(King 1986; 1991; Lewis-Beck and Saklaban 1991; Luskin

1991)。Gary King 在 1986 與 1991 就特別說明須小心解釋 R2,因為低 R2並

不表示模型的不妥。他甚至明白指出“R2 measures no parameter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parameter it does estimate is not at all helpful in

choosing a particular model specification.”(1991, 1051)。尤有甚者,“there is

no statistical theory behind the R2 statistic. Thus, R2 is not an estimator because

there exists no relevant population parameter. All calculated values of R2 refer

only to the particular sample from which they come.”(1986, 676)。在討論類

別變數分析時,Long 和 Freese 也特別強調大的 Pseudo R2值並不表示就是

Page 1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87

表二表二表二表二::::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

瞭解政治事務的

能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沒有 75.7% 24.3% 144 有無投票

有 80.9% 19.1% 1547

X2 =2.238

d.f.=1 p> .05

沒有 81.8% 18.2% 1258 遊說他人

投票 有 76.8% 23.2% 431

X2 =5.113

d.f.=1 p< .05

沒有 81.4% 18.6% 1395 表達支持

有 76.5% 23.5% 293

X2 =3.841

d.f.=1 p> .05

影響政治

的能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沒有 39.3% 60.7% 135 有無投票

有 35.4% 64.6% 1473

X2 = .815

d.f.=1 p> .05

沒有 37.9% 62.1% 1190 遊說他人

投票 有 30.0% 70.0% 417

X2 =8.430

d.f.=1 p< .01

沒有 37.0% 63.0% 1323 表達支持

有 30.7% 69.3% 283

X2 =4.013

d.f.=1 p< .05

一個好的統計模型。他們說,“there is no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selecting a

model that maximizes the value of a given measure results in a model that is

optimal in any sense other than the model having a larger(or, in some instances,

smaller)value of that measure.”(2003, 88)。這些學者都強調,模型的選擇

應從理論與迴歸係數的顯著性著手。亦即這些論證皆顯示,低的 Pseudo R2

值並不表示模型的不妥,而高的 Pseudo R2值也並不表示就是一個好的統計

模型。

Page 20: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88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表二表二表二表二::::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續續續續))))

政府回應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沒有 51.2% 48.8% 121 有無投票

有 48.5% 51.5% 1467

X2 = .327

d.f.=1 p> .05

沒有 50.9% 49.1% 1175 遊說他人

投票 有 42.7% 57.3% 412

X2 =8.160

d.f.=1 p< .01

沒有 49.8% 50.2% 1303 表達支持

有 44.5% 55.5% 283

X2 =2.599

d.f.=1 p> .05

資料來源: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4P)。

表三表三表三表三::::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不是 82.9% 17.1% 589 投給當選者

是 76.7% 23.3% 686

X2 =7.425

d.f.=1 p< .01

沒有 81.1% 18.9% 1066 幫當選者

遊說投票 有 71.4% 28.6% 206

X2 =10.165

d.f.=1 p< .01

沒有 80.6% 19.4% 1135 對當選者

表達支持 有 71.6% 28.4% 134

X2 =5.960

d.f.=1 p< .05

影響政治的

能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不是 37.8% 62.2% 572 投給當選者

是 31.4% 68.6% 637

X2 =5.410

d.f.=1 p< .05

沒有 36.8% 63.2% 1008 幫當選者

遊說投票 有 22.2% 77.8% 198

X2 =15.594

d.f.=1 p< .001

沒有 35.9% 64.1% 1076 對當選者

表達支持 有 23.6% 76.4% 127

X2 =7.537

d.f.=1 p< .01

Page 21: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89

表三表三表三表三::::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政治功效意識與主要變數關係之分析((((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續續續續))))

