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是如何活在當下的。 文 珍內...

1
2017 2017 12 12 8 8 星期五 星期五 A33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小小一個水晶球,內裡漫天飛舞的白雪彷 彿閃爍着神秘魔法,有誰知道當中蘊藏着四 代家族手藝百年傳承的深遠意義?全球首個 專利註冊發明飄雪水晶球的 Erwin Perzy 家 族第三代傳人Erwin Perzy III日前攜妻子 Susanne Perzy來港,把近百年歷史的手造 飄雪水晶球由奧地利維也納水晶球博物館帶 到上水廣場,即日起至 12 月 29 日,於充滿 歐陸風的維也納聖誕村大型幻彩立體水晶球 場景中,展出逾 60 款由世紀古董至近代華 麗手造水晶球。 夫婦兩人對是次展覽非常重視,特別親自 設計出名為「閃亮香港」的聖誕鐘樓水晶球 展出以作紀念。Erwin Perzy III 特意選擇尖 沙咀鐘樓加上聖誕節慶元素作主題,耗時一 星期設計製作出代表香港的獨一無二水晶 球。Susanne 除為鐘樓場景親自上色外,更 親自繪畫了一幅「閃亮香港」的平面畫,畫 中的水晶球輕倚窗台,背靠香港維多利亞港 璀璨海景。Erwin Perzy III稱香港高樓林 立,和家鄉奧地利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而 選擇鐘樓作為今次特別的創作題材,也是對 歷史建築情有獨鍾,「我們從網上搜尋香港 的地標,發現大多是現代建築,而鐘樓的存 在與周邊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 印象深刻。」 曾為三位美國前總統設計 是次的水晶球展品共分為「品牌合作」、 「經典聖誕主題」、「古董」、「維也納著 名建築」、「雪人」、「甜品」、「聖誕老 人」、「維也納摩天輪」、「動物」和「特 別設計」等十大系列,每件均別具創意又充 滿神秘感,展品當中最具歷史價值的是 1920年古董水晶球,奧地利建築物場景反 映當時文化色彩,手工細緻無遺,微微泛黃 的奧國雪山水更顯水晶球的彌足珍貴。 Erwin Perzy III 曾受邀為眾多電影、大型 機構和世界級著名品牌設計紀念版水晶球, 也曾為三位美國前總統設計水晶球,里根的 水晶球採用他喜愛的農場作為題材,為克林 頓設計水晶球時採用其就職典禮所用的禮炮 彩紙,為奧巴馬的小女兒製作的水晶球則注 重家庭題材。這些經歷對他來說印象深刻, 主理家族事務的他開始以電腦製圖設計初 稿,但每個水晶球仍堅持以奧地利雪山水製 造,球內場景裝置之主題設計、裁製以至鑲 嵌等種種繁瑣工序,均由人手親自製作,家 族祖傳的上乘絕密懸浮技術,讓白雪一層一 層徐徐飄下,富層次之餘自然有序,上色部 分則由身為藝術家的妻子 Susanne 親手繪畫 初稿,Erwin Perzy III 笑說夫妻合作使自己 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也常將妻子的畫作轉 變成為立體的作品。 工匠絕技四代家族傳承 第一個正式註冊的水晶球始創於1900 年,由奧地利醫療用具製造工匠 Erwin Per- zy I 所發明,Erwin 最初原意為研發增強光 度的醫療儀器,在研究如何把Schusterkugel (載滿透明液體的實驗瓶子)內的光源聚焦 以提升光亮度時,從中得到飄雪靈感發明第 一台水晶球,1908年獲當時奧地利國王 Kaiser Franz Josef I 頒獎嘉許。 117 年來,家族事業代代相傳,現今他的 女兒和女婿也加入水晶球工廠,有賴四代 工匠悉心延續弘揚文化,和堅持以獨特工具 手製保證質素,家族每年生產量也增至約 20 萬餘個。談及百年來的轉變,Erwin Perzy III 表示,第一代水晶球多以宗教及發源地 維也納著名建築物為主題,其後第二代家族 傳人則加入商業元素以增產量,達至手藝傳 承目的,先後與各大品牌合作設計紀念版水 晶球,後來更開創第一個聖誕水晶球系列, 各式各樣的雪人、聖誕老人和聖誕樹水晶球 旋即滲透歐洲市場,至今仍廣受歡迎。而他 則將水晶球事業加入更多新概念和創意,更 將水晶球帶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阿拉 伯地區、日本和杜拜等。 