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家庭、儿童、婚姻、妇女问题的研究,社会指标研...

7

Transcript of 经家庭、儿童、婚姻、妇女问题的研究,社会指标研...

经家庭、儿童、婚姻、妇女问题的研究,社会指标研究等。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简介

我校应用社会学学科带头人为韦克难教授、胡康教授、陈家建副教授、邓燕华副教授。本

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规划为:

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家建副教授。

2.城乡社会统筹,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韦克难教授。

3.城乡社区发展,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胡康教授。

4.城乡社会管理,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邓燕华副教授。

韦克难教授,1979.7-1983.7 在四川大学哲学系学习,本科毕业;1985.7-1988.7 在南开

大学社会学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专家及心理组秘书长,成

都市政府社会建设专家咨询小组成员,成都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社会学学会常务

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区及社会政策等方面的

研究。近年来,主要承担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重点领域重大课题研究,

着重为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服务。近年来主持民政部 2011年招标规划课题“社会工作在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MZBBR004),2012 年民政部招标规划

课题“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2MZABR061),主持教育部 2010 年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适度普适性社会福利理论和制度构建研究”的子项目

“适度普惠型灾区人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33)等省部级以上

课题 10多项。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年 8月出版。专著或主编《社会学概论(修订本)》、《社会

工作理论、方法与实务》、《社区管理》(第二版)、《社区组织管理》等,发表论文 40 余篇,多

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同时还有边慧敏教授、刘家强教授、胡务教授等作为社会学带头人,还有陈家建副教授、

冯华副教授、邓燕华副教授、胡康副教授、鲁航博士、胡俞博士等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研究

梯队。邓燕华副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有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一级刊物上;胡康副教授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学专业

博士,有多篇文章发表于《社会学研究》等一级刊物上;陈家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有多篇

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一级刊物上。该专业师资团队具有较扎实的社

会学、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理论基础,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该学科培养方案(含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主要培养环节及学位论文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一批既具有较深社会学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又具有

较强的社会学领域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从事解决社会问题实践研究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依据“适应需求,科学定位,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需要,对硕士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确立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种培养模式。总

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的,系统掌握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政策、

社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适宜在党政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

构等从事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型或应用研究型的社会

建设、社会管理专门人才。

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学术研究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注重学生

的专业理论培养和学术潜力发掘;应用研究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

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其在就业和工作中的竞争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但学生进入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要遵循学生自愿报名和学院选拔相结合的原则。

上述培养目标涵盖了五大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公民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系统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政策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具有深入分析社会政

策理论的能力,同时具有从事社会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

(3)系统学习应用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具有

从事社会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

(4)掌握扎实系统的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比较宽厚的社会学素养、独立的研究能

力,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运用外语资料开展研究的能力,具有开展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工作的国际视野。

(6)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熟悉办公技能和管理实务。

(二)生源要求和选拔方式

应用社会学专业强调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

应具备管理学、社会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专业问题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应有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本学科强调调查实践,要求学生有问卷、访谈、文献整理的专业调研技

术,能够熟练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及依据

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 50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 40

学分,社会实践 2 学分,科研训练 8 学分(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2 学分,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

开题 2学分,学位论文 4学分)。

根据应用社会学本身学科理论体系和我校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要求,本专业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由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选修课

由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公共课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外语课;

学科基础课包括社会统计学及软件应用、中级理论社会学、中级社会研究方法;专业课包括社

会建设理论、应用社会学、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专业选修课由当地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

城乡社会学、中级西方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统筹研究专题、社

会学专题研究等组成,要求学生在 8 门课程中至少选修 4 门;公共选修课则主要由经济学的一

些课程构成,要求学生至少选修 1门课程。

(四)培养和学位的基本要求

1.培养环节的设臵与要求

本学科在培养环节上,设臵了课程教学、教师指导、科研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和课程补修

等环节。课程教学作为基础,要求学生至少一年的时间扎实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的专业理论和

研究方法;教师指导是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其学习进行指导;科研能力训练是以前沿领域的问题

研究为导向,通过对学科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以专业眼光把握经济社会问题的能

力;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有较长时间的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从

实践中搜集素材,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另外,对于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还要求其补修

相关课程。

本学科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是在培养上强调以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依托,

关注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加强应用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二是为切实提高学生的

应用、研究能力提供更多实践的条件,进一步增强其在就业和工作中的竞争力。

(1)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学习理论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应用社会学是宽

口径专业,理论知识面宽,实践能力要求高。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两个结合:把知识的传授和

研究方法的掌握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为实现上述两个结合,根据

课程内容的需要,实施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精选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

运用网络资源开展专业课教学;开展专业课英文原版教材的研读;组织专题讨论和专题辩论;

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和外国专家给学生讲课,与学生直接交流。

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及要求以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方式及考试要求的规定》

为准。课程学习按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考核

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原则上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可根据课程的性质采用考试或

考查方式。其中:考试方式主要为笔试(含闭卷和开卷);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

考查是通过检查研究生平时听课、完成作业(含上机或实验、做习题、答疑、课堂讨论、撰写

文献综述等)、撰写读书笔记、撰写读书报告(含总结、综述、心得体会等)、撰写课程论文等

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2)导师指导

导师指导是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表

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学生建立专业

研究方向和学习规划的备选方案;及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自主研究的能力。第二,导师结合专业指导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

(3)科研能力训练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文笔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

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包括: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申报研究生

科研项目;参与研究生论坛等学术创新活动;撰写学术论文等。指导教师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

活动,引导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科研工作方法,并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提出质量要求。

以下三项要求必达到一项:

①答辩之前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核心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一篇;

②至少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一般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二篇(其中一篇可以是

省部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的论文);

③至少提交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 3篇。

(4)社会实践

研究生社会实践包括两种基本方式:研究生全力投入工作部门实习一段时期;在整个培养

期内参加社会调研、专家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院巩固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聘请兼职

教授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开展讲座,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指导教师鼓励并帮助研究生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建立社会实践规划,实现社会实践目标,切实提高从事社会管理

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实践环节分为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社会实践结合科研课题和毕业论文进

行,时间不少于八周。社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写出调研报告,经审核合格后,获取社会实践

的学分。同时,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获取规定的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的学分。

(5)补修课程

同等学历学生以及外专业学生需补修课程: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

究方法;补修课程记入成绩,不计学分。

2.质量保证的措施。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中

期考核实施办法》。

3.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应于课程学习完成,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科研要求后开始;论文工作时间

应从资料收集开始至论文定稿止,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 8个月。

(2)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要求

论文选题符合应用社会学研究方向,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以在应用社会学研

究方向内自由选题。题目范围和难易程度适中,在应用社会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开题报告涵盖论文领域的研究前沿状况、论文的基本思想、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政策建

议方向等内容。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同意,才能成为论文撰写的思路。

(3)论文撰写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按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打印成册。论文有如下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中心思想

突出,论证材料丰富,创新点明确,层次合理,语言流畅,图表清晰,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

学位论文应是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独到见解或新发现,论文在理

论上对本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