政府回應力

主要自變數 低 高 樣本數 檢定結果

不是 62.2% 37.8% 563 投給當選者

是 36.3% 63.8% 640

X2 =80.558

d.f.=1 p< .001

沒有 52.8% 47.2% 1005 幫當選者

遊說投票 有 25.6% 74.4% 195

X2 =48.360

d.f.=1 p< .001

沒有 51.5% 48.5% 1069 對當選者

表達支持 有 23.4% 76.6% 128

X2 =35.915

d.f.=1 p< .001

資料來源: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4P)。

首先,由表四可知,和投票與否以及助選活動相關的迴歸

係數在統計上都不顯著,這表示台灣民眾在選舉過程中的政治

參與,對於其內在和外在功效意識都沒有任何影響。雖然過去

的經驗研究顯示,政治功效意識高的台灣民眾比較會參與政治

活動,但是本文的發現則指出,反之並不然。也就是說,投票

以及助選活動的參與並不會增加台灣選民的政治功效意識。這

項結果是與前述的假設一、二、三與四都相左的。

而對政治功效意識有一致影響力的是選民的教育程度。受

過大專教育以上的民眾,其內在和外在功效意識的勝算機率比

(odds ratio),是受國小以下教育民眾的 2.08 到 2.61 倍。即使

是受過高中職教育或國中教育的選民,其外在功效意識的勝算

機率比,也比受國小以下教育的民眾高出 62.6%到 125.5%。統

獨立場也對台灣民眾的政治功效意識有影響,但其影響力僅限

於選民對「政府回應力」的感受。支持統一的民眾在這方面的

政治功效意識,其勝算機率比要比支持現狀的民眾低 29.4%,

但是支持獨立的民眾對政府回應力的感受,則要比支持現狀的

Page 22: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90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民眾高 50.7%。這種差異可能是支持獨立的民眾在意識型態上

與執政黨(民進黨)比較接近,在政策偏好上也較一致,因此

對於政府的回應力感受較高。相反的,支持統一的民眾與執政

黨在政治立場上差異較大,因此會反射出政府並不會對民眾要

求做出回應的想法。

表四表四表四表四::::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

瞭解政治事務的

能力

影響政治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Coeff. O.R. Coeff. O.R. Coeff. O.R.

(S.E.) (%change) (S.E.) (%change) (S.E.) (%change)

投票

行為

有去

投票 -.323 .72 .128 1.14 -.048 .95

(.254) (-27.6%) (.223) (13.7%) (.215) (-4.6%)

競選活

動參與

遊說

投票 -.052 .95 .087 1.09 .190 1.21

(.164) (-5.1%) (.143) (9.1%) (.135) (21.0%)

表達

支持 .257 1.29 .065 1.07 .161 1.18

(.184) (29.3%) (.165) (6.7%) (.155) (17.5%)

統獨

立場

支持

統一 -.065 .94 -.041 .96 -.348* .71

(.210) (-6.3%) (.167) (-4.0%) (.162) (-29.4%)

支持

獨立 .300 1.35 .242 1.27 .410** 1.51

(.160) (35.0%) (.136) (27.4%) (.128) (50.7%)

Page 23: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91

表四表四表四表四::::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有無投票))))

((((續續續續))))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影響政治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Coeff. O.R. Coeff. O.R. Coeff. O.R.

(S.E.) (%change) (S.E.) (%change) (S.E.) (%change)

媒體收

視頻率

電視 .036 1.04 .285* 1.33 .083 1.09

(.168) (3.7%) (.139) (33.0%) (.132) (8.7%)

Call-in

節目 .329* 1.39 -.093 .91 -.237 .79

(.168) (39.0%) (.143) (-8.9%) (.136) (-21.1%)

報紙 .189 1.21 .002 1.00 .067 1.07

(.166) (20.8%) (.147) (.2%) (.139) (6.9%)

教育

程度

大專

以上 .960** 2.61 .845*** 2.33 .735** 2.08

(.303) (161.1%) (.219) (132.9%) (.217) (108.4%)

高中職 .571 1.77 .813*** 2.25 .486* 1.63

(.300) (77.0%) (.213) (125.5%) (.210) (62.6%)

國中 .161 1.17 .791** 2.21 .342 1.41

(.338) (17.4%) (.231) (120.6%) (.225) (40.8%)

性別

男性 .497** 1.64 -.203 .82 .004 1.00

(.147) (64.3%) (.122) (-18.4%) (.115) (.4%)

年齡 -.004 1.00 -.009 .99 .003 1.00

(.006) (-.4%) (.005) (-.9%) (.005) (.3%)

樣本數 1291 1291 1291

LRX 2 60.99 58.64 45.34

自由度 13 13 13

p 值 .000 .000 .000

Pseudo-R2 .047 .035 .025

資料來源: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4P)。

說 明:***:p<.001;**:p<.01;*:p<.05。

Page 24: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92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在大眾傳播媒介方面,對於民眾內在功效意識具有影響力

