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24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陳肇璧(64歷史系畢) 大專青年的學佛,這在寶島的佛教 推廣史上是一件空前的大事,而我們台 大晨曦社的創立與發展,影響了全台灣 大專院校紛紛成立佛學社團。總計自民 國49年晨曦社創立,到周宣德老師以80 高齡在民國68年離台赴美養病,近20年 間全台灣大專佛學社團有67個。68年到 民國76年台灣解除戒嚴期間,學佛風氣 未嘗稍止。根據慧炬2008年夏統計,解 除戒嚴當年,若將慧炬未曾協助成立者 也一併加入,全台灣計有99個社團曾經 創立。 解除戒嚴後,社會改革風起雲湧, 組織社團學佛的熱潮更加興盛,若以99 社為基準,經營不善停社者扣除,新成 立者加入,至2008年,民國97年夏天為 止,得162個學社正常運轉﹙請參見慧 炬2008年周宣德居士110歲誕辰專刊﹚。 晨曦社是其中之一。晨曦社是最早成 立,至今仍在運作,維持最久,50年前 最具影響力,深具指標性意義的社團。 所以研究晨曦社的內涵,深入了解晨曦 的成果,檢討晨曦社的優缺點,發掘晨 曦之所長,來適應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 挑戰,這是當務之急,也是繼續對青年 人弘揚佛法的重要一環。 壹、晨曦五十年的分段研究 50年來的晨曦,經歷了威權政治與 教育鬆綁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解除 戒嚴之前,教育為政治服務。教育的一切 事物是為了協助執政者政權的鞏固。執 政者的眼中,大學是最容易受到思想煽 動與汙染的地方,尤其是台大學生的動 向,足以影響全台灣大學生的思想,所以 可想而知,台大受到最高規格的管制,集 會結社都受到嚴密監視。在這樣的大環 境裡,想要組織社團絕對與學校的根本 政策背道而馳。而晨曦社就是在這種艱 難的環境下獲得突破。 一、創始時期晨曦生命的開始 ﹙48學年下學期至51學年﹚ 23

Transcript of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Page 1: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陳肇璧(64歷史系畢)