為將工藝進一步傳承,家族更把Erwin Perzy 第一代水晶球工場改建成「維也納水 晶球博物館」(Vienna Snow Globe Muse- um),把數百款別具意義的古今水晶球珍 藏保存於一幢具 250 年歷史的建築物內公開 展覽,並即時發售近 400 款手製水晶球,更 提供逾千款式供私人訂做。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註冊水晶球藝術家 註冊水晶球藝術家 Erwin Perzy III Erwin Perzy III 精湛飄雪手工藝閃耀香港 精湛飄雪手工藝閃耀香港 Susanne 為鐘 樓場景親自上 色。 Erwin Perzy III 將第一代水晶球工 場改建成「維也納 水晶球博物館」。 展覽逾 展覽逾60 60 件水 件水 晶球作品全部由 晶球作品全部由 Erwin Perzy Erwin Perzy 族親自設計和製 族親自設計和製 張岳悅 張岳悅 夫婦兩人特別設計出名為「閃亮香港」 的聖誕鐘樓水晶球和畫作。 珍,1982 年出生於湖南。本科就讀於 中山大學金融系,研究生就讀於北京 大學中文系文學研究與創作方向,為中國 首位創意寫作學碩士。在《人民文學》、 《當代》、《上海文學》等發表中短篇小 說若干,散文、詩歌均有涉獵。歷獲第五 屆老舍文學獎、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 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第二屆西湖新銳獎、 首屆「紫金.人民文學未來之星」提名等 獎項。部分作品有英文、法文、越南語和 意大利文版本譯介海外。 採訪文珍,緣於她的最新小說集《柒》 出版。《柒》中收入作品皆發表於《十 月》、《人民文學》等文學期刊,今年八 月,首篇《夜車》更獲得五年一度的第十 一屆上海文學獎。文珍來到鄭州松社書店 的前一晚,松社書店把《柒》給香港文匯 報記者,記者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七個故 事,有七年之癢的婚姻,有人生初見的動 心起念,有丁克一族的苦悶矛盾,有對女 性創作者困境的揭示……每個故事都能看 到自己,或者看到自己身邊的人,表面上 風平浪靜,內心卻有各種創傷和困境。 小說如實反映社會 記者告訴文珍,讀她的小說有很強的 「代入感」,會感同身受,會覺得「生活 就是如此」,但卻沒有提供解決方案。文 珍回答,小說的功能不是提供解決方案, 能如實地反映社會的一些病症就好了。 「小說不是思想的傳聲筒,可能更接近於 真實,如其所示。看完之後,有些人可能 會更清晰地認識自己。」 活在當下寫在當下 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是 如何活在當下的。「看上去波瀾不驚,實 際卻驚心動魄」。文珍說,在如今大的環 境潮流中有很多的暗湧很多的裂縫,大家 在彼此折磨而不自知。而她的書寫便是將 這種暗湧這種裂縫展示出來,讓同齡人對 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 文珍覺得一個寫小說的人最應該寫的, 就是內心反覆縈繞不已、生活中那些完全 無法消化的事情。因此,寫作者必須要看 清現實、理解現實,並有足夠的能力將現 實可能發生,只是搬到自己的筆下。 說話聲音極輕的文珍是個對社會、對個 體之「痛」極為敏感的人,看到在單位附 近受冷挨凍的流浪貓,她會去餵養;2014 年「 @走飯 」的女孩自殺,文珍寫給了她 一封信,信中她寫道:「任何人與人、人 與事的關係都是彈簧,過鬆過緊都會出差 池,而你所畢生追尋的『愛』,其實不過 是一種讓人們願意在一塊的溫柔情感,在 一起開心則聚,不開心則散,其實是極自 然而普通的一件事,當不起那麼多深刻的 標籤與註解。」 及至最近內地發生的幼兒園事件以及北 京的外來人口事件,文珍也是時刻關注 着。「正好在這個階段我看到了一些問 題,會覺得不太對,但我又不可能寫一篇 檄文去討伐。」於是文珍便把對現有世界 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記憶,寫進小說裡。 文珍最害怕的是閉門造車, 為此她也不願意成為一個職業 的寫作者。她的「正統」主業 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過 不少同輩青年作家的書。