的並非是電視和報紙,而是政論性的 call-in 節目。也就是說,

每日收視 call-in 節目達三十分鐘以上的民眾,會認為自己更瞭

解政治事務。前文曾經嘗試說明為何大多數的台灣選民都感到

政治事務難以瞭解,這裡的發現似乎可為這一解釋提出間接的

佐證。前面提及,台灣選民之所以會有較低的內在功效意識,

可能是因為國內近年多次憲改以及朝野嚴重對立,使得一般民

眾對國內政壇事務感到難以理解。因為政論性的 call-in 節目對

國內政治往往會有較深入的探討,因此經常收視這類性質節目

的民眾會自認為比較瞭解政治事務。

在外在功效意識方面,只有電視收視頻率會對民眾影響政

治的自信力產生影響。報紙與政論性的 call-in 節目都不具影響

力。也就是說,看電視選舉新聞多的民眾,比較會認為自己對

政治具有影響力。另外,如同過去的研究結果一樣,男性相較

於女性而言,通常自認為對於政治事務比較瞭解,但是男性與

女性的受訪者在「影響政治的能力」和「政府回應力」兩方面

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最後,「年齡」此一變數對民眾的政

治功效意識不具任何影響力。

表五顯示台灣民眾對當選者的支持和政治功效意識間相

關性的分析。從迴歸係數的顯著性來看,將票投給當選者以及

為當選者助選等活動,對受訪者的內在功效意識並沒有影響。

誠如前面所述,內在功效意識是一種自我的認知,與選民的個

人特質有密切關聯。由於個人特質通常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相

對於外在功效意識而言,內在功效意識則較為穩定,鮮少會因

為選舉或是短暫的政治事件而產生變化。但是表五顯示,在「政

Page 25: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93

府回應力」的感受上,支持當選者與支持落選者的受訪者之間

有很明顯的差異。仔細來看,將票投給當選者以及曾幫當選者

助選的受訪者,要比支持落選者的民眾,比較會認為政府會對

其要求做出回應。兩者在政府回應力的感受上,其勝算機率比

相差 65%到 149%。但是在「影響政治的能力」這一項上,「投

給當選者」以及「對當選者表達支持」在統計上並不顯著。整

體來說,這些發現與前述的假設五與假設七相左,但是與假設

六與假設八部份相合。

表五表五表五表五::::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元勝算對數模型元勝算對數模型元勝算對數模型

((((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影響政治

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Coeff. O.R. Coeff. O.R. Coeff. O.R.

(S.E.) (%change) (S.E.) (%change) (S.E.) (%change)

投票行為

投給當

選者 .399 1.49 .193 1.21 .911*** 2.49

(.205) (49.0%) (.169) (21.3%) (.164) (148.6%)

競選活

動參與

.010 1.01 .412 1.51 .501* 1.65

幫當選

者遊說

投票 (.237) (1.0%) (.231) (50.9%) (.219) (65.0%)

.125 1.13 .266 1.31 .568* 1.77

對當選

者表達

支持 (.264) (13.3%) (.266) (30.5%) (.260) (76.6%)

Page 26: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94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表五表五表五表五::::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

((((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續續續續))))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影響政治

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Coeff. O.R. Coeff. O.R. Coeff. O.R.

(S.E.) (%change) (S.E.) (%change) (S.E.) (%change)

統獨立場

支持統一 -.208 .81 -.184 .83 -.288 .75

(.252) (-18.8%) (.194) (-16.8%) (.193) (-25.1%)

支持獨立 .177 1.19 -.005 .99 .069 1.07

(.189) (19.4%) (.164) (-.5%) (.158) (7.1%)

媒體收

視頻率

電視 .036 1.04 .216 1.24 -.001 1.00

(.190) (3.7%) (.159) (24.1%) (.155) (-.1%)

Call-in

節目 .407* 1.50 -.122 .89 -.180 .84

(.187) (50.2%) (.161) (-11.5%) (.157) (-16.5%)

報紙 .120 1.13 -.086 .92 -.029 .97

(.186) (12.8%) (.165) (-8.2%) (.161) (-2.9%)