前 言

大專青年的學佛,這在寶島的佛教

推廣史上是一件空前的大事,而我們台

大晨曦社的創立與發展,影響了全台灣

大專院校紛紛成立佛學社團。總計自民

國49年晨曦社創立,到周宣德老師以80

高齡在民國68年離台赴美養病,近20年

間全台灣大專佛學社團有67個。68年到

民國76年台灣解除戒嚴期間,學佛風氣

未嘗稍止。根據慧炬2008年夏統計,解

除戒嚴當年,若將慧炬未曾協助成立者

也一併加入,全台灣計有99個社團曾經

創立。

解除戒嚴後,社會改革風起雲湧,

組織社團學佛的熱潮更加興盛,若以99

社為基準,經營不善停社者扣除,新成

立者加入,至2008年,民國97年夏天為

止,得162個學社正常運轉﹙請參見慧

炬2008年周宣德居士110歲誕辰專刊﹚。

晨 曦 社 是 其 中 之 一 。 晨 曦 社 是 最 早 成

立,至今仍在運作,維持最久,50年前

最具影響力,深具指標性意義的社團。

所以研究晨曦社的內涵,深入了解晨曦

的成果,檢討晨曦社的優缺點,發掘晨

曦之所長,來適應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的

挑戰,這是當務之急,也是繼續對青年

人弘揚佛法的重要一環。

壹、晨曦五十年的分段研究

50年來的晨曦,經歷了威權政治與

教育鬆綁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代。解除

戒嚴之前,教育為政治服務。教育的一切

事物是為了協助執政者政權的鞏固。執

政者的眼中,大學是最容易受到思想煽

動與汙染的地方,尤其是台大學生的動

向,足以影響全台灣大學生的思想,所以

可想而知,台大受到最高規格的管制,集

會結社都受到嚴密監視。在這樣的大環

境裡,想要組織社團絕對與學校的根本

政策背道而馳。而晨曦社就是在這種艱

難的環境下獲得突破。

一、創始時期─晨曦生命的開始

  ﹙48學年下學期至51學年﹚

23

Page 2: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西元1960年代,距離國民政府遷台

才十年,全國籠罩在威權統治之下,台

灣大學是全國最高的學術殿堂,是進行

思想管制最極致的地方。另一方面,能

夠進入台大就學是年輕人的夢想,考上

台大的都是最優秀的青年人,因此台大

本身有著結構性的衝突。民國四十七年

前後,郭森滿﹙法律系﹚、劉勝欽﹙法

律 系 ﹚ 、 張 泰 隆 ﹙ 藥 學 系 ﹚ 等 青 年 同

學,分別來自台南、嘉義,他們早年學

習佛法,各有因緣。也因周宣德老師印

送佛書,誠徵佛學論文,三位同學因此

與周老師結識,老少十分相契。其中郭

森滿同學乃有組織社團,共同學習佛法

之議,獲大家讚賞之後,廣邀同學陳榮

基﹙醫科﹚、范進福﹙醫科﹚等20人,

組織社團提出申請。過程難如登天,大

環境極為艱困,讓郭森滿幾度挫折。約

八個月後的1960年,民國49年4月7日,

在答應三項條件﹙改社名,不准邀請宗

教 人 士 來 校 , 不 准 舉 辦 宗 教 意 味 的 活

動﹚之後,奉校方准予籌備成立。於是

郭森滿、劉勝欽、張泰隆、陳榮基、范

進 福 等 幾 位 學 長 展 開 籌 備 工 作 , 貼 海

報 , 招 收 新 社 員 , 準 備 成 立 大 會 的 事

宜。4月19日召開成立大會。郭森滿、

劉勝欽分別當選第一任社長、副社長。

學校能夠突破重重思想上疑慮、政

治上結社的顧忌,錢思亮校長的寬宏大

量,能勇於擔當,維護台大自由的學風,

哲 學 系 主 任 洪 耀 勳 教 授、農 學 院 李 添

春教授的支持,而能夠批准晨曦社的成

立,尤其是三位創始同學的毅力,周宣

德老師的鼓勵,才是創社成功的主因。

學社創立之後,沒有社址,缺乏佛

書、經費。學社如何發展,仍在摸索階

段。這一年49年﹙48學年度第二學期﹚

5月29日,學社辦理一次圓通寺參訪,

參加人員還有師大、工專等校,周老師

熱心安排立法院借車、聘請教授在圓通

寺演講、午餐,之後轉往北投佛教文化

館,這一切財務支出都靠周老師募款。

此為成立後的那一學期唯一的活動。

暑假過後的49學年第一學期,郭森

滿、劉勝欽學長為及早培養繼起者,於

是主導社長改選。10月,張信雄當選社

長,林永發當選副社長,這是第二任,兩

位都是法律系同學。

這一學期11月份,邀請哲學系主任

洪耀勳教授演講。同時開始募書,所募

佛書均送往總圖,同學逕行前往借閱。

11月10日南懷瑾講楞嚴大義與禪宗幾個

小故事。這是第一位以修行著稱的禪者

來開示佛法,所說較為切近修行本旨,

這與教授大不同。12月邀請國際知名方

東美教授演講。周宣德老師親自率領社

長登門拜訪邀請,幾經周折方才允許,

但不給講義,講題︰「不可思議與差別

境界」,聽眾踴躍,學社收廣告效果。

事後方教授不願刊登講稿。

24

Page 3: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50年3月30日改選,蔣光興當選社

長,鄭武燦當選副社長﹙第三任﹚。

3月下旬丘漢平立法委員講什麼是

佛教。4月19日,警官學校張廷榮教官

來社講一個趨入智慧的方法─以法相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學期唯一活動。

第二學期的3月改選社長。張國樑,

莊振昌分別當選正副社長﹙第四任﹚。

本月19日,政大歐陽鷙教授講西藏

的寺院與學位制度。5月24日交大李恆

鉞教授講科學與佛學。是本學期僅有的

兩次活動。

51學年第一學期的10月15日改選。張

炳輝當選社長﹙第五任﹚,陳雅惠當選副

社長。周宣德老師即席講演大乘佛法。

10天後,中北部大專佛學社團負責人假

淨廬舉行首次工作座談會,晨曦社長張

炳輝主持。這時,晨曦社有了機會與各

大專佛學社團相互觀摩。12月15日周宣

德老師講佛學與真理的追求,並解答同

學們的提問。12月22日本校哲學系教授

吳康先生,講從哲學觀點談空有。

51學年下學期3月25日,師大教授

張起鈞講中國佛學的輸入與宋明理學的

形成。5月29日,台中菩提醫院于凌波

院長講醫學與心理治療,說明依靠八正

道可以生般若,可以去除煩惱。

到此時為止,學社成立已三整年,

學社的行政推動基準日是每年創社的4

月7日,社長改選幾乎都是以此日為準,

有必要改選時就是半年後的10月7日。

學術活動僅有教授演講,所談均為

學術佛法,教授講解佛法是就地取材,

借用教授深受科學訓練的思想理路,說

出學術性濃厚的佛法,在學的學生能輕

易理解佛教的一般性知識,作為接引初

機的入門楔子。就這一點來說,運用校

內的教室而不必興建佛寺、邀請學佛的

教授而不必邀請出家修行者蒞校講經說

法,是最簡約,最不費社會資源的弘法

方式。這個階段未曾聽說教授帶領同學

實修,無實修難以理解真實的佛法,眾

所共知。當然教授們已經儘量說出他們

心目中的正確的佛法,若有不足,這是

大環境使然。在這種環境下學佛,把佛

教學術當作佛法,把讀佛書當作修行,

這是明顯的特色。

對外關係方面,50年4月1日,美國

比 丘 蘇 悉 帝 來 台 受 三 壇 大 戒 , 張 尚 德

同學代表本社前往機場迎接。50年12月

8日,出席世界佛教會議的美國代表馮

甫博士即馮善敦博士來華訪問,本社周

春塘同學代表拜會暢談。此外,51年,

學社於10月31日蔣公誕辰之日,聯合校

內七個社團佈置壽堂以慶祝總統蔣公華

誕。到會者錢思亮校長、劉訓導長、教

授同學多人。52年2月,社長跟隨勞軍

25

Page 4: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團訪問金門致贈佛書。此種活動都顯示

世間的應酬無法避免,外界對學生社團

有一定的要求。周宣德老師引導大專學

佛運動,至少在這三年內還在摸索、試

探、學習如何將大專生適當地與佛教界

接觸而不觸怒當局。

組織發展方面,這段期間的晨曦,

社長副社長之外,另設學術、總務、康

樂、服務組。幹部人數總計9到12人之

間。社員人數待查。

社團經營方面,唯一一次學生氣息

較為濃厚的郊遊活動是,52年3月,與

銘傳商專覺音社合辦野柳風景區遊覽。

200人參加,銘傳商專訓導長隨行。

此 時 的 晨 曦 有 如 襁 褓 中 的 嬰 孩 一

般,仍然需要大量的外界的資源來充實

力量,也必須隨外界的需要配合演出。

二、社團成形─型態初具

  ﹙51學年下至53學年下﹚

﹙一﹚社慶

52年4月4日,社員大會改選,林敏

雄、張澄美當選社長副社長﹙第六任﹚。

4 月 7 日 , 北 部 十 個 大 專 佛 學 社 團

與越南僑生聯誼會,為增進校際團結,

特聯合舉辦盛況空前的聯歡晚會。出席

者共四千餘人,由張炳輝社長、慧炬總

編輯兼越南僑聲會總幹事潘祖儉共同主

持,節目有薄海同欣、麻姑獻壽、泰國

印尼舞等等,過後摸彩頒獎,獎品收音

機、派克鋼筆等等,晚會歷時三小時結

束。這個活動使得晨曦社從此援例辦理

社慶,幾乎年年舉辦,持續非常久遠。

52學年第一學期,11月11日,北部

大專佛學社團負責人聯誼會敦請立法委

員程滄波在本校法學院會議室演講維摩

詰經精義,到會者數百人,一致喝采。

23日,李添春教授在林一教室講大問題

小註腳。12月29日,美籍教授韓密爾敦

在 本 校 體 育 館 講 佛 教 乃 東 亞 徧 傳 的 宗

教。學期結束。

第 二 學 期 , 5 3 年 4 月 7 日 , 第 四 屆

社慶晚會。社長林敏雄主持,同時邀請

馬來西亞廣義法師、周宣德、張廷榮教

授指導。各大專佛學社團負責人參加。

會中有小提琴、口琴、吉他演奏、團體

遊戲、土風舞等節目,廣義法師演講中

國文化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會後摸彩助

興。定下往後社慶的模式。

﹙二﹚小組討論會

4月23日,每週佛學研討會,張廷

榮居士講唯識法相學。每次30-40人,情