「我 需要跟社會發生關係,我想要 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 探討女性種種問題 文珍被歸類為「80 後青年女 作家」。有評論說,從「女性 寫作」的維度看,文珍可算是 標準的範式:女性作者,女性 人物,女性立場,女性觀照, 探討女性內在的或面對外界的 種種問題。 對於作家被歸類,文珍覺得 很難避免。當她第一次看到有 評論說她是女性主義書寫時, 她也覺得有些不愉快。但如今 文珍看來,她確實在寫作中觸 及到很多女性,尤其是 80 後女 性話題。 文珍並不認為自己是女權主 義者,只是正好隨着年齡的增 長,看到了周邊女性所遇到的 一些困境,就很直接地反映在 了小說中。「張愛玲在 30 多歲 時也會寫到整個女性行列,這個階段很特 別。」 文珍說,我們這一代承受的後果是市場 經濟非常繁榮,但是思想根本沒有配套。 「網絡上充斥着綠茶婊、白蓮花這種 詞彙,我個人非常討厭。」 文珍說,女性所面臨的偏見和障礙 不是一片冰山,而是「整個宇宙」。 尤其對25歲到35歲的女生來說, 「你結婚不結婚,生不生孩子,你的 家庭關係婆媳關係怎麼樣,你工作中 情商高不高,如何和同事上司相處, 都對這個女生有很大的改變,和讀書 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女生所面臨 的許多隱性障礙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性別問題也就開始顯現。」 文珍筆下營造的是基於女性感覺之 上正在進行的城市年輕人的情感生 活。無論是已經出版的小說集《十一 味愛》、《我們夜裡在美術館談戀 愛》,還是這本《柒》,在社會空間 上以她所熟悉的北大和北京安翔路為 據點,多從這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狀 態切入,寫他們的個體生活困境。 文珍將《柒》這部短篇小說集的主 題定為「 一個人在世界上如何成為 他自己」。《柒》的封底上寫:「一 個人在世界上成為他自己,其實意味 着更多可能性的不斷脫落和失去。」 文珍覺得,一個人在現實的妥協與對 抗中如何保全自己,是暫時活下去的 一種很喪的狀態。 活在當下很喪,但並不絕望。女性的困 境,也必須靠自己去突破。「奮力游過一 整面危機四伏的黑暗大海」。 「眾多緘口不語的信使/亦如此沉默地掠過紅牆/剛賞完降旗的遊客不知頭頂/億萬雙羽翼正磅礴形 成今夜。」這首詩如文珍本人,亦如她的小說文字,看起來內向平靜、不急不緩,其實她對 80 後同 齡人正在經歷的諸多「社會之痛」敏感極了,讓人體會到一種「在沉默中爆發」的衝擊力和震撼 力。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 關於寫作習慣,文珍說她寫東西 很慢,她在寫作時很少考慮結構, 更多的是考慮寫什麼。 「想起一句話,寫在那裡,放在 那裡。就像一個種子灑在土地,這 中間觀察到的一些人和事,一些記 憶,某一天突然想起來,接着寫下 去,這粒種子就發芽長大了。」而 即便是一個晚上可以寫一萬字,哪 怕已經結尾了,文珍也要把它放在 那裡,過段時間再拿出來,修改。 「可能不信任自己能夠非常順利的 創作,會反覆覆盤。」 文珍亦害怕自己的作品被當面討 論,「覺得很尷尬。就像老師在課 堂上唸範文一樣,真希望自己不在 場。」文珍的這種「羞澀」使得她 在北京大學讀碩士三年的時間裡, 都沒怎麼提筆寫作。「我不知道刊 發在哪個雜誌上不會被同學發 現。」 但儘管不想寫,文珍必須憑一篇 小說畢業,「經歷了一番思想鬥 爭,完成了《第八日》。」但文珍 說,這篇小說是畢業兩年後才拿出來發表 的。 所以,文珍一直覺得作家應該跟評論家保 持一定的審美距離。 文珍攜新書做客鄭州松社書店 文珍攜新書做客鄭州松社書店文珍為讀者簽名 文珍為讀者簽名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 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 小人物是如何活在當下的 是如何活在當下的文珍的最新小說集 文珍的最新小說集 出版 出版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Transcript of 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是如何活在當下的。 文 珍內...