教育程度

大專以上 1.038** 2.82 .869** 2.38 .939*** 2.56

(.340) (182.4%) (.256) (138.4%) (.262) (155.8%)

高中職 .475 1.61 .775** 2.17 .463 1.59

(.338) (60.9%) (.245) (117.1%) (.249) (58.9%)

國中 .027 1.03 .925** 2.52 .269 1.31

(.380) (2.7%) (.266) (152.1%) (.263) (30.8%)

Page 27: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95

表五表五表五表五::::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影響民眾政治功效意識之二元勝算對數模型

((((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投給當選者)()()()(續續續續))))

瞭解政治事務

的能力

影響政治

的能力

政府回應力

Coeff. O.R. Coeff. O.R. Coeff. O.R.

(S.E.)(%change) (S.E.) (%change) (S.E.) (%change)

性別

男性 .584** 1.79 -.101 .90 -.060 .94

(.169) (79.4%) (.141) (-9.6%) (.137) (-5.8%)

年齡 -.005 1.00 -.010 .99 .010 1.01

(.007) (-.5%) (.006) (-1.0%) (.006) (1.0%)

樣本數 1004 1004 1004

LRX2 62.03 58.59 115.19

自由度 13 13 13

p 值 .000 .000 .000

Pseudo-R2 .061 .046 .083

資料來源: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4P)。

說 明:***:p<.001;**:p<.01;*:p<.05。

在其他自變數方面,統獨立場的相關變數在統計上不再顯

著,這可能是因為在 2004 年的總統大選中,支持獨立的民眾

多半也是將票投給陳水扁的受訪者,因此「投給當選者」此一

變數足可代表與統獨相關的變數。其他變數對政治功效意識的

影響力大體與前述相同。簡言之,教育程度對民眾的內在與外

在功效意識都有正面的影響力。也就是說,教育程度愈高者,

其內在和外在功效意識亦較高。男性相對於女性而言,其自認

瞭解政治事務的能力較高;而民眾對於 call-in 節目的收視頻

率,對於其內在功效意識也具有正面的影響力。

Page 28: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96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綜合以上所言,可以知道台灣民眾在選舉過程中的政治參

與,並不會對其內在和外在功效意識產生影響。而對台灣民眾

政治功效意識具有影響力的乃是選舉的結果。假如選民所支持

的候選人後來當選了,受訪者的外在功效意識就會相對的提

高。這一影響力在「政府回應力」此一面向上特別顯著,但是

對選民的內在功效意識則不具影響力。誠如 Clarke 和 Acock

所言,投給當選者以及助選活動的參與之所以會提升選民的外

在功效意識,乃是因為民眾相信自己在選舉過程中所支持的候

選人,在當選後會對自己的要求做出回應。而由分析結果亦可

以知道,民眾的內在功效意識並不會因為其投票行為和競選活

動的參與,而產生太大的變化。畢竟,相對於外在功效意識而

言,選民的內在功效意識較為穩定。此外,本研究也再次證實

民眾的性別會對其內在政治功效意識產生影響。特別是選民的

教育程度具有提高政治功效意識的效用。研究結果顯示,教育

程度愈高者,其內在和外在功效意識亦較高。最後,在台灣社

會中比較突出的是,民眾的統獨立場對於其外在功效意識具有

一定的影響力。最後,民眾收視政論性 call-in 節目的頻率亦有

助於提升其內在功效意識。

伍伍伍伍、、、、結語結語結語結語

長久以來,學界對政治功效意識研究的重視,主要是因為

這個概念被視為是民眾政治參與,以及評價政府及本身政治能

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一般認為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強