況熱烈。本學期共6次,這是晨曦社第

一個小組,而且是唯識法相學定期被討

論研究的開始。

﹙三﹚自辦郊遊

5月24日,社員聯誼郊遊。李添春

教授、張廷榮教授領導。前往中央研究

院 、 靜 修 禪 院 、 彌 勒 內 院 、 慈 航 紀 念

26

Page 5: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堂、秀峰寶塔暢遊,舉行娛樂節目。這

是學社自辦郊遊的第一次。

6月2日改選,林敏雄蟬聯社長﹙第

七任﹚,范進福當選副社長。

﹙四﹚舊生參加慈光講座

53年第一學期,8月15日,林敏雄

社長與社員劉南生、楊惠南、陳武成、

鄭振煌、甘桂穗等參加台中慈光圖書館

研究佛學,由李炳南教授演講佛學十四

講表。期間一周。這是大專學佛運動的

一件大事。晨曦學子們學到真正的佛法

從此刻開始。

﹙五﹚新生佛概組

53年10月17日,第一次﹙新生﹚佛

學研討會本日開始,教材︰佛學十四講

表,每星期六晚上一次。至12月19日圓

滿 共 計 十 次 。 教 材 採 用 李 炳 南 居 士 的

十四講表,演講者來自學社中資深的學

長吳明陽,此後成為社中演說基礎佛法

的基本小組。大專佛學社團學術活動的

基本型式─佛概小組於是確立。

﹙六﹚舉辦戶外康樂活動

53年11月11日,張廷榮教授與林敏

雄社長帶領社員近百人,前往觀音山登

硬漢嶺,午後細雨霏霏,從八里下山回

台北。觀音山是當時學社所辦熱門郊遊

目的地之一,經過數次的郊遊經驗,學

社逐漸熟悉舉辦大型活動。

5 4 年 1 月 1 日 , 新 竹 獅 頭 山 之 旅 ,

參加者111人,上午八時自台北搭車至

竹 南 , 乘 車 轉 往 獅 頭 山 , 林 社 長 、 陳

武成、楊惠南、劉南生等籌劃周詳,此

行順利。暢遊靈塔、舍利洞、開善寺、

獅岩洞、海會庵等十處名剎,夜宿元光

寺,晚間餘興節目,隔日下山。學社已

經具有籌辦百人大型活動的能力。

5 4 年 3 月 2 9 日 , 1 3 0 位 男 女 同 學 參

加頭城露營,正副社長及楊惠南、鄭振

煌、陳武成、高景輝等的籌劃,乘火車

到頭城之後即往海濱營地,娛樂節目除

球類、土風舞還有營火晚會,第二日往

五峰瀑布遊覽,下午返回台北。

54年第五屆社慶,范進福學長首創

無盡燈節目,感動了會場多數人,於是

全國學佛社團群起仿效,而成為佛教活

動的重要節目。

組織方面,新增文書、推廣兩組,

擴增各組人手總計幹部達28人。

54年5月22日,林敏雄卸任。林敏

雄學長的這一任期建樹良多,創造了晨

曦社的基本型態,有大型的演講,張廷

榮教授主講小組討論,新生佛概組,也

推薦同學參加校外的慈光講座,舉辦社

慶與首創無盡燈節目,頭城露營、獅頭

山旅行等活動都順利舉行等等,顯示晨

曦社人才濟濟,組織運作十分健全,林

社長可稱為是一位成功的社團經營者。

這一日的改選,林敏雄光榮卸任,繼

起者吳明陽當選社長﹙第八任﹚,鄭振煌

當選副社長。

27

Page 6: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三、成長茁壯﹙53學年下至59學年下﹚

54學年度的學術活動特色,是由顧

世淦居士主講英文佛學講座﹙5次﹚,

社長吳明陽主講十四講表﹙活動10次,

此即後來各學年所稱初機組、或稱佛概

組、A組﹚,另舉辦教授演講﹙2次﹚。

康樂活動方面配合慧炬所組織北區大專

社團的合唱團,本社主持團務,社長擔

任 總 幹 事 , 這 是 學 社 第 一 次 參 與 合 唱

團。

55年5月29日正副社長改選,鄭振煌

當選社長﹙第九任﹚,游祥洲任副社長。11

月20日,正副社長改選,鄭振煌學長留任

﹙仍計第九任﹚,副社長陳元暉學長當選。

55學年度,張廷榮教授為學社開講

唯識學通釋講座﹙8次﹚,唯識法相哲學

講座﹙6次﹚。佛概組方面由鄭振煌學長

主講﹙6次﹚。另舉辦4次教授演講。

56年5月13日,吳廷烈﹙第十任﹚、

謝有焜當選正副社長。

56學年度的學術活動基本上與55年

相同,佛學概要研討會為主軸,全學年

共10次。及張廷榮唯識講座6次。

總計張廷榮教授的唯識法相學研討

會﹙歷經52學年6次,55學年6次,56學年

6次,共18次﹚,唯識學通釋講座﹙55學

年,8次﹚,大乘起信論講座﹙53學年12

次﹚,共兩次演講﹙49.5.29一次,50.4.19

一次﹚,講座對啟蒙中的晨曦社是首創之

舉,卓有貢獻。

57年5月19日謝有焜當選社長﹙第

十一任﹚,廖文城當選副社長。

5 7 、 5 8 、 5 9 學 年 度 學 術 活 動 以 佛

學概要研討會為主軸,最大的特色是資

質優秀的同學找到了方向,他們在參加

了外界佛學講座之後,心領神會之餘,

踏入了佛法的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領

悟,能被同學所接受,於是主持研討小

組。譬如吳明陽主持53年,54年佛學概

要研討會各10次,共20次。鄭振煌在55

年主持佛學概要研討會6次,楊昆生主

持56、57年佛學概要研討會各10次。而

58、59年佛概研討會分別由社內同學分

擔。佛學概要研討組成為晨曦社的發展

指標。社內優秀的學長被指派專職或輪

流演講佛學概要,聽講者都是新生,佛

概組的成功,代表更多的新生被佛學吸

引,學社後繼有人,否則就是斷層,關

係到學社發展,歷屆以來都十分重視。

58年5月13日,廖文城﹙第十一任﹚

當選社長。林淑貞、曾惠中、林奮生、

林瑞宜當選副社長。任期10個月。59年3

月,梁茂生當選社長﹙第十二任﹚,林淑

貞當選副社長。

59年上學期莫寄台擔任社長﹙第十三

任﹚,林淑貞為副。下學期林淑貞擔任社

長﹙第十四任﹚,林炳智為副社長。

這一階段可稱道的是︰

讀書會﹙後稱讀書小組﹚︰58、59

28

Page 7: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年出現了同學自行主講的讀書會,計有

金剛經討論會﹙莫寄台、康明哲、古清

美主講,舉辦10次﹚,唯識組﹙楊昆生、

陳大雄主講,3次﹚,十二因緣、空研討

組﹙由呂秀玉、白櫻芳、黃冠球、林瑞

宜、賈海萍主講,5次﹚,般若組﹙莫寄

台、林瑞宜主講,5次﹚。這個嘗試獲得

成功,終於匯為潮流,此後的學社幾乎

是以小組為最大的特色。因為小組是個

開放的空間,任何人只要用心在佛法的

領域,只要專精一部或兩部經典,以校

外大台北乃至全台灣適當的師父作為模

範,日久學有所得,在校內就成為同學

中的人物,這使得有心學習的同學迅速

獲得肯定,是促成大專生熱心於社團而

且專精於佛教思想的研討的重大誘因。

所以歷屆的晨曦社幾乎都有極富個人風

采的人才產生。佛法的深刻與社團經營

的難度,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空間,滿足

了青年學生對人生意義的追求,也讓許

多剛擺脫升學主義壓迫的學子們,精神

上獲得自由呼吸的空間。社團活動帶給

青年男女一個表現才華,建立個人成就

感的機會。晨曦社在社團經營方面找到

方向。

建立圖書組︰民國59年上學期,因

為圖書的增加,學社新增圖書組,使圖

書館裡上軌道。繼任者林淑貞社長任內

公開募書。一時各地佛書紛紛寄達,書

量、品質日益提升。同時林淑貞、李淳

玲前往善導寺,2500元購進太虛大師全

書33册。外界捐贈本社書籍的團體與個

人多筆,松山寺悟法師、基隆十方大覺

寺知修法師、台灣印經處趙居士、周春

煦先生…多名。一時書櫃充滿佛書,外

援繽紛而至,學校補助千餘元。又購進

書櫃一座。

社址︰學社初期是以社長寢室為據

點,圖書集中於社長處。60年3月遷入男

11宿舍102室,就是以後所稱棲風谷。

學社發展至此,比起林敏雄擔任社

長時又更上一層樓,已經有了社址﹙男

11宿舍102室﹚,有充沛的人脈﹙社員

人數經常保持200多名﹚,有一個運作

相當有效率的學社組織,有豐富的圖書

及圖書組,有固定的活動模式,亦即以

小 組 討 論 為 主 軸 , 以 外 界 老 師 演 講 佛

學為輔助的模式。有頻繁的康樂活動,

迎新、送舊、露營、社慶,動輒百人參

加,都已經累積出相當的經驗。學社已

全然具備了完整的體系。

教學︰ 以 5 5 、 5 6 、 5 7 、 5 8 等 年 份

來看,受邀請前來演講的有張廷榮、姚

懷仁、藤吉慈海、李世傑、李添春、董

正 之 、 田 仁 剛 、 李 杏 村 、 葉 曼 、 南 懷

瑾、李恆鉞、許巍文、顧世淦、周中一

等人,其中僅有葉曼、南懷瑾以修行著

稱,其餘都是懂得佛學的教授居士。

當然教授並非證悟者,所敎的是偏

佛學而非佛法,佛學變成了一種比普通

29

Page 8: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知識之學更為艱深的學問,經過教授整

理,佛學有了所謂思想體系,有前因,

有後果,有流派之別,有思想之爭,有

興起,有沒落,有前後發展的脈絡,各

個修行者的思想彼此間可以比較。甚至

某 些 教 授 研 究 佛 學 , 其 實 治 學 遠 多 於

修 行 , 而 且 認 為 佛 教 已 經 不 純 淨 , 大

乘非佛,金剛乘是一種被婆羅門教污染

的佛教,唯一可堪眷顧的只剩南傳小乘

佛教。在這種知見環境底下,學社中有

豐富的經典,有大量的佛陀的言教,而

無修行者的身教,對於佛陀所說了生脫

死 , 實 際 上 亟 需 要 大 善 知 識 的 智 慧 啟

發。這時的大專學佛運動唯有賴於寒暑

假的假期,全台灣各道場主辦例如佛光

山夏令營、蓮因寺齋戒學會、台東清覺

寺精進佛七、台中佛教蓮社的明倫講座

等等,來補充學校的不足。

大 專 青 年 學 佛 雖 有 其 侷 限 性 , 而

比起過去完全無知,已經有了長足的進

步。學佛之初,佛陀的經典對於青年學

子仍然深深具有吸引力,高深義理的追

尋,能吸引年輕人全部的投入,修行者

