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的新趨勢 -...

7
99 / 顏春煌 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的發展始於 1980年代末期,距離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當初帶頭 的人是Tim Berners-Lee(見右圖),他認為網際網路 會成為人們溝通與合作的園地,透過資訊的取得、貢 獻與交換,可以迅速地連結全球的知識。當然,這個 構想現在已經實現了,不過,它的影響卻遠大於原來 的想像,因為除了資訊的分享與溝通之外,全球資訊 網對於文化的交流、電子商務、人類的生活⋯⋯等, 都產生了始料未及的作用。對於數位學習來說,全球 資訊網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大環境,近年來由於各種軟體工具的推出及人們 的巧思與創意,更讓這個學習的園地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以下我們要探討的 就是這個領域中的新發現與新構想。 、話說從頭 一般人對於全球資訊網的印象主要來自瀏覽程式,例如微軟公司提供的 IEInternet Explorer)程式、MosaicFireFox等,透過瀏覽程式可以連接到 各種提供內容與服務的網站,一開始網站的數目還不多,由於網際網路發展 初期以學術研究目的為主,大學與研究機構參與的程度較高,後來才延伸到 商業機構與私人組織,隨著網路的普及與資料速率的提升,網際網路的使用 者人數在上一世紀末,也就是2000年時,有爆發性的成長。 反觀數位學習發展的歷史,早在1940 年代美國運用影片訓練散布世界 各地的美軍就是一種數位學習的實例。到了1960年代,教學影片的製作越來 越普遍,而且應用的層面更為廣泛,1970年代以後,電視成為傳播視訊的管 道,錄影帶也開始使用,使得教學影片的播放管道更為多元化。1990 年代 電腦與網路開始普及,出現了以電腦為主的學習(computer-based training, 數位學習的新趨勢 補充教材 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 387 96 . 11 . 1

Transcript of 數位學習的新趨勢 -...

99

/ 顏春煌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展始於

1980年代末期,距離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當初帶頭

的人是Tim Berners-Lee(見右圖),他認為網際網路

會成為人們溝通與合作的園地,透過資訊的取得、貢

獻與交換,可以迅速地連結全球的知識。當然,這個

構想現在已經實現了,不過,它的影響卻遠大於原來

的想像,因為除了資訊的分享與溝通之外,全球資訊

網對於文化的交流、電子商務、人類的生活⋯⋯等,

都產生了始料未及的作用。對於數位學習來說,全球

資訊網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大環境,近年來由於各種軟體工具的推出及人們

的巧思與創意,更讓這個學習的園地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以下我們要探討的

就是這個領域中的新發現與新構想。

一 、話說從頭

一般人對於全球資訊網的印象主要來自瀏覽程式,例如微軟公司提供的

IE(Internet Explorer)程式、Mosaic或FireFox等,透過瀏覽程式可以連接到

各種提供內容與服務的網站,一開始網站的數目還不多,由於網際網路發展

初期以學術研究目的為主,大學與研究機構參與的程度較高,後來才延伸到

商業機構與私人組織,隨著網路的普及與資料速率的提升,網際網路的使用

者人數在上一世紀末,也就是2000年時,有爆發性的成長。

反觀數位學習發展的歷史,早在1940年代美國運用影片訓練散布世界

各地的美軍就是一種數位學習的實例。到了1960年代,教學影片的製作越來

越普遍,而且應用的層面更為廣泛,1970年代以後,電視成為傳播視訊的管

道,錄影帶也開始使用,使得教學影片的播放管道更為多元化。1990年代

電腦與網路開始普及,出現了以電腦為主的學習(computer-based training,

數位學習的新趨勢

補充教材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 387

空 大 學 訊 96 . 11 . 1

補充教材 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100 387

空 大 學 訊 96 . 11 . 1

CBT),互動式的教學光碟可以透過電腦

播放使用。接下來數位學習利用全球資訊

網,產生了數位學習的平台,運用同步與

非同步的互動機制,讓教學設計者有更多

的選擇與輔助的工具。

所以從1990年代開始,數位學習與網

際網路、瀏覽程式及電腦就成為密不可分

的好搭擋。直到現在大致有幾個重要的里

程碑,例如1997年Macromedia Flash 1.0的

推出,對於後來教學使用的動畫與介面開發有很大的影響;2000年推出的

SCORM 1.0樹立了數位學習的標準,2001年出現了學習內容管理系統(

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LCMS),使數位學習的領域更為明確;

2002年推出SCORM 1.2。最近大家常聽到的Web 2.0及e-learning 2.0則是導入

BLOG、Wiki、RSS與Podcast等技術之後的發展。

二、世界是平的?