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一個民主體制運作的正當性。在這

一理論的指引下,許多學者都積極研究政治功效意識對民眾政

治參與行為的影響。雖然這些研究結果相當豐碩,但是對於政

Page 2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97

治參與是否會影響選民的政治功效意識,則甚少研究。本文的

目的在彌補這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探討政治行為對政治態度的

影響。

上述的研究否定了民主參與理論中的「工具說」與「發展

說」,但對「結果說」提出部份的證據。本文的發現指出,選

民的投票行為以及助選活動的參與的確會提升個人的外在功

效意識,但是其影響力並不是基於投票行為或助選活動本身,

而是在「選舉活動的參與」與「選舉的結果」兩項因素互動下

所產生的。也就是說,民眾的政治參與行為必須與主觀期望的

結果相一致時,才會明顯地增加其政治功效意識。單純的投票

行為或助選活動本身,並不會有任何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

這影響力僅限於「政府回應力」,支持當選者的行為並不會促

進民眾影響政治的自信力。此外,民眾的政治參與行為,無論

所支持的對象是否當選,都對受訪者的內在功效意識沒有影

響。

這些發現是可以解釋的。當一個選民投入極大的心力與精

力去幫助一個候選人時,選民會相信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在

當選後自然會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回應。這些感受都會提高選民

在「政府回應力」的感受。然而支持當選者的行為卻未能增進

選民影響政治的自信力,這可能是因為台灣近年朝野嚴重對立

的結果,使得國人產生對政治的無力感,以致於即使自己所支

持的候選人當選了,都無助於提升自己影響政治的自信力。這

種政治的無力感反應出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缺陷,其實是吾人

所當深思的。另一方面,內在政治功效意識是一種自我的認

知,與選民的個人特質有密切關聯。由於個人特質通常不會有

Page 30: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98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太大的改變,內在功效意識因此會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也

說明了為何與個人特質相關的變數,如教育程度,性別等會對

選民的內在功效意識有顯著的影響。這些發現都與 Clarke 和

Acock 的結論相當一致,因此表示這些發現具有跨國性的意義。

本文的研究結果對台灣的民主政治也有重要的意義。簡言

之,當選民的政治功效意識增強時,這應會促進台灣的民主穩

定並加速民主鞏固的時程。因為依照前述研究的推論,當民眾

自認為對國內政治有影響力,或認為政治行動會促使政府對自

己的需求有所反應時,他們對政治體系的向心力將會加強,因

此會促進政治體系在台灣民眾心目中的合法性。不過,這一推

論也必須放在特定的時空系絡中來檢視。

國內政壇上最為突顯的議題就是統獨問題,而這也是最為

兩極化的議題。2004 年的總統大選及其後來的藍綠對抗,充分

表現統獨問題在國內政壇上的重要性。這可以解釋為何投給陳

水扁的選民在「政府回應力」的感受比較高。可是當台灣民眾

在這方面的政治功效意識會隨著統獨問題而呈現兩極化的現

象時,是否表示台灣民眾對政治體系的認知評價會產生重大的

改變?國人對政治的無力感是否反應出更嚴重的政治疏離

感?尤其是陳水扁是在詭異的氣氛下贏得 2004 年的總統大

選,民進黨政府又不斷的傳出弊案,產生領導危機,泛藍支持

者對於既有的政治體系與規則,是否隱藏有更激化的情緒?這

些都是政治學界值得關注的焦點。

誠如前文所述,由於資料上的限制,本文僅定位為一初步

的研究,其結論是暫時性的。並期待日後有更完整的資料,以

Page 31: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99

複驗本文所檢證的假設。最後,本研究中對選民投票行為以及

競選活動參與的探討著重在總統選舉,其在性質上不同於國會

選舉以及地方選舉,因此在其他性質的選舉中,選民的投票行

為和競選活動的參與是否仍會對其政治功效意識產生影響,則

留待日後研究作更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收稿日期:2006 年 3 月 20 日,最後修改日期:2006 年 10 月 9 日,

接受刊登日期:2006 年 10 月 12 日)

Page 32: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100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附錄附錄附錄附錄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2004 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

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

變數

名稱 問卷題目 問卷編碼

瞭解政

治事務

的能力

C3.政治有時候太複雜了,所以我們一

般老百姓實在搞不懂。

01.非常同意

02.同意

03.不同意

04.非常不同意

影響

政治

的能力

C1.我們一般老百姓對政府所作所為,

沒有任何影響力。

01.非常同意

02.同意

03.不同意

04.非常不同意

政府

回應力

C2.政府官員不會在乎我們一般老百姓

的想法。

01.非常同意

02.同意

03.不同意

04.非常不同意

有去

投票

H1.在這一次(三月二十日)舉行的總

統大選中,有很多人去投票,也有很多

人因各種原因沒有去投票,請問您有沒

有去投票?