智慧的流露,出家人的威儀,對於年輕

人提供了一條思考的路線,發現了人生

絕對不是膚淺的過程,其中需要探討思

索的地方何其廣泛而且深刻。

書展 ︰ 5 9 學 年 下 學 期 , 及 6 0 年 上

半年,4月7日至9日,學社舉辦貝葉展

﹙書畫展﹚參觀者1613人,校長閻振興

剪綵。顯示學社擁有能力辦展示。這是

第一次嘗試。

四、漸入佳境﹙60學年至63學年﹚

60學年上學期,社長李淳玲,副社

長鄭朝陽,幹部︰學術股:古清美、莫

寄屏。下學期,曾斐卿擔任社長,朱辨

絃任副社長。

這一階段,與前一階段比較有明顯

差別。前一階段學術活動自52學年起至

59學年止,八個年度,學術活動僅有190

次﹙參見陳元暉學長著,晨曦社學術活

動發展分析48-67﹚。而60學年到63學年

度卻有259次活動。

6 0 學 年 度 , 小 組 4 0 次 , 演 講 1 2 次

﹙註︰60.10.09香港中道學會羅虛無講

八正道精義,61.05.08李恆鉞講科學與

佛 學 , 兩 次 應 予 加 入 為 1 2 次 ﹚ 。 林 瑞

宜 、 林 淑 貞 、 莫 寄 台 、 鄭 朝 陽 、 楊 昆

生 、 李 淳 玲 、 古 清 美 等 學 長 擔 任 主 講

人,與前幾個學年,吳明陽單獨主講53

學年佛概,楊昆生講54年,鄭振煌講55

年的佛概,大不相同。主講人數大為擴

張。這有兩層意義︰一方面顯示教授的

演講,都是教授多年的研究專長,在一

兩小時之內概要說明,即使演說成功,

也僅止於教授個人才華的顯露,已經無

法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慾;另一方面教授

太缺乏。當時全台灣能教導佛教思想的

30

Page 9: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教授少之又少,全部所學無法涵蓋佛教

的全面,以研究佛教思想聞名的僅方東

美教授﹙大乘佛學,尤其華嚴哲學﹚,

除哲學系正課之外,一律婉謝演講的邀

約。張廷榮教授﹙唯識學﹚早期為晨曦

學 社 演 講 唯 識 。 李 炳 南 教 授 ﹙ 淨 土 諸

經、唯識、華嚴﹚,除台中之外,極少

弘 法 於 外 地 。 巴 壺 天 教 授 專 長 禪 詩 研

究,似與了生脫死無關。張曼濤教授傳

播日本學術化的佛法。人才有限之下,

教授教導佛法逐漸式微。因此59學年度

晨曦社未曾邀請教授演講。60學年度,

演講12次,其中李世傑談空義,南懷瑾

談禪,劉梅生談普賢十大願,傅益永談

緣生論及其他,都能切中佛法本意,是

居士身分教導佛法。

61學年度劉邦基擔任社長,羅普

慶、溫宏遠擔任副社長。

6 1 學 年 度 , 全 學 年 學 生 主 講 的 小

組活動40次,演講5次。楊昆生、李淳

玲 、 陳 阿 教 、 林 淑 貞 、 古 清 美 、 林 瑞

宜、左美玲、熊琬、張世雄、劉芳縈、

龔淑芳、黃惠美、陳台唯、邱榮輝、游

茂棠等15名學長主導學社小組活動。人

才濟濟。小組的發展至此可稱為興盛。

慧 炬 引 薦 放 映 佛 教 電 影 佛 教 在 中

國、佛教徒的世界、佛陀的故鄉、佛教、

中國佛教史、佛教人類與自然等6部,因

係採英語發音,在未翻譯成漢語之前,收

效有待加強。上下學期各放映一次。

62學年度陳肇璧擔任社長,陳右軒、

田秋堇任副社長。陳叔平任學術組長。

62學年度類同61年。楊政河、游祥

洲、熊琬等三位學長,因為參加學社學

習佛法,研究所專攻佛學畢業後,留校

任敎,且擔任晨曦社課程。游祥洲講佛

概6次,楊政河演講1次,熊琬講正覺的

人生觀1次、唯識14次,其餘鄭明貴、

陳 叔 平 、 陳 哲 雄 、 蘇 炯 峰 、 陳 中 成 、

陳 明 珠 、 陳 開 宇 、 莫 寄 台 、 陳 肇 璧 、

陳昭義、林瑞宜、陳阿教等12名帶領各

小組。共64次。演講8次。唯識小組兩

組,活動共17次,唯識是當時青年所喜

好,可見一斑。

書展︰ 禪 與 中 國 文 化 。 3 / 3 0 至 4 / 4

止,延展兩天到4/11,可謂成功。校長

蒞臨指導。台視學府風光節目播出幾秒

鐘。共有1355人參觀。準備周詳,大眾

十分勞累。陳炎輝、陳昭義、王秋芬合

撰檢討報告一份。

6 3學年度陳開宇擔任社長,朱景

堂、陳椿榮擔任副社長。下學期鄭明貴

擔任社長,陳晉哲、陳明珠擔任副社長。

6 3 學 年 度 小 組 5 4 次 ﹙ 微 有 誤 差 待

查﹚,演講4次。佛教電影欣賞1次。莫

寄台、古清美、陳肇璧、陳椿榮、李淳

玲、顯淨、陳叔平、陳中成、陳開宇、

黃國達、蘇帆、林瑞宜、李文樞、陳阿

教、林義正、陳晉哲、尤惠貞、蘇炯峰

等18名帶領小組。

31

Page 10: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教史類研討自從陳叔平、陳肇璧等

帶領小組之後,63學年仍然持續。

心經、金剛經、大乘伽耶山頂經及

楞嚴經等的研究自本年度起興盛,可與

唯識小組比擬,此後延續多年不衰。學

生自行研讀經典,就其中深奧處展開討

論,最後向老學長請教,對年輕初學的大

學生來說,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

康樂活動︰以上晨曦社的發展,就

學術性來說已經非常健全,但是在這一

階段中康樂活動仍然是晨曦社的弱項,

與53、54年當時吸引全校一流精英,主

辦大型晚會、露營、郊遊有別。本社因

為係學術性社團,並且因受了佛教的影

響,缺少活潑的氣氛。但是在民風純樸

的年代,一般小型的郊遊仍然被多數同

學所接受。團康活動可以轉移生活的疲

累和學業的壓力,增進社員間的情誼,

是另一種吸收新社員的方式,學社舉辦

康樂活動應立一項吸引大眾的主題,向

全校開放,讓有興趣的人自由參加。學

術活動有「坐而論道」「鎮日空談」的缺

失,可以放身大自然,促進身心健康,增

加社員。若只對社內舉辦活動,喪失吸

收新生的能力,學社必將日漸萎縮。

五、邁向鼎盛的年代﹙64學年至68學年﹚

64學年度,陳昭義擔任社長,連

永川、洪明仁任副社長,陳明珠、盧月

玲、郭懿慧、廖錦招擔任學術組。下學

期連永川、陳美玉擔任副社長,張鴻洋

任學術組。連永川並代理社長。

學社辦理學術活動發展到64學年度

可謂充分而且完備。一個學術性社團所

能發揮的最大能量至此接近飽和。

﹙一﹚新生組︰上學期11次,下學期

12次。其中課程包括簡介靜

坐、梵唄、素食、寶積經普明

菩薩會、從菩薩精神談大學

生活…等等。社內精銳盡出。

﹙二﹚佛概組︰上學期4次。

﹙三﹚初機組︰古清美主講,9次。

﹙四﹚華嚴組︰10次,尤惠貞、張鴻

洋、古清美、盧月玲、李淳玲

等人主講。

﹙五﹚楞嚴組︰上學期10次。熊琬

主講。

﹙六﹚般若組︰黃國達主講,6次。

﹙七﹚普賢行願組︰李中旺主持,4次。

﹙八﹚醫學院佛學講座︰上學期10

次,下學期13次。

﹙九﹚圖 書 分 類 小 組 ︰ 陳 晉 哲 主

持,6次。

﹙十﹚演講9次。包括65.01.08瑜珈

的奧妙,阿南達‧瑪嘉演講,

64.12.17林子焜居士講心靈的

法則,64.10.8林義正老師講當

代人類生活的意義等。

﹙十一﹚普四研討小組︰上學期14次。

32

Page 11: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下學期稱普四讀書會7次。

﹙十二﹚參訪5次。海會寺道源長老、

紅教陳引舟上師、林子琨居

士、參訪圓通寺慈雲寺、南懷

瑾老師、星雲法師。

﹙十三﹚靜坐︰上學期11次,下學期

10次。

以上合計164次﹙與前學長所研究

結果有出入,應繼續校對﹚。另有熊琬

主講百法明門論11次,不詳日期,應續

查對。

﹙十四﹚書展︰佛學與中國文學書展,

3 / 3 0 - 4 / 3 五日。總 參 觀 人 數

1187人。

﹙十五﹚指月︰出刊4次。

本學年學術組改稱部。設總幹事一

名,與副社長平行。學社幾乎以全部的

精神投入學術活動,僅有一次大型旅遊

活動參訪佛光山。一次小型郊遊活動鷺

鷥潭,和一次與政大合辦中和圓通寺、

慈雲寺訪問。迎新、送舊、社慶等。

普四小組是指普通教室第四教室,

是中午期間晨曦社員中午聚會的場所,

因 為 位 置 在 同 學 們 上 課 來 往 的 聚 集 地

區,社員間連絡接洽事務,利用此時此

地最為便利。中午時間雖短暫,刻意經

營,利用此地吸收新同學常有意外的效

果。對鞏固舊有社員也有助益。

65學年度,連永川擔任社長﹙第

22任﹚,曾明仁、曾惠明擔任副社長,

張鴻洋擔任學術部總幹事。下學期曾明

仁擔任社長﹙第23任﹚,張鴻洋、林尊

湄擔任副社長,廖誠麟、廖彥晞、高金

成負責學術部。

6 5 學 年 度 的 學 術 活 動 充 滿 蓬 勃 朝

氣,佛法的唯識與中觀般若系統的兩大

主流研討,佔全部學術活動的主要部份。

中觀般若部分︰

1.黃國達學長主持三期的生活覺觀

組,合計27次﹙有紀錄者19次﹚。

2.游祥洲學長講大智度論16次。

3.圓覺經組,陳昭義講,19次。

4.楞嚴經組,連永川學長講,10次。

5.緣起組,楊惠南學長講,11次。

6.演講︰陳慧劍居士講物不遷論。1

次。總計84次研討。

唯識部份︰

1.唯識組︰陳明珠講百法明門論,

11次。

2.法相組︰熊琬主講,11次。

3.唯識組︰徐蕙齡講,12次,

4.演講︰唯識六特質,張廷榮講,1

次。總計35次。

另有古清美主講華嚴經組,10次,

楊政河講華嚴哲學的世界觀1次。及普

通演講3人4次,社展1次。佛概組﹙張

鴻洋﹚10次,醫法學院佛概12次。以上

這是本年度學術活動。有紀錄者157次

﹙應續查﹚。

康樂活動方面︰合唱團活動11

33

Page 12: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次 , 廬 山 旅 行 1 次 , 露 營 兩 次 ﹙ 北 勢