Page 1: 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是如何活在當下的。 文 珍內 …pdf.wenweipo.com/2017/12/08/a33-1208.pdf · 都對這個女生有很大的改變,和讀書

20172017年年1212月月88日日((星期五星期五))人 1051673 物A33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小小一個水晶球內裡漫天飛舞的白雪彷彿閃爍着神秘魔法有誰知道當中蘊藏着四代家族手藝百年傳承的深遠意義全球首個專利註冊發明飄雪水晶球的Erwin Perzy家族第三代傳人Erwin Perzy III日前攜妻子Susanne Perzy來港把近百年歷史的手造飄雪水晶球由奧地利維也納水晶球博物館帶到上水廣場即日起至12月29日於充滿歐陸風的維也納聖誕村大型幻彩立體水晶球場景中展出逾60款由世紀古董至近代華麗手造水晶球夫婦兩人對是次展覽非常重視特別親自設計出名為「閃亮香港」的聖誕鐘樓水晶球展出以作紀念Erwin Perzy III特意選擇尖沙咀鐘樓加上聖誕節慶元素作主題耗時一星期設計製作出代表香港的獨一無二水晶球Susanne除為鐘樓場景親自上色外更親自繪畫了一幅「閃亮香港」的平面畫畫中的水晶球輕倚窗台背靠香港維多利亞港璀璨海景Erwin Perzy III稱香港高樓林立和家鄉奧地利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而選擇鐘樓作為今次特別的創作題材也是對歷史建築情有獨鍾「我們從網上搜尋香港的地標發現大多是現代建築而鐘樓的存在與周邊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曾為三位美國前總統設計是次的水晶球展品共分為「品牌合作」

「經典聖誕主題」「古董」「維也納著

名建築」「雪人」「甜品」「聖誕老人」「維也納摩天輪」「動物」和「特別設計」等十大系列每件均別具創意又充滿神秘感展品當中最具歷史價值的是1920年古董水晶球奧地利建築物場景反映當時文化色彩手工細緻無遺微微泛黃的奧國雪山水更顯水晶球的彌足珍貴Erwin Perzy III曾受邀為眾多電影大型

機構和世界級著名品牌設計紀念版水晶球也曾為三位美國前總統設計水晶球里根的水晶球採用他喜愛的農場作為題材為克林頓設計水晶球時採用其就職典禮所用的禮炮彩紙為奧巴馬的小女兒製作的水晶球則注重家庭題材這些經歷對他來說印象深刻主理家族事務的他開始以電腦製圖設計初稿但每個水晶球仍堅持以奧地利雪山水製

造球內場景裝置之主題設計裁製以至鑲嵌等種種繁瑣工序均由人手親自製作家族祖傳的上乘絕密懸浮技術讓白雪一層一層徐徐飄下富層次之餘自然有序上色部分則由身為藝術家的妻子Susanne親手繪畫初稿Erwin Perzy III笑說夫妻合作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也常將妻子的畫作轉變成為立體的作品

工匠絕技四代家族傳承第一個正式註冊的水晶球始創於 1900

年由奧地利醫療用具製造工匠Erwin Per-zy I所發明Erwin最初原意為研發增強光度的醫療儀器在研究如何把Schusterkugel(載滿透明液體的實驗瓶子)內的光源聚焦以提升光亮度時從中得到飄雪靈感發明第