01.有

02.沒有

投給

當選者

H1b.請問您投票給哪一組候選人? 01.陳水扁、呂秀

02.連戰、宋楚瑜

遊說

投票

B7a.遊說別人投票給某位候選人或某

個政黨。

01.有

02.沒有

表達

支持

B7b.請問您有沒有表達對某一候選人

或政黨的支持,例如參加競選遊行、造

勢活動、配戴標誌或懸掛旗幟,或者是

其他方式?

01.有

02.沒有

Page 33: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101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2004 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

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續續續續))))

變數

名稱 問卷題目 問卷編碼

統獨

立場

N2.關於台灣和大陸的關係,這張

卡片上有幾種不同的看法:

1:儘快統一

2:儘快獨立

3: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

4: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

5: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

或統一

6:永遠維持現狀

請問您比較偏向哪一種?

01.儘快統一

02.儘快獨立

03.維持現狀,以後

走向統一

04.維持現狀,以後

走向獨立

05.維持現狀,看情

形再決定獨立或統

06.永遠維持現狀

電視 A1.今年總統選舉期間,有些人花

很多時間去注意各種媒體的選舉

新聞,有些人沒有時間注意,請問

您那時平均每天花多少時間注意

電視上的選舉新聞?

01.30分鐘以下

02.31-60分鐘

03.一小時到一小時

04.一小時半到二小

05.超過二小時

06.偶爾注意

07.完全不注意

Call-in

節目

A1a.那電視上的政治評論性節目

呢?

01.30分鐘以下

02.31-60分鐘

03.一小時到一小時

04.一小時半到二小

05.超過二小時

06.偶爾注意

07.完全不注意

Page 34: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102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2004 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年總統選舉」」」」

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部份問卷措辭與選項((((續續續續))))

變數

名稱 問卷題目 問卷編碼

報紙 A1d.那報紙上的選舉新聞呢? 01.30分鐘以下

02.31-60分鐘

03.一小時到一

小時半

04.一小時 半到

二小時

05.超過二小時

06.偶爾注意

07.完全不注意

教育

程度

S6.請問您的教育程度是什麼(您讀到

什麼學校)?

01.不識字

02.識字但 未入

03.小學肄業

04.小學畢業

05.國、初中肄業

06.國、初中畢業

07.高中、職肄業

08.高中、職畢業

09.專科肄業

10.專科畢業

11.大學肄業

12.大學畢業

13.研究所

性別 S17.受訪者的性別: 01.男

02.女

年齡 S1.請問您是民國幾年出生的?

Page 35: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103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中央選委會,2004,〈第 十 一任 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

人得票概況〉,http://210.69.23.140/vote3.asp?pass1=A200

4A0000000000aaa,查閱時間:2006/3/5。

吳重禮、湯京平、黃紀,1999,〈我國「政治功效意識」測量

之初探〉,《選舉研究》,6(2):23-44。

陳光輝、劉從葦,2005,〈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固定樣本

(TEDS Panel)之代表性探討〉,「2004 年台灣選舉與民

主化調查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陳義彥、陳陸輝,2002,〈政治功效意識、政治信任感以及台

灣選民的民主價值〉,「2001 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

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張卿卿,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

的影響:以兩千年台灣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9

(1):1-39。

黃紀,2005,〈投票穩定與變遷之分析方法:定群類別資料之

馬可夫鍊模型〉,《選舉研究》,12(1):1-37。

黃信豪,2004,〈政治功效意識的行動效果:一個跨時的分析〉,

「2004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關鍵年代與多元政治』」

學術研討會,高雄:義守大學。

黃信豪,2005,〈台灣民眾政治功效意識的持續與變遷:政黨

輪替前後的分析〉,《選舉研究》,12(2):111-147。

Abramson, Paul R. 1983. Political Attitudes in America. San

Francisco, CA: Freeman and Company.

Abramson, Paul R, and John H. Aldrich. 1982. “The Decline of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American Political

Page 36: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104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Science Review 76 (3): 502-21.

Acock, Alan, Harold D. Clarke, and Marianne C. Stewart. 1985.

“A New Model for Old Measures: A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of Political Efficac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47 (4):

1062-84.

Almond, Gabriel A., and Sidney Verba.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sher, H. B. 1974.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olitical Efficacy

Items.” Political Methodology 1 (2): 45-72.

Balch, G. I. 1974. “Multiple Indicators in Survey Research: The

Concept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ical Methodology

1 (2): 1-43.