溪、阿姆坪﹚,土風舞會1次,迎新、

社慶如常。佛教電影放映1次,晨曦社

有難得的活躍氣氛。

66學年度黃介良擔任社長,陳瓊玉、

林清足、王豐堅先後擔任副社長,梅迺

文、陳居亮、梁熾誠、曾資敦、李素勤擔

任學術部,舉辦了103次活動。

中觀般若方面︰

1.空觀思想組10次,中論組10次,

均為連永川學長主講。

2.般若心經組,楊惠南主講,6次。

3.維摩詰經組︰楊惠南主講,10次。

4.六祖壇經研討,廖誠麟1次。

唯識組今年無課程。佛概組上下學

期共20次,均為楊惠南主講。寂光組,

余少坡主持,10次,下學期楊惠南主講

10次。

晨曦園地是本年度創舉,由學社同

學從儒家思想、劉邦項羽、史懷哲、詩

詞、哲學、話劇、歷史學、說故事比賽等

各角度來深入佛學,讓同學大開眼界。

小部經典導讀,引領同學進入普賢

行願品、阿彌陀經、阿含、八大人覺經

等經典,由學長擔任主講。

靜坐組仍然穩定地修行,人數保持

29至30名。

67學年度陳居亮擔任社長,陳金

玲、梁熾誠、黃啟霖擔任副社長,謝瓊

華、黃啟霖先後擔任學術部。本年學術

活 動 是 以 楊 惠 南 學 長 講 佛 概 組 為 根 本

﹙8次﹚,之後引薦同學聽金剛經﹙由

連永川學長講,10次﹚。另外為培養舊

生佛學基礎,計開1.永嘉禪宗集,2.法

學院開地藏經﹙7人12次﹚,3.夜間部開

寂光組﹙全年20次﹚。

另 有 梅 迺 文 講 華 嚴 組 1 0 次 , 佛 陀

的啟示8次,陳新科講楞嚴經6次,楊惠

南學長等講寶積經12次,成佛之道組由

學社學長輪流主講12次。另演講3次,

新創法界遊學組7次,晨曦園地6次。共

114次。

68學年度梁熾誠為社長,林金宏、

張淳焠為副社長。學術部由黃啟霖、許

振益負責。

本 學 年 學 術 活 動 大 異 於 往 昔 。 之

前的活動都是以一個主題,研討整個學

期。本年的各項活動似無思想偏好,亦

無 太 多 堅 持 ﹙ 中 觀 唯 識 均 可 ﹚ , 活 動

形 式 多 樣 ﹙ 長 期 小 組 與 短 期 學 術 營 並

存﹚,內容或經典、或佛概,無一定方

向。呈現了不同社團經營模式。

初機佛概12次,連永川、張鴻洋、

梅迺文、陳瓊玉輪流主講。

寂光組由徐蕙齡學長講唯識9次,

阿 彌 陀 經 1 0 次 , 阿 難 問 事 佛 吉 凶 經 1

次。共20次。

阿 含 經 由 楊 郁 文 老 師 主 講 7 次 。

維 摩 經 由 黃 介 良 學 長 講 1 2 次 , 圓 覺 經

3 次 , 英 文 小 組 4 次 , 八 大 人 覺 經 有 紀

34

Page 13: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錄者4次,演講10次,短期三天學術營

﹙ 瑞 芳 永 明 寺 ﹚ 、 讀 書 營 ﹙ 內 湖 圓 覺

寺﹚,兩次學術營反應熱烈。

拜山 舉 辦 4 次 , 9 / 2 2 , 1 0 / 2 4 ,

12/12,以及69年的5/10等。

多 樣 的 康 樂 活 動 ︰ 全 年 度 活 動 組

負責人為葉萬音、宋家驥、陳溪泉,舉

辦了醉月湖談心、北濱夜遊、綠豆湯大

會、講故事比賽、普四佛曲敎唱、排球

賽、躲避球比賽、慢跑、慶生、話劇排

演、各組迎新。尤其社慶晚會熱烈,但

是也支用較多人力物力。社團經營的多

樣性足以提供未來的同學的參考。

圖書組擴充編制包含編目、借還、

期刊、藏經等組始自本年度。

六、平實發展的晨曦﹙69學年至76學年﹚

69學年度許振益為社長,陳麗香、

邱麗蓮、阮貴良任副社長,梁熾誠、李

叔玲擔任學術部。

連永川講初機組成佛之道10次,梅

迺文講高機組佛法概論10次,寂光組徐

蕙齡講八大人覺經9次,連永川講壇經8

次。學社另有演講3次。靜坐組等活動

照常。醫法學院活動未記載活動日程,

檔案缺乏無法詳記。

7 0學年度上學期陳祥耀當選為社

長,邱麗蓮、林宗煜為副社長,曾致達擔

任學術部。下學期李叔玲繼任社長,林

宗煜、吳佩璇任副社長,曾致達留任。

本 學 年 初 機 組 由 葉 曼 教 授 、 楊 政

河 、 楊 錦 懷 、 顏 宗 養 學 長 8 位 分 別 演

講,9次講完。高機組由黃國達學長講

妙 雲 集 ─ 佛 在 人 間 , 每 星 期 六 舉 辦 1

次。另連永川講寶積經,兩小組檔案缺

乏,不詳日程及成果。

研 討 「 中 觀 」 「 大 乘 起 信 論 」 ,

陳新科學長講,陳祥耀主持,每週三下

午七時舉行,不詳日程及成果。演講,

5 人 7 次 。 醫 法 學 院 由 徐 蕙 齡 學 長 講 唯

識,靜坐組等,均不詳日程及結果。

本 年 度 指 導 老 師 楊 政 河 自 從 6 3 學

年下學期,即64年2月24日指導靜坐以

來,已歷七年,69年起並出席學社之各

項會議、社長選舉或幹部交接、幹訓營

等 均 親 臨 現 場 , 指 導 學 社 所 訂 政 策 方

針。全學年至少安排楊老師演講一至兩

次,老師為學社盡心盡力,在培養真實

學佛的學生這一點上居功厥偉,當然對

學社影響力與日俱增。

71學年度郭勤正為社長,吳琦如、

林俊亮為副社長,蔡政憲掌學術部。下

學期,改選後蔡政憲當選社長,吳琦如

為副社長,顏上惟掌學術。

學術活動︰

1.梅迺文學長講十四講表,石豐宇

負責,每週三舉行。

2.高機組由陳新科學長講。每週四

舉行。林俊亮負責。

35

Page 14: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3.晨曦園地由姚麗香等學長主講佛

學 概 論 、 六 祖 壇 經 。 葉 翠 屏 負

責。每週六舉行。

4.楊昆生學長講楞嚴經。顏上惟學

長負責。每週四舉行。

5.醫法學院由李叔玲等主講。每週

五舉行。柯雨谷、楊榮燕負責。

以上各項小組活動檔案均缺乏日程

表,難以顯示成果。後續研究考證應繼

續進行。

6.演講辦理7次,邀請到李中和先生

講音樂與生活,王邦雄教授講老

子的形上智慧,奚淞先生講中國

神話,顏宗養居士講生活的藝術,

田博元老師講佛法在中國文化上

的地位、王熙元老師講儒家與佛

教,李鴻禧教授講辯論的技巧,使

得社員有跨佛學領域的常識。

幹訓營舉行地點依照楊老師指示應

尋覓鄰近道場,借重道場莊嚴氣氛,以

培養同學宗教情操。故上學期在樹林吉

祥寺,下學期在青潭妙慧精舍。

「學術」社團與「宗教氣氛」的兩難︰

這一年,學社裡引起了一次回歸到

學術學佛基本方向與日益增加的宗教氣

氛的宗教方向之爭,結果是宗教路線佔