一台水晶球1908年獲當時奧地利國王Kaiser Franz Josef I 頒獎嘉許117年來家族事業代代相傳現今他的

女兒和女婿也加入水晶球工廠有賴四代工匠悉心延續弘揚文化和堅持以獨特工具手製保證質素家族每年生產量也增至約20萬餘個談及百年來的轉變Erwin PerzyIII表示第一代水晶球多以宗教及發源地維也納著名建築物為主題其後第二代家族傳人則加入商業元素以增產量達至手藝傳承目的先後與各大品牌合作設計紀念版水晶球後來更開創第一個聖誕水晶球系列各式各樣的雪人聖誕老人和聖誕樹水晶球旋即滲透歐洲市場至今仍廣受歡迎而他則將水晶球事業加入更多新概念和創意更將水晶球帶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阿拉伯地區日本和杜拜等為將工藝進一步傳承家族更把Erwin

Perzy第一代水晶球工場改建成「維也納水

晶球博物館」(Vienna Snow Globe Muse-um)把數百款別具意義的古今水晶球珍藏保存於一幢具250年歷史的建築物內公開展覽並即時發售近400款手製水晶球更提供逾千款式供私人訂做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註冊水晶球藝術家註冊水晶球藝術家Erwin Perzy IIIErwin Perzy III精湛飄雪手工藝閃耀香港精湛飄雪手工藝閃耀香港

Susanne為鐘樓場景親自上色

Erwin Perzy III將第一代水晶球工場改建成「維也納水晶球博物館」

展覽逾展覽逾6060件水件水晶球作品全部由晶球作品全部由Erwin PerzyErwin Perzy 家家族親自設計和製族親自設計和製作作 張岳悅張岳悅攝攝

夫婦兩人特別設計出名為「閃亮香港」的聖誕鐘樓水晶球和畫作

文珍1982年出生於湖南本科就讀於中山大學金融系研究生就讀於北京

大學中文系文學研究與創作方向為中國首位創意寫作學碩士在《人民文學》《當代》《上海文學》等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散文詩歌均有涉獵歷獲第五屆老舍文學獎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第二屆西湖新銳獎首屆「紫金人民文學未來之星」提名等獎項部分作品有英文法文越南語和意大利文版本譯介海外採訪文珍緣於她的最新小說集《柒》

出版《柒》中收入作品皆發表於《十月》《人民文學》等文學期刊今年八月首篇《夜車》更獲得五年一度的第十一屆上海文學獎文珍來到鄭州松社書店的前一晚松社書店把《柒》給香港文匯報記者記者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七個故事有七年之癢的婚姻有人生初見的動心起念有丁克一族的苦悶矛盾有對女性創作者困境的揭示helliphellip每個故事都能看到自己或者看到自己身邊的人表面上風平浪靜內心卻有各種創傷和困境

小說如實反映社會記者告訴文珍讀她的小說有很強的「代入感」會感同身受會覺得「生活就是如此」但卻沒有提供解決方案文珍回答小說的功能不是提供解決方案能如實地反映社會的一些病症就好了「小說不是思想的傳聲筒可能更接近於真實如其所示看完之後有些人可能

會更清晰地認識自己」

活在當下寫在當下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是

如何活在當下的「看上去波瀾不驚實際卻驚心動魄」文珍說在如今大的環境潮流中有很多的暗湧很多的裂縫大家在彼此折磨而不自知而她的書寫便是將這種暗湧這種裂縫展示出來讓同齡人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文珍覺得一個寫小說的人最應該寫的

就是內心反覆縈繞不已生活中那些完全無法消化的事情因此寫作者必須要看清現實理解現實並有足夠的能力將現實可能發生只是搬到自己的筆下說話聲音極輕的文珍是個對社會對個

體之「痛」極為敏感的人看到在單位附近受冷挨凍的流浪貓她會去餵養2014年「 走飯」的女孩自殺文珍寫給了她一封信信中她寫道「任何人與人人與事的關係都是彈簧過鬆過緊都會出差池而你所畢生追尋的『愛』其實不過是一種讓人們願意在一塊的溫柔情感在一起開心則聚不開心則散其實是極自然而普通的一件事當不起那麼多深刻的標籤與註解」及至最近內地發生的幼兒園事件以及北

京的外來人口事件文珍也是時刻關注着「正好在這個階段我看到了一些問題會覺得不太對但我又不可能寫一篇檄文去討伐」於是文珍便把對現有世界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記憶寫進小說裡