Bennett, S. E. 1986. Apathy in America, 1960-1984: Causes and

Consequence of Citizen Political Indifference. New York: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and Warren E. Miller. 1954. The

Voter Decides. Evanston, IL: Row, Peterson and Company.

Carmines, E. G., and D. J. Baxter. 1986. “Race, Intelligence, and

Political Efficacy Among School Children.” Adolescence 21:

437-42.

Clarke, Harold D., and Alan C. Acock. 1989. “National Elections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The Ca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 (4): 551-62.

Converse, P. E. 1972. “Change in the American Electorate.” In The

Human Meaning of Social Change, eds. A. Campbell and P. E.

Convers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Page 37: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105

Craig, S. C. 1979. “Efficacy, Trust, and Political Behavior: An

Attempt to Resolve a Lingering Conceptual Dilemma.”

American Politics Quarterly 7 (2): 225-39.

Craig, S. C., and M. A. Maggiotto. 1982. “Measuring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ical Methodology 8 (3): 85-109.

Finkel, Steven E. 1985. “Reciprocal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fficacy: A Pane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9 (4): 891-913.

Finkel, Steven E. 1987. “Th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on Political

Efficacy and Political Support: Evidence from a West

German Panel.” Journal of Politics 49 (2): 441-64.

Fox, John. 1991. Regression Diagnostics. Newbury Park, CA: Sage.

Ginsberg, Benjamin, and Robert Weissberg. 1978. “Elections and

the Mobilization of Popular Support.”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2 (1): 31-55.

Huang, Chi. 2004. “Explaining Referendum Voting Choices in

Taiwan.” Issues and Studies 40 (3/4): 316-33.

King, Gary. 1986. “How Not to Lie with Statistics: Avoiding

Common Mistakes in Quantitative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0 (3): 666-87.

King, Gary. 1991. “‘Truth’ is Stranger than Prediction, More

Questionable than Causal Infer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5 (4): 1047-53.

Lane, R. E. 1959. Political Life: Why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 New York: Free Press.

Lewis-Beck, Michael S., and Andrew Skalaban. 1991. “The

R-Squared: Some Straight Talk.” Political Analysis 2:

Page 38: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106 《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2007/06‧〈研究論文〉

153-72.

Long, J. Scott. 1997. Regression Model for Categorical and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Long, J. Scott, and Jeremy Freese. 2003. Regression Models for

Categorical 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STATA. College

Station, TX: STATA Corporation.

Luskin, Robert C. 1991. “Abusus Non Tollit Usum: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Correlations, and R2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5 (4): 1032-46.

Newhagen, John E. 1994. “Media Use and Political Efficacy: The

Suburbanization of Race and Clas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5 (6): 386-94.

Niemi, R. G., S. C. Craig, and F. Mattei. 1991. “Measuring

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in the 1988 National Election

Stud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5 (4): 1407-13.

Parry, Geraint. 1972. “The Idea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ed. G. Parr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Ryan, Thomas P. 1997. Modern Regression Method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Salisbury, Robert H. 1975. “Research 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 (2): 323-41.

Shaffer, Stephen D. 1981. “A Multivariate Explanation of

Decreasing Turnout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960-1976.”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5 (1): 68-95.

Page 39: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犕對其政治功頒意訤 之影響:以以以以 …...2011/06/06  · 屲灣岙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屖效意識之影響 71 對民眾的政治功頒意訤進行跨頗的分析,以及探討其犕政治信

台灣民眾的政治參與對其政治功效意識之影響 107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n Political

Efficacy: An Analysis of Taiwan’s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Ching-Hsing Wang Teh-Yu Wang

Masters student Professor

Dept. of Political Science Dept. of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Abstract

Substanti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in recent years to examine

Taiwanese citizens’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Previous literature

assumes that the causal direction runs from efficacy to participation. No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nalyzing how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ffects

Taiwanese citizens’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Neither is there any

inquir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electoral outcomes on efficacy.

Employ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by 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TEDS) Project of 2004, this study treats political

efficacy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voting and

campaign activity. The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oter turnout

per se does not contribute to the island citizens’ efficacious attitudes. It

is the act of voting and campaigning for winning candidat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x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which suggests that

election effects are a product of both participation and outcomes.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however, does not affect an individual’s sense of

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at all.

Keywords: political efficac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voting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