網際網路對於人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數位學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

以有人說上一世紀末對於人類影響最重大的科技是網際網路,同時預言這一

世紀前半段對於人類影響最重大的科技將是RFID。不過,科技只是工具,人

類才是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主宰。最近有一本著名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Friedman 2005)》,其中探討的就是科技與人類社會在本

世紀的互動,以網際網路來說,人們因為這樣的技

術突破了地理上的阻隔,能更自由無約束地溝通,

讓知識無限制地匯流在一起,然後產生更有力量的

知識。這樣的轉變與聖嬰現象或大自然的變化是不

太一樣的,假如不去觀察與思考,往往無法有實際

的體驗。

數位學習與科技有很深的淵源,當然也無法自

外於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從學習者的觀點來看,未

來在數位學習上有更多的選擇,被平面化的世界讓

知識的交流更迅速,但這並不代表導入了科技、學

早期的投影機(projetor)

101

會使用科技提供的工具以後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就好像穿上了舶來品並不

表示國際化一樣,數位學習需要將教學真正帶入科技所灌溉出來的園地中,

讓學習者感受到學習的氣氛,而不是科技的裝飾。

【圖1】顯示的是知識串聯的概念,一旦把知識連結起來後會更容易再創

造出新的知識,而且速度更快,閉門造車形成的知識孤島只能緩慢地進步。

以下介紹的技術運用核心概念就是知識的串聯,而且是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屬

於自己的入口,只要找到入口,就會發現「世界是平的」。

三、科技與工具的運用

有人認為人類的新生代在資訊科技的薰陶下已經變成了數位原住民(dig-

ital natives, Richardson 2006),因為他們在思維上與知識背景中很早就受到

電腦的影響。年長者反而是數位世界的移

民,新移民還是能融入數位世界中,不過這

是需要一點努力的,其中的一項關鍵就是工

具的運用。

除了傳統的網路工具以外,網際網路近

年來出現了很多新的發展,統稱為Web 2.0。

Web 2.0是一種綜合了經濟的、社會的與科技

的發展趨勢,成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基礎,

透過使用者的參與、網路的開放性及網路的

效應,讓網際網路變成一種成熟而特別的媒

體。其實Web 2.0是一個籠統的名稱,涵蓋了

近年來出現的新興網路工具與應用,例如部落格(BLOG)、wiki、Podcast、

YouTube、RSS等。

【圖1】知識的串聯

http://blog.getoutsmart.com/Images/

web2.0.png

補充教材 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102 387

空 大 學 訊 96 . 11 . 1

隨著網際網路上各種活動的增加,也有人預期Web 3.0的網際網路將是使

用者充分掌握的虛擬世界,個人參與的程度將大幅提升,內容的分享也會更

容易,以下將促成這一切的相關發展整理出來,讓大家對於網際網路的蛻變

有更新的認識。

【Web Syndication】

Syndication有企業聯合組織化的涵義,在網際網路中這個術語是指一個網

站(Web site)劃分一個區域給其他的網站使用;常見的情況是某個網站上有

一則有趣的故事,另外一個網站在網頁上建立連結,讓瀏覽到該網頁的人能

直接閱讀另外一個網站提供的這則故事內容。

透過Web syndication讓內容的分享更自由、更方便,提供原始內容的網

站更容易達到曝光或廣告的效果,提供內容連結的網站則是藉此迅速充實網

頁的內涵,提升吸引力。目前最常見的Web syndication的資訊格式為RSS與

Atom,都是以XML為基礎。在教學上這種工具很好用,因為老師在提供參考

資料的時候,可以直接列出來源,讓同學透過超連結瀏覽。而且軟體工具可

以做到新的參考資料出現時,自動通知同學。

【集散區(aggregator)】

使用者可以訂閱網路上產生的資訊,訂閱之後在新的資訊產生時就會收

到Web feed,有點類似可點選連接網站的超連結。所謂的aggregator program是

指使用者用來處理Web feed的程式,也可稱為feed reader,多個Web feed的提

供網站也稱為aggregator。常見的Web feed多半採用RSS的格式。

【網路內容提供(Web feed)】

網路內容提供(Web feed)是一種提供經常更新資訊的資料格式,

內容散播者(content distributor)可以讓使用者訂閱(subscribe)所提供

的We b f e e d,所以We b f e e d就是一種

Web syndication。通常用戶透過自己電腦上

的程式(例如aggregator program)來登錄

訂閱Web feed,隨後程式本身就可以自動檢

查是否有更新的資訊,Web feed的提供者也

可以主動送出資訊更新的通知,其形式多

半為簡略的說明加上超連結。常見的Web

feed的提供者包括新聞網站、部落格提供

者、學校或Podcaster等。

103

Web feed的好處是人們不必主動在網路上瀏覽網頁連結,花時間搜尋更新

過的資訊,因為新的資訊出現會收到Web feed,一些媒體的檔案會自動下載,

不必讓使用者介入。相較於電子郵件,由於訂閱Web feed不用提供e-mail位

址,降低了日後受到e-mail攻擊或騷擾的機會。而且不想再收到Web feed時,

只要從aggregator程式中移除即可。這種資訊運用的方式要比從前有效多了,

而且資訊的量越大就越需要這麼做。

【RSS(Rich Site Summary)與Atom】

RSS是幾種Web feed格式的總稱,用來出版經常更新的內容,例如

BLOG、新聞與Podcast等。RSS的全名為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 2.0),