文珍最害怕的是閉門造車為此她也不願意成為一個職業的寫作者她的「正統」主業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過不少同輩青年作家的書「我需要跟社會發生關係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

探討女性種種問題文珍被歸類為「80後青年女

作家」有評論說從「女性寫作」的維度看文珍可算是標準的範式女性作者女性人物女性立場女性觀照探討女性內在的或面對外界的種種問題對於作家被歸類文珍覺得

很難避免當她第一次看到有評論說她是女性主義書寫時她也覺得有些不愉快但如今文珍看來她確實在寫作中觸及到很多女性尤其是80後女性話題文珍並不認為自己是女權主

義者只是正好隨着年齡的增長看到了周邊女性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就很直接地反映在了小說中「張愛玲在30多歲時也會寫到整個女性行列這個階段很特別」文珍說我們這一代承受的後果是市場

經濟非常繁榮但是思想根本沒有配套

「網絡上充斥着綠茶婊白蓮花這種詞彙我個人非常討厭」文珍說女性所面臨的偏見和障礙

不是一片冰山而是「整個宇宙」尤其對25歲到 35歲的女生來說「你結婚不結婚生不生孩子你的家庭關係婆媳關係怎麼樣你工作中情商高不高如何和同事上司相處都對這個女生有很大的改變和讀書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女生所面臨的許多隱性障礙就會慢慢顯露出來性別問題也就開始顯現」文珍筆下營造的是基於女性感覺之

上正在進行的城市年輕人的情感生活無論是已經出版的小說集《十一味愛》《我們夜裡在美術館談戀愛》還是這本《柒》在社會空間上以她所熟悉的北大和北京安翔路為據點多從這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狀態切入寫他們的個體生活困境文珍將《柒》這部短篇小說集的主

題定為「 一個人在世界上如何成為他自己」《柒》的封底上寫「一個人在世界上成為他自己其實意味着更多可能性的不斷脫落和失去」文珍覺得一個人在現實的妥協與對抗中如何保全自己是暫時活下去的

一種很喪的狀態活在當下很喪但並不絕望女性的困

境也必須靠自己去突破「奮力游過一整面危機四伏的黑暗大海」

內向書寫

內向書寫於無聲處抗爭

於無聲處抗爭

「眾多緘口不語的信使亦如此沉默地掠過紅牆剛賞完降旗的遊客不知頭頂億萬雙羽翼正磅礴形

成今夜」這首詩如文珍本人亦如她的小說文字看起來內向平靜不急不緩其實她對80後同

齡人正在經歷的諸多「社會之痛」敏感極了讓人體會到一種「在沉默中爆發」的衝擊力和震撼

力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

文文珍珍 關於寫作習慣文珍說她寫東西

很慢她在寫作時很少考慮結構更多的是考慮寫什麼「想起一句話寫在那裡放在那裡就像一個種子灑在土地這中間觀察到的一些人和事一些記憶某一天突然想起來接着寫下去這粒種子就發芽長大了」而即便是一個晚上可以寫一萬字哪怕已經結尾了文珍也要把它放在那裡過段時間再拿出來修改「可能不信任自己能夠非常順利的創作會反覆覆盤」文珍亦害怕自己的作品被當面討

論「覺得很尷尬就像老師在課堂上唸範文一樣真希望自己不在場」文珍的這種「羞澀」使得她在北京大學讀碩士三年的時間裡都沒怎麼提筆寫作「我不知道刊發在哪個雜誌上不會被同學發現」但儘管不想寫文珍必須憑一篇

小說畢業「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完成了《第八日》」但文珍

說這篇小說是畢業兩年後才拿出來發表的所以文珍一直覺得作家應該跟評論家保

持一定的審美距離

關於寫作讓種子慢慢發芽

文珍攜新書做客鄭州松社書店文珍攜新書做客鄭州松社書店

文珍為讀者簽名文珍為讀者簽名

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文珍一直在寫她所熟悉的「「小人物小人物」」是如何活在當下的是如何活在當下的

文珍的最新小說集文珍的最新小說集《《柒柒》》出版出版 網上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