上風。

72學年度石豐宇擔任社長,林俊

亮、林國重、徐美珠擔任副社長,張展

仁、顏上惟擔任學術部,林宗煜、黃耀

正擔任圖書部。

學術活動︰海報組研討佛學今詮,

每週一中午12:30。顏宗養等輪流主講

佛學概論,范成偉主持。中機﹙一﹚連

永川主講唯摩詰經,葉姝蓁主持。中機

﹙二﹚小部經典,林宗煜主講,黃耀正

主持。中機﹙三﹚曾致達主講楞嚴經,

張展仁主持。中機﹙四﹚徐美珠等主講

大乘起信論,黃創華主持。醫法學院黃

啟霖等主講寶積經,吳政光主持。講經

說法不斷,足見現階段晨曦維持穩定發

展。以上因存留檔案不足,各組舉辦次

數無從查起。

73學年度張稚卿任社長,池仲芸、

王志恆先後擔任副社長。王澄錕負責學

術。下學期由徐美珠擔任社長,池仲芸、

陳建宏擔任副社長。楊進財負責學術。

學術活動︰中機組全年舉辦15次。

佛 概 組 8 次,下 學 期 初 機 組 9 次。靜 坐

組13次。寂光組張展仁主講,佛陀的傳

記,及小部經典,由徐美珠主持﹙不詳

次數﹚。醫法學院,初機組黃宗正帶領7

次,每週日晚間舉辦。醫法中機組由李

中旺學長講金剛經4次,果煜法師帶領研

讀維摩詰經4次。穩定發展又一證明。

74學年度上學期王澄錕任社長,下

學期林國重擔任社長,幹部名單不詳。

學 術 活 動︰本 學 年 佛 概 組 舉 辦 1 9

次。上學期每週六熊琬學長講唯識新裁

擷彙,不詳次數。演講14次,這是本學年

36

Page 15: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的特色。同學在外租屋,另稱棲風谷,陳

祥耀學長帶領禪坐,舉辦次數不詳。每

星期四熊琬學長主講中觀論誦講記。靜

坐組仍由楊政河老師指導。

75學年度吳權峰擔任社長,謝憲

政、陳孟娟擔任副社長,陳中平擔任學

術部、李宗燁擔任圖書部。

本年度上學期學術活動︰上學期日

程表不詳,已知

1.每週六下午2:00舉行,熊琬學長

講百法明門論,由老師先講授,

組員再就內容進行討論。

2.每週三Pm7:00楊錦懷老師帶領念

佛組,在復興南路靜修庵,由學

長引導成員拜佛30分鐘,念佛、

止靜。解門以討論「念佛法要」

一書為主。

3.每週二下午戴慧洋學長主持高僧

傳讀書小組。

4.每週五下午Pm6:30-9:00拜懺反省

小組,蔡光超學長主持。

5.醫法學院佛學故事小組,張會玲

學長主持,不詳舉行日期時間。

下學期舉辦佛概組10次;中機組13

次,念佛組14次,反省拜懺組小組由蔡

光超學長在每週二,法研教室舉辦;本

組另在總區,每週四舉行。此外學社又

開菩提道次第廣論組,次數不詳。

念佛組的開創是學社繼禪坐組﹙創

始於64年﹚之後又一行門的小組。配合

拜山、拜懺反省、寒暑假參加校外宗教

活動,晨曦社改稱晨曦佛學社,……等等

形象,學社發展至此,不單只是學術性

社團,而是解行相應,真實學佛的社團。

76學年度社長為陳志聖,下學期為

倪聖文,幹部名單仍在查證中。

學術活動︰上學期初機組舉辦﹙主

講9人﹚9次,中機組先錄影帶教學聽阿

彌陀經,後改由阮貴良學長帶菩提道次

第廣論,參加各員輪流主講。阮貴良從

旁指導。

下 學 期 ︰ 佛 概 組 研 討 妙 雲 集 , 成

佛之道。初機組10次。廣論組11次,另

中機組研討淨土五經一論,圖書部讀書

小組研討解脫莊嚴寶論;智度論組研討

十八空,機動選擇時、地。念佛組以每

月第一個星期日至法界精舍唸佛一天。

另楊錦懷帶領「靜坐﹙念佛﹚組」,12

次。合計本年度活動可謂充實、圓滿。

這一年,國家社會發生了一件影響

後來極為深遠的事件─解除戒嚴。多

年來影響晨曦社活動的禁忌─出家人

不得進入校園,不得帶有宗教意識或宗

教意味的社團活動,於是一朝解除。

大專學佛運動已經27年,當年的淳

樸青年現在已經在社會上或佛教界扮演

重要角色,佛法熱烈地發展,民力幾乎

無限制伸張,校園中社團紛紛成立,這

對一個穩定成熟的晨曦社形成考驗,佛

學對新生的一代是否擁有吸引力?學社

37

Page 16: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是否具備更加靈活的手腕來吸引新生?

參 加 學 社 的 同 學 一 方 面 要 在 最 短 的 期

間內學習佛法,充實內在,認同佛法在

自己心中擁有最高的地位,又要即刻發

揮最高的智慧,懂得方便善巧來經營社

團,接引新生,其內心的收納,內化,轉

發為力量,而力量用在最適當的人、物、

時、地之上,才能感動新生,有了足夠的

社員,才會讓社團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這一過程對於大學生是個重大課題。戒

嚴是一個極為明顯的關鍵,新興社團吸

引同學參加,舊型社團感受到壓力。

七、解嚴後第一階段的晨曦

  ﹙77學年度至84學年度﹚

77學年度社長陳姵吟,學術部長鄒

永雪,圖書部長戴順南。

本本學年上下學期殷光達主持拜88

佛,每週一下午華藏講堂舉行。上學期

佛概組7次。

下學期殷光達學長中午12:30主持

研討「印光大師文鈔精華錄」於普四,

呂俐安學長主持研討「青年的佛教、心

理學、唯識」倪聖文學長主持研討「佛

教修行法輯要」,蘇慧珠學長主持研討

「佛法與生活、生活與佛法」,都在普

四舉行。每星期三綜合教室,研討「成

佛之道」「佛法概論」明光法師主持。

行門方面,蔡光超主持拜佛組﹙學

長組﹚,形式採蓮因寺作法。果梵師父

在聖靈禪寺帶領,行門︰拜佛打坐、運

動打坐。解門︰討論禪的體驗。每月佛

一、拜山,演講自不待言。

明 光 法 師 以出家眾身分進入本校

帶領同學研討成佛之道,這是解嚴後第

一次。殷光達、蔡光超兩位主持拜佛小

組,這又讓本社佛教形象更確定。

78學年度社長黃創華,學術部長林宏

熙,圖書部長阮春發。

本學年度學術活動有每星期三,綜

203,黃創華學長帶領小組活動。每星

期四蕭高明學長在清涼地講「佛陀的啟

示 」 , 林 昭 益 、 陳 佳 盈 共 同 主 持 。 每

星期五,共同教室203,吳映儒學長講

「四書藕溢要解」。每週六Pm1:30,熊

琬學長帶領念佛。行門:唱讚經偈、拜

佛、繞佛、打坐念佛。解門:彌陀要解唯

識學。每星期日Am09:00-12:00,偵應學

長講「佛教史」。各組舉辦次數不詳。

行門方面,醫法學院宗正學長主持

念佛組。每週一華藏講堂12樓舉行。每

月佛一仍繼續辦理。

79學年度社長沈平安,幹部名單不詳。

學術活動有:

1.初機組︰黃創華、蕭高明、戴順

南學長主講,8次。

2.中機組︰魏道行學長講菩提道次

第廣論。指導老師阮貴良。

3.楞嚴經組,熊琬學長講,宗懋主持。

38

Page 17: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4.念佛會︰與工技院恆音社合辦,楊

錦懷教授指導。熊琬老師並講解

百法明門論。每週六下午舉辦。

5.禪坐會︰王澄錕學長策劃,果梵法

師指導,每週二於聖靈禪寺舉辦。

6 . 演 講 ︰ 蕭 武 桐 、 鄭 石 岩 、 陳 肇

璧、黃宗正、高柏園、連永川主

講,6次。

7.參訪。

佛綱試講是本學期新創,是利用中

午時間,選取五戒十善等課題,由同學

試講,以磨練演講技能,上下學期共18

次。這一組由石如玉主持。另有辯論賽,

選定爭議性話題辯論,以理出頭緒來。

下學期辦兩次書展,3/18至3/22,社

辦,主題︰禪宗簡介,參觀者84人。5/13

至5/17,展出原始佛教,參觀者80人。

80學年度阮春發擔任社長。

80學年度的學術活動主要是︰

1.阿含組,主講人楊郁文老師。楊老

師為當時全台除印順法師之外,

唯一研究阿含的學者。聽講錄音

帶並參考清淨道論,由林淑娟、阮

春發等6位同學帶領。下學期8次。

2.禪坐組︰有兩組,其一為繼藏法

師在三軍總醫院旁聖靈禪寺指導

基礎禪修,全學期5次。其二為王

澄錕學長指導,地點聖靈禪寺,

每週一下午6:30-9:20,12次。

3.圖書部讀書小組,每星期二舉辦,

11次。本部組員最多,是吸收社

員的關鍵,故開辦讀書小組,使

學行精進。研討什麼是佛法、岡

波巴大師全集、大乘菩提道之次

第。地點清涼地佛教文化中心。

4 . 慈 濟 組 ︰ 活 動 1 1 次 。 自 訂 行 事

曆,校外有共修地點,有慈濟講

座、一日精進會、讀書小組、慈

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懿德學長制

等項目。每週三中午佛綱試講,

內容四念住、八正道。第二學期

組長陳祈森。以上與學生社團形

式的晨曦社相比較,慈濟組的外

援以及社會支持,遠勝過晨曦,

似乎離社獨立為必然結果。

5.佛學概論組︰10次。蕭高明、黃

創華、王澄錕等主講。

6.演講2次。

行門方面︰

1.5/3,土城承天禪寺朝山。

2.大專念佛共修會,與工技院恆音

社合辦。解門研究彌陀要解。行

門念佛打坐。地點法界精舍。

3.佛一,鑑因法師指導。

81學年度溫文鈺擔任社長,蔡麗燕

為行政部長,黃明章為學術部長,林宏

熙為圖書部長。

本學年學術活動計有︰

1.生活般若組,徐真量、黃國達、

陳國恩、顏宗養等負責課程,上

39

Page 18: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學期與工技院恆音社合上,上學

期7次。

2.念佛組︰與恆音社合辦。每週六

下午,地點萬芳路法界精舍。打

坐、念佛、廻向休息,繼續解門

課程。全學期9次。

3.基礎禪訓班︰繼藏法師指導,每

週二晚上舉行,地點聖靈禪寺。

限晨曦社員,會背心經、熟讀金

剛經、楞嚴經、壇經者。

4.慈濟組︰解門課程與慈濟事業並

行。本學期8次活動。

5 . 醫 法 分 部 ︰ 有 念 佛 組,每 星 期

一下午6:30在華藏講堂舉行。生

活組,每週三舊生照顧新生進入

佛法,計活動14次。演講﹙鄭石

岩﹚、座談﹙心道法師﹚各一次。

6 . 社 團 資 訊 系 統 化 會 議 召 開 , 佳

盈、鄭翰、春發、建宏出席,鄭

翰為主席。資訊系統化之後簡省

許多人力。

82學年度吳博群擔任社長,馮心慧

擔任學術部長,蔡文聰擔任圖書部長,

黃嘉龍擔任行政部長。下學期馮心慧任

社長,王禮祈任行政部長,劉明芳任學

術部長,林建宏任圖書部長。

上學期學術部由佛概組、慈濟組、

唸 佛 組 、 禪 坐 組 等 四 組 組 成 。 各 有 活

動 。 佛 概 組 ︰ 由 見 了 法 師 負 責 初 級 班

﹙6次﹚與中級班﹙6次﹚課程。慈濟組

﹙8次﹚。唸佛組﹙10次﹚,禪坐組﹙5

次﹚。另開辦法界淨土營的三次佛一。

醫法分部仍延續上年的活動方式,解門

有生活組,另有行門唸佛組。

晨 曦 社 辦 資 訊 電 腦 化 籌 備 會 議 於

1993 . 11 . 8中午在社辦舉行,這一課題

為學社一項重要工作。佳盈、鄭翰、書

琳、春發、迪華等5人主事。

圖書組所藏各式錄音帶、期刊、書

籍已經非常繁複。年年汰舊換新,刻意

經營,粲然大備。書籍借閱也有固定規

則,已經是校內各社團所少見。

82年12月27日邀請到中台禪寺惟覺

和尚蒞臨演講,聽眾踴躍。

下 學 期 由 六 祖 壇 經 組 ﹙ 見 了 法 師

講﹚、慈濟組、唸佛組、禪坐組、寂光

組共五組組成。

1.首創研討會,研討主題︰佛教的

重要人物﹙研究其出家因緣,修

持方式、思想、著作,對後代影

響﹚。本活動於期初說明會上說

明,其次報名,之後舉行進度說

明會,圖書組提供圖書資源,學

期末研討。

2.慈濟組於校外有廣欽禪寺為固定

聚會點,本學期活動共14次。

3.禪坐組仍同上學期。寂光組由楊

錦懷老師及田聖芳學長主持。

4.醫法分部略同上學期,生活組方

面第一階段周慧珍老師指導。第

40

Page 19: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二階段蔡英吟老師帶領研討佛教

的愛情觀、朋友觀、家庭觀、金

錢觀、職業觀。

5.念佛組同上學期。

83學年度上學期馮心慧仍然擔任社

長,許雲翔擔任行政部長,蕭騰芳擔任

學術部長,林建弘擔任圖書部長。下學

期社長朱建華,行政部長蕭騰芳,學術

部長黃明章,圖書部長陳振隆。

83學年度學術活動類同上學期。佛

概、慈濟、念佛、禪坐。

1.佛概組︰首由清德法師主講4次,

計由見開法師講6次。

2.慈濟組︰校內聚會7次。校外另有

活動。

3 . 禪 坐 組 ︰ 靈 泉 禪 寺 見 了 法 師 指

導。地點綜合教室301。

4.念佛組︰類同上學期,解門以遺

教經、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

一書為輔。

5.修行之歌讀書小組︰週四中午校

園 內 , 說 故 事 、 談 心 得 。 溫 文

鈺、莊素芬帶領。

6.廣電組︰是廣論與資訊組合併活

動。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活動9

次。資訊方面推動社團資訊化。

聚會6次。

7.鄭子彥讀書小組。研討佛教流派。

8.醫法分部︰禪坐、念佛、生活3

組,運作正常。禪坐組請果峻法

師 指 導 。 念 佛 組 閱 讀 心 聲 錄 為

輔,生活組關照學弟妹們,周慧

真老師指導。

下學期學術活動︰

1.經典精進會,鼓勵背經、誦經活

動,參加者在規定時間內背誦108

部小經,即為圓滿。期末贈送獎

品迴向。

2.佛概組︰10次。

3.慈濟組仍在社內活動。

4.禪坐組︰每週三晚間6:30起。

5.念佛組︰同上學期。

6.中機組︰研討廣論,蘇慧珠、林

建 宏 帶 領 。 聆 聽 日 常 法 師 錄 音

帶,研討。14次。

7.中午家聚暨讀書小組,聚會點在

社辦或普203。

8.醫法分部︰念佛、禪坐等照常進行。

84年5月29日,學社在視聽小劇場舉

辦弘一大師音樂欣賞會。除指揮王佑中

為台大合唱團秘書外,伴奏王懷珍﹙佛

概組組長﹚,負責人周上順﹙學術部副部

長﹚、女高音趙雅玲﹙文宣組﹚、馮心慧

﹙社長﹚、黃心怡、顏如欣、池雅慧。女低

音吳孟宜、李鈺珍、陳彥君、高麗卿,男

高音周上順、丁國耀、陳佑州、陳宣甫、

王毓均、廖鴻仁,男高音獨唱陳祈森,男

低音許雲翔、陳祈森、鄭文郁、陳振隆。

其餘舞台、燈光、場務、主持、化妝…等

等,工作人員一批,均為學社人才。

41

Page 20: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學 校 肯 定 本 年 度 課 外 活 動 組 組 員

張香婉於學社申請禪坐組活動公文上註

記︰「晨曦社上學期活動報告如附,建

議推薦參加爾後校外社團評比。」課外

活動組主任批示「晨曦社活動之資料充

實,值得推薦校外社團評比,依有機會

本組當主動聯繫該社。」

八、慈濟組脫離之後的晨曦

  ﹙85學年度至89學年度﹚

84學年度,社長蕭騰芳,學術部長

許雲翔,圖書部長羅正普。幹部42名。

上學期慈濟仍在學社活動﹙靜思語

9次﹚。但積極參與校外慈濟課程﹙37道

品﹚、居家關懷。

晨曦社慈濟組在 本 社 成 長 五 年 之

後,終於取得晨曦社長蕭騰芳的同意,

民國85年4月獨立成為台大慈濟青年社,

其首任社長顏家豪。

本年度已確知建立獅子吼網站,位

址:bbs.cbs.ntu.edu.tw (140.112.143.30)