早期的R S S版本有不同的名稱,包括

Rich Site Summary(RSS0.91與RSS 1.0),

以及RDF Site Summary(RSS 0.9與RSS

1.0);RSS提供的檔案格式為XML。

Atom是一種Web feed的格式,和兩個

標準有關 : Atom Syndication Format與Atom

Publishing Protocol。前者是使用於Web feed的XML語言,後者為一種以http為

基礎的協定,用來建立與更新Web資源。Atom的相關資料可以參考IETF的文

件RFC 4287。

【youtube.com】

YouTube是一個分享視訊內容的網站,使用者可以在youtube.com的

網站上傳自己拍攝的影片,或是觀賞別人提供的影片,YouTube強調的是

Broadcast Yourself,把自己廣播出去,Google公司在2006年以1.65億美元的價

格買下YouTube。自己架設一個影音串流的伺服器是有一點困難,但是透過

YouTube這種方式讓影音資訊能「上傳」然後「分享」,等於沒有必要再自己

◆增廣見聞◆在網頁中出現的Web feed通常是標有〈Subscribe〉字眼的超連

結,或是橘色的按鈕 、  、 。下次瀏覽網站看到這些標示時,可以試試

它們的功能喔 ! 假如想建立一個自己的網際網路內容資料庫,也可以透過所謂

的書籤(social bookmarking)功能,Furl(from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就

是一個提供這類內容的網站。

補充教材 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104 387

空 大 學 訊 96 . 11 . 1

去維護一台伺服器。對於老師或同學來說,YouTube在教學上的潛在用途很

多,而且視訊內容的產生越來越簡易,YouTube自然就成為分享精彩的教學視

訊的平台。

【Podcast】

Podcast是指一種透過訂閱來散布的媒體檔案,

以Web syndication的方式在網際網路上傳遞,下載

之後可以直接在行動器具或電腦播放。Podcast與一

般數位音訊檔案的差異在於Podcast可以自動下載,

使用的軟體能讀取RSS與Atom格式的Web feeds。

Podcast的效力在於傳遞影音訊息的效率,假設老師

分配的分組報告包括訪問知名的專業人士,同學完

成了訪問之後可以馬上將錄音檔上傳供其他的同學

下載收聽。

四、數位學習的新思維

很久以前,一般人對於課堂上課的印象就是看著老師寫黑板、同學們抄

筆記,投影機普及以後,板書被大量的投影片取代,老師節省下寫黑板的時

間進行講解或教學活動,同學們直接從網路上取得投影片,筆記可以寫重點

或課外的補充。教學網站普及之後,更多的教材可以放到網站上,同學預習

與複習的資源更豐富,與同儕或老師互動的管道變多了。

現在Web 2.0的工具已經慢慢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新的學習模式正在蘊

釀,老師在課前可以先到班級的討論區檢視討論的狀況,由於軟體工具也能

將新增的訊息以Web feed的方式傳給老師,所以不必一一檢視現有的貼文。

老師一面看貼文,也可以一面把有趣的討論整理成新的Web feed,放到自己的

部落格上。同學在課前已經收到一些指定的功課,包括到一些網站上瀏覽訊

息,然後到討論區發表心得,同時也檢視老師提供的精華討論。當老師與同

學們齊聚一堂時,彼此的溝通與知識的進展已經遠超過上一堂課的進度。這

些場景都反映著未來數位學習可能發生的實況。我們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思考:

(一)資訊素養是現代公民的必修課:識字已經不是唯一的基本公民能力

了,現代公民須具備電腦與網路使用的基本能力,知道如何透過科技取得與

運用資訊。

105

(二)教學中有更多的互動:由於Web 2.0具豐富而有效率的互動機制,傳

統課堂的單向講授將會注入更多師生與同儕的對話,而且都會留下紀錄。

(三)學習的目標不光是尋求解答:網路上的資源豐富,很多問題解答隨手

可得,所以學習可以有更深遠的意義,應該透過知識的交流產生更高深的知

識。

(四)網路是永不止息的學習平台:學習者的筆記不再只是寫在筆記本當

中,網路資源的位址有更多珍貴的資源需要整理,所以學習與整理不只是在

課堂上進行,隨時都能做。

(五)學習的結果有生產性:既然資訊隨手可得,背也背不完,學習的成果

不再適合以傳統的考試評定。網路是一個展現多元化學習成果的空間,學習

過程中同樣能產生有價值的知識。

五、結論

網際網路的發展似乎沒有常規

可循,一直都有新的觀念、想法與技

術產生,剛好人類的學習可以搭上順

風車,產生更大的效用。我們可以細

心地觀察這些發展,其中有許多有

趣的現象,例如部落格盛行之後,

有人就把部落格所形成的社群稱為

blogosphere,就像是一種虛擬的地球

村。網路上也有所謂的second life,讓人們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展開一段人生

體驗。網路資訊的成長幾乎沒有限制,運用的方式千變萬化,不管自己是數

位原住民還是新移民,不妨找時間實際參與一下,或許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喔!

1.Friedman, T. (2005) The world is flat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Farr,

Strauss and Giroux.

2.Richardson, W. (2006) Blogs, Wikis, Podcasts, and Other Powerful Web Tools for Classrooms. A

Sage Publications Co.

參考書目

(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兼召集人)

網路上的虛擬空間:Second life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