圖書組推薦每週一書,自10/2起進

行。又有新書介紹。制度十分完備,執

行狀況甚佳。

學術活動︰

1.中機菩提道次第廣論組,蘇慧珠、

林建宏帶領,自2/28起在綜104舉

辦11次。

2 . 般 若 小 站︰即 前 佛 概 組,8 次 活

動。為廣宣傳,指派同學到各教

室寫黑板。並安排家長制﹙蕭騰

芳、高正達、許雲翔、高麗卿、羅

正普、黃珮淑等6人為家長,新生

編入家裡,經常備有點心,安排座

談,追蹤對課程的意見及反應﹚。

下學期7次。阮貴良居士指導。

3.八大人覺經組,陳振隆主持。

4.茶會﹙吳孟宜主持﹚、書法組﹙志

浩學長主持﹚

行 門 ︰ 每 週 三 禪 坐 組 見 悟 法 師 指

導,地點綜201。唸佛組︰每週一佛光書

局。另佛一活動,鑑因法師指導,法界

精舍,每週一舉行。

85學年度,社長高正達。行政部長王

敏華,學術部長吳傳主,圖書部丁國耀。

85年9月學期開始,社員手冊出刊,

慈濟組告別晨曦,有逸貞等所撰因緣與

感恩兩篇。登於1996年9月社員手冊。此

時晨曦社員有登記者95名。慈濟10名。

迎新宿營在10/25-10/27,德惠精舍

舉行。

學術活動︰

1.法界精舍的唸佛共修組,本學年

活動共23次。

2.禪訓班,果峻法師指導,上學期

密集舉辦6次。

3.中機組唯識研習,上學期7次。

4.禪坐共修會上學期10次。

5.醫法學院念佛共修,禪坐會照常

42

Page 21: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舉行,另有湯圓大會、道場參訪

出遊等活動。

6.總區唯識班,7次,果峻法師主講。

這一年畢業學長37人。佔全社社員

95人中的38.9%。異動劇烈。

86學年度高培倫任社長,行政部長吳

美慧,學術部長陳俊辰,圖書部長林慧怡。

下學期學術活動︰

1.佛概組8次。

2.唸佛組15次。

3.禪坐組13次,梵唄,見尊師指導,禪

修,見了師指導,普得精舍舉行。

4.讀書會研討射藝中的禪,請鳳山

寺法師前來指導。

5.演講2次﹙鄭振煌、鄭石岩﹚。

6.晨曦物語出刊。

87學年度吳美慧擔任社長,上學期行

政部長林慧怡,學術部長黃復聰,圖書部

長吳孟佳。下學期副社長兼學術部長梁碧

茵,圖書部長李志偉。

學術活動︰佛概組共16次,念佛組

12次,演講3次﹙陳履安、鄭振煌、王

尚智﹚,禪坐組14次,見消法師指導,

下學期︰普得精舍禪坐共修12次,。醫

法分部禪坐9次,見消法師指導,每次

坐後均研討各項主題,課業與考試、壓

力 與 情 緒 、 人 際 關 係 、 交 友 戀 愛 、 工

作、事業與金錢…等等話題。

晨曦佛學出刊,報紙型一張。另鼓

勵社員利用社版,140.112.143.30﹙獅

子吼IP﹚再選擇d->g->k->n->d。

大型活動︰1.結緣書展,圖書部主

辦。2. 87.10.26漢藏傳佛教書展。參展

廠商:眾生出版社,法鼓文化。

聯誼活動︰87.10.10國慶看煙火,

87.10.12茶會+POP班開始。87.10.31桃園

德惠精舍的迎新宿營,87.12.24期末火

鍋會。88.1.24道場參訪。88.3.13欣賞金

色蓮花的蓮花生大士,88.03.16迎新茶

會,88.05.03慶生,88.05.14連續3天,

參訪中部台中蓮社、南普陀、蓮因寺、

靈 巖 山 寺 等 道 場 。 以 上 小 型 活 動 看 煙

火,兼辦道場參訪等較大型活動,似已

顯示學社當時能量,人手充足。

88學年度徐佳琳擔任社長,自兼行政

部長,學術部長梁碧茵,圖書部李志偉。

上學期學術活動︰佛概組醫法學院

11次﹙慧觀、慧秀法師主講﹚,總區7次,

念佛組12次,禪坐會12次﹙普得精舍﹚。

聯誼活動︰為增進社員間聯繫,中

午聚餐23次。此外下學期檔案缺乏,詳

情不明。幹部人數9人,已知社員有95

人﹙根據社員手冊所載﹚。檔案製作別

具用心,足見具有文書的能力。

89學年度黃建智任社長,行政部黃子

衿、社長自兼學術部長,圖書部長王國鼎。

上學期佛概7次,念佛組10次,禪

坐組﹙改在印儀學苑﹚6次,醫法學院

佛概組9次。由香光寺印儀學苑見勛法

師、西蓮淨苑慧觀法師分別主持。

43

Page 22: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下學期檔案不足,狀況不明。

90學年度徐湘婷任社長,自兼行政部

長,學術部長李季倞,圖書部長王國鼎。

上學期心靈采慧即佛概組由廖誠麟

主講,舉辦7次。身心沉澱休息站,即

禪坐組,舉辦7次。由見威法師指導禪

坐方法。地點印儀學苑。

每週聚餐,全學期23次,促進社員

之間情誼。

參 加 印 儀 學 苑 所 主 辦新鮮人學佛

營,聯合台科大、文化、華梵等校學佛

人參加。

道場參訪西蓮淨苑。

自84直到90學年為止,學社自繁榮

歸於寧靜,在這六年中最為明顯。人潮

已經消失,晨曦社未來走向,需要大眾

的群體智慧,來思維判斷眼前的形勢。

九、寧靜中一線生機﹙自91學年至今﹚

91學年上學期社長不詳,下學期林

洛廷擔任社長,陳亭佑任學術部長、李

文威、林虹汝任圖書部。

92學年無檔案,狀況不明。

93學年林彥廷任社長,其餘無檔

案,狀況不明。

94學年陳慧蓉任社長,其餘無檔

案,狀況不明。

95學年下學期陳漧璟任社長,幹部

6人。社課8次,參訪西蓮淨苑1次。被

學校評為甲等。2007年初社刊一份。展

現生機。

96學年黃柯林枝任社長,舉辦9次演

講,一次迎新茶會,期末聚餐等活動。

殊堪嘉許。

97學年度王昱力任社長,而50週年

社慶即將屆臨。

貳、回顧與展望

世間本來無常,晨曦社是世間法的

一部份,遭遇難題是必然的過程,但是

遇見困境應發大心,此正是五十年來佛

陀所教誨,是以學佛自居者所不能逃避

的。因此,正視興衰的過程,研究如何

振衰起弊,是學習的重要課題。

右表可顯示︰

﹙一﹚、學社創立之初,教授的名望

與風采是學生之所依止。教授所教導的

佛法,偏重知識的傳導,對培養知識青

年成為一位修行者,客觀上有所不足。

然自從民國58學年起,晨曦同學在讀書

小組中找到自信,從此晨曦社幾乎都以

經典研討或讀書小組為主要活動。

﹙二﹚、培 養 真 正 學 佛 的 人 才 越 成

功 , 必 然 使 同 學 們 的 宗 教 使 命 感 越 濃

厚 , 造 成 一 批 又 一 批 的 篤 實 學 佛 的 青

年,為佛教增添新血,是個大好訊息。

當然個個老成持重,無心塵世,息心偃

志,一心嚮往閉門靜攝,遠離世俗,思

44

Page 23: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如是我聞

想行為已大異於平常人,這樣的社員在

學社中,應歸於高級班。由其擔任行政

事務時,應該要具有圓融的智慧,使自

己容易與人相處。尤其對剛入學的新生

或 剛 入 社 的 社 員 , 言 談 必 須 要 非 常 謹

慎,若有剛強的言論讓新生深感不適而

離開,這在社團中恐非社團經營之福。

在經營學社的立場,為了接引更多好

奇的新同學參加晨曦,為了渡眾生,也就

更需要善巧的度眾方式,於是,擁有內涵

又有方便智慧的社員,應該積極地鼓勵。

﹙三﹚、六十二學年度起,楊惠南、

晨曦社發展過程與研究

戒嚴時期 解除戒嚴後

禁忌 實施概況 限制 今後的對策

禁止出家人進入校園演

講或參與活動。

教授及學長帶領學佛,

就近講經說法成為思

想領袖,學生獲得成就

感,有利社團發展。

出家人自由進出校園,

其專業知識和修行取代

教授學長的知識,學生

人才難出頭,失去了社

團興起的一大誘因。

特約幾位老實修行的人

物之外,一批禪、淨、

密、各經各論的專精人

士為教師,學生可為助

教。

不准有宗教儀式或宗

教意味的活動。這些

約定是為了維護校園

讀 書 硏 究 環 境 的 安

寧,以及維持學校對

宗教的中立態度。

學術研究與宗教意味實

際上很難區分,於是

校內講學術,校外參加

宗教活動,為官方所默

認。

無所謂宗教意味的限

制。

校友會應不排除以獎學

金或世俗的方式積極獻

出力量,協助晨曦再振

興。

基本上不鼓勵再成立佛

學社團,也未曾聽聞有

人申請第二個佛學社。

晨曦社為唯一佛學社

團。

慈濟、中台、福智在

台大建立社團,晨曦

非唯一選擇。附佛外

道更興盛。

強調晨曦自由學風、兼

學各宗、諸經、各論,

由解入門的特色,相信

晨曦仍然有空間。

民風純樸,娛樂有限。 故學社辦康樂活動常吸

引大量參與者。

大 台 北 四 周 道 場 林

立,講經說法不斷,

已將入門的佛教青年

吸收盡淨。

重新再開發完全沒學佛

背景的新青年,這是今

後努力的對象。

思想管制,政治環境的

限制。

佛學是政府所允許的一

條思想出路。

慈濟、中台、福智在台

大建立社團,各自人數

有限。

更證明陌生人開發的重

要性。

電腦廣泛的運用是繼解

除戒嚴之後,另一波

影響社會脈動、生活作

息、思想觀念的大事。

堅決相信台大人依訂有

一批有清晰智慧的人

物,只是佛學沒有吸引

他們的注意。

學佛不可把閱讀當修

行。親近善知識、接受

善知識的身教、言教才

是正確的學習,非電腦

所可替代。

45

Page 24: 晨曦學社創社五十年的歷程與發展研析 · 唯識詮釋,這是唯識學走進晨曦之始。 50學年第一學期,10月16日,師大 許君武教授講中國文化新動向。這是本

楊政河、游祥洲、熊琬等成為晨曦學社

授課教師,他們都是參加過晨曦社的學

長,研究佛學產生興趣,進而考取研究

所,專攻佛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之後,

留校任敎。對晨曦社有重大的貢獻。

﹙四﹚、從創立之初堅持學術學佛,

到70學年度前後,已經有了實質上的改

變,到如今真實地以解行相應,無懼宗

教氣氛太濃的疑慮,確定以學術為輔,

顯示學佛人的自信。

參、今後的晨曦社機會在哪裡?

機會在大學生來來去去如流水的改

朝換代裡。經營狀況良好莫自滿,人員

替代迅速,三兩年內可能一切歸零。情

況不良莫灰心,只要學社存活,可以東

山再起,即使停社也可以復社。

人潮已流失,足證舊有方法不再有

吸引力,應該變通,晨曦的各位成員宜相

信先將輝煌的過去放真空,未來才有妙

有。一切都應該從零開始,過去的歷史可

以記取教訓,但莫陶醉於過往事蹟。

幾項建議似乎可行︰

一、善用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

諺語,足可以說服全校師生,

這是唯一出路。

二、活動要注重小眾傳播的效果。

三、新生入校如一張白紙,可以說服。

四、改善人際關係應參加社團活動。

肆、結 論

學生社團創立的目的是集合志同道

合的朋友或同學,來共同研究、學習、

創造、追求在本科系之外的另一種知識

的成就。不只是新知識的吸收,也是跨

科系、全方位的個人求知、交友、人際

關 係 的 學 習 , 更 是 學 習 組 織 經 營 、 決

策、執行,研究組織發展,市場開發,

最後達成組織目標的學習過程。這個過

程,對於一位經歷過沉重的升學壓力,

而能夠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最高學府的

青年來說,鼓勵學生參與社團經營是絕

對而且必須的磨鍊。教育的本旨絕對不

是在培養年輕人成為知識的巨人,人際

關係的侏儒,忽視社團的教育功能而錯

失了在學期間這一個黃金時段,到畢業

之後,才開始面對社會上更多的考驗,

必定是挫折連連,於是退縮、膽怯,適

應困難。這絕對不是社會、學校、家長

們所樂見的。

因 此 參 加 社 團 活 動 是 一 段 不 可 或

缺的學習過程。接觸佛陀的教育思想,

對大社會有積極的助益,因為佛陀的教

育符合人性需要,社會需要宗教教化來

促進穩定發展,個人應該學習佛陀的教

誨,轉識成智,自利利他,所以晨曦應

該更自信地存在於台大,因為晨曦有利

於台大,對社會有間接的貢獻。

46